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芹菜素脂质体的制备、修饰、表征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代思雨 汤颖 +5 位作者 刘念 何璐 谷淼 冯琛博 任瑾 方正杰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0-200,共11页
目的:为提高芹菜素水溶性、稳定性,促进其充分发挥抗氧化生物活性,本研究拟制备芹菜素脂质体(Apigenin liposomes,AP-L),并用壳聚糖(Chitosan,CS)修饰脂质体表面。方法:比较低速离心法和过膜法两种包封率测定方法的适用性。以包封率为... 目的:为提高芹菜素水溶性、稳定性,促进其充分发挥抗氧化生物活性,本研究拟制备芹菜素脂质体(Apigenin liposomes,AP-L),并用壳聚糖(Chitosan,CS)修饰脂质体表面。方法:比较低速离心法和过膜法两种包封率测定方法的适用性。以包封率为评价指标,比较薄膜分散-超声法和乙醇注入-超声法两种AP-L制备方法,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AP-L制备工艺。通过静电吸附方式将壳聚糖吸附于脂质体表面,得到壳聚糖芹菜素脂质体(Chitosan apigenin liposomes,CS-AP-L)。考察修饰前后脂质体的外观、微观形态、粒径大小及分布、电位、包封率和稳定性的变化。通过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实验考察芹菜素水分散体(Apigenin dispersion,AP-D)、AP-L和CS-AP-L的抗氧化能力。结果:低速离心法测定脂质体包封率更准确。薄膜分散-超声法制备AP-L包封率更高。AP-L最佳制备工艺为:芹菜素6 mg,芹菜素磷脂质量比1:24,磷脂胆固醇质量比6:1,乙醇6.3 mL,磷酸盐缓冲液20 mL,水化温度50℃,超声时间20 min。AP-L粒径为157.34±1.87 nm,多分散系数(Polydispersity index,PDI)为0.240±0.025,包封率为66.50%±1.00%,CS-AP-L粒径为564.22±39.7 nm,PDI为0.292±0.022,包封率为60.17%±1.97%。稳定性实验显示常温保存30 d后,AP-L渗漏率为21.92%±4.84%,CS-AP-L渗漏率为10.64%±0.28%,CS-AP-L更稳定。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实验表明,AP-L和CS-AP-L均可以提高芹菜素的自由基清除能力,且CS-AP-L的自由基清除能力更强。结论:本研究制备的CS-AP-L粒径大小合适,分布均匀,包封率较高、稳定性较好,具有促进芹菜素抗氧化活性的潜力,可为开发芹菜素衍生产品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芹菜素 脂质体 包封率 稳定性 抗氧化能力 壳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在比格犬不同黏膜给药部位的药动学及镇静效果研究
2
作者 王盛源 李先福 +3 位作者 刘圆圆 赵子明 王增明 郑爱萍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19-424,共6页
目的 评价右美托咪定(DEX)经比格犬鼻腔、口颊及舌下黏膜给药后的药动学与镇静效果。方法建立测定比格犬血浆中右美托咪定含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法并进行验证。分别在比格犬鼻腔、口颊或舌下黏膜给予DEX 10μg·... 目的 评价右美托咪定(DEX)经比格犬鼻腔、口颊及舌下黏膜给药后的药动学与镇静效果。方法建立测定比格犬血浆中右美托咪定含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法并进行验证。分别在比格犬鼻腔、口颊或舌下黏膜给予DEX 10μg·kg^(-1),在给药前及给药后5、10、15、30、45、60、120、240和360 min采集血样,用建立的UPLC-MS/MS方法检测血浆中DEX浓度,用Phoenix软件拟合药动学参数;并结合行为学及Ramsay评分评估鼻腔、口颊、舌下黏膜部位的镇静效果。结果 DEX在0.05~100μ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经方法学验证满足定量检测要求。鼻腔给药达峰最快,T_(max)为0.25 h,C_(max)为(4.43±1.19)μg·L^(-1),AUC_(0-6 h)(8.92±2.07)μg·h·L^(-1);口颊及舌下给药T_(max)分别为0.92和1 h,C_(max)分别为(2.87±0.69)和(2.70±0.41)μg·L^(-1),AUC_(0-6 h)分别为(7.99±1.77)和(7.01±2.09)μg·h·L^(-1);鼻腔给药起效最快,起效时间为7 min,镇静持续36 min;口颊与舌下给药起效时间分别为33和35 min,镇静持续38和37 min。结论 所建方法可定量分析比格犬血浆中DEX含量,鼻腔黏膜给予DEX较口颊及舌下黏膜起效快、镇静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黏膜给药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药代动力学 镇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CF7L2 rs290487基因多态性与艾塞那肽疗效的相关性研究
3
作者 张译冰 黄钰涵 +4 位作者 郁亚南 周婷婷 吴一希 王晓彤 王涛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4-384,共11页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7类似物2(TCF7L2)基因多态性对艾塞那肽治疗2型糖尿病(T2DM)患者降糖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初诊为T2DM且未接受任何药物治疗的汉族患者100例,艾塞那肽单药治疗连续6个月,采用SnaPshot法进行TCF7L...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7类似物2(TCF7L2)基因多态性对艾塞那肽治疗2型糖尿病(T2DM)患者降糖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初诊为T2DM且未接受任何药物治疗的汉族患者100例,艾塞那肽单药治疗连续6个月,采用SnaPshot法进行TCF7L2基因rs290487位点分型,并测定其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6个月的血糖、血脂及胰岛功能评价指标。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各指标与艾塞那肽治疗6个月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下降的相关性。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T2DM患者血浆TCF7L2的蛋白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小鼠胰腺组织、高糖环境中培养的大鼠胰岛细胞瘤(INS-1)细胞以及给药后TCF7L2表达水平。在INS-1细胞中通过慢病毒转染技术过表达和干扰TCF7L2,给予艾塞那肽24 h干预,测定钾离子刺激的胰岛素分泌(KSIS)及胰岛素含量。结果:TCF7L2 rs290487位点的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0.05)。艾塞那肽治疗6个月后,患者血糖、血脂等水平较治疗前下降,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B)水平较治疗前升高。TT基因型T2DM患者餐后血糖(PPG)、HbA1c水平显著低于CC、CT基因型患者(P<0.05)。多重线性回归校正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和腰臀比(WHR)后,rs290487 TT基因型、基线HbA1c、糖尿病家族史与艾塞那肽治疗6个月后HbA1c下降显著相关(P<0.05)。与rs290487 CC基因型相比,TT基因型T2DM患者血浆TCF7L2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db/m小鼠相比,db/db小鼠胰腺组织中TCF7L2表达明显升高,艾塞那肽治疗后能够逆转高血糖导致的TCF7L2蛋白表达上调。高糖培养的INS-1细胞中TCF7L2蛋白表达显著增加,给予艾塞那肽后有效抑制了这一高表达状态。敲低TCF7L2可改善胰岛β细胞KSIS功能,并进一步增强艾塞那肽的促胰岛素分泌作用;过表达TCF7L2可致胰岛β细胞KSIS功能受损,并进一步减弱艾塞那肽的促胰岛素分泌作用。结论:TCF7L2 rs290487基因多态性与艾塞那肽降糖疗效密切相关,其风险基因C可能通过影响患者PPG和HbA1c水平来降低艾塞那肽降糖疗效;TCF7L2 rs290487位点突变(C→T)影响TCF7L2蛋白表达;艾塞那肽能够调控TCF7L2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塞那肽 基因多态性 2型糖尿病 降糖疗效 胰岛素分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遥控”CAR-T细胞治疗肿瘤的机遇与挑战
4
作者 阮文慧 侯睿 施明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53-459,共7页
嵌合抗原受体基因修饰T淋巴细胞(CAR-T细胞)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已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其体内行为的不确定性和不可控性仍然限制了其临床应用。CAR-T细胞在不恰当的地点以不可控制的强度被活化,可能导致抗肿瘤作用的下降或造成难... 嵌合抗原受体基因修饰T淋巴细胞(CAR-T细胞)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已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其体内行为的不确定性和不可控性仍然限制了其临床应用。CAR-T细胞在不恰当的地点以不可控制的强度被活化,可能导致抗肿瘤作用的下降或造成难以预测的不良反应。若能使CAR-T细胞的体内行为变得可知和可控,并在适当的地点以适宜的强度被活化,将有望显著提升抗肿瘤疗效并降低不良反应。本文系统总结了近年来“遥控”CAR-T细胞体内活性的策略。通过巧妙的设计对CAR-T细胞的活性和行为进行精细控制,发挥安全、精准、高效的抗肿瘤疗效是CAR-T细胞治疗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合抗原受体基因修饰T淋巴细胞 肿瘤免疫治疗 体内行为 遥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根黄酮的低共熔溶剂提取及其降血糖活性研究
5
作者 蔡红 李婷 +1 位作者 王一男 张国强 《特产研究》 2025年第2期128-134,共7页
采用低共熔溶剂(Deep eutectic solvents,DES)提取葛根中的黄酮类成分,并研究葛根黄酮对2型糖尿病db/db小鼠的降血糖作用。采用水浴加热法制备DES,超声辅助提取葛根中的黄酮类成分;以葛根素、大豆素、染料木素的含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 采用低共熔溶剂(Deep eutectic solvents,DES)提取葛根中的黄酮类成分,并研究葛根黄酮对2型糖尿病db/db小鼠的降血糖作用。采用水浴加热法制备DES,超声辅助提取葛根中的黄酮类成分;以葛根素、大豆素、染料木素的含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考察筛选最佳提取工艺;通过测定空腹血糖值(Fasting blood glucose,FBG)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考察葛根黄酮调节血糖的作用。以氯化胆碱苹果酸制备的DES对葛根中黄酮类成分的提取效率最高,优化后葛根黄酮的提取工艺为:氯化胆碱苹果酸(1:3)、DES的含水量15%、料液比为30 mg/mL、提取时间25 min;葛根黄酮可以有效改善db/db小鼠的高血糖水平,并增强了葡萄糖耐受性。氯化胆碱苹果酸制备的DES可用于葛根中黄酮类成分的高效、快速提取,其DES提取液可用于改善db/db小鼠血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 黄酮 低共熔溶剂 高效液相色谱法 葛根素 大豆素 染料木素 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托大学科技园开展医学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探索 被引量:12
6
作者 安益强 滕大才 张颖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29-232,共4页
医学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紧紧贴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要求,紧紧围绕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充分发挥医学高校人才优势在医疗体制改革和医药经济改革升级中的支撑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高校大学科技园作为政府扶持、... 医学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紧紧贴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要求,紧紧围绕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充分发挥医学高校人才优势在医疗体制改革和医药经济改革升级中的支撑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高校大学科技园作为政府扶持、高校主办的科技创业孵化机构,必然依托高校自身优势资源进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引进相关企业反哺高校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研发展。依托高校大学科技园,结合医学院校自身的优势专业,开展以创业项目为导向、实践教学基地等形式多样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构建课堂内外结合的医学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具有重要的实践探索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科技园 医学大学生 创新创业教育 实践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四五”时期深入推进大学生“文化自觉”的路径研究--基于对江苏省8所高校的调研 被引量:1
7
作者 黄飞 刘凯 时统君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00-103,共4页
文章针对江苏省8所高校大学生“文化自觉”现状和精神文化需求的调查分析,探索通过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图式,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和多元文化能力培养,构建新型校园思政治理体系,从而找到实现“十四五”时期大学生文化自觉... 文章针对江苏省8所高校大学生“文化自觉”现状和精神文化需求的调查分析,探索通过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图式,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和多元文化能力培养,构建新型校园思政治理体系,从而找到实现“十四五”时期大学生文化自觉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文化自觉 中华传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A C435T基因多态性显著延长吉西他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远期疗效 被引量:2
8
作者 王梦娇 高超 +4 位作者 王涛 张倩 文娟 吕冬梅 胡丽丽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337-1343,共7页
目的:探讨胞苷脱氨酶(cytidine deaminase,CDA)C435T基因多态性对吉西他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8月至2019年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吉西他滨-铂类治疗的非小细胞肺... 目的:探讨胞苷脱氨酶(cytidine deaminase,CDA)C435T基因多态性对吉西他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8月至2019年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吉西他滨-铂类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病例145例,记录年龄、性别、病理类型、临床分期(Ⅰ-ⅢA/ⅢB-Ⅳ)等基本临床特征,依据RECIST1.1标准评估,无病生存期(DFS)、无进展生存期(PFS)及总生存期(OS)为主要终点。检测CDA C435T基因型,病例分为野生型CC组与突变型CT/TT组。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分析CDA C435T与DFS、PFS及OS的关系,Cox模型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Ⅰ-ⅢA期CC较CT/TT中位DFS延迟趋势不明显(16.8个月vs.35.7个月,P=0.294),中位OS无差异(54.3个月vs.81.9个月,P=0.256)。ⅢB-Ⅳ期CT/TT比CC中位PFS延长(10.4个月vs.5.0个月,P=0.009),中位OS无差异(16.2个月vs.24.3个月,P=0.087)。CC和CT/TT总体中位OS无差异(21.5个月vs.25.3个月,P=0.077)。Cox回归模型显示,CDA C435T是ⅢB-Ⅳ期PF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19)。结论:CDA C435T基因多态性对吉西他滨治疗ⅢB-Ⅳ期NSCLC的PFS具有预测性,CT/TT型明显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A C435T基因 非小细胞肺癌 化疗 多态性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皮中的D-柠檬烯的新型提取工艺及其活性研究
9
作者 沈花 韩怡 +1 位作者 王一男 施晓卉 《特产研究》 2024年第6期96-102,共7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泡腾盐辅助β-环糊精提取陈皮中D-柠檬烯的可行性,并探究D-柠檬烯的抗炎、抗氧化活性。试验使用泡腾盐和β-环糊精、硫酸钾作为辅助提取试剂,利用双水相萃取法提取陈皮中的D-柠檬烯,并优化提取条件;采用ABTS自由基清除试... 本研究旨在探讨泡腾盐辅助β-环糊精提取陈皮中D-柠檬烯的可行性,并探究D-柠檬烯的抗炎、抗氧化活性。试验使用泡腾盐和β-环糊精、硫酸钾作为辅助提取试剂,利用双水相萃取法提取陈皮中的D-柠檬烯,并优化提取条件;采用ABTS自由基清除试验和铁还原抗氧化能力试验评价D-柠檬烯的抗氧化能力,采用LPS刺激的RAW264.7细胞评价D-柠檬烯的抗炎能力。结果表明,通过气相色谱法定量,提取到的D-柠檬烯质量分数为3.29%,优于传统提取方法;D-柠檬烯体外抗氧化能力与阳性药接近,对NO、TNF-α、IL-6和IL-1β表现出显著的抑制作用。泡腾盐辅助β-环糊精提取能显著提高D-柠檬烯提取率,且D-柠檬烯表现出明显的抗炎、抗氧化活性,为后续陈皮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皮 D-柠檬烯 Β-环糊精 气相色谱 泡腾盐 抗炎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CMA突变体构建BCMA CAR-T细胞体外杀伤功能评价模型
10
作者 张小雪 华静涵 +3 位作者 侯睿 刘丹 施明 曹江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93-500,共8页
目的:为解决野生型B细胞成熟抗原(BCMA)被γ分泌酶切割导致表达不稳定的问题,构建抵抗γ分泌酶切割的BCMA突变体并构建靶细胞,用于评价BCMA CAR-T细胞的杀伤功能。方法:将野生型BCMA的穿膜域替换为人CD8α穿膜域,构建抵抗γ分泌酶切割的... 目的:为解决野生型B细胞成熟抗原(BCMA)被γ分泌酶切割导致表达不稳定的问题,构建抵抗γ分泌酶切割的BCMA突变体并构建靶细胞,用于评价BCMA CAR-T细胞的杀伤功能。方法:将野生型BCMA的穿膜域替换为人CD8α穿膜域,构建抵抗γ分泌酶切割的BCMA突变体(BCMA-CD8αTM),构建过表达该突变体的U266(U266^(BCMA Mut))、K562(K562^(BCMA Mut))、SKOV3(SKOV3^(BCMA Mut))和CHO(CHO^(BCMA Mut))细胞;构建装载NFAT-EGFP报告基因的BCMA CAR Jurkat细胞(BCMA-CAR-Jurkat-Reporter)与U266^(BCMA Mut)细胞共培养,采用FCM检测该细胞中EGFP表达水平以指示NFAT激活水平,荧光素酶法检测BCMA CAR-T细胞对Luciferase标记的K562^(BCMA Mut)细胞的杀伤作用,实时无标记动态细胞分析技术(RTCA)检测BCMA CAR-T细胞对SKOV3^(BCMA Mut)和CHO^(BCMA Mut)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应用γ分泌酶抑制剂LY411575抑制γ分泌酶活性,显著增强野生型U266细胞表面BCMA表达水平,平均荧光强度上调10倍以上;但撤除抑制剂后BCMA表达水平逐渐降低(P<0.01);BCMA-CD8αTM突变体可抵抗γ分泌酶的切割作用,在U266细胞表面稳定表达(P>0.05);U266细胞及过表达BCMA-CD8αTM的U266细胞与BCMA-CAR-Jurkat-Reporter细胞共培养后都可激活Reporter系统、增强EGFP表达,但该效应在BCMA-CD8αTM过表达的U266细胞中更显著(P<0.01);BCMA-CD8αTM在BCMA表达阴性的K562、SKOV3和CHO 3种靶细胞中成功过表达,且在LY411575处理下该突变体的表达水平仅有小幅度升高;荧光素酶法检测结果显示,不同效靶比下,BCMA CAR-T细胞均可特异、高效杀伤过表达BCMA-CD8αTM的K562细胞;RTCA结果显示,不同效靶比下,BCMA CAR-T细胞均可有效识别、杀伤过表达BCMACD8αTM的SKOV3和CHO细胞,但同等效靶比下的Mock-T细胞无此效应。结论:本实验构建的BCMA-CD8αTM突变体能够抵抗γ分泌酶的切割,在多种靶细胞表面稳定表达,为评价BCMA CAR-T细胞体外杀伤的有效性和特异性提供多种检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细胞成熟抗原 Γ分泌酶 CD8α穿膜域 CAR-T细胞 杀伤功能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0例肾移植患者他克莫司血药浓度监测 被引量:10
11
作者 胡楠 赵金飞 +3 位作者 蒋艳 韩睿 严佳瑾 邹素兰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500-1505,共6页
目的研究肾移植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他克莫司(FK506)血药浓度的监测情况,为临床安全合理使用FK506提供参考。方法以180例肾移植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术后时间、用药剂量、患者性别、年龄及CYP3A5基因多态性等因素与FK506血药浓度的关系。... 目的研究肾移植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他克莫司(FK506)血药浓度的监测情况,为临床安全合理使用FK506提供参考。方法以180例肾移植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术后时间、用药剂量、患者性别、年龄及CYP3A5基因多态性等因素与FK506血药浓度的关系。结果肾移植患者手术1个月后,FK506的用药剂量、血药浓度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血药浓度的个体差异较大;在术后0~7 d,女性患者血药浓度高于男性(P<0.05),其他时间段内,性别对患者用药剂量、血药浓度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术后的同一时间段中,高龄组(年龄>45岁)患者的用药剂量均略低于低龄组(年龄16~45岁),其中3~6个月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YP3A5*3基因多态性对肾移植患者FK506血药浓度影响较大,在术后的同一时间段中,CYP3A5*1*1型患者FK506用药剂量显著高于CYP3A5*1*3型和CYP3A5*3*3型患者(P<0.05),而CYP3A5*1*1型患者血药浓度显著低于CYP3A5*1*3型和CYP3A5*3*3型患者(P<0.05)。结论 FK506血药浓度监测和基因多态性检测可降低免疫过度、不足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有利于提高移植肾的长期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克莫司 基因多态性 血药浓度 肾移植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驱动自组装白蛋白纳米粒的制备及体外评价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芳 姜力群 +3 位作者 辛俊勃 郑春丽 朱家壁 刘建平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03-310,共8页
探讨热驱动自组装白蛋白纳米粒的制备方法,并对其形成机制、细胞摄取、细胞摄取动力学与降解动力学等进行考察。通过测定巯基、氨基与羧基的浓度揭示白蛋白纳米粒的形成机制。采用CCK-8法检测纳米粒的细胞毒性,通过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 探讨热驱动自组装白蛋白纳米粒的制备方法,并对其形成机制、细胞摄取、细胞摄取动力学与降解动力学等进行考察。通过测定巯基、氨基与羧基的浓度揭示白蛋白纳米粒的形成机制。采用CCK-8法检测纳米粒的细胞毒性,通过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纳米粒的摄取行为,采用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法测定白蛋白纳米粒在细胞内的摄取与降解动力学,并以紫杉醇为模型药物考察其对疏水性药物的包载能力。结果表明,热驱动自组装法制得的白蛋白纳米粒依靠分子间二硫键与酰胺键而稳定,安全无毒,易于被肿瘤细胞摄取并在胞内降解。载药实验结果显示,该纳米粒对紫杉醇有较高的包载。因此,热驱动自组装法绿色环保、操作简便,制得的白蛋白纳米粒可作为抗肿瘤药物传递的新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驱动自组装 白蛋白纳米粒 紫杉醇 制备 形成机制 胞内降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阿尔茨海默病树鼩模型的探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奔 覃梅春 +5 位作者 黄金兰 吴登攀 郭尔楚 许哲郝 刘志萍 钟振国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617-1622,共6页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树鼩模型大脑神经病理改变,探索优化的AD树鼩模型。方法 50只树鼩随机分为5组:D-半乳糖复合鹅膏蕈氨酸(IBO)高、低剂量组(腹腔注射D-半乳糖复合双侧大脑基底注射IBO),Aβ_(25-...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树鼩模型大脑神经病理改变,探索优化的AD树鼩模型。方法 50只树鼩随机分为5组:D-半乳糖复合鹅膏蕈氨酸(IBO)高、低剂量组(腹腔注射D-半乳糖复合双侧大脑基底注射IBO),Aβ_(25-35)复合IBO高、低剂量组(双侧基底前脑注射)及对照组,10只/组。HE染色法观察各组树鼩大脑神经细胞形态;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树鼩大脑胆碱乙酰基转移酶(Ch AT)和突触素(SYP)的表达;免疫印迹法检测β淀粉样蛋白1-42(Aβ_(1-42))、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APP)和磷酸化tau蛋白(p-tau)的表达。结果 HE染色显示,造模树鼩大脑神经细胞均出现程度不同的形态损伤改变,以D-半乳糖复合IBO高剂量组和Aβ_(25-35)复合IBO高剂量组改变明显;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造模组的Ch AT和SYP的表达均明显下降(P<0.01),其中以Aβ_(25-35)复合IBO高剂量组下降明显。免疫印迹检测结果显示,造模组的Aβ_(1-42)、APP和p-tau的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其中以Aβ_(25-35)复合IBO高剂量组升高明显。结论 Aβ_(25-35)合并IBO注射Meynert核损毁造模方法更适合构建AD树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树闙 胆碱乙酰基转移酶 突触素 Β淀粉样蛋白 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 磷酸化TAU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角叉菜胶诱导血瘀证树鼩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奔 黄金兰 +6 位作者 郭茜茜 冯晓桃 郭尔楚 张晟瑞 陈文雅 何育炉 钟振国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11期2219-2222,共4页
目的:通过对不同剂量的角叉菜胶诱导建立血瘀证树鼩模型表征及血液学观察,探索由角叉菜胶诱导的血瘀证树鼩模型的最佳剂量。方法:32只树鼩随机分为对照组、低剂量组(25 mg/kg)、中剂量组(50 mg/kg)、高剂量组(75 mg/kg),8只/组,腹腔注... 目的:通过对不同剂量的角叉菜胶诱导建立血瘀证树鼩模型表征及血液学观察,探索由角叉菜胶诱导的血瘀证树鼩模型的最佳剂量。方法:32只树鼩随机分为对照组、低剂量组(25 mg/kg)、中剂量组(50 mg/kg)、高剂量组(75 mg/kg),8只/组,腹腔注射角叉菜胶3 d,造模24 h后肉眼结合体征采集分析系统定性定量观察表征,全自动血流变快测仪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凝血4项。结果:造模24 h后,造模动物精神萎靡、舌底脉络增粗增长,随着剂量增加,固定性疼痛概率增多、舌质、爪部和鼻唇部皮肤颜色变深变暗。血液流变学指标中,高剂量组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卡松屈服应力和血浆黏度明显升高(P<0.05或P<0.01),红细胞电泳时间显著延长(P<0.01),而红细胞变形指数降低(P<0.01);中、高剂量组的APTT、PT、TT明显降低(P<0.05或P<0.01),而FIB含量增加(P<0.01)。结论:高剂量的角叉菜胶所诱导的血瘀树鼩模型成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叉菜胶 血瘀证 树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万古霉素在ICU中浓度监测的临床决策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海洲 胡芸芸 +1 位作者 马梦圆 杭永付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10期1225-1228,共4页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万古霉素谷浓度与临床疗效和肾毒性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入住我院ICU且使用万古霉素患者的基本信息,用决策分析法寻求万古霉素谷浓度与疗效和肾毒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谷浓...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万古霉素谷浓度与临床疗效和肾毒性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入住我院ICU且使用万古霉素患者的基本信息,用决策分析法寻求万古霉素谷浓度与疗效和肾毒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谷浓度在5~20mg/L范围内疗效的似然比(LR)为1.19~2.38,事后概率P(D/SDC)为66.67%~80%,而浓度>20mg/L时疗效的LR为0.52,P(D/SDC)为46.67%,出现明显下降。谷浓度在5~25mg/L范围内ADR的LR为0.5~0.82,P(D/SDC)为0.02%~0.04%。浓度>25mg/L时ADR的LR为4.68,P(D/SDC)为0.19%,出现明显上升。万古霉素谷浓度在10~20mg/L时临床可取得较好的疗效,谷浓度<25mg/L时肾毒性轻。结论ICU患者中万古霉素谷浓度可控制在10~20mg/L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古霉素 ICU 决策分析 治疗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虚血瘀证树鼩动物模型构建初探 被引量:6
16
作者 郭尔楚 黄金兰 +3 位作者 陈奔 郭茜茜 冯晓桃 钟振国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11期2216-2218,2222,共4页
目的:探索肾虚血瘀证树鼩动物模型的制做方法。方法:将树鼩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1组(腹腔注射氢化可的松结合肾上腺素)和模型2组(腹腔注射氢化可的松结合角叉菜胶),5只/组,通过观察树鼩表征、脏器指数、血液流变学、下丘脑-垂体-靶腺轴... 目的:探索肾虚血瘀证树鼩动物模型的制做方法。方法:将树鼩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1组(腹腔注射氢化可的松结合肾上腺素)和模型2组(腹腔注射氢化可的松结合角叉菜胶),5只/组,通过观察树鼩表征、脏器指数、血液流变学、下丘脑-垂体-靶腺轴(甲状腺轴、性腺轴)激素水平的变化情况评判肾虚血瘀证模型是否建立。结果:造模后动物均出现"耗竭"现象,肾、前列腺、脾、睾丸不同程度肿大,模型2组甲状腺萎缩;模型1组血清中雌二醇(E2)和睾酮(T)水平及模型2组中甲状腺激素(FT3、FT4)、E2水平显著下降;血液流变学结果显示模型2组血液黏度和红细胞压积增高,而模型1组无显著变化。结论:腹腔注射氢化可的松与肾上腺素的方法能够较好地模拟肾虚血瘀证树鼩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虚血瘀 树鼩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药物治疗管理实施现状 被引量:10
17
作者 葛佳佳 宋维 +3 位作者 郑胜男 杨娜 徐苏颖 李俐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48-351,共4页
药物治疗管理是一种包括药物治疗评估、药物治疗咨询、慢病管理、药物治疗方案制定等一系列活动的专业化药学服务。这一概念最早起源于美国并逐步发展成熟。当前美国药物治疗管理已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服务体系,并应用于药学服务各场所... 药物治疗管理是一种包括药物治疗评估、药物治疗咨询、慢病管理、药物治疗方案制定等一系列活动的专业化药学服务。这一概念最早起源于美国并逐步发展成熟。当前美国药物治疗管理已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服务体系,并应用于药学服务各场所。该文综述美国药物治疗管理服务提供方式和基于不同服务场所开展的药物治疗管理相关内容,介绍美国药物治疗管理的实施现状,以期为我国开展药物治疗管理服务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治疗管理 服务方式 服务场所 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压门控钾通道作为疼痛治疗的新靶点在慢性疼痛模型中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诗嘉 刘文涛 张广钦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571-576,共6页
慢性疼痛与神经元功能的可塑性改变密切相关,在慢性疼痛病理过程中,痛觉相关神经元兴奋性显著增加,电压门控钾通道(K_(V))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K^(+)通道开放可使细胞膜超极化导致细胞兴奋性降低,因此K^(+)通道被认为是治疗疼痛的... 慢性疼痛与神经元功能的可塑性改变密切相关,在慢性疼痛病理过程中,痛觉相关神经元兴奋性显著增加,电压门控钾通道(K_(V))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K^(+)通道开放可使细胞膜超极化导致细胞兴奋性降低,因此K^(+)通道被认为是治疗疼痛的重要靶点。本文主要基于神经病理性疼痛和炎症性疼痛两个重要的疼痛模型总结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细胞KV电流和神经元兴奋性变化的特征,探讨K_(V)通道作为镇痛药物潜在靶点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压门控钾通道 背根神经节 兴奋性 神经病理性疼痛 炎症性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丹参滴丸在大鼠体内代谢产物的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郭洪梅 苏振宇 +3 位作者 高诗凯 杜岩 季帅 汤道权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307-2314,共8页
目的分析复方丹参滴丸在大鼠体内的代谢产物。方法大鼠灌胃给予药物混悬液(68.58 mg/mL),每天1次,连续21 d,最后1次给药后于0、0.25、0.5、1、1.5、2、3、4、6、8、10、12、24 h各取血0.4 mL,通过UPLC-qTOF/MS进行分析。条件为Poroshell... 目的分析复方丹参滴丸在大鼠体内的代谢产物。方法大鼠灌胃给予药物混悬液(68.58 mg/mL),每天1次,连续21 d,最后1次给药后于0、0.25、0.5、1、1.5、2、3、4、6、8、10、12、24 h各取血0.4 mL,通过UPLC-qTOF/MS进行分析。条件为Poroshell 120 SB-C18色谱柱(2.1mm×100mm, 2.7μm);流动相乙腈-水(含0.1%甲酸);柱温35℃;体积流量0.2mL/min。结果共检测出85个代谢产物,其中3个为首次报道,15个结构得到确认,负离子模式下有59个,主要为酚酸类、三萜皂苷类,代谢途径包括甲基化、羟基化、水解、去羟基化、萄糖醛酸化、硫酸酯化等;正离子模式下有26个,主要为丹参酮类,代谢途径包括甲羟基化、呋喃环裂解、加氢还原、甲氧基化、葡萄糖醛酸化、硫酸酯化等。结论本研究较全面地分析了复方丹参滴丸入血成分及其代谢产物,可为相关药理学和毒理学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丹参滴丸 代谢产物 UPLC-qTOF/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药效团模型筛选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DPP1抑制剂 被引量:1
20
作者 钱思彤 杨婷婷 +2 位作者 黄健航 梁礼 王长军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79-388,共10页
Cathepsin C(CTSC)基因是影响中国人群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重症化的遗传易感基因之一,其编码的Dipeptidyl peptidase 1(DPP1)蛋白作为潜在的COVID-19治疗靶点,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选取活性好且... Cathepsin C(CTSC)基因是影响中国人群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重症化的遗传易感基因之一,其编码的Dipeptidyl peptidase 1(DPP1)蛋白作为潜在的COVID-19治疗靶点,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选取活性好且结构类似的DPP1小分子抑制剂组成训练集,利用Discovery Studio软件构建HipHop药效团。构建的药效团模型包含6个特征元素,包括3个氢键受体,2个芳香环中心和1个疏水中心。通过测试集和特征曲线图(ROC)验证,证实药效团模型具有较好的可靠性、稳定性和区分能力。使用该药效团模型筛选ZINC数据库中306347个小分子化合物,在依次进行类药性规则评判和分子对接研究,分析分子与蛋白的结合模式,选出3个潜在的DPP1抑制剂。预测上述小分子化合物的药物动力学性质(ADMET)和成药性,发现化合物7(ZINC12503660)最具成药优势,可以开发成治疗COVID-19的候选药物。同时,本文设计的多层次虚拟筛选方案也为设计和合成新的DPP1小分子抑制剂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肺炎 DPP1抑制剂 药效团 分子对接 虚拟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