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流量排水管道螺旋缠绕内衬修复工程实践
1
作者 韩莉 马清坡 +3 位作者 遆仲森 孙显程 陈凯 吴琼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41-143,共3页
螺旋缠绕内衬修复技术是常用的排水管道非开挖修复技术,但对于大管径排水管道,往往存在污水导排难度大等问题。以徐州市鼓楼区荆马河沿河截污主干管修复工程为例,提出螺旋缠绕内衬修复技术在大管径、大流量截污干管非开挖修复工程中的... 螺旋缠绕内衬修复技术是常用的排水管道非开挖修复技术,但对于大管径排水管道,往往存在污水导排难度大等问题。以徐州市鼓楼区荆马河沿河截污主干管修复工程为例,提出螺旋缠绕内衬修复技术在大管径、大流量截污干管非开挖修复工程中的材料选择及设计校核方法,不同缺陷的管道预处理及临排调水措施,缠绕设备准备及制管技术要点,以及灌浆过程中的搅拌、抗浮及分布灌浆的工艺措施。修复后的管道更加光滑,粗糙系数更小,在不影响原有管道过流能力的前提下提高了原有管道的结构强度,确保了管道安全运行,延长了管道使用寿命。管道修复后减小了污水外溢,下游污水处理厂进水COD浓度得到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水管道 螺旋缠绕内衬修复 材料选择 管道预处理 过流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学分析的剩余污泥厌氧消化预处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杨杨阳 朱震霆 +4 位作者 杨翠萍 李世豪 张舒 范秀磊 万蕾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29,共14页
污水处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剩余污泥,对剩余污泥进行厌氧消化处理既能减少环境污染,又能回收能源。本文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和可视化工具,对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2003—2023年间收录的相关文章进行梳理,对当前... 污水处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剩余污泥,对剩余污泥进行厌氧消化处理既能减少环境污染,又能回收能源。本文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和可视化工具,对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2003—2023年间收录的相关文章进行梳理,对当前剩余污泥厌氧消化处理的研究热点领域进行比较分析,并对剩余污泥成分、理化特性和厌氧消化预处理方法进行文献综述。研究表明,剩余污泥厌氧消化产生甲烷是该处理技术的重要目的,预处理技术与剩余污泥处理存在重要关联性;物理、化学和生物酶等不同预处理技术对产沼气量有较大影响,针对污泥本身的理化性质而采用更加合适的预处理技术,能够在节约成本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剩余污泥资源化利用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污泥 厌氧消化 甲烷 预处理 资源化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BR与HMBR除污效能及相关功能微生物对比研究
3
作者 李莹 刘强 +3 位作者 项玮 曲吉祥 杨翠萍 范秀磊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6-161,共6页
复合式膜生物反应器(Hybrid membrane bioreactor,HMBR)是在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 bioreactor,MBR)中引入悬浮生物膜载体。利用高通量测序及相关分析软件筛选出具有降碳、脱氮、除磷功能的微生物,对比HMBR、MBR内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 复合式膜生物反应器(Hybrid membrane bioreactor,HMBR)是在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 bioreactor,MBR)中引入悬浮生物膜载体。利用高通量测序及相关分析软件筛选出具有降碳、脱氮、除磷功能的微生物,对比HMBR、MBR内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结合两种反应器各自最优工况下对污染物去除效果,探究二者除污效能存在差异的原因。试验结果表明,HMBR的除污性能优于MBR,且MBR与HMBR污染物降解机制不同。HMBR拥有更优运行性能的原因在于HMBR内部拥有物种更加丰富、分布更加均匀、数量更多的微生物群落,相关功能菌在HMBR内增殖明显,尤其是悬浮填料的投加带来了功能菌的额外增量,从而提升了HMBR的污染物降碳、脱氮、除磷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生物反应器 复合式膜生物反应器 微生物群落结构 功能菌 除污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充灌溉对盐渍化农田冬小麦生长生产的影响模拟 被引量:1
4
作者 韩莉 刘文涛 +3 位作者 黄明逸 翟亚明 冯根祥 朱成立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7-174,182,共9页
为探究适宜干旱半干旱地区盐渍化农田冬小麦的补充灌溉策略,开展了不同灌溉次数和土壤含盐量处理下的田间试验,利用AquaCrop模型对冬小麦生长生产进行了校验,并通过情景模拟优化了典型水文年份下盐渍化农田冬小麦补充灌溉方法。结果表明... 为探究适宜干旱半干旱地区盐渍化农田冬小麦的补充灌溉策略,开展了不同灌溉次数和土壤含盐量处理下的田间试验,利用AquaCrop模型对冬小麦生长生产进行了校验,并通过情景模拟优化了典型水文年份下盐渍化农田冬小麦补充灌溉方法。结果表明:(1)AquaCrop模型可较好的模拟补充灌溉对盐渍化农田冬小麦冠层覆盖度、累积腾发量、干物质量及籽粒产量的影响,各指标的相对误差P_e为-28.54%~20.78%,相关性系数R~2为0.90~0.98,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5.28%~12.19%、14.99~26.81 mm、0.57~1.04 t/hm^(2)和0.45~0.55 t/hm^(2),归一化均方根误差NRMSE为6.49%~20.10%。(2)随着灌水次数减少和土壤含盐量增加,模型精度有所降低,同时由于AquaCrop在全生育期采用了一致的作物系数,无法准确预测水盐胁迫下冬小麦早衰现象,模型易高估亏缺灌溉和盐渍化土壤条件下的冬小麦生长生产。(3)研究区轻度盐渍化农田推荐的冬小麦补充灌溉策略是干旱年在拔节、开花及灌浆期灌水60 mm、正常年在拔节及开花期灌水60 mm、湿润年在拔节期灌水60 mm,中度和重度盐渍化农田需在此基础上加灌1次60 mm,以上补充灌溉策略可实现6.53~8.37 t/hm^(2)的冬小麦籽粒产量,在节水的同时确保收获大于80%的潜在籽粒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充灌溉 盐渍化农田 冬小麦 作物模型 灌溉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流量负压反馈射流喷头结构设计及试验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王玺 王新坤 +4 位作者 姚吉成 孟天舒 靳彬彬 颜海兰 黄建翔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83-590,共8页
为进一步完善国产射流脉冲喷头设计理论体系,设计并测试了一种适用于小流量工况下射流进口宽度为2 mm的负压反馈射流喷头.首先采用单因素分析重新确定了喷头关键设计参数位差比、劈距比和侧壁倾角的有效设计区间,进一步以进口流量、出... 为进一步完善国产射流脉冲喷头设计理论体系,设计并测试了一种适用于小流量工况下射流进口宽度为2 mm的负压反馈射流喷头.首先采用单因素分析重新确定了喷头关键设计参数位差比、劈距比和侧壁倾角的有效设计区间,进一步以进口流量、出口流速和射程作为评价指标,进行9因素4水平正交试验,得到喷头内部最优结构参数,并加工样机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在小流量工况下负压反馈射流喷头的重要结构尺寸设计区间变小,采用熵权法和极差分析法进行分析,确定了应用于小流量工况下负压反馈射流喷头的重要结构尺寸取值范围,发现射流进口深度成为影响其脉冲性能和水力性能最重要的因素,数值分析结果与试验高度吻合;分别与国家标准和国外产品相比,在进口流量一致的情况下射流脉冲喷头的射程同比提升17.3%~23.5%和19.1%~20.0%.研究结果为该型国产喷头后续研究与产品开发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反馈射流喷头 数值模拟 正交试验 水力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槽型”驱动板对射流脉冲喷头水力性能的影响试验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颜海兰 王新坤 +4 位作者 姚吉成 黄建翔 赵文赫 孟天舒 王玺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02-208,共7页
为改善射流脉冲喷头的径向水量分布,基于射流脉冲喷头的“双驼峰”式水量分布以及挡水板结构的特点,创新了一种“槽型”驱动板结构,并进行了正交试验,得到一种新型结构的射流脉冲喷头.发现“槽型”驱动板的各结构因素对射流脉冲喷头喷... 为改善射流脉冲喷头的径向水量分布,基于射流脉冲喷头的“双驼峰”式水量分布以及挡水板结构的特点,创新了一种“槽型”驱动板结构,并进行了正交试验,得到一种新型结构的射流脉冲喷头.发现“槽型”驱动板的各结构因素对射流脉冲喷头喷灌均匀度影响的主次顺序及最优结构为内槽倾角13°、驱动板长度16 mm、槽宽3 mm、侧驱动板倾角17°、驱动板宽度11 mm.当进口压力为0.15,0.20,0.25,0.30 MPa时,开展了“槽型”射流脉冲喷头、原射流脉冲喷头与摇臂式喷头水力性能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0.15~0.30 MPa的进口压力下,新喷头进口流量相比原喷头进口流量减小0.12~0.17 m3/h,相比摇臂式喷头进口流量减小0.07~0.16 m3/h.“槽型”射流脉冲喷头喷灌均匀度比原射流脉冲喷头提高1.25%~7.43%,比摇臂式喷头高7.84%~14.42%.综合分析表明“槽型”驱动板结构设计合理,对射流脉冲喷头的喷灌均匀性改善显著.研究可为该型国产喷头后续研发和工程应用提供理论参考与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动板 射流脉冲喷头 水力性能 正交试验 水量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流脉冲喷头驱动板结构优化对喷头性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黄建翔 王新坤 +3 位作者 姚吉成 颜海兰 韩晓乐 孟天舒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7-23,共7页
目前缺乏对射流脉冲喷头流道结构的整体优化和基于喷洒特点的驱动结构设计与研究。为解决这一问题,推动该型国产喷头产业化进程与后续系列喷头开发,对射流脉冲喷头进行了整体结构优化设计,并针对影响射流脉冲喷头转动和水量分布较大的... 目前缺乏对射流脉冲喷头流道结构的整体优化和基于喷洒特点的驱动结构设计与研究。为解决这一问题,推动该型国产喷头产业化进程与后续系列喷头开发,对射流脉冲喷头进行了整体结构优化设计,并针对影响射流脉冲喷头转动和水量分布较大的驱动板结构进行了首创设计与试验研究,解决了驱动机构复杂,弹簧易腐蚀老化的缺陷。同时驱动板结构是影响射流脉冲喷头水力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而当前缺少基于喷洒特点的驱动结构设计与研究,因此,采用四因素三水平水力性能试验与验证相结合的方法,提出“爪形”驱动板结构。正交试验结果表明:“爪形”驱动板各结构因素对射流脉冲喷头喷灌均匀度影响主次顺序为三角形挡板底宽、驱动板长度、驱动板倾角、驱动板宽度;最优结构为三角形挡板底宽7 mm、驱动板长度18 mm、驱动板倾角14°、驱动板宽度11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流脉冲喷头 驱动板长度 水力性能 结构优化 爪形驱动板结构 三角形挡板底宽 驱动板宽度 驱动板倾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