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亚热带4种低洼滩地绿化树种凋落叶分解对土壤有机碳组分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1
作者 王心童 赵天雅 +3 位作者 陶洪波 刘昱辉 於朝广 华建峰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52,共18页
采用凋落袋法,研究了亚热带低洼滩地绿化树种湿地松(Pinus elliottii Engelm.)、‘中山杉302’(Taxodium‘Zhongshanshan 302’)、垂柳(Salix babylonica Linn.)和乌桕〔Triadica sebifera(Linn.)Small〕凋落叶在3种水位〔水位位于土壤... 采用凋落袋法,研究了亚热带低洼滩地绿化树种湿地松(Pinus elliottii Engelm.)、‘中山杉302’(Taxodium‘Zhongshanshan 302’)、垂柳(Salix babylonica Linn.)和乌桕〔Triadica sebifera(Linn.)Small〕凋落叶在3种水位〔水位位于土壤界面之上5 cm(T_(f))、水位与土壤界面持平(T_(w))及水位位于土壤界面之下5 cm(T_(d))〕下180 d内的分解规律,分析了不同凋落叶分解对土壤有机碳组分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凋落叶种类和水位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影响凋落叶分解及土壤有机碳含量。凋落叶C/N比和纤维素含量越低,其分解速率越快。垂柳和乌桕凋落叶分解较快,湿地松凋落叶分解最慢,‘中山杉302’凋落叶分解居中。T_(f)、T_(w)和T_(d)处理中,凋落叶分解180 d时乌桕凋落叶干质量损失率均最高,分别为94.14%、69.80%和79.67%,对应土壤有机碳含量也最高,分别为11.99、11.97和12.38 g·kg^(-1)。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土壤M/P比(土壤矿物结合态有机碳含量与颗粒态有机碳含量的比值)呈极显著负相关。此外,水位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影响较大,T_(d)处理中纤维素、木质素分解性细菌和真菌富集,而T_(w)和T_(f)处理中厌氧细菌及水生真菌的相对丰度较大。综上所述,乌桕凋落叶分解较快,其通过短期内输入大量不稳定碳组分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凋落叶种类相比,水位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塑造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涝树种 凋落叶分解 土壤有机碳 土壤碳稳定性 土壤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植被恢复方式对石质山地土壤磷含量及组分的影响
2
作者 张宇恬 张琳婧 +4 位作者 史珑燕 徐天懂 陶洪波 孟董悦 关庆伟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9203-9215,共13页
明晰不同森林植被恢复方式对土壤磷含量及组分的影响,以期为石质山地植被恢复提供科学依据。以徐州市石质山地的五角枫纯林、五角枫小叶女贞混交林、黄连木纯林和黄连木火棘混交林为研究对象,测定了4种恢复方式0—10 cm和10—20 cm两个... 明晰不同森林植被恢复方式对土壤磷含量及组分的影响,以期为石质山地植被恢复提供科学依据。以徐州市石质山地的五角枫纯林、五角枫小叶女贞混交林、黄连木纯林和黄连木火棘混交林为研究对象,测定了4种恢复方式0—10 cm和10—20 cm两个土层的土壤磷含量及组分、碳含量、氮含量、微生物生物量和碱性磷酸酶活性以及凋落物、细根的化学组成特征,解析了土壤磷含量及组分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与五角枫、黄连木纯林相比,2种相应混交林的全磷、总无机磷、总有机磷、速效磷含量分别提高17.5%和6.6%、20.1%和11.2%、15.3%和2.9%、36.3%和39.5%;(2)五角枫小叶女贞混交林和黄连木火棘混交林显著提高对应纯林的土壤活性磷、中等活性磷、稳定态磷含量,分别提高了48.7%和32.8%、18.6%和11.9%、19.0%和7.3%;(3)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全氮含量和细根全磷含量是影响土壤磷含量及组分变化的主要因素,解释率分别为56.9%和60.6%、49.3%和54.0%;(4)结构方程模型显示,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和土壤有机碳含量对土壤活性磷含量具有极显著直接正效应(P<0.01),路径系数分别为0.351和0.311,土壤及凋落物碳氮比对土壤活性磷含量具有显著负效应(P<0.05),路径系数分别为0.321和0.183。综上,在本试验地,相较于纯林,乔灌混交林增加了地上凋落物和细根的质和量,降低了凋落物碳氮比,加快了有机质分解速率,从而增加了磷的养分归还量以及土壤碳、氮的含量,为微生物提供了充足的养分,提高了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促进了土壤有机磷转化为无机磷,从而提高了土壤有效磷含量。建议今后在石质山地进行植被恢复时,可优先营造乔灌混交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恢复 乔灌混交 土壤磷组分 土壤活性磷 碱性磷酸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林业出现病虫害的主要原因以及无公害防治措施
3
作者 吴雪梅 袁陶洪波 《花卉》 2020年第20期268-269,共2页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林业经济已成为其中一个重要构成要素。在实际发展中务必要全面遵循科学发展观,具体来说,则是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推进。不过,由于个别地区存在病虫害问题,必然会导致林业发展效益受到影...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林业经济已成为其中一个重要构成要素。在实际发展中务必要全面遵循科学发展观,具体来说,则是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推进。不过,由于个别地区存在病虫害问题,必然会导致林业发展效益受到影响,对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带来很大的威胁。对此,本文着重探讨了林业出现病虫害的主要原因,并明确指出一系列科学、有效的无公害防治措施,希望能够为实现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 病虫害 原因 无公害 防治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刍议林业造林方法和营林生产管理的具体对策
4
作者 吴雪梅 陶洪波 《花卉》 2020年第24期241-242,共2页
随着我国的科技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生态环境的需求不断增大,因此绿色生活成为热议话题。面对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退化等问题,国家及社会的关注度逐渐增高。为了今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围绕着科学发展观提出对森林经营的具体... 随着我国的科技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生态环境的需求不断增大,因此绿色生活成为热议话题。面对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退化等问题,国家及社会的关注度逐渐增高。为了今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围绕着科学发展观提出对森林经营的具体改善措施,对林业造林方法进行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 造林方法 营林生产管理 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丰花月季低成本组织培养快繁的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杨涛 钱蕾 +3 位作者 吕永桂 陶洪波 王立荣 龚束芳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53-55,共3页
为降低丰花月季组织培养的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从配制培养基的原料、初代培养器皿的类型进行了选择性试验。试验结果,用塑料试管(透气)来代替玻璃三角瓶(50 m L)、沉淀白开水代替蒸馏水、20 g/L白砂糖代替30 g/L蔗糖、省略熬制环节... 为降低丰花月季组织培养的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从配制培养基的原料、初代培养器皿的类型进行了选择性试验。试验结果,用塑料试管(透气)来代替玻璃三角瓶(50 m L)、沉淀白开水代替蒸馏水、20 g/L白砂糖代替30 g/L蔗糖、省略熬制环节直接添加卡拉胶配制的培养基,对丰花月季进行组织培养无显著的影响,幼苗生长健康状况相似。结果表明,在规模化扩繁丰花月季组培苗时,用试管进行初代培养,初代和继代培养基原料中大量使用的水、糖可以使用沉淀白开水和普通白砂糖替代蒸馏水和高纯度蔗糖,同时将熬制和高压灭菌环节合并,培养效果相近,但生产成本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丰花月季 组织培养 快繁 低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快我国森林生态系统培育,提高森林质量措施探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张宝宁 《现代园艺》 2020年第24期179-181,共3页
我国幅员辽阔,生物多样性丰富,森林类型复杂。由于人口快速增长,伴随着农业和城市建设的发展,森林管理不当,森林资源退化加速。由于森林退化出现环境问题,包括土壤侵蚀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我国政府把重点... 我国幅员辽阔,生物多样性丰富,森林类型复杂。由于人口快速增长,伴随着农业和城市建设的发展,森林管理不当,森林资源退化加速。由于森林退化出现环境问题,包括土壤侵蚀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我国政府把重点放在保护森林和恢复森林生态系统上,特别是近年来,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简要介绍了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培育的技术和政策措施及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 生态系统 培育技术 政策措施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进展与经济分析
7
作者 张宝宁 《中国林副特产》 2022年第3期85-87,共3页
森林是地球上的重要自然资源,随着人口数量的增长,人类活动的加剧,过度砍伐使得森林资源越来越匮乏,以林业发展模式为输出的生态经济领域出现了过度消耗的问题,同时森林防护人员缺乏标准化操作流程,无法形成正常的生态供给链,进而威胁... 森林是地球上的重要自然资源,随着人口数量的增长,人类活动的加剧,过度砍伐使得森林资源越来越匮乏,以林业发展模式为输出的生态经济领域出现了过度消耗的问题,同时森林防护人员缺乏标准化操作流程,无法形成正常的生态供给链,进而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环境。目前全球提出保护森林计划,我国为了保障森林生态效益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森林生态效益,制定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促使人们重视森林生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 效益补偿政策 进展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中林”育苗栽培模式探索
8
作者 吴雪梅 陶洪波 《南方农业》 2020年第14期89-90,92,共3页
"林中林"育苗栽培模式是指在人工造林中同时进行人工育苗的多样化育苗模式。人工造林是指通过人为方式根据适地适树原则和林木生长发育规律进行科学植树造林;育苗是人工(土壤耕作、轮作和播种育苗、施肥)利用土地的基本条件,... "林中林"育苗栽培模式是指在人工造林中同时进行人工育苗的多样化育苗模式。人工造林是指通过人为方式根据适地适树原则和林木生长发育规律进行科学植树造林;育苗是人工(土壤耕作、轮作和播种育苗、施肥)利用土地的基本条件,繁殖出可利用的移植苗及大苗。在生产中,"林中林"育苗将人工造林和育苗进行了有机组合,可充分利用土地、空间、时间,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最大化。基于此,阐述"林中林"育苗栽培模式及作用,提出当前"林中林"育苗栽培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中林”育苗栽培模式 人工造林 人工育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