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切除术和包膜外剥脱术治疗肝血管瘤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3
1
作者 陈凯 李向农 +2 位作者 刘坤 南云广 杨军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699-704,共6页
目的对比分析肝切除术和包膜外剥脱术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6年5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15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成剥脱组(n=79)和肝切组(n... 目的对比分析肝切除术和包膜外剥脱术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6年5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15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成剥脱组(n=79)和肝切组(n=36),进一步根据肿瘤直径将所有患者分成2个亚组进行分层比较:肿瘤直径在5~10 cm的肝大血管瘤患者89例,分为大剥脱组64例和大肝切组25例;肿瘤直径>10 cm的巨大肝血管瘤26例,分为巨大血管瘤剥脱组15例和巨大血管瘤切除组11例。分别比较2组患者之间术前、术中、术后的相关临床资料。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数据2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分类变量采用χ~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2组间比较。结果血管瘤剥脱术和肝切除术患者的术中出血量[300(200~400)ml vs 300(225~500)ml]、手术时间[120(105~160)min vs 140(95~150)min]、术后引流量[280(165~520)ml vs 310(105~546)ml]、住院时间[16(14~19)d vs 14(13~19.5)d]、住院费用[(27 973.64±10 028.32)元vs(28 680.85±10 662.87)元]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1.065、-0.036、-0.413、-1.283,t=-0.344;P值分别为0.287、0.971、0.679、0.200、0.732)。亚组分析结果也显示肝切除术和剥脱术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肝切除术和血管瘤剥脱术这两种手术方式在治疗肝血管瘤方面并无明显差异,选择哪一种术式要根据肿瘤的大小、部位及术者操作的熟练程度来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血管瘤 肝切除术 剥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超初诊为胆囊结石患者行磁共振胰胆管造影的必要性及指征分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祝佩瑶 杨军 +3 位作者 杨勇 韩亚东 庄磊 韩咏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93-1298,共6页
目的探讨临床上彩超初诊为胆囊结石患者行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的必要性及指征。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了2013年1月-2017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431例以胆囊结石首诊入院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入院时,腹部彩... 目的探讨临床上彩超初诊为胆囊结石患者行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的必要性及指征。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了2013年1月-2017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431例以胆囊结石首诊入院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入院时,腹部彩超均只发现胆囊结石,未发现其他病变。最终经过手术治疗后,诊断为单纯胆囊结石患者为对照组,合并有胆总管结石患者为实验组。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相关预测模型,并最终绘制预测模型及各个指标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结果经过logistic分析筛选的4项指标为:胆总管扩张(χ1)、胆囊增大(χ^2)、DBil(χ3)、GGT(χ4),建立的logistic回归模型为:Logit(P)=-4.153+3.592χ1+1.720χ^2+1.798χ3+1.519χ4。模型对于彩超漏诊胆总管结石的敏感度为53.4%,特异度为99.6%,准确度为92.5%,ROC曲线下面积为0.904。优于其他任意单一指标。结论彩超初诊为单纯胆囊结石患者无常规行MRCP的必要性。但是胆囊增大,胆总管增宽> 0.8 cm,DBil> 7μmol/L,GGT> 40 U/L是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建立的回归模型有较高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可以为临床医生的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结石病 胆总管结石病 磁共振胰胆管造影 LOGISTIC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