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逆向顺流冲洗拦截法输尿管镜超声碎石术防止结石移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王珩 徐向军 +6 位作者 张海涛 刘兆飞 毛鹏飞 孙晓青 王军起 聂锐志 黄永斌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913-915,929,共4页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超声碎石术中应用逆向顺流冲洗拦截法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优越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3月~2017年2月72例输尿管结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逆向顺流冲洗拦截法超声碎石术,对照组采用常规超声碎石术,...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超声碎石术中应用逆向顺流冲洗拦截法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优越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3月~2017年2月72例输尿管结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逆向顺流冲洗拦截法超声碎石术,对照组采用常规超声碎石术,对2组手术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50.1±3.5)min vs.(59.9±4.5)min,t=-10.314,P=0.000];一次性碎石清石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1.7%(33/36)vs.58.3%(21/36),χ~2=10.667,P=0.001];拔管后2周微结石(≤3 mm)排清率优于对照组[97.2%(35/36)vs.75.0%(27/36),χ~2=7.432,P=0.006];术后发热率明显低于对照组[8.3%(3/36)vs.33.3%(12/36),χ~2=6.821,P=0.009]。结论在输尿管镜超声碎石术中采用逆向顺流冲洗拦截法能够提高碎石清石率,安全可行,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结石 超声碎石 逆向顺流冲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危前列腺癌患者穿刺病理预测模型的构建及验证研究
2
作者 钱哲 臧攀 +3 位作者 丁磊 王宇昊 梁超 李杰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86-1193,1210,共9页
目的:通过分析高危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数据,建立模型预测其前列腺病灶的病理性质,识别可免于系统穿刺而单独进行靶向穿刺的患者,优化当前前列腺穿刺活检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4年6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前列腺... 目的:通过分析高危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数据,建立模型预测其前列腺病灶的病理性质,识别可免于系统穿刺而单独进行靶向穿刺的患者,优化当前前列腺穿刺活检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4年6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前列腺穿刺患者的临床数据,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患者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单因素和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用于筛选前列腺靶向穿刺病理的显著相关因素。基于训练集的数据构建预测模型,并在验证集中验证该模型效能。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用于评估模型在两个数据集中的诊断性能。结果:年龄(X1)、病灶数量(X2)、病灶所在的组织学区域(X3)、前列腺影像和数据报告系统(prostate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PI⁃RADS)评分(X4)以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X5)是与患者前列腺靶向穿刺病理相关的变量。预测模型的数学表达式为:P=1[/1+e(^-15.770+0.067×X1-0.658×X2+0.381×X3+2.271×X4+5.742×X5)]。预测模型在训练集中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856(95%CI:0.812~0.900),在验证集中AUC为0.886(95%CI:0.776~0.995)。结论:本研究构建的针对高危前列腺癌患者靶向穿刺病理预测模型能指导临床前列腺穿刺策略,在保持良好诊断性能的同时减少穿刺数,从而减少穿刺并发症,节约医疗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前列腺穿刺活检 磁共振成像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家庭干预对前列腺癌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50
3
作者 韩静 张瑶 +4 位作者 汤瑞金 毛立军 汪宝银 张榴红 刘继海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21年第2期161-166,共6页
目的:分析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家庭干预对前列腺癌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按照连续入组方式,将某三级甲等医院肿瘤中心就诊的76例前列腺癌患者分成干预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两组患者在接受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干预组接受基... 目的:分析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家庭干预对前列腺癌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按照连续入组方式,将某三级甲等医院肿瘤中心就诊的76例前列腺癌患者分成干预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两组患者在接受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干预组接受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家庭干预。在干预前、干预后即刻、干预后1个月采用接纳与行动问卷(AAQ-Ⅱ),症状自评量表(SCL-90)、前列腺癌患者生活质量问卷(FACT-P)评价干预方案效果。结果:68例患者完成干预和随访。干预后即刻,干预组的AAQ-Ⅱ得分为18.79±5.24,SCL-90总分为138.45±10.56,FACT-P总分为105.58±11.66,对照组的AAQ-II得分为21.05±5.19,SCL-90总分为142.98±11.63,FACT-P总分为101.20±9.54,组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干预后1月时,干预组的AAQ-Ⅱ,SCL-90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FACT-P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发现干预组的AAQ-Ⅱ,SCL-90总分在干预后即刻和干预后1个月较干预前显著改善(P<0.05):协方差分析发现,排除时间效应后,干预方案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AAQ-Ⅱ,SCL-90得分,提高FACT-P得分(P<0.05)。结论: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家庭干预能够提高前列腺癌患者心理灵活性和生活质量,降低心理症状水平。医护人员为治疗期前列腺癌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对患者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心理干预 积极心理 心理症状 生活质量 康复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38在肾细胞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3
4
作者 陈锐 熊壮 陈仁富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506-1511,共6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38(IL-38)在肾细胞癌患者血清及肾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肾癌组和健康对照组血清中IL-38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外周血Th17细胞和Treg细胞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肾癌...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38(IL-38)在肾细胞癌患者血清及肾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肾癌组和健康对照组血清中IL-38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外周血Th17细胞和Treg细胞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肾癌患者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中IL-38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肾癌组血清IL-38水平低于对照组,并与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Fuhrman分级及肿瘤大小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IL-38为150.65 pg/mL时,预测诊断肾癌的曲线下面积为0.863,灵敏度为71.7%,特异度为87.2%。不同分期肾癌组织中IL-38 mRNA表达均低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肾癌组外周血Treg细胞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Th17细胞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肾癌患者术后血清IL-38和外周血Treg细胞表达水平高于术前,术后外周血Th17细胞表达水平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38在肾细胞癌中低表达,其表达水平与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密切相关,有望成为诊断肾细胞癌的新型生物学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癌 白细胞介素38 TREG细胞 TH17细胞 临床病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