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医科背景下医学研究生核心课程建设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被引量:26
1
作者 岳彩玲 张小宁 +1 位作者 颜超 郑葵阳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863-868,共6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构建一套适合新医科培养要求的、评价医学研究生核心课程建设水平的指标体系。方法:首先,利用文献资料法初步构建医学研究生核心课程建设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集;其次,利用Delphi专家咨询法对24位专家进行意见征询,确定评价... 目的:本研究旨在构建一套适合新医科培养要求的、评价医学研究生核心课程建设水平的指标体系。方法:首先,利用文献资料法初步构建医学研究生核心课程建设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集;其次,利用Delphi专家咨询法对24位专家进行意见征询,确定评价体系的各级指标;最后,通过层次分析法(AHP)和元决策软件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系数。结果:构建包括3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32个三级指标的医学研究生核心课程建设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结论:初步构建首例评价医学研究生课程建设水平的指标体系,旨在为医学研究生课程建设质量评价提供基础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研究生 核心课程 评价体系 德尔菲法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PD-1抑制剂及化疗对晚期鼻咽癌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2
作者 高婧婧 宗丹 +2 位作者 徐婧姝 何依月 何侠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63-972,共10页
目的:分析在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抑制剂与化疗的基础上加入抗血管生成药物对非高发地区复发转移性鼻咽癌患者的近、远期疗效与安全性,以探索新的联合治疗方案。方法:对2019年1月—2024年12月在江苏... 目的:分析在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抑制剂与化疗的基础上加入抗血管生成药物对非高发地区复发转移性鼻咽癌患者的近、远期疗效与安全性,以探索新的联合治疗方案。方法:对2019年1月—2024年12月在江苏省肿瘤医院经病理或影像学确认的171例复发或转移性鼻咽癌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接受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PD-1抑制剂+化疗为联合治疗组,PD-1抑制剂+化疗为非联合治疗组。收集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以及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卡方检验用于基线特征、近期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组间比较,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检验比较生存差异,多因素Cox回归分析PFS相关预后因素并绘制森林图。结果:全组中位随访时间为31.7(2.8~61.8)个月。联合治疗组的ORR(69.1%)显著优于非联合治疗组(49.5%)(P=0.011);联合治疗组的中位PFS为28.9个月,非联合治疗组为14.2个月(P=0.025);两组的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3)。亚组分析结果显示,联合治疗在年轻(≤50岁)、治疗前无贫血及肝转移、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DNA阳性、既往未接受免疫治疗且治疗线数≥2的患者中具有更显著的生存优势(P <0.05)。另外,除皮疹和贫血外,两组的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联合治疗在非高发区年轻、治疗前无贫血及肝转移、EBV-DNA阳性且一线化疗失败的复发转移性鼻咽癌患者中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复发 转移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抗血管生成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枸橼酸体外抗凝下血液灌流串联连续肾脏替代治疗一体化组合式血液净化治疗重症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的疗效
3
作者 吴乐 耿润露 +7 位作者 周京江 李丽 徐磊 康洁 卢斌 叶英 杨红宁 丁伟超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61-568,共8页
目的研究枸橼酸体外抗凝下血液灌流(HP)串联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一体化组合式血液净化治疗在重症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TG-AP)的疗效。方法选取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22年6月至2024年5月收治的重症HTG-AP患者62例,随机分为... 目的研究枸橼酸体外抗凝下血液灌流(HP)串联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一体化组合式血液净化治疗在重症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TG-AP)的疗效。方法选取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22年6月至2024年5月收治的重症HTG-AP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使用常规内科治疗+HP联合CRRT分阶段组合式血液净化治疗,观察组使用常规内科治疗+枸橼酸体外抗凝下HP串联CRRT一体化组合式血液净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7 d的各项指标与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单次CRRT时间大于对照组、CRRT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CRRT总时间、单次HP时间、HP次数、HP总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常规、炎症因子、血生化、临床评分较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血常规其他指标、炎症因子、血生化、临床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预后及并发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不影响疗效的前提下,枸橼酸体外抗凝下HP串联CRRT一体化组合式血液净化治疗重症HTG-AP能够延长CRRT血滤器和管路使用时间,减少耗材使用,降低出血风险,还可以避免HP和CRRT分开操作的多次导管拆卸,减少相关感染风险,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灌流 连续肾脏替代治疗 枸橼酸体外抗凝 重症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TG-A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链脲佐菌素诱导2型糖尿病大鼠合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优化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刘畅 姜道利 +5 位作者 刘小芳 徐佳 王瓅珏 王茜 许羚 方翼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7年第5期518-525,共8页
目的:为2型糖尿病(T2DM)合并脑缺血治疗新药的机制研究,探索T2DM合并脑缺血再灌注(T2DM-MCAO/R)损伤大鼠模型建立的优化方法。方法:以4至5周高脂高糖(HFG)饮食诱导胰岛素抵抗,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形成T2DM模型,按STZ注射剂量分为A、B、C... 目的:为2型糖尿病(T2DM)合并脑缺血治疗新药的机制研究,探索T2DM合并脑缺血再灌注(T2DM-MCAO/R)损伤大鼠模型建立的优化方法。方法:以4至5周高脂高糖(HFG)饮食诱导胰岛素抵抗,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形成T2DM模型,按STZ注射剂量分为A、B、C、D、E五种方法。再建立T2DM-MCAO/R损伤大鼠模型:A、B、C法采用颈总动脉(CCA)进线法,D、E法用颈外动脉(ECA)进线法;A法为单次给药,B、C法连续给药3 d,D、E法在手术前连续给药2周。通过观测大鼠的症状,测量各阶段体质量和空腹血糖(FBG)、手术后神经功能行为学评分等来评价成模率和模型质量。结果:T2DM-MCAO/R成模率为80.0%、77.8%、84.6%、100.0%、100.0%,其中,E法T2DM成模率最高,为93.3%,死亡率最小。胰岛素和尼莫地平都可以使模型大鼠血糖和神经功能行为学明显改善,并使脑梗死面积减小。结论:以两次低剂量注射STZ,结合ECA进线法手术,建立T2DM-MCAO/R损伤大鼠模型,成模率高,死亡率低,稳定性好,是成功的优化模型,值得推广应用于T2DM合并脑缺血治疗新药的作用与机制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链脲佐菌素 再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处理策略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5
作者 张连芹 石梦竹 +2 位作者 顾天楚 许晶晶 刘金东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21-923,共3页
对于临床上发生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患者,早期可选用溶栓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然而,溶栓或PCI恢复再灌注往往会使心肌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 对于临床上发生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患者,早期可选用溶栓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然而,溶栓或PCI恢复再灌注往往会使心肌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同样地,在心内直视手术中,心脏停跳与复跳也会导致心肌发生IR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保护 临床研究 RIC IPC 信号转导通路 作用机制 再灌注 手术患者 临床应用 心脏手术 核转录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发生对比剂急性肾损伤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与验证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王珍 申国旗 +5 位作者 李亚南 朱英华 仇航 郑迪 徐通达 李文华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9期3650-3656,共7页
背景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再灌注治疗是降低AMI患者死亡率的有效方法。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再灌注治疗的方式之一,PCI术后出现对比剂急性肾损伤(CI-AKI)已成为急性肾损伤的常见原因之一。目的探讨AMI患者行PCI术后发生CI-AKI... 背景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再灌注治疗是降低AMI患者死亡率的有效方法。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再灌注治疗的方式之一,PCI术后出现对比剂急性肾损伤(CI-AKI)已成为急性肾损伤的常见原因之一。目的探讨AMI患者行PCI术后发生CI-AKI的危险因素,基于危险因素建立关于CI-AKI的风险预测模型,并评价其有效性。方法连续收集2019—2021年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初诊为AMI并行PCI的127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入院时间顺序按约7∶3的比例分为训练组(2019年1月—2021年3月,900例)和验证组(2021年4—12月,374例);并根据CI-AKI的诊断标准将训练组患者分为CI-AKI组(109例)和non-CI-AKI组(791例)。使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Lasso回归、交叉验证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CI-AKI风险列线图,通过计算C-统计量、绘制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评价其鉴别力、校准能力和临床应用价值。结果训练组900例患者中,109例(12.1%)在接受PCI后发生CI-AKI;验证组374例患者中,27例(7.2%)发生CI-AKI。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OR=0.903,95%CI(0.873,0.934)〕、血小板分布宽度〔OR=1.158,95%CI(1.053,1.274)〕、平均血小板体积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MPVLR)〔OR=1.047,95%CI(1.016,1.079)〕、中性粒细胞计数/高密度脂蛋白(NHR)〔OR=1.072,95%CI(1.021,1.124)〕、血肌酐(Scr)〔OR=1.006,95%CI(1.002,1.011)〕、利尿剂〔OR=2.321,95%CI(1.452,3.709)〕是AMI患者PCI术后发生CI-AKI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建立包含LVEF、血小板分布宽度、MPVLR、NHR、Scr、利尿剂6个危险因素的预测模型并绘制CI-AKI风险列线图。训练组的C-统计量为0.794〔95%CI(0.766,0.820)〕,验证组的C-统计量为0.799〔95%CI(0.774,0.855)〕,校准图显示,预测结果和实际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决策曲线和临床影响曲线表明,列线图具有临床实用价值。结论CI-AKI风险预测模型包括LVEF、血小板分布宽度、MPVLR、NHR、Scr、利尿剂,该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和准确性,可以直观、独立地筛选高危人群,对AMI患者PCI后CI-AKI的发生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急性肾损伤 对比剂急性肾损伤 列线图 风险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全麻患儿术后负面行为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7
作者 石梦竹 张慧 +2 位作者 王东玥 肖晗冰 刘金东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14-616,共3页
对于患儿而言,全麻和手术过程是种不愉快的体验,有高达2/3的患儿术后会出现负面行为,如苏醒期躁动(emergence agitation, EA)和术后不良行为改变(negative postoperative behavioural changes, NPOBCs)。目前用于预防术后负面行为的措... 对于患儿而言,全麻和手术过程是种不愉快的体验,有高达2/3的患儿术后会出现负面行为,如苏醒期躁动(emergence agitation, EA)和术后不良行为改变(negative postoperative behavioural changes, NPOBCs)。目前用于预防术后负面行为的措施多种多样,包括药物治疗和行为干预等。其中,右美托咪定作为一种高选择性的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用于减轻患儿苏醒期躁动的研究越来越多,也出现将其用于改善患儿术后不良行为改变的报道。本文综述近年来国际上关于右美托咪定在减轻患儿术后负面行为方面的文献,为临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改变 患儿 全麻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苏醒期躁动 手术过程 行为干预 药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的精神健康管理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李冲 张小宁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01-403,445,共4页
目的:探究非典型肺炎(SARS)、炭疽病、埃博拉疫情、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等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大流行对公众精神健康的深远影响,提出当前和未来精神健康科学的研究方向。方法:采用现有数据分析法,收集COVID-19大流行对公众和弱势... 目的:探究非典型肺炎(SARS)、炭疽病、埃博拉疫情、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等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大流行对公众精神健康的深远影响,提出当前和未来精神健康科学的研究方向。方法:采用现有数据分析法,收集COVID-19大流行对公众和弱势群体精神健康的影响以及COVID-19患者神经、认知和精神健康状况的数据和资料。结果:发现、评价和完善COVID-19的影响机制与干预策略可以有效减轻和预防公众精神健康风险。结论:精神健康研究应为全球的社会和公众服务,有效应对充满挑战的COVID-19等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促进全球的精神健康。建议开展多学科精神健康科学研究和跨部门协同合作,优化可信任的公众精神健康信息,构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的公众精神健康快速响应路径,促进基于证据的应急响应指南编制,以有效应对未来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精神健康 COVID-1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更名前后的人群分布变化及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肝纤维化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李岩 颜学兵 +1 位作者 陆忠华 季芳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36-1141,共6页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更名前后的人群分布以及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MASLD)代谢危险因素(MRF)种类与晚期肝纤维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和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经肝穿刺...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更名前后的人群分布以及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MASLD)代谢危险因素(MRF)种类与晚期肝纤维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和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经肝穿刺活检肝细胞发生脂肪变性≥5%的515例脂肪变性肝病(SLD)患者。513例(有2例分别不符合NAFLD和MAFLD诊断,被归为其他特定原因的SLD,不参与分组)SLD患者分为3组:MASLD组(n=275)、合并组(MASLD合并其他肝病,n=216)和隐源性SLD组(n=22)。比较不同组SLD患者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晚期肝纤维化的差异。其次比较合并不同种类MRF的MASLD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晚期肝纤维化的差异,分析MASLD患者合并晚期肝纤维化的危险因素。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及进一步两两比较均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计数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校正。影响肝纤维化发生的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在515例SLD患者中,NAFLD 297例(57.7%)(22例隐源性SLD,275例MASLD),MAFLD 467例(90.7%)(216例被诊断为和其他病因共存的MASLD)。3组间性别、BMI、GGT、TG、CHOL、LDL-C、HDL-C、FPG、NFS、FIB-4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MASLD组、隐源性SLD组相比,合并组患者晚期肝纤维化(F3~4)占比最高(P<0.001)。随着MRF种类的增加,患者年龄更大,更有可能是女性,更可能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并具有更高的代谢相关参数水平,包括BMI、血脂和血糖水平(P值均<0.05)。MASLD患者随MRF种类的增加,无创纤维化评分(NFS、FIB-4)更高,合并晚期纤维化(F3~4)比例更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0岁(OR=2.622,95%CI:1.091~6.300,P=0.031)和MRF种类增加(OR=1.876,95%CI:1.194~2.947,P=0.006)均为MASLD伴严重肝纤维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新的MASLD定义基于MRF的阳性识别,重新分类的人群少于MAFLD定义的人群,与NAFLD定义的人群差异较小。此外,年龄≥50岁以及MRF种类的增加均为MASLD合并晚期肝纤维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肝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肝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数据解决思想政治教育的进路及局限性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家圆 王刚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67-171,共5页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数据技术不断成熟,并逐渐应用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目前大数据技术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包含数据资料的客观真实性、大数据方法的目标性以及海量学生数据隐私等问题。需要针对目...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数据技术不断成熟,并逐渐应用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目前大数据技术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包含数据资料的客观真实性、大数据方法的目标性以及海量学生数据隐私等问题。需要针对目前的局限性,结合云端数据平台、海量数据的分类甄别以及大数据安全机制的建立,给出大数据下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进路,进一步加强学生思想与行为的关联度,打造新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以适应当前的精神文化新环境,传递社会的正能量和价值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大数据 局限性 科学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痫前期孕妇外周血、胎盘组织中信号肽⁃CUB⁃表皮生长因子样结构域蛋白2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蔡燕丽 朱锦明 +4 位作者 张跃辉 栾晓梅 彭凤云 李青 杜长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518-1523,共6页
目的探讨信号肽⁃CUB⁃表皮生长因子样结构域蛋白2(Signal peptide⁃CUB⁃EGF⁃like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SCUBE2)在子痫前期孕妇外周血及胎盘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住院分娩的子痫前期患者58例,其中... 目的探讨信号肽⁃CUB⁃表皮生长因子样结构域蛋白2(Signal peptide⁃CUB⁃EGF⁃like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SCUBE2)在子痫前期孕妇外周血及胎盘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住院分娩的子痫前期患者58例,其中早发型子痫前期30例(发病妊娠周数<34周),晚发型子痫前期组28例(发病妊娠周数≥34周);另选取30例足月正常分娩孕妇作为对照组。收集入院治疗前孕妇的血清样本以及分娩时新鲜胎盘组织标本。ELISA检测三组孕妇血清SCUBE2、VEGFR2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检测三组胎盘组织中SCUBE2的定位及表达,Western blot实验及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实验检测三组胎盘组织中SCUBE2、VEGFR2的表达水平。结果免疫组化法检测显示,SCUBE2主要表达于胎盘合体滋养细胞及胎盘血管内皮细胞中,子痫前期组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早发型子痫前期组表达低于晚发型子痫前期组;Western blot及RT⁃qPCR实验检测结果显示,三组孕妇胎盘中SCUBE2和VEGFR2蛋白及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痫前期组表达量低于对照组,其中早发型子痫前期组表达量低于晚发型子痫前期组(P<0.05);ELISA法检测显示,三组孕妇血清中SCUBE2及VEGFR2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痫前期组低于对照组,其中早发型子痫前期组表达量低于晚发型子痫前期组(P<0.05),子痫前期组孕妇血清SCUBE2与VEGFR2表达量呈正相关(r=0.6022,P<0.0001)。结论SCUBE2在孕妇血清中及胎盘组织表达量降低可能参与子痫前期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痫前期 胎盘 信号肽⁃CUB⁃表皮生长因子样结构域蛋白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全麻患儿术后行为改变的影响 被引量:16
12
作者 石梦竹 王东玥 +3 位作者 张慧 顾天楚 肖晗冰 刘金东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83-787,共5页
目的观察术中输注右美托咪定对全麻患儿术后行为改变的影响。方法择期在全麻下行扁桃体切除术患儿90例,男67例,女23例,年龄2~7岁,体重10~40 kg,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5例。D组患儿在麻醉诱导后静脉泵注右美... 目的观察术中输注右美托咪定对全麻患儿术后行为改变的影响。方法择期在全麻下行扁桃体切除术患儿90例,男67例,女23例,年龄2~7岁,体重10~40 kg,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5例。D组患儿在麻醉诱导后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C组患儿在相同时点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两组泵注时间均为10 min。记录PACU期间躁动发生例数、躁动评分和疼痛发生率、疼痛评分;记录拔管及苏醒时间、拔管后PACU停留时间、术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镇痛药物补救例数。采用术后行为量表,分别在术后1、7、30 d对患儿父母进行术后问卷调查及电话随访,获得患儿术后不良行为改变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D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躁动评分、疼痛发生率、疼痛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拔管及苏醒时间明显延长(P<0.01)。两组患儿镇痛药补救率、拔管后PACU停留时间、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术后1 d比较,术后30 d两组术后不良行为改变发生率均明显下降(P<0.01)。与C组比较,术后1、7 d D组术后不良行为改变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术后30 d两组术后不良行为改变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中输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不仅可有效预防苏醒期躁动,还能降低全麻患儿术后行为改变的发生率,以改善分离焦虑尤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患儿 苏醒期躁动 术后行为改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儿生长受限孕妇血清、胎盘组织中Klotho及VEGFR2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8
13
作者 刘蕾 朱锦明 +1 位作者 李亚楠 彭凤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31-335,共5页
目的探讨Klotho(KL)、VEGFR2在胎儿生长受限(fetal growth restriction,FGR)孕妇母血及胎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妇幼保健院首诊为FGR,并于分娩后确诊的孕妇60例,其中早发型30例(发病... 目的探讨Klotho(KL)、VEGFR2在胎儿生长受限(fetal growth restriction,FGR)孕妇母血及胎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妇幼保健院首诊为FGR,并于分娩后确诊的孕妇60例,其中早发型30例(发病孕周<32周),晚发型30例(发病孕周≥32周),另随机选择同时期孕晚期正常妊娠对照组孕妇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Westernblot法及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3组孕妇胎盘组织中KL、VEGFR2的定位及表达情况;ELI-SA法检测3组孕妇血清中分泌型KL(sKL)及可溶型VEGFR2(sVEGFR2)的含量。结果免疫组化法检测显示:KL蛋白主要表达于胎盘滋养细胞细胞膜、细胞质和血管内皮细胞;VEGFR2主要表达于胎盘血管内皮细胞;Western blot法及RT-qPCR法检测结果均显示:3组孕妇胎盘中KL、VEGFR2蛋白及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GR组表达量均低于对照组,其中早发型和晚发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LISA法检测显示,3组孕妇血清中sKL、sVEGFR2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GR组表达量均低于对照组,早发型和晚发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KL、VEGFR2在孕妇体内表达水平降低可能与胎儿生长受限的发生发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生长受限 KLOTHO VEGFR2 胎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LRC5和Caspase-1在胎膜早破合并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4
作者 郭一恒 朱锦明 +3 位作者 彭凤云 李颖慧 马春玲 栾晓梅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943-947,共5页
目的:探讨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5(NLRC5)和半胱天冬梅-1(Caspase-1)在胎膜早破(PROM)合并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HCA)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1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妇幼保健院就诊的PROM患者和同期... 目的:探讨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5(NLRC5)和半胱天冬梅-1(Caspase-1)在胎膜早破(PROM)合并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HCA)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1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妇幼保健院就诊的PROM患者和同期足月正常剖宫产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诊断PROM、胎膜破裂时间、胎膜组织病理检查结果分为5组: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合并HCA组(PPROM+HCA组,(印)n(正)=30)、足月胎膜早破(TPROM)合并HCA组(TPROM+HCA组,(印)n(正)=32)、PPROM未合并HCA组(PPROM组,(印)n(正)=30)、TPROM未合并HCA(TPROM组,(印)n(正)=28)、足月正常剖宫产孕妇(对照组,(印)n(正)=30)。收集入院时孕妇的血清样本以及分娩时新鲜胎膜组织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免疫组化法、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NLRC5及Caspase-1表达水平和定位,用线性相关分析NLRC5和Caspase-1之间的相关性。结果:PPROM+HCA组、TPROM+HCA组孕妇血清和胎膜组织中NLRC5、Caspase-1的含量较其他3组显著增加((印)P(正)<0.05);其他3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印)P(正)>0.05)。PPROM+HCA组、TPROM+HCA组胎膜组织中NLRC5和Caspase-1的蛋白及mRNA的表达较其他3组显著增加((印)P(正)<0.05);其他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印)P(正)>0.05)。PPROM+HCA组、TPROM+HCA组孕妇血清NLRC5、Caspase-1水平与胎膜组织中NLRC5 mRNA、Caspase-1 mRNA相对表达量呈正相关(r>0,(印)P(正)<0.05)。结论:血清中NLRC5与Caspase-1的浓度及胎膜组织中两者的mRNA表达呈一致性变化,NLRC5和Caspase-1参与了PROM合并HCA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膜早破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5 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 半胱氨酸蛋白酶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构建 被引量:4
15
作者 沈梦媛 李伟 +2 位作者 颜学兵 李春阳 周冬梅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49-254,共6页
目的探讨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月10日—2月27日江苏省部分医院共计342例COVID-19确诊患者,将其分为非重症组307例和重症组35例,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及建立预测模型分析重症感染患者的独立危险因... 目的探讨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月10日—2月27日江苏省部分医院共计342例COVID-19确诊患者,将其分为非重症组307例和重症组35例,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及建立预测模型分析重症感染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与非重症组相比,重症组患者中糖尿病患病率、年龄、空腹血糖(FBG)、体重指数(BMI)、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NLR)、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更高,淋巴细胞百分比(LY%)、血小板计数(PLT)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BG、NLR、BMI是重症COVID-19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FBG的预测价值最高,AUC值为0.839。构建的预测模型中,logistic全模型预测效果最佳,AUC值为0.906。logistic全模型中筛选出重症COVID-19的危险因素为:合并糖尿病,LY%、NLR、PLT、总胆红素(TBIL)降低。结论FBG、BMI、NLR与COVID-19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是其独立危险因素。是否合并糖尿病、TBIL、LY%、PLT等指标对重症COVID-19的发生也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并且与NLR联合预测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重症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动脉栓塞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假性动脉瘤破裂出血 被引量:5
16
作者 艾敏 刘丽 +4 位作者 陈波 徐向贤 张翔 卢光明 许健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323-327,共5页
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AE)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发假性动脉瘤破裂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3例SAP并发假性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行TAE,分析假性动脉瘤DSA表现及栓塞情况。结果 13例SAP患者共并发15个假性动脉瘤,包括感染性假性... 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AE)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发假性动脉瘤破裂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3例SAP并发假性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行TAE,分析假性动脉瘤DSA表现及栓塞情况。结果 13例SAP患者共并发15个假性动脉瘤,包括感染性假性动脉瘤13个、腐蚀性假性动脉瘤2个。6个(6/15,40.00%)假性动脉瘤的责任动脉为脾动脉,5个(5/15,33.33%)为肠系膜上动脉,2个(2/15,13.33%)为胃十二指肠动脉,1个(1/15,6.67%)为肠系膜下动脉,1个(1/15,6.67%)为胃网膜右动脉(1/15,6.67%)。TAE治疗技术成功率为93.33%(14/15)。1例(1个假性动脉瘤)TAE术后出现脾脓肿,经穿刺引流及抗感染好转。感染性假性动脉瘤患者死亡率为45.45%(5/11),腐蚀性假性动脉瘤无死亡患者。TAE术后复发出血率为15.38%(2/13)。结论 TAE是治疗SAP并发假性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假性 栓塞 治疗性 胰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38在肾细胞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锐 熊壮 陈仁富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506-1511,共6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38(IL-38)在肾细胞癌患者血清及肾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肾癌组和健康对照组血清中IL-38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外周血Th17细胞和Treg细胞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肾癌...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38(IL-38)在肾细胞癌患者血清及肾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肾癌组和健康对照组血清中IL-38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外周血Th17细胞和Treg细胞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肾癌患者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中IL-38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肾癌组血清IL-38水平低于对照组,并与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Fuhrman分级及肿瘤大小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IL-38为150.65 pg/mL时,预测诊断肾癌的曲线下面积为0.863,灵敏度为71.7%,特异度为87.2%。不同分期肾癌组织中IL-38 mRNA表达均低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肾癌组外周血Treg细胞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Th17细胞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肾癌患者术后血清IL-38和外周血Treg细胞表达水平高于术前,术后外周血Th17细胞表达水平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38在肾细胞癌中低表达,其表达水平与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密切相关,有望成为诊断肾细胞癌的新型生物学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癌 白细胞介素38 TREG细胞 TH17细胞 临床病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评价的当代价值取向表达与追求 被引量:3
18
作者 冯文凯 陈碧君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5-117,共3页
当代教育评价的价值取向促成了当下教育在实然层面的各种表达,同时也衍生了关于基本价值取向的应然追求。结合当前教育评价的实践操作,其基本价值取向落实还需要在科学定位教育评价、合理化评价方案、完善评价组织实践等方面继续努力。
关键词 教育评价 价值取向 教育公平 主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MNB1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卵巢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程健祥 杜文升 +1 位作者 魏敏 王光慧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2077-2084,共8页
目的探讨层黏连蛋白B1(LMNB1)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对卵巢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通过TCGA和GEO数据库分析LMNB1在卵巢癌组织和正常卵巢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利用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分析LMNB1... 目的探讨层黏连蛋白B1(LMNB1)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对卵巢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通过TCGA和GEO数据库分析LMNB1在卵巢癌组织和正常卵巢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利用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分析LMNB1表达水平与卵巢癌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收集68例新鲜卵巢癌组织标本和27例正常卵巢组织标本,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卵巢癌组织和正常卵巢组织中LMNB1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慢病毒构建稳定敲低LMNB1的卵巢癌SKOV3细胞系,细胞实验检测LMNB1对卵巢癌SKOV3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实验检测LMNB1对MMP-9、MMP-2、TIMP-1的影响。生物信息学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探索LMNB1潜在的生物学功能和信号通路。结果数据库分析结果表明LMNB1在卵巢癌上高表达,并且LMNB1的高表达与卵巢癌的不良预后相关(P<0.05)。免疫组化结果表明卵巢癌组织中的LMNB1蛋白表达高于正常卵巢组织(P<0.05),LMNB1的表达与卵巢癌患者的FIGO分期、组织学分级有明显相关性(P<0.05)。敲低LMNB1可以抑制卵巢癌SKOV3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P<0.05)。富集分析显示与LMNB1共表达基因在卵巢癌中主要参与调控PI3K-AKT、P53通路、细胞周期和凋亡。结论LMNB1在卵巢癌中高表达,并可促进卵巢癌SKOV3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PI3K-AKT、P53通路、细胞周期和凋亡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MNB1 卵巢癌 侵袭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程度与肾损伤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肖璐 颜学兵 费媛媛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236-2241,共6页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纤维化程度与肾功能损伤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2019年10月798例CHB患者的肾功能,根据研究对象的肝纤维化4因子指数(FIB-4)水平将患者分为4组,Q1组(FIB-4≤0.74)200例,Q2组(0.74<FIB-4<...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纤维化程度与肾功能损伤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2019年10月798例CHB患者的肾功能,根据研究对象的肝纤维化4因子指数(FIB-4)水平将患者分为4组,Q1组(FIB-4≤0.74)200例,Q2组(0.74<FIB-4<1.13)199例,Q3组(1.13≤FIB-4<2.0)200例,Q4组(FIB-4≥2.0)199例。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和Spearman偏相关分析确定FIB-4与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之间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肾损伤的风险因素,计算优势比(OR)和95%CI。采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分组的FIB-4与肾损伤的关系,计算OR和95%CI。绘制ROC曲线分析FIB-4在肾损伤诊断中的价值。结果FIB-4与年龄具有相关性(r值为0.650,P<0.001),因此采用Spearman偏相关分析对年龄、性别进行矫正。结果显示,FIB-4与ALT、AST、ALP、GGT、LDH、TBil、DBil、总蛋白、Alb、球蛋白、TBA、LAP、PLT、HBV DNA、AFP、eGFR仍有明显相关性(r值分别为0.202、0.354、0.292、0.287、0.222、0.377、0.361、-0.085、-0.412、0.168、0.422、0.247、-0.421、0.172、0.318、-0.359,P值均<0.05)。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eGFR与FIB-4呈负相关(R^(2)=0.194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BV DNA、FIB-4是肾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227、1.581,95%CI分别为1.038~1.452、1.359~1.839,P值分别为0.017、P<0.001)。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FIB-4水平与可能的肾损伤发病呈正相关,随着FIB-4四分位数的降低,肾损伤发病率逐渐下降。FIB-4对肾损伤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4(95%CI:0.67~0.82,P<0.001),敏感度为0.47,特异度为0.93,最佳截断值为3.48。结论CHB患者肝纤维化程度与肾损伤的风险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肝硬化 肾小球滤过率 肾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