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iezo1在人鼻黏膜及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
作者 李雪梅 徐新运 +8 位作者 顾亚军 王会会 陈银 李敏 徐峥嵘 魏先梅 王涵东 俞晨杰 高下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41-245,共5页
目的目前关于鼻黏膜中Piezo1的表达研究甚少。文中旨在观察Piezo1在人鼻黏膜和鼻息肉中的表达与分布,探讨Piezo1在鼻黏膜正常生理功能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9月南京鼓楼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行鼻内手术的14例患者的下鼻... 目的目前关于鼻黏膜中Piezo1的表达研究甚少。文中旨在观察Piezo1在人鼻黏膜和鼻息肉中的表达与分布,探讨Piezo1在鼻黏膜正常生理功能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9月南京鼓楼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行鼻内手术的14例患者的下鼻甲、中鼻甲和鼻息肉组织标本。应用HE染色及免疫组化技术检测Piezo1阳性细胞的表达与分布。应用RT⁃qPCR检测Piezo1在不同部位组织间mRNA表达水平的差异及变化趋势。结果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Piezo1在下鼻甲和中鼻甲中阳性细胞的表达(0.44±0.01、0.43±0.03)较鼻息肉阳性细胞的表达(0.27±0.02)显著增加(P<0.001)。RT⁃qPCR检测结果显示,Piezo1在下鼻甲、中鼻甲的mRNA表达水平(1.72±0.21、2.17±0.09)较鼻息肉(1.02±0.19)显著增加(P<0.001)。结论Piezo1在鼻黏膜广泛表达,且下鼻甲和中鼻甲Piezo1的表达较鼻息肉存在明显差异,提示Piezo1与维持人鼻黏膜正常生理功能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ezo1 机械离子通道 下鼻甲 中鼻甲 鼻息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膜仿生纳米递药系统在心血管疾病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马柯(综述) 麦筱莉(审校)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98-1102,共5页
基于仿生细胞膜的纳米颗粒递送系统在生物医学领域快速发展。血小板凭借其生理特性参与炎症调节、免疫防御、止血及血栓形成、肿瘤的生长及转移等过程。血小板膜包裹的纳米颗粒借助血小板的独特功能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系统疾病。文章主... 基于仿生细胞膜的纳米颗粒递送系统在生物医学领域快速发展。血小板凭借其生理特性参与炎症调节、免疫防御、止血及血栓形成、肿瘤的生长及转移等过程。血小板膜包裹的纳米颗粒借助血小板的独特功能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系统疾病。文章主要就血小板膜仿生纳米递药系统在心血管疾病靶向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生纳米递药系统 细胞膜包裹纳米颗粒 血小板膜 心血管疾病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弯型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矫形手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刘万友 邱俊荫 +5 位作者 史本龙 李洋 刘臻 孙旭 朱泽章 邱勇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10期936-940,共5页
目的比较分析不同弯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儿矫形手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intraoperative neurophysiological monitoring,IONM)结果,探讨弯型对AIS患儿IONM监测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 目的比较分析不同弯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儿矫形手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intraoperative neurophysiological monitoring,IONM)结果,探讨弯型对AIS患儿IONM监测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9年12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脊柱外科行手术治疗的400例女性AIS患儿临床资料,按照弯型,分成单胸弯组、胸腰弯组/腰弯组、双胸弯组及胸腰双弯组,每组各100例。比较组内及组间左右侧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SEP)和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ranscranial electric motor evoked potential,TCeMEP)的潜伏期及波幅差异,计算不同弯型病例组间不对称性SSEP的发生率。结果单胸弯组及双胸弯组组内左右侧SSEP及TCeMEP的潜伏期和波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腰弯/腰弯组左侧TCeMEP潜伏期较右侧显著延长(P=0.032),胸腰双弯组左侧SSEP-P37潜伏期(P=0.002)和SSEP-N45潜伏期(P<0.001)较右侧显著延长。不对称性SSEP的发生率:单胸弯组为33.0%,胸腰弯/腰弯组为34.0%、双胸弯组为27.0%、胸腰双弯组为37.0%(P=0.4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IS患儿矫形术中双下肢SSEP和TCeMEP的潜伏期和波幅存在不对称现象。弯型不是AIS患儿矫形术中不对称性SSEP的风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病理学 神经外科手术 矫形外科手术 神经电生理监测 青少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SCTA显示的高密度血栓与腹主动脉瘤破裂相关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和乾 陈志鹏 +3 位作者 蔡晶 范海健 麦筱莉 乔彤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21-626,共6页
目的:利用多层螺旋计算机体层血管成像(MSCTA)将腹主动脉瘤(AAA)内的附壁血栓(ILT)量化为亨氏单位(HU)值,以探究不同CT值范围内的血栓与AAA破裂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南京鼓楼医院自2017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较大直径(≥6.0 cm) ... 目的:利用多层螺旋计算机体层血管成像(MSCTA)将腹主动脉瘤(AAA)内的附壁血栓(ILT)量化为亨氏单位(HU)值,以探究不同CT值范围内的血栓与AAA破裂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南京鼓楼医院自2017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较大直径(≥6.0 cm) AAA患者(共41例)资料,分为腹主动脉瘤完整(IAAA)组(n=25)和腹主动脉瘤破裂(RAAA)组(n=16)。根据每位患者的MSCTA重建三维图像,测量最大横径平面处血栓CT值和不同CT值范围内血栓体积,并在标准化血栓下计算两组中不同CT值范围内血栓的变化。结果:RAAA组最大横径平面处血栓平均CT值[(43.2±8.5)HU]高于IAAA组[(35.7±6.6)HU,P=0.003],且RAAA组最大横径平面处血栓最大CT值中位数(113.0 HU)高于IAAA组(83.0 HU,P<0.001)。进一步分析不同CT值范围内血栓体积,发现在-100~30 HU范围内RAAA组血栓体积[(63.0±35.2)cm3]与IAAA组[(44.2±28.8)cm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9);而在30~150 HU范围内RAAA组血栓体积中位数(125.1 cm3)却明显高于IAAA组(78.5 cm3,P=0.010)。在RAAA组中,30~150 HU范围内血栓体积与标准化血栓体积(ILT体积/总瘤腔体积)呈正相关(ρ=0.900,P<0.001),而-100~30 HU范围内两者没有相关性(ρ=0.361,P=0.169)。结论:较大直径的AAA中MSCTA显示的高密度ILT与瘤体破裂相关,高密度ILT可能是高危动脉瘤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 破裂 附壁血栓 高密度 多层螺旋计算机体层血管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淋巴系统与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董瑞 韩玉强 +1 位作者 江林昊 顾小萍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863-868,共6页
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PND)是患者在术后出现的人格、社交及认知功能改变,以学习记忆能力下降为主要特征,严重影响患者术后健康状况及生存质量,但目前临床尚缺乏有效防治措施。类淋巴系统是由水通道蛋白4(AQP4)介导的脑脊液转运系统,可清... 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PND)是患者在术后出现的人格、社交及认知功能改变,以学习记忆能力下降为主要特征,严重影响患者术后健康状况及生存质量,但目前临床尚缺乏有效防治措施。类淋巴系统是由水通道蛋白4(AQP4)介导的脑脊液转运系统,可清除神经毒性物质,维持大脑内环境稳定。类淋巴系统损伤机制可从大脑废物清除角度综合解释PND的诸多病理生理改变,有望成为干预PND发生发展的集束化靶点。本文对类淋巴系统的研究进展及类淋巴系统与PND相关诱发因素间的潜在联系进行综述,以期为PND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淋巴系统 脑膜淋巴管 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 水通道蛋白4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鼻咽部放疗后鼻腔鼻窦粘连的内镜下手术疗效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李敏 陈银 +2 位作者 徐峥嵘 王会会 俞晨杰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965-969,共5页
目的当前鼻-鼻咽部放疗后导致的鼻腔鼻窦粘连尚不可避免。文中旨在探讨放疗后鼻腔鼻窦粘连的内镜下手术处理方法,分析手术运用特点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21年11月南京鼓楼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11例鼻-鼻咽恶性肿瘤... 目的当前鼻-鼻咽部放疗后导致的鼻腔鼻窦粘连尚不可避免。文中旨在探讨放疗后鼻腔鼻窦粘连的内镜下手术处理方法,分析手术运用特点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21年11月南京鼓楼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11例鼻-鼻咽恶性肿瘤放疗后鼻腔粘连患者临床资料。手术操作均结合粘连带临床特征,运用内镜下冷器械钝性分离结合微型电针局部精准消融。粘连组织标本通过HE染色观察。所有患者术后定期鼻内镜随访观察,鼻塞症状以VAS评分评估,并记录其他症状。结果患者术后随访结果显示鼻腔-鼻道通畅,术后愈合良好,均未见明显再粘连。所有患者鼻塞情况明显缓解,VAS评分示术前平均为(9.45±0.82),术后平均为(1.36±1.75),术后鼻塞症状较术前明显好转(P<0.01)。8例(72.7%)患者术后鼻腔无脓性分泌物,夜间打鼾憋气或张口呼吸明显改善。结论内镜下手术可有效解除鼻-鼻咽部放疗后的鼻腔粘连,冷器械钝性分离具有保护鼻腔鼻道生理结构和功能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内镜 放疗 鼻腔粘连 钝性分离 冷器械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