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区域博物馆协同发展路径研究——基于淮海经济区博物馆协同发展的调研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晓军 《中国博物馆》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2-86,144,共6页
博物馆在挖掘、研究、展示和传承区域文化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推动区域博物馆协同发展对增强博物馆集群效应、促进文旅高水平融合、提高公共文化服务品质至关重要。淮海经济区博物馆是各地区域性文化特征的集中体现,区域内两汉文化... 博物馆在挖掘、研究、展示和传承区域文化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推动区域博物馆协同发展对增强博物馆集群效应、促进文旅高水平融合、提高公共文化服务品质至关重要。淮海经济区博物馆是各地区域性文化特征的集中体现,区域内两汉文化、殷商文化、儒家文化、运河文化、山海文化、红色文化等交相辉映。围绕构筑区域性协同发展特色中心、建立区域性协同发展常态化机制、整合区域性协同发展多元要素等实践路径出发,着力打造"淮海经济区博物馆共同体",是推进新时代博物馆高质量发展的有益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淮海经济区 协同发展 区域博物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徐州土山二号汉墓中白灰材料的科学研究
2
作者 李婷 王茜蔓 +5 位作者 贺康特 刘妍 杨富巍 鹿瑞聪 赵晓伟 张坤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61-1667,共7页
徐州土山二号墓是近年来发掘的一座重要的东汉早期诸侯王级墓葬,并成功入选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该墓葬属于砖室墓,墓葬中多处、大量使用白灰的情况为同时期墓葬中所罕见,代表着当时高度发达的白灰生产和应用的工艺水平。白灰... 徐州土山二号墓是近年来发掘的一座重要的东汉早期诸侯王级墓葬,并成功入选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该墓葬属于砖室墓,墓葬中多处、大量使用白灰的情况为同时期墓葬中所罕见,代表着当时高度发达的白灰生产和应用的工艺水平。白灰是中国古代应用最为广泛的胶凝材料之一,但目前针对它的科学研究仍存在着较大的空白。为深入探究土山二号白灰的成分和功用,对该墓中白灰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FTIR)、热重-差示扫描量热分析(TG-DSC)、扫描电镜显微观察(SEM)、碘淀粉实验和多孔材密度、孔隙率、吸水率测试、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XRF)等多种技术手段对各类白灰样品进行了分析测试。研究结果显示,土山二号墓中的所有白灰样品均由天然石灰石经人工煅烧后生成,且没有添加骨料成分,反映出汉代时古人烧制石灰的工艺已经十分纯熟;白灰的原材料都来源于利用徐州本地青石类高钙天然材料烧制的石灰,碳酸钙含量到达了85%以上,说明当时在煅烧石灰时已经具有优选原材料的意识;石灰在墓中具有多种用途,包括墓室砖石墙体的砌筑灰浆、墓室踢脚线和顶券的装饰抹灰及棺内墓主尸身下防腐吸潮的衬灰等,说明当时人们已经对石灰的性质有了相当的了解并能够将之善加利用;样品由于与外界自然环境接触,发生了明显的侵蚀和风化,亟需进行加固保护处理。该研究对于了解中国东汉时期古人对石灰性能的认识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等科技文明发展状况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后续相关文物的保护提供了科学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山汉墓 白灰 分析测试 科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徐州羊鬼山从葬坑04K2发掘简报
3
作者 李银德 原丰(绘图) +3 位作者 周光祥(绘图) 刘超(绘图/整理) 陈钊(摄影) 田芝梅(摄影)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4-41,共8页
2004年8~12月,徐州博物馆对羊鬼山王后墓东侧的3座从葬坑04K1、04K2、04K3进行发掘。其中04K2出土陶、铜、漆器89件,部分陶瓮刻划文字。这座从葬坑象征着王宫的仓廪之属,与其他不同性质和内容的从葬坑一并构成王宫所属的机构及设施。该... 2004年8~12月,徐州博物馆对羊鬼山王后墓东侧的3座从葬坑04K1、04K2、04K3进行发掘。其中04K2出土陶、铜、漆器89件,部分陶瓮刻划文字。这座从葬坑象征着王宫的仓廪之属,与其他不同性质和内容的从葬坑一并构成王宫所属的机构及设施。该从葬坑的发掘为汉代诸侯王从葬制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州 羊鬼山 楚王(后)墓 从葬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徐州西汉陶漆的红外光谱分析 被引量:18
4
作者 胡克良 李银德 +2 位作者 杨嘉玲 范成高 王昌燧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31-34,共4页
本文对徐州地区出土的西汉漆衣陶残片的漆膜用不同的红外光谱制样法和光谱差减技术进行了测试分析,结合实验结果和传统制漆工艺分析,认为漆衣陶的漆膜是由安漆涂饰而成的。
关键词 汉代陶漆 红外光谱 考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徐州狮子山楚王陵出土金缕玉衣和镶玉漆棺的玉料组分特征及产地来源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谷娴子 李银德 +3 位作者 丘志力 张尉 王黎琳 李榴芬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10年第4期54-63,共10页
为了解西汉玉器的组分特征及玉料来源,利用显微放大观察结合电子探针、红外光谱、拉曼光谱和LA-ICP-MS技术,对徐州狮子山西汉楚王陵出土的部分玉片(玉衣片和玉棺片)样品进行了检测分析。检测结果表明:1)显微放大观察发现:出土玉片样品... 为了解西汉玉器的组分特征及玉料来源,利用显微放大观察结合电子探针、红外光谱、拉曼光谱和LA-ICP-MS技术,对徐州狮子山西汉楚王陵出土的部分玉片(玉衣片和玉棺片)样品进行了检测分析。检测结果表明:1)显微放大观察发现:出土玉片样品均含石墨包裹体,不可能来自不含石墨包裹体的福建南平闪石玉和江苏溧阳小梅岭闪石玉。2)电子探针结果显示:出土玉片样品为透闪石;出土玉片样品的ω(FeO)/%范围为0.287~0.925,不可能来自富Fe的玛纳斯闪石玉及贫Fe的的青海闪石玉;ω(Al_2O_3)/%远远高于河南栾川软玉。3)红外光谱分析显示:出土玉片样品为透闪石,与电子探针结果相符;玉片样品的M-OH伸缩振动谱带位置集中在3674cm^(-1)附近,说明玉料Mg含量较高。4)拉曼光谱分析显示:出土玉片样品具有和透闪石矿物共同的特征拉曼谱峰,为透闪石质软玉,与电子探针及红外光谱结果相符。5)LA-ICP-MS分析显示:出土玉衣片样品的稀土元素质量分数及分馏情况与辽宁岫岩闪石玉、四川汶川龙溪闪石玉及河南栾川闪石玉有所不同;Cr、Ni、Co含量较低,指示玉料来自热液交代型镁质大理岩型软玉矿床;Sr含量较低,排除了来自江苏溧阳小梅岭闪石玉的可能。分析结果表明,徐州狮子山楚王陵出土玉器玉料来源主要和新疆和田地区玉料有关;新疆和田地区的闪石玉至西汉早期已覆盖到楚文化区域,并且成为宫廷玉料的主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狮子山 玉片 玉衣 玉棺 电子探针 红外光谱 拉曼光谱 LA—ICP—MS 玉料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徐州户部山东汉至金代墓葬发掘简报 被引量:1
6
作者 耿建军 孟强 +3 位作者 刘尊志 陈钊 周波 田芝梅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5-55,共11页
关键词 墓葬群 徐州市 发掘简报 户部 金代 东汉 考古调查 基本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徐州地区西汉谋反王侯墓初探 被引量:1
7
作者 宗时珍 《文博》 2016年第5期37-40,共4页
宛朐侯刘孰参加了汉景帝时期的"七国之乱",其死后以庶民身份归葬彭城(今徐州)附近。通过对出土文物及刘埶墓中"毁玉"这一特殊现象的分析,可以找到与一般王侯墓葬制的不同之处。在此基础上,本文对两处西汉楚王墓做... 宛朐侯刘孰参加了汉景帝时期的"七国之乱",其死后以庶民身份归葬彭城(今徐州)附近。通过对出土文物及刘埶墓中"毁玉"这一特殊现象的分析,可以找到与一般王侯墓葬制的不同之处。在此基础上,本文对两处西汉楚王墓做出判断,认为驮篮山汉墓和东洞山汉墓分别为有谋反行为的楚王刘戊、刘延寿夫妇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宛朐侯刘( ) 谋反王侯 葬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汉狮子山楚王陵出土玉器中的石墨包裹体 被引量:8
8
作者 谷娴子 丘志力 +2 位作者 李银德 杨萍 李榴芬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41-142,共2页
利用激光拉曼光谱技术,研究了徐州狮子山西汉楚王陵出土的部分玉衣片和玉棺片中的黑色点状固体包裹体。拉曼光谱谱图显示其主要的拉曼散射峰位于1360("D"峰)、1582("O"峰)、2440、2735、3250cm-1附近,与石墨拉曼散... 利用激光拉曼光谱技术,研究了徐州狮子山西汉楚王陵出土的部分玉衣片和玉棺片中的黑色点状固体包裹体。拉曼光谱谱图显示其主要的拉曼散射峰位于1360("D"峰)、1582("O"峰)、2440、2735、3250cm-1附近,与石墨拉曼散射峰的典型峰位一致,显示黑色包裹体为石墨。石墨拉曼光谱中的"D"峰和"O"峰的相关信息可敏感地反映其主岩的形成条件,因此对古玉器玉料中石墨包裹体拉曼光谱的深入研究可以对玉料的产地来源进行限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土玉器 石墨包裹体 拉曼光谱 西汉 狮子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汉早期出土金缕和丝缕玉衣部分玉料材质及其加工工艺特征管窥 被引量:6
9
作者 罗涵 李琳娜 +5 位作者 丘志力 李银德 陈灿强 龚盛玮 崔亚平 麦志强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1-73,共13页
广州西汉南越王墓和徐州狮子山汉墓是我国汉代最重要和出土玉器数量最多的两个王侯级墓地,两墓出土的丝缕和金缕玉衣是当时南方和中原汉王朝最重要的墓葬玉器之一。通过上手观察、显微镜拍照并利用环境扫描电镜和漫反射红外光谱、拉曼... 广州西汉南越王墓和徐州狮子山汉墓是我国汉代最重要和出土玉器数量最多的两个王侯级墓地,两墓出土的丝缕和金缕玉衣是当时南方和中原汉王朝最重要的墓葬玉器之一。通过上手观察、显微镜拍照并利用环境扫描电镜和漫反射红外光谱、拉曼光谱技术对广州南越王墓及徐州狮子山汉墓出土玉衣部分玉片的质材和加工工艺进行了观察测试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两地玉衣的玉料均主要为透闪石质,从现存玉衣颜色及玉质结构上看,徐州狮子山汉墓出土玉衣玉料来源单一且玉质明显好于南越王墓,南越王墓玉料具有多来源的特征,玉衣中的"假玉"可能来自粤西。从南越王墓玉衣片部分切割痕迹判断,南越王墓所使用的切割工具可能接近当时的最高水平,也可能存在中原交换来源的玉材,无法排除南越王墓玉衣全部或部分在当地制作的可能;南越王墓和徐州狮子山汉墓出土玉衣加工工艺特征明显不同,显示两地玉衣系由不同"玉作"体系加工完成,汉代可能存在多个不同的玉作体系,工艺水平参差不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衣 玉料 加工工艺 西汉 南越王墓 楚王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咸阳出土西魏墓砖铭商榷
10
作者 马永强 孙爱芹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8-28,共1页
关键词 成阳市 西魏 墓砖铭文 历史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析西汉崖洞墓的防盗设施 被引量:2
11
作者 赵赟 《文博》 2009年第3期12-16,共5页
汉代王陵防盗设施形式多样,较为全面。本文根据已公布的考古资料,结合历史文献对已发掘的西汉崖洞墓防盗设施略作探讨,以展见西汉诸侯王对墓葬修建的重视。
关键词 西汉 崖洞墓 防盗设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张道一的汉画像石研究之路 被引量:1
12
作者 顾颖 岳凯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0-62,共3页
张道一先生是研究汉画像的专家,作为中国艺术学学科的开拓者,他一直把汉画像石艺术研究放在重要的地位,到了晚年更倾注了极大的研究热情,出版一批具有深度又有民族研究特色的学术著作。他的汉画像石艺术研究从图案学、美术学、设计学等... 张道一先生是研究汉画像的专家,作为中国艺术学学科的开拓者,他一直把汉画像石艺术研究放在重要的地位,到了晚年更倾注了极大的研究热情,出版一批具有深度又有民族研究特色的学术著作。他的汉画像石艺术研究从图案学、美术学、设计学等角度展开,把汉画像石艺术的文化解读与普及提高相结合,注重汉画像石艺术的民间性,民族性、审美性,具有中国本土意识与观念,是中国学派汉画像石艺术研究的代表。本文总结张道一先生汉画像石艺术研究之路,给汉画像石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道一 汉画像 民族性 学术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凤鸟涵义考 被引量:2
13
作者 赵赟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2期105-107,共3页
"凤"缘起于我国古代先民对鸟的图腾崇拜,在拥有数千年渊源的中华文明中,"凤"成为了"文化图腾"的标志和"祥瑞形象"的象征。凤鸟信仰在形成、发展和维系民族共同心理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是... "凤"缘起于我国古代先民对鸟的图腾崇拜,在拥有数千年渊源的中华文明中,"凤"成为了"文化图腾"的标志和"祥瑞形象"的象征。凤鸟信仰在形成、发展和维系民族共同心理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是美德的象征,象征着爱情及美好的姻缘,是民族精神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鸟 祥瑞 涵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近南北朝陶俑感受古人的“分寸"
14
作者 马晓辉 《文博》 2005年第1期73-77,共5页
陶俑是我国古代雕塑的重要类别,在雕塑及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各个时代的陶俑不仅真实生动地记录着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精神状态,同时一件件鲜活的人物形象,也让置身于今天的现代人可以丝毫没有距离感地与他们交流,从而汲取,以至成长.
关键词 雕塑 徐州 南北朝时期 人物形象 美术 江苏 文吏俑 汉俑 古人 化石人类 分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