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可视化工作通道辅助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
1
作者 孙玛骥 杲春玖 +3 位作者 潘彬 程琳 孙阳 袁峰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1-69,共9页
目的:探讨可视化工作通道辅助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2023年6月接受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141例患者的病历资... 目的:探讨可视化工作通道辅助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2023年6月接受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141例患者的病历资料,按照可视化工作通道的使用情况分为可视组68例(男性38例,女性30例,年龄48.0±15.9岁),在PTED中应用透明可视化工作通道;传统组73例(男性46例,女性27例,年龄47.6±16.9岁),在PTED中应用传统金属工作通道。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评估患者腰腿痛的程度,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患者腰椎功能,分别记录术前,术后1周,术后1、3、6个月以及末次随访时的腰腿痛VAS评分及ODI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MacNab标准评估手术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可视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传统组(71.06±8.97min vs 75.16±9.47min,14.19±2.66mL vs 15.58±2.81mL,2.16±0.96d vs2.54±1.2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周,术后1、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ODI较两组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可视组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和ODI较传统组均有所改善[1.18±0.39分vs 1.27±0.45分,(3.97±1.67)%vs(4.54±1.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按MacNab标准,可视组优53例、良12例、可3例,优良率为95.6%;传统组优52例、良15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为91.8%。两组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视组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传统组术后发生4例神经激惹征,2例术后发生复发;传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2%,可视组并发症发生率小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视化工作通道辅助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康复快以及并发症发生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 可视工作通道 微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髌骨高度及倾斜角对远期膝关节活动度影响
2
作者 蒋健 王龙 +2 位作者 冯骁 王海波 刘勇 《医用生物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93-1098,共6页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髌骨高度及倾斜角对远期膝关节活动度影响。方法纳入2020年1月~2022年12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TKA且未行髌骨置换的患者116例。根据患者术后1年内膝关节活动度恢复情况...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髌骨高度及倾斜角对远期膝关节活动度影响。方法纳入2020年1月~2022年12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TKA且未行髌骨置换的患者116例。根据患者术后1年内膝关节活动度恢复情况,将患者分为膝关节活动度正常组(膝关节活动度≥120°)42例和活动度下降组(膝关节活动度<120°)74例。术后1年,比较两组患者的髌骨高度和倾斜度;术后3个月、术后1年,记录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和膝关节疼痛的恢复状态。结果116例患者术后无神经、血管、韧带损伤,术后无髌骨脱位、感染发生,术后切口一期愈合良好。术后1年,正常组患者的髌骨高度Insall-Salvati比值和髌骨倾斜度低于下降组(P<0.05)。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年,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HSS评分逐渐升高,正常组HSS评分高于下降组(P<0.05);两组患者的膝关节疼痛评分逐渐降低,正常组疼痛评分低于下降组(P<0.05)。髌骨高度、髌骨倾斜度是TKA术后膝关节活动度下降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未行髌骨置换的TKA患者,患者术后的膝关节活动度下降与术后髌骨高度增加及髌骨倾斜角增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髌骨置换 髌骨高度 髌骨倾斜角 膝关节活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吴茱萸碱调节NF-κB通路对膝骨关节炎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
3
作者 王强 冯靖 +1 位作者 谭章勇 杨晓江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44-451,共8页
目的探索吴茱萸碱(EV)调节核转录因子-κB(NF-κB)通路对膝骨关节炎(OA)大鼠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方法取SD大鼠采用关节腔内注射碘乙酸钠(MIA)法建立膝骨OA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EV低剂量(6.9 mg/kg)组、EV高剂量(13.8 mg/kg)组、EV高剂... 目的探索吴茱萸碱(EV)调节核转录因子-κB(NF-κB)通路对膝骨关节炎(OA)大鼠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方法取SD大鼠采用关节腔内注射碘乙酸钠(MIA)法建立膝骨OA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EV低剂量(6.9 mg/kg)组、EV高剂量(13.8 mg/kg)组、EV高剂量(13.8 mg/kg)+佛波醇12-肉豆蔻酸酯13-乙酸酯(PMA)(2μg/kg)组,每组10只,另取10只大鼠关节腔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设为对照组,以EV和PMA分组干预后检测各组大鼠关节压痛阈值、关节肿胀率、关节活动度与步态评分;番红O-固绿、HE染色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软骨与滑膜组织病理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大鼠关节滑膜组织巨噬细胞极化情况;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与关节液中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IL)-6、IL-1、IL-1β]水平;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关节软骨与滑膜组织NF-κB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软骨与滑膜组织形态发生明显病理损伤变化,关节压痛阈值、关节活动度明显降低(均P<0.05),关节肿胀率、滑膜厚度、步态评分、软骨病理评分、滑膜病理评分、滑膜组织M1型巨噬细胞占比与M1/M2比值、血清与关节液中IL-6、IL-1、IL-1β水平、软骨与滑膜组织p-核因子κB抑制因子α(p-IκB-α)/IκB-α、p-NF-κB p65/NF-κB p65明显升高(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EV低剂量组、EV高剂量组大鼠软骨与滑膜组织形态病理损伤均减轻,关节活动度、滑膜组织M2型巨噬细胞占比均升高(均P<0.05),关节肿胀率、滑膜厚度、步态评分、软骨病理评分、滑膜病理评分、滑膜组织M1型巨噬细胞占比与M1/M2比值、血清与关节液中IL-6、IL-1、IL-1β水平、软骨与滑膜组织p-IκB-α/IκB-α、p-NF-κB p65/NF-κB p65均降低(均P<0.05),高剂量EV的作用更强;PMA可减弱EV对OA大鼠上述各指标的作用。结论EV可通过阻止NF-κB信号通路激活而促使M2型巨噬细胞极化并抑制M1型巨噬细胞极化,进而减轻膝骨OA大鼠炎症,改善其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茱萸碱 NF-ΚB 膝骨关节炎 巨噬细胞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3泛素化连接酶TRIM29在骨肉瘤细胞生长中的调控机制研究
4
作者 钟贞浩 文王强 +3 位作者 李国军 史册 唐彦超 陈焕雄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041-1047,共7页
目的:E3泛素化连接酶TRIM29与肿瘤的恶性生长紧密相关,本研究旨在分析并探讨TRIM29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其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免疫组化(IHC)及qRTPCR分析骨肉瘤组织中TRIM29基因的表达情况,采用siRNA... 目的:E3泛素化连接酶TRIM29与肿瘤的恶性生长紧密相关,本研究旨在分析并探讨TRIM29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其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免疫组化(IHC)及qRTPCR分析骨肉瘤组织中TRIM29基因的表达情况,采用siRNA质粒转染至骨肉瘤细胞U2OS中,CCK8和EDU检测骨肉瘤细胞的增殖能力,进一步采用葡萄糖摄取量、乳酸生成量及G6P检测糖酵解水平变化并分析潜在机制,建立BACB/c裸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观察下调TRIM29观察对荷瘤瘤生长的影响。结果:qRTPCR结果证实与正常组织相比,骨肉瘤组织中TRIM29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提升,进一步结果也证实其蛋白水平也同样显著提升。下调骨肉瘤细胞中TRIM29的表达后,CCK8及EDU实验皆表明其增增殖能力减弱,相反其凋亡比例升高,细胞于G1区阻滞,其乳酸生成量、葡萄糖消耗、G6P也相应的减弱,糖酵解关节限速酶HKII、PFKFB3、PKM、LDHA及GLUT1等蛋白也相应的减低,同样体内实验也表明下调TRIM29的表达后,荷瘤鼠体积、重量也随之减轻,生长速度减慢。结论:TRIM29在骨肉瘤中高表达,抑制骨肉瘤细胞中TRIM29的表达后,其细胞增殖能力及糖酵解水平减低。降低TRIM29的表达通过抑制细胞糖酵解水平进而抑制骨肉瘤细胞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IM29 糖酵解 增殖 骨肉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在强直性脊柱炎诊疗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5
5
作者 曲哲 钱邦平 邱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50-853,共4页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seronegative spondylarthropathy)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通常累及骶髂关节、脊柱、髋关节及其他外周关节等部位。其基本病理变化包括炎症反应、骨化修复和钙化。这...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seronegative spondylarthropathy)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通常累及骶髂关节、脊柱、髋关节及其他外周关节等部位。其基本病理变化包括炎症反应、骨化修复和钙化。这些病理改变常发生于肌腱附着点、滑膜和软骨关节处.产生特征性影像学特点嘲。X线和MRI是AS诊断及疗效评价最常用的检查手段。然而,由于普通X线检查只能发现由炎症反应导致的骨性结构破坏而非炎症反应本身.且不能显示软组织的病理改变。因此其在AS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MRI 应用 诊疗 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 普通X线检查 炎症反应 病理改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段式拉力螺钉和AO拉力螺钉加压性能和加压后钉道损伤程度比较 被引量:1
6
作者 徐达强 孙培栋 +2 位作者 赵加力 杨惠林 欧阳钧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10-713,共4页
目的 比较不同医生拧紧两段式拉力螺钉和AO拉力螺钉加压力和加压后钉道拔出强度。方法 4个0.12 g/cm3的Sawbone松质骨块,每个松质骨块均匀打24个孔并随机分为两组,4名医生根据临床经验在松质骨块上拧紧相同规格的两段式拉力螺钉和AO拉... 目的 比较不同医生拧紧两段式拉力螺钉和AO拉力螺钉加压力和加压后钉道拔出强度。方法 4个0.12 g/cm3的Sawbone松质骨块,每个松质骨块均匀打24个孔并随机分为两组,4名医生根据临床经验在松质骨块上拧紧相同规格的两段式拉力螺钉和AO拉力螺钉,测量螺钉加压力和加压后钉道拔出强度。结果 两段式拉力螺钉加压力显著高于AO拉力螺钉(P<0.05),两段式拉力螺钉加压后钉道拔出强度高于AO拉力螺钉(医生Ⅰ,P=0.875;医生Ⅱ、Ⅲ、Ⅳ,P<0.05);不同医生拧紧螺钉后的加压力差异显著(P<0.05)。结论 医生均因两段式拉力螺钉获益:相对于AO拉力螺钉,两段式拉力螺钉的加压性能好,加压后钉道损伤程度轻;医生个体差异影响两段式拉力螺钉和AO拉力螺钉加压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段式拉力螺钉 AO拉力螺钉 医生个体差异 加压力 加压后钉道拔出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骨形成药物干预骨质疏松性骨折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7
作者 辛力 林华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2017年第1期72-78,共7页
骨质疏松性骨折后患者的治疗包括全身抗骨质疏松症治疗和局部抗骨质疏松性骨折治疗。理想的抗骨质疏松药物应既能治疗全身的骨质疏松症,又可促进局部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愈合。临床现在应用和在研的促骨形成药物(甲状旁腺素片段、锶盐、甲... 骨质疏松性骨折后患者的治疗包括全身抗骨质疏松症治疗和局部抗骨质疏松性骨折治疗。理想的抗骨质疏松药物应既能治疗全身的骨质疏松症,又可促进局部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愈合。临床现在应用和在研的促骨形成药物(甲状旁腺素片段、锶盐、甲状旁腺素相关蛋白和骨硬化素抗体)在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同时,具有已被证明的或潜在的促骨折愈合作用。本文对促骨形成药物干预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骨形成药物 骨质疏松 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大关节手术围手术期抗凝治疗 被引量:5
8
作者 曲哲 吴志宏 郭开今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19年第6期633-638,共6页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血栓栓塞症,是下肢大关节手术后发生率高且后果严重的并发症,因此术后抗凝治疗预防VTE受到越来越多骨科医师的重视。随着国内外抗凝治疗指南的推广应用,下肢大关节手...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血栓栓塞症,是下肢大关节手术后发生率高且后果严重的并发症,因此术后抗凝治疗预防VTE受到越来越多骨科医师的重视。随着国内外抗凝治疗指南的推广应用,下肢大关节手术后VTE发生风险及死亡率明显降低,对此类患者术后常规抗凝治疗已成为骨科医师共识;然而,目前对于具体抗凝方案及疗程选择,是否需要联合用药,以及对合并复杂基础疾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抗凝等问题仍有争议。本文对下肢大关节手术围手术期常用抗凝药物、抗凝方案、抗凝风险和并发症以及复杂情况下的抗凝治疗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凝治疗 下肢大关节 手术 静脉血栓栓塞症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踝关节骨折围手术期抗凝治疗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32
9
作者 李东亚 郑欣 +5 位作者 李洪伟 王业华 蒋健 袁泉 王龙 郭开今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68-869,872,共3页
创伤骨科医师对骨折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风险重视程度不断提高~。预防DVT已经成为创伤骨科医师管理围手术期骨折患者的重要课题。目前髋部骨折围手术期抗凝已达成共识,但是踝关节骨折抗凝方案尚未形成,... 创伤骨科医师对骨折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风险重视程度不断提高~。预防DVT已经成为创伤骨科医师管理围手术期骨折患者的重要课题。目前髋部骨折围手术期抗凝已达成共识,但是踝关节骨折抗凝方案尚未形成,踝关节骨折是最常见的关节内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围手术期 踝关节 抗凝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骨性关节炎与骨质疏松相关性研究概述 被引量:18
10
作者 朱正亚 郑欣 +1 位作者 赵凤朝 郭开今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372-1375,共4页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knee osteoarthritis)是一种以膝关节软骨退变和继发性骨质增生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疾病,骨质疏松症(OP,osteoporosis)是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细结构破坏,进而出现骨的脆性增高和骨折危险性增加为特征的一种全身性骨...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knee osteoarthritis)是一种以膝关节软骨退变和继发性骨质增生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疾病,骨质疏松症(OP,osteoporosis)是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细结构破坏,进而出现骨的脆性增高和骨折危险性增加为特征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上述两种不同的骨科常见疾病,其二者间相关关系是近年来讨论热点,目前针对二者间关系不同学者持有不同观点:正相关、负相关、不相关。为此笔者通过收集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以期明确二者间关系,进而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此两种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骨性关节炎 骨质疏松症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损伤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三元联动式延续性护理实践 被引量:38
11
作者 徐娟 刘颖 +2 位作者 陈星 闵敏 张敏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72-275,共4页
目的:评价"医院-社区-家庭"三元联动延续性护理模式在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SCI伴神经源性膀胱(NeurogenicBladder,NB)患者膀胱功能康复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SCI伴NB住院患者80例,其中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的40... 目的:评价"医院-社区-家庭"三元联动延续性护理模式在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SCI伴神经源性膀胱(NeurogenicBladder,NB)患者膀胱功能康复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SCI伴NB住院患者80例,其中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的40例患者为对照组,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的40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延续性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医院-社区-家庭延续性护理模式。结果:观察组患者间歇性导尿执行正确率、饮水计划执行的依从率、排尿日记持续7天记录执行率、恢复自主排尿患者比例优于对照组(P<0.01),泌尿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医院-社区-家庭三元联动式延续性护理实践可为SCI后NB患者建立规范的膀胱训练方法,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最大限度恢复自主排尿,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膀胱 三元联动 延续性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血栓预防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11
12
作者 王慧颖 崔玉洁 +3 位作者 朱迎 刘畅 唐敏 盛井香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22期1-4,共4页
目的建立和应用静脉血栓预防管理系统,提高静脉血栓防治工作质量。方法设计静脉血栓预防管理系统,包括小组简介、通知公告、资料下载、培训与考核、申请会诊、质量控制、问卷调查和讨论专区8个模块,定期更新和推送相关信息。应用前及应... 目的建立和应用静脉血栓预防管理系统,提高静脉血栓防治工作质量。方法设计静脉血栓预防管理系统,包括小组简介、通知公告、资料下载、培训与考核、申请会诊、质量控制、问卷调查和讨论专区8个模块,定期更新和推送相关信息。应用前及应用6个月后对270名护士进行血栓防治知识考核,同期评价护士应用满意度及21个病区血栓防治工作质量。结果静脉血栓预防管理系统应用后护士血栓防治知识、应用满意度及血栓防治质量显著优于应用前(均P<0.01)。结论静脉血栓预防管理系统操作方便,其应用可显著提高护理人员静脉血栓预防知识,提高静脉血栓防治工作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栓塞症 静脉血栓预防管理系统 护士 在线培训 继续教育 规范化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后继发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被引量:11
13
作者 潘彬 李鑫 +2 位作者 李根 程琳 袁峰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26,共8页
目的:分析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后继发椎体压缩性骨折(subsequent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VCF)的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回顾性分析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科行PKP治疗的415例... 目的:分析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后继发椎体压缩性骨折(subsequent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VCF)的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回顾性分析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科行PKP治疗的4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有24例(5.8%)患者在术后出现SVCF,所有患者术后随访时间16~30个月,根据术后是否出现SVCF,将患者分为SVCF组与非SVCF组.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临床合并症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骨水泥注射量、骨水泥渗漏情况、初始手术节段数及手术前后的Cobb角和椎体前缘高度(anterior vertebral height,AVH)进行单因素分析.根据套索(LASSO)回归,选择与PKP术后SVCF显著相关的危险因素;随后将筛选出来的危险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依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建立预测模型,并通过绘制列线图对模型进行可视化,以此来预测PKP术后发生SVCF的风险概率.使用增强自举法(Bootstrap)进行模型内部验证,绘制校正曲线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来评估模型性能.使用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曲线和临床影响曲线(clinical impact curve,CIC)评估该模型的临床效用.结果:SVCF组的年龄、BMI、BMD、骨水泥注射量及骨水泥渗漏情况与非SVCF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SSO回归筛选出与PKP术后SVCF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为年龄、BMI、BMD、骨水泥注射量及骨水泥渗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BMI、BMD、骨水泥渗漏情况和骨水泥注射量是PKP术后SVCF的独立危险因素.可视化的预测模型(列线图)中的预测因子包括年龄、BMI、BMD、骨水泥注射量和骨水泥渗漏情况.建立的预测模型内部验证结果显示,模型的偏差校正曲线与表观曲线拟合良好,ROC曲线下面积为0.945,95%置信区间为0.897~0.993.DCA曲线显示,在0.1~0.9的阈值区间具有最大效益.CIC表明,预测模型可以在阈值概率范围内有效区分出SVCF的高危患者.结论:年龄、BMD、BMI、骨水泥注射量和骨水泥渗漏情况是SVCF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这5个危险因素所建立的预测模型,可以准确地预测PKP术后发生SVCF的风险概率,以便在术后早期识别SVCF的高危人群并予以提前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继发椎体压缩性骨折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4/5关节突关节融合后椎间盘应力变化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姜伟 李威 +4 位作者 袁峰 平杰 王振华 陈鹏宇 朱俊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41-448,共8页
目的 :建立正常人L3~L5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运用有限元分析方法模拟分析L4/5双侧关节突关节未融合与融合后L4/5椎间盘的应力分布情况和L4/5节段活动度。方法:选取1例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年龄27岁,身高175cm,体重70kg,既往无腰痛病史... 目的 :建立正常人L3~L5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运用有限元分析方法模拟分析L4/5双侧关节突关节未融合与融合后L4/5椎间盘的应力分布情况和L4/5节段活动度。方法:选取1例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年龄27岁,身高175cm,体重70kg,既往无腰痛病史。采用64排螺旋CT对T12~S1行薄层平扫,得到Dicom格式数据,经Mimics软件选取L3~L5椎体二维图像数据,再经Geomagic软件简化、光滑处理,3-matic软件划分面网格和体网格,Mimics软件赋值,最终导入Ansys软件中重建腰椎关节突关节未融合和融合(融合L4/5双侧关节突关节)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利用Ansys软件约束L5椎体下表面各向活动度,给予L3椎体上表面垂直向下的面载荷500N,并给予7.5N·m的力矩模拟正常人体垂直压缩、前屈、后伸、左侧屈、右侧屈、左旋转、右旋转7种运动状态,对L4/5双侧关节突未融合与融合后L4/5椎间盘的应力分布情况和L4/5节段活动度进行分析。结果:成功建立了正常人L3~L5关节突关节未融合和融合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未融合模型L3/4、L4/5节段活动度与既往文献中腰椎活动度趋势一致。与未融合模型比较,关节突关节融合模型在各运动状态下L4/5椎间盘后方应力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方应力未见明显改变。关节突关节融合模型L4/5节段活动度明显减小。结论:腰椎关节突关节融合可以降低融合节段椎间盘后方应力,减少融合节段的活动度,有利于维持节段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三维有限元分析 椎间盘 关节突关节融合 活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颈椎关节突关节螺旋CT三维参数的测定 被引量:5
15
作者 郭冲 王秋安 +2 位作者 孟强 袁峰 吴继彬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45-149,共5页
目的观察成人正常颈椎关节突关节的三维解剖形态,利用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PACS)测量其三维参数并探讨其临床意义,为后期颈椎小关节界面撑开器的设计与制作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9... 目的观察成人正常颈椎关节突关节的三维解剖形态,利用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PACS)测量其三维参数并探讨其临床意义,为后期颈椎小关节界面撑开器的设计与制作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0年5月在我院影像科行颈椎三维螺旋CT检查200例,螺旋CT图像显示无颈椎椎管狭窄、颈椎椎间盘突出、明显骨质增生、感染及肿瘤等病变,经三维螺旋CT重建后分别在矢状面、横断面及冠状面对C2~3、C3~4、C4~5、C5~6、C6~75个节段两侧关节突关节前后径、关节间隙间距及左右径进行测量。结果自上而下颈椎小关节男性前后径为8.5~13.0 mm,关节间隙间距为0.7~1.5 mm,左右径为9.0~13.5 mm;女性前后径为8.0~12.0 mm,关节间隙间距0.5~1.2 mm,左右径为8.0~12.5 mm。各节段关节突关节三维参数男性均明显大于女性(P<0.05),且随着颈椎节段向下依次增大。结论颈椎关节突关节的前后径、关节间隙距、左右径长度在各个节段以及不同性别间各不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关节突关节 三维螺旋CT 颈椎小关节界面间撑开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单一髂腹股沟入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0
16
作者 孙晓 殷建 +2 位作者 霍永峰 于健 殷照阳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360-1363,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髂腹股沟入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5年10月,采用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13例复杂髋臼骨折的患者资料。其中男性10例,女性3例;年龄24~58岁,平均36.8岁;伤后至手术... 目的:探讨应用髂腹股沟入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5年10月,采用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13例复杂髋臼骨折的患者资料。其中男性10例,女性3例;年龄24~58岁,平均36.8岁;伤后至手术时间5~13 d,平均8 d;骨折按Letournel-Judet分型:双柱骨折8例,前方伴后半横型骨折3例,T型骨折2例。术中通过髂腹股沟入路复位固定前后柱,术后按照Matta复位标准评估复位质量,按照改良的D’Aubigne-Postel评分标准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1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49个月,平均23.4个月。术后按照Matta复位标准评估复位质量,优8例,良4例,差1例,优良率92.3%;按照改良的D’Aubigne-Postel评分标准评价髋关节功能,优7例,良4例,差2例,优良率84.6%。2例发生伤口脂肪液化,1例经换药后愈合,1例经手术室再次清创后愈合。1例术后拔除引流管后管口持续渗血,经腹带加压输血及应用止血药后创面愈合。4例发生股外侧皮神经损伤,均于术后3个月到半年逐渐减轻并恢复。1例复位差的患者于术后半年发生创伤性关节炎。结论:正确评估髋臼骨折类型,周密的术前计划,术中仔细操作,通过髂腹股沟入路,可以对前方伴后方横行骨折、大部分双柱骨折及部分T型骨折进行复位及固定,并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一髂腹股沟入路 复杂髋臼骨折 手术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幼兔桡骨临界性骨缺损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3
17
作者 芮敏 郑欣 +5 位作者 王帆 李东亚 李成宇 曹伟 刘洪 郭开今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189-193,共5页
目的建立幼兔桡骨不同尺寸骨缺损模型,确定幼兔桡骨临界性骨缺损长度。方法选取健康3月龄雄性新西兰兔20只(2.2~2.5 kg),采用左右侧配对设计的方法在双侧桡骨中段分别制作15 mm及20 mm桡骨骨缺损模型,按骨缺损长度分为A组(15 mm)及B组(2... 目的建立幼兔桡骨不同尺寸骨缺损模型,确定幼兔桡骨临界性骨缺损长度。方法选取健康3月龄雄性新西兰兔20只(2.2~2.5 kg),采用左右侧配对设计的方法在双侧桡骨中段分别制作15 mm及20 mm桡骨骨缺损模型,按骨缺损长度分为A组(15 mm)及B组(20 mm),每组各20侧。分别于术后第1天,术后第4、8、12周行CT检查,应用CT-Hedberg评分评估骨愈合情况。于术后12周处死所有实验兔,取出尺桡骨标本,通过大体观察及HE染色组织学观察分析缺损区骨愈合情况。结果术后实验兔均存活,术后第12周大体观察:A组19例(95%)桡骨断端有连续性骨痂生成,新生骨表面光滑,塑形良好;B组缺损断端髓腔封闭,缺损区由纤维组织填充。术后第12周CT图像可见A组皮质骨塑性完全,B组断端及缺损尺侧均有新骨生成,髓腔封闭。术后各时间点CT-Hedberg评分:A组(3.0±0.6,3.9±0.3,4.0±0.2)与B组(1.6±0.5,2.7±0.6,2.9±0.6)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结果:A组缺损已修复完全,新生骨组织内可见血管再生,B组缺损区由纤维组织填充。结论在进行幼龄兔骨缺损研究时,可选择3月龄雄性新西兰兔桡骨干构建20 mm长骨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 骨/损伤 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