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极电图和双极电图对指导流出道室性早搏射频导管消融术的临床意义
1
作者 葛力萁 胡晓芹 +7 位作者 李菲 陈文苏 韦慧 张权 张柏祥 张超群 王志荣 李承宗 《中国循环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80-485,共6页
目的:评估单极电图和双极电图对指导流出道室性早搏射频导管消融术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7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流出道室性早搏消融成功患者78例,术前体表心电图提示下壁导联直立,且呈左束支阻滞形态。先行右侧... 目的:评估单极电图和双极电图对指导流出道室性早搏射频导管消融术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7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流出道室性早搏消融成功患者78例,术前体表心电图提示下壁导联直立,且呈左束支阻滞形态。先行右侧消融,右侧消融成功为单侧消融成功组(n=57),如右侧消融失败再进入左侧消融成功为双侧消融成功组(n=21)。测量并比较两组间腔内电图参数:最早双极电图局部激活时间至QRS波起始差值(LAT_(Bi))、单极电图最大下降斜率(-d V/d Tmax)至QRS波起始差值(LAT_(Uni)),以及双极和单极电图激活时间差值(ΔLAT_(Bi)-Uni),寻找能够有效预测需双侧消融的有效指标。结果:单侧消融成功组和双侧消融成功组在右侧测量LAT_(Bi)[25(21,30)ms vs.14(10,24)ms)]、LAT_(Uni)[7(0,17)ms vs.-23(-41,-11)ms]以及ΔLAT_(Bi-Uni)[15(11,25)ms vs.44(25,56)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LAT_(Bi)(OR=0.89,95%CI:0.83~0.95,P=0.001)、LAT_(Uni)(OR=0.88,95%CI:0.83~0.94,P<0.001)以及ΔLAT_(Bi)-Uni(OR=1.09,95%CI:1.05~1.14,P<0.001)是双侧消融的独立预测因子。双侧消融成功组左、右侧消融的LAT_(Bi)、LAT_(Uni)、ΔLAT_(Bi-Un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LAT_(Uni)≤-1 ms在预测是否需要双侧消融中准确性最高[曲线下面积(AUC):0.941;特异度:80.7%;灵敏度:100%]。结论:右心室流出道LAT_(Uni)≤-1 ms是预测流出道起源室性早搏右侧消融失败需要双侧消融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性早搏 心室流出道 射频导管消融 单极电图 双极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力型热射病院前认识和处置十大误区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项楚涵 宋青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11-616,共6页
劳力型热射病(EHS)是威胁生命的最严重的急性热致疾病。热致疾病可持续进展为EHS,院前处置是EHS救治的重要关口,院前是否能做到EHS患者的快速识别、有效降温及规范转运,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患者的预后。根据广泛调研发现,在EHS院前认识和... 劳力型热射病(EHS)是威胁生命的最严重的急性热致疾病。热致疾病可持续进展为EHS,院前处置是EHS救治的重要关口,院前是否能做到EHS患者的快速识别、有效降温及规范转运,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患者的预后。根据广泛调研发现,在EHS院前认识和处置过程中,医疗保障人员仍存在亟须纠正的致命误区,这些误区集中在认识缺失和处置失当。本文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并结合现实情况,归纳出“EHS院前认识及处置十大误区”,并参照《中国热射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给出正确的院前处置方案,以期减少或避免这些误区对EHS患者造成的不可逆损害,降低EHS的发生率、致残率及致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力型热射病 院前认识 院前处置 误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造影微循环阻力指数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后预后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11
3
作者 伍逸轩 陈磊 +2 位作者 任燕飞 杨玉琳 陆远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6-354,共9页
目的探究冠状动脉造影微循环阻力指数(coronary angiography-derived index of microcirculatory resistance,caIMR)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 目的探究冠状动脉造影微循环阻力指数(coronary angiography-derived index of microcirculatory resistance,caIMR)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纳入2019年9月~2022年3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诊断为STEMI的患者541例。使用FlashAngio系统(苏州润迈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计算caIMR。按照住院或随访期间MACE发生与否将患者分为MACE组和非MACE组,MACE定义为全因死亡、心力衰竭再入院、非计划性血运重建。采用COX回归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ROC)曲线、Kaplan-Meier生存曲线探究caIMR对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随访时间为1年,其中发生MACE 61例(11.28%)。与非MACE组比较,MACE组患者有着更高的caIMR。多因素COX分析表明,caIMR是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aIMR预测MACE的曲线下面积0.688,最佳截断值为25.3 U。caIMR加入到临床危险因素模型中后显著增加了模型的判别和重新分类能力;进一步将患者分为低caIMR组(caIMR<25 U,n=377)和高caIMR组(caIMR≥25 U,n=164)。Kaplan-Meier曲线显示caIMR≥25 U患者预后更差。结论caIMR是STEMI患者行PCI术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caIMR≥25 U患者预后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造影微循环阻力指数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 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高度房间阻滞与新发心房颤动的关系 被引量:1
4
作者 陈磊 张冬冬 +1 位作者 陈文苏 陆远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1-266,共6页
目的:房间阻滞(interatrial block,IAB)是一种左右心房传导延迟的现象,被认为是心房纤维化的心电图表现。本研究旨在探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高度IAB与住院期间新发心房颤动(房颤)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观察性研... 目的:房间阻滞(interatrial block,IAB)是一种左右心房传导延迟的现象,被认为是心房纤维化的心电图表现。本研究旨在探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高度IAB与住院期间新发心房颤动(房颤)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观察性研究,连续入选于2019年9月至2022年6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诊断为STEMI的患者共916例。所有患者均在发病12 h内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且在第一次医疗接触时记录并上传心电图至中国胸痛中心官方平台。分析STEMI患者中IAB的检出率及新发房颤的发生率,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评估STEMI患者住院期间新发房颤的影响因素。结果:269例(29.4%)STEMI患者检测到IAB,其中57例(21.2%)患者为高度IAB。89例(9.7%)患者在住院期间新发房颤。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70,95%CI:1.045~1.095,P<0.001)、左心室射血分数(OR=0.929,95%CI:0.901~0.957,P<0.001)、右冠状动脉病变(OR=1.672,95%CI:1.042~2.683,P=0.033)和高度IAB(OR=4.007,95%CI:1.973~8.138,P<0.001)为STEMI患者住院期间新发房颤的独立影响因素。将高度IAB加入新发房颤风险模型后,该模型综合判别改善指数(IDI)和净重分类指数(NRI)均明显提高,C指数达0.742。结论:高度IAB是STEMI患者住院期间新发房颤的独立影响因素,有助于改善对STEMI患者住院期间新发房颤风险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阻滞 心房颤动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持式动态心电记录仪对不同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顾倩 周雅庆 +5 位作者 李锦爽 应良红 谈楚楚 叶泽康 龚晓璇 李春坚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534-1536,共3页
目的:探讨手持式动态心电记录仪(SnapECG)对于常见不同心律失常诊断的灵敏度及特异度,为其在临床实际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入选2018年9月—2019年12月经12导联心电图或24 h动态心电图确诊为心律失常的住院患者,用12导联心电图和Snap... 目的:探讨手持式动态心电记录仪(SnapECG)对于常见不同心律失常诊断的灵敏度及特异度,为其在临床实际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入选2018年9月—2019年12月经12导联心电图或24 h动态心电图确诊为心律失常的住院患者,用12导联心电图和SnapECG同时采集患者心电图,以12导联心电图诊断结果为标准,探讨SnapECG对常见快速和缓慢型心律失常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结果:本研究共采集373例常见心律失常的心电图,其中快速型心律失常180例(48.3%),缓慢型心律失常193例(51.7%)。SnapECG对常见快速型心律失常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9%和98.2%,对常见缓慢型心律失常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6.0%和100.0%。SnapECG对房性期前收缩、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的诊断灵敏度欠佳(分别为75.0%、50.0%、13.0%),对其他常见快速和缓慢型心律失常的诊断灵敏度达83.3%~100.0%;对各类常见快速型和缓慢型心律失常的诊断特异度达88.5%~100.0%。结论:SnapECG对常见不同快速和缓慢型心律失常的诊断特异度高,与P波相关心律失常的诊断灵敏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心电记录仪 心律失常 灵敏度 特异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巢老人是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救治延误的首要危险因素 被引量:5
6
作者 史野 李承宗 +1 位作者 王瑞利 陈明龙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64-267,共4页
目的探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院前救治延迟的影响因素。方法连续纳入2020年6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睢宁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STEMI患者414例,根据出现症状至入院时间分为延迟组300例(>120 min),非延迟组114例(≤120 ... 目的探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院前救治延迟的影响因素。方法连续纳入2020年6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睢宁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STEMI患者414例,根据出现症状至入院时间分为延迟组300例(>120 min),非延迟组114例(≤120 min)。比较2组基线资料和院内信息,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院前延迟的影响因素。结果延迟组年龄、空巢老人、糖尿病、首诊非直接PCI医院比例明显高于非延迟组,非老人、非空巢老人、吸烟和使用救护车比例明显低于非延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延迟组直接PCI、LVEF明显低于非延迟组,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院内病死率明显高于非延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空巢老人(OR=5.223,95%CI:2.702~10.095,P=0.001)、糖尿病(OR=2.045,95%CI:1.211~3.455,P=0.007)、首诊非直接PCI医院(OR=2.821,95%CI:1.656~4.804,P=0.001)与院前时间延迟相关。结论空巢老人是STEMI患者院前救治延误的首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 心肌梗死 急救医疗服务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对比剂肾病的预防效果 被引量:5
7
作者 潘旭阳 李文华 江杰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12期41-44,共4页
目的探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对比剂肾病(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CIN)的预防效果及相关机制。方法选取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收... 目的探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对比剂肾病(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CIN)的预防效果及相关机制。方法选取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124例行PCI的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2例。两组患者均根据实际病情给予对症治疗。对照组患者术前行常规水化,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2 d的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血浆胱抑素C(cystatin C,CysC)水平及肌酐清除率(creatinine clearance rate,Ccr);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住院天数、死亡率及CIN发生率。结果术前两组患者Scr、BUN、CRP、CysC水平及Ccr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_均>0.05)。术后2 d,两组患者Scr、BUN、CRP及CysC水平均显著高于本组术前(P_均<0.05),而Ccr显著低于本组术前(P<0.05),且观察组患者Scr、BUN、CRP及CysC水平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_均<0.05),Ccr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死亡病例。观察组患者住院天数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CIN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能够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PCI术后的肾功能,且可有效预防CIN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对比剂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虾青素通过抑制活性氧簇/NLRP3炎症小体减轻对比剂引起的大鼠急性肾损伤 被引量:8
8
作者 宋亮 姚舜 +2 位作者 孙延虎 吴鑫 李文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95-503,共9页
目的:研究虾青素(AST)减轻大鼠对比剂急性肾损伤(CI-AKI)的作用并探讨其潜在机制。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control)组、虾青素对照(AST)组、模型(CM)组、虾青素治疗(AST+CM)组和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NAC+CM)组,每组8只。... 目的:研究虾青素(AST)减轻大鼠对比剂急性肾损伤(CI-AKI)的作用并探讨其潜在机制。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control)组、虾青素对照(AST)组、模型(CM)组、虾青素治疗(AST+CM)组和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NAC+CM)组,每组8只。建立大鼠CI-AKI模型72 h后收集血清和肾脏组织,检测大鼠血清肌酐(SCr)水平和血尿素氮(BUN)水平;HE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TUNEL染色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水平;冰冻切片活性氧簇(ROS)染色观察肾组织ROS的生成;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观察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含胱天蛋白酶募集结构域的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胱天蛋白酶1(caspase-1)、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IL-18的表达。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AST组大鼠的SCr和BUN水平、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水平、ROS生成及NLRP3、ASC、caspsae-1、IL-1β和IL-18表达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P>0.05),而CM组大鼠的SCr和BUN水平、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水平、ROS生成及NLRP3、ASC、caspsae-1、IL-1β和IL-18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与CM组相比,AST+CM组和NAC+CM组大鼠的SCr和BUN水平、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水平、ROS生成及NLRP3、ASC、caspsae-1、IL-1β和IL-18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虾青素通过抑制肾脏组织ROS的产生,抑制NLRP3炎症小体-IL-1β/IL-18的激活,从而减轻CI-AK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青素 对比剂急性肾损伤 活性氧簇 NLRP3炎症小体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磁共振成像特征追踪获取的心肌应变参数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微循环梗阻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7
9
作者 苗浩 段洋 +2 位作者 裴思雨 陆远 李承宗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34-741,共8页
目的:分析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心脏磁共振成像(CMR)特征追踪获取的心肌应变参数对微循环梗阻(MVO)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接受CMR检查的309例STEMI患者。CMR序列影像上传至CVi42软... 目的:分析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心脏磁共振成像(CMR)特征追踪获取的心肌应变参数对微循环梗阻(MVO)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接受CMR检查的309例STEMI患者。CMR序列影像上传至CVi42软件平台线下工作站处理,量化MVO、梗死面积及获取心肌应变参数[整体周向应变(GCS)、整体径向应变(GRS)、整体纵向应变(GLS)]。根据有、无MVO将患者分为MVO组(n=168)和无MVO组(n=141),并根据MVO的界值1.55%将患者分为低MVO组(MVO≤1.55%,n=268)和高MVO组(MVO>1.55%,n=41)。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Bland-Altman图示法检验30名不同操作者测量数据的相关性和一致性。比较组间基线特征、手术情况及心肌应变参数的差异。采用ROC曲线获得心肌应变参数预测MVO、高MVO的最佳截断值。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VO和高MVO的预测因素。结果:309例患者中,168例(54.3%)和41例(13.3%)分别发生MVO和高MVO。MVO组、高MVO组的GLS、GRS、GCS绝对值分别小于无MVO组、低MVO组(P均<0.010)。ROC曲线分析显示,GLS预测MVO、高MVO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2.75%(灵敏度64.29%,特异度69.50%)与-10.25%(灵敏度76.19%,特异度77.61%)。GLS与MVO呈中度相关(r=0.422,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GLS可独立预测MVO(HR=2.366,95%CI:1.217~4.600,P=0.011)和高MVO(HR=4.922,95%CI:1.526~15.882,P=0.010)。结论:对于接受PPCI的STEMI患者,心肌应变与MVO的严重程度相关。GLS对MVO、高MVO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心脏磁共振成像 微循环梗阻 特征追踪 心肌纵向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吡格雷对冠心病患者凝血功能、抗氧化及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刘旭辉 钱文浩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18期1635-1638,共4页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对冠心病患者凝血功能、抗氧化能力及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冠心病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瑞舒伐他汀钙片及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给予氯吡格雷治疗...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对冠心病患者凝血功能、抗氧化能力及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冠心病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瑞舒伐他汀钙片及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给予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中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可溶性E选择素(sE-selectin)、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总抗氧化能力(TA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人可溶性CD40L(sCD40L)、血管扩张刺激磷蛋白(VASP)及1型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tPAI-1)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清中MCP-1、sE-selectin、FIB、tPAI-1及sCD40L水平明显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MCP-1、sE-selectin、FIB、tPAI-1及sCD40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中TAC、SOD及VASP水平明显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血清中TAC、SOD及VAS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对冠心病患者有较好的疗效,可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及抗氧化能力,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吡格雷 冠心病 凝血功能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点追踪超声技术评价HFmrEF患者短期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前后左心结构和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4
11
作者 田兆玄 陈军红 +4 位作者 王晓萍 李东野 徐通达 宣皓晨 王超凡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57-362,共6页
目的:利用先进的斑点追踪超声技术评价射血分数中间值心衰(heart failure with mid-range ejection fraction,HFmrEF)患者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3个月后左心结构和功能变化。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1年1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 目的:利用先进的斑点追踪超声技术评价射血分数中间值心衰(heart failure with mid-range ejection fraction,HFmrEF)患者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3个月后左心结构和功能变化。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1年1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射血分数在40%~49%之间的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Ⅱ~Ⅲ级心衰患者共35例。二维斑点追踪超声评价初始及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3个月后左室整体纵向应变(left ventricular global longitudinal strain,LVGLS)、左室各节段纵向应变达峰时间。Simpson双平面法测量左室舒张末容积指数(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 index,LVEDVI)、左室收缩末容积指数(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volume index,LVESVI)、左心房容积指数(left atrial volume index,LAVI)及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彩色血流多普勒及组织多普勒测定舒张早期跨二尖瓣血流速度E峰与二尖瓣环速度e’的比值(E/e’)。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amino-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浓度。结果: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3个月与基线相比:患者NYHA分级明显改善(P=0.008),NT-proBNP浓度明显降低(P <0.001)。LVGLS较基线明显改善,左室各节段纵向应变达峰时间较基线明显缩短(P <0.001)。常规超声指标LVEF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01),LVEDVI及LVESVI较基线水平明显缩小(P <0.001),LAVI及E/e’比值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HFmrEF患者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3个月即可实现左心结构和功能的明显改善,斑点追踪超声基础上的应变及应变率分析是评价此类心衰患者左室重构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库巴曲缬沙坦 斑点追踪 心力衰竭 左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率变异性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室重塑的相关性 被引量:4
12
作者 彭城 祁春梅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12期64-67,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变化与其心室重塑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于本院住院的94例CHF患者纳入研究组,采用Holter检查系统检测其HRV时域各指...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变化与其心室重塑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于本院住院的94例CHF患者纳入研究组,采用Holter检查系统检测其HRV时域各指标和超声心动图指标,选取本院同期94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性分析和ROC曲线分析HRV各指标与心室重构之间的关系。结果研究组患者24 h内正常R-R间期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s of intervals for 24hours,SDNN)、24 h内每5 min正常R-R间期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of averages of intervals,SDANN)、24 h内每5 min正常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mean of standard deviation of intervals for 5 minutes,SDNNI)、相邻R-R间期之差的均方根值(root mean square of difference of successive intervals,rMSSD)及正常R-R间期标准差≥50 ms的百分数(the proportion of intervals differing more than 50 ms,PNN50)、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心室舒张早期与舒张末期血流充盈速度比值(E/A)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_均<0.05),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mension,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ameter,LVESD)、左心室后壁厚度(left ventricular posterior wall thickness,LVPWT)、室间隔厚度(interventricular septal wall thickness,IVS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_均<0.05)。Pearson线性相关性分析显示,LVEDD与HRV时域各指标均呈明显负相关(P_均<0.05),LVESD与r MSSD、PNN50均呈明显负相关(P_均<0.05),LVEF、E/A与r MSSD、PNN50均呈明显正相关(P_均<0.05),IVST、LVPWT与SDNN、SDNNI均呈明显负相关(P_均<0.05)。采用ROC曲线分析评价HRV各指标对心室结构改变的预测价值,结果显示,曲线下面积为0.732~0.820,特异度为70.5%~80.2%,敏感度为65.3%~74.7%。结论 CHF患者HRV与心室重塑具有相关性,且HRV时域各指标对预测心室结构改变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率变异性 慢性心力衰竭 心室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cRNAH19早期表达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重构的评价作用
13
作者 李锦爽 徐子恒 +2 位作者 高行娟 戚冉冉 丁浩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56-1060,共5页
目的 探讨lncRNAH19早期表达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左心室重构(LVR)的诊断价值。方法 连续入选60例AMI合并心功能不全(HF)患者,60例急性心肌梗死非HF患者以及60例非心脏病患者共180例。所有研究对象入组后行lncRNAH19、NT-proBNP、心... 目的 探讨lncRNAH19早期表达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左心室重构(LVR)的诊断价值。方法 连续入选60例AMI合并心功能不全(HF)患者,60例急性心肌梗死非HF患者以及60例非心脏病患者共180例。所有研究对象入组后行lncRNAH19、NT-proBNP、心肌酶谱、肌钙蛋白、超声心动图检查,6个月后复查超声心动图,评估lncRNAH19诊断AMI患者LVR效能。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AMI患者血清lncRNAH19水平显著升高,72 h后lncRNAH19水平较前呈明显下降趋势(P<0.001);HF组LAD病变比例及Gensini score分值显著高于非HF组(P<0.05);多变量回归分析表明,心率是24 h lncRNAH19表达的独立预测因子(β=0.481,P=0.001);随访6个月,HF组患者LVEF水平显著低于非HF组,LVEDV、LVESV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AMI患者中,24 h lncRNAH19表达水平与6个月LVRI呈正相关(r=0.578,P<0.001);lncRNAH19诊断AMI患者LVR的AUC为0.723,敏感性为79.4%,特异性为81.7%。结论 lncRNAH19可作为评估AMI患者早期LVR诊断工具,具有明确的临床实际应用价值和转化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cRNAH19 急性心肌梗死 心功能不全 左室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