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临床-影像学特征鉴别儿童支原体与支原体合并其他病原体肺炎 被引量:1
1
作者 徐文北 刘晓涵 +8 位作者 孟令建 王自豪 刘忠啸 孙潇楠 孟闫凯 康海全 茅一萍 胡春峰 徐凯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5-60,共6页
目的:筛选能够鉴别儿童肺炎支原体(MP)与MP合并其他病原体肺炎的临床-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6月至11月因肺炎于我院儿科病房收治住院,并行支气管肺泡灌洗(BAL)检查患儿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的胸部CT图像均采用盲法、随... 目的:筛选能够鉴别儿童肺炎支原体(MP)与MP合并其他病原体肺炎的临床-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6月至11月因肺炎于我院儿科病房收治住院,并行支气管肺泡灌洗(BAL)检查患儿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的胸部CT图像均采用盲法、随机评估。影像学特征的评估包括:病变累及范围、肺叶数目,是否存在磨玻璃密度影、实变、网格影、树雾征、胸腔积液及纵隔增大淋巴结。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42例肺炎患儿,其中单纯MP肺炎87例(61.3%),MP合并其他病原体肺炎55例(38.7%)。MP合并其他病原体肺炎患儿的平均住院时长高于单纯MP肺炎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MP合并其他病原体肺炎患儿的白细胞计数较单纯MP肺炎患儿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45例(81.8%)MP合并其他病原体肺炎患儿发生支气管狭窄,单纯MP肺炎患儿仅31例(24.1%)发生支气管狭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9例(34.5%)MP合并其他病原体肺炎患儿胸部CT出现网格影,而单纯MP肺炎患儿仅有11例(12.6%)出现网格影,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影像学模型预测MP合并其他病原体肺炎的曲线下面积为0.80,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5.0%、66.7%。临床-影像学模型预测MP合并其他病原体肺炎的曲线下面积为0.803,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7.5%、66.7%。结论:基于BAL术前患儿的CT影像学特征有助于鉴别MP与MP合并其他病原体肺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 肺炎支原体肺炎 社区获得性肺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支气管肺泡灌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参数磁共振构建预测PSA 4~20 ng/mL中的临床显著性前列腺癌的列线图模型
2
作者 卓铄 段瑾 +7 位作者 张生 陈庆 孟闫凯 宋腾腾 张银洋 闫依嫚 王思怡 李绍东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4-231,共8页
目的:基于双参数磁共振构建预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4~20 ng/mL中的临床显著性前列腺癌(csPCa)的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1月—2024年6月229例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范围在4~20 ng/mL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资料... 目的:基于双参数磁共振构建预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4~20 ng/mL中的临床显著性前列腺癌(csPCa)的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1月—2024年6月229例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范围在4~20 ng/mL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前列腺穿刺或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获取病理结果,根据病理结果分为csPCa组与非临床显著性前列腺癌(non-csPCa)组。将患者以7∶3的比例随机划分为训练集(n=161)与验证集(n=68)。在训练集中运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确定csPCa患者的独立风险因素。利用R软件(4.4.0版本)构建相应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以及临床决策曲线分析(DCA)等方法评估该模型的预测效能,并在验证集中进行验证。结果:csPCa与非csPCa组间年龄、前列腺体积(PV)、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游离PSAD(fPSAD)、游离PSA/总PSA(fPSA/tPSA)和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I‑RAD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集与验证集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集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年龄、PSAD和PI‑RADS评分是PSA 4~20 ng/mL中出现csPCa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以上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模型在训练集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27,验证集AUC为0.757。校准曲线及DCA曲线显示模型的校准度良好,且有较好的临床净获益。结论:基于双参数磁共振构建的的列线图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PSA 4~20 ng/mL中的csPC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双参数磁共振 前列腺癌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风险的磁共振成像预测
3
作者 张畅 耿天宇 +4 位作者 李晓乐 魏鑫 孟闫凯 陈高红 胡春峰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16-520,共5页
目的: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患者术前MRI资料,构建预测术后胰瘘(POPF)的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2024年3月共188例行PD患者的MRI图像资料及一般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确定术后胰瘘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构... 目的: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患者术前MRI资料,构建预测术后胰瘘(POPF)的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2024年3月共188例行PD患者的MRI图像资料及一般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确定术后胰瘘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构建POPF预测模型。采用SPSS 2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POPF阴性、POPF阳性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Mann-Whitney U或χ^(2)检验。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来评估模型的预测性能。结果:最终纳入188名行PD治疗的患者,胰瘘发生率为29.3%,其中B级胰瘘49例,C级胰瘘6例。单因素分析显示体重指数(BMI)、总胆红素、病理类型、胰管直径、腹内脂肪厚度(IAF)、胰腺与椎旁肌信号强度比(T1WI SIR)、动脉-延迟期强化比(ADV)是术后胰瘘发生的相关因素;多因素分析发现胰管直径≤3 mm、T1WI SIR、ADV比值是术后胰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多因素结果构建临床-影像学预测模型,计算该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833,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6%和74.4%。结论:建立的临床-影像学模型预测效能良好,能够有效预测术后胰瘘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术后胰瘘 风险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复合材料结合分子影像技术及其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热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林李芃 徐凯 +6 位作者 袁峥鼎 郝申 谭新 滕荣 陈卓 闫翔宇 王永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439-443,共5页
肿瘤热疗是近年来新兴的以低毒副作用、高治愈率为主要特征的纳米医学治疗手段。局部热疗,尤其是结合手术、放化疗等常规手段,对治疗包括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在内的恶性肿瘤有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热剂量控制、靶向治疗区域筛选以及... 肿瘤热疗是近年来新兴的以低毒副作用、高治愈率为主要特征的纳米医学治疗手段。局部热疗,尤其是结合手术、放化疗等常规手段,对治疗包括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在内的恶性肿瘤有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热剂量控制、靶向治疗区域筛选以及区分正常细胞与癌细胞等。近年来,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多功能纳米复合材料已用于头颈部癌症的局部热疗,结合分子影像学手段靶向示踪癌细胞并通过局部热疗进行同步追踪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的精准性,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本文主要对纳米复合材料结合分子影像技术靶向示踪及其在OSCC热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肿瘤 鳞状细胞 纳米复合材料 分子影像技术 热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纳米分子影像探针靶向示踪口腔鳞状细胞癌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林李芃 王永 +6 位作者 谭新 袁峥鼎 陈卓 滕荣 闫翔宇 费杰 徐凯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364-367,共4页
既往对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细胞在体内迁移能力进行实验分析时,多采用侵袭性方法,即在细胞移植后一定时间内处死实验动物,对其口腔颌面部组织进行病理切片分析,并不能对同一实验动物OSCC细胞在体内的迁移和增殖情况进行动态观察。近年... 既往对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细胞在体内迁移能力进行实验分析时,多采用侵袭性方法,即在细胞移植后一定时间内处死实验动物,对其口腔颌面部组织进行病理切片分析,并不能对同一实验动物OSCC细胞在体内的迁移和增殖情况进行动态观察。近年来,随着非侵袭性检查手段不断进步,通过以纳米颗粒作为对比剂的MR检查技术,可标记OSCC细胞内高度特异性表达的蛋白,从而靶向示踪其在体内的迁移,并由此推测OSCC的具体分期。本文主要对MR纳米分子探针靶向示踪OSCC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 鳞状细胞 磁共振成像 纳米探针 非侵袭性 靶向示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形态学特征在多原发性肺癌及腺体前驱病变不同病理学分型中的价值 被引量:8
6
作者 徐文北 邱慎满 +7 位作者 王梓又 鲍毓 孙潇楠 唐鑫 张磊 丁涛 孟闫凯 徐凯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1-167,共7页
目的:分析多原发性肺癌(MPLC)及腺体前驱病变的临床影像学特征,探讨CT形态学特征在不同病理学分型中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83枚结节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节的影像学特征由人工智能肺结节分析软件自动获得,并由影... 目的:分析多原发性肺癌(MPLC)及腺体前驱病变的临床影像学特征,探讨CT形态学特征在不同病理学分型中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83枚结节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节的影像学特征由人工智能肺结节分析软件自动获得,并由影像科医生再次进行人工评估。评估的内容包括结节在肺内的分布、最大径、密度、边缘(毛刺、分叶)、内部有无空腔、胸膜牵拉及肿瘤的T分期和N分期。采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病理学类型病灶最大径的差异,卡方检验比较不同病理类型CT形态学特征(结节类型、毛刺征、分叶征、胸膜牵拉、空腔)的差异。结果:37例患者中,女性占70.27%;仅有3例(8.11%)有吸烟史,所有患者均不合并肺气肿。29例(78.38%)患者具有2枚结节,8例(21.62%)患者同时检出2枚以上结节。所有病灶均为T1N0期。仅有4例(20.00%)患者癌胚抗原(CEA)水平升高。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AH)、原位腺癌(AIS)、微浸润腺癌(MIA)、浸润性腺癌(IAC)这四种不同病理学类型中,病灶最大径分别为(4.83±0.98)mm、(6.72±2.35)mm、(9.46±4.04)mm和(17.06±5.6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纯磨玻璃结节(pGGN)、混合磨玻璃结节(mGGN)在不同病理类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0、0.006)。形态学特征中病灶毛刺征、分叶征、胸膜牵拉、空腔在四种不同病理类型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为0.000)。结论:MPLC及腺体前驱病变具有一定的临床影像学特征,利用病灶内是否含有磨玻璃密度及其形态学特征能够对病灶的病理学类型进行初步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原发肺癌 腺癌 计算机体层成像 分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EViT与先验知识的胶质瘤IDH1突变状态预测
7
作者 徐华畅 许倩 +3 位作者 赵钰琳 梁峰宁 徐凯 朱红 《智能系统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52-960,共9页
针对目前预测胶质瘤异柠檬酸脱氢酶1(isocitrate dehydrogenase1,IDH1)突变状态存在的数据不足、准确率较低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AEViT(auto-encoder vision Transformer)与先验知识的胶质瘤IDH1突变状态预测方法。首先使用改进的K-Mean... 针对目前预测胶质瘤异柠檬酸脱氢酶1(isocitrate dehydrogenase1,IDH1)突变状态存在的数据不足、准确率较低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AEViT(auto-encoder vision Transformer)与先验知识的胶质瘤IDH1突变状态预测方法。首先使用改进的K-Means聚类算法为无IDH1突变状态标签的胶质瘤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数据标注伪标签,并采用ViT(vision Transformer)网络对伪标签进行修正,得到最终的胶质瘤IDH1突变状态。为避免不准确的伪标签数据影响模型精度,采用果蝇优化算法为伪标签数据赋予最优权重;然后提出基于Auto-Encoder和ViT的分类模型AEViT,利用Auto-Encoder提取胶质瘤MRI特征;再将特征输入ViT中对胶质瘤IDH1突变状态进行分类;最后将基于胶质瘤位置信息的先验知识加入模型,达到99.01%的预测准确率。结果表明该方法优于其他现有模型,能够实现胶质瘤数据扩增和术前无创、准确地预测胶质瘤IDH1突变状态,从而辅助诊疗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异柠檬酸脱氢酶1 K-MEANS聚类算法 伪标签 Auto-Encoder vision Transformer 果蝇优化算法 先验知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体化碘对比剂注射方案在头颈心多部位大范围联合CT血管成像中的应用
8
作者 程晓奕 张贺 +5 位作者 刘忠啸 孟闫凯 张恒伟 董超 张畅 孙存杰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04-609,共6页
目的探讨个体化碘对比剂注射方案在第3代双源CT头颈心多部位大范围联合CTA中的可行性与应用价值,并比较该个体化方案在不同血管分支之间的异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9月至2023年6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医学影像科行头颈心CTA检查... 目的探讨个体化碘对比剂注射方案在第3代双源CT头颈心多部位大范围联合CTA中的可行性与应用价值,并比较该个体化方案在不同血管分支之间的异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9月至2023年6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医学影像科行头颈心CTA检查的90例患者。入组BMI≤22 kg/m^(2)(低体重组)、22 kg/m^(2)<BMI≤26 kg/m^(2)(中体重组)、26 kg/m^(2)<BMI≤30 kg/m^(2)(高体重组),每组30例,并将3组患者再次分为亚组:个体化方案(45例)和对照方案(常规方案进行检查,45例),即每个BMI亚组15例。采用主观评分、CT值、强化变异系数(CV)对头颈和冠状动脉CTA的图像质量进行评估。获取各组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和有效辐射剂量(ED)。广义加性模型进一步分析影响各分支血管图像质量的关联因素。结果个体化各动脉强化CT值均低于对照(P<0.001)。个体化动脉强化CV均小于对照,个体化的动脉强化均一性更好。个体化的主观评分高于对照(P<0.001),且2名医师主观评分一致性较好(Kappa=0.769)。低体重组中,个体化、对照的所有目标血管的C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个体化的动脉强化CT值低于对照(P<0.05);中体重组中,个体化、对照的所有目标血管的C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个体化的动脉强化CT值低于对照(P<0.05)。个体化的理想最佳强化(300~450 HU)血管节段数明显多于对照(P<0.05)。低体重组、中体重组中个体化的CTDIvol、ED、对比剂以及流速低于对照(P<0.05)。BMI是影响血管CT值的重要因素,经协变量校正后,BMI仍与CT值存在非线性关系。结论在第三代双源CT中,根据BMI结合个体化碘对比剂注射方案行头颈心多部位大范围联合CTA,图像质量能满足临床诊断要求,且辐射剂量和对比剂用量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体层成像 血管造影术 冠状动脉 头颈动脉 体质量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量磁化率成像技术在直肠癌病理T分期的初步应用
9
作者 张海妮 孙小伶 +8 位作者 李可可 刘忠啸 王冲 曾建威 孟闫凯 庄银苹 吴鹏 胡春峰 徐凯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03-708,共6页
目的:探讨定量磁化率成像(QSM)技术在直肠癌T分期中的初步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0月—2023年10月在我院行直肠MRI检查的41例直肠癌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使用3.0 T MR扫描仪进行检查。使用运行在MATLAB version 2018b的STI_Su... 目的:探讨定量磁化率成像(QSM)技术在直肠癌T分期中的初步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0月—2023年10月在我院行直肠MRI检查的41例直肠癌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使用3.0 T MR扫描仪进行检查。使用运行在MATLAB version 2018b的STI_Suite V3.0软件包对QSM原始图像进行处理,得到QSM加权图像。将QSM加权图像导入FireVoxel build 394D软件进行图像分割。由一名从事直肠癌研究20年的高级职称医生,在QSM图像上选取肿瘤外侵的最大层面,参照同层面T2WI图像分割肿瘤组织。软件自动计算出肿瘤组织的磁化率直方图参数。由一名从事直肠癌研究方向10年的病理科高级职称医生,参照美国肿瘤联合会结直肠癌分期系统(第8版)评估肿瘤pT分期。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组间磁化率差异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组织磁化率对pT分期的诊断效能。结果:41例直肠癌患者中,pT1-2期17例(39%),pT3-4期病例24例(61%)。磁化率中位数(四分位间距)为-0.009(0.073)ppm。T3-4期直肠癌第50、60、70、80、90百分位的顺磁效应明显高于相应的T1-T2期直肠癌[50th:-0.102(0.056)ppm比-0.061(0.010)ppm;60th:-0.048(0.053)ppm比-0.015(0.086)ppm;70th:-0.006(0.057)ppm比0.026(0.083)ppm;80th:0.046(0.063)ppm比0.091(0.096)ppm;90th:0.096(0.085)ppm比0.159(0.110)ppm;均P<0.05]。同时,随着百分位的增加,病灶顺磁性效应降低,逆磁性效应增加。第50、60、70、80、90百分位数磁化率预测直肠癌pT1-2与pT3-4分期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684、0.708、0.738、0.743、0.755;灵敏度分别为0.588、0.647、0.824、0.882、0.824;特异度分别为0.875、0.792、0.583、0.583、0.375。结论:基于定量QSM技术的直方图分析在直肠癌T分期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磁共振成像 定量磁化率成像 直方图分析 磁敏感加权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鉴别诊断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与高级别胶质瘤深部病灶 被引量:24
10
作者 耿磊 孙毅 +2 位作者 孙志先 汪秀玲 徐凯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95-99,共5页
目的探讨MRI鉴别诊断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与高级别胶质瘤(HGG)脑深部病灶的价值。方法分析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28例PCNSL(PCNSL组)和30例HGG(HGG组)脑深部单发病灶的常规MRI及DWI特征,测量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相对ADC(rADC... 目的探讨MRI鉴别诊断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与高级别胶质瘤(HGG)脑深部病灶的价值。方法分析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28例PCNSL(PCNSL组)和30例HGG(HGG组)脑深部单发病灶的常规MRI及DWI特征,测量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相对ADC(rADC)值,根据ROC曲线确定ADC、rADC值的最佳诊断阈值及鉴别诊断PCNSL与HGG的效能。结果 PCNSL组与HGG组的囊变、坏死、出血发生率、增强形态及DWI信号强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CNSL与HGG病灶ADC值与对侧脑白质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PCNSL组病灶ADC值、rADC值显著低于HGG组(P均<0.001)。以ADC=0.86×10^(-3)mm^2/s为界值,鉴别诊断PCNSL与HGG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92.9%、80.0%和86.2%,曲线下面积为0.946(P<0.001);以rADC=1.02为界值,鉴别诊断PCNSL与HGG敏感度为92.9%,特异度为86.7%,准确率为89.7%,曲线下面积为0.957(P<0.001)。结论 MRI可鉴别诊断PCNSL与HGG,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神经胶质瘤 中枢神经系统 磁共振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规MRI及DWI诊断非典型性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被引量:11
11
作者 耿磊 孙毅 +1 位作者 汪秀玲 徐凯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455-1459,共5页
目的探讨常规MRI联合DWI诊断非典型性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价值。方法分析14例经病理证实的非典型性PCNSL患者的常规MRI及DWI特征,测量肿瘤实质区、瘤周近侧水肿区、瘤周远侧水肿区、对侧正常脑白质区的ADC值,并计算相对AD... 目的探讨常规MRI联合DWI诊断非典型性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价值。方法分析14例经病理证实的非典型性PCNSL患者的常规MRI及DWI特征,测量肿瘤实质区、瘤周近侧水肿区、瘤周远侧水肿区、对侧正常脑白质区的ADC值,并计算相对ADC(rADC)值,比较不同区域ADC值和rADC值的差异。结果 14例PCNSL中,单发12例,多发2例,共20个病灶,其中9个病灶位于非常规好发部位,包括脑浅表部位5个,脑干脑桥区、小脑半球、鞍区和第三脑室各1个。非典型性PCNSL的MRI表现包括3个病灶出现囊变、坏死区,1个病灶可见内部出血,7个病灶呈环形强化,3个病灶呈不规则片状强化。肿瘤实质区的ADC值为(0.70±0.15)×10^(-3) mm^2/s,rADC值为0.86±0.14,均低于瘤周近侧和远侧水肿区(P均<0.05),瘤周近侧水肿区ADC值高于远侧瘤周水肿区(P<0.05)。结论对比常规MRI及DWI中肿瘤实质区、瘤周近侧水肿区、瘤周远侧水肿区的ADC、rADC值的差异,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PCNS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中枢神经系统 磁共振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散张量成像对帕金森病前驱期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12
作者 耿磊 王锐 +5 位作者 张照婷 许磊 黄海 孙毅 杨伏猛 胡春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2843-2849,共7页
目的在logistic回归模型下探讨不同灰质核团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tensor imaging,DTI)对帕金森病前驱期(prodromal Parkinson′s disease,pPD)的诊断与病情评估的价值。方法收集20例pPD患者作为病例组(pPD组),同时选取28例健康人群... 目的在logistic回归模型下探讨不同灰质核团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tensor imaging,DTI)对帕金森病前驱期(prodromal Parkinson′s disease,pPD)的诊断与病情评估的价值。方法收集20例pPD患者作为病例组(pPD组),同时选取28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HC组),所有病例均行MRI平扫及DTI检查,运用DSIstudio软件对所有被检者的DTI图像进行后处理,自动提取pPD与HC组患者基底节、中脑、脑干多个相关灰质核团各参数(FA、MD、AD、RD)值,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比较各参数单独诊断及联合诊断对两组患者的诊断效能;并且对各组参数与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pPD组与HC组基底节、中脑、脑干多个相关灰质核团、多个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logistic回归方程模型下,最佳阈值为0.63时,诊断pPD的AUC为0.964,鉴别诊断两组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5.0%、100%(P<0.001),联合诊断效能最高。pPD组患者蓝斑核多个DTI参数与MMSE评分存在相关性(P<0.05),以蓝斑核FA值(r=-0.646,P=0.002)相关系数最高。结论pPD基底节、中脑、脑干多个相关灰质核团损伤广泛且程度不同,蓝斑核AD值对pPD具有定量诊断价值,蓝斑核FA值可以作为pP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严重程度的特征性敏感指标,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下DTI多参数联合诊断可有效提高诊断效能,为pPD的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前驱期 扩散张量成像 灰质核团 MMSE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胸膜-肺滑膜肉瘤的CT表现 被引量:10
13
作者 徐雪 胡春峰 +3 位作者 王刚 孔莹 马允利 杨亮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32-435,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胸膜-肺滑膜肉瘤(PPSS)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PPSS患者的临床、影像及病理资料,5例均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患者首次就诊的平均年龄为54.2岁。5例PPSS患者共有6个原发灶,其中1例患者在肺内及胸膜上各有1个原... 目的:探讨原发性胸膜-肺滑膜肉瘤(PPSS)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PPSS患者的临床、影像及病理资料,5例均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患者首次就诊的平均年龄为54.2岁。5例PPSS患者共有6个原发灶,其中1例患者在肺内及胸膜上各有1个原发灶,其余4例病灶均位于肺部。5个肺内病灶中2个呈类圆形、3个呈分叶状(2个呈深分叶状)。病灶最大直径1.8~11.5cm。CT平扫显示肿瘤密度不均匀,边界清楚,未见空洞形成,3个病灶内可见片状囊变坏死区,1个病灶内可见瘤内分隔及钙化灶;增强扫描显示后病灶呈轻度-中度不均匀强化;3例可见同侧少量胸腔积液,1例伴纵隔淋巴结肿大、支气管闭塞,2例出现远处转移。所有肿瘤的波形蛋白(Vim)为阳性,2例上皮膜抗原(EMA)阳性,3例细胞角蛋白(CK)阳性;3例SYT-SSX融合基因呈阳性。结论:胸膜-肺滑膜肉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确诊本病需依靠常规病理、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及SYT-SSX融合基因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胸膜肿瘤 肉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钆对比剂在脑部沉积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明月 周佳伟 +2 位作者 崔永征 陆佳莹 李菁菁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142-1147,共6页
在过去的5年中,已有大量证据表明含钆对比剂的施用与脑MRI信号变化有关,即使在血脑屏障完整和肾功能正常的患者中。尸检和动物实验证实了这些T1WI高信号区域的钆沉积,引发了对含钆对比剂体内稳定性和生物安全性的关注。本文回顾了目前... 在过去的5年中,已有大量证据表明含钆对比剂的施用与脑MRI信号变化有关,即使在血脑屏障完整和肾功能正常的患者中。尸检和动物实验证实了这些T1WI高信号区域的钆沉积,引发了对含钆对比剂体内稳定性和生物安全性的关注。本文回顾了目前人体和动物脑中钆沉积研究的最新进展,评估了不同类别含钆对比剂对沉积的影响,同时介绍了钆沉积和清除的潜在机制及可能存在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比剂 钆沉积 磁共振成像 小脑核 苍白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联合最小表观弥散系数值对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诊断与鉴别的价值 被引量:4
15
作者 耿磊 孙毅 +4 位作者 许磊 叶永盛 陆格 汪秀玲 徐凯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15,共7页
目的:在logistic回归模型下探讨常规MRI征象联合最小表观弥散系数值(minimum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value,ADC_(min))对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诊断与鉴别的价值。方法:收... 目的:在logistic回归模型下探讨常规MRI征象联合最小表观弥散系数值(minimum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value,ADC_(min))对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诊断与鉴别的价值。方法:收集34例PCNSL临床及影像资料,所有病例均经临床及病理证实,观察分析常规MRI特征及检测ADC_(min),另取36例高级别胶质瘤(high-grade glioma,HGG)作为对照组,统计学分析2组肿瘤各个MRI特征、ADC_(min)之间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ROC)曲线分析比较各指标单独诊断及联合诊断对2组肿瘤的诊断效能。结果:PCNSL组的囊变(或)坏死(或)出血征象所占比率明显小于HGG组(χ^(2)=25.2,P<0.001);PCNSL组在边界清晰、累及中线结构或(和)脑室、均匀强化、存在“缺口征”和(或)“尖角征”、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高信号征象上所占比率大于HGG组(均P<0.05);2组肿瘤瘤周水肿程度及占位程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PCNSL组ADC_(min)明显小于HGG组ADC_(min)(t=-7.962,P<0.001),而2组对照侧ADC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t=1.208,P=0.231)。ADC_(min)单独诊断时,以ADC_(min)=0.727×10^(-3)mm^(2)/s为诊断2组的最佳诊断阈值,鉴别诊断2组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7.1%、80.6%,曲线下面积最大(AUC=0.922),诊断效能最高。logistic回归方程模型为:Logistic(P)=15.269+3.963×均匀强化-24.695×ADC_(min)。ADC_(min)和均匀强化均是诊断PCNSL的影响因素,联合诊断最佳阈值为0.46时,诊断PCNSL的AUC为0.977,鉴别诊断2组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7.1%、94.4%(P<0.001),联合诊断效能最高。结论:常规MRI特征分析联合ADC_(min)为无创性鉴别PCNSL与HGG提供形态学及分子影像学依据,特别是对于常规MRI存在重叠表现的2种肿瘤,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下联合诊断可有效提高诊断效能,从而为两者的鉴别诊断、早期干预、及时调整患者治疗方案及判断预后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胶质瘤 中枢神经系统 磁共振成像 最小表观扩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区域的ADC值、rADC值对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诊断与鉴别及其与Ki-67相关性 被引量:3
16
作者 耿磊 孙毅 +5 位作者 赵妍 万金鑫 许磊 叶永盛 汪秀玲 徐凯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2530-2534,共5页
目的探讨肿瘤不同区域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相对表观扩散系数(rADC)值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与高级别胶质瘤(high-grade glioma,HGG)鉴别诊断及... 目的探讨肿瘤不同区域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相对表观扩散系数(rADC)值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与高级别胶质瘤(high-grade glioma,HGG)鉴别诊断及其与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相关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30例PCNSL和35例HGG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病例均经临床及病理证实,分析比较两组肿瘤不同区域ADC值的差异,绘制ROC曲线,比较ADC与rADC值对两组肿瘤的诊断效能;分析PCNSL组肿瘤实质ADC值、rADC值与Ki-67的相关性。结果PCNSL组肿瘤实质、近、远侧瘤周、对侧脑白质的ADC值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78.758,P<0.001),两两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CNSL与HGG组实质ADC值和近、远侧瘤周ADC值变化趋势分别为:先升后降抛物线型与折线上升型。PCNSL组肿瘤实质与远侧瘤周ADC值、rADC值均显著低于HGG组(P<0.001),而PCNSL组近侧瘤周ADC值、rADC值均显著高于HGG组(P<0.001);肿瘤实质rADC值=1.045时,鉴别诊断PCNSL与HGG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6.7%、85.7%、90.8%,曲线下面积最大(AUC=0.964),诊断效能最高。ADC值、rADC值与Ki-67的表达呈负相关。结论不同区域的ADC值测量技术为PCNSL与HGG的诊断与鉴别提供可靠依据,同时为无创性判断肿瘤及瘤周的微观浸润状态提供病理基础及分子影像学依据,亦可从分子水平反映PCNSL的增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胶质瘤 中枢神经系统 磁共振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增殖细胞核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观弥散系数值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诊断与鉴别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17
作者 耿磊 孙毅 +3 位作者 许磊 叶永盛 汪秀玲 徐凯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300-1303,共4页
目的探讨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对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与高级别胶质瘤(HGG)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PCNSL患者34例为PCNSL组,另选同期确诊的HGG患者36例为HGG组,行MRI平扫、增强及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得到平... 目的探讨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对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与高级别胶质瘤(HGG)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PCNSL患者34例为PCNSL组,另选同期确诊的HGG患者36例为HGG组,行MRI平扫、增强及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得到平均ADC值、最小ADC值、最大ADC值及对侧正常脑白质平均(对侧)ADC值,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用ROC曲线分析各指标的诊断效能。结果 PCNSL组平均ADC值、最小ADC值、最大ADC值及对侧ADC值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HGG组最小ADC值与对侧ADC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各项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PCNSL组平均ADC值、最小ADC值、最大ADC值均低于HGG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最大ADC值是独立危险因素,而平均ADC值、最小ADC值是保护因素(P<0.05,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最小ADC值单独鉴别诊断的最佳临界值为0.727×10^(3)mm^(2)/s时,曲线下面积(AUC)为0.922;各指标联合鉴别诊断的AUC为0.978,准确率92.9%、敏感性91.2%、特异性94.4%(P=0.000)。结论肿瘤实质不同ADC值参数为无创性鉴别PCNSL与HGG提供分子影像学依据,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下三者联合诊断可有效提高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弥散张量成像 诊断 鉴别 神经胶质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与脑白质高信号进展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伟 王绍才 +1 位作者 张超 徐凯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03-607,共5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以及血糖控制、控糖方式与老年患者脑白质高信号(WMH)进展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5月至2022年3月就诊于我院并行2次头MRI检查的伴或不伴T2DM的患者的影像及临床资...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以及血糖控制、控糖方式与老年患者脑白质高信号(WMH)进展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5月至2022年3月就诊于我院并行2次头MRI检查的伴或不伴T2DM的患者的影像及临床资料。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不同模型FPG、HbA1c、血糖控制和控糖方式对WMH进展影响。结果:共纳人394例患者,其中糖尿病175例,非糖尿病219例。非糖尿病组基线水平WMH体积及WMH体积年变化(△WMH/y)均低于糖尿病组(均P<0.05)。不同模型中,HbA1c与WMH体积和WMH体积年变化均显著相关;糖尿病患者WMH进展主要受血糖控制情况的影响(P<0.05),与控糖方式无关(P>0.05)。血糖控制不良组WMH体积年变化高于血糖控制良好和非糖尿病组(均P<0.05)。结论:T2DM与WMH进展相关,HbA1c可作为其进展的一种标志物。无论采取何种控糖方式,良好的血糖控制将有利于延缓WMH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血糖控制 糖化血红蛋白 脑白质高信号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