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阶梯式家长课堂干预模式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社交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3
1
作者 巩甜甜 巩尊科 +4 位作者 杨忠秀 仇爱珍 吴野 鲍克秀 王敏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408-1413,共6页
目的:探讨阶梯式家长课堂干预模式和常规康复治疗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社交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纳入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我院接诊的40例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0例... 目的:探讨阶梯式家长课堂干预模式和常规康复治疗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社交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纳入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我院接诊的40例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0例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20例除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外,采用阶梯式家长课堂干预模式进行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2组分别采用行为检查量表(autism behavior checklist,ABC)评分、孤独症疗效评估表(autism treatment evaluation checklist,ATEC)评分、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hildhood autism rating scale,CARS)评分、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unctional independence measure for children,WeeFIM)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之间一般资料及相关量表评定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2组ABC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ATEC总分及社交能力得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CARS总分及人际关系等各维度得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WeeFIM评分高于治疗前,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阶梯式家长课堂干预模式可提高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社交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 阶梯式家长课堂干预模式 孤独症谱系障碍 社交能力 生活自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海经济区儿科医联体内构建儿童内科疾病护理同质化平台的实践 被引量:11
2
作者 蔡盈 罗双 +8 位作者 许燕 胡苏侠 王然 张晓文 陈志翠 夏静 孙劲松 曹军华 文成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604-1608,共5页
目的:评价淮海经济区儿科医联体儿童内科疾病护理同质化平台构建的实践效果。方法:2016年7月,基于信息技术在医联体内建设儿童内科疾病护理同质化平台,比较建设前后基层医院儿童内科疾病患儿平均住院日、患儿住院费用、出院患儿家长满... 目的:评价淮海经济区儿科医联体儿童内科疾病护理同质化平台构建的实践效果。方法:2016年7月,基于信息技术在医联体内建设儿童内科疾病护理同质化平台,比较建设前后基层医院儿童内科疾病患儿平均住院日、患儿住院费用、出院患儿家长满意度、护理质量的前后差异。结果:平台建设后,儿童内科疾病患儿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降低;出院患儿家长满意度提升;基层医院分级护理质量、基础护理质量、护理安全质量得分以及护理培训效果均有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医联体内建设儿童内科疾病护理同质化平台,能有效整合基层医院护理资源,可以减少基层医院患儿平均住院日和住院费用,促进基层医院儿童疾病护理发展,提升基层医院儿科护理服务能力,从而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 护理 医联体 同质化 信息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腓骨肌萎缩症一家系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5
3
作者 张桐 汤继宏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9-73,共5页
目的探讨腓骨肌萎缩症1A型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腓骨肌萎缩症1A型一家系的临床表现、神经电生理及基因检测结果。结果先证者为12岁男孩,因双下肢乏力就诊。患儿四肢肌张力稍减低,四肢近端肌力Ⅴ级,远端肌力Ⅳ级,双下肢膝关节以下及... 目的探讨腓骨肌萎缩症1A型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腓骨肌萎缩症1A型一家系的临床表现、神经电生理及基因检测结果。结果先证者为12岁男孩,因双下肢乏力就诊。患儿四肢肌张力稍减低,四肢近端肌力Ⅴ级,远端肌力Ⅳ级,双下肢膝关节以下及双上肢远端肌肉对称性萎缩,四肢末端感觉稍减退,膝反射、踝反射消失,双足高弓足,病理征阴性,共济运动未见异常。肌电图示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基因检测发现患儿PMP22基因外显子1-5杂合重复。患儿母亲携带同样的基因变异,肌电图示神经传导速度减慢。追溯其家系四代16位成员,共6例患者,均正常存活且有高弓足、小腿肌萎缩和肢体无力表现,1例需依靠轮椅行走,1例行基因验证有同样变异。患儿行康复治疗后随访,症状改善不明显。结论腓骨肌萎缩症1A型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临床表现为肢体远端为主的进行性肌无力、肌肉萎缩、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足部畸形、感觉功能减退;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慢,基因检测有助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周围神经病 腓骨肌萎缩症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