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苏省县域经济发展差异形成因素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吴仲文 沈正平 《现代经济探讨》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42-46,共5页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需要揭示,但其形成原因更需研究。本文以江苏省所有县(市)为研究对象,以人均GDP为显示性指标,从业人员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等29个指标为解释性指标建立县域经济发展差异指标体系,运用主成份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需要揭示,但其形成原因更需研究。本文以江苏省所有县(市)为研究对象,以人均GDP为显示性指标,从业人员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等29个指标为解释性指标建立县域经济发展差异指标体系,运用主成份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近3年的数据予以分析,发现:江苏省县域经济发展差异呈现逐步扩大的趋势;经济发展地域分异明显,且其内在原因是经济发展影响因素的地域分布失衡;作用于经济发展内部的主要影响因素的影响力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甚至其间相对重要性会出现交替;经济发展差异的地域分布很明显,但地域与经济发展并不存在着必然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差异 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显示性指标 江苏 区域经济发展 人均GDP 地域分布 影响力 研究对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区域经济战略演进与空间组织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沈山 安宇 《现代经济探讨》 2005年第1期46-49,共4页
本文概述了江苏区域经济地域的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地带的划分,对建国以来江苏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实施进行阶段划分:均衡发展战略阶段、非均衡发展战略阶段、区域共同发展战略阶段和统筹区域发展战略阶段,提出20世纪90年代以区域分类和... 本文概述了江苏区域经济地域的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地带的划分,对建国以来江苏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实施进行阶段划分:均衡发展战略阶段、非均衡发展战略阶段、区域共同发展战略阶段和统筹区域发展战略阶段,提出20世纪90年代以区域分类和轴线发展和21世纪前期以城市圈和产业带为核心的空间组织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衡发展战略 区域经济 空间组织模式 苏中 统筹区域发展 产业带 城市圈 江苏 阶段 核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产业的内涵及其政策发展趋势 被引量:20
3
作者 沈山 《社会科学家》 CSSCI 2005年第2期166-167,179,共3页
文化产业是21世纪最具有活力和创造性的产业部门。阐释了文化产业的内涵与基本特征,剖析文化产业政策的功能和类型,并指出产业政策的发展趋势:文化立国战略与文化城市建设。
关键词 文化产业 产业政策 文化立国 文化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经济地域划分与空间组织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沈山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8,共3页
概述了江苏区域经济地域的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地带的划分,对建国以来江苏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实施进行阶段划分:均衡发展战略阶段、非均衡发展战略阶段、区域共同发展战略阶段和统筹区域发展战略阶段,剖析20世纪90年代以区域分类和轴线... 概述了江苏区域经济地域的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地带的划分,对建国以来江苏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实施进行阶段划分:均衡发展战略阶段、非均衡发展战略阶段、区域共同发展战略阶段和统筹区域发展战略阶段,剖析20世纪90年代以区域分类和轴线发展、21世纪前期以城市圈和产业带为核心的空间组织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研究 地域划分 江苏省 统筹区域发展战略 20世纪90年代 非均衡发展战略 区域经济发展 空间组织模式 21世纪前期 经济地域 三大地带 阶段划分 战略实施 建国以来 区域分类 产业带 城市圈 苏南 苏中 剖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合区域要素与企业集群发展——苏南企业集群的成功要诀 被引量:3
5
作者 李群 戴先杰 《现代经济探讨》 2005年第7期60-62,共3页
本文从资源、区位条件、历史文化、政策等方面对区域要素整合与企业集群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并以苏南企业集群发展的竞争优势和制约因素,提出立足区域要素整合,构建苏南企业集群发展的支持系统、扩张空间、文化与产业互动体系和市场环境... 本文从资源、区位条件、历史文化、政策等方面对区域要素整合与企业集群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并以苏南企业集群发展的竞争优势和制约因素,提出立足区域要素整合,构建苏南企业集群发展的支持系统、扩张空间、文化与产业互动体系和市场环境体系等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群发展 企业集群 苏南 成功 要素整合 区位条件 历史文化 制约因素 竞争优势 支持系统 环境体系 产业互动 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块状世界的经济学——空间经济学点评 被引量:22
6
作者 安虎森 蒋涛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2-103,共12页
空间经济学把主流经济学长期忽视的空间要素重新纳入到一般均衡的分析框架中,探讨经济活动的空间模式以及决定经济活动空间模式的因素与机制,并通过经济活动的空间过程来解释经济增长。本文点评了空间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理论基础、... 空间经济学把主流经济学长期忽视的空间要素重新纳入到一般均衡的分析框架中,探讨经济活动的空间模式以及决定经济活动空间模式的因素与机制,并通过经济活动的空间过程来解释经济增长。本文点评了空间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理论基础、模型的分类与建模技巧、核心观点,并对此进行了简要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块状经济 空间经济学 聚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战略下长江三角洲区域城市体系的空间重构与空间管治 被引量:3
7
作者 沈山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7-52,共6页
区域协调发展是全球化时代大都市区域发展的基本导向,长三角日益成为城市地区,其内部的城市体系的空间重构日益重要,核心城市与次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备受关注。阐述了基于国家区域政策变迁和重大基础设施发展背景下长三角地区的城市体... 区域协调发展是全球化时代大都市区域发展的基本导向,长三角日益成为城市地区,其内部的城市体系的空间重构日益重要,核心城市与次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备受关注。阐述了基于国家区域政策变迁和重大基础设施发展背景下长三角地区的城市体系的空间重构,以及地方城市竞争态势下区域协调发展与多层次区域空间管治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大基础设施 国家区域发展战略 空间重构 区域管治 长江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经济增长的动力因素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简晓彬 沈正平 《华东经济管理》 2006年第12期4-8,共5页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江苏经济取得了持续、快速增长。文章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从总量、产业、消费、投资、科技、政府作用、对外开放等方面分析了江苏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主要动力源于消费、第三产业、工业、投资等因素,...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江苏经济取得了持续、快速增长。文章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从总量、产业、消费、投资、科技、政府作用、对外开放等方面分析了江苏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主要动力源于消费、第三产业、工业、投资等因素,但与科技、全员劳动生产率等因素关联性偏小。据此,文章提出了加快科技创新、优化产业结构、刺激消费、强化政府公共职能等对策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动力因素 灰色关联分析 关联度 江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