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调脂消斑合剂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制研究
1
作者 刘孟 章丹宁 +8 位作者 曾峻楠 卢磊 梁田 徐颖 陈彤 赵欣 张寒梅 卞勇 王忠良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第9期1178-1188,共11页
目的探究调脂消斑合剂对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干预作用,并初步评估长链非编码RNA(LincRNA)在该过程中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高脂饮食诱导SD大鼠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于造模后4周取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胸主动脉组织进... 目的探究调脂消斑合剂对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干预作用,并初步评估长链非编码RNA(LincRNA)在该过程中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高脂饮食诱导SD大鼠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于造模后4周取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胸主动脉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系统评估不同剂量调脂消斑合剂的抗动脉粥样硬化效应。使用生化试剂盒检测血脂水平及肝肾功能相关指标,评估调脂消斑合剂对上述参数的影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调脂消斑合剂干预后的血清炎症标志物;通过TUNEL染色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调脂消斑合剂对胸主动脉组织的促凋亡效应;使用qPCR技术检测Linc-HC、MALAT1等RNA分子的表达水平。结果经高剂量调脂消斑合剂干预后,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大鼠的血脂谱显示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显著降低(P<0.05,P<0.01),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表达呈现升高趋势。在肝肾功能指标方面,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尿素氮(BUN)及肌酐(Cr)等血清标志物水平均显著下调(P<0.05,P<0.01)。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降低(P<0.01),而抗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升高(P<0.01)。胸主动脉组织中凋亡相关因子NLRP3、ASC、Cleaved Caspase-1、Cleaved IL-1β、Puma、Bax、Noxa和MDM2的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5,P<0.01)。经调脂消斑合剂干预后,Linc-HC的mRNA水平显著降低(P<0.01),而MALAT1的mRNA表达显著上调(P<0.05,P<0.01)。结论调脂消斑合剂可能通过抑制Linc-HC的表达,同时上调MALAT1的表达,从而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改善血脂异常及肝肾功能,缓解炎症反应并抑制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调脂消斑合剂 血脂 炎症 细胞凋亡 长链非编码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