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参附注射液通过抑制铁死亡发挥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晓彤 张萌 +5 位作者 李刚 胡阳 荀雅静 丁会 沈栋林 吴铭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40,共10页
目的观察缺氧缺血时脑组织损伤情况及使用参附注射液(SFI)后的病理改变、铁死亡相关因子的表达,探讨SFI通过抑制铁死亡发挥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构建SD大鼠HIBD模型,并用SFI进行干预。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改变... 目的观察缺氧缺血时脑组织损伤情况及使用参附注射液(SFI)后的病理改变、铁死亡相关因子的表达,探讨SFI通过抑制铁死亡发挥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构建SD大鼠HIBD模型,并用SFI进行干预。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改变;尼氏染色观察神经元存活情况;Western blot、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荧光法检测脑组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二价金属离子转运蛋白1(DMT1)的表达;试剂盒检测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组织铁含量。体外培养小鼠小胶质细胞系(BV2),分为对照(Ctrl)组、氧糖剥夺(OGD)组、铁死亡诱导(Erastin)组、铁死亡抑制(Fer-1)组、SFI组、Erastin+SFI组,2′,7′-二氯二氢荧光素二乙酸酯(DCFH-DA)活性氧(ROS)荧光探针检测ROS释放水平;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内GPX4、DMT1表达。结果与Sham组相比,HIBD组大鼠脑组织中出现明显的神经细胞受损,GPX4表达下降(P<0.01),DMT1表达升高(P<0.01),GSH与SOD含量下降(P<0.01),LDH、MDA及组织铁含量上升(P<0.05,P<0.05,P<0.01);而SFI干预后,与Sham组相比,GPX4表达升高(P<0.01),DMT1表达下降(P<0.01),GSH与SOD含量升高(P<0.01),LDH、MDA及组织铁含量降低(P<0.05,P<0.05,P<0.01)。BV2细胞实验显示:与Ctrl组相比,OGD组ROS含量明显升高且GPX4荧光强度表达明显下降、DMT1荧光强度上升(P<0.01);与OGD组相比,SFI组ROS含量降低,同时GPX4的表达升高,DMT1的表达降低(P<0.01)。结论新生HIBD大鼠海马及皮质区损伤严重,GPX4表达下降、DMT1表达升高,提示铁死亡参与新生大鼠HIBD脑损伤,而SFI通过减少铁的聚集,减少ROS的产生,对HIBD实验动物模型和BV2细胞损伤模型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铁死亡 氧化应激 氧糖剥夺 参附注射液 小胶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临床-影像学特征鉴别儿童支原体与支原体合并其他病原体肺炎 被引量:1
2
作者 徐文北 刘晓涵 +8 位作者 孟令建 王自豪 刘忠啸 孙潇楠 孟闫凯 康海全 茅一萍 胡春峰 徐凯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5-60,共6页
目的:筛选能够鉴别儿童肺炎支原体(MP)与MP合并其他病原体肺炎的临床-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6月至11月因肺炎于我院儿科病房收治住院,并行支气管肺泡灌洗(BAL)检查患儿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的胸部CT图像均采用盲法、随... 目的:筛选能够鉴别儿童肺炎支原体(MP)与MP合并其他病原体肺炎的临床-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6月至11月因肺炎于我院儿科病房收治住院,并行支气管肺泡灌洗(BAL)检查患儿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的胸部CT图像均采用盲法、随机评估。影像学特征的评估包括:病变累及范围、肺叶数目,是否存在磨玻璃密度影、实变、网格影、树雾征、胸腔积液及纵隔增大淋巴结。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42例肺炎患儿,其中单纯MP肺炎87例(61.3%),MP合并其他病原体肺炎55例(38.7%)。MP合并其他病原体肺炎患儿的平均住院时长高于单纯MP肺炎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MP合并其他病原体肺炎患儿的白细胞计数较单纯MP肺炎患儿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45例(81.8%)MP合并其他病原体肺炎患儿发生支气管狭窄,单纯MP肺炎患儿仅31例(24.1%)发生支气管狭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9例(34.5%)MP合并其他病原体肺炎患儿胸部CT出现网格影,而单纯MP肺炎患儿仅有11例(12.6%)出现网格影,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影像学模型预测MP合并其他病原体肺炎的曲线下面积为0.80,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5.0%、66.7%。临床-影像学模型预测MP合并其他病原体肺炎的曲线下面积为0.803,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7.5%、66.7%。结论:基于BAL术前患儿的CT影像学特征有助于鉴别MP与MP合并其他病原体肺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 肺炎支原体肺炎 社区获得性肺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支气管肺泡灌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皮石斛多糖通过激活Nrf2/HO-1通路改善新生小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肠道损伤
3
作者 王静 吴铭 王军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84-991,共8页
目的 探究铁皮石斛多糖(DOP)对新生小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改善作用并初步分析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60只7 d龄C57BL/6J小鼠分为四组:对照(CTRL)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组、DOP低剂量治疗(DOPL+NEC)组以及DOP高剂量治疗(DOPH+... 目的 探究铁皮石斛多糖(DOP)对新生小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改善作用并初步分析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60只7 d龄C57BL/6J小鼠分为四组:对照(CTRL)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组、DOP低剂量治疗(DOPL+NEC)组以及DOP高剂量治疗(DOPH+NEC)组。采用低氧、冷刺激、高渗喂养以及腹腔注射脂多糖(LPS)法建立NEC模型,实验结束后取小肠组织。观察小鼠一般情况,并整理分析小鼠体质量;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小肠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小肠组织钙黏蛋白E(E-cadherin)、闭锁蛋白(Occludin)和紧密连接蛋白1(Claudin-1)的表达水平;ELISA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和IL-10的表达水平;试剂盒检测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核因子红细胞2相关因子2(Nrf2)和血红素氧合酶1(HO-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CTRL组相比,NEC组小鼠体质量下降、HE病理评分增加(P<0.01或P<0.001);E-cadherin、Occludin和Claudin-1蛋白表达减少(P<0.01或P<0.001);TNF-α、IL-1β、IL-6浓度升高,IL-10浓度降低(P<0.01);MDA、LDH含量升高,GSH、SOD含量减少(P<0.01);Nrf2、HO-1蛋白表达增加(P<0.05或P<0.01)。而DOP干预后,与NEC组相比,小鼠体质量增加、HE评分降低(P<0.05或P<0.01);E-cadherin、Occludin、Claudin-1蛋白表达增加(P<0.05或P<0.01或P<0.001);TNF-α、IL-1β、IL-6浓度降低(P<0.05或P<0.01),IL-10浓度升高(P<0.01);MDA、LDH含量减少,GSH、SOD含量增加(P<0.05或P<0.01);Nrf2、HO-1蛋白表达进一步增加(P<0.05或P<0.01)。结论 DOP可以改善NEC小鼠的肠道病理损伤和肠道黏膜屏障功能,降低NEC小鼠氧化应激损伤和肠道炎症,其作用可能与DOP激活Nrf2/HO-1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斛属 多糖 小肠结肠炎 核因子红细胞2相关因子2 血红素氧合酶1 紧密连接蛋白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徐州地区学龄前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徐红 魏娟 周琳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5期99-102,共4页
目的分析徐州地区学龄前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recurrent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RRTI)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于本院就诊的学龄前儿童543例为研究对象,将其中诊断为RRTI的患儿131例纳入观察组,将健康体... 目的分析徐州地区学龄前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recurrent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RRTI)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于本院就诊的学龄前儿童543例为研究对象,将其中诊断为RRTI的患儿131例纳入观察组,将健康体检儿童412例纳入对照组,分析观察组儿童的RRTI分布情况,并通过问卷调查及Logistic回归分析对入选儿童的一般情况及可能存在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543例学龄前儿童中发生RRTI 131例,发生率为24.1%;其中3~5岁患儿主要以扁桃体炎(47.8%)和肺炎(27.5%)为主,而5~7岁患儿主要以扁桃体炎(32.3%)、感冒(24.2%)及肺炎(24.2%)为主。新生儿窒息、佝偻病、哮喘、挑食、爱吃零食、被动吸烟是影响RRT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徐州地区学龄前儿童RRTI的发生率较高,新生儿窒息、佝偻病、哮喘、挑食、爱吃零食、被动吸烟是影响RRT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应针对危险因素进行积极干预,预防RRTI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复呼吸道感染 学龄前儿童 感染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在肺炎支原体肺炎预后中的预测价值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蒋亚洲 刘峰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83-1389,共7页
目的:探索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在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预后中的评估价值。方法:纳入2019年1月—2023年12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宿迁医院住院的2375例MPP患儿。... 目的:探索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在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预后中的评估价值。方法:纳入2019年1月—2023年12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宿迁医院住院的2375例MPP患儿。根据病情将患儿分成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severe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SMPP)组(n=125)和非SMPP组(n=2250)以及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efractory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RMPP)组(n=451)和非RMPP组(n=1924)。收集患儿基本资料及临床信息,回顾性分析NLR在SMPP及RMPP预后中评估价值。结果:NLR是独立预测SMPP的指标(OR=1.188,95%CI:1.123~1.299,P=0.033)。与低NLR组相比,高NLR组SMPP发生率更高(P<0.001)。NLR也是独立预测RMPP的指标(OR=1.320,95%CI:1.145~1.432,P<0.001)。高NLR组的SMPP发生率、RMPP发生率、ICU住院发生率、总发热时间、住院天数以及住院费用高于低NLR组(P<0.001)。结论:NLR可独立预测MPP患儿预后,为SMPP及RMPP的早期诊疗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肺炎支原体肺炎 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 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及肺部菌群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宁涛 陈筱青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8-144,共7页
随着围产期综合救治水平的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不断提高。多种围产期因素影响着早产儿未成熟的肺,造成肺损伤。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是早产儿最常见的慢性肺损伤性疾病,严重威胁早产儿的生命健康。人体微生物群对人类生命过程有着复杂且持... 随着围产期综合救治水平的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不断提高。多种围产期因素影响着早产儿未成熟的肺,造成肺损伤。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是早产儿最常见的慢性肺损伤性疾病,严重威胁早产儿的生命健康。人体微生物群对人类生命过程有着复杂且持久的影响。随着二代测序技术的出现,越来越多的人体微生物及其功能被揭秘。目前有很多证据表明,在早产儿的肺发育过程中,肠道及肺部菌群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菌群失调和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有着密切的联系。目前对菌群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发病机制仍知之甚少,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揭示其中的奥秘。本文综述了早产儿肠道菌群和肺部菌群的特点,以及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中的变迁,为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治疗提供更多更好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肠道菌群 肺部菌群 肠-肺轴 早产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尔宁联合甲基泼尼松龙治疗支原体肺炎疗效及炎症反应、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含量的评估 被引量:15
7
作者 吴宏图 周婷 +4 位作者 薛良 高凤 张磊 王峥艳 丁娴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11期1467-1470,共4页
目的:研究顺尔宁联合甲基泼尼松龙治疗对支原体肺炎患儿炎症反应、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含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6年10月期间在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就诊的74例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接受常... 目的:研究顺尔宁联合甲基泼尼松龙治疗对支原体肺炎患儿炎症反应、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含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6年10月期间在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就诊的74例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接受常规治疗联合顺尔宁、甲基泼尼松龙,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治疗前后采集血清并测定炎症细胞因子、T细胞亚群相应细胞因子的含量,采集外周血并测定T细胞亚群的含量。结果:治疗后3、7d时,两组患儿血清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降钙素原(PCT)、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CXCL8、C反应蛋白(CRP)、γ干扰素(IFN-γ)、白介素(IL)-17的含量以及外周血中Th1、Th17的含量均显著低于治疗前,血清中IL-4、转化生长因子(TGF)-β的含量以及外周血中Th2、Treg细胞的含量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干预组患者血清中MCP-1、PCT、ICAM-1、CXCL8、CRP、IFN-γ、IL-17的含量以及外周血中Th1、Th17的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IL-4、TGF-β的含量以及外周血中Th2、Treg细胞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顺尔宁联合甲基泼尼松龙治疗支原体肺炎能够抑制炎症反应并调节Th1/Th2、Th17/Treg细胞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原体肺炎 顺尔宁 糖皮质激素 炎症反应 免疫应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柏地黄丸治疗特发性性早熟症患儿的治疗效果 被引量:19
8
作者 赵彤 白华 +1 位作者 袁迎第 刘运翠 《世界中医药》 CAS 2021年第11期1726-1729,共4页
目的:研究知柏地黄丸对女童特发性性早熟症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4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特发性性早熟症患儿9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患儿给予生活干预... 目的:研究知柏地黄丸对女童特发性性早熟症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4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特发性性早熟症患儿9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患儿给予生活干预和饮食调整,并注射曲普瑞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基础上加服知柏地黄丸。观察并记录2组患儿治疗前后的生长发育情况以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2组患儿的乳房直径、子宫容积、卵巢容积均显著下降,观察组患儿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儿的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雌激素(E 2)均显著下降,并且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LH、FSH、E 2显著小于对照组患儿;与治疗前比,2组患儿的体质量指数显著上升,骨龄指数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患儿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患儿;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5.92%,高于对照组的79.59%(P<0.05)。结论:知柏地黄丸联合曲普瑞林治疗女性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患儿疗效较好,并能改善患儿第二性征及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柏地黄丸 曲普瑞林 女性 特发性中枢性 性早熟 第二性征 生长发育 性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鼻间歇气道正压通气与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困难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6
9
作者 高广华 王军 郭华贤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12期74-77,共4页
目的比较经鼻间歇气道正压通气(nasal intermittent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困难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8年4月徐... 目的比较经鼻间歇气道正压通气(nasal intermittent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困难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8年4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呼吸困难新生儿7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中采用NIPPV的患儿纳入NIPPV组(32例),采用NCPAP的患儿纳入NCPAP组(38例)。比较两组患儿抢救结局、呼吸机使用时间、有创通气比例、平均住院天数及治疗后血气分析指标变化,统计患儿死亡率和死亡时间,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儿抢救成功率和死亡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_均>0.05)。NIPPV组患儿氧疗时间、住院天数均显著短于NCPAP组(P_均<0.05),有创通气比例显著低于NCPAP组(P<0.05)。治疗后1 h,NIPPV组患儿动脉血氧分压(PaO_2)显著高于NCPAP组(P<0.05);治疗后12 h,NIPPV组患儿PaO_2、pH均显著高于NCPAP组(P_均<0.05),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显著低于NCPAP组(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两组患儿病死比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NIPPV能够缩短呼吸困难新生儿氧疗时间和住院天数、降低有创通气比例、改善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可作为NCPAP的替代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鼻间歇气道正压通气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新生儿 呼吸困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淋巴细胞表型在激素依赖及频繁复发肾病综合征患儿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8
10
作者 于跑 彭倩倩 +3 位作者 董晨 陈娜 张远 关凤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954-958,共5页
目的探讨激素依赖及频繁复发肾病综合征(SDNS/FRNS)患儿初始糖皮质激素(GC)治疗前后B淋巴细胞表型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50例SDNS/FRNS患儿为研究组,47例非频繁复发肾病综合征患儿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初始GC治疗前后外周血B淋巴... 目的探讨激素依赖及频繁复发肾病综合征(SDNS/FRNS)患儿初始糖皮质激素(GC)治疗前后B淋巴细胞表型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50例SDNS/FRNS患儿为研究组,47例非频繁复发肾病综合征患儿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初始GC治疗前后外周血B淋巴细胞各表型的数量变化并与NK细胞绝对计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活动期:SDNS/FRNS组患儿总CD19^+B细胞、记忆B细胞和过渡型B细胞绝对数较对照组升高,NK细胞绝对数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初始B细胞及浆母细胞绝对数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缓解期:两组B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绝对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总CD19^+B细胞、记忆B细胞和过渡型B细胞绝对数较活动期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SDNS/FRNS组下降明显;初始B细胞、浆细胞绝对数较活动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NK细胞绝对数较活动期均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SDNS/FRNS组患儿疾病活动期NK细胞绝对数与CD19^+B细胞、过渡型B细胞、记忆B细胞绝对数均呈明显负相关(P <0.001);与初始B细胞、浆母细胞绝对数均无明显相关性(P> 0.05)。结论 SDNS/FRNS患儿存在B淋巴细胞表型分布异常,过渡型B细胞、记忆B细胞绝对数异常;SDNS/FRNS患儿可能存在记忆B细胞、过渡型B细胞清除障碍或者功能障碍,而NK细胞可能参与了这两种表型B细胞的清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病综合征 频繁复发/激素依赖 B淋巴细胞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分析及预后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文鹏 高吉照 +5 位作者 郭雷 李艳 卢立慧 常颖 周碧 周敏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49-752,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预后的临床因素。方法: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ALL患儿,男33例,女17例,分存活组和死亡组,统计性别、年龄、初发时临床相关实验室指标。结果:50例中,存... 目的:探讨影响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预后的临床因素。方法: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ALL患儿,男33例,女17例,分存活组和死亡组,统计性别、年龄、初发时临床相关实验室指标。结果:50例中,存活41例,死亡9例;O型血18例,A型血12例,B型血16例,AB型血4例,Rh均为阳性;B亚型48例,T亚型2例;诱导化疗达完全缓解47例,未完全缓解3例。性别、血型(Rh不作统计)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免疫分型、诱导化疗完全缓解与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死亡组WBC、Plt、LDH、SF、CD19高于存活组,CD3、CD4、CD8、CD4/CD8、CD16+56低于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外周血涂片幼稚细胞、骨髓原始+幼稚细胞、Hb、CK、CK-MB、TnT、ALT、AST、GGT、IgG、IgA、IgM、PT、PT-ACT、PT-Ratio、APTT、ADP、FIB、D-Di及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对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中SF是儿童ALL死亡的影响因素。结论:初发时SF是儿童ALL死亡独立危险因素,WBC、Plt、LDH、SF、CD19升高,CD3、CD4、CD8、CD4/CD8、CD16+56降低可能与ALL死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nt/β-catenin通路中LRP5/6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5
12
作者 周敏 郭雷 +6 位作者 李艳 卢立慧 常颖 王文鹏 李宣 徐晓蕊 高吉照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33-438,共6页
目的:探讨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5/6(LRP5/6)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初发且诱导缓解治疗后达完全缓解的ALL患儿43例,治疗前作为初发组,诱导治疗后完全缓解时作为缓解组,另... 目的:探讨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5/6(LRP5/6)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初发且诱导缓解治疗后达完全缓解的ALL患儿43例,治疗前作为初发组,诱导治疗后完全缓解时作为缓解组,另选取39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儿作为对照组。采集初发组、缓解组、对照组患儿骨髓血各3 ml,采用qRT-PCR法检测骨髓血单个核细胞中LRP5和LRP6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LRP5和LRP6蛋白的表达。依据LRP5、LRP6蛋白的表达水平,将患儿分为低表达组和高表达组,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生物学特征。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初发组LRP5、LRP6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缓解组及对照组(P<0.05),高危组患儿的LRP5、LRP6 mRNA及蛋白表达均明显高于中危组(P<0.05),中危组LRP5、LRP6 mRNA及蛋白表达均明显高于低危组(P<0.05)。初发组中LRP5、LRP6 mRNA及蛋白表达与危险度呈正相关(r_(LRP5 mRNA)=0.84,P<0.05;r_(LRP6 mRNA)=0.66,P<0.05;r_(LRP5 protein)=0.82,P<0.05;r_(LRP6 protein)=0.76,P<0.05)。LRP5及LRP6高表达组初发白细胞计数、乳酸脱氢酶水平显著高于低表达组(P<0.05),而其他生物学特征无明显差异。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43例患儿3年总生存率为(91.7±4.7)%,3年无事件生存率为(87.6±5.2)%。结论:LRP5/6高表达是儿童ALL发病机制之一,其增高程度与危险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WNT/Β-CATENIN通路 LRP5/6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细胞病毒肝炎婴儿外周血IL-33、sST2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13
作者 卜妙然 郁晶晶 +2 位作者 叶黎离 孟令建 王军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512-515,共4页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33(IL-33)、可溶性致癌抑制因子2(sST2)在婴儿巨细胞病毒(HCMV)肝炎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取HCMV感染婴儿40例,其中肝炎组20例,其他疾病组20例;另选择同期健康婴儿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三组婴儿血浆IL...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33(IL-33)、可溶性致癌抑制因子2(sST2)在婴儿巨细胞病毒(HCMV)肝炎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取HCMV感染婴儿40例,其中肝炎组20例,其他疾病组20例;另选择同期健康婴儿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三组婴儿血浆IL-33、sST2、IFN-γ、IL-4浓度,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h1、Th2细胞比例。结果HCMV阳性肝炎组和HCMV阳性其他疾病组患儿的血浆IL-33、sST2、IFN-γ、IL-4浓度及Th1、Th2细胞比例均高于对照组,肝炎组高于其他疾病组。肝炎组和其他疾病组患儿IFN-γ/IL-4及Th1/Th2均低于对照组,肝炎组低于其他疾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CMV肝炎组血浆IL-33浓度与sST2、IL-4浓度及Th2细胞比例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IFN-γ/IL-4、Th1/Th2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HCMV肝炎婴儿存在Th1/Th2失衡,IL-33可能参与HCMV感染所致Th2优势应答和Th1/Th2失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细胞病毒 肝炎 白细胞介素-33 可溶性致癌抑制因子2 TH1细胞 TH2细胞 婴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孟鲁司特钠+甲基泼尼松+阿奇霉素方案对支原体肺炎患者疗效的评估 被引量:11
14
作者 吴宏图 周婷 +4 位作者 薛良 高凤 张磊 王峥艳 丁娴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17期1551-1554,共4页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钠+甲基泼尼松+阿奇霉素方案对支原体肺炎患者的疗效。方法:收集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支原体肺炎患者88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口服阿奇霉素)、B组(口服阿奇霉素+甲基泼尼松)、C组(口服阿奇霉素+孟鲁司特钠)、D组(口...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钠+甲基泼尼松+阿奇霉素方案对支原体肺炎患者的疗效。方法:收集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支原体肺炎患者88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口服阿奇霉素)、B组(口服阿奇霉素+甲基泼尼松)、C组(口服阿奇霉素+孟鲁司特钠)、D组(口服孟鲁司特钠+甲基泼尼松+阿奇霉素),均持续治疗1周。对比4组的治疗效果、全身炎症反应及应激反应的差异。结果:治疗1周后,D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A、B、C组,B、C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高于A组(P<0.05);D组血清中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皮质醇(COR)、丙二醛(MDA)、晚期蛋白氧化产物(AOPP)的含量低于A、B、C组,B、C组血清中CRP、IL-6、TNF-α、COR、MDA、AOPP的含量分别低于A组(P<0.05)。结论:支原体肺炎患者接受孟鲁司特钠+甲基泼尼松+阿奇霉素方案治疗,可显著提升治疗效果并抑制患者全身炎症反应及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原体肺炎 孟鲁司特钠 甲基泼尼松 阿奇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5-二羟维生素D3对哮喘小鼠Ⅱ型固有淋巴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程程 武怡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095-1101,共7页
目的观察1,25-二羟维生素D3[1,25-(OH)2-D3]对哮喘小鼠肺来源Ⅱ型固有淋巴细胞(typeⅡinnate lymphoid cells,ILC2s)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24只4~6周龄BALB/c雌性小鼠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哮喘组、干预组,每组8只。哮喘组、... 目的观察1,25-二羟维生素D3[1,25-(OH)2-D3]对哮喘小鼠肺来源Ⅱ型固有淋巴细胞(typeⅡinnate lymphoid cells,ILC2s)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24只4~6周龄BALB/c雌性小鼠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哮喘组、干预组,每组8只。哮喘组、干预组通过腹腔注射卵清蛋白致敏及雾化激发建立哮喘模型,对照组以PBS替代。干预组在激发前30 min腹腔注射1,25-(OH)2-D3混合液0.08 mL[含1,25-(OH)2-D3 0.08μg],对照组、哮喘组以PBS替代。末次激发24 h后,行肺泡灌洗术,留取肺泡灌洗液(BALF)进行炎性细胞总数及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采用ELISA检测BALF中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33(IL-33)、白细胞介素5(IL-5)、白细胞介素13(IL-13)的表达;HE染色观察小鼠肺部病理变化;qRT-PCR检测肺组织抑瘤因子2(suppressor of tumorigenicity 2,ST-2)、可诱导共刺激分子(inducible costimulator,ICOS)、 IL-33、 IL-5、 IL-13 mRNA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肺来源ILC2s比例变化;分析BALF中EOS计数、IL-33表达与ILC2s,IL-33与IL-13的相关性。结果哮喘组气道形态改变及炎症细胞浸润较对照组加重;干预组较哮喘组减轻。哮喘组及干预组BALF中炎性细胞总数、EOS计数、IL-33、IL-13、IL-5表达以及肺来源ILC2s(lineage-ICOS+ST-2+)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BALF中IL-5表达与哮喘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指标均低于哮喘组(P<0.01)。哮喘组及干预组肺组织ST-2、ICOS、IL-33、IL-5、IL-13 mRNA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IL-5 mRNA表达高于哮喘组(P<0.05),其余指标均低于哮喘组(P<0.05)。BALF中EOS计数与ILC2s比例、IL-33表达与ILC2s比例、IL-33与IL-13表达均呈正相关关系(r=0.854、0.757、0.886,P<0.05)。结论 1,25-(OH)2-D3可通过抑制IL-33/ST-2通路调节ILC2s活化,减少IL-13分泌,改善哮喘小鼠气道炎症,而对IL-5无明显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1 25-二羟维生素D3 Ⅱ型固有淋巴细胞 白细胞介素13 白细胞介素33 抑瘤因子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素敏感型肾病综合征患儿记忆T淋巴细胞亚群精细分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君晗 关凤军 +4 位作者 程巾 庄亚飞 石梦月 袁文君 陆书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36-441,共6页
目的 探讨激素敏感型肾病综合征(steroid-sensitivenephroticsyndrome,SSNS)患儿初始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治疗前后记忆T淋巴细胞(memory T cell,T_(M))亚群精细分型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35例初次发病SSNS患儿作为... 目的 探讨激素敏感型肾病综合征(steroid-sensitivenephroticsyndrome,SSNS)患儿初始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治疗前后记忆T淋巴细胞(memory T cell,T_(M))亚群精细分型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35例初次发病SSNS患儿作为研究组,以20例健康体检儿童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多色流式细胞术分析比较研究组GC治疗前后及对照组TM亚群精细分型;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T细胞因子水平,与临床指标做相关性分析。结果 研究组患儿GC治疗前CD4^(+)TM、CD4^(+)中央记忆T细胞(central memory T cell,T_(CM))、CD4^(+)效应记忆T细胞(effector memory T cell,TEM)、CD8^(+)TMcell、CD8^(+)TE_(M) cell百分比(占CD3^(+)T细胞)较缓解期和对照组升高,治疗前CD4^(+)初始T细胞(na?ve T cell,TN)较缓解期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记忆性干细胞样T细胞(stem-like memory T cells,T_(SCM))百分比较缓解期和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治疗前T细胞因子IL-1β、IL-8、IFN-γ较缓解期和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CD4^(+)TE_(M)cell比例与白蛋白水平、CD4^(+)T_(N)cell比例均呈明显负相关(P <0.01);与IFN-γ水平呈正相关(P <0.05)。结论 SSNS患儿存在T_(M)精细功能亚群和T_(SCM)分布异常,部分T细胞因子水平异常且与T_(M)亚群紊乱密切相关,共同参与疾病的发生发展;GC治疗干预了SSNS患儿T_(M)和T_(SCM)功能亚群的分布,为SSNS患儿细胞免疫精准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素敏感型肾病综合征 记忆T淋巴细胞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内质网应激相关因子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17
作者 于海侠 刘文强 +1 位作者 吴铭 王军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475-1480,共6页
目的观察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脑组织的病理损伤改变、脑组织内质网应激相关因子激活转录因子6(ATF6)、肌醇需求因子1(IRE1)、双链RNA依赖的蛋白激酶样内质网激酶(PERK)的分布及表达变化。方法7 d龄新生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 目的观察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脑组织的病理损伤改变、脑组织内质网应激相关因子激活转录因子6(ATF6)、肌醇需求因子1(IRE1)、双链RNA依赖的蛋白激酶样内质网激酶(PERK)的分布及表达变化。方法7 d龄新生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和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组(HIBD组)。采用改良Rice法建立HIBD模型。对造模72 h时间点的脑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大脑病理变化,尼氏染色观察皮质及海马区神经元损伤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大脑皮质及海马区ATF6、IRE1、PERK的表达情况。造模后6、24、72 h分别处死大鼠,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时间点ATF6、IRE1、PERK蛋白表达情况。结果HIBD后72 h,HE染色显示Sham组未见神经细胞损伤,HIBD组可见脑组织神经细胞损伤,且主要损伤部位为脑皮层及海马区域。尼氏染色显示HIBD组皮质及海马区受损神经元比例均高于Sha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与Sham组比较,HIBD组脑组织大脑皮质及海马区中ATF6、IRE1、PERK阳性细胞数(棕黄色)增加(P<0.001)。HIBD组神经细胞胞质及核内ATF6表达均增加,胞核内IRE1及胞质内PERK表达增加。HIBD组ATF6、IRE1、PERK各时间点的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均高于Sha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脑损伤的部位主要在大脑皮质及海马区,且大脑皮质及海马区组织内质网应激因子表达升高,提示内质网应激相关因子参与其病理性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内质网应激 双链RNA依赖的蛋白激酶样内质网激酶 激活转录因子6 肌醇需求因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细胞病毒感染后新生小鼠脑内Wif-1、Shh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3
18
作者 苏飚 汪浩森 +1 位作者 邱文尧 王军 《神经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64-468,共5页
目的:探讨鼠巨细胞病毒(murine cytomegalovirus,MCMV)感染后新生小鼠脑内Wnt inhibitory factor-1(Wif-1)、Sonic hedgehog(Shh)信号分子的表达变化及对中枢神经系统发育的可能影响。方法:体外3T3细胞培养、MCMV接种增殖;60只生后3 d的... 目的:探讨鼠巨细胞病毒(murine cytomegalovirus,MCMV)感染后新生小鼠脑内Wnt inhibitory factor-1(Wif-1)、Sonic hedgehog(Shh)信号分子的表达变化及对中枢神经系统发育的可能影响。方法:体外3T3细胞培养、MCMV接种增殖;60只生后3 d的BALB/c仔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及病毒感染组,病毒组通过腹腔注射法建立新生小鼠中枢神经系统MCMV感染模型,而对照组则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每组设立3个时间点亚组(造模后3 d,7 d,14 d),相应时点处死仔鼠,取脑组织备用。通过RT-PCR检测两组各时点脑组织中的MCMV-D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脑组织中Wif-1、Shh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的细胞周期比例改变。结果:病毒组小鼠脑组织中MCMV-DNA的表达随着时间推移持续增多,而对照组3个时间点均阴性表达;病毒组小鼠脑组织中Wif-1分子的表达相对于对照组增强,而Shh分子的表达相比于对照组则表现出明显的抑制;病毒组小鼠脑组织中处于分裂期的细胞百分比较对照组下降。结论:MCMV感染后的新生小鼠脑组织内Wif-1表达增强,而Shh信号分子则下调,其表达异常变化可能影响Wnt、Hedgehog信号通路,并影响中枢神经系统成熟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细胞病毒 神经异常Wif-1蛋白 Shh蛋白 细胞周期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血清学指标对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6
19
作者 刘冉 武怡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11期116-120,共5页
目的分析不同血清学指标对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l pneumoniae pneumonia,MPP)患儿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2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儿童医院住院的MPP患儿1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疾病严重程度将其分别纳入... 目的分析不同血清学指标对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l pneumoniae pneumonia,MPP)患儿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2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儿童医院住院的MPP患儿1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疾病严重程度将其分别纳入重症组(50例)和普通组(50例),另选取该院同期体检健康儿童50例纳入对照组,分别检测重症组和普通组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和D-二聚体(D-dimer,DD)、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T细胞亚群(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γ干扰素(interferon-gamma,IFN-γ)水平,计算CD4^+T细胞/CD8^+T细胞比值,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分析上述血清学指标对MPP患儿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在急性期和恢复期,重症组患儿血清ESR和DD、LDH、Hcy、IL-6、IFN-γ水平均显著高于普通组(均P<0.05),且两组患儿上述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重症组患儿血清CD3^+T细胞、CD4^+T细胞水平和CD4^+T细胞/CD8^+T细胞比值均显著低于普通组(均P<0.05),且两组患儿上述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随访6个月后,100例MPP患儿预后不良25例,预后良好75例。预后不良组患儿血清ESR和DD、LDH、Hcy、IL-6、IFN-γ水平均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均P<0.05),CD3^+T细胞和CD4^+T细胞水平均显著低于预后良好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ESR、DD、LDH、CD3^+T细胞、CD4^+T细胞、Hcy、IL-6和IFN-γ均是MPP患儿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血清ESR和DD、LDH、CD3^+T细胞、CD4^+T细胞、Hcy、IL-6、IFN-γ水平预测MPP患儿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0.79、0.81、0.69、0.72、0.84、0.72和0.80。结论血清ESR和DD、LDH、CD3^+T细胞、CD4^+T细胞、Hcy、IL-6、IFN-γ水平对MPP患儿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肺炎 D-二聚体 乳酸脱氢酶 T细胞亚群 同型半胱氨酸 白介素-6 干扰素-Γ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FRP1基因甲基化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20
作者 颜静 王文鹏 +3 位作者 李宣 韩伟 齐凤旗 高吉照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77-382,共6页
目的:探讨SFRP1基因及其甲基化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43例新确诊ALL患儿化疗前(初发组)和诱导缓解化疗后d 46骨髓达完全缓解(缓解组)时的骨髓单个核细胞中SFRP1基因甲基化状态... 目的:探讨SFRP1基因及其甲基化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43例新确诊ALL患儿化疗前(初发组)和诱导缓解化疗后d 46骨髓达完全缓解(缓解组)时的骨髓单个核细胞中SFRP1基因甲基化状态,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SFRP1 mRNA表达,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SFRP1蛋白表达,并收集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SFRP1基因甲基化在儿童ALL中的临床意义。结果:初发组SFRP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阳性率(44.19%)明显高于缓解组(11.63%)(χ^(2)=11.328,P<0.05)。初发组患儿骨髓单个核细胞中SFRP1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低于缓解组(P<0.05)。初发组SFRP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危险度(χ^(2)=15.613,P=0.000)及患儿生存(χ^(2)=6.561,P=0.010)有关,SFRP1基因高甲基化患儿危险度明显升高、无事件生存时间缩短,而其他临床资料间无明显差异。结论:SFRP1基因启动子高甲基化可能参与儿童ALL的发生发展,其高甲基化可能与预后不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儿童 甲基化 SFRP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