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对胸心外科见习生进行带教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4
1
作者 王正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第13期198-200,共3页
目的 :对比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对胸心外科见习生进行带教的教学效果。方法 :将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胸心外科进行临床见习的120名见习生作为研究对象。将这120名见习生随机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60名见... 目的 :对比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对胸心外科见习生进行带教的教学效果。方法 :将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胸心外科进行临床见习的120名见习生作为研究对象。将这120名见习生随机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60名见习生。为参照组见习生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带教,为观察组实习生使用多媒体联合PBL教学模式进行带教。然后,比较两组见习生考核成绩的及格率及其对带教老师的满意率。结果 :见习结束后,观察组见习生考核成绩的及格率及其对带教老师的满意率均高于参照组见习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使用多媒体联合PBL教学模式对胸心外科见习生进行带教的效果更好,可明显激发其学习的兴趣,提高其学习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的教学模式 多媒体教学模式 PBL教学模式 胸心外科 临床见习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肋间神经阻滞复合全麻联合静脉自控镇痛对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后镇痛效果及恢复情况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黄兵 冯英同 +5 位作者 朱建福 李森 石静 王颖 许英 张玉景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0期87-90,共4页
目的 探讨在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中应用肋间神经阻滞复合全麻联合静脉自控镇痛的术后镇痛效果及患者恢复情况。方法 选取行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患者80例,依据简单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全麻联合静脉自控镇痛... 目的 探讨在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中应用肋间神经阻滞复合全麻联合静脉自控镇痛的术后镇痛效果及患者恢复情况。方法 选取行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患者80例,依据简单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全麻联合静脉自控镇痛,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复合肋间神经阻滞,比较两组入室时(T0)、麻醉诱导时(T1)、气管插管时(T2)、手术结束时(T3)的平均动脉压、心率;术前、术后12、24 h测定CD4^(+)、CD8^(+)百分比及CD4^(+)/CD8^(+)。术后24、48 h镇痛泵按压次数和输注总量;术毕到拔管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两组肺不张、慢性咳嗽、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T0时比,T1~T3时两组平均动脉压、心率均先降低后升高,且观察组各时间点均高于对照组,但观察组整体变化幅度更小(P均<0.05)。与术前比,术后12、24 h两组的CD4^(+)、CD4^(+)/CD8^(+)均先降低后升高,且观察组各时间点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CD8^(+)均先升高后降低,且观察组各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24、48 h,观察组镇痛泵按压次数和输注镇痛药物总量比对照组少(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毕到拔管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P均<0.05)。观察组并发症、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在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中应用肋间神经阻滞复合全麻联合静脉自控镇痛,镇痛效果较好,不仅能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还能减轻机体的免疫抑制,同时可降低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大疱 肋间神经阻滞 全麻联合静脉自控镇痛 胸腔镜 肺大疱切除术 镇痛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引流管联合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对胸腔镜辅助下肋骨骨折内固定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张丽 冯守界 +1 位作者 王柱 李庆鹏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9期4-6,共3页
目的探讨胸腔引流管联合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对胸腔镜辅助下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的康复效果。方法 80例采用胸腔镜辅助下肋骨骨折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按引流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常规置入胸腔引... 目的探讨胸腔引流管联合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对胸腔镜辅助下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的康复效果。方法 80例采用胸腔镜辅助下肋骨骨折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按引流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常规置入胸腔引流管引流,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放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引流量、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拔管后再穿刺次数和住院时间,术后1、3、5 d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1.90±0.60)d、拔管后再穿刺次数(0.08±0.28)次及住院时间(8.40±1.40)d均优于对照组的(4.20±0.80)d、(0.47±0.74)次、(11.90±1.8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5 d,观察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33, P<0.05)。结论胸腔镜辅助下肋骨骨折内固定术后采用胸腔引流管联合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改善了手术治疗效果,减轻了患者疼痛,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了住院时间,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肋骨骨折 胸腔镜 胸腔管引流 中心静脉导管引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视辅助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治疗非小细胞型肺癌的效果研讨
4
作者 王正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第15期27-29,共3页
目的 :探讨用电视辅助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治疗非小细胞型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胸心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84例非小细胞型肺癌患者分为开胸组和胸腔镜组。为开胸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开胸肺癌根治术进行治疗,为胸腔镜... 目的 :探讨用电视辅助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治疗非小细胞型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胸心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84例非小细胞型肺癌患者分为开胸组和胸腔镜组。为开胸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开胸肺癌根治术进行治疗,为胸腔镜组患者采用电视辅助胸腔镜肺癌根治术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的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肺叶间淋巴结的清扫数量。结果 :与开胸组患者相比,胸腔镜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更少,其引流的时间和住院的时间均更短,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采用传统的开胸肺癌根治术相比,采用电视辅助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治疗非小细胞型肺癌的临床效果更好,能够有效地减少其术中的出血量,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辅助胸腔镜肺癌根治术 非小细胞型肺癌 传统的开胸肺癌根治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诱发性肺量计训练对肺癌根治术后肺功能恢复及肺部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14
5
作者 刘祥 孙滕 张昊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71-1175,共5页
目的术前诱发性肺量计训练对肺癌根治术后肺功能恢复的研究报道较少。文中旨在观察术前诱发性肺量计训练对肺癌根治术后肺功能恢复及肺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胸外科收治的98例拟行肺癌根治... 目的术前诱发性肺量计训练对肺癌根治术后肺功能恢复的研究报道较少。文中旨在观察术前诱发性肺量计训练对肺癌根治术后肺功能恢复及肺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胸外科收治的98例拟行肺癌根治术的肺癌患者。依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肺量计组(术前诱发性肺量计训练)和对照组(术前系统呼吸训练),每组49例。比较2组Borg呼吸困难评分、6 min步行距离、血气指标和肺功能指标及肺部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2组患者Borg呼吸困难评分、6 min步行距离较术前均升高(P<0.05),肺量计组患者手术前后Borg呼吸困难评分差值(1.66±0.41)、6 min步行距离差值(343.94±29.27)较对照组(1.38±0.35、218.23±25.32)更高(P<0.05)。肺量计组手术前后动脉氧分压差值高于对照组(P<0.05),动脉二氧化碳分压较术前均降低(P<0.05)。肺量计组手术前后动脉氧分压差值、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值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术后FEV1和FEV1/FVC较术前均升高(P<0.05),肺量计组患者手术前后FEV1差值和FEV1/FVC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肺量计组患者肺部并发症发生率(12.24%)较对照组(30.61%)更低(P<0.05)。结论术前诱发性肺量计训练用于肺癌根治术患者,能够改善肺功能,减少肺部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发性肺量计训练 肺癌根治术 肺功能 肺部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对方式在中年肺癌患者知觉压力与睡眠质量间的中介效应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曼莉 夏广梅 郭文萍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2年第11期136-138,共3页
目的探究应对方式在中年肺癌患者知觉压力与睡眠质量间的中介效应。方法本研究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1月就诊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胸外科的120例中年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采用医学应对方式(MCMQ)问卷、知觉压力量表(P... 目的探究应对方式在中年肺癌患者知觉压力与睡眠质量间的中介效应。方法本研究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1月就诊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胸外科的120例中年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采用医学应对方式(MCMQ)问卷、知觉压力量表(PSS)问卷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问卷对其实施调查。结果患者的MCMQ总分为(42.73±9.75)分,适应维度评分为(19.48±3.81)分,回避维度评分为(14.44±2.97)分,屈服维度评分为(8.81±3.17)分;PSS总分为(33.22±7.14)分;PSQI总分为(13.35±3.42)分。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SS总分与PSQI总分呈正相关(r=0.502,P=0.021);积极应对方式评分与PSS总分呈负相关(r=-0.626,P<0.001),且与PSQI总分呈负相关(r=-0.304,P=0.008);消极应对方式评分与PSS总分呈正相关(r=0.402,P=0.019),且与PSQI总分呈正相关(r=0.198,P=0.036)。应对方式在知觉压力与睡眠质量间存在中介效应(适应、回避和屈服的效应值分别为0.190、0.067和0.097)。结论中年肺癌患者的应对方式较积极,知觉压力较高,睡眠质量较差,且应对方式在知觉压力与睡眠质量间起中介作用。医护人员需关注患者的应对方式,协助其减小知觉压力,以提高其睡眠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中年 应对方式 知觉压力 睡眠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GM试验联合气管镜肺泡灌洗液在肺曲霉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周永军 孟亚奇 +1 位作者 鲍姨琴 王柱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1年第11期125-128,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和肺泡灌洗液半乳甘露聚糖(GM)试验在肺曲霉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9年6月南通大学附属建湖医院就诊的疑似肺曲霉病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患者接受血清及肺泡灌洗液GM联合治疗,根据临床诊断比较不同患... 目的探讨血清和肺泡灌洗液半乳甘露聚糖(GM)试验在肺曲霉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9年6月南通大学附属建湖医院就诊的疑似肺曲霉病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患者接受血清及肺泡灌洗液GM联合治疗,根据临床诊断比较不同患者血清及肺泡灌洗液GM值,ROC曲线分析血清及肺泡灌洗液GM值诊断肺曲霉病的诊断价值。结果90例疑似肺曲霉病患者中,确诊肺曲霉病39例,拟诊肺曲霉病21例,非肺曲霉30例。确诊和拟诊肺曲霉病患者血清及肺泡灌洗液GM值高于非肺曲霉患者(P<0.05)。血清、肺泡灌洗液GM值诊断肺曲霉病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4和0.870,截断值分别为0.43μg/L和0.88μg/L,灵敏度分别为74.00%和82.00%,特异性分别为75.00%和100.00%。采用并联试验的方式,血清联合肺泡灌洗液GM值诊断肺曲霉病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8.00%和85.00%。采用串联试验的方式,血清联合肺泡灌洗液GM值诊断肺曲霉病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0.00%和100.00%。结论血清和肺泡灌洗液GM试验在肺曲霉病诊断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 肺泡灌洗液 半乳甘露聚糖试验 肺曲霉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护理干预在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8
作者 赵青 李玉翠 徐玉梅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2年第9期193-195,共3页
目的 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重症监护室(ICU)危重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康复效果和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ICU收治的102例危重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护理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入对照组和观... 目的 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重症监护室(ICU)危重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康复效果和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ICU收治的102例危重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护理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入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2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康复效果和营养状况。结果 观察组腹泻、应激性溃疡、吸入性肺炎和代谢并发症的总发生率(4.00%)明显较对照组(17.31%)更低(P<0.05)。观察组的肠鸣音恢复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均早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和总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更短(P均<0.05)。干预7 d和14 d时,2组的血红蛋白、白蛋白和血清总蛋白水平均较干预前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均较同期对照组更高(P均<0.05)。结论 对ICU危重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康复效果和营养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 早期护理 肠内营养 并发症 康复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口服碳水化合物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舒适度及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墨勉勉 夏广梅 吴丽娜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21年第12期62-64,共3页
目的探讨术前口服碳水化合物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舒适度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12月收治的40例食管癌患者为对照组,术前常规禁食禁饮。选取2020年1月—12月收治的40例食管癌患者为观察组,以快速康复为指导,术前口服碳水... 目的探讨术前口服碳水化合物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舒适度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12月收治的40例食管癌患者为对照组,术前常规禁食禁饮。选取2020年1月—12月收治的40例食管癌患者为观察组,以快速康复为指导,术前口服碳水化合物。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不适反应的发生率及术后应激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前1 h的疲乏无力、口渴、饥饿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 d的血糖、皮质醇、肾上腺激素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口服碳水化合物可改善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的主观舒适度,减少围手术期血糖波动,减轻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前 口服碳水化合物 禁食禁饮 食管癌根治术 舒适度 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