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脑中动脉斑块特征与急性脑梗死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1
作者 胡梦雪 李雪琪 +6 位作者 高瑾 张贺 朱士光 李中林 王强 徐凯 余苗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9-304,共6页
目的:通过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RMR-VWI)评估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与急性脑梗死(ACI)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于我院行大脑中动脉HRMR-VWI和颅脑MRI平扫的单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评估大脑中动... 目的:通过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RMR-VWI)评估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与急性脑梗死(ACI)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于我院行大脑中动脉HRMR-VWI和颅脑MRI平扫的单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评估大脑中动脉狭窄区域斑块相关指标(斑块分布、斑块负荷、斑块强化、斑块面积等).依据弥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图像,将患者分为ACI组和非ACI组.按弥散加权成像-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DWI-ASPECTS)将患者分为DWI-ASPECTS≤7分组和DWI-ASPECTS>7分组.分别比较临床指标和斑块特征的组间差异.采用SPSS26.0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共纳入74例患者,男性44例,女性30例;平均年龄(55.89±11.99岁);ACI组44例,非ACI组30例;DWI-ASPECTS≤7分组17例,DWI-ASPECTS>7分组57例.ACI组斑块面积[4.29(2.07,5.55)mm^(2)]大于非ACI组[3.10(1.74,3.93)mm^(2)](P=0.034),ACI组最大斑块厚度[1.80(1.53,2.10)mm]大于非ACI组[1.50(1.30,1.83)mm](P=0.006),ACI组明显强化斑块比例(65.9%)高于非ACI组(13.3%)(P<0.001),ACI组斑块内出血比例(70.5%)高于非ACI组(26.7%)(P<0.001).DWI-ASPECTS≤7分组男性、饮酒及明显强化斑块比例均高于DWI-ASPECTS>7分组(P<0.05).结论:大脑中动脉斑块内出血、斑块最大厚度、斑块面积及斑块强化程度与ACI的发生风险相关,性别、饮酒及斑块强化程度与DWI-ASPECTS评分高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 急性脑梗死 斑块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影像学及病理学特征临床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王钰乔 沈霞 +5 位作者 李中林 李凤朝 崔桂云 张尊胜 杨新新 花放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6年第11期797-802,共6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和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分析6例经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学和组织病理学特征。结果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临床表现...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和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分析6例经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学和组织病理学特征。结果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临床表现多样,以头痛、头晕多见。6例患者中肿瘤单发5例、多发1例,共7个病灶,病灶位于大脑半球4个、小脑1个、侧脑室1个、丘脑1个,其中2个病灶累及胼胝体。病灶多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界较清晰,肿瘤周围水肿和占位效应相对较轻。CT显示肿瘤呈高密度,T1WI呈等或略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肿瘤呈均匀强化。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光学显微镜观察,肿瘤细胞围绕血管周围分布,形成"袖套"样浸润;免疫组织化学表型分析,肿瘤均来源于B淋巴细胞。结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影像学和病理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异性,主要病理学类型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组织学形态和免疫组织化学表型分析是明确诊断的"金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淋巴瘤 B细胞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A源图像上颈动脉周围脂肪定量与斑块MRI易损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徐含波 余苗 +4 位作者 孟闫凯 李中林 胡梦雪 王绍才 徐凯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7-32,共6页
目的:研究CT血管成像(CTA)源图像上颈动脉周围脂肪定量与斑块MRI易损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21年5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连续行颈动脉高分辨率MRI和颈动脉CTA检查的患者。选择颈动脉斑块最大的层面测量,在颈动... 目的:研究CT血管成像(CTA)源图像上颈动脉周围脂肪定量与斑块MRI易损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21年5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连续行颈动脉高分辨率MRI和颈动脉CTA检查的患者。选择颈动脉斑块最大的层面测量,在颈动脉周围脂肪组织、颈部皮下脂肪组织中分别测量平均颈动脉周围脂肪密度(PFD)和颈部皮下脂肪密度(CSFD),在同层面使用同种方法测量对侧(斑块或非斑块侧)的平均PFD、CSFD。根据颈动脉斑块MRI易损特征,即斑块内出血(IPH)、纤维帽变薄和/或破裂(TRFC)、富含脂质坏死核心(LRNC)进行分组,分析PFD、CSFD及PFD/CSFD与上述3个不同易损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79例患者,平均年龄(61.2±10.1)岁。与非LRNC组相比,LRNC组斑块侧PFD/CSFD较低(P=0.010)。与非TRFC组相比,TRFC组斑块侧PFD较高(P=0.002)、PFD/CSFD较低(P=0.004)。与非IPH组相比,IPH组斑块侧PFD较高(P<0.001)、CSFD较高(P=0.013),而PFD/CSFD较低(P<0.001)。PFD、CSFD与IPH(P=0.004、P=0.016)显著相关。结论:PFD、CSFD及PFD/CSFD与颈动脉斑块易损特征具有一定相关性,其中PFD、CSFD与IPH显著相关,因此,PFD、CSFD有可能被用作斑块不稳定性的影像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 颈动脉周围脂肪密度 颈部皮下脂肪密度 易损斑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青年围透析期患者心理痛苦轨迹的纵向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李蕊 吴越 +2 位作者 郑晓峰 马路 宋红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87-492,共6页
目的:探索中青年围透析期患者心理痛苦的变化轨迹。方法:选取122例围透析期患者,采用自编一般资料问卷、心理痛苦筛查量表(DSS)、心理复原力量表(CD-RISC)、社会支持评估量表(SSRS)、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分别在确诊诊断、初次透析、... 目的:探索中青年围透析期患者心理痛苦的变化轨迹。方法:选取122例围透析期患者,采用自编一般资料问卷、心理痛苦筛查量表(DSS)、心理复原力量表(CD-RISC)、社会支持评估量表(SSRS)、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分别在确诊诊断、初次透析、透析1月、透析2月、透析3月进行测评。使用增长混合模型识别心理痛苦轨迹类别。结果:患者的DSS和SPBS得分初次透析时最高,透析3月时最低,CD-RISC得分初次透析最低,透析3月最高,时间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心理痛苦轨迹分为持续高水平(26.20%)、高水平下降(40.72%)和中低水平下降(33.08%)3个类型。结论:中青年围透析期患者从诊断到规律透析间心理痛苦呈现不同的变化轨迹,临床工作人员对初次透析患者的心理状况应给予更多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青年 围透析期 心理痛苦 纵向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主要照顾者意义构建过程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张然 马靓 +2 位作者 苗晓 孙佳 郭蒙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24-529,共6页
目的:探究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主要照顾者意义构建过程,为制订积极的心理体验干预提供思路。方法:采取目的性抽样方法,选取2022年12月至2023年3月在连云港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的神经外科就诊的13名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的主要照顾者作为... 目的:探究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主要照顾者意义构建过程,为制订积极的心理体验干预提供思路。方法:采取目的性抽样方法,选取2022年12月至2023年3月在连云港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的神经外科就诊的13名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的主要照顾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访谈提纲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Braun&Clarke的主题分析法分析资料。结果:共归纳为4个主题、9个亚主题,包括“疾病冲击,原始意义动摇”“重塑人生意义”“重新发现疾病意义”“意义构建的个体积极结果”。结论:意义构建是照顾者对疾病照顾压力源进行复杂评估、应对,最终产生积极结果的过程,研究结果可指导临床护理人员制定干预方案,促进照顾者将差异痛苦转化为有意义的行动,促进患者疾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性脑卒中 主要照顾者 意义构建 质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务人员佩戴医用防护口罩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6
作者 涂佳佳 刘芳 +3 位作者 王珂璇 茅一萍 祁琪 张洁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35-741,共7页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佩戴医用防护口罩的行为现状,并分析未能规范佩戴医用防护口罩的影响因素,为改进口罩佩戴相关培训提供依据。方法2022年6月—2023年3月,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的工作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气溶胶凝结核计数法对市面上常见的...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佩戴医用防护口罩的行为现状,并分析未能规范佩戴医用防护口罩的影响因素,为改进口罩佩戴相关培训提供依据。方法2022年6月—2023年3月,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的工作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气溶胶凝结核计数法对市面上常见的5款医用防护口罩进行实时定量适合性测试,通过测试仪器适合因数的变化、是否需要专业人员辅助调整综合判断医用防护口罩佩戴情况,应用自制的一般资料调查表对参与者进行问卷调查,借助三维(3D)激光扫描技术扫描参与者头面部,将扫描图像导入Geomagic Studio 2013软件测量头面部尺寸。结果共调查222名医务人员,完成991次实时测试,208次3D扫描。其中221次(22.30%)测试参与者未能规范佩戴医用防护口罩,5款医用防护口罩的不规范佩戴比率分别为30.56%、25.62%、25.87%、23.15%、7.35%。佩戴口罩不规范率:不同医用防护口罩形状,参与者职业、上一次医用防护口罩佩戴技能培训时间及是否有呼吸道传染病防治相关工作经验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医用防护口罩品牌、尺寸,以及参与者性别、科室等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折叠状医用防护口罩佩戴规范与不规范者身体质量指数(BM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医务人员佩戴医用防护口罩不规范受诸多因素影响,在正式的定量适合性测试之前推荐进行实时测试,能节省时间,提高测试效率。未来进行医用防护口罩佩戴培训时,对不同形状的口罩应进行针对性的培训,重点关注后勤人员、实习生、BMI高者,以及从未接受医用防护口罩佩戴培训者及未参加过呼吸道传染病防治相关工作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用防护口罩 定量适合性测试 实时测试 三维激光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室-腹腔分流术在创伤性脑损伤脑积水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对T淋巴细胞、炎症因子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2
7
作者 刘畅 李祥 +2 位作者 顾佳炜 王新栋 包爱军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2130-2135,共6页
目的:探讨脑室-腹腔分流术在创伤性脑损伤脑积水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对T淋巴细胞、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3月~2016年11月收治的78例创伤性脑损伤脑积水患者作为对象,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n=39)和观察组(n=39)。对照组给予腰大... 目的:探讨脑室-腹腔分流术在创伤性脑损伤脑积水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对T淋巴细胞、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3月~2016年11月收治的78例创伤性脑损伤脑积水患者作为对象,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n=39)和观察组(n=39)。对照组给予腰大池腹腔分流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两组手术后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手术后7dGOS、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改良Rankin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后7dCD3^+、CD4^+、CD4^+/CD8^+T细胞数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CD8^+T细胞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后7dTNF-α、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后死亡、肺栓塞、深静脉血栓、感染及再出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脑室-腹腔分流术用于创伤性脑损伤脑积水患者治疗能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能提高T淋巴细胞水平,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腹腔分流术 创伤性脑损伤脑积水 临床效果 T淋巴细胞水平 炎症因子 发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5岁以上帕金森病患者脑深部电刺激术疗效分析 被引量:15
8
作者 李白杨 潘昕 +3 位作者 黄蒙蒙 崔桂云 祖洁 肖其华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45-247,共3页
目的探讨75岁以上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行丘脑底核(subthalamic nucleus,STN)脑深部电刺激术(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科行STN-DBS治疗的24例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分为A、B两组进行对比研究。A组(<75岁)16例,... 目的探讨75岁以上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行丘脑底核(subthalamic nucleus,STN)脑深部电刺激术(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科行STN-DBS治疗的24例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分为A、B两组进行对比研究。A组(<75岁)16例,B组(≥75岁)8例。对两组患者疗效及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平均随访7.5个月)。结果患者术后帕金森氏病综合评分量表(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UPDRS)评分改善比较,其中UPDRSⅢ75岁以上患者与75岁以下患者两组比较无差异(Z=-0.429,P=0.668),UPDRSⅡ及ADL评分改善百分比两组统计也无差异(Z=-0.551,P=0.581)。帕金森病39问卷表(Parkinson’s disease questionnaire-39,PDQ-39)评分改善两组无差异(Z=-0.245,P=0.806)。美多芭剂减少量两组比较无差异(Z=-0.282,P=0.778)。24例患者并发症(术后90 d内):术后嗜睡和谵妄,A组3例,B组2例;精神症状,A组1例,B组2例;术后肺部感染,A组1例,B组1例;右侧锁骨下皮下积液,B组1例;幻觉,B组1例;手术切口延迟愈合,A组1例,B组1例。远期并发症:构音障碍,体重增加发生率无明显差别。结论表明75岁以上帕金森病患者STN-DBS手术同样取得疗效,并发症发生率有所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脑深部电刺激术 丘脑底核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OPⅡ、IDH1表达与胶质瘤预后的相关性及临床价值 被引量:4
9
作者 陈洋 阴鲁鑫 +3 位作者 李琳琳 王天男 刘宇昊 高文昌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212-1214,1218,共4页
目的探讨TOPⅡ、IDH1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分析两者与肿瘤病理级别及预后的相关性,并探讨两者在胶质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89例术后免疫组化包含TOPⅡ、IDH1的胶质瘤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和随访情况。采用χ^2检验分析TOPⅡ、IDH1与胶质... 目的探讨TOPⅡ、IDH1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分析两者与肿瘤病理级别及预后的相关性,并探讨两者在胶质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89例术后免疫组化包含TOPⅡ、IDH1的胶质瘤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和随访情况。采用χ^2检验分析TOPⅡ、IDH1与胶质瘤恶性程度的关系,TOPⅡ和IDH1的关系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法检验,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Log-rank检验临床病理因素与胶质瘤预后的关系,将其中有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TOPⅡ、IDH1表达与胶质瘤恶性程度相关(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胶质瘤中TOPⅡ与IDH1的表达呈负相关(r=-0.459,P<0.001)。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患者年龄、术前KPS评分、术后放化疗、病理级别、TOPⅡ和IDH1表达与预后有关。多因素分析表明,IDH1表达、术后放化疗和病理级别是胶质瘤预后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TOPⅡ、IDH1可作为判断胶质瘤恶性程度的分子生物学指标;两者在胶质瘤中表达呈负相关;TOPⅡ高表达提示患者生存期短;术后放化疗、IDH1表达情况和病理级别可作为胶质瘤预后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拓扑异构酶Ⅱ 异柠檬酸脱氢酶1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性颅脑损伤后进展性出血性损伤高危因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0
作者 帅俊坤(综述) 吴金玉 陈军(审校)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945-949,共5页
创伤性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是世界范围内造成45岁以下人群死亡和严重残疾的主要原因[1],全球每年大约有5000万人发生TBI[2],2017年在美国TBI造成约61131人死亡[3],成为威胁全球健康的重大医学和公共卫生问题,给社会及... 创伤性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是世界范围内造成45岁以下人群死亡和严重残疾的主要原因[1],全球每年大约有5000万人发生TBI[2],2017年在美国TBI造成约61131人死亡[3],成为威胁全球健康的重大医学和公共卫生问题,给社会及家庭带来沉重负担。进展性出血性损伤(progressive hemorrhagic injury,PHI)在TBI患者中发生率为21%~74%[4~7],TBI合并PHI的多项研究[6,8~10]证实,PHI患者具有更高的临床恶化风险和更差的预后,使临床不良结局的风险增加5倍[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颅脑损伤 进展性出血性损伤 全球健康 高危因素 TBI 不良结局 公共卫生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13
11
作者 张旭 梁君 桑奔 《中国卒中杂志》 2016年第10期842-846,共5页
目的探讨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和内科保守治疗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总结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41例大面积脑梗死后行去骨瓣减压手术治疗的患者和30例大面积脑梗死后行内科保守治疗的患者,比较... 目的探讨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和内科保守治疗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总结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41例大面积脑梗死后行去骨瓣减压手术治疗的患者和30例大面积脑梗死后行内科保守治疗的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死亡率及对生存者中两组患者不同时期的神经功能变化进行随访(12个月),评价术后3个月和12个月时的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变化。结果手术治疗组与内科保守对照组相比较,死亡率明显降低(χ2=4.522,P=0.02)。手术治疗组中60岁以上患者死亡率明显比60岁以下患者要高(χ2=5.634,P=0.04)。根据GOS进行临床评分,手术治疗组术后3个月和12个月随访结果,较内科保守对照组发病3个月和12个月随访结果,患者死亡率降低,且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明显(χ2=6.437,P=0.03)。结论大面积脑梗死手术治疗组比保守治疗组可明显降低患者死亡率,且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面积脑梗死 大骨瓣减压术 治疗 疗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脑胶质瘤组织中Spinophilin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2
作者 邢靖松 梁东 +3 位作者 克甜甜 张琳 于如同 高尚锋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044-1048,共5页
目的探讨Spinophilin在人脑胶质瘤和非瘤脑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分析其表达与胶质瘤病理分级、IDH分型及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公共数据库分析Spinophilin在不同级别、不同亚型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采用qRT-PCR、免疫... 目的探讨Spinophilin在人脑胶质瘤和非瘤脑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分析其表达与胶质瘤病理分级、IDH分型及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公共数据库分析Spinophilin在不同级别、不同亚型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采用qRT-PCR、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其在非瘤脑组织和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分析TCGA胶质瘤数据库和应用qRT-PCR检测2016年2月~2018年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胶质瘤标本发现,Spinophilin mRNA水平在WHOⅣ级胶质瘤中明显低于非瘤脑组织(P<0.05);分析GSE16011和GSE4290胶质瘤数据集发现,Spinophilin mRNA水平在WHOⅢ级(P<0.01)和Ⅳ级(P<0.001)胶质瘤中均显著下调。IDH1野生型胶质瘤较IDH1突变型胶质瘤中Spinophilin mRNA表达下调,其中在GSE16011(P<0.05)和CGGA(P<0.001)胶质瘤数据集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免疫组化检测发现,与非瘤脑组织相比,WHOⅡ级和Ⅲ级胶质瘤中Spinophilin蛋白明显降低(P<0.01);Western blot分析发现,Spinophilin在不同级别胶质瘤中均表达下调,在WHOⅣ级胶质瘤中下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CGGA胶质瘤数据库生存分析显示,Spinophilin高表达胶质瘤患者的总生存时间显著长于低表达患者(P<0.0001);进一步分析发现,Spinophilin在WHOⅡ级(P=0.041)和Ⅲ级(P=0.033)胶质瘤中高表达与患者较长的生存期相关。结论Spinophilin高表达胶质瘤患者的预后较好,有望成为脑胶质瘤分子病理诊断和预后评估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SPINOPHILIN WHO分级 IDH 生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A去甲基化酶FTO抑制剂对胶质母细胞瘤干细胞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吴润秋 田聪 +1 位作者 张旭 于如同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5-130,共6页
目的分析m^(6)A去甲基化酶FTO的抑制剂(FB23-2)对人胶质母细胞瘤干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运用CCK-8法和神经球形成实验检测FB23-2和替莫唑胺对GSC的影响;体外有限稀释实验检测FB23-2对GSC自我更新的影响;EdU法检测FB23-2对GSC增殖的影响... 目的分析m^(6)A去甲基化酶FTO的抑制剂(FB23-2)对人胶质母细胞瘤干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运用CCK-8法和神经球形成实验检测FB23-2和替莫唑胺对GSC的影响;体外有限稀释实验检测FB23-2对GSC自我更新的影响;EdU法检测FB23-2对GSC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FB23-2对GSC凋亡的影响。结果CCK-8结果显示,FB23-2能够有效抑制GSC的细胞活性,其IC_(50)分别为7.11μmol·L^(-1)和4.63μmol·L^(-1)。成球实验证明,FB23-2处理组的GSC神经球的大小和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体外有限稀释实验表明,FB23-2可有效抑制GSC的自我更新能力;EdU参入实验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分别降至(70.59±13.74)%和(50.33±4.53)%。流式细胞术检测处理组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12.16±1.90)%和(16.77±1.17)%。结论FTO抑制剂FB23-2可抑制GSC的生长和自我更新能力,靶向FTO可能是清除GSC的潜在策略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TO FB23-2 胶质母细胞瘤干细胞 自我更新 神经球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胶质母细胞瘤TERT启动子和ATRX突变预后价值 被引量:2
14
作者 阴鲁鑫 徐义强 +4 位作者 肖维汉 褚夫政 邓李轶 黎传清 张路东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449-455,共7页
目的探究成人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中端粒酶逆转录酶(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TERT)启动子,α-地中海贫血伴智力低下综合征基因(alpha-thalassemia/mental retardation syndrome X-linked,ATRX)突变对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究成人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中端粒酶逆转录酶(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TERT)启动子,α-地中海贫血伴智力低下综合征基因(alpha-thalassemia/mental retardation syndrome X-linked,ATRX)突变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20年至2022年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行手术治疗的82例GBM患者病理及随访资料。TERT启动子区(C228T和C250T)及ATRX突变检测采用多重PCR扩增+二代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方法,根据患者HE染色切片的镜下结果将其分为低级别组织形态的GBM和高级别组织形态GBM两组,分析两组GBM患者TERT启动子和ATRX突变率的差异。GBM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两组GBM患者中TERT启动子突变率(25.0%vs.75.8%,χ^(2)=12.584,P<0.01)存在统计学差异。年龄≤60岁、术中肿瘤全切、术后放疗、化疗、TERT启动子非突变是影响GBM患者预后的独立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TERT启动子突变的GBM患者预后较差、临床中常规检测TERT启动子并结合其他分子标记物有助于正确评估GBM患者预后,有较高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母细胞瘤 二代测序(NGS) 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启动子 α一地中海贫血伴智力低下综 合征基因(ATRX)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抽吸辅助无延迟开颅减压治疗原发性脑出血伴脑疝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翟晓雷 周大志 +1 位作者 刘冬红 王少丹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328-1332,共5页
目的 研究微创抽吸辅助无延迟开颅减压治疗原发性脑出血伴脑疝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纳入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100例幕上原发性脑出血伴脑疝患者,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50例(放弃治疗2例,余48例)和对照组50例(放弃治疗3例+失访1例,余46... 目的 研究微创抽吸辅助无延迟开颅减压治疗原发性脑出血伴脑疝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纳入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100例幕上原发性脑出血伴脑疝患者,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50例(放弃治疗2例,余48例)和对照组50例(放弃治疗3例+失访1例,余46例)。观察组床边微创穿刺抽吸同时术前准备,无延迟行开颅血肿清除并去骨瓣减压术;对照组常规行开颅血肿清除并去骨瓣减压术。根据入院时单侧或双侧瞳孔散大区分脑疝严重程度。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及术后6个月预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良好/中残率和死亡率显著优于对照组(39.4%vs. 19.6%;8.3%vs. 26.1%),两组术后6个月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中单侧瞳孔散大患者,观察组良好/中残率显著高于对照组(59.4%vs. 31.0%),两组术后6个月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中双侧瞳孔散大患者术后6个月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单侧瞳孔散大患者中,微创抽吸后瞳孔明显回缩者良好/中残率显著高于无明显回缩者(78.3%vs. 11.1%,P <0.01)。观察组双侧瞳孔散大患者中,微创抽吸后瞳孔明显回缩者植物生存/死亡率显著低于无明显回缩者(36.4%vs. 100.0%,P <0.05)。结论 微创抽吸辅助无延迟开颅减压治疗原发性脑出血伴脑疝患者预后优于常规开颅减压,并可提高单侧瞳孔散大患者的良好/中残率,降低双侧瞳孔散大患者的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脑疝 微创穿刺 开颅血肿清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