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多学科团队合作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1
1
作者 朱达惠 祁丽亚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1年第6期103-105,共3页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应用基于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的多学科团队合作的护理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脊柱外科接受治疗的106例LDH患者,按随机信封法分为对照组(n=53)和...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应用基于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的多学科团队合作的护理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脊柱外科接受治疗的106例LDH患者,按随机信封法分为对照组(n=53)和观察组(n=53)。2组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入院后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基于ERAS理念的多学科团队合作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术后康复情况、疼痛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首次进食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和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均早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前,2组间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2h和48h的VAS评分均较同组术前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住院期间的并发症总发生率(15.09%)低于对照组(32.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ERAS理念的多学科团队合作干预能够有效缩短LDH患者的康复时间,减轻其术后疼痛,且降低住院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外科 多学科团队合作 腰椎间盘突出症 并发症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老年脊柱压缩性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性护理措施和风险因素分析
2
作者 徐晓曦 唐敏 +2 位作者 祁丽亚 王晶 李金梅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0年第11期67-71,共5页
目的考察中老年脊柱压缩性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性护理措施和风险因素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的90例中老年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 目的考察中老年脊柱压缩性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性护理措施和风险因素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的90例中老年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观察组患者给予针对下肢DVT的预防性护理,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和下肢DVT发生率,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中老年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术后出现下肢DVT的危险因素。结果干预前,两组间Fib、APTT和PT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Fib水平显著降低,APTT和PT均显著升高(P值均<0.05),且观察组下肢DVT发生率显著降低,住院时间显著缩短,护理满意度显著提高(Р值均<0.05)。下肢DVT与无下肢DVT患者在年龄、糖尿病和吸烟史上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Р值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5岁、吸烟史和糖尿病均是中老年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术后出现下肢DVT的危险因素(Р值均<0.05)。结论预防性护理措施能够降低中老年脊柱压缩性骨折术后下肢DVT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年龄>75岁、吸烟史和糖尿病是导致术后出现下肢DVT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 脊柱压缩性骨折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预防性护理 风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联合椎间隙减压融合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被引量:18
3
作者 黄凯 常步青 +3 位作者 于潮将 高啸 蒋允昌 冯虎 《中国骨伤》 CAS 2018年第1期18-22,共5页
目的:探讨多节段颈椎病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联合椎间隙减压融合内固定术的疗效。方法 :对2012年10月至2014年6月行颈椎前路治疗的28例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8例,女10例;年龄45~77(60.11±9.37)岁;27例患者病... 目的:探讨多节段颈椎病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联合椎间隙减压融合内固定术的疗效。方法 :对2012年10月至2014年6月行颈椎前路治疗的28例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8例,女10例;年龄45~77(60.11±9.37)岁;27例患者病变累及3个节段,1例累及4个节段;术前JOA评分为8.89±1.87,拟融合节段Cobb角为(4.87±4.56)°,颈椎曲度为(11.68±1.25)°,均行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联合椎间隙减压融合内固定术。通过影像学资料测量术后1、12个月时的融合节段Cobb角、颈椎曲度,并采用JOA评分评价疗效。结果:手术时间120~205 min,平均163 min;术中出血量100~300 ml,平均198 ml;术后1例患者出现声音嘶哑,术后3周恢复正常;1例出现饮水呛咳,术后1周恢复正常。2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18.46±3.20)个月。术后12个月植骨椎间隙均获骨性愈合,内固定物位置良好。术后1、12个月时融合节段Cobb角与颈椎曲度及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12个月JOA评分改善率为(46.46±20.26)%,手术疗效根据改善率评定:优12例,良14例,好转2例。结论: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联合椎间隙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颈椎病 减压术 脊柱融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围手术期护理策略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4
4
作者 祁丽亚 朱达惠 徐晓曦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1年第11期37-40,共4页
目的对比整体护理、优质护理2种围手术期护理策略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9年4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86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采用便利... 目的对比整体护理、优质护理2种围手术期护理策略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9年4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86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采用便利抽样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患者接受围手术期整体护理,对照组患者接受围手术期优质护理。对比2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和围手术期腰背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变化,并评价2组患者在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的Barthel指数(BI)、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下床时间更早、住院时间更短(P均<0.05)。相较于术前,2组在术后1 d、3 d和1个月的VAS评分均降低(P均<0.05),观察组在术后1 d、术后3 d的VAS评均较对照组更低(P均<0.05)。术后1个月和3个月,2组的BI、JOA评分均较术前升高,ODI均降低(P均<0.05);观察组在术后1个月的BI、JO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ODI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相较于优质护理而言,整体护理在促进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PVP术后恢复、减轻术后疼痛、改善功能状态方面应用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围手术期 护理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零切迹颈椎融合器ROI-C与传统钢板内固定治疗颈椎病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8
5
作者 孙柏寒 郑柏 +3 位作者 黄栋 辛兵 郭开今 刘永涛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6期100-103,共4页
目的比较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器ROI-C与传统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器联合钛板治疗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4年12月~2016年11月53例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的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分为零切迹颈前路... 目的比较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器ROI-C与传统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器联合钛板治疗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4年12月~2016年11月53例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的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分为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器ROI-C组(A组,25例)和传统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器联合钛板组(B组,28例)。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和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对患者术前、术后功能进行评估。记录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吞咽困难以及椎间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术后随访3~24个月。A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明显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JOA及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同时间点JOA和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固定系统ROI-C治疗颈椎病的疗效与传统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器联合钛板手术相近,但它具有手术操作简便,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低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ROI-C 钛板 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吸收止血流体明胶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刘猛 辛兵 +2 位作者 刘永涛 黄栋 李宁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0年第1期53-58,共6页
目的:探究可吸收止血流体明胶在单节段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anterior discectomy fusion,ACCF)中的止血效果。方法:自2014年8月至2018年2月选取行单节段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患者44例,分为两组:试验组22例,男10例,女12... 目的:探究可吸收止血流体明胶在单节段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anterior discectomy fusion,ACCF)中的止血效果。方法:自2014年8月至2018年2月选取行单节段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患者44例,分为两组:试验组22例,男10例,女12例,年龄(55.6±9.7)岁,术中用可吸收止血流体明胶止血;对照组22例,男11例,女11例,年龄(54.4±11.1)岁,术中采用传统止血方法止血。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椎管减压所需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负压引流量、术后神经功能改善率、术后骨融合时间、术后钛网沉降率、术后血肿发生以及其他术后不良事件并发症。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83.1±19.2)min,明显少于对照组的(89.5±17.0)min(P<0.05);两组椎管减压时间分别为(52.4±13.7)、(56.1±14.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9.9±12.4)、(90.6±36.7)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负压引流球内引流总量分别为(42.5±18.3)、(60.0±22.8)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周神经功能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6个月试验组比对照组有更好神经功能改善率。两组术后6个月均获得骨性融合,术后3个月均未发现明显钛网沉降,均无出现急性血肿、脑脊液漏及其他术后并发症。结论:可吸收止血流体明胶在ACCF手术中止血效果显著,可保持良好的手术术野,可减少椎管减压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是一种较传统止血方法更有效且安全的止血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胶海绵 吸收性 止血 减压 脊柱融合术 颈椎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路颈椎融合术后发生吞咽困难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策略探讨 被引量:3
7
作者 朱达惠 徐晓曦 代群莉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2年第4期166-168,共3页
目的探究前路颈椎融合术后发生吞咽困难(DYS)的影响因素,并针对其影响因素采取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前路颈椎融合术的102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其术后是否发生DYS分为DYS组(28例)与... 目的探究前路颈椎融合术后发生吞咽困难(DYS)的影响因素,并针对其影响因素采取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前路颈椎融合术的102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其术后是否发生DYS分为DYS组(28例)与非DYS组(74例)。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手术节段、内固定器、术中出血量和脊椎病类型等基线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前路颈椎融合术后发生DYS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组的年龄、性别、手术时间、吸烟史、手术节段及合并糖尿病均统计学差异(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手术时间>3h、有吸烟史及合并糖尿病均为前路颈椎融合术后发生DYS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女性、手术时间>3h、有吸烟史及合并糖尿病均为前路颈椎融合术后发生DYS的独立高危因素,因此建议临床医护人员对行前路颈椎融合术的患者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颈椎融合术 吞咽困难 危险因素 护理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终板弧形高度与椎间隙后缘骨赘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陈加成 袁峰 +3 位作者 许飞虎 陆炜强 邓斌 张弛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0年第2期136-139,共4页
目的:通过对颈椎病患者上下终板弧形高度、椎间隙高度与椎间隙后骨赘的影像学测量,研究其相关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颈椎病手术10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48例,年龄30~72岁,平均52岁,女60例,年龄37~79岁,平均5... 目的:通过对颈椎病患者上下终板弧形高度、椎间隙高度与椎间隙后骨赘的影像学测量,研究其相关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颈椎病手术10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48例,年龄30~72岁,平均52岁,女60例,年龄37~79岁,平均54岁。其中C2,36例,C3,415例,C4,532例,C5,642例,C6,713例。术前及术后摄颈椎X线片,利用PACS(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调阅影像,测量椎间隙的下上终板弧形高度(L1,L2),椎间隙高度(L3)及后方骨赘的宽度(L4)。利用Spearman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L1与L4对比(r=-0.34,P<0.05),L3与L4对比(r=-0.36,P<0.05),存在负相关。L1与L3对比(r=0.38,P<0.05),L2与L3对比(r=0.48,P<0.05),存在正相关。L1与L2对比(P>0.05),L2与L4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下终板弧形高度与椎间隙后缘骨赘宽度呈负相关,通过其测量可明确颈椎退变程度,对颈椎病的早期防治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退变 椎间隙 终板 骨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针对性护理在预防下肢骨科手术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
9
作者 祁丽亚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第15期17-19,共3页
目的 :探讨对进行下肢骨科手术的患者实施有针对性护理对预防其发生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效果。方法 :对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38例进行下肢骨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随机将这138例患者分... 目的 :探讨对进行下肢骨科手术的患者实施有针对性护理对预防其发生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效果。方法 :对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38例进行下肢骨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随机将这138例患者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各有69例患者。对甲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乙组患者进行有针对性护理,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患肢的周径、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发生率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1)接受护理后,乙组患者患肢髌上10 cm处、髌下10 cm处及踝上10 cm处的周径均小于甲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接受护理后,乙组患者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发生率低于甲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乙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率为95.65%,甲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率为84.06%,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进行下肢骨科手术的患者实施有针对性护理的效果显著,能有效地降低其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发生率,提高其对护理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骨科手术 有针对性护理 预防 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下肢骨折手术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2
10
作者 徐晓曦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第15期42-43,共2页
目的 :探讨对下肢骨折手术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5年2月至2016年7月期间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46例下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这46例患者分为普通组(23例)和研究组(23例)。在这两组患者接受... 目的 :探讨对下肢骨折手术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5年2月至2016年7月期间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46例下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这46例患者分为普通组(23例)和研究组(23例)。在这两组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期间,为普通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在此基础上,为研究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住院的时间、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对护理的满意度及护理前后其D-二聚体的水平。结果 :与普通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接受护理后其D-二聚体的水平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更低,其住院的时间更短,其对护理的满意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下肢骨折手术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降低其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提高其对护理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骨折 综合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