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临床-影像学特征鉴别儿童支原体与支原体合并其他病原体肺炎 被引量:1
1
作者 徐文北 刘晓涵 +8 位作者 孟令建 王自豪 刘忠啸 孙潇楠 孟闫凯 康海全 茅一萍 胡春峰 徐凯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5-60,共6页
目的:筛选能够鉴别儿童肺炎支原体(MP)与MP合并其他病原体肺炎的临床-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6月至11月因肺炎于我院儿科病房收治住院,并行支气管肺泡灌洗(BAL)检查患儿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的胸部CT图像均采用盲法、随... 目的:筛选能够鉴别儿童肺炎支原体(MP)与MP合并其他病原体肺炎的临床-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6月至11月因肺炎于我院儿科病房收治住院,并行支气管肺泡灌洗(BAL)检查患儿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的胸部CT图像均采用盲法、随机评估。影像学特征的评估包括:病变累及范围、肺叶数目,是否存在磨玻璃密度影、实变、网格影、树雾征、胸腔积液及纵隔增大淋巴结。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42例肺炎患儿,其中单纯MP肺炎87例(61.3%),MP合并其他病原体肺炎55例(38.7%)。MP合并其他病原体肺炎患儿的平均住院时长高于单纯MP肺炎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MP合并其他病原体肺炎患儿的白细胞计数较单纯MP肺炎患儿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45例(81.8%)MP合并其他病原体肺炎患儿发生支气管狭窄,单纯MP肺炎患儿仅31例(24.1%)发生支气管狭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9例(34.5%)MP合并其他病原体肺炎患儿胸部CT出现网格影,而单纯MP肺炎患儿仅有11例(12.6%)出现网格影,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影像学模型预测MP合并其他病原体肺炎的曲线下面积为0.80,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5.0%、66.7%。临床-影像学模型预测MP合并其他病原体肺炎的曲线下面积为0.803,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7.5%、66.7%。结论:基于BAL术前患儿的CT影像学特征有助于鉴别MP与MP合并其他病原体肺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 肺炎支原体肺炎 社区获得性肺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支气管肺泡灌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性肝脓肿并发脓毒症的危险因素及列线图构建
2
作者 郭嘉仪 康海全 +3 位作者 王梦娇 席德扬 颜学兵 李春杨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43-1149,共7页
目的 通过分析细菌性肝脓肿(PLA)并发脓毒症的临床特征,探讨PLA并发脓毒症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3年12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住院诊断为PLA的489例患者,根据是否并发脓毒症,分为脓毒症组(n=306)... 目的 通过分析细菌性肝脓肿(PLA)并发脓毒症的临床特征,探讨PLA并发脓毒症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3年12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住院诊断为PLA的489例患者,根据是否并发脓毒症,分为脓毒症组(n=306)和非脓毒症组(n=183)。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及结局指标。进一步将患者按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342例和验证集147例,训练集用于筛选变量和构建模型,验证集用于测试模型性能。采用LASSO回归进行变量筛选,并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预测模型,绘制列线图。使用校准图、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对模型进行评估,并进行内部验证。对于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分类变量采用χ^(2)检验分析组间差异。结果 脓毒症组和非脓毒症组的脉率、平均动脉压、症状持续时间、合并肝硬化、合并恶性肿瘤、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PL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CRP、AST、ALT、Alb、TBil、肌酐、钾、预后营养指数(PN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训练集中,通过LASSO回归分析,筛选出脉率、PLT、TBil、PNI 4个预测因子,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脉率(OR=1.033,95%CI:1.006~1.061,P=0.018)、PLT(OR=0.981,95%CI:0.975~0.987,P<0.001)、TBil(OR=1.086,95%CI:1.053~1.125,P<0.001)和PNI(OR=0.935,95%CI:0.882~0.988,P=0.019)是PLA患者发生脓毒症风险的独立影响因素,据此构建的模型表现出良好的预测能力,在训练集中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48(95%CI:0.923~0.973),在验证集中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12(95%CI:0.848~0.976)。决策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在阈值概率0.3~0.9范围内模型具有较好的净获益。结论 采用脉率、PLT、TBil、PNI构建的预测模型及列线图,能较好预测PLA发生脓毒症的风险,具有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脓肿 脓毒症 危险因素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红细胞岛巨噬细胞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王兆慧 丁爽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92-295,共4页
骨髓微环境是造血干细胞赖以生存的环境,主要由骨髓基质细胞、微血管、神经、基质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等构成。骨髓微环境对造血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定向分化、增殖及造血细胞的增殖、分化、成熟调控等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骨髓微环... 骨髓微环境是造血干细胞赖以生存的环境,主要由骨髓基质细胞、微血管、神经、基质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等构成。骨髓微环境对造血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定向分化、增殖及造血细胞的增殖、分化、成熟调控等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骨髓微环境中存在一类巨噬细胞——骨髓驻留组织巨噬细胞,在维持体内平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已经表征了3个骨髓驻留组织巨噬细胞亚群,它们分别是成红细胞岛巨噬细胞、造血干细胞龛巨噬细胞和骨巨噬细胞。本文主要对成红细胞岛巨噬细胞的功能、表面标志物及模型的建立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红细胞岛巨噬细胞 骨髓微环境 红细胞生成 细胞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酸质谱技术在热带念珠菌ERG11位点突变检测中的应用
4
作者 陈燕 朱红霞 +3 位作者 康海全 郭毅 徐银海 孙静芳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2575-2580,共6页
目的探讨核酸质谱技术在热带念珠菌唑类耐药相关基因ERG11突变位点检测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唑类药物的合理规范使用提供可靠依据。方法收集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23年7月至2024年11月分离的热带念珠菌菌株,对同一菌株进行Sanger测序和... 目的探讨核酸质谱技术在热带念珠菌唑类耐药相关基因ERG11突变位点检测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唑类药物的合理规范使用提供可靠依据。方法收集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23年7月至2024年11月分离的热带念珠菌菌株,对同一菌株进行Sanger测序和核酸质谱检测ERG11基因A395T和C461T的突变情况。以Sanger测序结果为金标准,评价核酸质谱技术检测位点突变的性能。结果本研究所构建的核酸质谱检测方法可同时检测出ERG11的A395T和C461T的4种基因型,各突变位点均可产生特异产物峰且无相互干扰。在88株热带念珠菌临床分离株中,A395T位点突变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6.7%、100%、100%、97.3%;C461T位点突变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1.3%、100%、100%、96.0%。Kappa检验显示核酸质谱技术与测序方法一致性强。结论核酸质谱技术检测ERG11位点突变灵敏度、特异度均较高,具有快速、灵敏、准确、通量灵活的特性,是真菌耐药基因突变位点检测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念珠菌 唑类耐药 ERG11基因 核酸质谱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控MK2改善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骨髓炎症损伤的机制探讨
5
作者 王兆慧 龙博 +3 位作者 王玉寒 刘志婷 徐紫洁 丁爽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53-1460,共8页
目的:探究MK2抑制剂MMI-0100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炎症反应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建立allo-HSCT小鼠模型。随机将受鼠分为BMT+NaCl组和BMT+MMI-0100组,并于移植后每天分别注射NaCl和MMI-0100。两组分别于d 7、14取材,H... 目的:探究MK2抑制剂MMI-0100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炎症反应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建立allo-HSCT小鼠模型。随机将受鼠分为BMT+NaCl组和BMT+MMI-0100组,并于移植后每天分别注射NaCl和MMI-0100。两组分别于d 7、14取材,HE染色股骨石蜡切片并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骨髓腔病理变化,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促炎性细胞因子IL-1β和IL-18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巨噬细胞分型情况,Western blot检测NLRP3和Caspase-1的表达水平。结果:BMT+MMI-0100组骨髓腔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减少。Western blot结果显示BMT+MMI-0100组IL-1β和IL-18的蛋白表达水平在d 7、14均低于BMT+NaCl组,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qPCR结果显示与BMT+NaCl组相比,BMT+MMI-0100组在d 7和14的IL-18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均P<0.01);BMT+MMI-0100组IL-1β基因表达水平在d 7较BMT+NaCl组降低(P<0.05),但在d 14有所增高且明显高于BMT+NaCl组(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相较于BMT+NaCl组,BMT+MMI-0100组M1型巨噬细胞表达下降,M1/M2比值亦下降(均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BMT+MMI-0100组NLRP3和Caspase-1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BMT+NaCl组(均P<0.05)。结论:MMI-0100具有改善allo-HSCT后骨髓炎症损伤的作用,且可能通过减少NLRP3表达促进M2极化来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炎症 MK2 NLRP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万古霉素对徐州地区2015-2019年MRSA最低抑菌浓度值飘移特征 被引量:5
6
作者 纵帅 徐银海 +1 位作者 丁兴龙 徐萍萍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991-995,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万古霉素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最低抑菌浓度(MIC)值变化趋势,为临床使用万古霉素治疗MRSA感染提供参考。方法按医院感染标准筛选2015-2019年徐州地区3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临床标本分离的非重复MRSA共900株,... 目的回顾性分析万古霉素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最低抑菌浓度(MIC)值变化趋势,为临床使用万古霉素治疗MRSA感染提供参考。方法按医院感染标准筛选2015-2019年徐州地区3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临床标本分离的非重复MRSA共900株,收集其MIC值,比较重症监护病房(ICU)与非ICU科室万古霉素对MRSA的MIC值,分析相关特征。结果900株MRSA全部对万古霉素敏感,2015-2019年万古霉素对MRSA的MIC均值分别为(1.058±0.232)、(1.100±0.272)、(1.108±0.266)、(1.122±0.273)、(1.147±0.298)μg/mL,组间整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U科室MIC均值分别为(1.159±0.303)、(1.253±0.344)、(1.320±0.331)、(1.413±0.289)、(1.451±0.278)μg/mL,组间整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ICU科室MIC均值分别为(0.995±0.134)、(1.005±0.135)、(1.005±0.091)、(1.016±0.155)、(1.006±0.142)μg/mL,组间整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5-2019年ICU和非ICU科室MIC均值同年份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万古霉素对MRSA的MIC≥1.5μg/mL的比例逐年增加。结论2015-2019年徐州地区未发现耐万古霉素MRSA,万古霉素对MRSA的MIC值存在漂移,主要来自ICU科室。对ICU科室万古霉素MIC≥1.5μg/mL的MRSA菌株及其感染患者应重点监控,积极治疗,防止感染暴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万古霉素 最低抑菌浓度漂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他啶/阿维巴坦耐药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陈熙元 王紫玲 +4 位作者 宋爽 许波银 孙静芳 赵树龙 康海全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65-1372,共8页
目的探讨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的分子流行病学特点,揭示其对头孢他啶/阿维巴坦(CZA)的耐药机制。方法收集2021年1月—2023年9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临床首次分离的CZA耐药CRKP,采用基因扩增法和胶体金法检测blaKPC、blaNDM、... 目的探讨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的分子流行病学特点,揭示其对头孢他啶/阿维巴坦(CZA)的耐药机制。方法收集2021年1月—2023年9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临床首次分离的CZA耐药CRKP,采用基因扩增法和胶体金法检测blaKPC、blaNDM、blaOXA、blaVIM和blaIMP五种碳青霉烯酶基因携带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方法检测产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酶肺炎克雷伯菌(KPC-KP)相对拷贝数以及表达量,采用全基因测序方法分析KPC突变株的突变位点,以分析CRKP流行特征及对CZA的耐药机制。结果共分离73株对CZA耐药的CRKP,其中37株(50.68%)为KPC+NDM联产菌株,33株(45.21%)为单产NDM的菌株(单产NDM-523株,单产NDM-110株),3株单产KPC的菌株。发现菌株KP-2842为ST11型KPC-33突变株;菌株KP-2127和KP-2189为产KPC-2菌株,与肺炎克雷伯菌ATCC BAA-1705相比,其blaKPC拷贝量分别上调1.04~3.86倍,而表达量分别增加6.66~12.93倍;胶体金法与PCR结合双向测序方法两者结果一致性良好,同时可以覆盖联产酶及KPC-33突变体的检测。结论该院CRKP对CZA耐药机制主要由金属酶NDM介导,其中NDM、KPC联产是本地区CRKP的主要特点,部分菌株对CZA耐药可能由blaKPC-2高拷贝和高表达导致,并在江苏地区的ST11型CRKP中首次发现了KPC-33突变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菌 碳青霉烯酶 突变 头孢他啶/阿维巴坦 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LDI-TOF MS负离子模式下快速鉴别肠杆菌目细菌多黏菌素耐药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主淑 赵树龙 +4 位作者 宋爽 叶琳 梁昕怡 孙静芳 康海全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17-1223,共7页
目的探究徐州地区多黏菌素耐药的肠杆菌目细菌主要耐药机制及其快速检测技术,为临床合理规范使用多黏菌素提供全面的实验室依据。方法收集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22年11月—2023年11月分离的多黏菌素耐药肠杆菌目菌株,采用PCR扩增法检... 目的探究徐州地区多黏菌素耐药的肠杆菌目细菌主要耐药机制及其快速检测技术,为临床合理规范使用多黏菌素提供全面的实验室依据。方法收集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22年11月—2023年11月分离的多黏菌素耐药肠杆菌目菌株,采用PCR扩增法检测双组分系统调控基因pmrA、pmrB、phoP、phoQ、mgrB和mcr-1,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MALDI-TOF MS)在负离子模式下检测脂质A基础峰发生的位移变化。结果共收集24株非重复多黏菌素耐药的肠杆菌目细菌,其中肺炎克雷伯菌19株,大肠埃希菌5株。基因检测显示大肠埃希菌均为mcr-1基因阳性菌株,肺炎克雷伯菌中有4株携带mcr-1基因,3株mgrB基因发生过早终止,6株pmrB基因发生G256R突变,另外2株pmrB基因同时发生G256R和A246T突变,2株phoQ基因分别发生L26Q和A351D突变,1株phoP基因发生D191G突变,还有1株不仅携带mcr-1基因还发生了mgrB的碱基137C→G突变。负离子模式下的MALDI-TOF MS检测显示mcr-1阳性菌株在天然脂质A基础峰上发生+123 m/z位移,而染色体上基因突变菌株在天然脂质A基础峰上发生+131 m/z位移。结论徐州地区的肠杆菌目细菌对多黏菌素主要存在两种耐药机制,即携带mcr-1基因和双组分系统调控基因的突变,负离子模式下的MALDI-TOF MS可以实现主要肠杆菌目细菌因脂多糖修饰导致的多黏菌素耐药表型检测及耐药机制的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LDI-TOF MS 肠杆菌目细菌 多黏菌素 耐药机制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导致遗传性凝血因子Ⅶ缺陷症的基因突变分析
9
作者 王莹宇 张永根 陈文柏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57-861,共5页
目的:对一例遗传性凝血因子Ⅶ(FⅦ)缺陷症的患者及其家系进行基因分析,探讨其分子发病机制。方法:使用Sysmex-CS51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共3代8人)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D-二聚... 目的:对一例遗传性凝血因子Ⅶ(FⅦ)缺陷症的患者及其家系进行基因分析,探讨其分子发病机制。方法:使用Sysmex-CS51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共3代8人)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D-二聚体、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以及血浆FⅦ的活性(FⅦ:C)水平;PCR法扩增先证者凝血因子Ⅶ基因(F7)所有外显子和侧翼序列,PCR产物纯化后测序,发现突变位点则反向测序给予证实;使用Clustal W软件对突变位点进行保守性分析;应用Mutation Taster和Poly Phen-2在线生物学软件评估突变氨基酸对FⅦ蛋白结构与功能的危害性;运用Swiss软件对突变建模分析。结果:凝血常规检查结果显示,先证者PT单独性延长至42.5 s;FⅦ:C明显降低,仅为2%;同样先证者外婆、母亲和妹妹的FⅦ:C都有轻度降低,分别为49%、51%和42%;父亲各指标均在正常参考范围。基因分析结果显示,先证者F7基因第6号外显子c DNA的646位发生G>A杂合突变,导致FⅦ催化区的156位甘氨酸被替换为丝氨酸(p.Gly156Ser)。F7其他外显子和侧翼序列的测序结果均正常。其外婆、母亲和妹妹均携带c.646G>A杂合突变,父亲为正常野生型。模型构建显示p.Gly156Ser突变使该位点氨基酸极性发生改变并出现侧链,从而使蛋白的不稳定性增加,可能影响所在结构域的催化活性。同时,Mutation Taster和Poly Phen-2两个在线生物信息学软件也高分预测该突变具有致病性。结论:该遗传性凝血因子Ⅶ缺陷症患者FⅦ蛋白p.Gly156Ser错义突变与血浆FⅦ:C水平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凝血因子Ⅶ缺陷症 PCR 基因突变 模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门诊患者总胆固醇同步检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非必要性分析
10
作者 张国明 张高明 +1 位作者 杨莉 顾兵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643-1647,共5页
目的:评估门诊患者首次检测血脂时,是否需要同步检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以实现医学检验的分级检测,减少医学检验人员的劳动量和降低医疗费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以近4年同步检测总胆固醇(tot... 目的:评估门诊患者首次检测血脂时,是否需要同步检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以实现医学检验的分级检测,减少医学检验人员的劳动量和降低医疗费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以近4年同步检测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CHO)、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和LDLC的门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nonHDLC)=CHO-HDLC。指标间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预测LDLC异常与否。结果:LDLC与CHO、nonHDLC相关系数分别为0.843、0.862。CHO和nonHDLC预测升高的LDLC(>3.4 mmol/L和>4.1 mmol/L)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41和0.948、0.967和0.970,两者预测性能有显著性差异(P<0.001)。以LDLC>3.4 mmol/L和>4.1 mmol/L为阳性时,最佳阈值nonHDLC分别为3.85 mmol/L和4.33 mmol/L时,启动LDLC检测,nonHDLC预测LDLC阳性结果的敏感性为91.1%和97.6%,特异性为85.4%和87.3%。节约LDLC测试为66.3%和80.6%,LDLC阳性漏检测率为3.33%和0.16%。结论:门诊患者首次检测血脂时,不必检测LDLC。估计65%以上的LDLC不用检测。以nonHDLC预测LDLC阳性优于CH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脂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胆固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芩苷体外抑制柯萨奇病毒B组3型感染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金跃 李祥 +4 位作者 王晓丽 马莉 程建平 邢飞 刘媛媛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96-200,共5页
目的:探讨黄芩苷(baicalin,BA)体外抑制柯萨奇病毒B组3型(coxsackie virus B3,CVB3)感染的效用及机制。方法:CellTiter 96~?AQueous单溶液试剂检测Hela细胞存活率,病毒空斑实验检测病毒滴度,CHOD-PAP法和ACS-ACOD法分别用于检测细胞中... 目的:探讨黄芩苷(baicalin,BA)体外抑制柯萨奇病毒B组3型(coxsackie virus B3,CVB3)感染的效用及机制。方法:CellTiter 96~?AQueous单溶液试剂检测Hela细胞存活率,病毒空斑实验检测病毒滴度,CHOD-PAP法和ACS-ACOD法分别用于检测细胞中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s,FAA)和胆固醇(cholesterol,CHO)的含量,RT-PCR检测脂类代谢关键分子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n)和乙酰-CoA衣壳蛋白VP1表达。结果:BA在低于100μg/mL时对Hela细胞无明显毒性效用,但能呈剂量依赖地抵抗CVB3诱导细胞病变,显著减少病毒滴度和抑制CVB3/VP1的表达;CVB3感染能显著增加细胞中FFA和CHO含量以及Fasn和ACC的mRNA表达,但是经BA处理后,能显著减少这些脂类代谢物质的含量;棕榈酸预处理细胞,能恢复BA处理组中CVB3/VP1的表达。结论:BA能通过调节细胞脂类合成来发挥抗CVB3感染的效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苷 棕榈酸 病毒蛋白 病毒滴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PCT、CRP和IL-6联合检测对细菌性血流感染早期诊断价值 被引量:52
12
作者 丁爽 蒋清清 马萍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3075-3077,共3页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和IL-6对细菌性血流感染(BSI)早期诊断的价值,为辅助临床诊断BSI提供较快捷的检测指标。方法:分析2015年1-6月间疑为BSI的住院患者296例,均为入院后首次送检血培养并同时检测PCT、CRP和I...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和IL-6对细菌性血流感染(BSI)早期诊断的价值,为辅助临床诊断BSI提供较快捷的检测指标。方法:分析2015年1-6月间疑为BSI的住院患者296例,均为入院后首次送检血培养并同时检测PCT、CRP和IL-6。按结果将患者分为血培养阳性组和血培养阴性组,比较两组中PCT、CRP和IL-6的水平变化,并绘制ROC曲线评价各指标的诊断价值。将三者联合检测与诊断价值较高指标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进行比较。结果:107例患者的血培养为阳性,189例患者的血培养为阴性。血培养阳性组患者的PCT、CRP和IL-6水平显著高于血培养阴性组,秩和检验得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L-6的AUC为0.808,大于PCT(AUC=0.721)和CRP(AUC=0.6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CRP和IL-6诊断细菌性BSI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6%和75.2%,96.8%和82.9%,78.8%和16.8%,三者联合检测后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率和阴性预测率分别为97.2%,90.1%,87.4%,100.0%,与单独检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作为排除标准,3项指标均为阴性时,特异度高达100%。结论:联合检测PCT、CRP及IL-6可为临床早期预测细菌性BSI提供更便捷、可靠的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血流感染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白介素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8-2017年中国CHINET肠球菌属细菌耐药性监测 被引量:13
13
作者 谭枝微 顾兵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5-68,73,共5页
目的:总结2008-2017年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网CHINET中肠球菌属的检出情况和对不同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迁。方法:各医院按统一方案,采用统一的材料、方法和判断标准进行肠球菌属的耐药性监测,通过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网对2008-2017年监测数... 目的:总结2008-2017年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网CHINET中肠球菌属的检出情况和对不同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迁。方法:各医院按统一方案,采用统一的材料、方法和判断标准进行肠球菌属的耐药性监测,通过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网对2008-2017年监测数据进行汇总分析。结果:2008-2017年共分离到71 743株非重复肠球菌属细菌,包括屎肠球菌(48.0%)、粪肠球菌(44.8%)、其他肠球菌(7.2%)。10年间,肠球菌属细菌的检出率在7.0%~8.9%波动,万古霉素耐药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检出率分别为0.1%、1.2%。粪肠球菌对红霉素和利福平的耐药率在50%以上,对其他药物耐药率均在50%以下,屎肠球菌对氨苄西林、红霉素、环丙沙星的耐药率高达87%以上,10年来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对不同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在各年份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10年间肠球菌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的检出情况稳定,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总体有下降趋势,但耐利奈唑胺肠球菌的检出率逐渐升高,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球菌 耐药性监测 抗菌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1—2015年临床分离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分布情况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1
14
作者 李佳 刘国烨 +3 位作者 胡露露 康海全 邓丽华 顾兵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353-1356,共4页
目的:了解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1—2015年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的标本来源、科室分布情况及5年间的耐药性变迁。方法:应用梅里埃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及抗菌药物敏感试验(MIC法),结果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 目的:了解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1—2015年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的标本来源、科室分布情况及5年间的耐药性变迁。方法:应用梅里埃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及抗菌药物敏感试验(MIC法),结果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标准(2014版)判定,以WHONET5.6软件分析数据。结果:2011—2015年共分离到999株非重复肠球菌属细菌,以粪肠球菌(494株)和屎肠球菌(386株)为主;菌株来源以尿液最多;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在重症医学科明显高于其他科室,其次为泌尿外科;屎肠球菌对一些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粪肠球菌。结论:本院重症医学科、泌尿外科和急诊ICU是预防控制的重点科室;5年间本院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耐药率明显高于CHINET水平,耐药形势严峻,需高度警惕,加强耐药监测和规范临床对抗菌药物的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粪肠球菌 屎肠球菌 耐药性 临床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机制 被引量:9
15
作者 闫玲 顾兵 +1 位作者 张丽 马萍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2594-2599,共6页
目的探讨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CRAB)耐药机制,为预防控制CRAB传播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收集对亚胺培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42株,VITEK-2XL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检测菌株对药物的药敏情况;Carba NP试验及改良的碳青霉烯类灭活法(... 目的探讨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CRAB)耐药机制,为预防控制CRAB传播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收集对亚胺培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42株,VITEK-2XL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检测菌株对药物的药敏情况;Carba NP试验及改良的碳青霉烯类灭活法(mCIM)进行碳青霉烯酶表型筛选检测;PCR技术检测菌株携带的碳青霉烯酶基因、外排泵Ade B、Ade J基因和整合子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42株CRAB存在多药耐药情况,其中36株CRAB检出bla NDM-1、blaOXA-23两种碳青霉烯酶基因,检出率达85.7%;以PCR为金标准,mCIM与PCR方法的一致性最好(Kappa=0.88),Carba NP试验检测产碳青霉烯酶鲍曼不动杆菌的灵敏度低于mCIM;39株CRAB检测到外排泵基因,检出率达92.8%;25株CRAB检测到Int1基因,检出率达59.5%。结论临床分离CRAB的耐药机制复杂,与产生碳青霉烯酶、外排泵基因、整合子基因的大量表达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青霉烯酶 外排泵 整合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方法检测CRE菌株耐药机制的比较 被引量:2
16
作者 闫玲 顾兵 +2 位作者 张丽 马萍 王彦玲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235-1239,共5页
目的:评估Vitek-2 XL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Carba NP法和改良的碳青霉烯类灭活法(modified carbapenem inactivation method,mCIM)检测耐碳青霉烯类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CRE)菌株的能力。方... 目的:评估Vitek-2 XL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Carba NP法和改良的碳青霉烯类灭活法(modified carbapenem inactivation method,mCIM)检测耐碳青霉烯类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CRE)菌株的能力。方法:采用Vitek-2 XL仪器法、Carba NP法和mCIM检测实验室保存的94株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性。以PCR检测结果为标准,评估这3种方法检测CRE菌株的能力。结果:Vitek-2 XL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检测CRE的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60%;Carba NP检测的灵敏度为89.6%,特异度为93.8%;mCIM检测的灵敏度为93.1%,特异度为95.3%。仪器法能检测到包括产碳青霉烯酶在内其他机制的CRE。结论:Vitek-2 XL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检测CRE具有很高的灵敏度,但还存在一定的偏差,实验室需要增加mCIM或Carba NP试验作为CRE表型筛查方法与仪器检测结果进行复核,为临床提供准确的药敏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tek-2 XL Carba NP mCIM 碳青霉烯类耐药性 检测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3——2015年肺炎克雷伯菌和产酸克雷伯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冯思语 胡露露 +3 位作者 毕言伟 康海全 顾兵 马萍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28-331,共4页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KPN)和产酸克雷伯菌(Klebsiella oxytoca,KOX)对抗菌药物耐药性变迁情况和分布情况,用以指导临床用药和医院感染防控。方法:对2013年1月—2015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细菌耐药...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KPN)和产酸克雷伯菌(Klebsiella oxytoca,KOX)对抗菌药物耐药性变迁情况和分布情况,用以指导临床用药和医院感染防控。方法:对2013年1月—2015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细菌耐药监测资料中临床首次分离KPN和KOX菌株的耐药性进行分析,细菌鉴定与药敏试验采用Phoenix 100全自动分析系统,数据采用WHONET 5.6软件分析。结果:共分离出1 920株KPN(12.0%)和87株KOX(0.5%),送检标本以痰液标本为主(76.5%),送检科室以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为主(43.9%),二者总体检出率以秋季最高(26.7%),冬季最低(22.0%)。二者对阿米卡星、亚胺培南、美洛培南耐药率最低,KPN分别为19.0%、19.8%、30.4%,KOX分别为17.0%、2.0%、8.6%。结论:3年间临床分离的KPN和KOX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上升趋势明显,临床医生应根据药敏结果结合临床感染情况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有效控制耐药菌株感染的发生和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菌 产酸克雷伯菌 耐药率 药物敏感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8—2017年脑脊液病原菌分布和药物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刘雪 金菲 +3 位作者 夏文颖 陆燕飞 倪芳 刘根焰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012-1015,共4页
目的:统计分析2008-2017年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送检脑脊液培养标本中主要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性情况。方法:细菌鉴定、药物敏感试验和真菌鉴定采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系统,链球菌药敏为纸片扩散法(K-B法)... 目的:统计分析2008-2017年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送检脑脊液培养标本中主要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性情况。方法:细菌鉴定、药物敏感试验和真菌鉴定采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系统,链球菌药敏为纸片扩散法(K-B法),真菌药敏试验采用ATB FUNGUS 3方法,WHONET 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8-2017年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脊液标本培养阳性率为6.0%,前5位的病原菌分别是鲍曼不动杆菌(35.8%),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1.3%),肺炎克雷伯菌(9.3%),铜绿假单胞菌(5.8%),大肠埃希菌(5.1%)和新型隐球菌(5.1%)。鲍曼不动杆菌对常见抗菌药物敏感性均较低,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最敏感(>55.0%),铜绿假单胞菌对除氨曲南之外的抗菌药物均有较好的敏感性(>46.7%),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敏感性较好,新型隐球菌对常见抗真菌药物均有较好的敏感性(>90.0%)。结论:2008-2017年脑脊液标本中,革兰阴性杆菌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占重要地位,应重点防范多重耐药菌的感染,尤其是鲍曼不动杆菌。统计并分析脑脊液常见病原菌和药物敏感性可为本地区临床医生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脊液培养 病原菌 抗菌药物 药物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癌相关基因PAX5启动子甲基化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9
作者 殷灵瑜 陈文柏 +6 位作者 赵耀 胡阚 刘志伟 李洪春 马萍 蓝婷 李世宝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2-76,共5页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相关基因PAX5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作为前列腺癌生物标志物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实时定量RT-PCR(qRT-PCR)检测正常前列腺细胞系(RWPE-1)和前列腺癌细胞系(LNCaP、PC-3、DU145)中PAX5 mRNA的表达,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法分...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相关基因PAX5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作为前列腺癌生物标志物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实时定量RT-PCR(qRT-PCR)检测正常前列腺细胞系(RWPE-1)和前列腺癌细胞系(LNCaP、PC-3、DU145)中PAX5 mRNA的表达,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法分析4株前列腺细胞的甲基化状态;去甲基化药物处理后,q RT-PCR法检测肿瘤细胞PAX5基因m RNA表达;实时定量MSP法检测64例前列腺癌患者、22例前列腺增生患者与47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PAX5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并统计分析血清PAX5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PAX5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结果:qRT-PCR结果显示,与正常前列腺上皮细胞RWPE-1相比,PAX5m RNA在3株前列腺癌细胞中均表达下调,而且均可检测到PAX5基因启动子甲基化,而正常前列腺上皮细胞RWPE-1不存在PAX5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去甲基化药物可恢复PAX5基因mRNA表达;实时定量MSP结果显示,前列腺癌患者的血清PAX5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显著高于前列腺增生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前列腺癌患者的血清PAX5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与Gleason评分和TNM分期有关;ROC结果显示PAX5基因的诊断价值优于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启动子甲基化是前列腺癌细胞中PAX5基因表达下调的主要原因,血清PAX5启动子甲基化是一种潜在的前列腺癌诊断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X5 启动子甲基化 前列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学快速现场评价在重症肺炎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8
20
作者 杨幸乐 夏婷婷 +1 位作者 左春磊 史家欣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2964-2968,共5页
目的探索微生物学快速现场评价(M-ROSE)在重症肺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在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的重症肺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经验性抗菌治疗方案,M-ROSE组根据快速检测结果选择... 目的探索微生物学快速现场评价(M-ROSE)在重症肺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在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的重症肺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经验性抗菌治疗方案,M-ROSE组根据快速检测结果选择抗菌治疗方案,分别检测入组患者第1、7天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IL-10水平,记录入组后第1、7天炎症指标水平[C-反应蛋白(CRP)、血白细胞(WBC)],比较两组患者发热时长、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长、28 d病死率的差异。结果M-ROSE组患者第7天血清IL-6、IL-10、IL-6/IL-10的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M-ROSE组患者发热消失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住ICU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5);M-ROSE组和对照组的28 d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OSE有助于重症肺炎患者的病原学初步评估,加快症状和炎症指标改善,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住ICU时间,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学快速现场评价 重症肺炎 细胞因子 治疗 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