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SD在上颌无牙颌美学种植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探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李敢 胡刚刚 +2 位作者 秦海燕 王鹏来 童昕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59-963,共5页
目的:评价数字化微笑设计(DSD)指导无牙颌种植美学固定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符合条件的患者1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n=9)。分别采用DSD辅助和常规方法制作美学诊断义齿和最终修复体。分别记录2组诊断义齿的调改次数及调改时... 目的:评价数字化微笑设计(DSD)指导无牙颌种植美学固定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符合条件的患者1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n=9)。分别采用DSD辅助和常规方法制作美学诊断义齿和最终修复体。分别记录2组诊断义齿的调改次数及调改时间。请患者对诊断义齿和最终修复体进行满意度评分。结果:试验组有7例仅调改1次,对照组仅有2例。试验组诊断义齿的调改时间平均为(1.2±0.3)h,对照组平均为(2.5±0.6)h(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对诊断义齿的满意度评分分别为8.4±0.7和7.6±1.2(P<0.05),对最终修复体的满意度评分,分别为8.8±0.4和8.6±0.5(P=0.479)。结论:DSD辅助上颌无牙颌种植美学固定修复可以减少患者的椅旁时间,提高诊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微笑设计(DSD) 无牙颌 种植固定修复 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形貌钛种植体对骨质疏松大鼠骨结合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张成 耿藤瑜 +2 位作者 王晶 袁长永 王鹏来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45-552,共8页
目的:探讨钛种植体表面改性后形成的纳米形貌对骨质疏松大鼠骨结合性能的影响。方法:钛片和钛种植体经碱热和水热反应处理后为纳米结构组,未经表面处理为对照组。采用扫描电镜、能量色散光谱仪、接触角测量仪、蛋白吸附试验分析样品表... 目的:探讨钛种植体表面改性后形成的纳米形貌对骨质疏松大鼠骨结合性能的影响。方法:钛片和钛种植体经碱热和水热反应处理后为纳米结构组,未经表面处理为对照组。采用扫描电镜、能量色散光谱仪、接触角测量仪、蛋白吸附试验分析样品表面形貌、元素组成、亲水性和蛋白吸附能力。将骨质疏松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接种至样品表面,通过对细胞肌动蛋白和细胞核染色,观察细胞粘附形态;通过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通过qRT-PCR法检测细胞ALP、BMP-2、COL-1、OPN和OCN的基因表达。此外,采用双侧卵巢切除术建立大鼠骨质疏松模型,将两组钛种植体植入骨质疏松大鼠股骨髁,通过micro-CT分析种植体在体内骨结合情况。结果:表面改性后钛表面形成了纳米尺度形貌,具有较好的亲水性(P<0.01)和蛋白质吸附能力(P<0.05)。纳米形貌的形成显著促进了细胞粘附,细胞在纳米形貌钛片上展现出更好的增殖活性(P<0.05)。纳米形貌也促进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ALP、BMP-2、COL-1、OPN和OCN的基因表达(P<0.01)。表面改性的钛种植体在骨质疏松大鼠体内有更好的种植体-骨接触率(P<0.01)。结论:表面改性后钛表面形成了具有优异亲水性能和蛋白吸附性能的纳米形貌,显著促进了骨质疏松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粘附、增殖和成骨分化,改善了种植体在骨质疏松环境下骨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结合 骨质疏松 表面改性 纳米形貌 碱热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植体周围炎大鼠模型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李星佳 陈琪欣 +1 位作者 袁长永 王鹏来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14-318,共5页
目的:改良大鼠种植体周围炎模型,简化造模步骤,缩短造模时间。方法:拔除16只大鼠上颌第一磨牙,拔牙窝愈合1个月后植入钛种植体。种植体骨结合4周后用丝线结扎诱导炎症并糖水喂养。结扎后2周观察炎症诱导情况。处死大鼠,取上颌骨拍摄X线... 目的:改良大鼠种植体周围炎模型,简化造模步骤,缩短造模时间。方法:拔除16只大鼠上颌第一磨牙,拔牙窝愈合1个月后植入钛种植体。种植体骨结合4周后用丝线结扎诱导炎症并糖水喂养。结扎后2周观察炎症诱导情况。处死大鼠,取上颌骨拍摄X线片用于影像学分析。制作骨组织切片和提取种植体周围牙龈组织进行免疫组化分析。结果:结扎2周后种植体周围炎诱导成功,种植体周围不仅有软组织炎症,还有不同程度骨组织吸收。结论:大鼠种植体周围炎模型改良成功,造模方便,造模周期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体周围炎 大鼠 钛种植体 骨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生物打印构建HGFs和HUVECs共培养体系促进HUVECs成血管
4
作者 李俊俊 王雯 +3 位作者 郭慧颖 袁长永 夏廷旭 王鹏来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97-303,共7页
目的:构建人牙龈成纤维细胞(human gingival fibroblasts,HGFs)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共培养体系,促进HUVECs成血管。方法:取HGFs和HUVECs培养传代至3~5代进行实验。通过慢病毒转染用红色... 目的:构建人牙龈成纤维细胞(human gingival fibroblasts,HGFs)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共培养体系,促进HUVECs成血管。方法:取HGFs和HUVECs培养传代至3~5代进行实验。通过慢病毒转染用红色荧光蛋白标记HUVECs。构建HGFs和HUVECs二维共培养体系,将HGFs与HUVECs以不同比例(4∶1、1∶1、1∶4)共培养,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血管网络形成情况。配制5%甲基丙烯酰化明胶(GelMA)30胶,构建HGFs和HUVECs三维共培养体系,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血管网络的形成情况。对HUVECs形成的血管网络进行定量分析。将HUVECs从三维共培养系统中分离出来,评估单独培养和共培养一定时间后HUVECs的增殖、迁移和小管形成效果以及相关血管生成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二维共培养时,当HGFs和HUVECs以比例1∶1共培养时血管网络形成的效果最佳。三维共培养时,HGFs可以促进HUVECs血管生成。HGFs和HUVECs共培养组的增殖、迁移和小管形成效果更好,相关血管生成基因的表达水平远远高于HUVECs单独三维培养组。结论:HGFs和HUVECs共培养能够引导和促进HUVECs出芽及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生物打印 成血管 组织工程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人牙龈成纤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相磷酸钙/聚醚醚酮成骨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顾腾 罗桂生 +4 位作者 徐先知 李俊俊 王旭冉 袁长永 王鹏来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012-1017,共6页
目的:研究经双相磷酸钙改性后的聚醚醚酮复合材料的成骨性能。方法:经复合工艺加工的双相磷酸钙/聚醚醚酮复合材料作为实验组,聚醚醚酮作为对照组。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接触角测量仪检测样品表面形状、化学成分组... 目的:研究经双相磷酸钙改性后的聚醚醚酮复合材料的成骨性能。方法:经复合工艺加工的双相磷酸钙/聚醚醚酮复合材料作为实验组,聚醚醚酮作为对照组。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接触角测量仪检测样品表面形状、化学成分组成和亲水性。将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样品共培养,利用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特性,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成骨基因OCN、ALP、BMP-2、RUNX2、SP7的表达。此外,通过建立大鼠股骨植入模型,将两组种植体植入大鼠股骨远端,采用Micro-CT分析种植体骨结合情况。结果:经双相磷酸钙改性后的聚醚醚酮材料表面形貌虽然未发生明显变化,但成功引入了骨生长不可或缺的钙、磷元素,并提高了样品表面亲水性(P<0.01)。改性后的聚醚醚酮显著促进了细胞增殖活性(P<0.01),表现出了良好的生物安全性,也改善了细胞对成骨基因ALP、BMP-2、OCN、RUNX2、SP7的表达(P<0.05)。在大鼠体内实验中,双相磷酸钙/聚醚醚酮种植体表面拥有更多、致密的新骨形成(P<0.01)。结论:经过双相磷酸钙改性后的聚醚醚酮明显改善了聚醚醚酮表面生物活性,提高了亲水性能,并可以促使成骨细胞的分化、增殖,从而提高种植体骨结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醚醚酮 骨结合 双相磷酸钙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