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提高全国哨点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管理实践
1
作者 刘善善 赵烁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27-1134,共8页
目的评估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管理策略的改进效果,为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提供循证依据。方法选取全国568所哨点医院上报的2022年一季度—2023年三季度数据,基线调查阶段为2022年一季度,2022年二季度开始实施改进策略,比较改进前... 目的评估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管理策略的改进效果,为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提供循证依据。方法选取全国568所哨点医院上报的2022年一季度—2023年三季度数据,基线调查阶段为2022年一季度,2022年二季度开始实施改进策略,比较改进前后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医院感染诊断相关病原学送检率、联合使用重点抗菌药物前病原学送检率、血培养占比及住院时间的变化。结果实施改进策略后(2023年三季度),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为57.55%,高于改进前(2022年一季度)的39.08%(P<0.001);医院感染诊断相关病原学送检率为90.85%,高于改进前的80.33%(P<0.001);联合使用重点抗菌药物前病原学送检率为92.05%,高于改进前的87.75%(P<0.001);血培养送检占比为12.35%,高于改进前的7.54%(P<0.001)。此外,患者平均住院时间由9.49 d缩短至8.24 d。结论综合管理策略可有效提升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及送检质量,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和耐药防控提供了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药物治疗前 病原学送检 病原学送检率 改进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elin-13通过Nrf2-焦亡通路抑制RANKL诱导的巨噬细胞向破骨细胞分化
2
作者 王超 邹秀强 +1 位作者 刘晓 殷照阳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3-348,408,共7页
目的关节假体磨损颗粒诱发骨溶解是导致关节置换术后无菌性松动的主要原因。Apelin-13是具有抗炎作用的脂肪因子家族成员。本文拟探讨Apelin-13通过Nrf2-焦亡通路抑制巨噬细胞向破骨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方法RANKL刺激RAW264.7小鼠巨噬... 目的关节假体磨损颗粒诱发骨溶解是导致关节置换术后无菌性松动的主要原因。Apelin-13是具有抗炎作用的脂肪因子家族成员。本文拟探讨Apelin-13通过Nrf2-焦亡通路抑制巨噬细胞向破骨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方法RANKL刺激RAW264.7小鼠巨噬细胞,同时加入Apelin-13和Nrf2抑制剂ML385。将细胞分为4组,分别为Sham组,RANKL组,RANKL+Apelin-13组(Apelin-13组)和RANKL+Apelin-13+ML385组(ML385组)。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TRAP染色法检测破骨细胞的生成,ELISA法检测IL-1β和IL-18的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焦亡蛋白和抗氧化应激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0.1、1、10 nmol/L和25 nmol/L剂量的Apelin-13对巨噬细胞的存活率没有显著影响。Apelin-13显著抑制了RAW264.7向破骨细胞分化,且呈剂量依赖性。Apelin-13增加了抗氧化应激蛋白表达,并抑制了焦亡蛋白水平,这一保护效应被ML385所抵消。结论Apelin-13通过Nrf2途径抑制RAW264.7细胞的焦亡和破骨细胞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ELIN-13 假体周围骨溶解 破骨细胞 NRF2 焦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信息学和临床样本探究FMR1与胃癌的相关性及其在肿瘤微环境中的作用
3
作者 韩宜倩 胡楠 +4 位作者 周康杰 蒋薇薇 张淼 毛晨曦 吴风雷 《海南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691-701,共11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脆性X智力低下1(Fragile X Mental Retardation 1,FMR1)基因在胃癌(gastric cancer,GC)和相邻非癌组织中表达的差异,并探讨其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分析了其可能调控的信号通路和在肿瘤微环境中的... 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脆性X智力低下1(Fragile X Mental Retardation 1,FMR1)基因在胃癌(gastric cancer,GC)和相邻非癌组织中表达的差异,并探讨其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分析了其可能调控的信号通路和在肿瘤微环境中的作用。方法:利用TIMER2.0工具对FMR1进行泛癌分析。利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探讨FMR1基因在胃癌及正常胃上皮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情况,并使用qRT-PCR、免疫组化等对结果进行验证。采用Kaplan-Meier Plottery数据库进行生存分析。使用R软件及临床样本评估胃癌患者中FMR1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通过TISIDB数据库分析FMR1与胃癌肿瘤免疫浸润之间的关系。通过功能注释工具分析FMR1及其互作基因的功能。结果:FMR1在胃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胃组织(P<0.001);FMR1高表达的胃癌患者总体生存时间显著降低(P<0.05);胃癌患者中FMR1的不同表达情况与其肿瘤微环境中多种免疫细胞的活动相关(P<0.05);FMR1可能参与角蛋白丝、门控通道活动等过程,并与嗅觉传导、非洲锥虫病、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PPAR)等通路相关;生物信息学和临床样本分析结果表明FMR1的表达水平与胃癌患者的分期密切相关(P<0.05)。结论:FMR1基因高水平表达与胃癌患者的不良预后和免疫细胞浸润状况密切相关,其有望被确立为一种用于胃癌诊断和治疗的新型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FMR1 免疫细胞浸润 预后 生物信息学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MR及白细胞介素-6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不良重构预测中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刘苏宁 张子倩 +1 位作者 叶文颖 周莹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6-161,共6页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是一种伴有心肌损伤和左心室功能不全的严重心血管疾病。尽管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s,pPCI)能够迅速开放责任血...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是一种伴有心肌损伤和左心室功能不全的严重心血管疾病。尽管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s,pPCI)能够迅速开放责任血管并提高生存率,但部分患者仍会经历左心室不良重构(adverse left ventricle remodeling,ALVR),进而影响长期预后。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作为一种关键的促炎细胞因子,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核心作用。急性心肌梗死后,IL-6参与炎症反应的启动、调节及维持,其作用具有双重性。一方面,IL-6可促进炎症因子的释放,有助于清除坏死组织并促进心肌修复;另一方面,IL-6水平过度升高可能导致炎症失控,引发心肌纤维化、心室重构及心功能下降,从而增加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风险。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作为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的金标准,能够结合梗死面积、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functional,LVEF)和心肌应变等参数,对ALVR进行全面评估。因此,早期识别ALVR的风险因素对于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本综述旨在探讨CMR及IL-6在STEMI患者ALVR中的应用,以期未来研究可探索多模态影像融合、人工智能辅助分析以及针对IL-6的靶向治疗,以优化STEMI后ALVR的管理,提高患者长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室不良重构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心脏磁共振 磁共振成像 心肌应变 白细胞介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泊酚抑制瑞马唑仑全身麻醉诱导后插管反应的半数有效剂量
5
作者 戴光荣 姜静 +1 位作者 张颖 张小宝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25-326,共2页
气管插管刺激较强,期间循环波动较大,处理不当可导致气管痉挛、脑出血等不良事件。快速顺序诱导(rapid sequence induction,RSI)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一种全麻诱导技术[1],理想的诱导过程是在提供良好插管条件的同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轻... 气管插管刺激较强,期间循环波动较大,处理不当可导致气管痉挛、脑出血等不良事件。快速顺序诱导(rapid sequence induction,RSI)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一种全麻诱导技术[1],理想的诱导过程是在提供良好插管条件的同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轻微。瑞马唑仑是一种新型的苯二氮䓬类药物,具有起效快,输注半衰期短,血流动力学稳定等优点[2],已被广泛应用于无痛内镜、临床麻醉,但插管后高血压、心动过速的情况时有发生,并可能伴有高BIS、镇静深度不足[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动过速 气管痉挛 苯二氮䓬类药物 血流动力学 镇静深度 插管反应 插管条件 无痛内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宁疗护全程全人照护模式在晚期肿瘤病人中的应用
6
作者 颜小红 莫俐君 孙永梅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14-819,共6页
目的:探讨安宁疗护全程全人照护模式对晚期肿瘤病人心理状况、应对方式、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1月于我院肿瘤科住院的106例晚期肿瘤病人,根据入院顺序及组间资料具可比性的原则,将2022年1月—11月入院的53例病... 目的:探讨安宁疗护全程全人照护模式对晚期肿瘤病人心理状况、应对方式、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1月于我院肿瘤科住院的106例晚期肿瘤病人,根据入院顺序及组间资料具可比性的原则,将2022年1月—11月入院的53例病人纳入对照组,予以常规肿瘤护理;将2022年12月—2023年11月入院的53例病人纳入观察组,予以安宁疗护全程全人照护。两组病人均持续干预14 d,比较两组病人心理状况、生活质量和症状控制等情况。结果:干预14 d后,观察组心理韧性、积极应对和社会支持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消极应对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及部分症状控制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安宁疗护全程全人护理模式可有效改善晚期肿瘤病人的心理状况,转变应对方式,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肿瘤 安宁疗护 全人照护 心理状况 应对方式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电图Q波与CMR心肌应变对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后微循环阻塞的预测价值
7
作者 刘苏宁 叶文颖 +1 位作者 张子倩 周莹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5-72,共8页
目的探讨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心肌应变、入院心电图Q波及两者联合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 目的探讨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心肌应变、入院心电图Q波及两者联合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微血管阻塞(microvascular obstruction,MVO)的预测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至2024年9月40例对照组及首次接受直接PCI治疗,并于治疗后3~7天行CMR检查的133例急性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资料。根据入院心电图有无病理性Q波将急性STEMI患者分为NQ组和Q组,对比分析两组间的临床资料和影像资料进行差异性分析;根据CMR检查结果将急性STEMI患者分为MVO组与非MVO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各参数与MVO的独立相关性,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ROC)曲线评估其预测效能;建立联合预测模型并分析预测MVO的效能。结果急性STEMI组入院Q波宽度、入院Q波深度、入院总胆固醇、入院甘油三酯、入院空腹血糖、入院糖化血红蛋白、术前肌钙蛋白、术前磷酸肌酸激酶、术前肌酸激酶同工酶、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volume,LVESV)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STEMI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整体周向应变(global circumferential strain,GCS)、左心室整体短轴径向应变(global radial strain on the short axis,GRSSAX)、整体长轴径向应变(global radial strain on the long axis,GRSLAX)、整体纵向应变(global longitudinal strain,GLS)均低于对照组。Q组入院Q波宽度、入院Q波深度、术前肌钙蛋白、术前磷酸肌酸激酶、术前肌酸激酶同工酶、心肌梗死面积(infarct size,IS)、透壁性梗死患者、存在MVO的患者、MVO占左心室心肌的比例、LVESV均高于NQ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Q组LVEF、GCS、GRSSAX、GRSLAX、GLS均低于NQ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VO组患者的入院Q波深度显著高于非MVO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GLS、GCS及GRSSAX均为MVO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GLS、GCS及GRSSAX在MVO组均明显降低(P<0.05),其中GRSSAX的预测MVO的效能最高,其曲线下面积为0.791。入院Q波深度与GRSSAX联合应用在MVO的预测方面优于入院Q波深度及CMR心肌应变参数单独使用,其曲线下面积为0.824。结论入院Q波深度及CMR心肌应变参数对急性STEMI患者PCI术后MVO具有预测价值。此外,入院Q波深度联合GRSSAX可进一步提高对MVO发生风险的预测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心脏磁共振 心肌应变 病理性Q波 微血管阻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颌前牵引联合个性化钛板治疗生长发育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的临床效果
8
作者 李雷 韩露 吴更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2231-2236,共6页
目的探讨上颌前牵引联合个性化钛板治疗生长发育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本院收治的96例生长发育期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奇数为对照组(n=48),偶数为观察组(n=48),对照组予以... 目的探讨上颌前牵引联合个性化钛板治疗生长发育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本院收治的96例生长发育期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奇数为对照组(n=48),偶数为观察组(n=48),对照组予以上颌前牵引治疗,观察组予以上颌前牵引联合个性化钛板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颌面部软组织指标(LL-EP、NLA、G-SnPg)、硬组织指标[上牙槽座角(SNA)、下牙槽座角(SNB)、上下牙槽座角(ANB)、下颌平面角度(MP-SN)、颌平面与眶耳平面(FH)角度(MP-FH)、上颌骨位置(A-OLP)、下颌骨位置(Pg-OLP)、Y轴角度(Y轴角)]、舌骨位置、牙性指标[H-X、H-Y、H-MP、H-FH]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LL-EP较对照组小(P<0.05);观察组SNA、ANB、MP-SN、MP-FH、A-OLP及Y轴角均较对照组大(P<0.05);观察组H-X、H-Y较对照组大(P<0.05);观察组U1-NA较对照组大,覆较对照组短(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上颌前牵引联合个性化钛板治疗可显著提升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软硬组织结构、舌骨位置及牙性指标,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前牵引 个性化钛板 生长发育期 骨性Ⅲ类错[牙合]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卒中院前延迟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及评价
9
作者 倪佃丽 陈晓兵 +1 位作者 张广慧 彭庆荣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28-434,共7页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院前延迟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4年1月于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AIS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模型组和内部验证组,并根据院前延迟情况将模型组分...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院前延迟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4年1月于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AIS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模型组和内部验证组,并根据院前延迟情况将模型组分为未延迟(<3.5 h)组和延迟(≥3.5 h)组。模型组的数据用以建立列线图模型,内部验证组的数据用以评估模型的泛化性能。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IS患者院前延迟的影响因素,采用R软件中rms程序包构建AIS患者院前延迟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并采用ROC曲线、校准曲线及Hosmer-Lemeshow检验评估模型预测效能,采用临床决策曲线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共纳入268例AIS患者,其中141例(52.61%)患者发生院前延迟。在模型组患者中,与未延迟组相比,延迟组平均年龄较高(P<0.001),在农村居住(P=0.004)、夜间发病(P=0.018)、无意识障碍(P=0.004)及未接受疾病知识宣教(P=0.001)的占比显著较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OR 1.082,95%CI 1.038~1.128,P<0.001)、在农村居住(OR 3.201,95%CI 1.402~7.307,P=0.006)、夜间发病(OR 6.873,95%CI 2.809~16.815,P<0.001)、无意识障碍(OR 4.599,95%CI 1.934~10.940,P=0.001)以及未接受疾病知识宣教(OR 4.134,95%CI 1.927~8.866,P<0.001)为AIS患者院前延迟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以上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模型总得分越高,院前延迟风险越高。ROC曲线显示,模型预测院前延迟在模型组中的AUC为0.822(95%CI 0.763~0.880),在内部验证组中的AUC为0.844(95%CI 0.755~0.932)。此外,两组数据均通过Hosmer-Lemeshow检验。校准曲线显示,模型预测值与真实值较为一致。临床决策曲线显示,模型临床应用价值尚可。结论AIS患者院前延迟风险受年龄、居住地、发病时间、有无意识障碍及是否接受疾病知识宣教影响,在此基础上构建的模型预测效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院前延迟 影响因素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预后列线图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10
作者 刘丽影 葛峥 +2 位作者 魏计锋 赵李娜 蔡志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45-752,共8页
目的:筛选影响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同时构建CML患者的无事件生存期(EFS)列线图模型。方法:采用Cox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出有意义的变量。通过R软件构建CML患者生存预后的列线图预后模型。通过一致性指数、受... 目的:筛选影响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同时构建CML患者的无事件生存期(EFS)列线图模型。方法:采用Cox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出有意义的变量。通过R软件构建CML患者生存预后的列线图预后模型。通过一致性指数、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校准曲线、临床决策曲线(DCA)及风险分层分析对列线图进行评估验证。结果:筛选出116例患者,经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后,确定年龄、外周血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3个月时BCR-ABL1^(IS)值、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是EFS的独立预后因素,根据上述预测因子构建列线图模型。列线图的一致性指数为0.733(95%CI:0.676-0.790)。预测1年、3年及5年EFS的AUC值分别为0.765、0.855、0.827。校准曲线和DCA曲线结果显示,该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以及较强的临床实用性。根据模型总得分将患者进行风险分层,高低风险患者的EFS存在显著差异(P<0.001)。结论:年龄、外周血嗜碱性粒细胞比例、3个月时BCR-ABL1^(IS)值、RDW与CML患者的预后相关。本研究构建的列线图模型能较准确地预测CML患者的预后状态,但其广泛应用仍需进行外部和前瞻性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髓系白血病 BCR-ABL1^(IS) 红细胞分布宽度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伊沙佐米的联合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冉 薛连国 +7 位作者 周航 贾韬 蔡志梅 朱原辛 苗蕾 魏计锋 赵利东 毛建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83-492,共10页
目的:观察含伊沙佐米的联合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2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32例MM患者应用含伊沙佐米联合方案治疗的临床疗效及相关不良反应。32例患者包括复发难治多发... 目的:观察含伊沙佐米的联合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2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32例MM患者应用含伊沙佐米联合方案治疗的临床疗效及相关不良反应。32例患者包括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15例(R/RMM组)和硼替佐米诱导有效但因不良反应(AE)或其他原因转换为含伊沙佐米方案治疗的MM患者17例(转换治疗组)。治疗方案包括IPD (伊沙佐米+泊马度胺+地塞米松)方案,IRD (伊沙佐米+来那度胺+地塞米松)方案,ICD (伊沙佐米+环磷酰胺+地塞米松)方案,ID (伊沙佐米+地塞米松)方案。结果:R/RMM患者总有效率(ORR)为53.3%(8/15),其中完全缓解(CR) 1例,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 2例,部分缓解(PR) 5例。IPD方案组、IRD方案组、ICD方案组、ID方案组R/R MM患者的ORR分别为100%(3/3)、42.9%(3/7)、33.3%(1/3)、50%(1/2),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375,P=0.452)。既往接受1线治疗后的患者ORR为50%(2/4),2线治疗后的患者ORR为50%(3/6),3线及以上治疗后的患者ORR为60%(3/5),其不同线数间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64,P=0.730)。17例转换治疗后获得CR 6例,VGPR 5例,PR 4例,ORR为88.2%(15/17)。IPD方案组、IRD方案组、ICD方案组、ID方案组的ORR分别为100%(3/3)、100%(6/6)、100%(3/3)、60%(3/5),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737,P=0.184)。R/RMM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PFS)时间为9 (6.6-11.4)个月,中位总生存(OS)时间为18(11.8-24.2)个月。转换治疗组患者中位PFS时间为15(7.3-22.7)个月,中位OS时间未达到。所有接受联合治疗患者中10例发生3-4级AE。主要血液学不良反应为白细胞减少、贫血、血小板减少。非血液学不良反应主要为消化道不良反应(腹泻、恶心、呕吐),周围神经病变,乏力及感染等。接受伊沙佐米治疗后周围神经病变发生7例,均为1-2级。结论:以伊沙佐米为基础的化疗方案对R/RMM治疗有效,特别是对于硼替佐米诱导有效的转换患者,AE整体可控,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伊沙佐米 复发难治 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中持续泵注瑞马唑仑对老年患者髋部骨折手术后谵妄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恒花 杨锦锦 +3 位作者 邱迪 滕培兰 杨建军 冯继英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63-1067,共5页
目的观察术中持续泵注瑞马唑仑对蛛网膜下腔阻滞下髋部骨折手术老年患者术后谵妄(POD)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在蛛网膜下腔阻滞下行髋部骨折手术的老年患者236例,男82例,女154例,年龄≥65岁,BMI 18.5~31.0 kg/m^(2),ASAⅠ—Ⅲ级。采用随... 目的观察术中持续泵注瑞马唑仑对蛛网膜下腔阻滞下髋部骨折手术老年患者术后谵妄(POD)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在蛛网膜下腔阻滞下行髋部骨折手术的老年患者236例,男82例,女154例,年龄≥65岁,BMI 18.5~31.0 kg/m^(2),ASA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瑞马唑仑组(R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118例。在手术部位消毒铺巾时,R组给予首剂量瑞马唑仑0.1 mg/kg,随即以0.2 mg·kg^(-1)·h^(-1)静脉泵注,维持改良警觉/镇静(MOAA/S)评分1或2分,手术结束时停止泵注;C组以相同速率静脉输注等容量生理盐水。采用意识模糊评估法-中文修订版(CAM-CR)于术后1~3 d评估POD的发生情况。记录术前1 d、术后1 d焦虑评分以及入室后、术毕血浆皮质醇浓度。记录术中高血压、低血压、心动过缓、低氧血症和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R组POD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术后1 d焦虑评分和术毕血浆皮质醇浓度明显降低(P<0.05),术中高血压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入室后血浆皮质醇浓度、术中低血压、心动过缓、低氧血症和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瑞马唑仑可以降低蛛网膜下腔阻滞下行髋部骨折手术的老年患者POD的发生率,可能与缓解术中焦虑、抑制术中应激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马唑仑 术后谵妄 皮质醇 镇静 髋部骨折手术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马替尼在一、二线治疗失败的慢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丽影 魏计锋 +2 位作者 贾韬 毛建平 蔡志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70-375,共6页
目的:分析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氟马替尼对一、二线治疗失败的慢性髓系白血病慢性期(CML-CP)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9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采用氟马替尼治疗的30例CML-CP患者的... 目的:分析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氟马替尼对一、二线治疗失败的慢性髓系白血病慢性期(CML-CP)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9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采用氟马替尼治疗的30例CML-CP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5例曾接受伊马替尼一线治疗且治疗失败的患者作为二线组,另外15例采用尼洛替尼或达沙替尼二线治疗失败的患者作为三线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治疗3、6和12个月时的血液学、分子学反应,以及至随访终点患者的无事件生存(EFS)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二线组治疗3、6和12个月时获得主要分子学反应(MMR)分别有10、11、12例患者,均高于三线组的3、4、5例患者(P=0.010,P=0.011,P=0.010)。二线组患者治疗3个月时获完全血液学反应(CHR)、早期分子学反应(EMR)分别有12、13例,高于三线组患者的9、13例,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2,P=1.000);治疗6和12个月时二线组获得MR4.5的患者分别有6、7例,高于三线组的3、2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7,P=0.713)。二线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的血液学不良反应主要为1-2级血小板减少和贫血,未出现3-4级不良反应;三线组中1-2级血小板减少2例,1-2级贫血及白细胞减少各3例,3-4级贫血1例、中性粒细胞减少2例。二线组非血液学不良反应为皮疹(2例)、头痛(1例)、腹泻(1例)、疲乏(1例)、四肢疼痛(1例),三线组腹泻、恶心、水肿各1例。两组患者在血液学不良反应及非血液学不良反应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截止随访时,二线组患者的EFS率高于三线组(100%vs 93.3%,P=0.317)。结论:我国自主研发的二代TKI氟马替尼对一、二线治疗失败的CML-CP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马替尼 二线 三线 慢性髓系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主要照顾者意义构建过程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然 马靓 +2 位作者 苗晓 孙佳 郭蒙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24-529,共6页
目的:探究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主要照顾者意义构建过程,为制订积极的心理体验干预提供思路。方法:采取目的性抽样方法,选取2022年12月至2023年3月在连云港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的神经外科就诊的13名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的主要照顾者作为... 目的:探究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主要照顾者意义构建过程,为制订积极的心理体验干预提供思路。方法:采取目的性抽样方法,选取2022年12月至2023年3月在连云港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的神经外科就诊的13名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的主要照顾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访谈提纲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Braun&Clarke的主题分析法分析资料。结果:共归纳为4个主题、9个亚主题,包括“疾病冲击,原始意义动摇”“重塑人生意义”“重新发现疾病意义”“意义构建的个体积极结果”。结论:意义构建是照顾者对疾病照顾压力源进行复杂评估、应对,最终产生积极结果的过程,研究结果可指导临床护理人员制定干预方案,促进照顾者将差异痛苦转化为有意义的行动,促进患者疾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性脑卒中 主要照顾者 意义构建 质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排再改良Mason-Allen术与双排缝合桥术治疗中型肩袖损伤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15
作者 赵伟 马胜山 +3 位作者 孙阳 李贺 武栋泽 李小飞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36-741,共6页
目的比较肩关节镜下单排再改良Mason-Allen术与双排缝合桥术治疗中型肩袖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至2022年6月期间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48例行关节镜手术治疗中型肩袖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所采用的治疗方式分... 目的比较肩关节镜下单排再改良Mason-Allen术与双排缝合桥术治疗中型肩袖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至2022年6月期间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48例行关节镜手术治疗中型肩袖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所采用的治疗方式分为2组:单排再改良组(25例)和双排缝合桥组(23例)。采用美国肩肘外科协会评分(ASES)、Constant-Murley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肩关节活动度评分(前屈、外展、内旋、外旋)对2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48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时间为6~24个月。2组间术前和末次随访ASES、Constant-Murley、VAS评分和肩关节活动度(前屈、外展、内旋、外旋)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末次随访ASES、Constant-Murley评分和肩关节活动度(前屈、外展、内旋、外旋)评分明显高于术前,VAS评分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手术方式均显著改善肩关节功能。结论对于中型肩袖损伤,单排再改良Mason-Allen术与双排缝合桥术均显著有效,强调了选择适合患者具体情况的手术方法的重要性。这一策略将有助于优化术后恢复,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Mason-Allen法 缝合桥 缝合技术 关节镜 肩袖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RI扩散张量成像的腰骶丛神经定量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钱贵珍 黄家荣 +3 位作者 汪梅 李玥 徐建 苗重昌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41-745,共5页
目的:探讨影响正常人腰骶丛神经扩散张量成像(DTI)参数值相关临床基线资料,获得腰骶丛神经各向异性分数(FA)、表观扩散系数(ADC)、轴向扩散系数(AD)和径向扩散系数(RD)正常值参考范围。方法:前瞻性搜集60名健康志愿者,年龄平均在20~80... 目的:探讨影响正常人腰骶丛神经扩散张量成像(DTI)参数值相关临床基线资料,获得腰骶丛神经各向异性分数(FA)、表观扩散系数(ADC)、轴向扩散系数(AD)和径向扩散系数(RD)正常值参考范围。方法:前瞻性搜集60名健康志愿者,年龄平均在20~80岁之间,所有受试者接受3.0T MR扫描,包括DTI和3D-T 2W-FFE序列,由两名医师独立测量腰骶丛L4-S1双侧共360条神经根椎管内、椎间孔内及椎间孔外3个ROI的DTI参数值,计算平均值。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检验DTI参数值与临床基线资料相关性,对与多个临床基线资料相关的DTI参数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正常人腰骶丛神经FA、ADC、RD、AD值在左右两侧及L4-S1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平均FA值与年龄(r=-0.687,P<0.001)、体重(r=-0.411,P=0.001)、BMI(r=-0.378,P=0.003)存在负相关性,平均RD值与年龄(r=0.293,P=0.023)存在正相关性。构建关于腰骶丛神经FA值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将与FA值相关变量以逐步法代入,最终年龄和体重作为预测变量,得出FA值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调整后R^(2)=0.620,进一步提出校正公式以根据年龄和体重调整FA值。结论:腰骶丛FA值随着年龄和体重增加而下降,提示涉及腰骶丛DTI研究中考虑年龄和体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腰骶丛 年龄 定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上消化道癌机会性筛查分析的胃癌影响因素研究:基于苏北沿海地区 被引量:2
17
作者 温静 张悦 +1 位作者 梁旭阳 吕胜祥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42-1047,1061,共7页
背景近年来,我国各省市陆续开展了上消化道癌筛查与早诊早治工作,目前苏北沿海地区有关上消化道癌筛查结果及胃癌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少。目的基于苏北沿海地区农村人群上消化道癌机会性筛查结果,分析胃癌发病的影响因素,为制订相关防控策... 背景近年来,我国各省市陆续开展了上消化道癌筛查与早诊早治工作,目前苏北沿海地区有关上消化道癌筛查结果及胃癌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少。目的基于苏北沿海地区农村人群上消化道癌机会性筛查结果,分析胃癌发病的影响因素,为制订相关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21—2022年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就诊并接受胃镜筛查的农村上消化道癌高危人群8564名作为调查对象。根据筛查结果按年龄(±2岁)、性别1∶2进行个体匹配,将调查对象分为胃癌组(183例)和良性胃病组(366例),收集调查对象的基线资料,并计算癌检出率和癌早诊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苏北沿海地区农村人群胃癌发病的影响因素。结果共检出上消化道肿瘤性病变患者521例,其中胃(包括贲门)癌患者183例,检出率为2.14%(183/8564);胃(包括贲门)癌早期患者46例,早诊率为25.14%(46/183)。不同类别胃肿瘤性病变在不同性别上的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胃(包括贲门)肿瘤性病变的检出率为5.14%(195/3795),高于女性的2.05%(98/4769)(χ^(2)=60.807,P<0.001)。不同年龄组之间胃(包括贲门)肿瘤性病变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3.216,P<0.001);不同年龄组之间胃癌早诊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349,P<0.001),其中40~49岁组胃癌早诊率最高(37.50%),≥80岁组胃癌早诊率最低(1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初中及以下学历(OR=4.001,95%CI=2.029~7.890,P<0.001)、吸烟(OR=3.710,95%CI=2.127~6.470,P<0.001)、口味偏咸(OR=1.777,95%CI=1.067~2.957,P=0.027)、经常辛辣饮食(OR=2.147,95%CI=1.297~3.556,P=0.003)、偏食红肉(OR=1.787,95%CI=1.018~3.139,P=0.043)、经常食用剩菜(OR=2.452,95%CI=1.538~3.912,P<0.001)、不规律饮食(OR=2.420,95%CI=1.420~4.124,P=0.001)、幽门螺杆菌(H.pylori)检测阳性/既往阳性(OR=3.785,95%CI=2.394~5.984,P<0.001)为农村人群胃癌发病的危险因素,经常体育锻炼(OR=0.598,95%CI=0.359~0.996,P=0.048)和经常食用新鲜水果(OR=0.531,95%CI=0.328~0.860,P=0.010)为农村人群胃癌发病的保护因素。结论苏北沿海地区农村人群上消化道癌机会性筛查有利于上消化道癌的检出,初中及以下学历、吸烟者、多种不良饮食习惯和H.pylori阳性/既往阳性为农村人群胃癌发病的危险因素,今后应着重提高本地区农村男性、高龄群体胃癌防范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胃癌 癌症筛查 影响因素分析 病例对照研究 农村人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早期血清同型半胱氨酸、25-羟维生素D联合子宫动脉血流参数对子痫前期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
18
作者 董浩岩 张佳炜 +1 位作者 王维俊 周甜甜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90-1395,共6页
目的:探讨孕早期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25-羟维生素D(25-hydroxy vitamin D,25-OHD)联合子宫动脉血流参数对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2021年11月—2023年5月于徐州医科... 目的:探讨孕早期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25-羟维生素D(25-hydroxy vitamin D,25-OHD)联合子宫动脉血流参数对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2021年11月—2023年5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医院产前检查并分娩的2200例孕妇,于孕11~13周+6常规产前检查时检测血清Hcy、25-OHD水平,同时超声检测子宫动脉血流参数——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舒张期峰值血流速度(peak systolic velocity/end diastolic velocity,S/D)、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和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根据孕20周后是否发生PE,分为PE组(141例)和对照组(2059例)。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比较2组孕妇的一般临床资料和妊娠结局、Hcy、25-OHD及子宫动脉血流参数,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E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各项指标及联合指标对PE的预测价值;采用R软件构建PE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校正曲线对列线图预测模型进行内部验证。结果:PE组和对照组孕妇年龄、检测孕周、生育史及PE病史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E组收缩压及舒张压均高于对照组,分娩孕周及新生儿体重均低于对照组(P<0.05)。PE组血清Hcy水平、S/D、PI和RI均高于对照组,25-OHD水平低于对照组(P均<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cy(OR=2.58,95%CI:2.03~3.27)、S/D(OR=1.56,95%CI:1.33~1.84)、PI(OR=2.06,95%CI:1.45~2.94)和RI(OR=2.97,95%CI:1.68~5.24)均是PE的独立危险因素,而25-OHD是独立保护因素(OR=0.80,95%CI:0.72~0.88)。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Hcy、25-OHD、S/D、PI和RI界值分别为6.65μmol/L、23.43μg/L、2.93、1.26和0.85时,预测PE的灵敏度分别为0.908、0.699、0.752、0.844和0.589,特异度分别为0.783、0.915、0.574、0.578和0.891;上述指标联合预测效能更佳,曲线下面积为0.967(95%CI:0.956~0.979),灵敏度为0.969,特异度为0.865。内部验证显示,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校正曲线与原始曲线及理想曲线接近,一致性指数为0.966(95%CI:0.656~0.993),模型拟合度高。结论:基于孕早期血清Hcy、25-OHD以及子宫动脉血流参数S/D、PI、RI构建的PE风险列线图对PE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可为临床早期筛查或预测PE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痫前期 同型半胱氨酸 25-羟维生素D 子宫动脉血流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假体的生物力学分析
19
作者 苏德君 曹雪坤 +4 位作者 马洪浩 张吉超 董万鹏 张震 董跃福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4-102,共9页
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方法,探究全膝关节置换(TKA)后膝关节假体在不同角度屈膝过程中的应力变化。方法:通过计算机模拟手术截骨,并装配后稳定型(PS)和后交叉韧带替代型(CS)两种膝关节假体。根据步态过程中屈膝角度和轴向载荷间的变化,选... 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方法,探究全膝关节置换(TKA)后膝关节假体在不同角度屈膝过程中的应力变化。方法:通过计算机模拟手术截骨,并装配后稳定型(PS)和后交叉韧带替代型(CS)两种膝关节假体。根据步态过程中屈膝角度和轴向载荷间的变化,选择0°、10°、20°和30°四个角度进行有限元分析。观察股骨假体、胫骨假体和衬垫上的Mises应力分布和接触面积,探究术后膝关节的生物力学行为变化。结果:在同一角度下PS型衬垫的应力峰值大于CS型衬垫,屈膝20°和30°时衬垫上出现Mises应力峰值最大值。PS型衬垫内侧的应力峰值大于外侧,而CS型则相反。衬垫的接触面积在多数情况下,外侧大于内侧。PS型衬垫内、外侧的接触面积相对平衡,但CS型衬垫则相差较多,且在屈膝10°时内侧的接触面积最小,这可能会引起衬垫磨损。金属假体的应力峰值位置多出现在与骨组织的连接部位。结论:随着屈膝角度的增加,衬垫内、外侧的Mises应力峰值表现出相应增大的趋势,应尽量减少大角度的屈膝行为,并配合适量的康复运动。同时,注意日常行走的步伐,避免内、外翻带来的假体单侧应力过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全膝关节置换术 生物力学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B7-H3的实体瘤免疫治疗新进展
20
作者 吴硕 贺炜 +3 位作者 胡鹏武 惠开元 江艳婷 蒋晓东 《中国肿瘤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1291-1295,共5页
B7H3作为免疫球蛋白超家族B7家族的成员,在肿瘤组织中异常表达,可被免疫细胞诱导表达,而在正常组织中低表达或不表达。B7-H3以诱导肿瘤恶性行为并通过多种复杂途径推动癌症进展的特性受到关注。以B7-H3为靶点的免疫疗法通过改变免疫系... B7H3作为免疫球蛋白超家族B7家族的成员,在肿瘤组织中异常表达,可被免疫细胞诱导表达,而在正常组织中低表达或不表达。B7-H3以诱导肿瘤恶性行为并通过多种复杂途径推动癌症进展的特性受到关注。以B7-H3为靶点的免疫疗法通过改变免疫系统增强抗肿瘤免疫反应,在临床试验中展示出显著疗效。本文梳理B7-H3在人体各种系统肿瘤中的异常表达及其影响,并总结B7-H3在免疫治疗中的角色,以此反映出靶向B7-H3的临床研究新进展。这些发现表明,B7-H3具有作为未来肿瘤诊断和治疗靶点的巨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7-H3 免疫治疗 实体瘤 联合治疗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