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μ-阿片受体在心内神经节的表达分布及其激动剂对房颤的作用
1
作者 刘海帆 谢雨杉 万法萍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162-2169,共8页
目的研究μ-阿片受体(MOR)在心内神经节(ICG)的表达分布,并探讨MOR激动剂对心房颤动(AF)的影响。方法①通过免疫荧光单标染色法研究正常雄性SD大鼠ICG的化学解剖学特性;采用免疫荧光双标染色、Western blot和RT-PCR法检测MOR在ICG的表... 目的研究μ-阿片受体(MOR)在心内神经节(ICG)的表达分布,并探讨MOR激动剂对心房颤动(AF)的影响。方法①通过免疫荧光单标染色法研究正常雄性SD大鼠ICG的化学解剖学特性;采用免疫荧光双标染色、Western blot和RT-PCR法检测MOR在ICG的表达分布。②40只250~300 g 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ormal组)、AF模型组(AF组)、溶剂对照组(AF-NS组)、MOR特异性激动剂内吗啡肽2(EM2)药物组(AF-EM2组)和DAMGO药物组(AF-DAMGO组),采用尾静脉注射乙酰胆碱-氯化钙混合液方法制备AF模型,造模同时给予药物干预;采集心电图并监测给药前后AF持续时间,采用Western blot和qRT-PCR法检测各组大鼠ICG中MOR以及心房组织提取物中连接蛋白43(CX43)的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①ICG中含有乙酰胆碱转移酶阳性的副交感神经元、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的交感神经元以及P物质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阳性的肽能神经纤维;心房后壁组织表达MOR mRNA转录物和蛋白;MOR免疫阳性产物主要分布于ICG神经元的胞体内,且以副交感和交感神经元为主。②与Normal组相比,AF组大鼠ICG中MOR mRNA以及蛋白表达量均降低(P<0.05);与AF-NS组相比,AF-EM2组和AF-DAMGO组AF持续时间均缩短,CX43表达量均升高(P<0.05)。结论MOR主要表达于ICG的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元中;AF大鼠ICG中MOR表达量降低,MOR激动剂能缓解A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Μ-阿片受体 心内神经节 房颤 μ-阿片受体激动剂 CX4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胶质细胞介导的TRPV1在小鼠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样行为中的作用和机制 被引量:6
2
作者 刘丹 方天赐 +2 位作者 李明玥 宋远见 王玉兰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41-544,共4页
目的:探讨TRPV1对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样行为的作用和机制。方法:45只雄性小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脑缺血再灌注组(I/R),脑缺血再灌注+TRPV1抑制剂Capsazepine组(I/R+CPZ)。建立小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MCAO),HE染色观察病理性损... 目的:探讨TRPV1对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样行为的作用和机制。方法:45只雄性小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脑缺血再灌注组(I/R),脑缺血再灌注+TRPV1抑制剂Capsazepine组(I/R+CPZ)。建立小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MCAO),HE染色观察病理性损伤;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小胶质细胞的激活;免疫印迹检测IL-1β的表达;7 d后进行强迫游泳和悬尾实验。结果:行为学检测显示与I/R组相比,TRPV1抑制剂可显著改善小鼠的抑郁样行为(P<0.001)。HE染色结果表明,I/R+CPZ组杏仁核区病理损伤明显减轻。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结果显示,杏仁核小胶质细胞有TRPV1的表达,且I/R+CPZ组与I/R组相比,小胶质细胞的激活明显减少(P<0.001)。免疫印迹检测结果显示,给药后IL-1β的表达量明显少于IR组(P<0.05)。结论:抑制TRPV1可减轻炎症反应,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后小鼠的抑郁样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卒中后抑郁 辣椒素受体1 CAPSAZEPINE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杏仁核快速电点燃癫痫大鼠神经元限制性沉默因子表达变化 被引量:4
3
作者 呼奶英 于佳田 +1 位作者 别会杰 王德广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11,共6页
目的研究杏仁核快速电点燃癫痫中神经元限制性沉默因子(repressor element silencing transcription factor,REST)表达变化。方法成年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癫痫模型2 h组(EP-2 h组)、癫痫模型14 d组(EP-14 d组... 目的研究杏仁核快速电点燃癫痫中神经元限制性沉默因子(repressor element silencing transcription factor,REST)表达变化。方法成年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癫痫模型2 h组(EP-2 h组)、癫痫模型14 d组(EP-14 d组)和癫痫模型35 d组(EP-35 d组);癫痫采用杏仁核快速电点燃刺激法建立大鼠癫痫模型,癫痫模型成功后2 h、14 d及35 d时,灌注、固定、冰冻切片,行神经元限制性沉默因子(REST)及神经元核蛋白(neuron specific nuclear protein,Neu N)免疫组化学染色。结果与S组比较,EP各组大鼠海马区REST表达均上调,且EP-2 h组上调最明显(P<0.05);而EP各组大鼠海马区Neu N的表达降低,有明显的神经元丢失,35 d最明显。结论杏仁核快速电点燃癫痫的形成可能与REST表达上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仁核 快速电点燃 癫痫 神经元限制性沉默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吗啡肽2对神经病理性痛大鼠背根神经节内μ-阿片受体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谢雨杉 刘海帆 +1 位作者 孙騊 万法萍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833-1840,共8页
目的探讨在内吗啡肽2(EM2)的镇痛过程中,μ-阿片受体(MOR)的表达变化及胞内囊泡转运对其变化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病理性痛组和药物组,病理性痛为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SNI)诱导的神经病理性痛(NP)。... 目的探讨在内吗啡肽2(EM2)的镇痛过程中,μ-阿片受体(MOR)的表达变化及胞内囊泡转运对其变化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病理性痛组和药物组,病理性痛为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SNI)诱导的神经病理性痛(NP)。药物组为鞘内注射EM2的NP大鼠。采用免疫荧光单标染色和免疫印迹方法检测MOR总蛋白和磷酸化蛋白以及Rab7蛋白表达量的变化,采用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方法检测MOR/Rab7和MOR/LAMP1免疫阳性标志物的表达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病理性痛组大鼠背根神经节(DRG)内MOR总蛋白和磷酸化蛋白的表达量降低(P<0.05),Rab7蛋白的表达量明显增高(P<0.05);MOR/Rab7免疫阳性标志物占Rab7或MOR、MOR/LAMP1免疫阳性标志物占LAMP1或MOR阳性标志物的比例均增高(P<0.05)。鞘内多次注射EM2后,病理性痛大鼠的后足缩足反应阈值明显增高(P<0.01),DRG内MOR总蛋白和磷酸化蛋白的表达量增高(P<0.05),Rab7的表达量降低(P<0.05)。MOR/Rab7阳性双标产物占Rab7或MOR阳性标志物、MOR/LAMP1阳性双标产物占LAMP1或MOR阳性标志物比例均降低(P<0.05)。结论在镇痛过程中,EM2抑制SNI的NP大鼠DRG内Rab7的表达,减少MOR向溶酶体运输,促进MOR复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吗啡肽-2 Μ-阿片受体 背根神经节 神经病理性痛 囊泡运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固有动脉分支和胰十二指肠下动脉分支同时变异1例
5
作者 王帝 宋亮 +4 位作者 孙亚飞 梁云鹏 单崧 李小刚 刘志安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79-479,共1页
在对一具成年男性尸体(身长约170 cm)进行腹部解剖时发现,该标本的肝固有动脉分支和胰十二指肠下动脉分支同时存在变异。由于这些变异在食管、胃、胰和十二指肠等上腹部手术中均有可能涉及,变异血管将会增加相关手术的风险[1]。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 动脉分支 变异 血管解剖学 上腹部 手术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糖对鹌鹑早期胚胎前肢NGF和BDNF的表达及神经形态发育的影响
6
作者 马瑞 刘亚南 +4 位作者 马传响 刘志安 曾凡强 樊红彬 潘伟人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5期509-516,共8页
目的:探讨高糖对鹌鹑早期胚胎前肢神经生长因子(NGF)和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的表达及神经形态发育的影响。方法:受精日本鹌鹑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用0.7%氯化钠溶液处理,实验组分别用25、50和100 mmol/L浓度葡萄糖溶液... 目的:探讨高糖对鹌鹑早期胚胎前肢神经生长因子(NGF)和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的表达及神经形态发育的影响。方法:受精日本鹌鹑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用0.7%氯化钠溶液处理,实验组分别用25、50和100 mmol/L浓度葡萄糖溶液处理,建立胚胎高糖发育模型,取胎龄E6.5阶段胚胎进行后续实验。通过检测顶臀径和体重探讨高糖对鹌鹑早期胚胎表型的影响;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鹌鹑早期胚胎前肢神经的形态变化;反应性活性氧(ROS)检测试剂盒检测鹌鹑胚胎前肢活性氧水平;Western Blot检测鹌鹑胚胎前肢NGF和BDNF蛋白的表达变化;real time RT-PCR法检测NGF和BDNF的m RNA表达的变化。结果:鹌鹑早期胚胎表型测量显示,实验组的顶臀径和体重均有所下降(P <0.05),死亡率明显增加,部分胚胎表现出巨大胚胎和畸形发育体征;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各实验组鹌鹑早期胚胎前肢的beta Ⅲ Tubulin阳性神经纤维的积分光密度值(IOD)显著下降(P <0.05);活性氧含量检测显示,鹌鹑胚胎前肢ROS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P <0.05);real time RT-PCR检测各实验组NGF和BDNF m RNA的表达显著减少(P<0.05);Western Blot结果表明,NGF和BDNF蛋白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也显著减少(P <0.05)。结论:高糖引起鹌鹑早期胚胎前肢组织内高水平的氧化应激,而高水平的氧化应激可能影响了NGF和BDNF的表达,这或许是影响前肢神经形态发育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糖 神经发育 氧化应激 神经生长因子 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 鹌鹑胚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