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中耳脓液中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检测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孙晋强 赵泽祺 +5 位作者 韩正中 金丹 邵宇迪 王浩 唐婷婷 李巍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1-244,共4页
目的检测儿童急性化脓性中耳炎(ASOM)的中耳脓液中是否存在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方法收集徐州市儿童医院71例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患儿的中耳脓液样本,根据脓液性状分为浆液性(39例)和粘液性(32例),分别进行pH值测试、免疫印迹实验(WB)及酶... 目的检测儿童急性化脓性中耳炎(ASOM)的中耳脓液中是否存在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方法收集徐州市儿童医院71例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患儿的中耳脓液样本,根据脓液性状分为浆液性(39例)和粘液性(32例),分别进行pH值测试、免疫印迹实验(WB)及酶联免疫吸附剂检测(Elisa)。所有受试者均由家长辅助完成反流症状指数评分量表(RSI)。结果①71例ASOM患儿中,49.29%(35/71)患儿的RSI评分>13分。②71例中耳脓液样本中,胃蛋白酶阳性率为49.29%(35/71),胰蛋白酶阳性率为42.25%(30/71);35例RSI评分阳性患儿中,胃蛋白酶阳性率为100%(35/35),胰蛋白酶阳性率60%(21/35)。浆液性和粘液性中耳脓液的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ELISA检测结果示,胃蛋白酶浓度为47.80(39.80,69.30)ng/ml,胰蛋白酶浓度为291.87±20.45 ng/ml,胰蛋白酶浓度显著高于胃蛋白酶(P<0.05)。浆液性和粘液性中耳脓液的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浓度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④粘液性中耳脓液pH值为7.39±0.28,浆液性中耳脓液pH值为7.36±0.26,粘液性和浆液性中耳脓液pH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SOM合并咽喉反流性疾病患儿中耳脓液中可检出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对儿童ASOM合并咽喉反流性疾病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胰蛋白酶 胃蛋白酶 咽喉反流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幼儿先心病外科治疗5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王为民 崔传玉 郭士勇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282-283,共2页
目的总结55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结果,探讨其手术时机及围术期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0月~2004年2月收治的55例婴幼儿先心病患儿病例资料。其中室间隔缺损(VSD)35例,房间隔缺损(ASD)3例,法洛氏四联症(TOF)12例,肺动... 目的总结55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结果,探讨其手术时机及围术期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0月~2004年2月收治的55例婴幼儿先心病患儿病例资料。其中室间隔缺损(VSD)35例,房间隔缺损(ASD)3例,法洛氏四联症(TOF)12例,肺动脉狭窄(PS)2例,部分型房室间隔缺损(PAVSD)2例,右室双出口(DORV)1例。术前均经心脏彩超检查确诊。全组患儿均在体外循环下行Ⅰ期根治术。10Kg以下患儿体外循环应用改良超滤。结果术后死亡2例,死亡率3.6%。其中1例术后III°房室传导阻滞并发肺部感染死亡,1例低心排多脏器衰竭死亡。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3.5h~9d,ICU滞留时间2~11d,所有存活病例均获得随访2月~3年。无远期并发症及死亡。结论婴幼儿期行先心病根治术是安全可行的,关键是手术时机、适应证的选择及术中的心肌保护、围术期的处理。改良超滤的应用减轻了机体水肿,滤出部分炎性介质,有利于术后心肺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缺损 先天性 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脱细胞异体基质材料修补巨大后外侧膈疝1例 被引量:1
3
作者 顾绍栋 张宏伟 罗洪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10期895-896,共2页
患儿,男,4岁,因间断发热7 d在当地医院就诊,胸部X线片提示左侧胸腔内巨大膈疝(图1),转诊至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追问病史,患儿自幼有频繁呼吸道感染病史,有进食少、发育迟缓、营养欠佳以及长期便秘病史。查体:营养状态较差,胸廓隆... 患儿,男,4岁,因间断发热7 d在当地医院就诊,胸部X线片提示左侧胸腔内巨大膈疝(图1),转诊至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追问病史,患儿自幼有频繁呼吸道感染病史,有进食少、发育迟缓、营养欠佳以及长期便秘病史。查体:营养状态较差,胸廓隆起畸形,胸骨下段抬高明显,呈鸡胸表现,左侧胸腔可闻及肠鸣音。CT检查提示纵膈右移、前移,左侧胸腔后外侧见大量肠管影(图2)。入院诊断:左侧后外侧膈疝。术中情况:左侧膈肌后外侧巨大缺损,部分空肠、全部回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以及脾脏均疝入胸腔,且合并肠旋转不良。纵膈向右向前移位,胸骨向前移位,呈鸡胸表现。术中见膈肌缺损较大,无法用自体组织修补,使用 7 cm ×5 cm异体脱细胞人真皮基质补片1片,双层折叠,修补于缺损膈肌的后内侧。术后3 d恢复进食,未见胸腔、腹腔积液,无异常发热等排异反应表现(图3)。术后12 d伤口拆线出院。目前随诊至术后1年,复查胸腹部立位平片,膈肌修复良好,无不适症状,无发热、胸腔积液等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大膈疝 后外侧 脱细胞 修补 基质材料 间断发热 巨大缺损 腹部立位平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美拉唑快速纠正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代谢性碱中毒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孙邡 刘斌 +3 位作者 张宏伟 禚保彪 刘丰丽 方允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242-245,共4页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在快速纠正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代谢性碱中毒中的作用。方法将本院80例诊断为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根据人院时pH值又分为pH〉7.5组(治疗组21例,对照组22),pH≤7.5...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在快速纠正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代谢性碱中毒中的作用。方法将本院80例诊断为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根据人院时pH值又分为pH〉7.5组(治疗组21例,对照组22),pH≤7.5组(治疗组19例,对照组18例)。对照组采用补充生理盐水、平衡液等纠正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治疗组除采用上述治疗外加用奥美拉唑0.7mg·kg^-1·d^-1静脉滴注,每日1次。人院后每12h行动脉血气分析,数据通过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pH〉7.5组:入院后12h治疗组有8例(8/21,38.1%)pH值恢复正常,对照组仅2例(2/22,9.1%)恢复正常(P〈0.05)。入院后24h,治疗组有18例(18/21,85.7%)pH值恢复正常,而对照组仅5例(5/22,22.7%)pH值恢复正常,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H≤7.5组:人院后12h治疗组有15例(15/19,78.9%)pH值恢复正常,对照组有9例(9/18,50.0%)恢复正常。人院后24h治疗组有15例(15/19,78.9%)pH值恢复正常,对照组有13例(13/18,72.2%)恢复正常。入院后36h治疗组pH值已全部恢复正常,对照组有16例(16/18,88.8%)恢复正常。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美拉唑能快速纠正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代谢性碱中毒,对纠正中重度代谢性碱中毒尤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狭窄 肥厚性 奥美拉唑 碱中毒 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科护士心理契约和离职意愿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0
5
作者 李宁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6年第6期782-786,共5页
目的 :调查儿科护士离职意愿和心理契约现状,并分析二者的关系,为促进儿科护士的科学、有效管理提供实证依据。方法 :采用离职意愿量表和心理契约问卷,对徐州地区17家三级综合性医院的358名儿科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儿科护士离职意愿条... 目的 :调查儿科护士离职意愿和心理契约现状,并分析二者的关系,为促进儿科护士的科学、有效管理提供实证依据。方法 :采用离职意愿量表和心理契约问卷,对徐州地区17家三级综合性医院的358名儿科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儿科护士离职意愿条目均分为(2.17±0.67)分,心理契约条目均分为(4.13±0.46)分,员工责任得分高于组织责任得分;分层回归分析表明:心理契约中的组织规范责任、组织人际责任、组织发展责任能影响儿科护士的离职意愿,能独立解释其离职意愿22.6%的变异。结论 :儿科护士的离职意愿较强,心理契约是其离职意愿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护士 心理契约 离职意愿 问卷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4例新生儿肠闭锁手术报道 被引量:9
6
作者 曹慧 张宏伟 +3 位作者 刘丰丽 马同胜 殷易钰 冯东川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21-23,共3页
目的总结154例新生儿肠闭锁的手术治疗经验,探讨新生儿肠闭锁的治疗方法。方法根据肠闭锁部位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对十二指肠闭锁患儿采取隔膜切除术、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十二指肠侧侧吻合术、胃空肠吻合术;对空、回肠闭锁患儿采取... 目的总结154例新生儿肠闭锁的手术治疗经验,探讨新生儿肠闭锁的治疗方法。方法根据肠闭锁部位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对十二指肠闭锁患儿采取隔膜切除术、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十二指肠侧侧吻合术、胃空肠吻合术;对空、回肠闭锁患儿采取端背吻合术、端侧吻合术;对结肠闭锁患儿采取一期吻合术。结果154例均行手术治疗,治愈126例,死亡28例,治愈率为91%。结论根据肠闭锁部位选择合适术式,加强术后管理,是提高新生儿肠闭锁治愈率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闭锁/外科学 婴儿 新生 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肠旋转不良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探讨 被引量:6
7
作者 李世宪 张宏伟 +2 位作者 刘丰丽 马同胜 孙邡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421-424,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新生儿肠旋转不良的疗效以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对本院2010年1月到2011年12月收治的40例新生儿肠旋转不良患儿进行手术治疗,其中20例行开腹Ladd’s手术,20例行腹腔镜下Ladd’s手术;比较两组患儿手术前...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新生儿肠旋转不良的疗效以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对本院2010年1月到2011年12月收治的40例新生儿肠旋转不良患儿进行手术治疗,其中20例行开腹Ladd’s手术,20例行腹腔镜下Ladd’s手术;比较两组患儿手术前、手术后第1天、第5天血液中CD3^+、CD4^+、CD8^+、B细胞、NK细胞和IgA、IgG、IgM、C3、C4hs—CRP水平,同时比较两组应激时间、术中出血量、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等指标。结果两组患儿均痊愈出院,腹腔镜手术患儿在应激时间、出血量、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方面比较,均优于开腹手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1天,两组患儿外周血CD3^+、CD4^+、CD8^+活性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除NK细胞外(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5天,腹腔镜手术组恢复至接近术前水平(P〉0.05),明显高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第1天与术前相比,免疫球蛋白IgA、IgG、IgM、C3、C4、hs-CR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5天,腹腔镜组恢复至接近正常水平。结论腹腔镜Ladd’s手术治疗肠旋转不良对机体干扰小,安全,创伤小,恢复快,具有一定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疾病 先天性 肠梗阻 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免疫 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辅助一期隐睾固定术32例报告
8
作者 殷易钰 李龙 +2 位作者 张军 李旭 王莹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8年第7期633-634,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一期睾丸固定术的疗效。方法按睾丸位置分为2组:A组腹股沟管内(近内环)隐睾共20例;B组腹腔内隐睾共12例。采用三孔法(脐部及左右侧腹各置入5mmtrocar),术中镜下游离精索至肾下极并充分游离输精管,从腹内经腹股沟形成...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一期睾丸固定术的疗效。方法按睾丸位置分为2组:A组腹股沟管内(近内环)隐睾共20例;B组腹腔内隐睾共12例。采用三孔法(脐部及左右侧腹各置入5mmtrocar),术中镜下游离精索至肾下极并充分游离输精管,从腹内经腹股沟形成隧道牵出睾丸。结果A组一侧手术时间13~26min,平均21min;B组一侧手术时间15~32min,平均26min。术后住院1~3d,平均1.6d。3例阴囊轻度水肿。32例随访4~24个月,平均13个月,无睾丸萎缩及阴囊血肿,B组1例睾丸轻度回缩(至外环口处)。结论腹腔镜高位隐睾手术诊断明确,游离充分,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效果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隐睾症 睾丸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高、中位肛门直肠畸形一期肛门成形术 被引量:4
9
作者 张宏伟 秦海辉 刘丰丽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1年第1期30-31,共2页
目的 :报告 2 8例新生儿高、中位肛门直肠畸形一次肛门成形术及其临床资料 ,讨论了新生儿期行肛门成形的可行性。方法 :本组 2 8例新生儿高、中位肛门直肠闭锁不做肠造口 ,入院一次行pena氏肛门成形术。结果 :死亡 1例 ,自动出院 1例 ,... 目的 :报告 2 8例新生儿高、中位肛门直肠畸形一次肛门成形术及其临床资料 ,讨论了新生儿期行肛门成形的可行性。方法 :本组 2 8例新生儿高、中位肛门直肠闭锁不做肠造口 ,入院一次行pena氏肛门成形术。结果 :死亡 1例 ,自动出院 1例 ,治愈出院 2 6例。术后随访了 2 2例 ,随访时间 6个月~ 7年 ,结果优良 13例 ,占 5 9% ;中 8例 ,占 36 % ;差 1例 ,占 5 %。结论 :新生儿肛门直肠畸形 ,在条件许可下 ,由有一定经验的专科医师进行一期pena氏肛门成形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门直肠畸形 肛门成形术 新生儿 手术方式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的病理改变与手术方式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翔 张宏伟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292-297,共6页
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congenital anorectal malformations,ARM)占新生儿消化道畸形的第一位,发病率约为1/5000。肛门直肠畸形包括轻微的肛门位置开口异常及严重的泌尿生殖系统多发畸形。
关键词 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 手术方式 病理改变 泌尿生殖系统 消化道畸形 多发畸形 新生儿 发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单针双线法治疗婴幼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翔 寇明智 +4 位作者 张宏伟 曹慧 邹华新 殷易钰 孙邡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6期462-465,共4页
目的探讨经脐部腹腔镜单针双线法治疗婴幼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6年7月由本院普外科收治的1 182例婴幼儿腹股沟斜疝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656例在腹腔镜下采用单针双线法治疗(改良组),526例采用常规腹腔... 目的探讨经脐部腹腔镜单针双线法治疗婴幼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6年7月由本院普外科收治的1 182例婴幼儿腹股沟斜疝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656例在腹腔镜下采用单针双线法治疗(改良组),526例采用常规腹腔镜手术治疗(常规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等相关临床资料,评价两种不同手术方式的优缺点。结果改良组平均手术时间(21±11)min,平均住院时间(2.1±1.2)d,术后随访1~15个月,平均6.3个月,阴囊红肿3例,患侧复发1例,对侧鞘状突未闭295例;常规组平均手术时间(22±10)min,平均住院时间(2.2±1.1)d,术后随访1~12个月,平均6.1个月,阴囊红肿1例,患侧复发1例,对侧鞘状突未闭213例。改良手术较常规腹腔镜手术在术后切口出现皮下硬结、线结反应等方面具有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单针双线法治疗幼儿腹股沟斜疝无需特殊器械,创伤小,减少了术后并发症及患者不适,手术效果良好,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检查 腹股沟 治疗 婴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骨下小切口经心尖封堵小儿动脉导管未闭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冲 何飞 +2 位作者 李迎 刘建国 崔传玉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63-266,共4页
目的探讨胸骨下小切口经心尖封堵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17年5月11例胸骨下小切口经心尖PDA封堵术资料。年龄6. 6~32(17. 0±8. 7)月,体重7. 5~14(9. 4±2. 0) kg,PD... 目的探讨胸骨下小切口经心尖封堵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17年5月11例胸骨下小切口经心尖PDA封堵术资料。年龄6. 6~32(17. 0±8. 7)月,体重7. 5~14(9. 4±2. 0) kg,PDA直径3~7(4. 2±1. 2) mm。选择胸骨下剑突区纵向切口1~2 cm,部分暴露右心室表面后,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引导下,血管鞘穿刺右心尖,沿右心室-肺动脉-PDA路径置入PDA封堵器,TEE评估封堵效果。结果术中TEE即刻测量封堵器位置良好,无明显残余分流,11例手术均取得成功。1例术后一过性血小板减少。随访18~28(23. 2±3. 8)月,超声心动显示无残余分流,未见心脏磨蚀,心电图显示无心律失常,心肺功能及生长发育正常。结论胸骨下小切口经心尖封堵PDA具有安全、有效、操作简单等特点,不需锯开胸骨,避免损伤乳腺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 胸骨下小切口 经食道超声心动图 心尖穿刺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无肛畸形儿直肠远端肠壁内运动神经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赵建平 张宏伟 +2 位作者 刘丰丽 聂小妹 张大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0年第3期245-245,共1页
关键词 肛门闭锁 先天性 肠壁内 运动神经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胸微创封堵术治疗室间隔缺损的围术期处理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青 崔传玉 +3 位作者 郭士勇 张冲 宋航 张琦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438-442,446,共6页
目的:探讨经胸微创封堵术治疗室间隔缺损的围术期处理措施,以促进患儿快速康复。方法2012年5月至2013年6月,我们收治年龄6个月至3岁的单纯室间隔缺损患儿95例,其中经胸超声筛查后行经胸微创封堵术37例,采用传统外科体外循环手术58... 目的:探讨经胸微创封堵术治疗室间隔缺损的围术期处理措施,以促进患儿快速康复。方法2012年5月至2013年6月,我们收治年龄6个月至3岁的单纯室间隔缺损患儿95例,其中经胸超声筛查后行经胸微创封堵术37例,采用传统外科体外循环手术58例,分析两组患儿术后早期并发症及处理措施,并对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体重、NYHA心功能分级、住院天数、手术时间、ICU监护时间、输血量、引流量及早期并发症等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年龄、体重、性别、心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经胸微创封堵术治疗与传统外科手术治疗比较,住院天数、手术时间、ICU监护时间更短,输血量、引流量更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相当,经积极干预后短期内恢复。结论经胸微创封堵术操作简单,术后恢复快,是治疗室间隔缺损的理想手段。术前食管超声再次评估、术后适当镇痛、镇静及心功能支持可减少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儿快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手术 微创性 室间隔缺损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矢状入路直肠肛门成形术治疗女婴无肛前庭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5
作者 曹慧 张宏伟 +2 位作者 邹华新 曾战东 李世宪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212-213,共2页
目的评价前矢状入路直肠肛门成形术治疗女婴无肛前庭瘘的疗效。方法自会阴前矢状入路游离瘘口,游离直肠侧壁及直肠后壁,保留直肠末端瘘口不受损伤,保证瘘口内括约肌结构完整,使直肠末端置于外括约肌中心无张力重建会阴体,恢复女童... 目的评价前矢状入路直肠肛门成形术治疗女婴无肛前庭瘘的疗效。方法自会阴前矢状入路游离瘘口,游离直肠侧壁及直肠后壁,保留直肠末端瘘口不受损伤,保证瘘口内括约肌结构完整,使直肠末端置于外括约肌中心无张力重建会阴体,恢复女童正常会阴外观。结果本组86例一期手术获成功,经近远期随访,会阴体外观及肛门功能均达到满意的效果。结论前矢状入路直肠肛门成形术治疗女婴无肛前庭瘘,直视下重建肛门直肠,完整保留了直肠瘘口及直肠盲袋,获得了满意的排便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外科手术 结肠 畸形 直肠 畸形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孔腹腔镜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体会 被引量:2
16
作者 曹慧 张宏伟 刘丰丽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290-290,308,共2页
目的探讨微孔腹腔镜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优越性。方法采用1个5mm电视腹腔镜微孔、2个3mm操作微孔行幽门环肌切开术16例。结果微孔腹腔镜手术无1例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25min。术后12h拔除胃管,开始少量喂奶,无手术并发症发生。... 目的探讨微孔腹腔镜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优越性。方法采用1个5mm电视腹腔镜微孔、2个3mm操作微孔行幽门环肌切开术16例。结果微孔腹腔镜手术无1例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25min。术后12h拔除胃管,开始少量喂奶,无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幽门环肌切开手术与开腹手术相比有一定的优越性,手术打击小,切口小,术后恢复快,手术瘢痕小,外观美观,患儿家长易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狭窄 外科学 外科手术 腹腔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升结肠贴补回肠直肠心形吻合术治疗全结肠无神经节细胞症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世宪 张宏伟 +2 位作者 刘丰丽 曹慧 邹华新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543-545,554,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升结肠贴补回肠直肠心形吻合术治疗全结肠无神经节细胞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自2006年6月至2013年6月本院收治的15例新生儿严重腹胀、低位小肠梗阻和肠穿孔病例资料,一期仅行急诊回肠末端造瘘加结肠多处活检,术后经病理... 目的探讨采用升结肠贴补回肠直肠心形吻合术治疗全结肠无神经节细胞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自2006年6月至2013年6月本院收治的15例新生儿严重腹胀、低位小肠梗阻和肠穿孔病例资料,一期仅行急诊回肠末端造瘘加结肠多处活检,术后经病理检查明确诊断为全结肠无神经节细胞症;6-12个月后,行二期升结肠贴补回肠直肠心形吻合术;记录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记录随访期间排便情况、肛门测压情况和机体内环境情况。结果所有手术均获成功,平均住院时间10.5 d,平均出血量30 mL,术后出现小肠结肠炎2例;无肠吻合口瘘、切口感染、肛门狭窄等,无死亡病例;术后随访1-2年,平均随访1.2年,术后早期肛周有红肿、糜烂,6个月后基本消失;术后大便次数约6-9次/d,2年后大便次数约2-3次/d;粪便由稀水样转为软粪;1例出现污粪,无大便失禁;随访血电解质、血红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均正常,生长发育良好,接近正常儿;发现巨结肠根治术后直肠静息压、肛管静息压均较术前明显减低(P <0.05);1例出现直肠肛门抑制反射。结论升结肠贴补回肠直肠心形吻合术既保留了吸收功能较好的右半结肠,符合结肠生理,同时行回肠直肠心形吻合,吻合口呈心形斜面,口径宽大且不在同一平面上,无狭窄、盲袋及闸门综合征的发生,可获较好排便功能,是根治全结肠无神经节细胞症的一个有效而可行的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RSCHSPRUNG 吻合术 外科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皮肤缺损并发双拇趾发育不良1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尹瑞瑞 王秀荣 +2 位作者 史迎春 秦海辉 张梅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8-108,共1页
先天性皮肤缺损(congenital absence of skin,CAS)又名皮肤再生不良(aplasia cutis congenita,ACC),是指新生儿出生时即在某个部位或几个区域内的表皮、真皮甚至皮下组织出现缺损。临床上少见,同时并发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及双拇... 先天性皮肤缺损(congenital absence of skin,CAS)又名皮肤再生不良(aplasia cutis congenita,ACC),是指新生儿出生时即在某个部位或几个区域内的表皮、真皮甚至皮下组织出现缺损。临床上少见,同时并发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及双拇趾发育不良者更为罕见。我科近期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缺损 先天性 发育不良 拇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抬举法治疗小儿漏斗胸22例体会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为民 崔传玉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8年第6期570-570,共1页
我院近年来开展胸肋抬举术治疗小儿漏斗胸22例,术后随访3~7年,矫形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22例,男19例,女3例。年龄2.5~10岁(平均6.3岁)。凹陷肋软骨大多在3~8肋。对称性凹陷15例... 我院近年来开展胸肋抬举术治疗小儿漏斗胸22例,术后随访3~7年,矫形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22例,男19例,女3例。年龄2.5~10岁(平均6.3岁)。凹陷肋软骨大多在3~8肋。对称性凹陷15例,不对称凹陷5例。11例出现不同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漏斗胸 胸肋抬举术 儿童 幼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性甲状腺素对婴幼儿心脏手术围术期血流动力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为民 崔传玉 +1 位作者 郭士勇 李青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13-14,23,共3页
目的研究外源性甲状腺素对婴幼儿心内直视术围术期血流动力的影响。方法将20例婴幼儿室间隔缺损(VSD)患者,随机分为A组(用药组)和B组(对照组),A组除常规围术期处理外,于术前2d至术后第3d口服甲状腺素片,0.4mg/kg/d。B组只作常规围术期处... 目的研究外源性甲状腺素对婴幼儿心内直视术围术期血流动力的影响。方法将20例婴幼儿室间隔缺损(VSD)患者,随机分为A组(用药组)和B组(对照组),A组除常规围术期处理外,于术前2d至术后第3d口服甲状腺素片,0.4mg/kg/d。B组只作常规围术期处理,未用药。两组均于术前、术中、术后第1d、术后第3d测定血浆T3、T4及FT3浓度以及心率、血压,并记录,比较两组T3、T4、FT3、心率及血压的变化。结果两组患儿术前甲状腺素无显著差异,术后均存在甲状腺素水平下降,A组甲状腺素水平术后恢复正常较快,动脉血压较稳定,术后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少,循环系统功能稳定。结论围术期口服小剂量甲状腺素,有利于改善婴幼儿心内直视术后的低甲状腺素状态,能改善术后心功能,维持循环系统功能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外科手术 血液动力学 甲状腺素/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