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径线比用于超声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
1
作者 金成 王兴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827-1830,共4页
目的观察可用于超声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径线比。方法回顾性纳入直径≤15 mm的甲状腺结节患者341例、共437个甲状腺结节,根据结节直径将其分为≤5 mm组(A组)128个、>5 mm且≤10 mm组(B组)194个及>10 mm组(C组)115个。基于超... 目的观察可用于超声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径线比。方法回顾性纳入直径≤15 mm的甲状腺结节患者341例、共437个甲状腺结节,根据结节直径将其分为≤5 mm组(A组)128个、>5 mm且≤10 mm组(B组)194个及>10 mm组(C组)115个。基于超声图像,测量结节最大前后径、左右径和上下径(分别记为A、T和L),计算A/T、A/L、T/L,进行组间比较,评估不同径线比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效能。结果3组中,甲状腺恶性结节A/T和A/L均大于良性结节(均P<0.05)。以A/T和A/L鉴别A组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1和0.848,在B组分别为0.724和0.746,在C组为0.696和0.687;A/T与A/L的AU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A/T和A/L可用于超声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尤其针对直径≤10 mm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常规超声图像特征及声触诊组织成像预测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王晶 鹿皎 +3 位作者 王荣 刘洁 王玉乔 王兴田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20年第1期11-14,共4页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原发灶的常规超声特征及声触诊组织成像(Virtual touch tissue imaging,VTI)对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 :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将77例PTC分为淋巴结转移组和非转移组,对...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原发灶的常规超声特征及声触诊组织成像(Virtual touch tissue imaging,VTI)对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 :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将77例PTC分为淋巴结转移组和非转移组,对其术前常规超声图像及VTI分级进行分析,比较各个因素与淋巴结的转移情况有无相关性。将各独立危险因素赋值为1,计算每个结节包含危险因素的分值,绘制ROC曲线,确定最佳截点。结果: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微钙化、极低回声、血流Adler分级Ⅱ~Ⅲ级及VTI 6级为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表明,PTC原发灶具备≥2项独立危险因素,对颈部淋巴结转移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其敏感度为94.7%,特异度为82.1%,准确性为88.3%。结论:PTC原发灶常规超声图像特征及VTI可以预测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微钙化、极低回声、血流Adler分级Ⅱ~Ⅲ级及VTI 6级是其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乳头状 淋巴转移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触诊组织成像量化技术、钼靶X线及两者联合诊断乳腺良恶性病灶 被引量:24
3
作者 王玉乔 王荣 +2 位作者 鹿皎 王兴田 刘洁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033-1037,共5页
目的探讨声触诊组织成像量化(VTIQ)技术、钼靶X线及二者联合诊断乳腺良恶性病灶的价值。方法对99例患者(110个乳腺病灶)行术前VTIQ成像和钼靶X线检查,获得病灶的剪切波速度平均值(SWV mean),并进行乳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BI-RADS)分类... 目的探讨声触诊组织成像量化(VTIQ)技术、钼靶X线及二者联合诊断乳腺良恶性病灶的价值。方法对99例患者(110个乳腺病灶)行术前VTIQ成像和钼靶X线检查,获得病灶的剪切波速度平均值(SWV mean),并进行乳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BI-RADS)分类。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别绘制SWV mean 、钼靶X线及二者联合诊断乳腺病灶良恶性的ROC曲线,评价其诊断效能。比较VTIQ技术、钼靶X线及二者联合诊断乳腺良恶性病灶的AUC的差异。结果乳腺良性病灶SWV mean 为(3.03±0.78)m/s,恶性为(5.61±2.11)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SWV mean 诊断乳腺良恶性病灶的截断值为3.93 m/s,钼靶X线为BI-RADS 4B类。VTIQ技术、钼靶X线及二者联合诊断乳腺良恶性病灶的AUC分别为0.870 、0.749 和0.873,VTIQ技术与钼靶X线、二者联合与钼靶X线的AU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6、0.015),二者联合与VTIQ技术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08)。结论 VTIQ技术与钼靶X线联合诊断乳腺良恶性病灶具有较高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声触诊组织成像量化 乳房X线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触诊组织成像定量技术所测剪切波速度与乳腺癌病理分级及分型的关系 被引量:14
4
作者 陈媛娴 王兴田 +2 位作者 刘洁 王玉乔 周文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95-898,共4页
目的观察声触诊组织成像定量(VTIQ)技术所测剪切波速度(SWV)与乳腺癌病理分级及分型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术前均接受常规超声及VTIQ检查,获得病灶剪切波速度(SWV),对比不同病理分级及分型病灶SWV,分析SWV... 目的观察声触诊组织成像定量(VTIQ)技术所测剪切波速度(SWV)与乳腺癌病理分级及分型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术前均接受常规超声及VTIQ检查,获得病灶剪切波速度(SWV),对比不同病理分级及分型病灶SWV,分析SWV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70例乳腺癌患者共71个病灶,平均SWV为(6.30±1.87)m/s。SWV与Ki-67、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及腋窝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达无关(P均>0.05)。病灶SWV与其最大径呈正相关(r=0.372,P=0.001)。Ⅰ级(n=7)、Ⅱ级(n=31)、Ⅲ级(n=26)乳腺癌的SWV分别为(5.31±1.74)、(6.05±1.99)及(7.05±1.62)m/s,Ⅰ、Ⅱ级SWV均低于Ⅲ级(P均<0.05)。Luminal-A型(n=14)、Luminal-B型(n=41)、HER-2过表达型(n=10)及三阴性型(n=6)乳腺癌的SWV分别为(4.09±1.15)、(6.70±1.77)、(7.08±1.57)及(6.53±2.04)m/s,Luminal-B型、HER-2过表达型及三阴性型SWV均高于Luminal-A型(P均<0.05)。结论VTIQ技术检测SWV有助于乳腺癌病理分级及分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超声检查 剪切波速度 声触诊组织成像量化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触诊组织成像及声触诊组织成像量化技术在乳腺实性小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5
作者 刘洁 王荣 +3 位作者 王兴田 沙雨蒙 黄瑞 王玉乔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9年第7期463-467,共5页
目的:探讨声触诊组织成像(VTI)及声触诊组织成像量化(VTIQ)技术在乳腺实性小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甲乳外科住院治疗的52例患者共计60个乳腺实性小结节,先行常规超声检查,并对结节进行BI-RADS分类,后行VTI及VTIQ检查... 目的:探讨声触诊组织成像(VTI)及声触诊组织成像量化(VTIQ)技术在乳腺实性小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甲乳外科住院治疗的52例患者共计60个乳腺实性小结节,先行常规超声检查,并对结节进行BI-RADS分类,后行VTI及VTIQ检查,通过VTI成像获得结节的硬度评分,通过VTIQ成像获得结节的剪切波速度值(SWV)。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获得VTIQ技术诊断乳腺实性小结节的截断值,并评价BI-RADS分类、VTI及VTIQ技术对乳腺实性小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价值。结果:乳腺实性小结节恶性组VTI硬度评分4分及以上所占比例(16/18)显著高于良性组(11/42),恶性组SWV平均值(6.37±1.96) m/s显著大于良性组(3.38±1.27) m/s,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TIQ技术SWV值诊断乳腺实性小结节良恶性的截断值为4.58 m/s。BI-RADS分类、VTI及VTIQ技术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20、0.860、0.924,不同组间两两比较P值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VTI及VTIQ技术有助于乳腺实性小结节良恶性的评估与鉴别,VTIQ技术在判断乳腺实性小结节的良恶性方面具有更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乳腺疾病 超声检查 乳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触诊组织成像量化技术与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对乳腺肿块的诊断价值比较 被引量:17
6
作者 周文艳 鹿皎 +3 位作者 王荣 王玉乔 刘洁 王兴田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3期170-174,共5页
目的:比较声触诊组织成像量化(VTIQ)技术、剪切波弹性成像(SWE)技术对乳腺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35例患者(145个乳腺病灶)先行术前常规超声检查,并进行BI-RADS分类,后行VTIQ检查,获得剪切波速度平均值(SWVmean),同时行SWE检查,获得... 目的:比较声触诊组织成像量化(VTIQ)技术、剪切波弹性成像(SWE)技术对乳腺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35例患者(145个乳腺病灶)先行术前常规超声检查,并进行BI-RADS分类,后行VTIQ检查,获得剪切波速度平均值(SWVmean),同时行SWE检查,获得弹性模量最大值(Emax)、弹性模量平均值(Emean)、弹性标准差(Esd)及弹性比值(Eratio)。绘制BIRADS分类及各弹性参数诊断乳腺病灶良恶性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BI-RADS分类、VTIQ及SWE的曲线下面积(AUC)差异,并比较两种诊断方法在不同BI-RADS亚分类中的准确率差异。结果:AUC最大的SWE参数为Emax,VTIQ、SWE、BI-RADS分类的AUC分别为0.912、0.909、0.845。VTIQ与SWE的AU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两者与BI-RADS分类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TIQ鉴别诊断BI-RADS 4A的准确率高于SW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BIRADS 4B和4C类病灶,两者准确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VTIQ与SWE对乳腺良恶性病灶的鉴别诊断均具有较高价值,VTIQ对BI-RADS 4A类病灶具有更好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乳腺疾病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分娩方式巨大儿对初产妇盆膈裂孔的近期影响 被引量:10
7
作者 林冲 王兴田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812-814,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巨大儿对初产妇盆膈裂孔形态学的近期影响。方法:将40例单胎初产妇先根据新生儿体质量分为正常儿组(2 500~3 999 g)20例和巨大儿组(≥4 000 g)20例,再根据分娩方式将产后正常儿组分为顺产...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巨大儿对初产妇盆膈裂孔形态学的近期影响。方法:将40例单胎初产妇先根据新生儿体质量分为正常儿组(2 500~3 999 g)20例和巨大儿组(≥4 000 g)20例,再根据分娩方式将产后正常儿组分为顺产组10例和剖宫产组10例,产后巨大儿组分为顺产组10例和剖宫产组10例。经会阴三维超声技术检查,获取盆膈裂孔声像图,观察静息、缩肛动作和Valsalva动作时盆膈裂孔的形态,并测量相关参数。结果:无论静息期、缩肛期和张力期盆膈裂孔的前后径、左右径、面积及周长产后巨大儿顺产组都大于巨大儿剖宫产组、正常儿顺产组及正常儿剖宫产组各组径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巨大儿剖宫产组在缩肛期盆膈裂孔的前后径、左右径、面积、周长及张力期的面积均大于正常儿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巨大儿剖宫产组在张力期的左右径、周长均大于正常儿顺产组及正常儿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分娩方式对初产妇盆膈裂孔的影响不同。妊娠和顺产分娩巨大儿对产妇盆膈裂孔形态与大小的影响更大。剖宫产较顺产对初产妇盆膈裂孔近期损伤有所减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娩 初产 巨大胎儿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在乳腺实性小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5
8
作者 罗玉洁 王荣 王兴田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710-712,共3页
目的 :探讨声触诊组织量化(VTQ)技术在乳腺实性小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常规二维超声(CUS)对76例患者84个直径≤1 cm的乳腺实性小结节的声像图特征进行评价,并用VTQ技术检测其VTQ值。通过VTQ值对乳腺实性小结节进... 目的 :探讨声触诊组织量化(VTQ)技术在乳腺实性小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常规二维超声(CUS)对76例患者84个直径≤1 cm的乳腺实性小结节的声像图特征进行评价,并用VTQ技术检测其VTQ值。通过VTQ值对乳腺实性小结节进行硬度评估。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分别对常规二维超声和VTQ技术进行比较,并绘制VTQ值诊断乳腺恶性结节的ROC曲线,找出VTQ值诊断恶性小结节的最佳截点。结果:常规二维超声诊断乳腺恶性小结节的敏感性为77.3%,特异性为80.0%。经ROC曲线检验,以VTQ值2.89 m/s为截点诊断乳腺恶性小结节的敏感性86.4%,特异性92.5%。结论:VTQ技术相较于常规二维超声能更加客观的反映乳腺病灶的硬度信息,对乳腺实性小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疾病 乳腺肿瘤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