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苏棉14号留叶枝简化栽培中不同密度与株行距配置的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杨峰
王阶祥
+3 位作者
李卫华
徐家安
胡新燕
丁震乾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0年第5期577-578,共2页
苏棉 14是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棉花新品种 ,针对该品种果枝始节位较高的特点 ,运用留叶枝简化栽培技术 ,探讨创建最适高产高效群体。研究结果表明 ,在低密度水平 2 2 5 0 0株 / hm2 时表现最好 ,产量最高 。
关键词
苏棉14号
留叶枝简化栽培
密度
株距
行距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江苏省麦(油)后棉的栽培与育种
被引量:
2
2
作者
韩世杰
承泓良
+1 位作者
狄文枝
张柱汉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1991年第S1期22-29,共8页
麦(油)后棉,巳成为江苏省重要的种植制度之一。即大元麦后移栽棉,油菜后移栽棉,小麦后移栽棉,大元麦后直播棉,油菜后直播棉。该种植制度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以麦后移栽棉为例,比麦套棉每亩增产粮食50—75千克,综合...
麦(油)后棉,巳成为江苏省重要的种植制度之一。即大元麦后移栽棉,油菜后移栽棉,小麦后移栽棉,大元麦后直播棉,油菜后直播棉。该种植制度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以麦后移栽棉为例,比麦套棉每亩增产粮食50—75千克,综合经济效益提高4.9—18.5%,并能减轻某些病虫危害。 麦(油)后棉苗期生长速度快,移栽时个体大;株高增长高峰期后移,果枝增长高峰期与株高增长高峰期重叠,蕾数前少后多,果枝增长高峰值低而长;叶面积增长与干物质积累前慢后快,只有一个成铃高峰。技术要求培育大壮苗,合理密植,准确化控和适当延期打顶。 中熟棉品种改作麦(油)后短季栽培,棉花要减产5—10%。以北方早熟品种在本省作麦(油)后栽培,成铃率低(4.24个百分点)、衣分低(1.56个百分点)、单铃籽棉重轻(0.22克),衣指轻(0.33克)、后期易早哀。适合我省麦(油)后短季栽培的棉花品种模式:苗期快发,耐迟播,植株偏矮,避台风;吐絮集中,秋季避连阴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油)后棉
栽培技术
品种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影响棉花株铃数的性状因子分析
3
作者
张震
石炳谦
+5 位作者
余行简
强学杰
蒋继远
张忠敏
高明奇
柳天芝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0年第5期579-580,共2页
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 ,分析了历年棉花“三桃”调查资料 ,结果表明调查的 7个性状因子与单株成铃数的相关关系大小依次为 :8月 15日总果节数 >伏桃数 >7月 15日总果节数 >秋桃数 >7月 15日蕾数 >8月 15日蕾数 >伏前桃。
关键词
棉花
性状因子
单株成铃数
灰色关联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苏棉14号留叶枝简化栽培中不同密度与株行距配置的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杨峰
王阶祥
李卫华
徐家安
胡新燕
丁震乾
机构
徐州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出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0年第5期577-578,共2页
基金
农业部和江苏省农科院资助项目
文摘
苏棉 14是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棉花新品种 ,针对该品种果枝始节位较高的特点 ,运用留叶枝简化栽培技术 ,探讨创建最适高产高效群体。研究结果表明 ,在低密度水平 2 2 5 0 0株 / hm2 时表现最好 ,产量最高 。
关键词
苏棉14号
留叶枝简化栽培
密度
株距
行距
产量
Keywords
Sumian No.14,Foliage shoot keeping,Simple cultivation technique,High yield
分类号
S562.01 [农业科学—作物学]
S314 [农业科学—作物栽培与耕作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江苏省麦(油)后棉的栽培与育种
被引量:
2
2
作者
韩世杰
承泓良
狄文枝
张柱汉
机构
江苏沿江
地区
农业
科学
研究所
江苏省
农业
科学
院经济作物
研究所
江苏沿海
地区
农业
科学
研究所
江苏
徐州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出处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1991年第S1期22-29,共8页
文摘
麦(油)后棉,巳成为江苏省重要的种植制度之一。即大元麦后移栽棉,油菜后移栽棉,小麦后移栽棉,大元麦后直播棉,油菜后直播棉。该种植制度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以麦后移栽棉为例,比麦套棉每亩增产粮食50—75千克,综合经济效益提高4.9—18.5%,并能减轻某些病虫危害。 麦(油)后棉苗期生长速度快,移栽时个体大;株高增长高峰期后移,果枝增长高峰期与株高增长高峰期重叠,蕾数前少后多,果枝增长高峰值低而长;叶面积增长与干物质积累前慢后快,只有一个成铃高峰。技术要求培育大壮苗,合理密植,准确化控和适当延期打顶。 中熟棉品种改作麦(油)后短季栽培,棉花要减产5—10%。以北方早熟品种在本省作麦(油)后栽培,成铃率低(4.24个百分点)、衣分低(1.56个百分点)、单铃籽棉重轻(0.22克),衣指轻(0.33克)、后期易早哀。适合我省麦(油)后短季栽培的棉花品种模式:苗期快发,耐迟播,植株偏矮,避台风;吐絮集中,秋季避连阴雨。
关键词
麦(油)后棉
栽培技术
品种选育
Keywords
Cotton following wheat or barley
Double-cropping
Growing practices
Breeding
分类号
S [农业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影响棉花株铃数的性状因子分析
3
作者
张震
石炳谦
余行简
强学杰
蒋继远
张忠敏
高明奇
柳天芝
机构
徐州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河南省南阳市农科所
出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0年第5期579-580,共2页
文摘
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 ,分析了历年棉花“三桃”调查资料 ,结果表明调查的 7个性状因子与单株成铃数的相关关系大小依次为 :8月 15日总果节数 >伏桃数 >7月 15日总果节数 >秋桃数 >7月 15日蕾数 >8月 15日蕾数 >伏前桃。
关键词
棉花
性状因子
单株成铃数
灰色关联度分析
分类号
S562.0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苏棉14号留叶枝简化栽培中不同密度与株行距配置的研究
杨峰
王阶祥
李卫华
徐家安
胡新燕
丁震乾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0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江苏省麦(油)后棉的栽培与育种
韩世杰
承泓良
狄文枝
张柱汉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1991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影响棉花株铃数的性状因子分析
张震
石炳谦
余行简
强学杰
蒋继远
张忠敏
高明奇
柳天芝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