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对TACE序贯微波消融治疗肝细胞癌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1
作者 陈节 李杨鼎薪 +4 位作者 王勇 李艳 李均彪 秦闫威 许伟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9-84,共6页
目的探讨术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对TACE联合微波消融(MWA)治疗不可切除HCC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2年3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TACE序贯MWA治疗的110例不可切除HC... 目的探讨术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对TACE联合微波消融(MWA)治疗不可切除HCC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2年3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TACE序贯MWA治疗的110例不可切除HCC患者临床资料。将中位NLR、PLR作为临界值。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高、低NLR或PLR组间基线特征差异,Kaplan-Meier法绘制OS、PFS图,log-rank检验进行比较。采用单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确定与总生存期(OS)、无进展生存期(PFS)相关因素。对单因素分析中P<0.05变量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中位NLR、PLR分别为2.08、90。低NLR、PLR组与高NLR、PLR组相比,OS显著改善[1100 d(95%CI=1047.7~1153.7)比683 d(95%CI=552.5~814.8);1076 d(95%CI=996.4~1156.2)比721 d(95%CI=583.0~859.8)](均P<0.01),PFS更长[720 d(95%CI=361.6~1078.4)比298 d(95%CI=47.0~205.8);545 d(95%CI=292.3~797.7)比270 d(95%CI=213.5~326.5)](均P<0.05)。高NLR(HR=2.193,95%CI=1.358~3.541,P=0.001;HR=37.883,95%CI=4.836~296.760,P=0.001),高PLR(HR=2.117,95%CI=1.306~3.434,P=0.002;HR=6.547,95%CI=2.367~18.113,P<0.01)是不良PFS、OS的预测因素。结论术前NLR和PLR对TACE序贯MWA治疗效果有良好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肝细胞癌 微波消融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和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与射频导管消融术后心房颤动复发的相关性研究
2
作者 李晓乐 谢丽响 +4 位作者 王思怡 陈文苏 李承宗 王子硕 胡春峰 《中国循环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66-673,共8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冠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FAI)和甘油三酯-葡萄糖(TyG)指数与射频导管消融术(RFCA)后心房颤动(房颤)复发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2023年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成功行RFCA的348例房颤患者,定量测量冠脉周围FAI,...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冠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FAI)和甘油三酯-葡萄糖(TyG)指数与射频导管消融术(RFCA)后心房颤动(房颤)复发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2023年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成功行RFCA的348例房颤患者,定量测量冠脉周围FAI,计算TyG指数。根据TyG指数三分位数将患者分3组:T_(1)组(TyG指数<8.45,n=114);T_(2)组(8.45≤TyG指数≤8.93,n=114);T_(3)组(TyG指数>8.93,n=120)。采用线性回归分析评估TyG指数与冠脉三大分支近端FAI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冠脉周围FAI及TyG指数与RFCA术后房颤复发的关系,并绘制限制性立方样条(RCS)图,通过相加交互作用及中介分析探究冠脉周围FAI在TyG指数与RFCA术后房颤复发关系中的作用。通过亚组分析探索TyG指数对不同类型房颤患者术后房颤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线性回归分析校正混杂因素后,TyG指数每增加1个单位,左回旋支(LCX)-FAI增加5.389 HU(95%CI:3.874~6.904,P<0.001)。经过术后1年的随访,最终确诊房颤复发患者90例,复发率为25.86%。RCS分析显示,LCX-FAI及TyG指数与RFCA术后房颤复发之间均不存在显著非线性关系(P_(non-linear)=0.378,P_(non-linear)=0.469)。TyG指数>9.08且LCX-FAI>-83.65 HU的患者术后房颤复发率约为TyG指数≤9.08且LCX-FAI≤-83.65 HU患者的57.737倍(OR=57.737,95%CI:23.755~155.656,P<0.001)。TyG指数和LCX-FAI存在相加交互作用:相对超危险度比(RERI)为50.901(95%CI:0.215~101.587),归因比(AP)为0.882(95%CI:0.769~0.994),交互作用指数(S)为9.713(95%CI:3.380~27.910)。中介分析表明,LCX-FAI介导了TyG指数与房颤复发相关性的22%。亚组分析发现,房颤类型与TyG指数在复发风险上不存在相乘交互作用(P_(interaction)=0.562)。结论:房颤患者TyG指数与LCX-FAI呈正相关,TyG指数>9.08且LCX-FAI>-83.65 HU的患者RFCA术后房颤复发风险更大。LCX-FAI部分介导了TyG指数与术后房颤复发之间的关系。此外,TyG指数可有效预测持续性及阵发性房颤患者RFCA术后房颤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衰减指数 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 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组织 心房颤动 射频导管消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iaSphere栓塞微球TACE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3
作者 姚航 胡鸿涛 +10 位作者 曹会存 韩新巍 张健 吕维富 牛焕章 梁宏元 徐浩 李文涛 赵玮 车海波 邹英华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75-379,共5页
目的观察DiaSphere栓塞微球TACE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纳入188例HCC并随机分为研究组(n=93)与对照组(n=95)并分别以DiaSphere栓塞微球及Embosphere栓塞微球行TACE,记录TACE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2组首... 目的观察DiaSphere栓塞微球TACE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纳入188例HCC并随机分为研究组(n=93)与对照组(n=95)并分别以DiaSphere栓塞微球及Embosphere栓塞微球行TACE,记录TACE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2组首次TACE后1个月、末次TACE后1及3个月疗效,以及首次及末次TACE后1个月肝功能。结果研究组69例接受TACE,22例接受2次、2例接受3次TACE,对照组82例接受1次、13例接受2次TACE。组间不良事件发生率[77.42%(72/93)vs.76.84%(73/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首次TACE后1个月研究组7例、对照组11例失访,末次TACE后1个月2组均有12例失访,末次TACE后3个月2组均有28例失访,各时间点组间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首次及末次TACE后1个月肝功能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DiaSphere栓塞微球TACE治疗HCC短期疗效及安全性均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化学栓塞 治疗性 DiaSphere微球 前瞻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介入治疗患者创伤后成长及相关因素
4
作者 孟雪晴 郑雯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875-879,共5页
目的:探讨肝癌介入治疗患者创伤后成长现状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徐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肝癌行介入治疗的患者160例,采用自编一般资料调查表、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PTGI)、医学应对方式量表(MCMQ)和肝癌患者生存质量测定量表(QOL-LC)进行... 目的:探讨肝癌介入治疗患者创伤后成长现状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徐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肝癌行介入治疗的患者160例,采用自编一般资料调查表、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PTGI)、医学应对方式量表(MCMQ)和肝癌患者生存质量测定量表(QOL-LC)进行调查。结果:PTGI得分为(53.8±10.1)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庭人均月收入(β=0.11)及面对得分(β=0.28)、QOL-LC总分(β=0.16)与PTGI得分正关联,疾病分期(β=-0.14)、介入治疗次数(β=-0.06)和回避得分(β=-0.27)与PTGI得分负关联。结论: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的创伤后成长处于中低水平,其创伤后成长与家庭人均月收入、疾病分期、介入治疗次数、医学应对方式和生存质量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介入治疗 创伤后成长 医学应对方式 生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度学习模型在布加综合征患者增强3D-MRA图像分割中的初步应用
5
作者 朱磊 邱祥龙 +4 位作者 沙俊诚 王朝 苟亚博 张雷鸣 张庆桥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4-59,80,共7页
目的评估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DL)模型在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患者增强三维磁共振血管成像(three dimensional-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3D-MRA)图像中对肝脏和血管的分割性能,并评估不同影像医生对其分割结... 目的评估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DL)模型在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患者增强三维磁共振血管成像(three dimensional-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3D-MRA)图像中对肝脏和血管的分割性能,并评估不同影像医生对其分割结果的一致性。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20例BCS患者的MRA图像,两名分别具有8和12年经验的影像医生对图像进行手动分割,DL模型通过对手动分割结果的特征提取后自动分割图像。使用Dice相似性系数(Dice similarity coefficient,DSC)、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评估DL模型的分割性能,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比较不同影像医生分割结果与DL模型之间的一致性,通过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和Wilcoxon配对检验评估不同影像医生对DL模型分割结果的一致性。结果DL模型分割肝脏、下腔静脉和肝静脉的DSC分别为0.93、0.84、0.65;敏感度分别为92%、81%、73%;特异度分别为93%、93%、76%;准确度分别为95%、94%、86%,AUC分别为0.95、0.87、0.71。两名影像医生和DL模型在BCS患者的肝脏和血管识别中AU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名影像医生对DL模型分割结果的主观评价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分ICC值为0.94(95%CI:0.92~0.95)。结论DL模型对BCS患者的增强3D-MRA图像有较好的分割性能,且对于DL模型所分割的图像,不同影像医生之间的判定结果表现出很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加综合征 深度学习 磁共振血管成像 磁共振成像 分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CE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荟萃分析 被引量:23
6
作者 周凡 赵倩 +5 位作者 徐浩 祖茂衡 林佳 张文耀 马雷 许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68-275,共8页
目的对比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125)I粒子植入与单纯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PHC)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和人工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CBM、万方和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收录的关于比较TACE联合^(125)I... 目的对比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125)I粒子植入与单纯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PHC)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和人工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CBM、万方和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收录的关于比较TACE联合^(125)I粒子植入与单纯TACE治疗PHC伴PVTT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的回顾性队列研究,研究者从中提取相关资料,根据Cochrane手册标准对纳入文献的质量予以评价。结果最终8篇文献纳入研究,病例总数为822例。结果显示,TACE联合^(125)I粒子植入组治疗肿瘤病灶及PVTT有效率、控制率高于单纯TAC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ACE联合^(125)I粒子植入组0.5、1、2年生存率优于单纯TAC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在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CE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PHC伴PVTT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TACE,两组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动脉化疗栓塞 125I粒子 原发性肝癌 门静脉癌栓 荟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RI的颈动脉易损斑块与脑白质高信号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朱雨蒙 朱丽平 +3 位作者 葛学 张生 胡春峰 马红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36-440,共5页
目的:基于MRI探讨颈动脉易损斑块与脑白质高信号(WMH)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搜集2018年11月-2022年10月在本院经超声或CTA检出颈动脉斑块的93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所有患者于2周内行常规颅脑MRI平扫(T_(1)WI、T_(2)WI、T_(2)-FLAIR... 目的:基于MRI探讨颈动脉易损斑块与脑白质高信号(WMH)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搜集2018年11月-2022年10月在本院经超声或CTA检出颈动脉斑块的93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所有患者于2周内行常规颅脑MRI平扫(T_(1)WI、T_(2)WI、T_(2)-FLAIR、DWI)及颈动脉高分辨率MRI扫描(3D-TOF、T_(1)WI、T_(2)WI、CE-MRA及对比增强3D-T_(1)WI)。根据颅脑MRI影像表现,采用Fazekas量表对WMH进行评分,0~2分为WMH轻度组(n=57),3~6分为WMH中重度组(n=36)。基于颈动脉高分辨率MRI对斑块的特征进行分析并判断斑块的性质(易损/稳定斑块),易损斑块的特征包括斑块内出血(IPH)、脂质坏死核心(LRNC)、纤维帽薄或破裂(TRFC)及斑块表面钙化。搜集患者的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临床资料。对临床资料和斑块性质进行组间比较,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脑白质高信号的独立危险因素。最后,采用卡方检验分析易损斑块组内斑块特征在WMH轻度组与中重度组之间的差异。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WMH中重度组的年龄和易损斑块的占比均高于WMH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和P=0.00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性别、高血压史和糖尿病史后,年龄≥60岁(OR=4.049,95%CI:1.441~11.380,P=0.008)和颈动脉易损斑块(OR=3.935,95%CI:1.321~11.728,P=0.014)是中重度WMH的独立危险因素。易损斑块内出血(IPH)的发生率在WMH轻度组与WMH中重度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易损斑块是影响WMH的独立危险因素,在易损斑块中颈动脉IPH与WMH严重程度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损斑块 脑白质高信号 磁共振血管壁成像 脑小血管病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周围间隙数目进展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王绍才 王伟 +3 位作者 崇立娟 徐含波 胡梦雪 徐凯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1-145,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脑区血管周围间隙(PVS)数目进展和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5例伴有PVS患者前后两次头颅MRI检查的影像资料,收集相关临床资料,根据末次检查时是否合并AIS分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组(以下简称卒中... 目的:探讨不同脑区血管周围间隙(PVS)数目进展和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5例伴有PVS患者前后两次头颅MRI检查的影像资料,收集相关临床资料,根据末次检查时是否合并AIS分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组(以下简称卒中组)及对照组,比较两组间相关指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AIS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卒中组既往发生脑梗比例、舒张压水平、PVS数目进展均高于对照组(P<0.05)。在卒中组中,基底节区PVS数目进展程度明显高于半卵圆中心(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舒张压水平、脑梗史、基底节PVS变化(ΔPVS)数目是AIS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PVS数目的进展与AIS的发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是AIS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周围间隙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基底节区 半卵圆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药微球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肠系膜上动脉灌注化疗治疗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黄乾鑫 神斌 +5 位作者 肖晋昌 高志康 吕墩涛 李艳 徐浩 张庆桥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457-2463,共7页
目的对比分析载药微球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D-TACE)联合肠系膜上动脉灌注化疗与单纯D-TACE治疗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22年1月—2023年12月行介入治疗的肝细胞癌合并PVTT的患者资料... 目的对比分析载药微球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D-TACE)联合肠系膜上动脉灌注化疗与单纯D-TACE治疗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22年1月—2023年12月行介入治疗的肝细胞癌合并PVTT的患者资料,其中采用D-TACE联合肠系膜上动脉灌注化疗的患者15例(观察组)。按1∶1进行倾向性匹配后入选单纯D-TACE治疗的患者15例(对照组)。术后1、2、3个月及以后每3个月行上腹部增强MRI评估肝脏肿瘤及PVTT情况。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术前、术后资料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或Wilcoxon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KaplanMeier曲线计算累积生存率,并使用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技术成功率100%,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全部患者随访3~26个月,平均(10.5±6.7)个月。术后3个月,观察组和对照组肝脏肿瘤的ORR(73.3%vs 53.3%)和DCR(93.3%vs 8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观察组PVTT的ORR(46.7%vs 13.3%)和DCR(100%vs73.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值分别为3.968、4.615,P值分别为0.046、0.032)。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累积3、6、12个月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93.3%、86.2%、68.9%和80.0%、62.2%、24.9%(P=0.028);累积3、6、12个月总生存率分别为100%、88.9%、88.9%和93.3%、85.6%、70.0%(P=0.340。结论与单纯D-TACE相比,D-TACE联合肠系膜上动脉灌注化疗在治疗肝细胞癌合并PVTT方面显示了更好的近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门静脉癌栓 化学栓塞 治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布加综合征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祖茂衡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59-1161,共3页
介入治疗作为布加综合征首选临床治疗方法已在国内外得到广泛认可。经查询万方医学数据库,1990年以来我国布加综合征介入治疗文献超过110余篇,总病例数超过12600例,国内布加综合征介入治疗技术水平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随着介入治疗布... 介入治疗作为布加综合征首选临床治疗方法已在国内外得到广泛认可。经查询万方医学数据库,1990年以来我国布加综合征介入治疗文献超过110余篇,总病例数超过12600例,国内布加综合征介入治疗技术水平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随着介入治疗布加综合征病例数增加,患者生存时间延长和对生存质量意识提高,临床发现布加综合征介入治疗后再狭窄发生率已超过21%。布加综合征介入治疗后再狭窄可表现为急性再狭窄、慢性再狭窄、反复再狭窄和支架植入引起的医源性再狭窄,再狭窄发生机理尚不清楚。血管弹性回缩、球囊扩张导致局部组织损伤与修复、病因持续存在、隔膜再形成、支架刺激局部导致组织增生以及术者技术水平差异对再狭窄发生负有一定责任。加强布加综合征介入术后再狭窄的基础、器材、药物及预测生信模型建立等研究,是目前临床面临的重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加综合征 介入治疗 再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支架与支架联合125I粒子条治疗上腔静脉综合征 被引量:1
11
作者 秦闫威 马鸿儒 +4 位作者 陈节 李均彪 李艳 王勇 许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32-635,共4页
目的评价血管内支架联合125I粒子条植入治疗恶性肿瘤所致上腔静脉综合征(SVCS)患者的安全性与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7年5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43例SVCS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血管内支架联合125I粒子条植入27例... 目的评价血管内支架联合125I粒子条植入治疗恶性肿瘤所致上腔静脉综合征(SVCS)患者的安全性与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7年5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43例SVCS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血管内支架联合125I粒子条植入27例(观察组),单纯血管内支架植入16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支架通畅率、临床症状缓解率和生存期。结果43例患者手术均成功。观察组术后3个月内支架通畅率与平均生存期为88.7%和39.1周,优于对照组的62.5%和21.8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0.035)。术后临床症状均得到缓解。结论血管内支架联合125I粒子条植入治疗SVCS安全有效,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 125I粒子 血管内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体层成像对嗅窝深度的Keros分类及评估
12
作者 陈靓 王琪 +1 位作者 胡静 徐凯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9-292,F0002,共5页
目的:根据Keros分类,使用CT对嗅窝深度进行评估,并探讨成人两侧嗅窝深度的差异。方法:对2022年6月至2023年3月进行副鼻窦CT平扫的521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使用PACS软件在冠状位上测量筛板与筛顶之间的垂直距离进行分类及评估。结果:104... 目的:根据Keros分类,使用CT对嗅窝深度进行评估,并探讨成人两侧嗅窝深度的差异。方法:对2022年6月至2023年3月进行副鼻窦CT平扫的521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使用PACS软件在冠状位上测量筛板与筛顶之间的垂直距离进行分类及评估。结果:1042侧嗅窝中,KerosⅡ型最常见,其次是Ⅲ型,然后是Ⅰ型。嗅窝平均深度左、右两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女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根据性别比较,右侧嗅窝平均深度在不同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侧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右两侧嗅窝Keros分类在男、女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人两侧及不同性别之间的嗅窝深度存在差异,术前对副鼻窦进行CT扫描对于外科医生评估前颅底的解剖、确保手术入路的正确规划和预防相关可能的手术并发症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内窥镜手术 计算机体层成像 副鼻窦 嗅窝 Keros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TI-ALPS指数评价AICI患者的脑胶质淋巴系统功能
13
作者 韦敏 姜乔继 +3 位作者 沙静云 严卉 姜粲然 张超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9-133,共5页
目的:利用沿血管周围间隙弥散张量成像(DTI-ALPS)评估急性缺血性脑梗死(AICI)患者的脑胶质淋巴系统功能变化。方法:回顾性搜集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21年9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33例AICI患者(AICI组)和33例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的临床... 目的:利用沿血管周围间隙弥散张量成像(DTI-ALPS)评估急性缺血性脑梗死(AICI)患者的脑胶质淋巴系统功能变化。方法:回顾性搜集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21年9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33例AICI患者(AICI组)和33例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采集所有被试者的DTI参数以计算DTI-ALPS指数,用于评价AICI患者脑胶质淋巴系统功能的变化。结果:AICI组患者病灶侧大脑半球DTI-ALPS指数显著低于健侧(t=-3.11,P<0.01),也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t=-5.20,P<0.01),AICI病灶的体积、病灶至测量层面的距离与病灶侧大脑半球DTI-ALPS指数均无显著相关性(P=0.38;P=0.24)。结论:利用DTI-ALPS指数能够评估AICI患者脑胶质淋巴系统功能变化,且AICI患者脑胶质淋巴系统功能的损害在病灶同侧大脑半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淋巴系统 急性缺血性脑梗死 弥散张量成像 血管周围间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颈内静脉植入输液港:导管尖端处于不同位置时1年内并发症发生率与导管通畅率
14
作者 秦闫威 袁宇翔 +4 位作者 王勇 李艳 李均彪 陈节 许伟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68-271,共4页
目的对比观察经颈内静脉(IJV)入路植入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TIVAP)后,导管尖端处于不同位置时1年内并发症发生率及导管通畅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104例接受经IJV入路植入TIVAP的肿瘤患者,将接受经右IJV入路者(R组,n=1903)分为导管尖端位... 目的对比观察经颈内静脉(IJV)入路植入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TIVAP)后,导管尖端处于不同位置时1年内并发症发生率及导管通畅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104例接受经IJV入路植入TIVAP的肿瘤患者,将接受经右IJV入路者(R组,n=1903)分为导管尖端位于右心房上部[即上腔静脉(SVC)与右心房交界(CAJ)下方0.5~1.0 cm亚组(R1亚组,n=376)]与位于SVC下1/3至CAJ间亚组(R2亚组,n=1527),将接受经左IJV入路者(L组,n=201)相应分为L1亚组(n=64)及L2亚组(n=137);记录2组内各亚组患者基本资料、植入TIVAP 1年内并发症发生率及导管通畅率,并进行亚组间比较。结果2组内亚组间患者性别、年龄、临床诊断及肿瘤分期,以及气胸/血气胸、局部皮肤损伤、TIVAP感染、导管相关性血栓、药物外渗、导管移位及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R1(94.15%)与R2亚组(93.78%)(χ2=0.069,P=0.793)、L1(98.44%)与L2亚组(89.78%)1年内导管通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Yates连续性校正χ2=3.563,P=0.059)。结论经左或右IJV入路植入TIVAP后,导管尖端位于右心房上部与SVC下1/3与CAJ之间时,1年内并发症发生率及导管通畅率均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插入术 中心静脉 颈静脉 腔静脉 心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评估骶髂关节正常骨髓分布变化辅助诊断强直性脊柱炎 被引量:9
15
作者 蒋峰 邹月芬 王文涛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327-1330,1364,共5页
目的:通过对比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及不同年龄正常骶髂关节骨髓分布变化情况,从而发现可能致误诊的MRI影像特征。方法:对31例AS患者(14~46岁)及89例(17~87岁)非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seronegative spondyloarthropath... 目的:通过对比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及不同年龄正常骶髂关节骨髓分布变化情况,从而发现可能致误诊的MRI影像特征。方法:对31例AS患者(14~46岁)及89例(17~87岁)非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seronegative spondyloarthropathy,SPA)志愿者行骶髂关节MR检查。AS患者分为活动期、慢性期和终末期3组;志愿者按年龄分为<40岁(青少年组)、≥40~60岁(中年组)、≥60岁(老年组)。常规MR扫描结束后分区测量骶髂关节内的黄骨髓分布范围,计算黄骨髓在该区域的百分比(fat faction,FF)。结果:慢性期及终末期AS患者的骶髂关节FF值明显大于活动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慢性期与终末期AS患者FF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6)。另外,AS慢性期患者骶髂关节黄骨髓分布与退变骶髂关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前者通常表现为局限性沉积,后者表现为弥漫分布。随着受试者年龄的增加,骶髂关节内黄骨髓含量逐渐增加;其中中年组与老年组FF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1);青少年组FF值与中年组、老年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结论:通过对比研究,可以发现AS患者骶髂关节黄骨髓的分布特点,有助于减少AS的误诊或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MRI 骶髂关节 骨髓 脂肪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gioJet机械性血栓抽吸联合导管接触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观察 被引量:34
16
作者 杨亮 姚双龙 +6 位作者 胡世兵 王洵 柳昂 顾玉明 祖茂衡 徐浩 李宝新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61-565,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机械性血栓清除术(PMT)联合导管接触溶栓(CDT)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安全性和近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56例急性中央型、混合型下肢DVT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8例接受... 目的探讨经皮机械性血栓清除术(PMT)联合导管接触溶栓(CDT)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安全性和近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56例急性中央型、混合型下肢DVT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8例接受AngioJet机械性血栓抽吸联合CDT治疗(A组),28例接受单纯CDT治疗(B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尿激酶总量、溶栓时间、住院时间、静脉通畅率,手术前后静脉通畅评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获成功。A组PMT后即刻血栓清除率>90%(Ⅲ级)14例,50%~90%(Ⅱ级)14例。A、B组患者术后静脉通畅评分分别为1.64±1.31、2.68±1.76,尿激酶用量分别为(234.29±97.69)万U、(420.71±86.92)万U,溶栓时间分别为(6.96±2.60) d、(12.07±3.02) d,住院时间分别为(13.64±5.49) d、(17.82±4.89)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静脉通畅率分别为(82.58±13.77)%、(74.88±15.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6例出现血红蛋白尿,2例出现轻度肝功能异常,经保守治疗后均好转,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AngioJet血栓抽吸联合CDT治疗急性中央型、混合型下肢DVT安全,近期疗效显著,有助于减少溶栓时间、住院时间、尿激酶用量,降低出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形成 经皮机械性血栓清除术 导管接触溶栓 静脉通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执行控制网络及额顶网络的功能磁共振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余苗 祁纳 +2 位作者 崔莹 刘加成 滕皋军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8年第8期560-563,567,共5页
目的 :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f MRI)技术联合运用独立成分分析(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ICA)方法 ,研究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认知障碍的特点及大脑执行控制网络(Executive control network,ECN)、额顶... 目的 :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f MRI)技术联合运用独立成分分析(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ICA)方法 ,研究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认知障碍的特点及大脑执行控制网络(Executive control network,ECN)、额顶网络(Frontoparietal network,FPN)的完整性。方法:对23名T2DM患者及25名健康对照者进行临床资料采集、多维度认知功能测试及静息态f MRI扫描。使用双样本t检验分析两组生化指标、认知功能、静息态脑网络同步性活动的组间差异,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脑网络差异与生化指标、认知功能测试的相关性。结果 :T2DM患者蒙特利尔认知评估北京版(Mo CA)、连线测试B(TMT-B)、复杂图形测试(CFT)、CFT-延迟、数字广度测验(DST)的得分低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T2DM患者ECN中的左顶叶深部白质、扣带回、右侧前额叶功能连接减弱(P<0.05,Alpha Sim校正)。T2DM患者右侧FPN中的右侧额下回、额中回功能连接增强,右中央后回功能连接减低(P<0.05,Alpha Sim校正)。T2DM患者左侧FPN中的左顶叶功能连接减低(P<0.05,Alpha Sim校正)。另外,ECN中的右侧前额叶功能连接减低与胰岛素抵抗水平显著相关。结论 :T2DM患者存在执行功能、注意功能、信息处理速度及空间情景记忆功能障碍,并且存在ECN、右侧FPN和左侧FPN选择性受损,T2DM患者ECN功能连接受损与胰岛素抵抗水平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回收式锥形肝静脉支架的动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夏风飞 祖茂衡 +7 位作者 魏宁 吴康 许伟 徐浩 顾玉明 张庆桥 佴启元 李洪福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078-1083,共6页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评估可回收式锥形肝静脉支架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稳定性,探讨支架回收最佳时间。方法健康家猪24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6头。全身麻醉下经右颈内静脉入路接受肝中静脉可回收式锥形支架置入术,术后3、7、11、15 d分别接受支...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评估可回收式锥形肝静脉支架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稳定性,探讨支架回收最佳时间。方法健康家猪24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6头。全身麻醉下经右颈内静脉入路接受肝中静脉可回收式锥形支架置入术,术后3、7、11、15 d分别接受支架回收。采用t检验对比各组支架置入后、回收前所测得的支架内血流压力变化差异。采集支架中段相邻血管组织标本作病理学检查,测量计算新生血管内膜厚度,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比各组间新生内膜厚度差异。结果 24枚支架均成功置入,技术成功率100%;支架回收技术成功率为50%(12/24)。肝中静脉内压力测量显示,3 d组支架置入后与回收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 d组、11 d组、15 d组支架置入后与回收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支架中段相邻组织新生内膜平均厚度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F=338.29,P<0.001)。结论可回收式锥形支架置入家猪肝静脉安全、可行,其最佳安全回收时间为3 d,最长不宜超过7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实验 肝静脉 可回收支架 内膜增生 再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造影与增强MRI在评价肝癌TACE术后疗效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26
19
作者 杨亮 顾玉明 +1 位作者 鹿皎 刘欢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682-686,共5页
目的探究超声造影、增强 MRI 在肝癌经 TACE 术后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8 年 1 月至 2018 年 8 月接受 TACE 治疗的 100 例肝癌患者(共 170 个病灶),术后 1 周内分别进行增强MRI、对比剂增强超声(CEUS)检查,对其结果进行 Ka... 目的探究超声造影、增强 MRI 在肝癌经 TACE 术后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8 年 1 月至 2018 年 8 月接受 TACE 治疗的 100 例肝癌患者(共 170 个病灶),术后 1 周内分别进行增强MRI、对比剂增强超声(CEUS)检查,对其结果进行 Kappa 检验及 McNemer 检验,比较其对检出残存病灶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及两种检查结果的一致性。结果以最终诊断结果为依据,84 个 CEUS 造影、增强 MRI 均提示病灶存活,74 个病灶 CEUS、增强 MRI 均提示灭活,12 个病灶增强 MRI 提示存活,而CEUS 漏诊;增强 MRI 检查与最终检查结果完全一致,Kappa=1,P>0.05,而 CEUS 与增强 MRI 的 Kappa=0.859,P<0.05,增强 MRI 与 CEUS 的诊断吻合度较高,CEUS、MRI 诊断残存病灶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比较,分别为 87.5%对 100.0%,100%对 100%,100%对 100%,86.0%对 100%。结论CEUS 能准确评估肝癌 TACE 术后是否有残存/复发病灶,且操作简单、方便、安全、价廉,在临床广泛普及,可作为肝癌 TACE 术后疗效评估的可靠方法,对于长期随访,CEUS 应辅以增强 MRI 进行全面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超声造影 增强磁共振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T/CT代谢参数及纹理分析评价晚期肺腺癌EGFR-TKI的疗效 被引量:11
20
作者 刘寒冰 赵杰 胡春峰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842-845,共4页
目的探究PET/CT代谢参数及图像纹理参数评价晚期肺腺癌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疗效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病理结合MRI证实为Ⅳ期肺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后病情进展情况将患者分为进展组和... 目的探究PET/CT代谢参数及图像纹理参数评价晚期肺腺癌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疗效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病理结合MRI证实为Ⅳ期肺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后病情进展情况将患者分为进展组和无进展组。使用Research Omni-Kinetics软件提取PET/CT图像纹理参数,比较两组患者临床、代谢及纹理参数差异,评估各自的诊断效能。结果无进展组14例纹理参数标准差(9376.74±4202.92)、方差[(102.10±82.99)×10^6]均明显高于进展组5例[6062.31±2436.49、(42.26±31.66)×10^6],均匀性明显低于进展组(0.40±0.09比0.51±0.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PET/CT代谢参数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组年龄显著低于无进展组[(55±8)岁比(66±5)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年龄预测EGFR-TKI疗效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71.4%和100.0%。结论 PET/CT纹理参数与EGFR-TKI疗效相关,治疗前肿瘤异质性较高的患者疗效较好。年龄与EGFR-TKI疗效有关,年龄较小者疗效较差。治疗前PET/CT代谢参数无法预测晚期肺腺癌患者服用EGFR-TKI的疗效反应;年龄<58.5岁者EGFR-TKI疗效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腺癌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氟脱氧葡萄糖F18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