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谈职业院校实验实训教学改革 被引量:7
1
作者 李素婷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6期112-113,共2页
文章就如何以项目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施化学实验课教学进行了初步探讨,主要对教改的目的和意义、方案设计以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做了相应探讨。
关键词 化学实验 任务驱动 项目教学 职业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工业分析专业CBE教改刍议 被引量:1
2
作者 朱伟军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1期36-37,共2页
本文从高职工业分析专业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可行性、CBE教学模式的优点及CBE教改尚需解决的问题等几个方面入手,结合我院工业分析专业几年来的情况,对高职工业分析专业CBE教改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 CBE 教改 专业教学 高职 教学模式 情况 必要性 职工 改革 刍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催化还原制备Au/Ag核壳结构纳米粒子及其修饰电极的电催化性能 被引量:3
3
作者 唐学红 吴莹 +2 位作者 张玉 赵燕荣 钟年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71-474,共4页
以Keggin结构硅钨杂多酸H4SiW12O40(SiW12)为光催化还原剂,通过光化学还原法制备Au/Ag核壳结构纳米粒子。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显示,所得纳米粒子粒径为30~40 nm,呈均匀分散的球形颗粒,该制备方法的特点是可以较好的避免单金属纳米粒子的... 以Keggin结构硅钨杂多酸H4SiW12O40(SiW12)为光催化还原剂,通过光化学还原法制备Au/Ag核壳结构纳米粒子。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显示,所得纳米粒子粒径为30~40 nm,呈均匀分散的球形颗粒,该制备方法的特点是可以较好的避免单金属纳米粒子的形成。将Au/Ag核壳纳米粒子修饰到具有PVP膜的玻碳电极表面,得到SiW12-(Au/Ag)-PVP多层膜修饰电极。该修饰电极在0.5 mol/L H2SO4介质中具有良好的电化学响应,在0^-0.75 V电位范围内,出现了3对归属于SiW12的氧化还原峰,且电极性能稳定,灵敏度高。对H2O2的电催化还原性能明显优于单金属Ag纳米粒子修饰电极,说明Au核的存在可以很好的改善Ag的电催化性能,Au和Ag之间存在相互协同催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还原 硅钨杂多酸 核壳结构纳米粒子 修饰电极 电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中硫被生物电化学协同脱出机理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巩冠群 张英杰 +6 位作者 梅建 马强 尹苏东 刘金艳 陈巍 许宁 陶秀祥 《化学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1-65,共5页
为了研究煤炭生物脱硫的机制,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和生物、电化学、化学、物理等处理和分析方法,选取氧化亚铁硫杆菌驯化菌种对煤炭进行生物电化学脱硫研究。结果表明,生物电化学协同脱煤中硫氧化还原作用明显;氧化亚铁硫杆菌最高脱硫率可... 为了研究煤炭生物脱硫的机制,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和生物、电化学、化学、物理等处理和分析方法,选取氧化亚铁硫杆菌驯化菌种对煤炭进行生物电化学脱硫研究。结果表明,生物电化学协同脱煤中硫氧化还原作用明显;氧化亚铁硫杆菌最高脱硫率可达76.2%,脱硫过程Fe2+浓度降低,Fe3+浓度缓慢上升,细菌表现生长周期规律;电化学调控生物脱硫提供了动力学规律和数据采集区间,细菌电化学脱硫微观机制为外电场循环激励、溶解氧、细菌催化、Fe3+的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电化学 协同作用 氧化还原 脱硫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玻璃颗粒对铝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张雷 张记市 孙可伟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68-72,共5页
采用搅拌铸造法制备玻璃颗粒增强铝基废物复合材料,利用SEM、XRD等手段观察和分析了玻璃颗粒在复合材料制备中的变化情况,研究了玻璃颗粒含量对复合材料抗拉强度和耐磨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玻璃颗粒较均匀地分布于基体中,界面结合良好... 采用搅拌铸造法制备玻璃颗粒增强铝基废物复合材料,利用SEM、XRD等手段观察和分析了玻璃颗粒在复合材料制备中的变化情况,研究了玻璃颗粒含量对复合材料抗拉强度和耐磨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玻璃颗粒较均匀地分布于基体中,界面结合良好;与基体相比,复合材料耐磨性能提高了4.62倍,抗拉强度提高并不明显;玻璃颗粒表面发生熔融,裂纹在铝液中能够自我修复,从而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玻璃颗粒 裂纹 搅拌铸造 玻璃/铝基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消解二溴邻硝基苯基荧光酮分光光度法测定中草药中痕量锗 被引量:4
6
作者 季剑波 朱伟军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6期95-98,共4页
在磷酸介质中,建立了以二溴邻硝基苯基荧光酮为显色剂、吐温-80为表面活性剂、在微波消解条件下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痕量锗的新方法.探讨了测定痕量锗的最佳显色条件和测定条件.配合物最大吸收位于540 nm波长处,其摩尔吸光系数ε=0.886... 在磷酸介质中,建立了以二溴邻硝基苯基荧光酮为显色剂、吐温-80为表面活性剂、在微波消解条件下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痕量锗的新方法.探讨了测定痕量锗的最佳显色条件和测定条件.配合物最大吸收位于540 nm波长处,其摩尔吸光系数ε=0.886×105L/(mol.cm),线性回归方程A=2.30×10-3ρ-7.1×10-3(ρ的单位为μg/mL),相关系数r=0.999 9,检出极限为7.86×10-9g/mL,结果可以直接用于中草药中痕量锗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消解 二溴邻硝基苯基荧光酮 分光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玻璃/废铝耐磨复合材料的性能 被引量:3
7
作者 张雷 孙可伟 《有色金属》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0-43,共4页
使用废玻璃和废铝为原料,采用机械搅拌法制备玻璃/铝基废弃物复合材料,研究复合材料的耐磨性能。随着玻璃颗粒的加入,材料的抗拉强度和硬度较基体都有所提高,尤其耐磨性能,较基体提高了4.62倍,已达到皮带运输机托辊的性能要求标准。
关键词 复合材料 耐磨材料 机械合金化 废玻璃 废铝 资源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颗粒在搅拌场中的分散及团聚机理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张雷 孙可伟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102-105,共4页
研究了玻璃颗粒在铝硅合金搅拌混合过程中的碰撞团聚过程及机理。结果表明,玻璃颗粒与铝液润湿性良好,开始阶段易于分散。随着时间的延长和颗粒添加量的增加,玻璃颗粒进入铝液后,表面会熔融。玻璃颗粒的粘连团聚特性使其在铝液中容易形... 研究了玻璃颗粒在铝硅合金搅拌混合过程中的碰撞团聚过程及机理。结果表明,玻璃颗粒与铝液润湿性良好,开始阶段易于分散。随着时间的延长和颗粒添加量的增加,玻璃颗粒进入铝液后,表面会熔融。玻璃颗粒的粘连团聚特性使其在铝液中容易形成团聚颗粒体,由于搅拌负压引入空气的富集,这些团聚颗粒体的平均密度变小,导致团聚颗粒体带起更多的玻璃颗粒上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颗粒 搅拌 团聚 铝基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废玻璃和废铝制备耐磨复合材料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雷 张记市 孙可伟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3-36,共4页
以废玻璃和废铝为原料,采用搅拌浇铸法制备玻璃/铝基废弃物复合材料。研究了玻璃颗粒形态、粒径、含量及制备工艺(温度、搅拌方式、时间)对复合材料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如抗拉强度、耐磨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玻璃颗粒较均匀地分布于... 以废玻璃和废铝为原料,采用搅拌浇铸法制备玻璃/铝基废弃物复合材料。研究了玻璃颗粒形态、粒径、含量及制备工艺(温度、搅拌方式、时间)对复合材料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如抗拉强度、耐磨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玻璃颗粒较均匀地分布于铝基体中,界面结合良好;玻璃颗粒质量分数为10%~15%时,与铝基体相比,复合材料的耐磨性能提高较佳,抗拉强度的提高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玻璃颗粒 废铝 搅拌浇铸 玻璃/铝基废弃物复合材料 耐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颗粒在铝基复合材料制备中的变化及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雷 张记市 孙可伟 《有色金属》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3-28,32,共7页
利用搅拌铸造法制备玻璃颗粒增强铝基废物复合材料,用SEM,XRD,DTA等手段观察和分析玻璃颗粒在复合材料制备中的表面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玻璃颗粒表面裂纹在铝液中能够自我修复,玻璃颗粒能够较均匀地分布于基体中且界面结合良好,复合材... 利用搅拌铸造法制备玻璃颗粒增强铝基废物复合材料,用SEM,XRD,DTA等手段观察和分析玻璃颗粒在复合材料制备中的表面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玻璃颗粒表面裂纹在铝液中能够自我修复,玻璃颗粒能够较均匀地分布于基体中且界面结合良好,复合材料的耐磨性能相对于基体提高4.62倍,但抗拉强度的提高并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玻璃/铝基复合材料 搅拌铸造 力学性能 玻璃颗粒 裂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被引量:7
11
作者 朱伟军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6期52-53,共2页
文章从大学扩招、高校专业设置不合理、毕业生就业市场不完善、高校就业指导相对滞后、大学生整体素质降低、大学生就业观念存在误区等六个方面,探讨了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大学生 就业困难 原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万通酱油HPLC指纹图谱的研究及其在真伪鉴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安莹 李素婷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8-51,共4页
试验摸索出建立万通酱油HPLC指纹图谱共有模式的最佳试验方案,即色谱柱:ODS-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CH3OH-0.02 mol/L K2HPO4溶液(2∶98);柱温:室温;检测波长210 nm;流速为0.8 mL/min。在该条件下,样品经C18柱脱色处理后,... 试验摸索出建立万通酱油HPLC指纹图谱共有模式的最佳试验方案,即色谱柱:ODS-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CH3OH-0.02 mol/L K2HPO4溶液(2∶98);柱温:室温;检测波长210 nm;流速为0.8 mL/min。在该条件下,样品经C18柱脱色处理后,30 min内就完成了HPLC指纹图谱的检测。应用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软件对各样品图谱信息进行处理,选出10批优质正品万通酱油样品生成酱油HPLC指纹图谱共有模式,从中选出7个重复性好的色谱峰作为万通酱油HPLC指纹图谱的特征峰。以相似度大小作为判定万通酱油质量合格与否的标准,将生成的对照指纹图谱与伪品酱油HPLC指纹图谱进行比较,即可判断出真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通酱油 HPLC指纹图谱 真伪鉴别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硅钨杂多酸纳米银修饰电极的电化学性质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唐学红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0年第6期880-882,共3页
以硅钨杂多酸作为光催化还原剂制备了纳米银(SiW12-NS)。用PVP作偶联剂,将SiW12-NS修饰到玻碳电极表面,用循环伏安法(CV)研究其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修饰电极具有良好的电化学响应和电极稳定性,对BrO3-,NO2-具有良好的电催化还原性能。
关键词 光催化还原 纳米银 硅钨杂多酸 电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