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徐州地区HBV感染者逆转录聚合酶区基因耐药变异特点及耐药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李莎 彭华彬 +2 位作者 李淑芹 周静 汪莉萍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45-1251,共7页
目的探讨江苏徐州地区HBV感染者逆转录聚合酶区(RT)基因耐药变异模式及与临床特征的关系,并分析影响耐药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4年5月-2019年4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科行HBV RT区检测的242例HBV感染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基因... 目的探讨江苏徐州地区HBV感染者逆转录聚合酶区(RT)基因耐药变异模式及与临床特征的关系,并分析影响耐药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4年5月-2019年4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科行HBV RT区检测的242例HBV感染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基因型、HBeAg状态患者的临床特征。既往有明确核苷(酸)类药物用药史的HBV感染者164例,其中发生已知耐药位点变异118例,未发生已知耐药位点变异46例,两组患者行影响HBV RT区耐药变异危险因素分析。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患者耐药的危险因素。结果江苏徐州地区HBV感染者RT区耐药突变模式以rtL180M+rtM204I/V/S(25例,21.2%)、rtA181T/V(16例,13.6%)、rtM204I/V/S(15例,12.7%)多见。242例患者中B基因型13例(5.4%),C基因型229例(94.6%),未发现其他基因型。B基因型感染者ALT水平高于C基因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096,P=0.036)。HBeAg阴性组(n=66)感染者年龄高于HBeAg阳性组(n=1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80,P<0.001),而HBV DNA载量、HBsAg水平均显著低于阳性组(t值分别为2.145、3.526,P值分别为0.033、0.001)。HBeAg阴性组感染者病程较阳性组长,GGT水平高于阳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值分别为-2.561、-2.016,P值分别为0.010、0.044)。HBeAg阴性组感染者CHB人数所占比例低于阳性患者组,LC、HCC人数所占比例高于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609,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ADV(比值比=5.493,95%可信区间:1.377~21.909)、不适当停药(比值比=5.945,95%可信区间:1.921~18.403)是HBV感染者发生耐药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05)。结论江苏徐州地区HBV感染者以C基因型为主,耐药突变模式复杂多变。HBeAg阳性患者的HBV DNA复制较为活跃,建议HBV感染者初始选用高效低耐药抗病毒药物,并加强抗病毒治疗的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突变 抗病毒药 核苷(酸)类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性肝脓肿并发脓毒症的危险因素及列线图构建
2
作者 郭嘉仪 康海全 +3 位作者 王梦娇 席德扬 颜学兵 李春杨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43-1149,共7页
目的 通过分析细菌性肝脓肿(PLA)并发脓毒症的临床特征,探讨PLA并发脓毒症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3年12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住院诊断为PLA的489例患者,根据是否并发脓毒症,分为脓毒症组(n=306)... 目的 通过分析细菌性肝脓肿(PLA)并发脓毒症的临床特征,探讨PLA并发脓毒症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3年12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住院诊断为PLA的489例患者,根据是否并发脓毒症,分为脓毒症组(n=306)和非脓毒症组(n=183)。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及结局指标。进一步将患者按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342例和验证集147例,训练集用于筛选变量和构建模型,验证集用于测试模型性能。采用LASSO回归进行变量筛选,并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预测模型,绘制列线图。使用校准图、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对模型进行评估,并进行内部验证。对于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分类变量采用χ^(2)检验分析组间差异。结果 脓毒症组和非脓毒症组的脉率、平均动脉压、症状持续时间、合并肝硬化、合并恶性肿瘤、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PL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CRP、AST、ALT、Alb、TBil、肌酐、钾、预后营养指数(PN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训练集中,通过LASSO回归分析,筛选出脉率、PLT、TBil、PNI 4个预测因子,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脉率(OR=1.033,95%CI:1.006~1.061,P=0.018)、PLT(OR=0.981,95%CI:0.975~0.987,P<0.001)、TBil(OR=1.086,95%CI:1.053~1.125,P<0.001)和PNI(OR=0.935,95%CI:0.882~0.988,P=0.019)是PLA患者发生脓毒症风险的独立影响因素,据此构建的模型表现出良好的预测能力,在训练集中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48(95%CI:0.923~0.973),在验证集中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12(95%CI:0.848~0.976)。决策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在阈值概率0.3~0.9范围内模型具有较好的净获益。结论 采用脉率、PLT、TBil、PNI构建的预测模型及列线图,能较好预测PLA发生脓毒症的风险,具有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脓肿 脓毒症 危险因素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重叠EB病毒感染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黄姜伟 韩方正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659-1663,共5页
目的探讨重叠EB病毒(EBV)感染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功能及HBV复制的影响。方法选取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5年1月-2017年8月收治的CHB患者119例,依据CHB临床分度标准,分为轻度(60例)、中度(38例)和重度(21例)。其中60例为CHB重叠... 目的探讨重叠EB病毒(EBV)感染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功能及HBV复制的影响。方法选取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5年1月-2017年8月收治的CHB患者119例,依据CHB临床分度标准,分为轻度(60例)、中度(38例)和重度(21例)。其中60例为CHB重叠EBV感染患者(重叠感染组),59例为单纯CHB患者(单纯CHB组)。收集2组患者性别、年龄、住院天数、肝功能指标、HBV DNA载量、血常规、凝血功能等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结果 CHB重度患者EBV DNA检出率(76.19%,16例)较轻度(43.33%,26例)和中度(47.37%,18例)患者均明显升高(χ~2值分别为6.727、4.601,P值均<0.05);与单纯CHB组比较,重叠感染组患者住院天数、ALT、AST、TBil、DBil、GGT水平均显著升高(t值分别为3.523、4.085、3.755、10.976、8.380;Z=-3.474,P值均<0.05),PTA和HBV DNA定量下降(t值分别为-2.501、-6.140,P值均<0.05);重叠感染组HBeAg阳性率、HBV DNA阳性率均低于单纯CHB组(P值均<0.05);2组间淋巴细胞百分比、Alb、WBC、Hb、PL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CHB患者病情越重越易重叠感染EBV或机体内潜伏的EBV越易重新激活,EBV感染后又可加重病情,延长病程,但血清HBV DNA水平下降,可能与EBV抑制了HBV复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爱泼斯坦巴尔病毒感染 重叠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6年澳大利亚HCV感染管理共识意见》摘译 被引量:1
4
作者 冷雪君 张莹 +1 位作者 申姣春 颜学兵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6年第7期1258-1261,共4页
HCV感染是澳大利亚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约230 000人会因进展性肝纤维化最终导致肝硬化、肝衰竭甚至肝细胞癌(HCC)。在澳大利亚,HCV感染是肝脏疾病需行肝移植的最主要原因。由HCV所致肝脏疾病的负担预计到2030年会增加3倍。然而,HCV感... HCV感染是澳大利亚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约230 000人会因进展性肝纤维化最终导致肝硬化、肝衰竭甚至肝细胞癌(HCC)。在澳大利亚,HCV感染是肝脏疾病需行肝移植的最主要原因。由HCV所致肝脏疾病的负担预计到2030年会增加3倍。然而,HCV感染是可治愈的,且病毒学清除可带来多重临床获益,包括提高生活质量、丧失传染性、肝硬化的逆转,降低肝脏衰竭和HCC的发生,并且降低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属 澳大利亚 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素基因刺激蛋白信号通路与HBV感染的相互作用
5
作者 许志强 王晴 潘修成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779-1782,共4页
干扰素基因刺激蛋白(STING)是新发现的天然免疫系统中的重要接头蛋白,在细胞质DNA介导天然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胞内双链DNA识别受体均通过STING介导产生Ⅰ型干扰素以及其他细胞因子。天然免疫和抗HBV特异免疫应答不足是HBV慢性感... 干扰素基因刺激蛋白(STING)是新发现的天然免疫系统中的重要接头蛋白,在细胞质DNA介导天然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胞内双链DNA识别受体均通过STING介导产生Ⅰ型干扰素以及其他细胞因子。天然免疫和抗HBV特异免疫应答不足是HBV慢性感染的关键原因。介绍了STING的发现及其结构研究的最新进展,并简要阐述了STING信号通路的活化机制。总结了国内外研究团队在STING信号通路与HBV相互作用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了其在临床治疗方面的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衔接蛋白质类 信号转导 免疫 天然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治疗首次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效果和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荣欣欣 徐缘媛 +4 位作者 杨广德 王霞 傅涓涓 李丽 潘修成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008-2013,共6页
目的探讨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TAF)在首次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明确其对肾功能和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TAF抗病毒治疗的首次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住院患... 目的探讨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TAF)在首次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明确其对肾功能和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TAF抗病毒治疗的首次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住院患者57例,所有患者接受TAF抗病毒治疗。收集患者基线、治疗12、24和48周时病毒学、血清学、肝功能、肾功能、血清磷及血脂等指标。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或单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符合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Friedman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共52例患者完成了48周随访。治疗12、24、48周后,实现HBV DNA阴转的比例分别为38.5%、63.5%、84.6%,ALT复常率分别为71.2%、82.7%、82.7%,Child-Pugh A级患者占比分别升至55.8%、73.1%、92.3%。治疗48周内,胱抑素-C(χ^(2)=35.163,P<0.001)、血清磷水平(F=8.600,P<0.001)显著升高。血脂分析中LDL-C水平显著升高(χ^(2)=10.064,P=0.018),TC/HDL-C比值从基线3.61(2.61~5.84)持续下降至3.27(2.70~4.36)(χ^(2)=5.000,P=0.172)。结论TAF可以快速抑制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HBV复制和显著改善肝功能,对肾功能无明显影响,但需密切监测血脂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肝硬化 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ournal of Viral Hepatitis|艾米替诺福韦和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治疗首次失代偿期HBV相关肝硬化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
7
作者 荣欣欣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449-2449,共1页
失代偿期肝硬化是慢性乙型肝炎病情进展的晚期阶段,可出现腹水、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及肝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和长期预后。然而,用于治疗失代偿期HBV相关肝硬化(HBV-DC)患者的一线核苷/核... 失代偿期肝硬化是慢性乙型肝炎病情进展的晚期阶段,可出现腹水、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及肝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和长期预后。然而,用于治疗失代偿期HBV相关肝硬化(HBV-DC)患者的一线核苷/核苷酸类似物(NAs)如恩替卡韦(ETV)与仍较高的肝细胞癌发展风险相关,富马酸替诺福韦二酯(TDF)存在肾功能损伤及骨质疏松的风险。因此,需要疗效及安全性更优的NAs用于HBV-DC患者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诺福韦 失代偿期 疗效及安全性 肾功能损伤 骨质疏松 肝性脑病 肝细胞癌 慢性乙型肝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恩替卡韦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肾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张青 张飙 +3 位作者 王培 李颍 颜学兵 丁芹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491-1495,共5页
目的探讨长期应用ETV抗病毒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9年6月在淮安市第四人民医院接受ETV抗病毒治疗半年以上的CHB患者232例。按不同性别、年龄(<或≥65岁)、有无肝硬化和肾小球滤过率(... 目的探讨长期应用ETV抗病毒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9年6月在淮安市第四人民医院接受ETV抗病毒治疗半年以上的CHB患者232例。按不同性别、年龄(<或≥65岁)、有无肝硬化和肾小球滤过率(e GFR)(<或≥90 ml·min^-1·1.73 m^-2)分组,探讨各个亚组的ETV治疗前后的肾功能指标[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和e GFR]变化情况。并比较ETV抗病毒方案在抗病毒前后总体ALT、AST、Alb、HBs Ag、HBV DNA和肾功能指标(BUN、Scr和e GFR)变化。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生化指标,包括ALT、AST、Alb、BUN、Scr和e GFR,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 DNA,采用罗氏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HBs Ag定量。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ETV抗病毒治疗后e GFR <90 ml·min^-1·1. 73 m^-2的危险因素。结果经半年以上ETV抗病毒治疗,患者ALT、AST、HBs Ag和HBV DNA均下降(Z值分别为-9. 496、-9. 577,t值分别为5. 013、20. 777,P值均<0. 05),Alb升高(t=-10. 832,P <0. 05);与基线比较,BUN和Scr升高(t值分别为-2. 685、-2. 376,P值均<0. 05),e GFR下降(t=3. 207,P <0. 05);进一步对各个亚组进行分析的结果显示,e GFR≥90 ml·min^-1·1. 73 m^-2、非老年、肝硬化和男性组BUN升高(t值分别为-3. 403、-3. 187、-2. 267、-2. 187,P值均<0. 05),且Scr升高(t值分别为-3. 716、-3. 614、-2. 291、-2. 115,P值均<0. 05),e GFR下降(t值分别为4. 846、4. 152、2. 458、2. 946,P值均<0. 05),非肝硬化组e GFR降低(t=2. 163,P <0. 05),但BUN和Scr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 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随着葡萄糖水平的升高(OR=1. 296,95%CI:1. 052~1. 597,P=0. 015)和TC水平的下降(OR=0. 436,95%CI:0. 286~0. 664,P <0. 001),ETV治疗后e GFR <90 ml·min^-1·1. 73 m^-2的风险升高。结论 ETV抗病毒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ALT、AST、HBs Ag、HBV DNA,升高Alb,但可致e GFR≥90 ml·min^-1·1. 73 m^-2、非老年和肝硬化患者BUN和Scr升高,e GFR下降,血葡萄糖和TC是ETV治疗后e GFR <90 ml·min^-1·1. 73 m^-2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治疗学 恩替卡韦 肾功能不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与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及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17
9
作者 嵇玮嘉 颜学兵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09-314,共6页
目的比较PEG-IFNα-2a与PEG-IFN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科接受PEG-IFNα-2a(180μg/周)(n=34)和PEG-IFNα-2b(180μg/周)(n=32)治疗的CHB患者,观察2组治疗4... 目的比较PEG-IFNα-2a与PEG-IFN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科接受PEG-IFNα-2a(180μg/周)(n=34)和PEG-IFNα-2b(180μg/周)(n=32)治疗的CHB患者,观察2组治疗4、12、24、48周时HBsAg、HBV DNA、HBeAg、ALT水平及应答率等指标,将第48周抗病毒疗效结果作为主要观察指标,同时比较应答组与非应答组上述指标有无统计学差异。服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结果 PEG-IFNα-2a、PEG-IFNα-2b治疗48周时CHB患者的血清HBV DNA应答率分别为67. 6%、59. 4%,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27. 3%、34. 6%,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 0. 05)。PEG-IFNα-2a组中,HBV DNA应答组较非应答组基线ALT水平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 390,P=0. 016); HBeAg应答组基线HBeAg水平比非应答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 286,P=0. 021)。PEG-IFNα-2b组中,HBV DNA应答组较非应答组具有更低的基线HBV DNA水平、基线HBeAg水平(Z值分别为2. 154、2. 057,P值分别为0. 030、0. 041); HBeAg应答组较非应答组具有更低的基线HBV DNA水平(Z=2. 052,P=0. 042)。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 0. 05),PEG-IFNα-2b治疗组1例发生Purtscher样视网膜病变,1例发生血小板减少,而PEG-IFNα-2a组未见Purtscher样视网膜病变和血小板减少相关不良反应。结论 PEG-IFNα-2a、PEGIFNα-2b治疗CHB均有较强的抗病毒疗效和免疫调节作用,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聚乙烯二醇类 干扰素类 治疗结果 临床对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恩替卡韦经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低病毒血症的相关影响因素 被引量:23
10
作者 陈贺 傅涓涓 +2 位作者 李丽 杨广德 潘修成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56-559,共4页
目的探讨长期接受恩替卡韦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仍维持低水平病毒复制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20年6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门诊接受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至少1年的CHB患者,根据至观察期结束患者HBV DNA载量分为... 目的探讨长期接受恩替卡韦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仍维持低水平病毒复制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20年6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门诊接受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至少1年的CHB患者,根据至观察期结束患者HBV DNA载量分为低病毒血症(LLV)组和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组。观察患者人口学特征参数和实验室检测指标。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长期恩替卡韦经治患者出现LLV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560例CHB患者,其中LLV组204例,SVR组356例。两组患者比较,年龄(Z=-3.530,P<0.001)、性别(χ2=4.270,P=0.039)、是否存在肝硬化(χ2=53.879,P<0.001)、服药依从性(χ2=5.326,P=0.021)、HBeAg阳性率(χ2=90.681,P<0.001)、治疗前基线HBV DNA载量(Z=-8.337,P<0.001)、基线HBsAg定量(Z=-10.472,P<0.001)以及用药类型(χ2=7.558,P=0.0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治疗前基线HBeAg状态(OR=3.381,95%CI:1.985~5.756,P<0.001)、HBV DNA载量(OR=1.223,95%CI:1.050~1.424,P=0.010)和HBsAg定量(OR=2.448,95%CI:1.743~3.438,P<0.001)是长期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出现LLV的危险因素。结论在临床实践中,基线高载量HBV DNA水平、高HBsAg定量和HBeAg阳性的CHB患者即使长期坚持服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也存在较高的LLV风险。因此,对于此类人群应予以重视,需动态监测HBsAg定量、HBV DNA载量、HBeAg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低病毒血症 恩替卡韦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病毒学应答状态对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5
11
作者 嵇笑笑 李丽 +1 位作者 傅涓涓 潘修成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33-1037,共5页
目的研究不同病毒学应答状态对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远期生存率、肝癌发生率的影响。方法连续纳入2010年9月-2016年9月就诊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378例,根据其抗病毒治疗期间是否HBV DNA持续不可... 目的研究不同病毒学应答状态对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远期生存率、肝癌发生率的影响。方法连续纳入2010年9月-2016年9月就诊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378例,根据其抗病毒治疗期间是否HBV DNA持续不可测,分为持续病毒学应答组(n=243例)和非持续病毒学应答组(n=135例)。并依据应用不同抗病毒药物对患者进行分层。记录其基线资料并随访至终点事件发生或研究终点,记录其死亡、肝细胞癌发生情况。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2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生存曲线。结果持续病毒学应答组5年肝癌累积发生率明显低于非持续病毒学应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4%vs 19.3%,χ2=10.627,P=0.001)。持续病毒学应答组5年无肝移植生存率明显高于非持续病毒学应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3.4%vs 80.7%,χ2=12.594,P<0.001)。对于持续病毒学应答组,恩替卡韦组和非恩替卡韦组患者,5年无肝移植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4.7%vs 90.2%,χ2=1.122,P=0.290),5年肝癌累积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4%vs 9.7%,χ2=0.552,P=0.458)。对于非持续病毒应答组,恩替卡韦组和非恩替卡韦组患者,5年无肝移植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8.4%vs 82.8%,χ2=1.526,P=0.217),5年肝癌累积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5%vs 17.1%,χ2=1.844,P=0.174)。结论抗病毒治疗可以改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预后,持续病毒学应答可以降低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肝癌发生率、延长其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肝硬化 抗病毒药 持续病毒学应答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患者病毒复制指标与乙肝标志物及肝功能的相关性检验分析 被引量:14
12
作者 顾青青 吴东 颜学兵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6期669-672,共4页
目的:探讨分析乙型肝炎患者病毒复制指标与乙肝标志物及肝功能的相关性检验分析。方法:选择来我院就诊的27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乙肝组,再选择6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监测乙肝组患者病毒复制指标(血清HBV-DNA)水平、乙肝血清标志物... 目的:探讨分析乙型肝炎患者病毒复制指标与乙肝标志物及肝功能的相关性检验分析。方法:选择来我院就诊的27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乙肝组,再选择6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监测乙肝组患者病毒复制指标(血清HBV-DNA)水平、乙肝血清标志物,并监测两组受试者肝功能指标,分析血清HBV-DNA水平与乙肝标志物及肝功能的关系。结果:HBsAg(+)、HBeAg(+)、HBcAb(+),即为"大三阳",HBV-DNA检出阳性率100.00%,HBsAg(+)、HBeAb(+)、ABcAb(+),即为"小三阳",HBV-DNA检出阳性率为47.58%,HBsAg(+)、HBeAg(+)、HBeAb(+)、HBcAb(+)组,HBVDNA检出阳性率为69.44%,HBsAg(+)、HBcAb(+)组,HBV-DNA检出阳性率为13.64%;大三阳组HBV-DNA检出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5);HBeAg阳性患者HBV-DNA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HBeAg阴性患者(P<0.05);随着HBV-DNA载量的增加,患者血清ALT、AST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CHE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对于乙型肝炎患者需定期监测患者血清HBV-DNA水平,评估病毒复制情况,但HBV-DNA与患者肝脏损伤程度及预后无明显相关,需要同时注意患者肝功能指标的监测,从而对患者的病情发展进行准确的评估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病毒复制指标 乙肝标志物 肝功能 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次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获得再代偿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13
作者 阮佳佳 温世飞 +3 位作者 王霞 李丽 傅涓涓 潘修成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796-1800,共5页
目的分析实现再代偿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11年9月1日—2019年12月31日就诊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初次失代偿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438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包括抗病毒治疗在内的综合治疗。根据随访结束时患... 目的分析实现再代偿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11年9月1日—2019年12月31日就诊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初次失代偿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438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包括抗病毒治疗在内的综合治疗。根据随访结束时患者的结局分为再代偿组和持续失代偿组,分析再代偿的独立影响因素。比较不同代偿状态的患者长期生存率方面的差异。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多因素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分析再代偿的影响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生存曲线。结果438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经过抗病毒治疗后最终有199例实现再代偿(45.4%),与持续失代偿患者比较,持续病毒学应答(χ^(2)=72.093,P<0.001)、单个或多个并发症(χ^(2)=9.834,P=0.002)、是否消化道出血(χ^(2)=6.346,P=0.012)、血清肌酐(Z=-1.035,P=0.011)、血钠浓度(Z=-1.606,P=0.019)、Hb(Z=1.455,P=0.006)及ALT水平(Z=-2.194,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基线ALT水平(OR=1.002,95%CI:1.000~1.003,P=0.009),是否获得SVR(OR=5.760,95%CI:3.634~9.129,P<0.001)及血清肌酐(OR=0.990,95%CI:0.981~1.000,P=0.047)是再代偿的独立影响因素。再代偿患者的5年存活率显著高于持续失代偿患者(87.9%vs 72.0%,χ^(2)=9.886,P=0.025)。结论经过抗病毒治疗等综合治疗后,大约有45.4%的患者可以实现再代偿。基线ALT升高及实现SVR的患者更容易实现再代偿,基线血清肌酐升高的患者难以实现再代偿,再代偿患者的长期预后较持续失代偿患者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肝硬化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B病毒性肝炎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4
作者 黄姜伟 韩方正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33-1337,共5页
EB病毒性肝炎是由EB病毒感染引起的肝脏炎症反应,大多数为自限性肝炎或轻中度肝损伤,预后良好,少数可发展为慢性肝病、重型肝炎,甚至肝内胆管细胞癌等。该病的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学特征缺乏特异性,容易漏诊、误诊,需要引起临床医师更多... EB病毒性肝炎是由EB病毒感染引起的肝脏炎症反应,大多数为自限性肝炎或轻中度肝损伤,预后良好,少数可发展为慢性肝病、重型肝炎,甚至肝内胆管细胞癌等。该病的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学特征缺乏特异性,容易漏诊、误诊,需要引起临床医师更多的关注与重视。介绍了EB病毒的感染机制以及EB病毒性肝炎的相关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疱疹病毒4型 肝炎 病毒性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ibroTouch~对不同BMI水平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评估比较 被引量:7
15
作者 冷雪君 颜学兵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891-1895,共5页
目的观察Fibrotouch~无创肝脏硬度测定(LSM)对不同BMI水平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临床评估效能。方法纳入2015年6月-2018年1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且进行肝穿刺活组织检查的238例NAFLD患者,依据BMI水平分成... 目的观察Fibrotouch~无创肝脏硬度测定(LSM)对不同BMI水平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临床评估效能。方法纳入2015年6月-2018年1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且进行肝穿刺活组织检查的238例NAFLD患者,依据BMI水平分成3组(BMI<24、24≤BMI<28及BMI≥28),于肝穿刺后1周内进行Fibro Touch~检测并于当日空腹进行血样采集,应用计算公式获得各肝纤维化评分指标。分析不同BMI水平组LSM值对肝纤维化程度的评估效能,并分析LSM值与相关血清学肝纤维化指标的相关性,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应用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其诊断价值。不同程度肝纤维化NAFLD患者间各项指标的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SNK-q法检验;非正态分布资料多个独立样本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LSM值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相同BMI水平的NAFLD患者其LSM值在不同肝纤维化程度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8.543、22.985、5.904,P值分别为<0.001、<0.001、0.004);对进展性肝纤维化NAFLD患者,不同BMI组间的LSM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99,P=0.026);LSM值与纳入的4项肝纤维化诊断模型Hui氏评分、Forns指数、FIB-4、NFS均有较好的相关性(r值分别为0.459、0.388、0.427、0.422,P值均<0.001);LSM值诊断NAFLD进展性纤维化的临床效用最高,其AUC为0.870,特异度和灵敏度分别是86%和70%。结论 Fibro Touch~评估NAFLD肝纤维化程度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BMI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LSM结果;LSM值与各纤维化诊断指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肝硬化 人体质量指数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V核心相关抗原对PEG-IFNα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效果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晴 许志强 +3 位作者 刘瑞霞 傅涓涓 李丽 潘修成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879-1883,共5页
目的评价HBV核心相关抗原(HBcrAg)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EG-IFNα治疗效果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5年6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科接受PEG-IFNα治疗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79例,疗程48周,疗程结束后随访至... 目的评价HBV核心相关抗原(HBcrAg)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EG-IFNα治疗效果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5年6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科接受PEG-IFNα治疗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79例,疗程48周,疗程结束后随访至少24周。分别检测治疗前以及治疗12周、24周、48周时HBcrAg、HBV血清标志物、HBV DNA以及ALT水平。服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完全应答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判断HBcrAg对实现完全应答的预测价值。结果 79例接受PEG-IFNα抗病毒治疗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结束后随访24周,35例实现了完全应答。应答组相较于非应答组具有更低的基线HBsAg水平(P=0.008)、HBeAg水平(P<0.001)以及HBcrAg水平(P=0.002)。基线HBcrAg与HBV DNA(r=0.325,P=0.003)、HBsAg水平(r=0.468,P<0.001)、HBeAg水平(r=0.695,P<0.001)均呈正相关,与ALT水平无相关性。血清HBcrAg水平在治疗过程中总体呈下降趋势,应答组HBcrAg水平在治疗12周下降幅度大于非应答组(Z=-2.653,P=0.008)。治疗12周时HBcrAg水平为完全应答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5.510,95%可信区间:1.656~18.326,P<0.05)。血清HBcrAg的最佳截断值为6.45 log10U/ml,ROC曲线下面积为0.845。结论PEG-IFNα抗病毒治疗前HBcrAg与HBsAg、HBeAg、HBV DNA有较好的相关性。治疗12周时血清HBcrAg水平对PEG-IFNα治疗后实现完全应答具有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乙型肝炎核心相关抗原 聚乙二醇干扰素-α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异常凝血酶原Ⅱ对HBV相关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莹 颜学兵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470-1474,共5页
目的研究血清AFP、维生素K缺乏或拮抗剂Ⅱ诱导蛋白(PIVKA-Ⅱ)单独或联合使用对HBV相关肝细胞癌(HCC)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6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科实验室进行血清学检测的HBV相关HCC患者200例(其中手术治... 目的研究血清AFP、维生素K缺乏或拮抗剂Ⅱ诱导蛋白(PIVKA-Ⅱ)单独或联合使用对HBV相关肝细胞癌(HCC)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6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科实验室进行血清学检测的HBV相关HCC患者200例(其中手术治疗的患者8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43例、重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5例、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42例,比较4组患者的AFP、PIVKA-Ⅱ水平。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Krsukal-Wallis H检验,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二元logistic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得出2项指标联合预测因子的新变量,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AFP、PIVKA-Ⅱ单独或联合诊断HBV相关HCC的曲线下面积(AUC),AUC的比较采用De Long检验。结果 HBV相关HCC患者的AFP、PIVKA-Ⅱ水平高于其他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9.432、-6.369、-2.158、-13.202、-9.609、-7.584,P值均<0.05)。重度慢性乙型肝炎组及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组的PIVKA-Ⅱ水平明显高于乙型肝炎肝硬化组(Z值分别为-2.977、-2.308,P值均<0.05)。HBV相关HCC患者在手术治疗后5~7 d内的AFP、PIVKA-Ⅱ水平显著低于术前(Z值分别为-96.892、-76.997,P值均<0.05)。PIVKA-Ⅱ检测HBV相关HCC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4.0%、86.4%,AFP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1.5%、50.4%;AFP、PIVKA-Ⅱ及AFP联合PIVKA-Ⅱ检测HBV相关HCC的AUC分别为0.757、0.905、0.912,PIVKA-Ⅱ与AFP的AU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048,P<0.001);二者联合对HBV相关HCC的临床诊断价值最高,明显高于AFP单独诊断价值(Z=7.814,P<0.001)。结论血清PIVKA-Ⅱ水平对HBV相关HCC的诊断价值优于AFP,二者联合检测能提高HCC的检出率,降低误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异常凝血酶原Ⅱ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素基因刺激蛋白(STING)通路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炎症因子分泌及吞噬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杨逸帆 杜万威 +4 位作者 王霞 杨广德 李丽 傅涓涓 潘修成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117-2121,共5页
目的研究干扰素基因刺激蛋白(STING)通路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生成炎症细胞因子及吞噬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20年5月—10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住院的35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和10例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的... 目的研究干扰素基因刺激蛋白(STING)通路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生成炎症细胞因子及吞噬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20年5月—10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住院的35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和10例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的外周静脉全血,分离并提取外周血单核细胞;另将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分为环鸟苷酸-腺苷酸(c GAMP)(n=12)、c GAMP+CCCP(n=12)和Control(n=11)三组。体外以STING激活剂c GAMP和/或STING抑制剂CCCP加入单核细胞培养液中,ELISA法检测上清液IFN-α、IFN-β、IL-6和TNF-α水平。此外,将含c GAMP和/或CCCP的单核细胞培养体系与荧光标记的E.coli共同孵育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单核细胞吞噬功能的改变。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与加入抑制剂CCCP组相比,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经c GAMP刺激后分泌IFN-α、IFN-β、IL-6和TNF-α水平显著升高(P值均<0.05)。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在有或无c GAMP/c GAMP+CCCP处理下,吞噬E.coli能力均较健康组明显降低(t值分别为4.647、2.790、2.504,P值均<0.05),且有或无c GAMP与c GAMP+CCCP刺激,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单核细胞吞噬E.coli的能力没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外周血单核细胞STING通路活化参与了乙型肝炎肝硬化状态下全身性炎症反应的发生,STING通路的激活与否不影响乙型肝炎肝硬化外周血单核细胞的吞噬细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细胞因子类 干扰素基因刺激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替卡韦对rtA181V/T突变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抗病毒效果观察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淑芹 周静 +2 位作者 高远 马晓燕 汪莉萍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53-1058,共6页
目的探讨慢型乙型肝炎(CHB)患者发生rtA181V/T突变时,恩替卡韦(ETV)挽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7年1月就诊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门诊及住院部,进行逆转录聚合酶区(RT)基因耐药变异检测的CHB患者174例,其中初治者72例... 目的探讨慢型乙型肝炎(CHB)患者发生rtA181V/T突变时,恩替卡韦(ETV)挽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7年1月就诊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门诊及住院部,进行逆转录聚合酶区(RT)基因耐药变异检测的CHB患者174例,其中初治者72例,发生病毒学突破或应答不佳者的经治者102例。比较经治CHB患者既往核苷(酸)类似物(NAs)用药史与变异模式(含有rtA181V/T)的关系。共纳入155例患者,其中无耐药变异患者72例,rtA181V/T变异组45例,rtA181V/T+rtN236T变异组38例。比较3组患者在基线时及ETV挽救治疗24周和48周的病毒学应答、生化学指标。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预后不良的相关因素。结果分析所有入组患者的NAs用药史及变异模式,结果提示应用多种NAs用药史的患者,易出现多位点突变和多重耐药(χ2=4.295,P<0.05)。rtA181V/T变异组和rtA181V/T+rtN236T变异组在发生病毒学突破时其HBV DNA水平较初始服用NAs时低[(6.22±1.48)log10 IU/ml vs(7.08±1.59)log10 IU/ml,t=3.098,P=0.002;(5.94±1.45)log10 IU/ml vs(6.94±1.61)log10 IU/ml,t=2.850,P=0.004]。ETV挽救治疗48周时,3组在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83.3%、82.2%、81.6%)和HBeAg阴转率(分别为22.2%、17.8%、21.1%)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其ALT复常率(分别为77.1%、85.2%、83.3%)、AST复常率(分别为80.4%、75.9%、76.0%)、TBil复常率(分别为80.8%、79.3%、78.1%)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ETV起始治疗时HBV DNA水平是48周抗病毒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OR=1.655,95%CI:1.128~2.428,P=0.01)。结论ETV对发生rtA181位点耐药的经治CHB患者具有良好的抗病毒效果,同时启用ETV治疗时HBV DNA水平可以预测其挽救治疗48周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恩替卡韦 突变 治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实现HBsAg清除的预测因素及列线图构建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佳露 席德扬 +2 位作者 颜学兵 季芳 李春杨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809-2816,共8页
目的 利用血清学指标,基于LASSO回归建立HBe 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在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PEG-IFNα-2b)治疗后实现HBs Ag清除的早期预测模型,并评估模型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4月—2021年10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 目的 利用血清学指标,基于LASSO回归建立HBe 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在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PEG-IFNα-2b)治疗后实现HBs Ag清除的早期预测模型,并评估模型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4月—2021年10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PEG-IFNα-2b治疗的136例HBe Ag阴性CHB患者,其中47例为PEG-IFNα-2b初次治疗患者(初始治疗),89例为经核苷(酸)类似物治疗48周后接受PEG-IFNα-2b治疗患者(经治治疗)。将患者按照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95例)和验证集(41例),收集训练集和验证集患者基线和治疗12周时的病毒学指标、血常规和肝功能等指标的检测结果。以治疗48周时患者HBs Ag状态为变量,将患者分为阴转组(38例)和未阴转组(98例)。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分类变量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LASSO回归、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列线图模型,并利用ROC曲线分析评估其预测能力,根据ROC曲线下面积(AUC)比较预测价值。结果 在训练集中,95例HBeAg阴性CHB患者经过PEG-IFNα-2b治疗48周后,HBsAg阴转组有27例,未阴转组有68例。根据单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以P<0.2为筛选条件,将性别、基线HBV DNA水平、0~12周HBV DNA下降水平、基线HBsAg水平、0~12周HBsAg下降水平、基线AST水平、0~12周AST下降水平、基线ALT水平和0~12周ALT下降水平,共9个指标纳入LASSO回归。根据LASSO回归结果,性别、基线HBsAg水平、0~12周HBsAg下降水平和0~12周ALT下降水平是非零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根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筛选出4个独立预测因素,分别是性别(OR=5.38,95%CI:1.11~34.21,P=0.049)、基线HBsAg水平(OR=0.12,95%CI:0.04~0.26,P<0.001)、0~12周HBsAg下降水平(OR=5.54,95%CI:1.97~19.18,P=0.003)、0~12周ALT下降水平(OR=0.99,95%CI:0.97~1.00,P=0.039)。最终,基于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构建列线图模型,并通过ROC曲线分析列线图模型的预测价值。在训练集中,列线图模型的AUC为0.934(95%CI:0.886~0.981)。在验证集中,列线图模型的AUC为0.921(95%CI:0.838~1.000)。同时,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结果表明模型具有较好一致性和精准度。结论 根据患者基本信息和血清学指标,基于LASSO回归,利用性别、基线HBsAg水平、0~12周HBsAg下降水平和0~12周ALT下降水平构建了列线图,可以预测PEG-IFNα-2b治疗HBeAg阴性CHB患者实现HBsAg清除的概率,可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聚乙二醇干扰素 列线图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