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胰凝乳蛋白酶和地塞米松对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核转录因子-κB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 被引量:5
1
作者 安琪 薛天阳 +3 位作者 许伟 高吉照 武怡 徐春萍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2期399-403,共5页
本研究探讨胰凝乳蛋白酶(N-tosyl-L-phenylalnylchloromethyl ketone,TPCK)和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ex)对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核转录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及意义,为临床寻求以NF-κB为靶点的治疗手段提供科学依据。应... 本研究探讨胰凝乳蛋白酶(N-tosyl-L-phenylalnylchloromethyl ketone,TPCK)和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ex)对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核转录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及意义,为临床寻求以NF-κB为靶点的治疗手段提供科学依据。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0例ALL患儿NF-κB P65蛋白的表达,并检测TPCK和Dex对ALL细胞NF-κB P65蛋白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40μmol/L的TPCK能非常显著地抑制ALL细胞中NF-κB P65蛋白的活化,作用2小时,ALL细胞中NF-κB P65蛋白表达转为阴性,阳性表达率为(2.5±1.6)%;且TPCK对NF-κB P65蛋白活性的抑制作用在一定范围内具有时间依赖性。临床治疗相关剂量的Dex5.0μg/ml作用于ALL细胞24小时,能非常显著地抑制NF-κB P65蛋白的表达,其阳性表达率为(25.0±3.0)%;与基础状态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55,P<0.01)。结论:TPCK和Dex可抑制NF-κB的活性,NF-κB活性的抑制可能是Dex作用于儿童ALL细胞的机制之一。抑制NF-κB信号传导途径可能在儿童ALL治疗中有重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核转录因子-ΚB 胰凝乳蛋白酶 地塞米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合并侵袭性真菌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安琪 季强 +3 位作者 方代华 金明卫 徐淑梅 玄承敏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9,28,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合并侵袭性真菌病(IFD)的临床特征、诊断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合并IFD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15例患儿中确诊4例,临床诊断8例,拟诊3例;感染部位,肺部8例,肝脏3例(其中1例合并脾脏真...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合并侵袭性真菌病(IFD)的临床特征、诊断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合并IFD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15例患儿中确诊4例,临床诊断8例,拟诊3例;感染部位,肺部8例,肝脏3例(其中1例合并脾脏真菌感染),鼻窦2例,真菌血症2例。均予抗真菌治疗,完全缓解4例,部分缓解2例,总有效率40.0%(6/15);稳定1例,疾病进展1例,总无效率13.3%(2/15)。死亡7例,病死率46.7%(7/15)。结论儿童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合并IFD以肺部真菌感染最常见,病原诊断困难,病情凶险,病死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侵袭性真菌感染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3
作者 安琪 方代华 +3 位作者 玄承敏 徐淑梅 金明卫 季强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876-879,共4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对儿童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 30例HLH患儿,采用HLH-2004诊断治疗方案,20例患儿获得完全缓解,10例死亡。30例同龄健康儿童作为正常对照。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 目的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对儿童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 30例HLH患儿,采用HLH-2004诊断治疗方案,20例患儿获得完全缓解,10例死亡。30例同龄健康儿童作为正常对照。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结果 20例缓解患儿和10例死亡患儿急性期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D3+T和CD8+T细胞比例均增高,CD4+T和CD3-CDl6+CD56+NK细胞比例均下降,CD4+/CD8+比值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7.857~45.448,P均〈0.05);CD19+B细胞比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6.202,P〉0.05)。20例HLH缓解患儿缓解期与急性期淋巴细胞亚群比较,CD3-CD16+CD56+NK细胞比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760,P〈0.05),CD3+T、CD8+T、CD4+T和CD4+/CD8+比值、CD19+B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135~1.082,P均〉0.05)。结论 HLH患儿淋巴细胞亚群有明显变化,存在细胞免疫失衡;动态检测其变化可能有助于判断HLH的治疗效果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 淋巴细胞亚群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噬血细胞综合征4例报告
4
作者 安琪 季强 +3 位作者 方代华 徐淑梅 金明卫 齐共建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090-1092,共3页
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HLH)又称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syndrome,HPS)是儿童期少见但病死率极高的疾病,是由于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过度增生活化,细胞因子风暴形成引起多器... 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HLH)又称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syndrome,HPS)是儿童期少见但病死率极高的疾病,是由于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过度增生活化,细胞因子风暴形成引起多器官炎症反应而导致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发热、肝脾肿大和血细胞减少,有的还伴有严重的神经系统症状。按照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获得性两大类。本文回顾性分析2012年2-12月就诊于本院并临床诊断为HLH的4例患儿的临床、预后,以及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结合直接测序法检测穿孔素基因外显子编码区突变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血细胞综合征 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 临床综合征 细胞因子风暴 神经系统症状 聚合酶链反应 血细胞减少 基因外显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