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A源图像上颈动脉周围脂肪定量与斑块MRI易损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徐含波 余苗 +4 位作者 孟闫凯 李中林 胡梦雪 王绍才 徐凯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7-32,共6页
目的:研究CT血管成像(CTA)源图像上颈动脉周围脂肪定量与斑块MRI易损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21年5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连续行颈动脉高分辨率MRI和颈动脉CTA检查的患者。选择颈动脉斑块最大的层面测量,在颈动... 目的:研究CT血管成像(CTA)源图像上颈动脉周围脂肪定量与斑块MRI易损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21年5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连续行颈动脉高分辨率MRI和颈动脉CTA检查的患者。选择颈动脉斑块最大的层面测量,在颈动脉周围脂肪组织、颈部皮下脂肪组织中分别测量平均颈动脉周围脂肪密度(PFD)和颈部皮下脂肪密度(CSFD),在同层面使用同种方法测量对侧(斑块或非斑块侧)的平均PFD、CSFD。根据颈动脉斑块MRI易损特征,即斑块内出血(IPH)、纤维帽变薄和/或破裂(TRFC)、富含脂质坏死核心(LRNC)进行分组,分析PFD、CSFD及PFD/CSFD与上述3个不同易损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79例患者,平均年龄(61.2±10.1)岁。与非LRNC组相比,LRNC组斑块侧PFD/CSFD较低(P=0.010)。与非TRFC组相比,TRFC组斑块侧PFD较高(P=0.002)、PFD/CSFD较低(P=0.004)。与非IPH组相比,IPH组斑块侧PFD较高(P<0.001)、CSFD较高(P=0.013),而PFD/CSFD较低(P<0.001)。PFD、CSFD与IPH(P=0.004、P=0.016)显著相关。结论:PFD、CSFD及PFD/CSFD与颈动脉斑块易损特征具有一定相关性,其中PFD、CSFD与IPH显著相关,因此,PFD、CSFD有可能被用作斑块不稳定性的影像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 颈动脉周围脂肪密度 颈部皮下脂肪密度 易损斑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