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主动脉窦瘤破裂经导管封堵与外科手术治疗对比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牛蕤 王诚 +5 位作者 夏勇 刘加立 程守全 王国祥 周中新 姜波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12,共4页
目的比较经导管封堵术及外科手术治疗主动脉窦瘤破裂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0月至2017年5月单中心连续31例主动脉窦瘤患者。11例接受经导管封堵术治疗,平均年龄(36.64±10.87)岁;20例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平均年龄(... 目的比较经导管封堵术及外科手术治疗主动脉窦瘤破裂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0月至2017年5月单中心连续31例主动脉窦瘤患者。11例接受经导管封堵术治疗,平均年龄(36.64±10.87)岁;20例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平均年龄(28.90±10.06)岁。比较两组技术成功率、并发症、残余分流、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输血量及住院费用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术前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技术成功率在导管封堵组为100%(11/11),外科手术组为95%(19/20)(P>0.05)。导管封堵组、外科手术组输血量分别为0 ml、(427.25±331.36)ml(P<0.01),手术时间分别为(60.00±00.00)min、(205.50±129.35)min(P<0.05),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时间分别为0 d、(1.50±0.61)d(P<0.01),残余分流率分别为9.09%(1/11)、10.00%(2/20)。两组患者围术期均无死亡,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术式治疗主动脉窦瘤破裂均安全有效,但经导管封堵术在微创、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方面更具优势。对破口合适患者,可优选经导管封堵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窦瘤破裂 导管封堵术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叶切除术与肺段切除术治疗直径≤2cm浸润性肺腺癌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汤井双 黄晶晶 +3 位作者 李志华 袁梅 陈亮 王俊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87-392,共6页
目的:比较肺叶切除术和肺段切除术治疗直径≤2 cm的浸润性肺腺癌的临床治疗结果,探索影响浸润性肺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12月行手术治疗且直径≤2 cm的浸润性肺腺癌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手术策略... 目的:比较肺叶切除术和肺段切除术治疗直径≤2 cm的浸润性肺腺癌的临床治疗结果,探索影响浸润性肺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12月行手术治疗且直径≤2 cm的浸润性肺腺癌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手术策略分为肺叶切除术组(肺叶组)和肺段切除术组(肺段组)。采用Kaplan-Meier法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总生存期、无进展生存期,采用Cox回归分析影响浸润性肺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肺叶组3年、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9.3%与96.2%,肺段组3年、5年总生存率均为98.8%(P=0.159);肺叶组3年、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92.9%、89.0%,肺段组3年、5年无进展生存率均为94.1%(P=0.071)。Cox回归分析提示年龄、淋巴结阳性是术后总生存期、无进展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直径≤2 cm的浸润性肺腺癌行肺段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具有相同的安全性与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叶切除术 肺段切除术 肺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晚期中央型肺癌化疗联合免疫新辅助治疗后机器人辅助支气管袖状切除的安全性与可行性 被引量:12
3
作者 刘欣龙 孙滕 +2 位作者 洪涛 袁延亮 张昊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1-77,共7页
背景与目的免疫新辅助为局部晚期肺癌治疗打开新局面。本研究探讨局部晚期中央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患者在化疗联合免疫新辅助治疗后机器人辅助支气管袖状切除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 背景与目的免疫新辅助为局部晚期肺癌治疗打开新局面。本研究探讨局部晚期中央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患者在化疗联合免疫新辅助治疗后机器人辅助支气管袖状切除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2021年2月接受化疗联合免疫新辅助治疗后支气管袖状切除的13例局部晚期中央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开胸手术(thoracotomy bronchial sleeve resection, TBSR)组和机器人辅助手术(robot-assisted bronchial sleeve resection,BSR)组,比较两组患者肿瘤学特征、术中和术后的资料。结果两组患者手术顺利,术后病理证实均实现肿瘤R0切除,BSR组患者无中转开胸。TBSR组中患者影像学部分缓解(partial remission, PR)率为71.43%,主要病理缓解(major pathological remissions, MPR)率为42.86%,完全病理缓解(complete pathological response, p CR)率为28.57%,BSR组分别为66.67%、50.00%和33.33%。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长、淋巴结清扫数目、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平均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但是BSR组支气管吻合时间相对较短。两组患者均预后良好,顺利出院,术后90 d死亡率为0。结论局部晚期中央型NSCLC患者经过化疗联合免疫新辅助治疗后可实现缩瘤降期、增加R0切除率,支气管袖状切除安全可行。在遵循手术安全性和实现肿瘤R0切除两个原则的前提下可优先选择机器人行袖状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中央型肺癌 新辅助免疫治疗 达芬奇机器人 支气管袖状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诱发性肺量计训练对肺癌根治术后肺功能恢复及肺部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14
4
作者 刘祥 孙滕 张昊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71-1175,共5页
目的术前诱发性肺量计训练对肺癌根治术后肺功能恢复的研究报道较少。文中旨在观察术前诱发性肺量计训练对肺癌根治术后肺功能恢复及肺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胸外科收治的98例拟行肺癌根治... 目的术前诱发性肺量计训练对肺癌根治术后肺功能恢复的研究报道较少。文中旨在观察术前诱发性肺量计训练对肺癌根治术后肺功能恢复及肺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胸外科收治的98例拟行肺癌根治术的肺癌患者。依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肺量计组(术前诱发性肺量计训练)和对照组(术前系统呼吸训练),每组49例。比较2组Borg呼吸困难评分、6 min步行距离、血气指标和肺功能指标及肺部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2组患者Borg呼吸困难评分、6 min步行距离较术前均升高(P<0.05),肺量计组患者手术前后Borg呼吸困难评分差值(1.66±0.41)、6 min步行距离差值(343.94±29.27)较对照组(1.38±0.35、218.23±25.32)更高(P<0.05)。肺量计组手术前后动脉氧分压差值高于对照组(P<0.05),动脉二氧化碳分压较术前均降低(P<0.05)。肺量计组手术前后动脉氧分压差值、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值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术后FEV1和FEV1/FVC较术前均升高(P<0.05),肺量计组患者手术前后FEV1差值和FEV1/FVC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肺量计组患者肺部并发症发生率(12.24%)较对照组(30.61%)更低(P<0.05)。结论术前诱发性肺量计训练用于肺癌根治术患者,能够改善肺功能,减少肺部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发性肺量计训练 肺癌根治术 肺功能 肺部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及其多肽对非小细胞肺癌增殖、凋亡及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晁志祥 秦西淳 +2 位作者 贾才力 秦昊 张昊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829-837,共9页
背景与目的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igment epithelium-derived factor,PEDF)的抗肿瘤作用已被大量证实,然而其多肽的抗肿瘤作用报道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PEDF及其多肽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凋亡及迁移的影响。方... 背景与目的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igment epithelium-derived factor,PEDF)的抗肿瘤作用已被大量证实,然而其多肽的抗肿瘤作用报道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PEDF及其多肽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凋亡及迁移的影响。方法选取肺癌A549细胞和H1299细胞为研究对象,通过给予细胞相同浓度的不同药物作为观察对象,分为正常组、PEDF处理组、34肽处理组、44肽处理组及34+44组合肽处理组。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活性;划痕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免疫印迹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如蛋白激酶3(RIP3)和半胱天冬酶3剪切体(cleaved-caspase-3)以及各组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标志物的表达水平,如钙黏蛋白(E-cadherin)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结果CCK-8结果显示PEDF及其各多肽分组均可抑制细胞的增殖其中34+44组合肽抑制效果最强(P<0.05);镜下观察发现PEDF及其多肽对A549细胞及H1299细胞均可起到抑制增殖及间充质转化的作用,且34+44肽组的抑制效果最明显;免疫印迹结果表明,与其他组别相比,34+44肽组细胞内Cleaved-Caspase-3及RIP3的表达量明显增高(P<0.05),EMT蛋白E-cadherin的表达升高,α-SMA的表达量降低(P<0.05);流式细胞术结果表明,34+44组合肽组细胞的凋亡率明显高于对其他组(P<0.05);划痕实验表明,与所有组别相比,34+44肽组的愈合率最低(P<0.05)。结论34+44组合肽可以更好地促进NSCLC的凋亡,抑制NSCLC的迁移,从而抑制NSCLC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 肺肿瘤 多肽 A549细胞 H1299细胞 迁移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