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跨性别和性别多元化者的围术期管理:临床医师和科室指南》解读
1
作者 张倩 孟煜翔 +5 位作者 钮阳 史晨阳 张恒睿 刘苏 张月英 赵林林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81-884,共4页
随着社会和医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能够自由追求自我真实的性别认同,跨性别和性别多元化个体数量显著增加。其中,41%的跨性别和性别多元化个体认为他们的特定医疗需求不被医疗人员所理解。近期,由英国具备相关临床经验的专业人士、内... 随着社会和医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能够自由追求自我真实的性别认同,跨性别和性别多元化个体数量显著增加。其中,41%的跨性别和性别多元化个体认为他们的特定医疗需求不被医疗人员所理解。近期,由英国具备相关临床经验的专业人士、内分泌及性别替代激素治疗领域的专家、跨性别与性别多元化医疗教育工作者共同制定了首份《跨性别与性别多元化者围术期管理:临床医师与科室指南》。该指南针对围术期气道评估、激素治疗管理、产科麻醉相关问题以及医院基础设施和流程等方面提出15条建议,以确保维护跨性别者和性别多元化者在围术期的安全与尊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性别者 性别多元化者 围术期管理 指导意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泊酚抑制瑞马唑仑全身麻醉诱导后插管反应的半数有效剂量
2
作者 戴光荣 姜静 +1 位作者 张颖 张小宝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25-326,共2页
气管插管刺激较强,期间循环波动较大,处理不当可导致气管痉挛、脑出血等不良事件。快速顺序诱导(rapid sequence induction,RSI)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一种全麻诱导技术[1],理想的诱导过程是在提供良好插管条件的同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轻... 气管插管刺激较强,期间循环波动较大,处理不当可导致气管痉挛、脑出血等不良事件。快速顺序诱导(rapid sequence induction,RSI)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一种全麻诱导技术[1],理想的诱导过程是在提供良好插管条件的同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轻微。瑞马唑仑是一种新型的苯二氮䓬类药物,具有起效快,输注半衰期短,血流动力学稳定等优点[2],已被广泛应用于无痛内镜、临床麻醉,但插管后高血压、心动过速的情况时有发生,并可能伴有高BIS、镇静深度不足[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动过速 气管痉挛 苯二氮䓬类药物 血流动力学 镇静深度 插管反应 插管条件 无痛内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阿芬太尼注射液在全身麻醉中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一项多中心、双盲、对照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陈明华 薛富善 +8 位作者 冯艺 罗爱林 郭曲练 王亚平 艾登斌 刘功俭 段开明 欧阳文 汪赛赢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504-1510,共7页
目的探讨阿芬太尼应用于全身麻醉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采用多中心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共筛选受试者352名,分层随机分配至芬太尼组(A组,n=176)和阿芬太尼组(B组,n=176)。麻醉诱导:静脉给予咪达唑仑0.03 mg·kg^(-1)+芬太... 目的探讨阿芬太尼应用于全身麻醉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采用多中心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共筛选受试者352名,分层随机分配至芬太尼组(A组,n=176)和阿芬太尼组(B组,n=176)。麻醉诱导:静脉给予咪达唑仑0.03 mg·kg^(-1)+芬太尼25μg·kg^(-1)(A组)或阿芬太尼4μg·kg^(-1)(B组)+丙泊酚2 mg·kg^(-1)+罗库溴铵0.8 mg·kg^(-1)。术中麻醉维持以七氟烷+芬太尼(A组)或阿芬太尼(B组)+罗库溴铵。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和维持期间生命体征的变化,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以及麻醉相关并发症和相关补救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在麻醉诱导和维持期,阿芬太尼与芬太尼可以同样有效地抑制气管插管以及手术刺激引起的机体应激反应。阿芬太尼对气管插管及手术刺激引起的应激反应抑制效应明显优于芬太尼(P<0.05)。但是两组患者在术中低血压、高血压发生率的比较及麻醉苏醒和拔管时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阿芬太尼与芬太尼可以同样有效地抑制手术刺激引起的机体应激反应,但阿芬太尼在麻醉诱导和维持期血压、心率稳定性方面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芬太尼 芬太尼 全身麻醉 气管插管 心率 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使用帕瑞昔布钠对神经外科手术术后镇痛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6
4
作者 高海燕 刘功俭 +3 位作者 陈秀侠 孙西龙 谭金丹 邵录军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60-363,共4页
目的观察术前使用帕瑞昔布钠对神经外科手术术后镇痛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下神经外科开颅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均分为两组:帕瑞昔布组钠(P组)和对照组(C组)。P组在手术开始前30min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mg,C组在手术开始前... 目的观察术前使用帕瑞昔布钠对神经外科手术术后镇痛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下神经外科开颅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均分为两组:帕瑞昔布组钠(P组)和对照组(C组)。P组在手术开始前30min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mg,C组在手术开始前30min静脉注射生理盐水5ml。两组术后均采用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PCIA)。PCIA配方为舒芬太尼2μg/kg+托烷司琼0.2mg/kg,加生理盐水至120ml。记录两组患者术后2、4、16、24、48h的VAS评分、Ramsay评分,术后48h内PCIA总按压次数及有效按压次数,于帕瑞昔布钠给药前和给药后2h、48h测定凝血功能,并观察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C组术后2、4、16、24、48hVAS评分明显高于P组(P<0.05),术后2hP组镇静满意率明显高于C组(P<0.05)。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前和注射2h及48h后,两组各凝血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48h内,C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P组(P<0.05)。结论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mg用于神经外科术后镇痛可增强舒芬太尼PCIA的镇痛效应,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不影响凝血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瑞昔布钠 舒芬太尼 术后镇痛 凝血功能 神经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混合罗哌卡因用于肋缘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对接受上腹部手术患者术后睡眠质量的影响
5
作者 孙跃峰 邓志杰 +3 位作者 叶陆恒 李星莲 刘苏 朱珊珊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30-1035,共6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混合罗哌卡因用于肋缘下腹横肌平面阻滞(oblique subcostal 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 block,OSTAPB)对接受上腹部手术的患者术后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24年11月至2025年1月拟接受胃部...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混合罗哌卡因用于肋缘下腹横肌平面阻滞(oblique subcostal 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 block,OSTAPB)对接受上腹部手术的患者术后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24年11月至2025年1月拟接受胃部手术的患者共计14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单纯肋缘下腹横肌平面阻滞组(A组)和右美托咪定复合肋缘下腹横肌平面阻滞组(B组)。比较术前当晚的阿森斯失眠量表评分(Asymptomatic Sleep Disturbance Scale,AIS)和焦虑程度评分(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术后当晚及次日的AIS评分,术中瑞芬太尼使用量,术后3 d PCA按压累计次数,术后2、6、12、24、48 h的NRS疼痛数字评分量表(Numeric Rating Scale,NRS)以及术后当晚及术后第2天的恢复质量评分(Quality of Requirements-15,QoR-15)。结果术前两组的焦虑程度以及主观睡眠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中A组瑞芬太尼的使用量与B组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的活动时NRS评分在48 h期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静息状态下自24 h后两组N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B组术后12 h后的PCA按压次数也明显小于A组(P<0.05);最后B组术后两晚的恢复质量(QoR-15评分)和睡眠质量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行肋缘下腹横肌平面阻滞不仅可以实现优于单纯使用罗哌卡因进行肋缘下腹横肌平面阻滞的术后镇痛效果,同时也可以实现术后当晚患者的睡眠质量的改善和术后恢复质量的提升,进而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整体术后恢复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肋缘下腹横肌平面阻滞 上腹部手术 术后睡眠障碍 围手术期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疑似或确诊颈椎损伤患者的气道管理指南》解读
6
作者 徐敏 徐祗彪 +3 位作者 刘郁鋆 张丽 刘苏 赵林林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54-657,共4页
疑似或确诊颈椎损伤患者的气道管理可能会加重现有的神经功能损伤或由于预防神经损伤而造成危险,临床上尚无安全有效气道管理的循证指南。2024年5月困难气道协会(DAS)联合多家学会共同制定了《疑似或确诊颈椎损伤患者的气道管理指南》... 疑似或确诊颈椎损伤患者的气道管理可能会加重现有的神经功能损伤或由于预防神经损伤而造成危险,临床上尚无安全有效气道管理的循证指南。2024年5月困难气道协会(DAS)联合多家学会共同制定了《疑似或确诊颈椎损伤患者的气道管理指南》。该指南强调预充氧和面罩通气、声门上气道装置使用、气管插管、插管辅助工具等关键原则和技术,讨论了人为因素、院前监护和军事环境原则,旨在提高疑似或确诊颈椎损伤的成人患者气道管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气道并发症和颈椎损伤的风险,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损伤 气道管理 插管 脊髓损伤 指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膜囊内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疗要点
7
作者 高浩然 杨曦 +5 位作者 张鹤龄 高啸 吴东迎 袁峰 孙伟 冯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1-224,共4页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逐渐加剧,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依据椎间组织突出的位置不同,可将其分为多种类型,其中有一种极其少见的类型,即突出物突破了后纵韧带及硬膜囊腹侧,称为硬膜囊内型腰椎间盘突出...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逐渐加剧,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依据椎间组织突出的位置不同,可将其分为多种类型,其中有一种极其少见的类型,即突出物突破了后纵韧带及硬膜囊腹侧,称为硬膜囊内型腰椎间盘突出症(intradural lumbar disc herniation,IDDH),文献报道其发病率仅为0.04%~1.5%[1、2]。相比临床中多数硬膜外LDH患者,其由于突出物的位置特殊,可对囊内马尾神经造成直接的机械压迫及炎性刺激,往往伴有严重的临床症状[3]。我院自2016年1月~2023年12月共实施后路腰椎间减压植骨融合术4099例,其中发现6例髓核突入硬膜囊内,发生率为0.14%。笔者根据我们的诊疗经验并通过相关文献复习对IDDH的临床症状、影像学特点、治疗及预后分别进行回顾分析。临床资料共6例IDDH患者,其中5例男性,1例女性。年龄50~67岁,平均56岁。病程7d~120个月。突出节段L1/21例,L2/31例,L3/42例,L4/52例。发病前曾有按摩推拿1例,重体力劳动2例,扭伤1例。反复发作的腰腿痛5例,突然加重2例,病史长短不一,最长10年;腰部活动受限4例;坐骨神经痛5例;相应神经支配区域感觉减退6例,肌力减弱5例;会阴部麻木5例;大小便障碍2例;性功能障碍2例;膝、踝反射消失1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体力劳动 大小便障碍 后纵韧带 机械压迫 肌力减弱 硬膜囊 按摩推拿 性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比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在剖宫产术蛛网膜下腔麻醉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被引量:28
8
作者 李玉梅 李笑笑 刘苏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85-888,共4页
目的探讨布比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在剖宫产术蛛网膜下腔麻醉(腰麻)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择期腰麻下行剖宫产术的产妇150例,年龄20~35岁,体重60~85 kg,随机分为三组,B组:0.5%布比卡因9 mg;FB组:0.5%布比卡因7.5 mg+芬太尼20μg;DB组:0.5... 目的探讨布比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在剖宫产术蛛网膜下腔麻醉(腰麻)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择期腰麻下行剖宫产术的产妇150例,年龄20~35岁,体重60~85 kg,随机分为三组,B组:0.5%布比卡因9 mg;FB组:0.5%布比卡因7.5 mg+芬太尼20μg;DB组:0.5%布比卡因7.5 mg+右美托咪定5μg。记录产妇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持续时间,以及低血压、寒战、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B组、FB组和DB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分别为(14.8±2.9)s、(15.5±2.2)s和(12.3±1.6)s,DB组明显短于B组和FB组,B组明显短于FB组(P<0.05)。B组、FB组和DB组感觉阻滞持续时间分别为(122.3±23.5)min、(108.7±21.4)min和(147.3±18.0)min,DB组明显长于B组和FB组,B组明显长于FB组(P<0.05)。B组、FB组和DB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分别为(3.4±1.1)min、(3.2±0.8)min和(2.8±0.7)min,DB组明显短于B组和FB组(P<0.05)。B组、FB组和DB组运动阻滞持续时间分别为(162.1±24.5)min、(141.3±21.9)min和(188.5±21.7)min,DB组明显长于B组和FB组,B组明显长于FB组(P<0.05)。DB组产妇低血压、寒战、术中及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B组(P<0.05),且DB组低血压发生率明显低于FB组(P<0.05)。结论剖宫产术中布比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的腰麻效果优于复合芬太尼,且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布比卡因 剖宫产术 蛛网膜下腔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醉药物对乳腺癌细胞生长和转移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9
作者 夏明 张咏梅 +1 位作者 段满林 徐建国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816-818,共3页
乳腺癌是当前人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女性肿瘤患者中死亡率居第一位。手术切除依然是治疗乳腺癌的主要方法,临床研究发现肿瘤患者的麻醉药物影响肿瘤复发率。基础研究表明,以吗啡为代表的阿片类麻醉药物会影响某些肿瘤细胞的生长... 乳腺癌是当前人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女性肿瘤患者中死亡率居第一位。手术切除依然是治疗乳腺癌的主要方法,临床研究发现肿瘤患者的麻醉药物影响肿瘤复发率。基础研究表明,以吗啡为代表的阿片类麻醉药物会影响某些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本文就近年来麻醉药物对乳腺癌细胞生长和转移的研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细胞 阿片类麻醉药物 肿瘤复发率 转移作用 女性肿瘤 局部麻醉药 钠离子通道 基础研究 全身麻醉药 雌激素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患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谵妄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0
作者 赵紫健 曹君利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132-1135,共4页
2~12岁患儿在接受全身麻醉后发生躁动和谵妄的现象时有报道,这一问题引起了普遍关注。目前认为,患儿苏醒期躁动和谵妄是短暂的临床现象,绝大多数发生于麻醉苏醒后即刻。苏醒期躁动是一种患儿意识与行为缺乏联系的状态,它主要表现为兴奋... 2~12岁患儿在接受全身麻醉后发生躁动和谵妄的现象时有报道,这一问题引起了普遍关注。目前认为,患儿苏醒期躁动和谵妄是短暂的临床现象,绝大多数发生于麻醉苏醒后即刻。苏醒期躁动是一种患儿意识与行为缺乏联系的状态,它主要表现为兴奋、烦躁、定向障碍和行为不当[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苏醒期 患儿 谵妄 全身 苏醒期躁动 临床现象 主要表现 定向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醉药物与肿瘤转移 被引量:11
11
作者 夏明 徐建国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15-517,共3页
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居高不下,手术依然是实体肿瘤治疗的重要方法,然而绝大部分患者死于术后肿瘤的复发和转移。麻醉对肿瘤患者术后转移复发的关系尚存在争议⑴。本文就近年来进行麻醉药物对肿瘤转移复发的影响等一系列研究作一综述。
关键词 肿瘤转移复发 麻醉药物 肿瘤患者 实体肿瘤 死亡率 发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外科手术后心肌损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林姝池 刘金东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13-317,共5页
近年来,随着胸外科手术患者逐年增加,胸外科手术后心肌损伤的发生率也不容小觑。因为患者很少出现与心肌缺血相关的症状,所以识别术后心肌损伤相当棘手。据估计,胸外科手术期间或术后30 d内约有27%的患者患有心肌损伤。患者术后发生心... 近年来,随着胸外科手术患者逐年增加,胸外科手术后心肌损伤的发生率也不容小觑。因为患者很少出现与心肌缺血相关的症状,所以识别术后心肌损伤相当棘手。据估计,胸外科手术期间或术后30 d内约有27%的患者患有心肌损伤。患者术后发生心肌损伤与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增加和远期死亡率的增加密切相关。目前尚缺乏针对术后心肌损伤有效的治疗手段。因此,早期识别、尽早诊断、及时干预对术后心肌损伤至关重要。本文结合近几年国内外相关文献,主要对胸外科手术后心肌损伤的流行病学、诊断标准、危险因素、相关生物标记物及预防和治疗进行综述,旨在为提高临床管理水平提供指导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外科手术 心肌损伤 危险因素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ussing-Bing综合征患儿两次实施颅内穿刺引流术的麻醉管理一例
13
作者 朱梦雪 张小宝 +1 位作者 段纷雨 赵志斌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44-444,共1页
患儿,男,10岁,20 kg,因“头痛伴左侧口角抽搐3 d余”入院。患儿3 d前无明显诱因右侧颞顶部头痛,持续性,无恶心呕吐,四肢活动好。患儿父母发现其左侧口角阵发性抽搐。发病以来无意识丧失,无发热、咳嗽、咳痰,无大小便失禁,饮食正常。查体... 患儿,男,10岁,20 kg,因“头痛伴左侧口角抽搐3 d余”入院。患儿3 d前无明显诱因右侧颞顶部头痛,持续性,无恶心呕吐,四肢活动好。患儿父母发现其左侧口角阵发性抽搐。发病以来无意识丧失,无发热、咳嗽、咳痰,无大小便失禁,饮食正常。查体:发育差,口唇发绀,杵状指(趾)明显。胸骨左缘2—4肋间闻及3或4级收缩期杂音,第二心音亢进。ECG示窦性心律,右心室肥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小便失禁 阵发性抽搐 收缩期杂音 口唇发绀 患儿父母 窦性心律 麻醉管理 右心室肥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氨酸血管加压素系统在吸入麻醉中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许政 周瑜 +3 位作者 高易红 刘鹤 张红星 曹君利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6-100,共5页
精氨酸血管加压素(AVP)由下丘脑大细胞性神经分泌细胞分泌。除了进入外周血液循环维持机体稳态外,AVP还作为直接的神经递质参与多种脑功能的调节。近来研究表明,AVP系统在吸入麻醉中发挥重要作用。全文从镇静催眠、镇痛、肌松、控制应... 精氨酸血管加压素(AVP)由下丘脑大细胞性神经分泌细胞分泌。除了进入外周血液循环维持机体稳态外,AVP还作为直接的神经递质参与多种脑功能的调节。近来研究表明,AVP系统在吸入麻醉中发挥重要作用。全文从镇静催眠、镇痛、肌松、控制应激等全身麻醉四要素的角度综述该系统在吸入麻醉中的作用,以期为阐明吸入麻醉机制提供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丘脑 精氨酸血管加压素 大细胞神经元 吸入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MDA受体与α_(2)肾上腺素受体参与神经精神疾病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章文欣 周冬雨 +6 位作者 韩奕 季然 艾琳 谢安 翟晓静 曹君利 张红星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206-2212,共7页
谷氨酸与去甲肾上腺素及其对应受体分别构成谷氨酸能系统和去甲肾上腺素能系统,二者在多种神经精神疾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且存在密切对话。该文回顾了高级中枢神经系统中谷氨酸受体——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tate r... 谷氨酸与去甲肾上腺素及其对应受体分别构成谷氨酸能系统和去甲肾上腺素能系统,二者在多种神经精神疾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且存在密切对话。该文回顾了高级中枢神经系统中谷氨酸受体——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NMDA-R)和肾上腺素受体——α_(2)肾上腺素受体(alpha 2 adrenergic receptor,α_(2)-AR)参与神经精神疾病的具体分子机制,以及二者可能的对话机制,对深入认识两种受体相关神经精神疾病的神经生物学机制、药物研发和优化临床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MDA受体 α_(2)肾上腺素受体 脑源性营养因子 抑郁症 阿尔茨海默病 神经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胺酮抗抑郁作用的神经生物学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冬雨 章文欣 +6 位作者 翟晓静 陈丹丹 韩奕 季然 潘晓媛 曹君利 张红星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22-1627,共6页
重性抑郁障碍又称临床抑郁症,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治愈率低等特点。传统的抗抑郁药物起效缓慢、治愈率低,对难治性抑郁症治疗效果不佳。有研究提示,非选择性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拮抗剂氯胺酮,单次亚麻醉剂量治疗即可产生快速... 重性抑郁障碍又称临床抑郁症,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治愈率低等特点。传统的抗抑郁药物起效缓慢、治愈率低,对难治性抑郁症治疗效果不佳。有研究提示,非选择性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拮抗剂氯胺酮,单次亚麻醉剂量治疗即可产生快速起效和持续的抗抑郁作用,并且对难治性抑郁症患者有效,明显缓解了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的自杀倾向,但其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既往研究显示,氯胺酮的抗抑郁作用机制可能涉及单胺能系统、谷氨酸能系统、多巴胺能系统,该文将从以上几个系统分别总结氯胺酮抗抑郁的药理学机制,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胺酮 抑郁症 抗抑郁 单胺能系统 谷氨酸能系统 多巴胺能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复合艾司氯胺酮对腹腔镜胃减容手术患者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陈丽莉 樊金燕 +2 位作者 张传武 孟振昂 王光磊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36-841,共6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艾司氯胺酮对腹腔镜胃减容手术患者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腔镜胃减容手术患者136例,男41例,女95例,年龄18~64岁,BMI 30~45 kg/m^(2),ASAⅡ或Ⅲ级。将患者随机分为四组:右美托咪定复合艾司氯胺酮组...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艾司氯胺酮对腹腔镜胃减容手术患者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腔镜胃减容手术患者136例,男41例,女95例,年龄18~64岁,BMI 30~45 kg/m^(2),ASAⅡ或Ⅲ级。将患者随机分为四组:右美托咪定复合艾司氯胺酮组(DE组)、艾司氯胺酮组(E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4例。麻醉诱导前10 min,DE组和D组泵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随后以0.4μg·kg^(-1)·h^(-1)持续泵注至手术结束前40 min。麻醉诱导时,DE组和E组给予艾司氯胺酮0.5 mg/kg负荷剂量,随后以0.1 mg·kg^(-1)·h^(-1)持续泵注至手术结束前40 min,C组在相同时点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记录术前24 h和术后24 h 40项恢复质量(QoR-40)评分。记录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术后24 h内地佐辛用量、术后拔管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记录拔管即刻、术后2、6、12、24 h静息时VAS疼痛评分。记录术后恶心呕吐、躁动、低氧血症和肺炎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DE组、E组和D组术后24 h QoR-40评分明显升高(P<0.05),DE组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术后24 h内地佐辛用量明显减少,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明显缩短(P<0.05),DE组和E组拔管即刻和术后2、6、12 h静息时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D组拔管即刻和术后2 h静息时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D组比较,DE组术后24 h QoR-40评分明显升高,术中丙泊酚用量明显减少,术后2、6、12 h静息时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E组比较,DE组术后24 h QoR-40评分明显升高,术中丙泊酚用量明显减少,术后2、6 h静息时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四组术后24 h静息时VAS疼痛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艾司氯胺酮可减轻腹腔镜胃减容手术患者术后疼痛,提高术后恢复质量,促进快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艾司氯胺酮 腹腔镜 胃减容手术 恢复质量 肥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纳布啡联合右美托咪定对腹腔镜减重手术患者术后恢复质量及疼痛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樊金燕 陈丽莉 +3 位作者 刘苏 张传武 孟振昂 王光磊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96-1001,共6页
目的探究盐酸纳布啡联合右美托咪定对腹腔镜减重手术患者术后恢复质量及疼痛的影响。方法纳入我院择期行腹腔镜减重手术患者16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对照组(C组)、纳布啡组(N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纳布啡联合右美托咪定组(ND... 目的探究盐酸纳布啡联合右美托咪定对腹腔镜减重手术患者术后恢复质量及疼痛的影响。方法纳入我院择期行腹腔镜减重手术患者16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对照组(C组)、纳布啡组(N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纳布啡联合右美托咪定组(ND组)。C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N组与ND组于手术结束前静脉注射纳布啡,D组与ND组于麻醉诱导前和术中泵注右美托咪定。比较4组患者术后恢复质量评分(QoR-40)、不同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视觉模拟评分(VAS)、Ricker镇静-躁动评分(SAS)、首次下床活动与排气时间、恶心呕吐发生率等。结果ND组患者术后QoR-40评分优于C组、N组(P<0.05),D组QoR-40评分优于C组(P<0.05)。ND组、D组患者苏醒期MAP和HR更平稳(P<0.05)。与C组相比,三组患者术后VAS评分、SAS评分更低(P<0.05),补救镇痛药物消耗更少(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ND组患者较C组术后恶心、呕吐和呛咳的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盐酸纳布啡与右美托咪定联合应用可以改善腹腔镜减重手术患者术后早期恢复质量与疼痛,减轻患者苏醒期血流动力学波动,减少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纳布啡 减重手术 恢复质量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中持续泵注瑞马唑仑对老年患者髋部骨折手术后谵妄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刘恒花 杨锦锦 +3 位作者 邱迪 滕培兰 杨建军 冯继英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63-1067,共5页
目的观察术中持续泵注瑞马唑仑对蛛网膜下腔阻滞下髋部骨折手术老年患者术后谵妄(POD)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在蛛网膜下腔阻滞下行髋部骨折手术的老年患者236例,男82例,女154例,年龄≥65岁,BMI 18.5~31.0 kg/m^(2),ASAⅠ—Ⅲ级。采用随... 目的观察术中持续泵注瑞马唑仑对蛛网膜下腔阻滞下髋部骨折手术老年患者术后谵妄(POD)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在蛛网膜下腔阻滞下行髋部骨折手术的老年患者236例,男82例,女154例,年龄≥65岁,BMI 18.5~31.0 kg/m^(2),ASA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瑞马唑仑组(R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118例。在手术部位消毒铺巾时,R组给予首剂量瑞马唑仑0.1 mg/kg,随即以0.2 mg·kg^(-1)·h^(-1)静脉泵注,维持改良警觉/镇静(MOAA/S)评分1或2分,手术结束时停止泵注;C组以相同速率静脉输注等容量生理盐水。采用意识模糊评估法-中文修订版(CAM-CR)于术后1~3 d评估POD的发生情况。记录术前1 d、术后1 d焦虑评分以及入室后、术毕血浆皮质醇浓度。记录术中高血压、低血压、心动过缓、低氧血症和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R组POD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术后1 d焦虑评分和术毕血浆皮质醇浓度明显降低(P<0.05),术中高血压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入室后血浆皮质醇浓度、术中低血压、心动过缓、低氧血症和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瑞马唑仑可以降低蛛网膜下腔阻滞下行髋部骨折手术的老年患者POD的发生率,可能与缓解术中焦虑、抑制术中应激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马唑仑 术后谵妄 皮质醇 镇静 髋部骨折手术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管性支气管患者单肺通气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徐祗彪 张丽 +1 位作者 刘郁鋆 赵林林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0-323,共4页
气管性支气管(TB)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气管异常,指起源于气管的右肺上叶支气管。TB通常无明显症状,常因其他疾病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或CT检查时意外检出。根据气管性支气管开口的位置和可能的解剖变异,TB患者单肺通气对麻醉科医师是巨大... 气管性支气管(TB)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气管异常,指起源于气管的右肺上叶支气管。TB通常无明显症状,常因其他疾病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或CT检查时意外检出。根据气管性支气管开口的位置和可能的解剖变异,TB患者单肺通气对麻醉科医师是巨大挑战。本文根据Conacherl分型,对TB的诊断和单肺通气管理进行综述,以期为此类患者提供更完善的麻醉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性支气管 纤维支气管镜 计算机断层扫描 肺隔离 单肺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