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中国成立70年高等教育学学科发展的回顾与前瞻 被引量:5
1
作者 张典兵 张忠华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1-38,共8页
新中国成立70年,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走过了一条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由稚嫩到成熟的不平凡发展之路,大致可分为学科思想孕育、学科初步创立、学科体系形成、学科反思深化四个不同时期,表现出鲜明的主题嬗变和时代特征,取得了举世瞩目的... 新中国成立70年,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走过了一条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由稚嫩到成熟的不平凡发展之路,大致可分为学科思想孕育、学科初步创立、学科体系形成、学科反思深化四个不同时期,表现出鲜明的主题嬗变和时代特征,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积累了弥足珍贵的发展经验。站在新时代,面对新问题和新挑战,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未来高质量发展必须聚合彰显高等教育学学科核心价值,优化完善高等教育学学科内外建制,均衡架构高等教育学学科理论体系,培植提升高等教育理论研究者学科自信,着力打造高等教育学学科鲜明的中国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学 学科价值 学科体系 学科建制 学科自信 学科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成人教育学学科建设70年的历程与展望 被引量:3
2
作者 张典兵 张忠华 《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7,共7页
采用文献研究和逻辑分析的方法,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年成人教育学学科建设进行回顾,其演进历程可以划分为思想孕育、初步探索、学科形成和反思深化四个阶段,每个阶段表现出不同的主题嬗变和突出特征。展望未来成人教育学学科建设,... 采用文献研究和逻辑分析的方法,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年成人教育学学科建设进行回顾,其演进历程可以划分为思想孕育、初步探索、学科形成和反思深化四个阶段,每个阶段表现出不同的主题嬗变和突出特征。展望未来成人教育学学科建设,必须注意澄明成人教育内涵与定位,廓清成人教育学学科边界与范围,均衡建构成人教育学学科理论体系,充分彰显成人教育学学科中国特色,切实转变成人教育学学科研究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教育学 学科建设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命转向的意涵与实现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典兵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11,共5页
人是生命个体,以生命的方式而存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充分彰显对学生的生命关怀,启动学生奋发向上、自我完善的动力机制,使其能够过一种有道德、有意义的生活,促其生命自由、快乐、健康、幸福成长。作为一种新理念和新范式,高校思... 人是生命个体,以生命的方式而存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充分彰显对学生的生命关怀,启动学生奋发向上、自我完善的动力机制,使其能够过一种有道德、有意义的生活,促其生命自由、快乐、健康、幸福成长。作为一种新理念和新范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转向聚焦学生的生命关怀和生命发展,倡导人性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运用,追求思想政治道德和个体生命的交融、和谐与共生,其实现必须正视学生生命存在,唤醒学生生命意识;培养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引领学生创造幸福生活;精心设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增强学生的生命体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塑造生命化幸福教师,建构平等和谐师生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生命关怀 生命发展 生命意识 生命体验 教育评价 师生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洲应用科学大学研究职能定位与实践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朋 杨雪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76-80,共5页
20世纪末,在欧盟陆续实施里斯本进程、地平线2020等战略的社会背景之下,欧洲应用科学大学获得了拓展研究职能的机遇和动力,以"巴斯德象限"理论定位研究职能,及时制定研究规划与计划,深入开展研究、开发与创新等应用研究实践活... 20世纪末,在欧盟陆续实施里斯本进程、地平线2020等战略的社会背景之下,欧洲应用科学大学获得了拓展研究职能的机遇和动力,以"巴斯德象限"理论定位研究职能,及时制定研究规划与计划,深入开展研究、开发与创新等应用研究实践活动,完善研究绩效评价和质量保障体系,为欧洲国家的产业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了高质量技术转移和高素质人力资源保障,成为影响区域发展的智慧伙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职能定位 欧洲应用科学大学 研究开发创新 智慧伙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汉语言文学对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作用 被引量:10
5
作者 姚静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X期23-24,共2页
人文素质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对于学生价值观念的形成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学不仅要向学生传授汉语言文学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更要加强对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方面的教育。当前我国大学生的人... 人文素质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对于学生价值观念的形成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学不仅要向学生传授汉语言文学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更要加强对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方面的教育。当前我国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出现了一定的偏差,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汉语言文学对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的作用,使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得到有效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素质 大学生 汉语言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职业教育学学科建设七十年回顾与前瞻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典兵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4-20,共7页
采用文献研究和逻辑分析法,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年职业教育学学科建设进行回顾,其发展历程大致经过了经验积累、模仿借鉴、初步形成和深化发展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展现出独特的主题嬗变和鲜明的时代特征。这是一个从无到有、从稚嫩... 采用文献研究和逻辑分析法,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年职业教育学学科建设进行回顾,其发展历程大致经过了经验积累、模仿借鉴、初步形成和深化发展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展现出独特的主题嬗变和鲜明的时代特征。这是一个从无到有、从稚嫩到成熟、从自在到自为的过程:职业教育学学科研究对象逐步明确,学科理论体系渐趋丰富,学科自主意识增强,学科外在建制不断完善。展望未来中国职业教育学学科建设,需要秉持正确的研究取向,处理好与相关学科关系,重视法规政策支持,充分彰显中国特色,切实加强跨学科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学学科 回顾 前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础教育阶段教材使用的个性化实践 被引量:1
7
作者 郭芳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4-47,共4页
基础教育阶段教材的运用必须要有适当的创造和发挥,才能形成更好的教学效果,才能让学生在学习教材内容的同时拓展认知领域,培养学习兴趣,进而满足该阶段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教师在教材使用中的个性化实践要有序进行,应做到:跳出教材理... 基础教育阶段教材的运用必须要有适当的创造和发挥,才能形成更好的教学效果,才能让学生在学习教材内容的同时拓展认知领域,培养学习兴趣,进而满足该阶段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教师在教材使用中的个性化实践要有序进行,应做到:跳出教材理解局限,奠定个性化实践的思想基础;抓住教材设计意图的关键要点,确定个性化实践的重点;精准理解学科核心素养,夯实个性化使用教材的根基;全面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明确个性化实践的要求;准确界定课堂教学目标,形成个性化实践的导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教育 教材 学科核心素养 了解学生 界定目标 个性化实践 教材理解 教材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时代视域下职业教育信息化的推进逻辑与模式选择 被引量:10
8
作者 吴学峰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11,共6页
职业教育信息化是职业教育领域适应信息社会的必然要求和结果。随着新一轮信息技术发展的引入,职业教育信息化向2.0时代迈进,受其影响,职业教育信息化由重视"物"的投入逐步转向关注"人"的发展。进而,在具体推进过... 职业教育信息化是职业教育领域适应信息社会的必然要求和结果。随着新一轮信息技术发展的引入,职业教育信息化向2.0时代迈进,受其影响,职业教育信息化由重视"物"的投入逐步转向关注"人"的发展。进而,在具体推进过程中呈现出明显的时代逻辑:第一,以人的培养为目标,促进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的创新融合;第二,以提升学习效果为关键,为学校教育与岗位学习相结合提供技术支持。然而,过多强调硬件建设而忽视教育教学本身的需要,以及仅从信息有效传播的角度,借助技术手段优化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信息传递过程而忽视学习者的需要,都不利于职业教育信息化的有序推进。在2.0时代背景下,职业教育信息化在发展模式的选择上,应尽力克服技术优先模式和信息传播优先模式的不足,努力从内容、过程和情境三个方面构建有利于实践共同体创建的信息化支持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时代 职业教育信息化 发展转向 模式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构大学生核心素养教育的中国话语体系 被引量:15
9
作者 李颜如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69-73,共5页
大学教育的本质属性仍然是求真育人,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大学阶段核心素养教育研究应引起高度重视,以此促进大学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文章从认知理论的角度反思国际教育界核心素养指标体系框架,尝试按照教育本真意义建构核心... 大学教育的本质属性仍然是求真育人,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大学阶段核心素养教育研究应引起高度重视,以此促进大学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文章从认知理论的角度反思国际教育界核心素养指标体系框架,尝试按照教育本真意义建构核心素养的中国话语体系,探讨在中国语境下的表述,将核心素养教育理念发展成为中国大学通识教育理论。围绕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唯物辩证的思维方法、民族特色的行为模式,来界定核心素养内涵、设计遴选指标体系,使核心素养教育促进大学生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形成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核心素养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识教育 核心素养教育 中国话语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茶文化的中国特色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邓春婷 《福建茶叶》 2022年第1期147-149,共3页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茶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对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借鉴价值。本文通过分析茶文化的心性修养说与中国高校现有的四种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寻求茶文化与中国特色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契合,最后就茶文化下的中国特...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茶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对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借鉴价值。本文通过分析茶文化的心性修养说与中国高校现有的四种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寻求茶文化与中国特色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契合,最后就茶文化下的中国特色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基本要求、目标、内容进行了简要的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文化 中国特色 高校 心理健康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职业院校课堂互动之道 被引量:6
11
作者 谢永朋 杨英歌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40-44,共5页
"互联网+"职业教育的提出和5G技术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引发了对职业院校课堂教学的重新关注和思考。创建一种低成本、高质量的课堂互动模式,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应然之举。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职业院校课堂互动可... "互联网+"职业教育的提出和5G技术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引发了对职业院校课堂教学的重新关注和思考。创建一种低成本、高质量的课堂互动模式,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应然之举。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职业院校课堂互动可以遵从问题预设、问题推送、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统计分析、反馈调整、问题生成的循环结构,完成螺旋式上升的深度互动过程。该互动模式注入移动互联网技术元素,提升了课堂互动的参与度,提高了反馈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实现了课堂深度互动的教育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互联网 职业院校 课堂互动 深度互动 反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课堂提问观察指标体系的建构 被引量:6
12
作者 钱兵 张典兵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35-38,共4页
构建课堂提问观察指标体系,明确课堂提问行为规范与标准,对于提高课堂提问效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课堂提问观察指标体系包括“提问准备”“提问实施”“提问理答”3个一级指标,包括“问题水平”“问题性质”“提问形式”“提问对象... 构建课堂提问观察指标体系,明确课堂提问行为规范与标准,对于提高课堂提问效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课堂提问观察指标体系包括“提问准备”“提问实施”“提问理答”3个一级指标,包括“问题水平”“问题性质”“提问形式”“提问对象”“言语理答”“非言语理答”6个要素指标,包括“低水平问题”、“高水平问题”“辅助问题”“核心问题”“个别提问”“集体提问”“提问偏爱”“随机提问”“缺失”“重述”“更正”“追问”“延伸”“扩展”“缺失”“肯定”“否定”17个记录指标。课堂提问观察指标体系对于教师观察、分析、监控、评价、反思与优化课堂提问行为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堂提问 指标体系 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生·教师·学习:美国大学教学评价的路径演变——基于约翰·比格斯的3P教学模型 被引量:28
13
作者 王朋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52-57,共6页
近百年来,美国高校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教学评价制度,开发了较为成熟的评价工具。然而,在高等教育研究领域对教学评价的批评、质疑和争论却经常存在。从理论和实践上剖析教学评价的来龙去脉有利于理解或解释这些批评和疑问。比格斯的3... 近百年来,美国高校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教学评价制度,开发了较为成熟的评价工具。然而,在高等教育研究领域对教学评价的批评、质疑和争论却经常存在。从理论和实践上剖析教学评价的来龙去脉有利于理解或解释这些批评和疑问。比格斯的3P教学模型为分析构建教学评价方式提供了理论框架。美国大学教学评价方式可分为"以学生为中心"方式、"以教师为中心"方式和"以学习为中心"方式,而每一种方式体现着不同的哲学观、知识观、教学观和学习观,具有各自不同的评价目的和评价核心。聚焦学习和成果的"以学习为中心"的方式成为美国大学教学评价主流,值得关注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P教学模型 教学评价 学生学习成果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科生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分析及改进策略 被引量:40
14
作者 钱兵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60-63,共4页
本科生毕业论文是高等院校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本科生毕业论文存在选题缺乏新意、方法难觅踪影、结构难成体系、表述词不达意等问题。科研能力不足及论文写作水平不高是导致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下滑的根本原因。高校建立科研激励机... 本科生毕业论文是高等院校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本科生毕业论文存在选题缺乏新意、方法难觅踪影、结构难成体系、表述词不达意等问题。科研能力不足及论文写作水平不高是导致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下滑的根本原因。高校建立科研激励机制,构建完整科研课程体系,引入科研导师制,鼓励学生创建博客等举措可以提高本科生科研能力与写作水平,从而提升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科生 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问题 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慧教室赋能职业院校课堂深度互动的价值与路径 被引量:8
15
作者 谢永朋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12,共8页
智慧教室赋能职业院校课堂深度互动是实现高质量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其价值体现在可以实现教学结构要素的多元融合互动、智慧教室环境下的深度学习、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互动参与、互动有效、互动精准是实现职业院校课堂深... 智慧教室赋能职业院校课堂深度互动是实现高质量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其价值体现在可以实现教学结构要素的多元融合互动、智慧教室环境下的深度学习、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互动参与、互动有效、互动精准是实现职业院校课堂深度互动的关键着力点。智慧教室赋能职业院校课堂深度互动的路径是以互动决策科学化为统领,依托智慧环境提升互动参与度,依托优质互动提升互动有效度,依托学习分析提升互动精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教室 深度互动 参与度 有效度 精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遗”视角的民族音乐传承推广策略探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高松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7-131,共5页
民族音乐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通过对生活、生产、习俗等提炼而形成的一种民族精神文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和表现形式。2003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公约》的颁布,促使世界各国开始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推... 民族音乐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通过对生活、生产、习俗等提炼而形成的一种民族精神文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和表现形式。2003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公约》的颁布,促使世界各国开始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推广。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我国大量民间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开始广受关注,其所蕴涵的艺术性、美学性、文学性、民族性、历史性和哲学价值得到了很好地挖掘、彰显和弘扬。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法律模式、政府主导模式、民间模式,民族音乐的传承与推广必须加强与多元文化的渗透和融合,强化政府的主导地位,构建多层次、多元化传承与推广机制;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加强民族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新生代”传承人的培养;加强舆论宣传和教育引领,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合力”作用,营造民族音乐全民传承与推广的良好氛围;重视民族音乐的产业化融合发展,借助旅游业、现代科技、传播技术等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音乐品牌,全方位地推动民族音乐高质量传承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族音乐 传承 推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机制设计探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费杉杉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58-61,共4页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机制设计既是落实国家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的前提条件,也是推进区域企业发展与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手段。从产教融合机制建立的适切性要求、内在动力与外在条件三个维度进行机理分析是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机制设计的基础。在...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机制设计既是落实国家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的前提条件,也是推进区域企业发展与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手段。从产教融合机制建立的适切性要求、内在动力与外在条件三个维度进行机理分析是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机制设计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再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设计职业院校和区域产业组织的人才培养与培训机制、科技金融支持机制、科技开发与成果转化机制、区域产业集群与高职院校学科集群融合机制、高职教育内部改革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产教融合 机理分析 机制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践反思型教师培养论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费杉杉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6期51-53,共3页
实践反思型教师的培养既是现代教育理念的体现,也是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要求。培养实践反思型教师应该克服实证主义认识论的影响,引领教师在教学行动中反思和对教学行动自身的反思。在教师教育实践中,可以通过创设情景、引导教师进行教... 实践反思型教师的培养既是现代教育理念的体现,也是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要求。培养实践反思型教师应该克服实证主义认识论的影响,引领教师在教学行动中反思和对教学行动自身的反思。在教师教育实践中,可以通过创设情景、引导教师进行教育叙事研究、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等途径培养实践反思型教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教育 实践反思 教育理念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混合式培训策略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谢永朋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52-55,共4页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新时代高素质教师的核心素养。混合式培训可以彰显培训灵活的优势,消弭在线培训的隔阂,符合乡村教师自主导向学习的特征,有效提升乡村教师的自我调节能力,是解决乡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的理想选择。利用混合式...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新时代高素质教师的核心素养。混合式培训可以彰显培训灵活的优势,消弭在线培训的隔阂,符合乡村教师自主导向学习的特征,有效提升乡村教师的自我调节能力,是解决乡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的理想选择。利用混合式培训提升乡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可以从层次化的目标设定、个性化的培训指南、差异化的支持环境、灵活化的参与方式、实境化的视频测评等方面加以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教师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混合式培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师自我心像的内涵、特征及价值 被引量:2
20
作者 钱兵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11,共4页
教师自我心像是教师对自身专业素养、专业实践与专业发展认识、评价与体验的基础上,在潜意识中形成的内在影像。教师自我心像具有多样性与整体性、层次性与顺序性、稳定性与更替性有机融合的鲜明特征,对于促进教师自我反思,明确发展困境... 教师自我心像是教师对自身专业素养、专业实践与专业发展认识、评价与体验的基础上,在潜意识中形成的内在影像。教师自我心像具有多样性与整体性、层次性与顺序性、稳定性与更替性有机融合的鲜明特征,对于促进教师自我反思,明确发展困境,阐释专业实践,增强发展动力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心像 内涵 特征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