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18及其有关细胞因子 被引量:9
1
作者 张鲁勤 葛晋源 +1 位作者 郭玉琳 赵惠仁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6期662-664,共3页
白介素 18是新的细胞因子 ,能诱导产生γ 干扰素 ,增强自然杀伤细胞及辅助性Th1细胞的活性 ,与Th1细胞分化及细胞毒效应有关。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是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 ,其发病与Th细胞之间的失衡有关。为了进一步探讨免疫... 白介素 18是新的细胞因子 ,能诱导产生γ 干扰素 ,增强自然杀伤细胞及辅助性Th1细胞的活性 ,与Th1细胞分化及细胞毒效应有关。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是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 ,其发病与Th细胞之间的失衡有关。为了进一步探讨免疫调控细胞因子在ITP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 ,采用ELISA双夹心法 ,检测了32例ITP患者和 18名正常人血浆中Th细胞相关细胞因子 :IL 18、TNF α和sC5b 9的水平变化。检测发现 :ITP患者血浆IL 18、TNF α及sC5b 9水平增高 ,且血浆IL 18升高与TNF α和sC5b 9呈正相关。结论 :血浆IL 18、TNF α、sC5b 9等细胞因子水平异常增高与ITP患者的Th1/Th2失衡相关 ,在ITP患者的免疫紊乱中起一定的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8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细胞因子 ITP 分子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53-inducible Gene 3(PIG-3)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朱锋 张鲁勤 +2 位作者 顾卫军 朱伟 郭玉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96-398,共3页
本研究旨在探究P53-inducible gene 3(PIG-3)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淋巴瘤发病机制的相关性。应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和RT-PCR等方法,检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和健康成年人PIG-3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判... 本研究旨在探究P53-inducible gene 3(PIG-3)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淋巴瘤发病机制的相关性。应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和RT-PCR等方法,检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和健康成年人PIG-3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判断其与淋巴瘤发病机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Western blot检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细胞中PIG-3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化疗后6个月PIG-3蛋白表达较化疗前升高。RT-PCR结果显示,扩增产物大小为1285 bp,与理论值吻合。结论:PIG-3表达下调可能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发生密切相关,故PIG-3有可能作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治疗及预后检测的一个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P53-inducible GENE 3 免疫印迹 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血病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18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3
作者 张鲁勤 姜岩 +1 位作者 郭玉琳 赵惠仁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5期542-543,共2页
本研究探讨白血病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 18(IL 18)水平与白血病发病、预后及治疗的相关临床意义。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对 3 7例白血病患者在初诊时及化疗后 2周分别采集静脉血 ,测定其血浆IL 18水平 ,以18名献血员为正常对照组。结... 本研究探讨白血病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 18(IL 18)水平与白血病发病、预后及治疗的相关临床意义。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对 3 7例白血病患者在初诊时及化疗后 2周分别采集静脉血 ,测定其血浆IL 18水平 ,以18名献血员为正常对照组。结果显示 ,白血病患者血浆IL 18水平治疗前略高于正常水平 ,但差异无显著性。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血浆IL 18水平升高显著 (173 2 7± 3 4 2 4pg/ml)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IL 18水平 (111.82± 50 .56pg/ml)低于正常对照组 (13 5.82± 47.0 0pg/ml)。化疗后 ,白血病各组患者血浆IL 18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0 1)。结论 :白血病患者血浆IL 18水平是不均一性的 ,而其化疗后血浆IL 18水平均明显减低。这一点预示着白血病患者化疗后的免疫功能低下与其血浆IL 18水平下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8 白血病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