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临床护士为终末期患者实施本土化叙事护理的体验 被引量:4
1
作者 王丹 陈群 +7 位作者 王艳波 张金梅 李贤慧 邹莉萍 杜玉虹 蒲世娟 王海燕 李扬会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1-186,共6页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为终末期患者实施叙事护理的体验,为本土化叙事护理的临床推广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滚雪球抽样法,选取12名为终末期患者实施过叙事护理的临床护士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主题分析法分析资料。结果:为终...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为终末期患者实施叙事护理的体验,为本土化叙事护理的临床推广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滚雪球抽样法,选取12名为终末期患者实施过叙事护理的临床护士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主题分析法分析资料。结果:为终末期患者实施本土化叙事护理的过程中,临床护士的体验包括临床变革、实践历程、自我获益、困境与挑战4个主题。结论:通过对终末期患者实施本土化叙事护理,既缓解了临终患者的痛苦,也提升了护士的职业价值感,但叙事护理实践也面临着较多的挑战,需要来自管理层及组织层面的支持,以确保本土化叙事护理实践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土化 叙事护理 临床护士 终末期患者 安宁疗护 质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A C435T基因多态性显著延长吉西他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远期疗效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梦娇 高超 +4 位作者 王涛 张倩 文娟 吕冬梅 胡丽丽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337-1343,共7页
目的:探讨胞苷脱氨酶(cytidine deaminase,CDA)C435T基因多态性对吉西他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8月至2019年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吉西他滨-铂类治疗的非小细胞肺... 目的:探讨胞苷脱氨酶(cytidine deaminase,CDA)C435T基因多态性对吉西他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8月至2019年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吉西他滨-铂类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病例145例,记录年龄、性别、病理类型、临床分期(Ⅰ-ⅢA/ⅢB-Ⅳ)等基本临床特征,依据RECIST1.1标准评估,无病生存期(DFS)、无进展生存期(PFS)及总生存期(OS)为主要终点。检测CDA C435T基因型,病例分为野生型CC组与突变型CT/TT组。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分析CDA C435T与DFS、PFS及OS的关系,Cox模型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Ⅰ-ⅢA期CC较CT/TT中位DFS延迟趋势不明显(16.8个月vs.35.7个月,P=0.294),中位OS无差异(54.3个月vs.81.9个月,P=0.256)。ⅢB-Ⅳ期CT/TT比CC中位PFS延长(10.4个月vs.5.0个月,P=0.009),中位OS无差异(16.2个月vs.24.3个月,P=0.087)。CC和CT/TT总体中位OS无差异(21.5个月vs.25.3个月,P=0.077)。Cox回归模型显示,CDA C435T是ⅢB-Ⅳ期PF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19)。结论:CDA C435T基因多态性对吉西他滨治疗ⅢB-Ⅳ期NSCLC的PFS具有预测性,CT/TT型明显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A C435T基因 非小细胞肺癌 化疗 多态性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双胍通过减少STAT3磷酸化缓解大鼠骨癌痛 被引量:5
3
作者 葛安琪 殷红 +4 位作者 李登峰 张辉 赵伟 颜明 苗蓓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44-848,共5页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骨癌痛大鼠的镇痛作用及其对脊髓背角中磷酸化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3(phospho-signal transducers and activators of transcription 3,p-STAT3)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48只,体质量200~220 g,随机分为4组...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骨癌痛大鼠的镇痛作用及其对脊髓背角中磷酸化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3(phospho-signal transducers and activators of transcription 3,p-STAT3)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48只,体质量200~220 g,随机分为4组(n=12):假手术+生理盐水组(Sham+NS组)、假手术+二甲双胍组(Sham+Metformin组)、骨癌痛+生理盐水组(BCP+NS组)、骨癌痛+二甲双胍组(BCP+Metformin组)。BCP+NS组和BCP+Metformin组大鼠制备骨癌痛模型,Sham+NS组和Sham+Metformin组大鼠胫骨骨髓腔注入生理盐水对照。4组大鼠于术后d 7~14分别腹腔内注射生理盐水或二甲双胍200 mg·kg^(-1),1次/日。测定造模前1 d及造模后3、5、7、10、12、14 d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MWT)。行为学测试完成后选择d 14大鼠,用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大鼠脊髓背角中p-STAT3的表达。结果腹腔注射二甲双胍明显逆转了骨癌痛大鼠机械痛敏;腹腔注射二甲双胍明显抑制了脊髓背角p-STAT3的表达。结论二甲双胍可以通过抑制骨癌痛大鼠脊髓背角p-STAT3的表达减轻骨癌痛大鼠的病理性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疼痛 二甲双胍 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3 磷酸化 脊髓背角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乳酸脱氢酶/白蛋白比值在进展期胃癌中的预后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董鑫 汪海岩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9期73-76,共4页
为研究术前血清乳酸脱氢酶/白蛋白比值(lactate dehydrogenase albumin ratio,LAR)与进展期胃癌(advanced gastric cancer,AGC)生存期之间的关系。通过收集2014年1月1日~2017年12月30日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进展期胃癌... 为研究术前血清乳酸脱氢酶/白蛋白比值(lactate dehydrogenase albumin ratio,LAR)与进展期胃癌(advanced gastric cancer,AGC)生存期之间的关系。通过收集2014年1月1日~2017年12月30日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进展期胃癌患者743例,采用单因素及Cox多因素分析研究了LAR与进展期胃癌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和无进展生存(progress free survival,PFS)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单因素分析发现高LAR组患者的OS及PFS均较低LAR组缩短(P <0. 05),Cox多因素分析发现高LAR(P <0. 05)、T4期(P <0. 05)是进展期胃癌患者OS的独立影响因素,而高LAR(P <0. 05)、T4期(P <0. 05)、年龄<60岁(P <0. 05)是进展期胃癌患者PFS的独立影响因素。可见术前LAR是进展期胃癌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临床上可用来增加预后判断精确性,进一步指导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期胃癌 乳酸脱氢酶 白蛋白 临床资料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抑制剂治疗中晚期非病毒性相关肝癌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刘浩楠 王玉芹 +3 位作者 吴萌 陆通 赵阳 韩正祥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761-2766,共6页
目的研究国产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在中晚期非病毒性相关肝癌(NBNC-HCC)中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2年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使用国产PD-1抑制剂治疗的31例中晚期NBNC-HCC患者。分析患者疾病... 目的研究国产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在中晚期非病毒性相关肝癌(NBNC-HCC)中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2年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使用国产PD-1抑制剂治疗的31例中晚期NBNC-HCC患者。分析患者疾病进展时间、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结果在31例中晚期NBNC-HCC患者中,1例患者疗效评价为完全缓解,4例评价为部分缓解,6例评价为疾病稳定,20例评价为疾病进展,客观缓解率为16.1%,疾病控制率为35.5%,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为7.2(6.4~8.0)个月。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1.30%,常见的不良反应为皮疹(29.03%)和高血压(22.58%),所有患者均无4级不良反应和不良反应相关死亡事件发生。结论本研究提示中晚期NBNC-HCC患者对PD-1抑制剂治疗的反应可能较弱,但不良反应可控,未来仍需多中心前瞻性试验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 实体肿瘤疗效评价标准 药物相关性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BM4a基因表达与功能研究进展
6
作者 雍红梅 周学义 +1 位作者 赵薇 冯振卿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009-1013,共5页
RNA结合基序4(RNA-binding motif 4,RBM4)是一个参与不同细胞生物学过程的RNA结合蛋白(RNA-binding protein,RBP),其结构包含两个RNA识别基序和一个CCHC型锌指结构。RBM4表达于多种组织,参与前体m RNA的选择性剪接、翻译控制和RNA沉默... RNA结合基序4(RNA-binding motif 4,RBM4)是一个参与不同细胞生物学过程的RNA结合蛋白(RNA-binding protein,RBP),其结构包含两个RNA识别基序和一个CCHC型锌指结构。RBM4表达于多种组织,参与前体m RNA的选择性剪接、翻译控制和RNA沉默等转录后基因调控过程。RBM4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包括维持胚胎和性腺发育、控制昼夜节律及介导细胞分化等。RBM4的表达异常可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特别是与肿瘤的关系密切,但具体分子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文章就RBM4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BM4 选择性剪接 翻译控制 RNA沉默 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抑制剂致皮肤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7
作者 赵阳 关凤军 +1 位作者 韩正祥 张昕博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2352-2357,共6页
目的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抑制剂临床应用中的皮肤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irAEs)的发生和结局。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2020年3月至2022年11月接受PD-1抑制剂治疗恶性... 目的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抑制剂临床应用中的皮肤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irAEs)的发生和结局。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2020年3月至2022年11月接受PD-1抑制剂治疗恶性肿瘤的患者456例,观察出现皮肤irAEs的种类、分级及治疗和预后。结果接受PD-1抑制剂治疗的患者中共有101例患者发生irAEs,其中反应性毛细血管增生症(reactive cutaneous capillary endothelial proliferation,RCCEP)71例(占比70.29%),其中2级15例,1级56例,大多数患者未予特殊治疗,少部分患者加用阿帕替尼抗血管治疗后血管瘤消退;皮肤瘙痒22例(占比21.7%),其中2级4例,1级18例,外用糖皮质激素和口服抗组胺药治疗,症状在1周内好转;斑丘疹15例(占比14.8%),其中1级皮肤不良反应9例,2级皮肤不良反应6例,使用润肤剂、外用糖皮质激素和口服抗组胺药进行对症治疗后好转;白癜风样色素脱失4例(占比3.9%),其中2级1例,1级3例,均未进行特殊治疗;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TEN)1例,ICU支持治疗及激素抗生素应用后,皮损好转;银屑病样反应1例,为3级皮肤反应,静脉使用糖皮质激素药物后,皮损好转。结论PD-1发生的irAEs中,分级主要为1~3级,4级以上罕见。irAEs对症处理后,绝大多数可以缓解。皮肤irAEs的早期识别和充分管理可以预防症状发展恶化,皮肤irAEs总体安全可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皮肤免疫相关不良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LDI-TOF MS技术检测胃癌患者外周血中miR-34b/c甲基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8
作者 刘东 李庆妍 +2 位作者 王自全 王丙武 王保庆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98-403,409,共7页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外周血中miR-34b/c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sation,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 MS)技术检测31例胃癌患者和2...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外周血中miR-34b/c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sation,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 MS)技术检测31例胃癌患者和24例正常人群外周血中miR-34b/c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筛选与胃癌发生相关的差异性甲基化CpG位点,并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14 C尿素呼气试验(UBT)检测胃癌患者HP感染状态,分析其与miR-34b/c甲基化的相关性。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胃癌组织中MMR蛋白表达,分析其与miR-34b/c甲基化的相关性。结果胃癌中miR-34b/c整体甲基化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其中3个CpG单位CpG_3.4、CpG_20、CpG_25在胃癌中的甲基化水平(13.61%、11.32%、15.32%)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36%、0.41%、7.60%),差异有显著性(P<0.01)。进一步分析CpG位点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发现miR-34b/c CpG_3.4高甲基化与胃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而miR-34b/c CpG_3.4、CpG_20、CpG_25高甲基化与患者年龄、性别、发病部位、分化程度、TNM分期无相关性(P>0.05)。31例胃癌患者HP感染阳性检出率为51.61%(16/31)。HP感染与miR-34b/c高甲基化无相关性(P>0.05)。31例胃癌患者中,错配修复基因缺失(deficient mismatch repair,dMMR)2例(6.45%),错配修复基因完整(proficient mismatch repair,pMMR)29例(93.55%)。MMR蛋白表达与miR-34b/c高甲基化无相关性(P>0.05)。结论miR-34b/c启动子区高甲基化改变可能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可作为胃癌诊断和预后预测的潜在生物学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外周血 miR-34b/c 甲基化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