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循证医学结合PBL教学模式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神经内科教学中的应用
1
作者 唐海 张婷 《中国卫生产业》 2024年第3期34-37,共4页
目的探讨循证医学结合问题导向(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模式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神经内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3年4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规范化培训的62名住院医师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 目的探讨循证医学结合问题导向(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模式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神经内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3年4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规范化培训的62名住院医师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1名。对照组接受PBL教学模式,观察组接受循证医学结合PBL教学模式。对比两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后的考试成绩、综合能力,并调查两组住院医师对教学方式的满意度。结果对比两组考试成绩,综合能力、对教学方式的满意度,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循证医学结合PBL教学模式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神经内科教学中的应用,可提升住院医师的综合能力,培训后的考试成绩明显优于单纯PBL教学,且住院医师对教学方式的满意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题导向教学模式 循证医学 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 神经内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燥综合征并发间质性肺疾病与临床免疫学指标的关系 被引量:4
2
作者 周瑾 殷松楼 张婷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25期38-39,共2页
目的对于干燥综合征并发间质性肺疾病和临床免疫学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方法选取62例干燥综合征患者和96例干燥综合征并发间质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均接受实验室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性别、年龄、病程、类风... 目的对于干燥综合征并发间质性肺疾病和临床免疫学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方法选取62例干燥综合征患者和96例干燥综合征并发间质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均接受实验室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性别、年龄、病程、类风湿因子、血沉、补体、免疫球蛋白、C反应蛋白、抗核抗体(ANA)、抗干燥综合征A抗体(抗SSA)、抗干燥综合征B抗体(抗SSB)]。结果干燥综合征并发间质性肺疾病患者的年龄、C反应蛋白、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类风湿因子以及血沉水平分别为(58.22±14.38)岁、(19.53±15.94)mg/ml、(4.41±1.29)g/L、(3.87±0.93)g/L、(27.05±9.37)g/L、(218.21±157.44)IU/ml、(54.11±26.94)mm/h,均显著高于干燥综合征患者的(47.27±13.61)岁、(5.55±11.26)mg/ml、(2.02±0.85)g/L、(1.35±1.65)g/L、(19.33±6.98)g/L、(58.64±55.66)IU/ml、(35.18±28.32)mm/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燥综合征并发间质性肺疾病患者的性别、病程、ANA、抗SSB、抗SSA、补体3、补体4水平与干燥综合征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类风湿因子高滴度、高龄、高球蛋白血症患者属于间质性肺疾病的高发人群,临床中对于干燥综合征患者需要给予积极有效的治疗,良好控制疾病的活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综合征 间质性肺疾病 C反应蛋白 类风湿因子 免疫球蛋白 补体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MDA5抗体阳性皮肌炎并发快速进展性间质性肺病的影响因素及其预测效能分析
3
作者 宗娟 周冬梅 +1 位作者 谢京志 方权权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4期64-67,共4页
目的探讨抗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5(MDA5)抗体阳性皮肌炎(DM)并发快速进展性间质性肺病(RP-ILD)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其预测价值。方法收集初诊抗MDA5抗体阳性的DM患者78例,其中并发RP-ILD 35例,无RP-ILD 43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 目的探讨抗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5(MDA5)抗体阳性皮肌炎(DM)并发快速进展性间质性肺病(RP-ILD)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其预测价值。方法收集初诊抗MDA5抗体阳性的DM患者78例,其中并发RP-ILD 35例,无RP-ILD 43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DA5^(+)-DM并发RP-ILD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影响因素对MDA5^(+)-DM并发RP-ILD的预测效能。结果与无RP-ILD患者比较,并发RP-ILD患者皮肤溃疡发生率、D-二聚体、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癌胚抗原(CEA)、抗Ro52抗体阳性率升高,淋巴细胞计数(LYM)降低(P均<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皮肤溃疡、LYM、D-二聚体、CEA、抗Ro52抗体是RP-ILD的影响因素(P<0.05或<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D-二聚体、CEA、抗Ro52抗体是MDA5^(+)-DM患者并发RP-ILD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D-二聚体、CEA、抗Ro52抗体预测DM-RPILD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4、0.753、0.654,三者联合预测RP-ILD的曲线下面积为0.864,联合指标的预测效能高于单独指标。结论高D-二聚体水平、高CEA水平、抗Ro52抗体阳性是MDA5^(+)-DM患者发生RP-ILD的独立危险因素;三者联合对MDA5^(+)-DM并发RP-ILD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肌炎 抗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5抗体 快速进展性间质性肺病 D-二聚体 癌胚抗原 抗Ro52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直性脊柱炎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蒋唱 殷松楼 +1 位作者 周冬梅 周勤 《安徽医学》 2022年第12期1446-1449,共4页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发生的危险因素,为预防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1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的128例初诊为AS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期选取与病例组相匹配的11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发生的危险因素,为预防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1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的128例初诊为AS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期选取与病例组相匹配的11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对象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S发生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项指标对AS发生的风险预测价值。结果病例组舒张压、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单核细胞、红细胞分布宽度、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碱性磷酸酶和甲胎蛋白高于对照组,而白蛋白、空腹血糖、淋巴细胞计数、总胆红素和癌胚抗原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甲胎蛋白(OR=2.636,P<0.001)和碱性磷酸酶(OR=1.067,P<0.001)是AS发生的危险因素,总胆红素(OR=0.756,P<0.001)、癌胚抗原(OR=0.672,P=0.044)和空腹血糖(OR=0.194,P<0.001)是其保护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甲胎蛋白、总胆红素和碱性磷酸酶预测AS发生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8、0.784和0.757,灵敏度分别为79.60%、71.80%和63.40%,特异度分别为70.60%、74.20%和77.60%,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81、11.25和65.00。结论甲胎蛋白和碱性磷酸酶是AS发生的危险因素,总胆红素、癌胚抗原和空腹血糖是其保护因素,甲胎蛋白、总胆红素、碱性磷酸酶对AS的发生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危险因素 甲胎蛋白 碱性磷酸酶 总胆红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MDA5抗体阳性老年皮肌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何姣姣 殷松楼 +1 位作者 殷寒秋 周冬梅 《安徽医学》 2022年第3期299-302,共4页
目的探讨抗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5(MDA5)抗体阳性老年皮肌炎(DM)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21年5月南京医科大学炎性肌病及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病专病联盟组织结构收集诊治的抗MDA5抗体阳性DM患者246例,根... 目的探讨抗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5(MDA5)抗体阳性老年皮肌炎(DM)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21年5月南京医科大学炎性肌病及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病专病联盟组织结构收集诊治的抗MDA5抗体阳性DM患者246例,根据年龄分为中青年(<60岁)组(n=169)与老年(≥60岁)组(n=77),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急进性间质性肺病(RP-ILD)发生率及死亡情况的差异。结果老年组患者皮疹发生率(88.31%)低于中青年组(95.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患者血沉、C反应蛋白、血清铁蛋白、抗Ro-52抗体等均高于中青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患者RP-ILD发生率(49.35%)高于中青年组(29.59%),死亡率(38.96%)高于中青年组(17.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生存持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MDA5抗体阳性的老年DM患者,皮疹发生率低,炎性指标、抗Ro-52抗体阳性率、RP-ILD发生率及死亡率高,起病更隐匿、预后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肌炎 抗MDA5抗体 老年人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骨关节炎的效果和机制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婷 殷松楼 +1 位作者 殷寒秋 周瑾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25期75-76,共2页
目的探讨分析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骨关节炎的效果和机制。方法 82例骨关节炎患者,根据疗法不同分为A组与B组,各41例。A组患者予以塞来昔布治疗, B组患者予以塞来昔布联合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 目的探讨分析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骨关节炎的效果和机制。方法 82例骨关节炎患者,根据疗法不同分为A组与B组,各41例。A组患者予以塞来昔布治疗, B组患者予以塞来昔布联合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骨性关节炎指数量表(WOMAC)评分及软骨缺损最大径。结果 B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0.24%高于A组的73.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WOMAC评分及软骨缺损最大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B组的VAS评分(1.65±0.21)分、WOMAC评分(15.51±6.15)分均低于A组的(2.93±0.48)、(22.84±7.68)分,软骨缺损最大径(7.83±2.50)mm^2小于A组的(10.89±2.76)mm^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骨关节炎的效果显著,且可有效缓解关节疼痛,改善关节功能,抑制关节骨滑膜炎症反应,促进软骨恢复,值得推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骨关节炎 治疗效果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