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6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产教融合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一流专业人才培养实践——以徐州工程学院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孙月娥 于楠楠 +2 位作者 王帅 董玉玮 王卫东 《现代食品》 2021年第6期44-47,共4页
智能经济时代的到来,对于高等院校专业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食品产业需求导向的专业人才,不仅能满足区域经济发展和食品产业转型升级的时代需求,也符合高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转型的客观要求。徐州工程学院通过一系列人才培养实... 智能经济时代的到来,对于高等院校专业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食品产业需求导向的专业人才,不仅能满足区域经济发展和食品产业转型升级的时代需求,也符合高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转型的客观要求。徐州工程学院通过一系列人才培养实践,建立了食品产业需求导向的专业人才培养机制。通过分析徐州工程学院的案例可知,高等院校要基于时代和行业需求来树立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创新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搭建校、政、企三方的合作桥梁,并做好相应的配套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教融合 食品科学与工程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教融合背景下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在生物工程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李璐璐 张晓媛 范晓博 《应用型高等教育研究》 2024年第1期57-62,共6页
生物工程实验教学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中面临诸多问题。以微生物基因编辑虚拟仿真平台为例,利用虚拟仿真在实验教学领域的优势,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针对生物工程类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现状,解决实验原理复杂、周期长、操作难度大等问题... 生物工程实验教学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中面临诸多问题。以微生物基因编辑虚拟仿真平台为例,利用虚拟仿真在实验教学领域的优势,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针对生物工程类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现状,解决实验原理复杂、周期长、操作难度大等问题,拓展实验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通过虚拟与实体结合,构建实体实验教学与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全面提升实验教学质量和水平,这些举措对提升生物工程类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起到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教融合 虚拟仿真 生物工程 微生物基因编辑 实验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型本科院校生物工程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 被引量:7
3
作者 王陶 李文 +2 位作者 陈宏伟 刘全德 高兆建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3期1724-1725,1728,共3页
应用型本科教育肩负着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使命,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过程中,应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和专业分析能力为核心,不断进行课程体系的改革。以徐州工程学院为例,就应用型本科院校生物工程专... 应用型本科教育肩负着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使命,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过程中,应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和专业分析能力为核心,不断进行课程体系的改革。以徐州工程学院为例,就应用型本科院校生物工程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工程专业 培养模式 特色人才 应用型本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与科研相融合的创新教学模式探索 被引量:3
4
作者 高兆建 张建萍 +4 位作者 张传丽 范晓博 周金伟 张娜 孙会刚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9期273-275,共3页
以徐州工程学院生物工程专业为例,提出了“实践教学与科研相融合”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科研项目的先进性、创新性等特点,将科研融入实践教学中;探讨了科研融于实践教学的教学模式,并提出了具体保障有效融合的措施。通过不断改革探索和... 以徐州工程学院生物工程专业为例,提出了“实践教学与科研相融合”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科研项目的先进性、创新性等特点,将科研融入实践教学中;探讨了科研融于实践教学的教学模式,并提出了具体保障有效融合的措施。通过不断改革探索和总结创新,科研与教学融合的教学模式显著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模式 实践教学 教学科研融合 生物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工程专业开设《生物安全》课程的探讨 被引量:5
5
作者 郑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6期21045-21046,21049,共3页
阐述了我国高等院校生物工程专业开设《生物安全》课程的意义,对开设《生物安全》课程的必要性、指导思想等进行探讨,并就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考核方式方面的改革作了介绍。
关键词 生物工程专业 生物安全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业认证背景下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2
6
作者 唐仕荣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9期280-282,共3页
为推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满足学生工程实践能力训练的要求,在深入分析毕业设计(论文)现状的基础上,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实训平台、教师队伍、选题质量、过程指导与科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形成了优化行动导向课程体系强化专业技能... 为推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满足学生工程实践能力训练的要求,在深入分析毕业设计(论文)现状的基础上,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实训平台、教师队伍、选题质量、过程指导与科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形成了优化行动导向课程体系强化专业技能训练、校企共建开放性实训平台拓展实践训练空间、打造双师团队强化学生实践创新能力训练、强化毕业设计全过程指导与科学评价保障毕业设计实效的管理模式,能有效保障毕业设计质量和专业培养目标达成,为地方高校工科毕业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毕业设计 实践教学 实践创新能力 复杂工程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实结合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被引量:1
7
作者 时培宁 杨旭 +2 位作者 汤薇 王颖 李勇 《中国食品》 2022年第22期49-51,共3页
生产实习是高校工科学生必修的一门集中实践课,本文分析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传统生产实习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探讨了实地参观和虚拟仿真相结合的教学改革与实践。通过这种虚实结合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熟悉多种食品生产的加工过程... 生产实习是高校工科学生必修的一门集中实践课,本文分析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传统生产实习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探讨了实地参观和虚拟仿真相结合的教学改革与实践。通过这种虚实结合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熟悉多种食品生产的加工过程、食品加工设备的使用、车间布置特点以及产品的质量控制,也能够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独立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食品加工设备 虚拟仿真 车间布置 虚实结合 生产实习 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认证背景下“食品化学”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2
8
作者 王春艳 贺菊萍 董玉玮 《现代盐化工》 2022年第1期102-103,共2页
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为教学改革实践的基础,构建基于慕课的"食品化学"优质课程资源及与高效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为"食品化学"课程的内涵发展提供了思路创新途径,为学生自主学习、归纳总结、拓展知... 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为教学改革实践的基础,构建基于慕课的"食品化学"优质课程资源及与高效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为"食品化学"课程的内涵发展提供了思路创新途径,为学生自主学习、归纳总结、拓展知识、学用结合等方面能力的培养拓宽了道路,为教师课程资源建设、课程设计、教学实施、持续改进等能力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认证 “食品化学” 混合式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教育中非技术能力培养课程体系与评价——以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
9
作者 王卫东 姜家磊 +2 位作者 孙月娥 孙会刚 刘君 《中国食品工业》 2023年第22期115-118,121,共5页
在从事工程活动的过程中,沟通、职业规范等非技术能力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工程教育认证标准提出了4项非技术能力标准,但是传统高等工程教育对非技术能力的培养与评价有所忽视。基于此,文章分析了非技术能力培养和评价存在的问题,... 在从事工程活动的过程中,沟通、职业规范等非技术能力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工程教育认证标准提出了4项非技术能力标准,但是传统高等工程教育对非技术能力的培养与评价有所忽视。基于此,文章分析了非技术能力培养和评价存在的问题,并以徐州工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构建了非技术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提出了培养方法。针对目前非技术能力评价中的难点,设计了可行的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教育 课程体系 非技术能力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型本科院校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教学改革体会 被引量:11
10
作者 马利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10314-10316,共3页
通过对《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教学计划的修改、课程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调整和课程评价体系的完善等改革和探索,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技能、综合素质以及就业能力,同时也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应用型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基因工程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被引量:3
11
作者 高兆建 张娜 +2 位作者 周金伟 范晓博 张传丽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7期280-282,共3页
基因工程是生物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为了改进基因工程实验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根据基因工程实验教学的特点,结合该课程的实际教学情况,分析了基因工程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教学内容及形式等方... 基因工程是生物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为了改进基因工程实验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根据基因工程实验教学的特点,结合该课程的实际教学情况,分析了基因工程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教学内容及形式等方面进行一些教学改革探索。通过几年的教学改革和总结创新,充分改善了基因工程实验教学效果,调动了学生的实验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科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工程 实践教学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技术与《食品生物技术》课程教学的整合 被引量:2
12
作者 侯进慧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5630-5631,共2页
结合《食品生物技术》教学实际,讨论信息技术与《食品生物技术》课程教学的整合促进作用。结果表明,信息技术与《食品生物技术》课程教学的整合对有效运用信息技术深化高校教学改革具有一定启示。
关键词 信息技术 《食品生物技术》 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生物活性成分及在食品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孙佳慧 周援 +3 位作者 孙月娥 李春阳 王卫东 张军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72-276,共5页
黄芪具有增强免疫、抗肿瘤、保护心脑血管系统、保护内脏、调节机体代谢以及保护神经系统等众多生理作用,多糖、黄酮和皂苷为其主要活性成分。2020年黄芪获批为药食两用资源,为黄芪在普通食品中的应用提供了相应的法律法规支持。本文阐... 黄芪具有增强免疫、抗肿瘤、保护心脑血管系统、保护内脏、调节机体代谢以及保护神经系统等众多生理作用,多糖、黄酮和皂苷为其主要活性成分。2020年黄芪获批为药食两用资源,为黄芪在普通食品中的应用提供了相应的法律法规支持。本文阐述黄芪在生物活性成分的研究进展,并总结其在近5年食品加工中的应用现状和不足,为更好的开发和利用黄芪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多糖 皂苷 黄酮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黄总黄酮的提取、组分分析及其生物活性评价 被引量:5
14
作者 付婷伟 周紫微 +4 位作者 邵颖 张朋 宁晓雅 杨洋 陈安徽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91-200,共10页
为系统研究桑黄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明晰总黄酮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组成及含量,探讨桑黄总黄酮的生物活性,本研究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了桑黄总黄酮的提取工艺,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了桑黄总黄酮的组成,并检测其生物活性。实验结果表明,以桑黄总... 为系统研究桑黄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明晰总黄酮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组成及含量,探讨桑黄总黄酮的生物活性,本研究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了桑黄总黄酮的提取工艺,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了桑黄总黄酮的组成,并检测其生物活性。实验结果表明,以桑黄总黄酮得率为指标的最优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73℃、固液比1:50 g/mL、提取时间3 h,在此提取条件下桑黄总黄酮的得率达到了2.68%;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桑黄总黄酮中的黄酮种类及其含量,发现桑黄总黄酮中主要含有花旗松素、槲皮素和山奈酚,其中花旗松素含量最高达到3727.31 mg/kg;桑黄总黄酮生物活性分析结果显示,其具有一定的体外抗氧化、降脂、降糖活性,在其浓度为14μg/mL时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达到58.63%±0.45%,浓度为0.08 mg/mL时,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达到52.51%±1.49%;桑黄总黄酮的降脂活性实验结果显示,桑黄总黄酮在浓度为6 mg/mL时对胰脂肪酶的抑制率达到10.56%±0.06%,在浓度为4 mg/mL时对胆固醇胶束溶解度的抑制率达到了32.59%±0.78%;桑黄总黄酮具有明显的降糖活性,其对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的IC_(50)分别为71.42 mg/mL和97.28 m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黄 总黄酮 提取 组分分析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方栓孔菌子实体营养成分与生物活性物质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郑义 赵节昌 +2 位作者 李勇 张格言 冯佳男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39-143,共5页
采用国标及各种常规方法对东方栓孔菌子实体中的营养与生物活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测试的东方栓孔菌子实体样品的水分、蛋白质、总糖、脂肪、灰分、水溶性多糖、三萜含量分别为(11.25±0.34)%、(18.01±0.25)%、(62.21... 采用国标及各种常规方法对东方栓孔菌子实体中的营养与生物活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测试的东方栓孔菌子实体样品的水分、蛋白质、总糖、脂肪、灰分、水溶性多糖、三萜含量分别为(11.25±0.34)%、(18.01±0.25)%、(62.21±1.3)%、(1.58±0.042)%、(4.20±0.15)%、(7.29±0.17)%和(3.52±0.11)%;含有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占18种氨基酸总量的39.70%,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比值为0.66;矿质元素Ca、Mg、Fe、Zn、Mn和Cu含量分别为(816.9±8.5)、(456.0±11)、(187.0±3.7)、(6.0±0.14)、(24.5±0.83)μg/g和(3.9±0.091)μg/g;水溶性多糖和三萜均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并呈现出一定的质量浓度依赖性。东方栓孔菌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氨基酸组成合理,富含Ca、Mg、Fe等矿质元素的食用菌,其营养价值丰富,并含有水溶性多糖、三萜等生物活性物质,具有较好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栓孔菌 营养成分 氨基酸 多糖 三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S对土壤微生物生物学指标的影响及降解条件的正交实验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陈宏伟 朱蕴兰 +1 位作者 倪世峰 樊美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908-912,共5页
用正交实验方法研究了徐州地区4种土壤在不同组合条件下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及LAS的降解条件。结果表明,LAS对土壤细菌生长有促进作用,对真菌则有抑制作用,而对放线菌无明显影响。LAS对转氨酶和脱氢酶均有抑制作用。微生物数量波动... 用正交实验方法研究了徐州地区4种土壤在不同组合条件下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及LAS的降解条件。结果表明,LAS对土壤细菌生长有促进作用,对真菌则有抑制作用,而对放线菌无明显影响。LAS对转氨酶和脱氢酶均有抑制作用。微生物数量波动最大的组合条件为荒土、30℃、LAS浓度50mg·kg-1、时间8d;LAS最大降解的组合条件为河土、25℃、LAS浓度20mg·kg-1、时间8d(降解率为33.2%);土壤酶活性减少最多的组合条件为麦田土、25℃、LAS浓度30mg·kg-1、时间8d(转氨酶活性减少0.0594,脱氢酶抑制率达49.58%)。另外,土壤对LAS污染的环境效应与土壤类型和性质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S 表面活性剂 微生物量 土壤酶活性 生物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芦笋的生物活性成分及其生理功能 被引量:25
17
作者 王春燕 王卫东 +1 位作者 李超 吴海龙 《食品与药品》 CAS 2010年第9期369-372,共4页
芦笋是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多种生理功能的绿色蔬菜,如防止心血管疾病、抗肿瘤等,在食品、医药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介绍芦笋生物活性成分及其生理功能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芦笋 活性成分 生理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完全消化-微乳液进样-HR-CS GFAAS测定休闲食品中5种金属元素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全德 陈尚龙 +3 位作者 张建萍 李同祥 刘辉 刘益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277-281,共5页
建立不完全消化-微乳液进样-高分辨-连续光源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休闲食品中Cu、Al、Cr、Cd和Pb的方法。以不完全消化作为样品的前处理方式,正丁醇作为助乳化剂,研究微乳液的形成条件,系统地分析基体改进剂及其添加体积、灰化温度... 建立不完全消化-微乳液进样-高分辨-连续光源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休闲食品中Cu、Al、Cr、Cd和Pb的方法。以不完全消化作为样品的前处理方式,正丁醇作为助乳化剂,研究微乳液的形成条件,系统地分析基体改进剂及其添加体积、灰化温度和原子化温度对吸光度和吸收峰峰形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Cu、Al、Cr、Cd和Pb的最佳测定条件。将本法所测得的结果与微波消解作为前处理方式所测得的结果进行比较,两者相近,本法的加标回收率为96.4%~105.6%。该方法快速、准确、稳定,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为休闲食品中多元素检测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完全消化 微乳液 高分辨-连续光源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休闲食品 金属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发酵法制备芝麻蛋白肽的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陈学红 秦卫东 +1 位作者 马利华 王一彪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37-238,241,共3页
以芝麻粕为原料,采用枯草芽孢杆菌对其进行发酵制备芝麻蛋白肽;以芝麻蛋白肽的含量为指标,考察时间、温度、pH对芝麻粕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发酵温度为32℃,发酵时间为48h,发酵液pH为7.0的条件下,所得发酵液中芝麻多肽的浓度最高,为3... 以芝麻粕为原料,采用枯草芽孢杆菌对其进行发酵制备芝麻蛋白肽;以芝麻蛋白肽的含量为指标,考察时间、温度、pH对芝麻粕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发酵温度为32℃,发酵时间为48h,发酵液pH为7.0的条件下,所得发酵液中芝麻多肽的浓度最高,为3.585m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 芝麻蛋白肽 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体外全仿生模型初步分析2种富硒产品中硒形态及生物可给性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尚龙 刘恩岐 +2 位作者 刘辉 巫永华 秦旭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25-232,共8页
建立微波消解-高分辨-连续光源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high resolution-continuum source graphite furnace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photometry,HR-CS GFAAS)法测定富硒蛹虫草和富硒酵母胃、肠全仿生提取液中各形态硒的方法,研究胃、肠... 建立微波消解-高分辨-连续光源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high resolution-continuum source graphite furnace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photometry,HR-CS GFAAS)法测定富硒蛹虫草和富硒酵母胃、肠全仿生提取液中各形态硒的方法,研究胃、肠消化对富硒产品中硒形态和生物可给性的影响。采用体外全仿生消化技术对富硒蛹虫草和富硒酵母进行预处理,得到胃、肠全仿生提取液;通过0.45μm微孔滤膜实现可溶态和悬浮态的分离;选择D101大孔树脂分离可溶态中有机态和无机态;分别利用丙酮和无水乙醇沉淀可溶态中蛋白和多糖,得到蛋白结合态和多糖结合态;分别以正辛醇和单层脂质体为细胞膜,模拟富硒产品中硒在人体胃、肠中的分配行为。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最佳测定条件:分析谱线为196.026 7 nm,基体改进剂为1 g/L Pd(NO_3)_2和0.5 g/L Mg(NO_3)_2混合溶液,添加体积为5μL,灰化温度为1 100℃,原子化温度为2 200℃。在此条件下,测定富硒蛹虫草和富硒酵母中硒含量分别为2.129μg/g和27.75μg/g,肠全仿生提取液中除悬浮态其他各形态硒的含量都高于胃全仿生提取液,在肠消化过程中产生的正辛醇醇溶态硒和单层脂质体结合态硒的含量都高于各自水溶态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全仿生模型 富硒 形态分析 生物可给性 高分辨-连续光源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