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液体处理方式对胃肠道择期手术患者麻醉诱导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朱运河 胡玉萍 +3 位作者 曾宪明 孙茜 刘健 李伟彦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46-548,共3页
目的观察术前不同液体处理方式对胃肠道择期手术患者麻醉诱导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90例18~65岁ASAⅠ或Ⅱ级拟行胃肠道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三组:常规禁饮组(Ⅰ组)、术前饮糖水组(Ⅱ组)、术前快速补液组(Ⅲ组)。用胸阻抗法... 目的观察术前不同液体处理方式对胃肠道择期手术患者麻醉诱导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90例18~65岁ASAⅠ或Ⅱ级拟行胃肠道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三组:常规禁饮组(Ⅰ组)、术前饮糖水组(Ⅱ组)、术前快速补液组(Ⅲ组)。用胸阻抗法监测麻醉诱导前(T0)、喉镜置入前(T1)及插管后1min(T2)、3min(T3)、5min(T4)、10min(T5)的HR、MAP、心输出量(CO)、体循环阻力(SVR)、胸腔液体水平(TFC)、加速度指数(ACI)的变化,同时监测BIS值。结果三组T1时HR、MAP、CO、SVR、BIS均显著低于T0时(P<0.05)。三组T2时HR、MAP、SVR显著高于T0时(P<0.05)。Ⅰ组、Ⅲ组在T0~T5时SVR显著高于Ⅱ组(P<0.05),MAP、CO、TFC显著低于Ⅱ组(P<0.05)。此外Ⅰ组和Ⅲ组麻醉诱导期MAP降幅大于30%超过30s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Ⅱ组(P<0.05)。结论术前2h口服补液能够更好地维持胃肠道择期手术患者麻醉诱导期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处理 胃肠道 麻醉诱导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预防吗啡耐受及其对脊髓内胶质细胞和ERK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周宁 陈春龙 +5 位作者 高珊 高献忠 刘清珍 刘健 嵇晴 李伟彦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6-100,共5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正常大鼠慢性吗啡耐受的影响及其相关的分子机制。方法6SD大鼠48只,体质量180~220g,随机分成6组(n=8):I组为空白对照组,Ⅱ组为吗啡耐受组,Ⅲ组为50μg·kg^-1右美托咪定对照组,Ⅳ组为12.5μg·kg...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正常大鼠慢性吗啡耐受的影响及其相关的分子机制。方法6SD大鼠48只,体质量180~220g,随机分成6组(n=8):I组为空白对照组,Ⅱ组为吗啡耐受组,Ⅲ组为50μg·kg^-1右美托咪定对照组,Ⅳ组为12.5μg·kg^-1右美托咪定处理组,V组为25μg·kg^-1右美托咪定处理组,Ⅵ组为50μg·kg^-1右美托咪定处理组。d1测定大鼠基础热缩足潜伏期(PWL),然后皮下注射吗啡10mg·kg^-1,计算30min时各组大鼠吗啡的MPE值。d2,I组注射生理盐水,Ⅱ组皮下注射吗啡10mg·kg^-1,每天2次;Ⅲ组早上皮下注射50μg·kg^-1右美托咪定,下午皮下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1V、V、VI组皮下注射吗啡10mg·kg^-1,每天2次,连续5d,每天上午皮下注射吗啡前30min,IV、V、Ⅵ组分别给予相应剂量的右美托咪定皮下注射。d7行为学检测后立即处死大鼠,留取腰5脊髓,分别采用免疫印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磷酸化的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p-ERK)及星形胶质细胞特异性标记物GFAP的表达水平。结果d1,6组大鼠基础热痛阈和MPE值无明显差异。d7,6组大鼠的基础热痛阈无明显差异,但与I组相比,Ⅱ、Ⅳ、V、Ⅵ组的MPE值降低(P〈0.05);与Ⅱ组相比,Ⅲ、V、Ⅵ组的MPE值增高。d7,6组大鼠腰5脊髓内总ERK的表达无明显差异;与I组相比,Ⅱ、Ⅳ、V组腰5脊髓内p-ERK的表达明显增多(P〈0.05);与Ⅱ组相比,Ⅲ、Ⅳ、V、Ⅵ组腰5脊髓内p-ERK的表达均减少(P〈0.05)。与I组相比,Ⅱ,Ⅳ组腰5脊髓内GFAP的表达明显增强(P〈0.05);与Ⅱ组相比,Ⅲ,V,Ⅵ组腰5脊髓内GFAP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能够剂量依赖地预防正常大鼠吗啡耐受的形成,这可能与其能够抑制脊髓内ERK的磷酸化,减少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吗啡耐受 星形胶质细胞 细胞外信号 调节激酶 神经炎症 脊髓背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因子-κB介导脂多糖诱导急性肺损伤大鼠高迁移率族蛋白B1的表达 被引量:10
3
作者 高鹏飞 张锋 +1 位作者 程彬彬 刘功俭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78-281,共4页
目的探讨核因子(NF)-κB在脂多糖诱导大鼠急性肺损伤过程中对肺组织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腹腔注射脂多糖(LPS)致大鼠脓毒症急性肺损伤模型。取健康SPF级雄性SD大鼠72只,体重180-220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 目的探讨核因子(NF)-κB在脂多糖诱导大鼠急性肺损伤过程中对肺组织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腹腔注射脂多糖(LPS)致大鼠脓毒症急性肺损伤模型。取健康SPF级雄性SD大鼠72只,体重180-220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C组,n=6)、急性肺损伤组(L组,n=30)、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PDTC)溶剂对照组(P组,n=6),PDTC治疗组(LP组,n=30)。各组分别给予腹腔注射磷酸盐缓冲液(PBS)(C和P组)或LPS(L和LP组);P组和LP组在PBS或LPS注射前15min,给予腹腔注射PDTC 100mg/kg。C组和P组腹腔注射PBS后的16h,L组和LP组注射LPS后的16h后各取6只大鼠检测其肺湿/干重比(W/D);C组和P组腹腔注射PBS后的16h,L组和LP组注射LPS后的4h(T1)、8h(T2)、16h(T3)、24h(T4)和48h(T5)时各取6只大鼠经处理后采用ELISA法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髓过氧化物酶(MPO)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HMGB1的表达水平,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肺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与C组比较,L组肺组织W/D、BALF中MPO和IL-6水平明显升高(P〈0.01),病理切片显示严重肺组织损伤,T2-T4时肺组织中HMGB1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使用PDTC治疗后,与L组比较,肺组织W/D、BALF中MPO和IL-6水平明显降低(P〈0.01),病理示肺损伤程度明显减轻;T2-T4时肺组织HMGB1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在脂多糖诱导急性肺损伤中,被激活的NF-κB通过介导晚期炎症因子HMGB1的表达来参与急性肺损伤的发生与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因子ΚB 脂多糖 急性肺损伤 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 高迁移率族蛋白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复苏方法对呼吸骤停猪肺通气的影响观察 被引量:13
4
作者 刘亚华 李秀满 王立祥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21-224,共4页
目的观察胸外按压心肺复苏(C-CPR)、经膈肌下抬挤心肺复苏(D-CPR)、腹部按压心肺复苏(A-CPR)和腹部提压心肺复苏(L-CPR)4种复苏方法对呼吸骤停猪通气的影响。方法健康家猪28只随机分为4组,经静脉推注琥珀胆碱建立猪呼吸骤停模型,于呼吸... 目的观察胸外按压心肺复苏(C-CPR)、经膈肌下抬挤心肺复苏(D-CPR)、腹部按压心肺复苏(A-CPR)和腹部提压心肺复苏(L-CPR)4种复苏方法对呼吸骤停猪通气的影响。方法健康家猪28只随机分为4组,经静脉推注琥珀胆碱建立猪呼吸骤停模型,于呼吸骤停即刻分别进行C-CPR、D-CPR、A-CPR和L-CPR。复苏2min后停止按压,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直至实验猪恢复自主呼吸。测定并比较基础状态时和复苏时4种复苏方法产生的潮气量(VT),并计算分钟通气量(MV);比较各组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水平及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结果基础状态下,4组间VT和MV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2min时的VT和MV,D-CPR组高于C-CPR组,A-CPR组高于D-CPR组,L-CPR组高于A-CP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复苏2min时,L-CPR组HR恢复接近于基础值,A-CPR组HR维持在呼吸骤停即刻水平,C-CPR组和D-CPR组HR明显低于基础值(P<0.01);复苏2min后给予机械通气,复苏5min时各组HR均接近基础值。结论在呼吸骤停猪模型中,L-CPR较其他3种CPR法能产生更大的VT和M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术 潮气量 通气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梅黄酮对炎性痛大鼠的外周镇痛作用 被引量:5
5
作者 宋英 张咏梅 +1 位作者 徐洁 花嵘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108-1111,共4页
目的研究杨梅黄酮对炎性痛大鼠的外周镇痛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左侧后肢足底中心皮下注射完全弗氏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CFA)建立慢性炎性痛模型。检测给予杨梅黄酮前后大鼠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hermal withdrawal lat... 目的研究杨梅黄酮对炎性痛大鼠的外周镇痛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左侧后肢足底中心皮下注射完全弗氏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CFA)建立慢性炎性痛模型。检测给予杨梅黄酮前后大鼠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hermal withdrawal latency,TWL)的改变。电生理学方法分析杨梅黄酮对背根节神经元放电频率及电压依赖性钾电流的影响。结果大鼠左侧足底皮下注射CFA致炎后,TWL明显降低(P<0.05),腹腔注射50、500 mg·kg-1杨梅黄酮使CFA组大鼠TWL明显升高(P<0.05),电流钳记录显示杨梅黄酮抑制背根节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P<0.01),且该抑制作用是通过增加钙依赖性钾通道电流(P<0.05)产生的。结论杨梅黄酮通过增加背根节神经元钙依赖性钾电流,抑制神经元兴奋性而发挥外周镇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梅黄酮 完全弗氏佐剂 钾电流 炎性痛 背根神经节 膜片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氟烷后处理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心功能和线粒体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陈洪涛 杨承祥 +1 位作者 李恒 曾因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66-771,共6页
目的探讨七氟烷后处理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n=12):假手术组(Sham),缺血/再灌注组(I/R)缺血后处理组(Post),七氟烷后处理组(Sevo)。采用Langendro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除Sham组其余各组均... 目的探讨七氟烷后处理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n=12):假手术组(Sham),缺血/再灌注组(I/R)缺血后处理组(Post),七氟烷后处理组(Sevo)。采用Langendro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除Sham组其余各组均平衡灌注30min,全心缺血30min,再灌注90min,Post组在再灌注即刻给予4个循环复灌20s/缺血20s,Sevo组在再灌注开始给予含1.5MAC(2.57V/V)七氟烷的K-H液灌注5min,再用K-H液冲洗10min,纪录平衡灌注末,再灌注30min、60min、90min时左室舒张末压(LVEDP)、左室发展压(LVDP)、左室内压上升最大速率(+dp/dt)、左室内压下降最大速率(-dp/dt)、心率(HR)、冠脉血流量(CF),再灌注90min时,计算心肌梗死面积百分比,电子显微镜观察线粒体的损伤程度,Westernblot半定量测定胞质和线粒体、细胞色素C的水平。结果平衡灌注末各组间心功能指标(基础值)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七氟烷后处理组和缺血后处理组可改善再灌注损伤心功能的各项指标(P<0.05)。复灌90min,Sevo组和Post组心肌梗死面积显著低于I/R组(P<0.05)。与I/R组比较,Sevo组和Post组胞质细胞色素C的含量明显减少(P<0.05),同时伴随线粒体细胞色素C的含量明显增多(P<0.05)。电子显微镜观察线粒体形态,Sevo组和Post组的损伤程度比I/R组明显减轻。结论七氟烷后处理对大鼠离体心脏再灌注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保护强度与缺血后处理相当,机制可能与减轻线粒体的损伤,抑制细胞色素C的释放有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烷 后处理 缺血/再灌注损伤 线粒体 细胞色素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坐骨神经结扎大鼠脊髓背根神经节GDNF和NCAM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4
7
作者 胡玉萍 胡益民 +2 位作者 王昱 杨建军 李伟彦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27-429,共3页
目的 观察坐骨神经结扎大鼠脊髓背根神经节(隙G)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和神经细胞黏附分子(NCAM)表达的变化.方法 成年SD大鼠42只,随机均分为疼痛组(CCI组)和对照组(C组).CCI组行左侧坐骨神经结扎术,建立慢性限制... 目的 观察坐骨神经结扎大鼠脊髓背根神经节(隙G)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和神经细胞黏附分子(NCAM)表达的变化.方法 成年SD大鼠42只,随机均分为疼痛组(CCI组)和对照组(C组).CCI组行左侧坐骨神经结扎术,建立慢性限制性损伤模型;C组行假手术.分别于术前1d和术后1、3、5、7、14、21 d测机械痛阈(MWT)和热痛阈(TWL).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适时PCR技术检测DRG中GDNF和NCAM的表达.结果 CCI组术后3、5、7、14 d MWT明显低于、TWL短于C组(P〈0.01),而GDNF和NCAM表达明显高于C组(P〈0.05或P〈0.01).结论 坐骨神经结扎大鼠术后可出现痛阈下降,同时伴有DRG中GDNF和NCAM的表达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 背根神经节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神经细胞黏附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鞘内注射米贝地尔对神经痛大鼠脊髓nNOS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文先杰 梁桦 +4 位作者 杨承祥 李恒 刘洪珍 曾因明 李张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351-1355,共5页
目的:探讨脊髓T型钙通道在背根节慢性压迫(CCD)痛中的作用以及其对脊髓背角神经元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表达的影响。方法:行为学部分,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8只,即sham组、CCD组、CCD+生理盐水组;CCD+米贝地尔50μg组;CCD+米... 目的:探讨脊髓T型钙通道在背根节慢性压迫(CCD)痛中的作用以及其对脊髓背角神经元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表达的影响。方法:行为学部分,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8只,即sham组、CCD组、CCD+生理盐水组;CCD+米贝地尔50μg组;CCD+米贝地尔100μg组;CCD+米贝地尔200μg组,sham组和CCD组在术前、术后1、3、5、7、14、21d分别测定大鼠机械和热痛敏,其余各组在手术后5d分别鞘内注射盐水、米贝地尔各个剂量,分别在术前、给药前、给药后30min、60min、120min、240min、480min分别测定大鼠机械和热痛敏。免疫组化部分,设正常对照组(normal),其余分组同行为学部分,每组6只。Normal、sham组和CCD组大鼠术后5d处死,其余各组动物在术后第5d鞘内单次给药后2h处死,取脊髓腰膨大做免疫组织化学实验。结果:CCD大鼠在手术后形成稳定的痛敏,鞘内单次注射米贝地尔各个剂量能抑制大鼠痛敏,并持续到给药后240min。CCD大鼠术后5d脊髓背角浅层nNOS阳性神经元明显增多,鞘内注射米贝地尔能抑制神经元nNOS的表达。结论:脊髓T型钙通道参与CCD大鼠机械和热痛敏的形成,且可能与脊髓背角神经元nNOS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痛 钙通道 T型 米贝地尔 脊髓 一氧化氮合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干细胞移植量对PST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张红 张民皓 +3 位作者 胡玉萍 刘清珍 刘健 李伟彦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78-280,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数量神经干细胞(NSCs)鞘内注射对坐骨神经半切断(PST)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及脊髓背角、背根神经节(DRG)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表达的影响。方法 84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七组:假手术组(Ⅰ组)、PST组(Ⅱ组)、PST+NS... 目的观察不同数量神经干细胞(NSCs)鞘内注射对坐骨神经半切断(PST)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及脊髓背角、背根神经节(DRG)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表达的影响。方法 84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七组:假手术组(Ⅰ组)、PST组(Ⅱ组)、PST+NSCs1×103组(Ⅲ组)、PST+NSCs1×104组(Ⅳ组)、PST+NSCs1×105组(Ⅴ组)、PST+NSCs1×106组(Ⅵ组)、PST+NSCs1×107组(Ⅶ组)。NSCs于术后3d鞘内注射。记录术前1d、术后1、3、7、14、21d机械痛及热痛阈;术后7、21d免疫组织化学与RT-PCR检测同侧脊髓背角及DRGGDNF表达。结果与Ⅰ组比较,Ⅱ~Ⅶ组术后1d痛阈下降,术后7、14d最低(P<0.05);与Ⅱ组比较,术后7dⅣ、Ⅴ、Ⅵ、Ⅶ组随着NSCs量的增加,痛阈逐渐升高,脊髓背角及DRGGDNF表达逐渐上调(P<0.05);术后21d,Ⅴ、Ⅵ、Ⅶ组痛阈均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其GDNF表达Ⅴ组最高(P<0.05)。结论鞘内注射1×105NSCs能最有效缓解PST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细胞移植量 坐骨神经半切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坐骨神经结扎神经痛大鼠脊髓nNOS阳性神经元的表达 被引量:2
10
作者 文先杰 杨承祥 +4 位作者 李恒 曾因明 方志源 梁桦 李张军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8-31,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坐骨神经结扎(CCI)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背角nNOS阳性神经元的表达。方法: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五组,每组8只,即naive组、sham组、CCI5d组、CCI10d组;CCI15d组;测定各组大鼠机械缩腿阈值(MWT)和热缩腿潜伏期(TWL);同时sha... 目的:探讨慢性坐骨神经结扎(CCI)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背角nNOS阳性神经元的表达。方法: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五组,每组8只,即naive组、sham组、CCI5d组、CCI10d组;CCI15d组;测定各组大鼠机械缩腿阈值(MWT)和热缩腿潜伏期(TWL);同时sham组大鼠在术后5d、CCI各组分别在术后5d、10d、15d断头处死取脊髓腰膨大,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脊髓背角nNOS阳性神经元的表达。结果:CCI大鼠在手术后形成稳定的痛敏,与naive组和sham组大鼠比较有显著差异;naive组大鼠和sham组大鼠脊髓背角仅见少量nNOS阳性神经元的表达,且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CCI各组大鼠脊髓背角nNOS阳性神经元的表达明显增多,与naive组和sham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慢性坐骨神经结扎(CCI)神经痛大鼠脊髓背角nNOS阳性神经元的表达增加,脊髓背角nNOS可能参与了CCI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痛 脊髓 NNOS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TP对髓袢升支粗段管周膜50pS钾通道的调节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成标 杨雷 谷瑞民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300-1303,共4页
目的研究ATP对肾脏髓袢升支粗段管周膜钾通道活性的调控作用。方法应用单通道膜片钳技术记录管周膜钾通道电流,观察ATP作用前后钾通道开放概率的变化。结果在内面向外式记录模式下,1.0mmol·L-1的ATP对管周膜50pS钾通道有抑制作用,... 目的研究ATP对肾脏髓袢升支粗段管周膜钾通道活性的调控作用。方法应用单通道膜片钳技术记录管周膜钾通道电流,观察ATP作用前后钾通道开放概率的变化。结果在内面向外式记录模式下,1.0mmol·L-1的ATP对管周膜50pS钾通道有抑制作用,通道开放概率从加药前的0.46±0.28降至0.02±0.04;ATP对50pS钾通道的抑制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结论髓袢升支粗段管周膜钾通道的活性受细胞内ATP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钾通道 ATP 膜片钳 钠-钾泵 髓袢升支粗段 肾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鞘内西地那非能减轻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的痛觉高敏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洪超 李伟伟 +4 位作者 李雪飞 许倩 刘清珍 刘健 李伟彦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982-985,共4页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西地那非对腰5(L5)脊神经切断大鼠痛觉高敏及对脊髓小胶质细胞活化、炎症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5组(n=24),Ⅰ组:假手术组;Ⅱ组:L5脊神经切断模型鞘内注射生理盐水20μl;Ⅲ~Ⅴ组:L5脊神经切...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西地那非对腰5(L5)脊神经切断大鼠痛觉高敏及对脊髓小胶质细胞活化、炎症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5组(n=24),Ⅰ组:假手术组;Ⅱ组:L5脊神经切断模型鞘内注射生理盐水20μl;Ⅲ~Ⅴ组:L5脊神经切断模型分别鞘内注射3μg/20μl、10μg/20μl、30μg/20μl西地那非组。Ⅰ组仅暴露L5脊神经,Ⅱ~Ⅴ组均切断L5脊神经,术后d 7开始鞘内给药,Ⅰ、Ⅱ组注射20μl生理盐水,Ⅲ~Ⅴ组分别给予上述剂量西地那非,各组每天1次,连续5 d。测定各组大鼠术前1d,术后7、8、10、12 d机械痛阈(mechanical withdrawa1 thresh-old,MWT),术后8、10、12 d取L5脊髓,测定各组大鼠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含量和小胶质细胞标记物白细胞分化抗原11b(cluster differentiation antigen 11b,CD11b)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①术后7 d,与Ⅰ组相比,各组MWT明显下降(P<0.05),术后8、10、12 d与Ⅱ组相比,Ⅲ~Ⅴ剂量依赖地升高MWT(P<0.05)。②与Ⅰ组相比较,其余各组大鼠术后8、10、12 d TNF-α和IL-1β的水平及CD11b mRNA含量均明显上升(P<0.05),与Ⅱ组相比较,Ⅲ~Ⅴ于术后8、10、12 d明显剂量依赖地抑制了TNF-α和IL-1β及CD11b mR-NA的表达(P<0.05)。结论西地那非能剂量依赖性地缓解大鼠神经病理性痛觉过敏的发展,该效应可能与抑制脊髓小胶质细胞活性,减少TNF-α和IL-1β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地那非 磷酸二酯酶 神经病理性疼痛 小胶质细胞 痛觉高敏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氟醚预处理对PTSD大鼠行为学及海马Akt-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孙茜 张瑶 +3 位作者 许倩 李永乐 朱运河 李伟彦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02-505,共4页
目的探讨七氟醚预处理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大鼠行为学及海马Akt-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雄性SD大鼠10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n=10),侧脑室置管组(T组,n=10),PTSD模型组(P组,n=22),七氟醚组(S组,n=22),胰岛素生长因子-1组(I... 目的探讨七氟醚预处理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大鼠行为学及海马Akt-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雄性SD大鼠10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n=10),侧脑室置管组(T组,n=10),PTSD模型组(P组,n=22),七氟醚组(S组,n=22),胰岛素生长因子-1组(I组,n=22)和胰岛素生长因子-1联合七氟醚组(IS组,n=22)。采用单一连续应激(SPS)方案建立PTSD大鼠模型。T组侧脑室注射生理盐水5μl;P组侧脑室注射生理盐水5μl后,SPS造模;S组侧脑室注射生理盐水5μl后,吸入七氟醚2h,然后SPS造模;I组侧脑室注射胰岛素生长因子-15μl(0.4μg/μl)后,SPS造模;IS组侧脑室注射胰岛素生长因子-15μl(0.4μg/μl)后,吸入2%七氟醚2h,然后SPS造模。在造模成功后30min、1、2和4h,每组取4只大鼠处死提取海马组织,WesternBlot检测海马Akt、p-Akt、mTOR、p-mTOR表达量;造模后第7天,每组6只,分别行旷场实验和木僵率测试。结果与C组和T组比较,P组、S组、I组和IS组中央格停留时间明显缩短、直立次数明显减少、木僵率、造模后1hp-Akt/Akt和p-mTOR/mTOR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与P组和I组比较,S组和IS组中央格停留时间明显延长、直立次数明显增加、木僵率明显降低(P<0.05)。与P组比较,S组造模后1hp-Akt/Akt和p-mTOR/mTOR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而I组和IS组p-Akt/Akt和p-mTOR/mTOR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与I组比较,IS组木僵率、造模后1hS组、IS组p-Akt/Akt和p-mTOR/mTOR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与造模后30min比较,造模后1hP组的p-Akt/Akt和p-mTOR/mTOR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结论七氟醚可以改善PTSD模型大鼠术后7d的焦虑水平和木僵行为,其效应可能与其抑制PTSD大鼠海马Akt和mTOR的磷酸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醚 创伤后应激障碍 单一连续应激 Akt-mTO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豚鼠双侧颈迷走神经切断对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志萍 胡国昌 +2 位作者 陈为 汪曙蕖 曾因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7期349-351,共3页
目的 :观察豚鼠双侧颈迷走神经切断急性肺损伤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 16只动物随机分为两组 ,正常对照组 (Ⅰ组 ,n =8)为无迷走神经切断纯氧通气观察 2小时 ,迷走神经切断组 (Ⅱ组 ,n =8)为迷走神经切断纯氧通气PaO2 <2 0kPa后观... 目的 :观察豚鼠双侧颈迷走神经切断急性肺损伤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 16只动物随机分为两组 ,正常对照组 (Ⅰ组 ,n =8)为无迷走神经切断纯氧通气观察 2小时 ,迷走神经切断组 (Ⅱ组 ,n =8)为迷走神经切断纯氧通气PaO2 <2 0kPa后观察 2小时期间血气分析、肺顺应性、血管外肺水及组织学变化。结果 :迷走神经切断后 75 1± 18 9分钟可出现明显的PaO2 下降、PaCO2 升高、CL 降低 (P <0 0 1) ,MAP和HR基本稳定 ,随肺损伤进展出现BP渐降 (P>0 0 5 )、HR渐缓 (P <0 0 5 ) ;血管外肺水显著增加 ,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降低 (P <0 0 1)。结论 :豚鼠双侧颈迷走神经切断可产生通透性肺水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走神经切断 肺功能 豚鼠 肺水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氟醚预处理可通过抑制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减少创伤后应激障碍模型大鼠的木僵行为
15
作者 陈春龙 周宁 +4 位作者 高珊 高献忠 刘清珍 刘健 李伟彦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75-278,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七氟醚预处理对条件性恐惧模型大鼠木僵行为的影响,探讨星形胶质细胞在大鼠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120只,随机均分为六组:单纯15次电击组(A组)、生理盐水对照组(B组)、0.8%... 目的通过观察七氟醚预处理对条件性恐惧模型大鼠木僵行为的影响,探讨星形胶质细胞在大鼠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120只,随机均分为六组:单纯15次电击组(A组)、生理盐水对照组(B组)、0.8%七氟醚吸入组(C组)、0.8%七氟醚吸入+D-丝氨酸组(D组)、D-丝氨酸组(E组)和D-氨基酸氧化酶(DAAO)组(F组)。除A组外其余五组大鼠行双侧杏仁核置管,第1天大鼠在A笼接受15次电击处理,第22天在与A笼环境完全不同的B笼,适应192s,记录大鼠基础木僵值,然后给予1次电击刺激。第23天将大鼠放入B笼,记录木僵率,比较两次木僵率,确定大鼠是否出现应激增强的恐惧学习(SEFL)。每组分别在电击后第7、14、21天各处死4只大鼠,留取海马组织,分别采用免疫印迹法和免疫组织荧光法分析星形胶质细胞表面标志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水平。结果第22天六组大鼠的基础木僵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第22天比较,第23天除C组外,其余五组木僵率明显升高(P<0.05);与A组比较,C、D、F组木僵率均明显下降(P<0.05),E组木僵率明显升高(P<0.05)。与第7天比较,第21天A、B、D、E和F组海马组织中的GFAP的表达明显增加(P<0.05);与A组比较,C、D、F组海马GFAP的表达明显减少(P<0.05),E组海马GFAP的表达明显增加(P<0.05)。结论 0.8%七氟醚预处理能减轻PTSD模型大鼠的木僵行为,这可能部分与其抑制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从而减少D-丝氨酸的释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件性恐惧 D-丝氨酸 星形胶质细胞 七氟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泌脂质蛋白-2激活小胶质细胞对大鼠抑郁症发病机制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江姿潞 王芬 +1 位作者 谢滔 李伟彦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038-1042,共5页
目的分泌脂质蛋白-2(Lipocalin-2,LCN2)能促进小胶质细胞的M1途径,文中旨在探讨LCN2通过激活小胶质细胞在大鼠抑郁症发病中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根据慢性应激反应抑郁模型(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UCMS),将40只成年雄性S... 目的分泌脂质蛋白-2(Lipocalin-2,LCN2)能促进小胶质细胞的M1途径,文中旨在探讨LCN2通过激活小胶质细胞在大鼠抑郁症发病中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根据慢性应激反应抑郁模型(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UCMS),将40只成年雄性SD大鼠分成4组(n=10):正常对照组、UCMS组、UCMS+LCN2 SiRNA组、SiRNA对照组。对UCMS组和UCMS+LCN2 SiRNA组的大鼠进行21 d的应激刺激建立抑郁模型。从应激刺激第7天开始,UCMS+LCN2 SiRNA组和SiRNA对照组的大鼠腹腔注射0.4 mg的10%水合氯醛麻醉,并予0.015μL/g的LCN2 SiRNA,3次/周,鞘内注射,至应激结束时(21 d)停止。正常对照组,UCMS组在同一时间同样的方法给予相同体积的等渗盐水。测定大鼠的体重进行蔗糖偏爱实验、强迫游泳实验测行为学。取大鼠的海马,于实验开始时及开始后第3周分别用免疫荧光法和免疫印迹法测定小胶质细胞特异标记物Iba1和LCN2的表达情况。结果第3周时,UCMS+LCN2 SiRNA组大鼠体重高于UCMS组[(262.82±0.01)g vs(179.98±0.08)g,P<0.05];正常对照组、SiRNA对照组大鼠体重较UCMS组、UCMS+LCN2 SiRNA组均升高(P<0.05)。UCMS组大鼠的蔗糖偏爱值(0.25±0.04)较UCMS+LCN2 SiRNA组(0.81±0.01)、正常对照组(0.82±0.01)及SiRNA对照组(0.82±0.01)显著降低(P<0.05)。UCMS+LCN2 SiRNA组的强迫游泳实验不动时间较UCMS组显著缩短[(4.64±0.8)s vs(23.11±2.63)s,P<0.05]。UCMS组大鼠海马中的LCN2的表达量较其他3组明显升高(P<0.05)。UCMS组大鼠海马中的Iba1较其他3组表达活跃。结论 LCN2与慢性应激反应诱导的抑郁症发病有关系,其机制可能与大鼠中枢系统中小胶质细胞的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泌脂质蛋白-2 抑郁症 小胶质细胞 慢性应激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脑腹侧被盖区参与大鼠慢性内脏痛的调节 被引量:2
17
作者 康洁 赵冰雪 +1 位作者 邵博明 张咏梅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10期745-749,共5页
目的:探讨中脑腹侧被盖区在慢性内脏痛调节中的作用。方法:新生期8、10和12天的大鼠进行结直肠扩张刺激来制备慢性内脏痛模型;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中脑腹侧被盖区内c-fos表达情况和小胶质细胞活化情况;通过利多卡因微量注射中脑腹侧被盖... 目的:探讨中脑腹侧被盖区在慢性内脏痛调节中的作用。方法:新生期8、10和12天的大鼠进行结直肠扩张刺激来制备慢性内脏痛模型;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中脑腹侧被盖区内c-fos表达情况和小胶质细胞活化情况;通过利多卡因微量注射中脑腹侧被盖区后观察内脏痛行为学和c-fos的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1)模型大鼠痛阈值降低,腹外斜肌放电和腹壁撤退反射评分显著增加(P<0.05),表明内脏痛模型成功建立;(2)中脑腹侧被盖区c-fos表达增加,神经元兴奋性增高,注射0.5μl 4%利多卡因后,腹壁撤退反射评分降低,痛阈值增高(P<0.05),并且c-fos表达减少;(3)内脏痛模型大鼠小胶质细胞活化,Iba-1表达增多(P<0.05)。结论:中脑腹侧被盖区参与大鼠慢性内脏痛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扩张刺激 中脑腹侧被盖区 内脏痛 C-FOS 小胶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氧联合神经干细胞移植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空间记忆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伟伟 王洪超 +3 位作者 张民皓 刘健 李雪飞 李伟彦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02-405,共4页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联合侧脑室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对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大鼠空间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清洁级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五组:假手术组(Sham组)、MCAO组、HBO组、NSCs组和HBO+NSCs组。MCAO模型采用改进的Longa法制作...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联合侧脑室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对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大鼠空间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清洁级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五组:假手术组(Sham组)、MCAO组、HBO组、NSCs组和HBO+NSCs组。MCAO模型采用改进的Longa法制作。各组均行Morris水迷宫实验,测试结束后立即处死大鼠,检测各组大鼠海马乙酰胆碱转移酶(ChAT)活性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结果各组大鼠寻找平台的的平均潜伏期随训练时间的延长逐渐缩短。MCAO组平均潜伏期显著长于其它四组(P<0.05)。HBO+NSCs组潜伏期明显短于HBO组和NSCs组(P<0.05)。HBO+NSCs组和Sham组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CAO组ChAT活性、VEGF和BDNF含量明显低于其它四组(P<0.05),而HBO+NSCs组明显高于HBO组和NSCs组(P<0.05)。结论 HBO联合NSCs移植更好地改善了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记忆功能,这可能与促进海马ChAT活力及BDNF与VEGF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 神经干细胞移植 脑缺血 迷宫学习 海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