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脑梗死后白细胞介素6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相关性及β-七叶皂甙钠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26
1
作者 庄丽丽 李晓宾 +4 位作者 李传玲 崔晓 郭靖 鹿寒冰 安晓雷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40-842,共3页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动态变化,探讨IL-6对急性脑梗死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及β-七叶皂甙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6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3例,对...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动态变化,探讨IL-6对急性脑梗死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及β-七叶皂甙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6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3例,对照组予以脑梗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β-七叶皂甙钠,在脑梗死后1、5、14d进行血清IL-6测定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另选取健康体检者30例为正常组,清晨测定血清IL-6。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脑梗死后1、5、14dIL-6水平较正常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脑梗死后14d血清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13.33±2.82ng/L)vs(15.25±4.65)ng/L,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脑梗死后14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1、5d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脑梗死后14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9.03±2.28)分vs(10.38±2.30)分,P<0.05];脑梗死患者血清IL-6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呈正相关(r=0.888,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后血清IL-6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密切相关,β-七叶皂甙钠可能通过抑制血清IL-6的增高而改善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白细胞介素6 神经系统疾病 七叶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脑中动脉闭塞性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后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开发 被引量:1
2
作者 蒋兰 傅新民 +1 位作者 孙梦飞 李怡萍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18-427,共10页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闭塞性急性缺血性卒中(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ve acute ischemic stroke,MCAO-AIS)患者血管内治疗短期预后不良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开发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2月—2024年5月在徐州市中心医院接受血...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闭塞性急性缺血性卒中(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ve acute ischemic stroke,MCAO-AIS)患者血管内治疗短期预后不良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开发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2月—2024年5月在徐州市中心医院接受血管内治疗的MCAO-AIS患者的临床、影像和手术资料,以及术后实验室检查结果。根据患者在术后第90天的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通过单因素分析、共线性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来探索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采用ROC曲线、校准曲线和拟合优度检验对模型的预测性能进行评估和验证。结果共纳入245例患者,其中预后良好组91例,预后不良组154例。多因素logi sti c回归分析显示,发病时NI HSS评分较高(OR 1.017,95%CI 1.026~1.119,P=0.002)、手术时间较长(OR 1.014,95%CI 1.004~1.023,P=0.004)、术后脑水肿(OR 11.396,95%CI 4.884~26.591,P<0.001)、术后肺炎(OR 5.609,95%CI 2.179~14.436,P<0.001)、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水平较高(OR 1.877,95%CI 1.214~2.903,P=0.005)及S100钙结合蛋白β(S100 calcium binding proteinβ,S100β)水平较高(OR 1.013,95%CI 1.004~1.022,P=0.003)是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采用颅内支撑导管辅助取栓支架联合抽吸行机械取栓术(mechanical thrombectomy using stent retriever combined with aspiration under intracranial support catheter assistance,SWIM)联合血管成形术(OR 0.140,95%CI 0.045~0.429,P=0.001)是其独立保护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基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的7个独立预测变量构建的模型AUC为0.934(95%CI 0.905~0.964),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模型的最佳截断值为0.665,此时模型的敏感度为0.844,特异度为0.890。Hosmer-Lemeshow检验显示预测模型校准良好,校准图显示模型预测曲线和实际曲线贴合度较高。结论基于发病时NIHSS评分、手术时间、术后脑水肿、术后肺炎、FIB、S100β及SWIM联合血管成形术这7个指标构建的模型对MCAO-AIS患者血管内治疗后第90天的不良预后有较好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大脑中动脉闭塞 血管内治疗 预后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院内大血管闭塞性卒中血管内治疗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张莉 刘志广 +2 位作者 傅新民 张洋 宗海亮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0-318,共9页
目的探讨院内发生的大血管闭塞性卒中行血管内治疗患者的临床特征、发病机制、血管内治疗及预后,为制订院内大血管闭塞性卒中预防策略提供参考信息。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2023年7月因非缺血性卒中原因在徐州市中心医院住院期间发... 目的探讨院内发生的大血管闭塞性卒中行血管内治疗患者的临床特征、发病机制、血管内治疗及预后,为制订院内大血管闭塞性卒中预防策略提供参考信息。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2023年7月因非缺血性卒中原因在徐州市中心医院住院期间发生大血管闭塞性卒中的45例患者(院内组)的临床资料。选择同期通过急诊绿色通道入院的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100例作为对照(院外组)。收集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实验室指标以及血管内治疗相关资料,比较两组人口学信息、危险因素、发病机制及治疗结局。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院内发生大血管闭塞性卒中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院内组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的首诊住院科室主要有脑外科(10/45,22.2%)、心脏外科(9/45,20.0%)、血甲疝外科(9/45,20.0%)及胸外科(5/45,11.1%)等,23例(51.1%)与外科手术有关。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烟酒史比例、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心功能不全及既往卒中病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院外组患者相比,院内组患者合并心房颤动(53.3%vs.19.0%,P<0.001)、恶性肿瘤(15.6%vs.1.0%,P=0.002)、其他动脉栓塞(15.6%vs.1.0%,P=0.002)以及围手术期(51.1%vs.1.0%,P<0.001)的比例更高,发病时NIHSS评分更高[21.0(14.5~35.0)分vs.18.0(13.5~24.5)分,P=0.019]。院内组的白细胞计数(U=1385.000,P<0.001)、D-二聚体(U=654.500,P<0.001)及IL-6(U=1376.000,P<0.001)水平高于院外组,血红蛋白(U=1758.000,P=0.035)、收缩压(t=-2.766,P=0.006)和舒张压(U=1317.500,P<0.001)水平低于院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院内组与院外组卒中在前后循环的分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院内组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心源性、其他原因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分别有7例(15.6%)、22例(48.9%)、16例(35.6%),院外组分别有63例(63.0%)、26例(26.0%)、11例(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432,P<0.001)。两组行血管内治疗前缺血区与梗死区的体积比以及术后TICI血流分级、出血转化/造影剂渗出及死亡患者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院外组比较,院内组发病到血管内治疗时间及再通时间更短,术中使用补救措施更少(P<0.05)。在校正了发病时NIHSS评分、心房颤动、心脏瓣膜病、缺血区与梗死区的体积比后,院内卒中与大血管闭塞性卒中血管内治疗患者的良好预后结局仍呈负相关(OR 0.213,95%CI0.063~0.711,P=0.012)。结论院内外发生大血管闭塞性卒中行血管内治疗的患者有着不同的临床特征、发病机制及治疗结局。院内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的神经系统损伤症状较严重,合并基础疾病较多,病因机制复杂,易预后不良。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预防及控制感染、积极干预危险因素可能会减少院内大血管闭塞性卒中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内卒中 大血管闭塞性卒中 血管内治疗 心房颤动 围手术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后残余头晕的影响因素及预测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4
作者 宋璞 胡燕 +2 位作者 赵莉 张青山 孙慧勤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32-736,共5页
目的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患者复位后残余头晕的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徐州市中心医院眩晕中心收治的BPPV患者150例,采用计算机随机数法将就诊... 目的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患者复位后残余头晕的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徐州市中心医院眩晕中心收治的BPPV患者150例,采用计算机随机数法将就诊患者分为训练组112例,验证组38例。训练组根据复位后情况分为残余头晕组43例,无残余头晕组69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BPPV复位后残余头晕的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验证。结果残余头晕组年龄、病程>6个月、复位次数≥3次、复位后复发比例均高于无残余头晕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发病持续时间>6个月、复位次数≥3次是BPPV复位后残余头晕的独立危险因素,依据独立影响因素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区分度、准确性和临床适用性。结论年龄、病程、复位次数及复位后复发与BPPV患者复位后残余头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内膜-中膜厚度 复位 残余头晕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叶提取物对血管性痴呆大鼠空间学习记忆和海马NMDAR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李君 魏涛 +5 位作者 张青山 黄颖 张冠群 崔晓 刘君 孙慧勤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21-626,共6页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EGb761)对血管性痴呆(VaD)大鼠空间学习记忆和海马N-甲基-D-天冬氨酸型离子型谷氨酸受体1型亚单位(NMDAR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四血管阻断法制备VaD大鼠模型,设立假手术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10 mg/kg/d,灌胃...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EGb761)对血管性痴呆(VaD)大鼠空间学习记忆和海马N-甲基-D-天冬氨酸型离子型谷氨酸受体1型亚单位(NMDAR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四血管阻断法制备VaD大鼠模型,设立假手术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10 mg/kg/d,灌胃30 d)和银杏叶提取物组(50 mg/kg/d,灌胃30 d)。利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的改变,采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大鼠海马神经元NMDAR1蛋白水平的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大鼠海马NMDAR1的mRNA表达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水迷宫逃避潜伏期延长,撤后台靶象限平均探索次数减少(P<0.05),银杏叶提取物明显改善了VaD大鼠在Morris水迷宫中的学习记忆成绩(P<0.05);假手术组、尼莫地平组与银杏叶提取物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模型组大鼠的NMDAR1蛋白及其mRNA在海马CA1区的表达水平较假手术组明显降低(P<0.05);银杏叶提取物组大鼠海马的NMDAR1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可以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对海马CA1区神经元的损伤,这可能与上调海马组织内NMDAR1蛋白及mRNA的表达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叶提取物 血管性痴呆 学习记忆 长时程增强 海马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1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栓通联合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100B、MMP-9影响观察 被引量:19
6
作者 曹培卫 智文虹 +3 位作者 李再利 辛在娥 朱遂强 刘志广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60-864,共5页
探究血栓通联合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100B、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1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6例。对... 探究血栓通联合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100B、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1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治疗。治疗2周,观察两组患者疗效,血清S100B、MMP-9变化,神经功能及安全性。观察组总有效率94.6%(53/56)明显高于对照组80.4%(45/56)(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S100B、MMP-9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肝肾功能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血栓通联合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血清S100B、MMP-9水平,保护患者神经功能,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通 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 急性脑梗死 S100B MMP-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和海马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1
7
作者 李君 钱涛 +4 位作者 高维娟 唐敬龙 魏涛 张青山 黄颖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316-1320,共5页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对血管性痴呆(VaD)大鼠海马CA1区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表达及长时程增强(LTP)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选择SD大鼠14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VaD模型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和补阳还五汤组,每组36只。采用四血管阻断法制备Va...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对血管性痴呆(VaD)大鼠海马CA1区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表达及长时程增强(LTP)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选择SD大鼠14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VaD模型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和补阳还五汤组,每组36只。采用四血管阻断法制备VaD大鼠模型。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估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大鼠海马CA3-CA1区记录海马CA1区LTP,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大鼠海马NR1、NR2A、NR2B蛋白和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延长和平均探索次数减少(P<0.05),大鼠海马CA1区LTP明显降低(P<0.05),CA1区NR1、NR2A、NR2B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补阳还五汤组、尼莫地平组大鼠学习、记忆成绩明显提高(P<0.05),海马CA1区NR1、NR2A、NR2B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可上调脑缺血再灌注海马CA1区脑组织NR1、NR2A、NR2B蛋白的表达,促进LTP,进而改善V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阳还五汤 痴呆 血管性 记忆障碍 海马 受体 N甲基-D-天冬氨酸 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洛文斯顿作业疗法评定脑卒中患者认知障碍 被引量:13
8
作者 魏涛 黄颖 +2 位作者 巩尊科 陈伟 韩良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1964-1966,共3页
目的探讨洛文斯顿作业疗法(Loewenstein occupational therapy cognitive assessment,LOTCA)在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评定及疗效观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9月至2010年10月在徐州市中心医院康复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30例,选取与病例... 目的探讨洛文斯顿作业疗法(Loewenstein occupational therapy cognitive assessment,LOTCA)在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评定及疗效观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9月至2010年10月在徐州市中心医院康复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30例,选取与病例组相匹配的健康人30例(如患者家属、陪护人员或门诊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采用MMSE量表筛查脑卒中认知障碍患者,进行治疗前后LOTCA评定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病例组LOTCA总分(72.0±15.4)及各项评分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LOTCA总分(109.9±3.3),P<0.01];病例组治疗2个月后,LOTCA总分及各项评分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P<0.01)。结论 LOTCA能全面地评定脑卒中患者的认知障碍程度及特点,反映患者的认知水平,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认知障碍 LOTCA评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出血后血肿扩大的影响因素及其预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9
作者 庄丽丽 崔桂云 沈霞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69-570,共2页
脑出血是脑卒中最严重的一种类型,7d的死亡率为36.4%,30d的死亡率为50.3%,1年的死亡率为59%。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研究发现脑出血有早期血肿扩大现象,并指出早期血肿扩大是增加致残率、病死率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是病情恶... 脑出血是脑卒中最严重的一种类型,7d的死亡率为36.4%,30d的死亡率为50.3%,1年的死亡率为59%。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研究发现脑出血有早期血肿扩大现象,并指出早期血肿扩大是增加致残率、病死率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是病情恶化的独立因素。因此,早期判断有无血肿体积扩大,可能改变脑出血的治疗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血肿 高血压 抗凝药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七叶皂甙钠对大鼠缺血性脑水肿及水通道蛋白4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鹿寒冰 李晓宾 +1 位作者 董瑞国 李传玲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298-303,共6页
目的研究β-七叶皂甙钠对大鼠脑梗死后脑水肿及水通道蛋白4(AQP4)表达的影响。方法取SD雄性大鼠150只,体质量240~300g。随机分为β-七叶皂甙钠治疗组60只,对照组60只,假手术组30只。各组大鼠又按缺血时间不同(6h和1、3、5、7d)分为... 目的研究β-七叶皂甙钠对大鼠脑梗死后脑水肿及水通道蛋白4(AQP4)表达的影响。方法取SD雄性大鼠150只,体质量240~300g。随机分为β-七叶皂甙钠治疗组60只,对照组60只,假手术组30只。各组大鼠又按缺血时间不同(6h和1、3、5、7d)分为5个亚组,其中治疗组和对照组每亚组各12只,假手术组每亚组6只。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向治疗组大鼠腹腔注射β-七叶皂甙钠(5mg·kg-1.d-1),对照组及假手术组在相应时间点注射等量等渗盐水。于造模后6h和1、3、5、7d断头取脑。采用干湿重法观察脑水肿的动态变化,通过HE染色观察脑梗死区的病理学变化,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脑组织AQP4的表达。结果①脑梗死后6h,病变侧大脑半球脑含水量开始增多,至3d时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7d时仍高于假手术组。治疗组及对照组脑含水量组内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0.704,F=36.703,均P〈0.01);各时间点治疗组及对照组梗死侧大脑半球脑含水量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均P〈0.01),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0.01)。②脑梗死后6h,梗死侧AQP4表达水平即增高,3d时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7d时仍高于假手术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组内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0.878,F=28.489,均P〈0.01)。治疗组及对照组各时间点AQP4的表达均高于假手术组(均P〈0.01),治疗组AQP4的表达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0.01)。AQP4表达水平与脑含水量呈正相关(r=0.972,P〈0.001)。结论β-七叶皂甙钠能明显减轻脑梗死后脑水肿及降低AQP4的表达,β-七叶皂甙钠可能通过抑制AQP4的表达而减轻脑水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脑水肿 七叶素 水通道蛋白质4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替普酶联合常规治疗对脑梗死患者抗氧化能力、凝血功能及相关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3
11
作者 石瑜 许可 +1 位作者 李可 刘秋红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24期2125-2128,共4页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治疗对脑梗死患者抗氧化能力、凝血功能及相关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6月~2018年6月于我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丁苯酞治疗;观...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治疗对脑梗死患者抗氧化能力、凝血功能及相关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6月~2018年6月于我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丁苯酞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血清丙二醛(MDA)、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及观察组患者血清中SOD、APTT、PT、TT、VEGF及NO水平均显著升高,MDA、FIB、TNF-α、CRP及ET-1水平显著降低;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变化趋势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治疗脑梗死,可显著增强患者抗氧化能力,改善凝血功能及内皮功能,缓解机体炎症反应,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替普酶 丁苯酞 脑梗死 抗氧化 凝血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脑宁颗粒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hs-CRP、IL-1β、MMP-9的影响 被引量:12
12
作者 杨承志 蔚志刚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98-300,共3页
目的探讨安脑宁颗粒对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方法将9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及阳性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降颅压、... 目的探讨安脑宁颗粒对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方法将9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及阳性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降颅压、止血药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安脑宁颗粒,阳性对照组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于治疗前、治疗第3、7、14天采集各组患者血清,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hs-CRP,电化学发光法检测IL-1β,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MMP-9,并记录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SSS)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和阳性对照组的hs-CRP、IL-1β及MMP-9均显著下降,第14天SSS评分均升高(P〈0.05-0.01),治疗组与阳性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脑宁颗粒对高血压脑出血具有显著治疗作用,有较好的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脑宁颗粒 高血压脑出血 超敏C反应蛋白 白细胞介素1Β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脑出血后血肿周围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9及其组织抑制剂1的表达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庆广 赵辉 +3 位作者 崔桂云 陆军 祖洁 沈霞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79-83,87,共6页
目的观察大鼠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2、9(MMP-2、MMP-9)及其组织抑制剂1(TIMP-1)的表达规律,探讨它们与脑出血后脑水肿的关系。方法取成年雄性SD大鼠15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8只)和脑出血组(138只),脑出血组再分... 目的观察大鼠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2、9(MMP-2、MMP-9)及其组织抑制剂1(TIMP-1)的表达规律,探讨它们与脑出血后脑水肿的关系。方法取成年雄性SD大鼠15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8只)和脑出血组(138只),脑出血组再分为出血后1、3、6、12、24、36、48、72h和7d亚组(每组15只)。采用自体血注入法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分别用脑组织伊文思蓝(EB)含量测血-脑屏障通透性,用干-湿重法测定脑组织的含水量,用Western blot法观察血肿周围MMP-2、MMP-9和TIMP-1的表达规律。每组3只大鼠用于透射电镜观察脑组织病理学形态。结果①血肿周围脑组织的含水量和EB含量在造模后1h起开始增高,48h达到高峰,各时点(除外术后7d的脑组织含水量)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②在脑出血后1h,同侧基底核MMP-2开始表达,24h达到高峰,48h前各时点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h恢复正常;MMP-9在脑出血后6h开始表达,48h达到高峰,7d前各时点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恢复正常;TIMP-1在脑出血后12~36h表达降低,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③同侧基底核脑组织含水量与EB含量(r=0.940,P〈0.01)、MMP-9表达(r=0.913,P〈0.01)、1~24h MMP-2表达(r=0.903,P〈0.05)呈正相关;与1~24hTIMP-1表达(r=-0.922,P〈0.05)呈负相关。EB含量与MMP-2表达呈正相关(r=0.930,P〈0.01),与1~24hTIMP-1表达呈负相关(r=-0.950,P〈0.05)。④电镜观察显示,大鼠脑出血后48h,基底核区脑组织血管内皮基底膜遭到明显破坏。结论大鼠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MMP-2、MMP-9的表达增加而TIMP-1表达减低,使MMPs与TIMPs之间的平衡遭到破坏,基底膜破坏增加,促进脑水肿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脑水肿 明胶酶A 明胶酶B 金属蛋白酶1组织抑制剂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加曲班对大鼠脑出血后血肿周围基质金属蛋白酶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崔桂云 王庆广 +4 位作者 赵辉 陆军 葛巍 张作慧 沈霞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8年第12期550-554,共5页
目的探讨阿加曲班对大鼠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自体血注入法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于脑出血后3h,颅内原位注入阿加曲班(0.5μg/ml)。分别用Westernblot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血肿周围组织MMP-2的表... 目的探讨阿加曲班对大鼠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自体血注入法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于脑出血后3h,颅内原位注入阿加曲班(0.5μg/ml)。分别用Westernblot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血肿周围组织MMP-2的表达,伊文思蓝(EB)测血脑屏障(BBB)通透性,干湿重法测脑组织含水量,并与假手术组相比较。结果在脑出血后24h,同侧基底核MMP-2的表达至高峰,脑出血组、等渗盐水组和阿加曲班干预组的MMP-2阳性细胞数分别为21.8±0.9、3.2±0.4和14.9±1.0;EB含量分别为(20.8±0.9)、(4.6±0.7)和(15.4±0.9)ng/mg;脑组织含水量分别为(84.3±1.1)、(78.7±1.5)和(81.2±1.6)%。脑出血组与等渗盐水组及阿加曲班干预组同侧基底核的MMP-2表达、EB含量和脑组织含水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凝血酶可能通过促进MMP-2的表达,诱导脑出血后脑水肿的形成,阿加曲班能明显减轻大鼠脑出血后血-脑屏障损伤和血肿周围脑组织的水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阿加曲班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凝血酶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rt-PA溶栓治疗的性别差异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15
作者 李姗姗 嵇碧莹 +7 位作者 沈佳慧 张沈阳 张清秀 衡卫卫 李晓波 张鹏 徐运 张梅娟 《中国卒中杂志》 2016年第2期99-108,共10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治疗性别反应性差异及其可能影响因素。方法搜集2012至2013年江苏省临床卒中中心包括南京、徐州和扬州地区,6家三级医...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治疗性别反应性差异及其可能影响因素。方法搜集2012至2013年江苏省临床卒中中心包括南京、徐州和扬州地区,6家三级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缺血性卒中发病6 h内,行rt-PA静脉溶栓病例,回顾性分析其不同性别之间的基线危险因素,溶栓后颅内出血、卒中并发症发生率、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差异,并分析不同性别患者溶栓后10-14 d对神经功能产生重要影响的可能相关因素。结果本研究共入组289例患者,其中女性111例,男性178例。女性组平均发病年龄,女性组年龄≥75岁比率,既往有心房颤动、高血压病史,血小板计数、球蛋白、高密度胆固醇、D-二聚体方面等凝血水平,溶栓前平均收缩压水平,心源性栓塞性卒中发生率等高于男性组;在既往吸烟、饮酒史,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发生率,颅内外磁共振血管造影或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术提示的血管内轻度狭窄率低于男性组;而两组在既往脑血管事件、糖尿病病史,血管内无狭窄率、中度及重度狭窄率等方面未见明显性别差异。女性在入院时、溶栓后24 h内及10-14 d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意识受累程度、颅内出血发生率、卒中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尤其心血管相关事件发生率)均高于男性组,24 h内及溶栓后10-14 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程度低于男性。而24 h内、溶栓后10-14 d症状性脑出血及死亡发生率未见显著性别差异。分别对女性组及男性组发病10-14 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线性相关分析,发现入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早期神经功能改善(24 h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8分或24 h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0或1分)、溶栓后10-14 d症状性脑出血发生、既往心房颤动病史、基线高密度胆固醇水平与女性患者溶栓后10-14 d神经功能相关。同时,入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24 h较入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改善程度,溶栓后10-14 d症状性脑出血发生,发病距离溶栓时间≤180 min发生率与男性患者溶栓后10-14 d神经功能相关。结论在本研究中,女性卒中患者溶栓后神经功能获益不如男性,与入院高密度胆固醇水平、入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溶栓后24 h内神经功能改善程度、溶栓后症状性脑出血发生、既往有心房颤动病史等因素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卒中 静脉溶栓 性别差异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画像式患者跌倒风险评估表的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徐婷婷 张元红 +5 位作者 李桂英 王平 陈保云 沈莹 王泽萌 曹含梅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56-59,共4页
目的提高住院患者跌倒风险评估效率和准确度。方法分别以2021年2~12月和2022年1~11月的住院患者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评估患者跌倒风险及实施相应防范措施;研究组依据患者跌倒风险因素制订画像式患者跌倒风险评估表进... 目的提高住院患者跌倒风险评估效率和准确度。方法分别以2021年2~12月和2022年1~11月的住院患者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评估患者跌倒风险及实施相应防范措施;研究组依据患者跌倒风险因素制订画像式患者跌倒风险评估表进行评估及实施相应防范措施。随机选取对照组305例、研究组308例患者比较干预效果。结果画像式患者跌倒风险评估表应用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显著降低[RR=0.45,95%CI(0.36,0.65)];研究组跌倒风险评估准确率、跌倒预防措施落实率及患者跌倒风险程度知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画像式患者跌倒风险评估表的应用有利于护士快速准确评估患者跌倒风险,有效防范跌倒,提高患者住院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患者 跌倒 风险评估 患者画像 患者安全 预防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喹啉磺酰类在凝血酶诱导的大鼠脑出血后脑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辉 沈霞 +5 位作者 高修明 陆军 祖洁 唐海 荆佳 崔桂云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0年第7期365-368,377,共5页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PKC)抑制剂——异喹啉磺酰类(H-7)在凝血酶诱导的大鼠脑出血后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取健康雄性SD大鼠54只,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凝血酶组及H-7治疗组,每组18只。经大鼠右侧尾壳核注入凝血酶(10 U,50μl等渗盐水稀释)...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PKC)抑制剂——异喹啉磺酰类(H-7)在凝血酶诱导的大鼠脑出血后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取健康雄性SD大鼠54只,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凝血酶组及H-7治疗组,每组18只。经大鼠右侧尾壳核注入凝血酶(10 U,50μl等渗盐水稀释),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在造模后即刻和24h,H-7治疗组腹腔注射H-7(1 mg/kg)各1次;对照组给予等量等渗盐水。造模后48 h,采用HE染色观察其组织病理学和炎性细胞浸润情况,伊文思蓝法检测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干-湿重法测脑组织的含水量,TUNEL法观察损伤区细胞凋亡情况。结果①病理学观察显示,H-7可明显改善凝血酶造成的脑组织损伤。②对照组、凝血酶组、H-7治疗组右侧尾壳核周围脑组织炎性细胞计数分别为(0.8±0.7)、(16.5±1.0)、(10.0±1.4)个/高倍视野,细胞凋亡计数为(73±5)、(150±12)、(118±9)个/高倍视野,脑组织含水量为(77.5±1.1)、(83.2±0.4)、(78.8±0.9)%,伊文思蓝含量为(6.7±0.5)、(28.4±3.2)、(16.0±1.3)μg/g。凝血酶组与对照组和H-7治疗组比较,上述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H-7可以明显减轻凝血酶诱导的脑出血后的脑损伤。其可能通过抑制PKC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激酶C 蛋白激酶抑制剂 凝血酶 脑出血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栓通与阿司匹林对ITGB3基因多态性药物抵抗患者治疗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承志 李再利 孟新颜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93-496,共4页
目的探讨中药制剂血栓通及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脑卒中以及ITGB3基因多态性对治疗效果的相关性。方法收集了192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4组(阿司匹林组、血栓通组、血栓通+阿司匹林组、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组)进行治疗,通过一般资料及测定... 目的探讨中药制剂血栓通及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脑卒中以及ITGB3基因多态性对治疗效果的相关性。方法收集了192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4组(阿司匹林组、血栓通组、血栓通+阿司匹林组、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组)进行治疗,通过一般资料及测定生化指标和血栓弹力图,同时提取静脉血全基因组DNA,采用Snapshot方法检测ITGB3基因型,分析4组患者的血小板抑制情况,比较各组结果。结果整体水平上,各组经药物治疗后,血小板抑制率显著提高,血栓通治疗对3种ITGB3基因型AA、AG、GG患者血小板抑制率显著高于阿司匹林组,且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中药制剂血栓通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发挥药效,并且突变型ITGB3基因AA及GG不会对血栓通产生抵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TGB3 阿司匹林 血栓通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氢波谱分析在多发性硬化研究中应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杨承志 郑阿娟 徐忠信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1期50-52,共3页
关键词 磁共振波谱 多发性硬化 代谢物 脑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擦洗结合牙龈按摩预防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和口腔异味 被引量:5
20
作者 陈志萍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3年第11期1-2,共2页
目的探讨口腔擦洗结合牙龈按摩预防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及去除口腔异味的作用。方法将20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00例。对照组使用湿棉球行常规口腔护理,观察组使用湿纱布擦洗并给予牙龈按摩。结果观察组肺部感染率及1级以上口腔异... 目的探讨口腔擦洗结合牙龈按摩预防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及去除口腔异味的作用。方法将20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00例。对照组使用湿棉球行常规口腔护理,观察组使用湿纱布擦洗并给予牙龈按摩。结果观察组肺部感染率及1级以上口腔异味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口腔擦洗结合牙龈按摩可以减少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和口腔异味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肺部感染 口腔护理 牙龈按摩 口腔擦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