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吸入麻醉药镇痛、催眠作用与GABA_A受体的关系 被引量:34
1
作者 颜梅 戴体俊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21-523,共3页
目的 分析吸入麻醉药安氟醚、异氟醚和七氟醚催眠、镇痛作用与GABAA 受体的关系。方法 建立小鼠催眠、镇痛模型后 ,在小鼠催醒、热板、扭体实验中 ,分别观察用药后小鼠翻正反射消失持续时间、痛阈或扭体次数的变化。结果 一叶秋碱和... 目的 分析吸入麻醉药安氟醚、异氟醚和七氟醚催眠、镇痛作用与GABAA 受体的关系。方法 建立小鼠催眠、镇痛模型后 ,在小鼠催醒、热板、扭体实验中 ,分别观察用药后小鼠翻正反射消失持续时间、痛阈或扭体次数的变化。结果 一叶秋碱和荷包牡丹碱对上述 3种吸入麻醉药的催眠、镇痛作用的影响均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GABAA 受体并非安氟醚、异氟醚和七氟醚催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入麻醉药 催眠 镇痛 一叶秋碱 荷包牡丹碱 GABAA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我国麻醉学科发展模式的探讨 被引量:1
2
作者 曾因明 李德馨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W002-W004,共3页
麻醉学是近代医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我国广大麻醉工作者承担的任务既繁重而又有风险,虽然近年来麻醉科的工作日渐被受到重视,但迄今未能从根本上确立麻醉医师的社会地位与价值,这不能不对我国麻醉队伍的稳定性产生重大影响,大学本科毕... 麻醉学是近代医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我国广大麻醉工作者承担的任务既繁重而又有风险,虽然近年来麻醉科的工作日渐被受到重视,但迄今未能从根本上确立麻醉医师的社会地位与价值,这不能不对我国麻醉队伍的稳定性产生重大影响,大学本科毕业生不愿意到麻醉科工作或者中途改行时有所闻,长此下去,不仅对我国麻醉学科的发展不利,对整个医学的发展亦起促退作用。面对遂种状况,单纯靠提意见,发牢骚,或在牢骚之余而失去信心都是无济于事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学 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胺酮对大鼠吗啡戒断症状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 被引量:16
3
作者 盛国庆 张晋蓉 +3 位作者 邢淑华 蒲小平 李长龄 戴体俊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88-91,共4页
目的 研究氯胺酮对大鼠吗啡戒断症状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理。方法 建立大鼠吗啡依赖模型 ,在用纳洛酮催瘾前 2min给予不同剂量的氯胺酮 ,观察其戒断症状的改变 ;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戒断时大鼠一氧化氮 (NO)含量、一氧化氮合酶 (NOS)活性 ... 目的 研究氯胺酮对大鼠吗啡戒断症状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理。方法 建立大鼠吗啡依赖模型 ,在用纳洛酮催瘾前 2min给予不同剂量的氯胺酮 ,观察其戒断症状的改变 ;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戒断时大鼠一氧化氮 (NO)含量、一氧化氮合酶 (NOS)活性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环鸟苷酸 (cGMP)含量。结果  3个剂量的氯胺酮 (5、10和 2 0mg·kg- 1)均可缓解吗啡戒断时探究、扭体、湿狗样抖动、跳跃等运动反应 ,减少活动次数 ,抑制植物神经系统症状。10、2 0mg·kg- 1氯胺酮可显著减轻吗啡戒断所致的体重下降 ,小剂量氯胺酮 (5mg·kg- 1)可抑制吗啡依赖大鼠前额叶皮质、小脑的NOS活性和NO、cGMP含量的增高。结论 氯胺酮可缓解大鼠吗啡戒断症状 ,其作用机理可能与减弱大鼠吗啡戒断时NMDA NO cGMP通路效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啡 氯胺酮 戒断症状 N-甲基-D-天冬氨酸 一氧化氮 环鸟苷酸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NF-α在丙泊酚诱发的神经元凋亡及认知功能障碍中的作用 被引量:8
4
作者 邓小园 陈博 +1 位作者 刘红亮 戴体俊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945-949,共5页
目的探讨TNF-α在丙泊酚诱发的海马神经元凋亡及远期认知功能障碍中的作用。方法 7 d龄(P7)SD大鼠随机分为3组:Control组,无任何处理;P(single)组,腹腔注射丙泊酚50 mg·kg^(-1);P(repeated)组,腹腔注射丙泊酚50mg·kg^(-1),每... 目的探讨TNF-α在丙泊酚诱发的海马神经元凋亡及远期认知功能障碍中的作用。方法 7 d龄(P7)SD大鼠随机分为3组:Control组,无任何处理;P(single)组,腹腔注射丙泊酚50 mg·kg^(-1);P(repeated)组,腹腔注射丙泊酚50mg·kg^(-1),每天1次,共7次。丙泊酚两组于麻醉结束后2 h(对照组则分别对应上述两时间点)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组织TNF-α含量。另取P7大鼠随机分为5组:Control组;P(single)组;P(repeated)组;P(single)+ETN组,腹腔注射丙泊酚50 mg·kg^(-1)前30 min侧脑室注射依那西普0.4 mg·kg^(-1);P(repeated)+ETN组,腹腔注射丙泊酚50 mg·kg^(-1),每天1次,共7次,第1次和第4次丙泊酚注射前30min侧脑室注射依那西普0.4 mg·kg^(-1)。于P7、P13、P21、P35时间点,各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剩余大鼠于P36-P41行Morris水迷宫实验。结果丙泊酚单次或多次暴露均使海马组织TNF-α含量明显高于同期对照水平(P<0.05,P<0.01);P(single)组中,活化caspase-3阳性神经元于P7较对照组同时间点明显增多(P<0.05),而于其它时间点差异无显著性(P>0.05),逃避潜伏期和穿越平台次数与对照组比较均无差异(P>0.05);P(repeated)组中,P13、P21、P35时间点活化caspase-3阳性神经元均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水平(P<0.01),逃避潜伏期从d1~d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期水平(P<0.01),且穿越平台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依那西普侧脑室注射后,丙泊酚麻醉后各时点的活化caspase-3阳性神经元、逃避潜伏期及穿越平台次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TNF-α介导了丙泊酚诱发的发育期海马神经元凋亡和远期认知功能障碍,而远期认知功能障碍可能与持续性神经元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TNF-Α 神经炎症 神经元凋亡 认知功能 发育期大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胺酮与芬太尼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8
5
作者 于庆华 仲崇波 +1 位作者 杨建宇 戴体俊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6期333-335,共3页
目的 :研究芬太尼 (F)和氯胺酮 (K)的相互作用。方法 :催眠 :测定小鼠翻正反射消失的发生率和持续期 ;镇痛 :小鼠热板法、电刺激法和扭体法 ;LD50 测定 :小鼠序贯法 ;血压测定 :兔直接插管法 ;呼吸频率测定 :兔游离剑突法。结果 :F加强... 目的 :研究芬太尼 (F)和氯胺酮 (K)的相互作用。方法 :催眠 :测定小鼠翻正反射消失的发生率和持续期 ;镇痛 :小鼠热板法、电刺激法和扭体法 ;LD50 测定 :小鼠序贯法 ;血压测定 :兔直接插管法 ;呼吸频率测定 :兔游离剑突法。结果 :F加强K的催眠、镇痛效应和呼吸抑制作用 ,拮抗K的升压反应。除非剂量太大 ,F对小鼠静注K之LD50无明显影响。结论 :F可增强K的麻醉作用 ,减轻K的升压反应 ,二者组成复合麻醉是合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胺酮 芬太尼 复合麻醉 药物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丙酚对PC12细胞膜流动性及[Ca^(2+)]_i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盛国庆 张晋蓉 +2 位作者 戴体俊 蒲小平 李长龄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64-266,共3页
目的 研究异丙酚对PC12细胞膜流动性及 [Ca2 + ]i的影响。方法 以PC12细胞作为神经细胞模型 ,加入不同浓度的异丙酚 ,用荧光偏振法测定细胞膜微粘度 η的动态变化 ,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检测 [Ca2 + ]i 随时间变化曲线。结果 ①异... 目的 研究异丙酚对PC12细胞膜流动性及 [Ca2 + ]i的影响。方法 以PC12细胞作为神经细胞模型 ,加入不同浓度的异丙酚 ,用荧光偏振法测定细胞膜微粘度 η的动态变化 ,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检测 [Ca2 + ]i 随时间变化曲线。结果 ①异丙酚各剂量组的 η值均降低 ,并呈现剂量依赖性 ;② 30、10 0mg·L-1的异丙酚在加药后 2 0~ 30s使[Ca2 + ]i 短暂升高 ,[Ca2 + ]i的峰值分别比加药前增加了119%和 14 0 % ,但在 5 0s内均恢复到加药前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酚 PC12细胞 膜流动性 [CA^2+]I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吗啡对氯胺酮药效学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戴体俊 叶妙 +2 位作者 傅英 施奕 郭忠民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1期27-29,共3页
目的与方法:用清醒动物研究了吗啡与氯胺酮的相互作用。结果与结论:吗啡可增大氯胺酮引起的小鼠入睡率、延长小鼠睡眠时间、增强氯胺酮的镇痛作用,并能拮抗氯胺酮的升压效应。但吗啡可加重氯胺酮对兔的呼吸抑制,大剂量(100mg... 目的与方法:用清醒动物研究了吗啡与氯胺酮的相互作用。结果与结论:吗啡可增大氯胺酮引起的小鼠入睡率、延长小鼠睡眠时间、增强氯胺酮的镇痛作用,并能拮抗氯胺酮的升压效应。但吗啡可加重氯胺酮对兔的呼吸抑制,大剂量(100mg/kg,iv)可减小小鼠静注氯胺酮的LD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啡 氯胺酮 药理学 药物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丙酚对PC12细胞和脂质体膜流动性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张晋蓉 林财珠 +3 位作者 杨锡馨 吕凯荣 盛国庆 戴体俊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29-132,共4页
目的 :研究异丙酚对PC12细胞和脂质体膜流动性的影响 ,探讨其全麻作用机理。方法 :以PC12细胞作为神经细胞模型 ,以脂质体作为生物膜模型 ,利用荧光偏振技术离体动态地检测 30min内异丙酚对PC12细胞各向异性r、荧光偏振度P和微粘度η及... 目的 :研究异丙酚对PC12细胞和脂质体膜流动性的影响 ,探讨其全麻作用机理。方法 :以PC12细胞作为神经细胞模型 ,以脂质体作为生物膜模型 ,利用荧光偏振技术离体动态地检测 30min内异丙酚对PC12细胞各向异性r、荧光偏振度P和微粘度η及脂质体微粘度 η的影响 ,分析细胞膜流动性的改变。结果 :各浓度的异丙酚均可引起PC12细胞膜的各向异性r、荧光偏振度P和微粘度 η的显著性降低 ,尤其在前 5min内r、P、η值下降迅速 ,5min后各指标下降的趋势渐渐平缓。与PC12细胞相类似 ,除了 1mg·L-1组外 ,10、10 0mg·L-1的异丙酚均显著降低脂质体微粘度 η值。 结论 :异丙酚能显著增加PC12细胞和脂质体的膜流动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理学 异丙酚 PC12细胞 脂质体 膜流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沐舒坦对全麻插管后婴幼儿呼吸道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9
作者 袁力勇 甘果 +1 位作者 王霞民 戴体俊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177-180,共4页
目的评价围术期应用沐舒坦对全麻插管后婴幼儿呼吸道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ASAⅠ级全麻插管机械通气下行外科手术患儿40例,随机分为沐舒坦组和对照组。沐舒坦组以0.3mg·kg-1沐舒坦加入生理盐水10ml缓慢静脉注射,2次/日,对照组以生... 目的评价围术期应用沐舒坦对全麻插管后婴幼儿呼吸道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ASAⅠ级全麻插管机械通气下行外科手术患儿40例,随机分为沐舒坦组和对照组。沐舒坦组以0.3mg·kg-1沐舒坦加入生理盐水10ml缓慢静脉注射,2次/日,对照组以生理盐水10ml缓慢静脉注射,2次/日。两组均从术前2d开始至术后3d结束,共6d。所有患儿均使用同一种抗生素,剂量按公斤体重给予,给予相同的护理措施。观察记录患儿拔管时气道分泌物情况及手术当天至手术后3d内呼吸道分泌物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手术后当天及第1天,沐舒坦组在咳嗽、痰量、咳痰容易程度方面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围手术期应用沐舒坦能显著改善全麻气管插管后婴幼儿呼吸道痰液的粘稠度,增加气道分泌物的排出,术后呼吸道的不良反应较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全身 插管法 呼吸系统 麻醉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2X7受体介导异丙酚对缺氧海马突触前膜谷氨酸Ca^(2+)依赖性释放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红亮 戴体俊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169-1172,共4页
目的观察嘌呤P2X7受体激动剂和拮抗剂以及异丙酚对大鼠缺氧海马突触前膜谷氨酸释放的影响及P2X7受体是否介导异丙酚的作用。方法选用SD♂大鼠,制备突触体,置入无糖并充以95%N2/5%CO2的人工脑脊液(aCSF)中进行缺氧实验。向无糖aCSF中加入... 目的观察嘌呤P2X7受体激动剂和拮抗剂以及异丙酚对大鼠缺氧海马突触前膜谷氨酸释放的影响及P2X7受体是否介导异丙酚的作用。方法选用SD♂大鼠,制备突触体,置入无糖并充以95%N2/5%CO2的人工脑脊液(aCSF)中进行缺氧实验。向无糖aCSF中加入P2X7受体特异性拮抗剂BBG(终浓度1μmol·L-1)或P2X7受体特异性激动剂BZATP(终浓度100μmol·L-1)。于缺氧前、缺氧20min及40min时测定孵育液中谷氨酸浓度,谷氨酸Ca2+非依赖性释放试验中将Ca2+、DHK(谷氨酸转运体抑制剂)从aCSF中去除。观察异丙酚对谷氨酸Ca2+依赖性释放的影响时,分别向无糖aCSF中加入1~100μmol·L-1的异丙酚,然后进行缺氧40min,测定孵育液中谷氨酸浓度并计算异丙酚的半效抑制浓度(IC50)。观察P2X7受体在异丙酚抑制效应中的作用时,施加异丙酚(2倍IC50水平)、异丙酚和BBG(终浓度1μmol·L-1)或异丙酚和BZATP(终浓度100μmol·L-1)。缺氧40min后测定孵育液中谷氨酸浓度。结果缺氧不同时点海马突触体谷氨酸Ca2+依赖性释放增加(P<0.01),BBG可完全抑制谷氨酸释放(P<0.01),BZATP则进一步使谷氨酸释放增加(P<0.01)。谷氨酸Ca2+非依赖性释放在缺氧各时点无变化。异丙酚可浓度依赖性的抑制谷氨酸Ca2+依赖性释放,IC50为(27.4±5.2)μmol·L-1。55μmol·L-1(2倍IC50)异丙酚与BBG或与BZATP共同作用下的谷氨酸Ca2+依赖性释放水平与单独应用异丙酚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缺氧状态下,P2X7受体介导海马突触前膜谷氨酸Ca2+依赖性释放,异丙酚通过抑制P2X7受体而呈浓度依赖性的抑制谷氨酸Ca2+依赖性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酚 P2X7受体 海马 突触前膜 缺氧 谷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入路臂丛神经阻滞用于小儿上肢骨折闭合穿针术 被引量:2
11
作者 袁力勇 甘果 +1 位作者 王霞民 戴体俊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294-295,298,共3页
目的探讨C臂机下小儿骨折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穿刺固定术的合适麻醉方法。方法选择近年来ASAⅠ级行肱骨髁上骨折C臂机下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穿刺固定术患儿60例,随机分为A、B、C3组,A组采用肌间沟入路法臂丛神经阻滞术,B组采用腋路法... 目的探讨C臂机下小儿骨折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穿刺固定术的合适麻醉方法。方法选择近年来ASAⅠ级行肱骨髁上骨折C臂机下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穿刺固定术患儿60例,随机分为A、B、C3组,A组采用肌间沟入路法臂丛神经阻滞术,B组采用腋路法臂丛神经阻滞术,C组采用腋路联合肌间沟入路法臂丛神经阻滞术。每组20例。肌间沟入路法和腋路法均应用0.3%罗哌卡因3mg·Kg-1;联合入路法用相同总剂量、相同容积、减半浓度的罗哌卡因。比较3组的麻醉效果。结果联合入路臂丛神经阻滞术麻醉优良率为90%,同单独应用肌间沟法或腋路法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小儿骨折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穿刺固定术等需要尺侧和桡侧神经阻滞完善的手术而言,在没有精确的定位方法帮助下,联合入路法臂丛神经阻滞术是一种比较合适的麻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损伤 治疗 骨折 治疗 臂丛 神经传导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多卡因在异丙酚抑制巨噬细胞膜P2X_7受体电流中的双向调节作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红亮 戴体俊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911-914,共4页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和异丙酚对RAW264.7巨噬细胞P2X7受体电流的影响及两药之间的相互作用。方法应用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采用全细胞膜片钳记录模式,记录ATP(100~5000μmol·L-1)诱发的P2X7受体电流。向细胞施加不同浓度的异丙酚(1...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和异丙酚对RAW264.7巨噬细胞P2X7受体电流的影响及两药之间的相互作用。方法应用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采用全细胞膜片钳记录模式,记录ATP(100~5000μmol·L-1)诱发的P2X7受体电流。向细胞施加不同浓度的异丙酚(1~100μmol·L-1)或利多卡因(10~1000μmol·L-1),然后再施加2倍EC50水平的ATP。计算异丙酚或利多卡因对P2X7受体电流的IC50。向细胞先施加IC50水平异丙酚,再同时施加IC50水平的异丙酚与利多卡因(10~1000μmol·L-1),或向细胞先施加10μmol·L-1或1000μmol·L-1利多卡因,再同时施加相同浓度的利多卡因和IC50水平的异丙酚,观察异丙酚和利多卡因的相互影响。结果异丙酚或利多卡因可浓度依赖性的抑制2倍EC50ATP诱发的P2X7受体电流,异丙酚或利多卡因的IC50分别为(36.5±5.3)μmol·L-1和(223±34)μmol·L-1。先施加异丙酚后施加利多卡因300μmol·L-1或1000μmol·L-1可使P2X7受体电流幅度增强。先施加利多卡因后施加异丙酚对P2X7受体电流产生协同抑制作用。结论利多卡因和异丙酚可浓度依赖性的抑制巨噬细胞膜P2X7受体电流,在P2X7受体已受异丙酚抑制时,低浓度和高浓度的利多卡因对P2X7受体产生先抑制后兴奋的双向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酚 利多卡因 P2X7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莨菪碱、阿托品对大鼠海马神经元自发放电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戴体俊 穆鉴 卞春甫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116-117,共2页
实验在乌拉坦麻醉、加拉碘铵制动的雌性大鼠上进行。用玻璃微电极记录海马CAI区单位放电活动、观察药物对此自发放电的影响。静注东莨菪碱10mg/kg共11例,除1例无明显变化外,其余10例均呈抑制反应;静注阿托品10mg/kg共11例,除2例无明显... 实验在乌拉坦麻醉、加拉碘铵制动的雌性大鼠上进行。用玻璃微电极记录海马CAI区单位放电活动、观察药物对此自发放电的影响。静注东莨菪碱10mg/kg共11例,除1例无明显变化外,其余10例均呈抑制反应;静注阿托品10mg/kg共11例,除2例无明显变化外,9例呈抑制反应。静注生理盐水组22例,20例无明显变化,2例呈兴奋反应,与两给药组均有非常显著的差别(P<0.01)。这提示,抑制海马神经元自发放电是二药遗忘作用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莨菪碱 阿托品 海马 自发放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绍一种清醒小鼠呼吸简易测量法
14
作者 叶妙 戴体俊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88-189,共2页
国内描记动物呼吸的方法很多,但一般均需较大动物且方法复杂,多需麻醉.我们用GJY-2型小鼠呼吸运动换能仪(下简称呼吸仪)描记清醒小鼠的呼吸频率和幅度,取得较好效果.1材料LMS-2B型二道生理记录仪(简称记录仪),成都仪器厂生产.呼吸仪,张... 国内描记动物呼吸的方法很多,但一般均需较大动物且方法复杂,多需麻醉.我们用GJY-2型小鼠呼吸运动换能仪(下简称呼吸仪)描记清醒小鼠的呼吸频率和幅度,取得较好效果.1材料LMS-2B型二道生理记录仪(简称记录仪),成都仪器厂生产.呼吸仪,张家港科技仪器厂生产.昆明种健康小鼠,(?)(?)兼用,体重24~30g,由我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所用药品均为市售注射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测量 呼吸运动换能仪 频率 幅度 麻醉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丙酚在不同pH值环境下对苯甲酰苯甲酸ATP诱发的巨噬细胞嘌呤2X7受体电流的影响
15
作者 刘红亮 戴体俊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1年第10期1081-1085,共5页
目的:观察在不同pH值条件下巨噬细胞膜嘌呤2X7(P2X7)受体电流对其特异性激动剂苯甲酰苯甲酸ATP(BZATP)的敏感性及异丙酚对P2X7受体电流的影响。方法:应用培养的RAW264.7巨噬细胞,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向细胞施加BZATP(10~10000μmol/L... 目的:观察在不同pH值条件下巨噬细胞膜嘌呤2X7(P2X7)受体电流对其特异性激动剂苯甲酰苯甲酸ATP(BZATP)的敏感性及异丙酚对P2X7受体电流的影响。方法:应用培养的RAW264.7巨噬细胞,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向细胞施加BZATP(10~10000μmol/L)5s,记录电流,计算细胞外液pH值为7.4或6.0时BZATP的半效浓度(EC50)。观察异丙酚对P2X7受体电流的影响时,在细胞外液pH值为6.5或7.4时,向细胞预先施加异丙酚(1、3、10、30、100μmol/L)1min,再施加2倍EC50水平的BZATP持续5s,计算异丙酚影响P2X7受体电流的半效抑制浓度(IC50)。观察异丙酚在不同pH值环境下对BZATP的浓度效应曲线的影响时,先施加IC50水平的异丙酚1min,再施加不同浓度的BZATP并持续5s,计算BZATP的EC50。结果:BZATP在细胞外液pH值为7.4或6.0时诱发P2X7受体电流的EC50分别为(112±26)μmol/L或(643±87)μmol/L。细胞外液pH值为7.4时,异丙酚可浓度依赖性地抑制P2X7受体电流,其IC50为(31±6)μmol/L,且此水平异丙酚可使BZATP的浓度效应曲线右移。细胞外液pH值为6.0时,异丙酚可浓度依赖性地增强P2X7受体电流,其EC50为(38±6)μmol/L,此浓度异丙酚使BZATP的浓度效应曲线发生左移。结论:细胞外液pH值降低使P2X7受体对BZATP的敏感性下降,临床相关浓度的异丙酚在细胞外液pH值为7.4时对P2X7受体电流表现为剂量依赖性的抑制作用,但pH值为6.0时则呈现增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酚 嘌呤2X7受体 巨噬细胞 细胞外液酸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大鼠海马神经元GABAA受体效应的影响
16
作者 刘红亮 戴体俊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1年第2期121-125,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大鼠海马神经元γ-氨基丁酸(GABA)A受体效应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应用BDNF(100、300及1000 ng/L)处理20 min后,施加GABA(终浓度为100μmol/L),5 min后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大鼠海马神经元γ-氨基丁酸(GABA)A受体效应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应用BDNF(100、300及1000 ng/L)处理20 min后,施加GABA(终浓度为100μmol/L),5 min后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内钙离子浓度。采用全细胞膜片钳记录模式,向锥体细胞施加BDNF(100、300及1000 ng/L)2 min,再施加GABA 100μmol/L并持续5 s,记录钳制电位为-60 mV时的GABAA受体电流。将神经元钳制电位从-100 mV至0 mV以10 mV递增,记录BDNF作用下GABAA受体电流的幅度和方向,并绘制电流电压曲线,计算GABAA受体电流的反转电位。结果:BDNF 100 ng/L和300 ng/L对GABA诱发的细胞内钙浓度、GABAA受体电流及反转电位均无影响,但在BDNF 1000 ng/L作用下,GABA诱发的细胞内钙浓度显著增加(P<0.05),GABAA受体电流在钳制电位-60 mV时变为外向电流,并且反转电位由对照的0 mV左移至-93 mV。结论:高浓度BDNF可使GABAA受体电流反转电位左移,导致GABA诱发锥体细胞内钙浓度增高而发挥兴奋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海马神经元 GABAA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