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七氟醚肝毒性研究的初步报告
1
作者 马正良 曾因明 +1 位作者 汪曙渠 朱立言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63-65,共3页
为研究不同吸入浓度七氟醚对肝脏的影响,40只SD大鼠被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I组,n=10,0MAC);异氟醚组(Ⅱ组,n=10,0.5MAC);0.5MAC七氟醚组(Ⅲ1组,n=10,0.5MAC);0.9MAc七... 为研究不同吸入浓度七氟醚对肝脏的影响,40只SD大鼠被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I组,n=10,0MAC);异氟醚组(Ⅱ组,n=10,0.5MAC);0.5MAC七氟醚组(Ⅲ1组,n=10,0.5MAC);0.9MAc七氟醚组(Ⅲ2组,n=10,0.9MAC)。各组动物分别吸相应浓度麻醉药,3h/d,共6d,以肝功能变化、肝组织细胞形态学改变作为评价肝脏受损指标。结果提示,七氟醚对肝脏有一定的影响,与异氟醚相似,其影响程度与用药浓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醚 肝毒性 麻醉药 药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胺酮对大鼠不同脑区NOS活性和NO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2
作者 胡兴国 王钧 +2 位作者 曾因明 段世明 许鹏程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1期27-29,共3页
目的:了解氯胺酮对大鼠脑NOS活性和NO产量的影响。方法:16只SD大鼠,随机分为二组,分别ip生理盐水10ml/kg(对照组)和氯胺酮100mg/kg。用分光光度法测定NOS活性和NO产量。结果:大鼠ip氯胺酮10... 目的:了解氯胺酮对大鼠脑NOS活性和NO产量的影响。方法:16只SD大鼠,随机分为二组,分别ip生理盐水10ml/kg(对照组)和氯胺酮100mg/kg。用分光光度法测定NOS活性和NO产量。结果:大鼠ip氯胺酮100mg/kg能明显抑制小脑、大脑皮层、海马的NOS活性和减少NO的产量(P<005或P<001),脑干的NO产量亦较对照组减少(P<001),NOS活性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大鼠ip氯胺酮100mg/kg能明显抑制脑NOS活性和减少NO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胺酮 一氧化氮合酶 一氧化氮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丙酚对大鼠脑NO/cGMP信号转导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14
3
作者 胡兴国 王钧 +2 位作者 曾因明 段世明 许鹏程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2期93-95,共3页
目的 :了解异丙酚对大鼠脑一氧化氮 (NO) /环鸟苷酸 (cGMP)信号转导系统的影响。方法 :32只SD大鼠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异丙酚组 ,分别腹腔注射 (ip)生理盐水 10ml/kg或异丙酚 10 0mg/kg。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脑组织一氧化氮合酶 (NOS)活性... 目的 :了解异丙酚对大鼠脑一氧化氮 (NO) /环鸟苷酸 (cGMP)信号转导系统的影响。方法 :32只SD大鼠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异丙酚组 ,分别腹腔注射 (ip)生理盐水 10ml/kg或异丙酚 10 0mg/kg。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脑组织一氧化氮合酶 (NOS)活性和NO产量 ,放射免疫法测定脑组织cGMP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大鼠ip异丙酚 10 0mg/kg不但明显抑制小脑、海马和大脑皮层的NOS活性 ,而且显著减少上述脑区NO产量和cGMP含量 (P <0 0 5或P <0 0 1)。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酚 一氧化氮 环鸟苷酸 信号转导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泊酚对大鼠脑突触体Na^+,K^+-ATP酶和Ca^(2+)-ATP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王钧 胡兴国 +2 位作者 曾因明 许鹏程 段世明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10-311,共2页
丙泊酚(propofol)是一种新型短效静脉麻醉药,具有起效迅速,苏醒快,醒后无宿醉感等优点[1],因而被广泛地应用于麻醉维持,但其全麻作用的确切机理仍不十分清楚.Na+,K+-ATP酶对维持神经细胞的兴奋性,传导性... 丙泊酚(propofol)是一种新型短效静脉麻醉药,具有起效迅速,苏醒快,醒后无宿醉感等优点[1],因而被广泛地应用于麻醉维持,但其全麻作用的确切机理仍不十分清楚.Na+,K+-ATP酶对维持神经细胞的兴奋性,传导性和影响神经递质的释放等方面具有极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麻醉药 脑突触体 ATP酶 酶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丙酚对大鼠脑突触体Na^+,K^+-ATP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胡兴国 王钧 +2 位作者 曾因明 许鹏程 段世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2期86-87,共2页
目的 :了解异丙酚是否通过影响脑突触体Na+ ,K+ ATP酶活性而产生中枢抑制效应。方法 :SD大鼠 30只 ,随机分为三组 ,分别腹腔注射 (ip)异丙酚 5 0mg/kg、10 0mg/kg和生理盐水 10ml/kg。结果 :ip异丙酚 5 0mg/kg能明显抑制海马、脑干突... 目的 :了解异丙酚是否通过影响脑突触体Na+ ,K+ ATP酶活性而产生中枢抑制效应。方法 :SD大鼠 30只 ,随机分为三组 ,分别腹腔注射 (ip)异丙酚 5 0mg/kg、10 0mg/kg和生理盐水 10ml/kg。结果 :ip异丙酚 5 0mg/kg能明显抑制海马、脑干突触体的Na+ ,K+ ATP酶活性 (P <0 0 1) ,ip异丙酚 10 0mg/kg能使大脑皮层、脑干及海马突触体的Na+ ,K+ ATP酶活性明显降低 (P <0 0 1)。异丙酚 10 0mg/kg组的大脑皮层、脑干及海马突触体的Na+ ,K+ ATP酶活性均明显低于异丙酚 5 0mg/kg组 (P <0 0 5或P <0 0 1)。结论 :异丙酚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 ,可能与其抑制脑突触体Na+ ,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酚 ATP酶 脑突触体 大鼠 钠离子 钾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氟醚和安氟醚对离体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5
6
作者 张野 田鸣 曾因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3期29-31,共3页
目的:观测七氟醚和安氟醚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Langendorf离体大鼠心脏模型,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七氟醚组和安氟醚组。全心缺血30min,再灌注30min。结果:1MAC的七氟醚... 目的:观测七氟醚和安氟醚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Langendorf离体大鼠心脏模型,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七氟醚组和安氟醚组。全心缺血30min,再灌注30min。结果:1MAC的七氟醚或安氟醚可以降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和冠脉阻力,增加再灌注心肌的冠脉流量,促进再灌注损伤后左室功能的恢复。在降低缺血损害和提高再灌注冠脉流量方面,七氟醚比安氟醚更明显。结论:七氟醚和安氟醚对缺血再灌注心脏均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醚 安氟醚 心肌再灌注损伤 心律失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烷和七氟醚对缺血再灌注心肌功能和氧自由基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李恒 王钧 +1 位作者 曾因明 万龄丽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13-314,共2页
目的:研究15肺泡最小浓度(MAC)的氟烷和七氟醚对缺血再灌注心肌功能和氧自由基的影响。方法:应用离体大鼠心脏Langendorf逆行灌注模型研究15MAC的氟烷、七氟醚对心肌缺血前后心功能的影响,测定缺血前、缺... 目的:研究15肺泡最小浓度(MAC)的氟烷和七氟醚对缺血再灌注心肌功能和氧自由基的影响。方法:应用离体大鼠心脏Langendorf逆行灌注模型研究15MAC的氟烷、七氟醚对心肌缺血前后心功能的影响,测定缺血前、缺血10min、复灌30min3个不同时间的心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七氟醚不同程度地抑制心肌收缩功能。缺血10min时,七氟醚组SOD酶活性明显下降,MDA含量显著升高。缺血25min复灌30min后,二药均能促进心肌功能和SOD酶活性恢复,抑制MDA生成,其中七氟醚的作用较为明显。结论:二药对缺血再灌注心肌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七氟醚优于氟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烷 七氟醚 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 氧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多卡因、异丙酚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膜Na^+-K^+-ATP酶、肌浆网Ca^(2+)-ATP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刘红亮 戴体俊 +1 位作者 王钧 曾因明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40-142,共3页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异丙酚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膜Na+ _K+ _ATP酶、肌浆网Ca2 +_ATP酶活性的影响。方法SD大鼠48只 ,随机均分为6组。假手术组 ;生理盐水组 ;利多卡因5mg·kg-1 组 ;利多卡因10mg·kg-1 组 ;异丙酚300μg·kg...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异丙酚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膜Na+ _K+ _ATP酶、肌浆网Ca2 +_ATP酶活性的影响。方法SD大鼠48只 ,随机均分为6组。假手术组 ;生理盐水组 ;利多卡因5mg·kg-1 组 ;利多卡因10mg·kg-1 组 ;异丙酚300μg·kg-1·min-1 组 ;异丙酚1000μg·kg-1·min-1 组。于缺血前5min ,生理盐水及利多卡因经股静脉注射给药(30s内注射完) ;异丙酚持续输注至缺血开始时为止。结扎冠脉左前降支 ,造成左室前壁相应心肌组织缺血15min ,然后松开结扎线再灌注10min ,应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心肌细胞膜Na+_K+ _ATP酶、肌浆网Ca2 + _ATP酶活性。结果利多卡因可明显地促进肌浆网Ca2 + _ATP酶活性的恢复(P<0.05) ,大剂量时还促进心肌细胞膜Na+ _K+ _ATP酶活性的恢复(P<0.05)。异丙酚可显著地促进心肌细胞膜Na+ _K+ _ATP酶活性的恢复(P<0.05 ,P<0.001),大剂量时促进肌浆网Ca2 + _ATP酶活性的恢复(P<0.05)。结论利多卡因、异丙酚可促进再灌注期间心肌细胞膜Na+ _K+ _ATP和肌浆网Ca2 + _ATP酶活性的恢复 ,从而抑制钙超载而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 心肌细胞膜 利多卡因 异丙酚 NA^+-K^+-ATP酶 肌浆网Ca^2+-AT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膜外注用吗啡加氟哌啶超前镇痛 被引量:3
9
作者 胡兴国 曾因明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4期207-210,共4页
选择60例在连硬麻醉下施行择期腹部手术的病人,随机等分为三组,在硬膜外注入局麻药获得满意的麻醉平面后,于手术前分别硬膜外注入生理盐水、吗啡4mg或吗啡4mg加氟哌啶2.5mg,结果手术前超前硬膜外注入吗啡或吗啡加氟哌啶均能产生良... 选择60例在连硬麻醉下施行择期腹部手术的病人,随机等分为三组,在硬膜外注入局麻药获得满意的麻醉平面后,于手术前分别硬膜外注入生理盐水、吗啡4mg或吗啡4mg加氟哌啶2.5mg,结果手术前超前硬膜外注入吗啡或吗啡加氟哌啶均能产生良好的镇痛效果,而硬膜外注用吗啡时加用氟哌啶,不仅增强吗啡的镇痛效果,而且还能显著减少与硬膜外吗啡相关的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前镇痛 硬膜外 吗啡 氟哌啶 腹部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氟醚对大鼠缺血性预处理心肌收缩功能及细胞保护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万燕杰 王钧 +1 位作者 曾因明 朱立言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6期338-341,共4页
目的:了解安氟醚对缺血性预处理心肌保护作用的影响。方法:SD大鼠离体心脏采用Lan-gendorf装置灌流。32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安氟醚组(Enf组)、缺血预处理组(IP组)和安氟醚加缺血预处理组(Enf+IP组... 目的:了解安氟醚对缺血性预处理心肌保护作用的影响。方法:SD大鼠离体心脏采用Lan-gendorf装置灌流。32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安氟醚组(Enf组)、缺血预处理组(IP组)和安氟醚加缺血预处理组(Enf+IP组)。连续监测LVEDP、LVSP、DP、±dp/dt、HR和缺血期挛缩情况,测冠脉流量和冠流液中LDH、蛋白含量。结果:IP和Enf+IP两组心肌挛缩压力显著降低(P<0.01),安氟醚使挛缩时间明显延迟(P<0.01)。复灌期、实验各组心肌舒缩功能和冠脉流量的恢复、LDH和蛋白含量的下降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但Enf组的作用不及IP和Enf+IP组(P<0.05),IP和Enf+IP两组间心功能的恢复无差异,但Enf+IP组冠脉流量、LDH和蛋白含量的恢复明显好于IP组(P<0.05)。结论:安氟醚、IP都有明显的心肌保护作用。安氟醚对复灌期IP心功能的恢复无增强作用,但能增强IP对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氟醚 缺血性预处理 心脏缺血 心肌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烷和异氟醚对缺血再灌注心肌收缩功能和ATP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钧 曾因明 李红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6期335-337,共3页
目的与方法:利用大鼠离体心脏Langendorf灌注模型,研究氟烷和异氟醚对缺血再灌注心肌收缩功能和ATP含量的影响。结果与结论:1.5MAC的氟烷显著抑制了大鼠离体心肌收缩力,而1.5MAC的异氟醚对大鼠离体心肌收... 目的与方法:利用大鼠离体心脏Langendorf灌注模型,研究氟烷和异氟醚对缺血再灌注心肌收缩功能和ATP含量的影响。结果与结论:1.5MAC的氟烷显著抑制了大鼠离体心肌收缩力,而1.5MAC的异氟醚对大鼠离体心肌收缩力无显著影响。两药均显著增加了CF,但异氟醚增加CF的作用大于氟烷。缺血期间,氟烷和异氟醚显著抑制了心肌缺血性挛缩。再灌注期间,两药均显著促进了缺血心肌收缩功能,CF和ATP含量恢复,但是异氟醚促进心肌收缩功能恢复的作用显著大于氟烷。异氟醚组CF恢复较好,ATP再合成能力较强,可能是异氟醚对缺血心肌具有较好保护作用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烷 异氟醚 心肌缺血 ATP 再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丙酚、氯胺酮对大鼠突触体Na^+,K^+-ATP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胡兴国 王钧 +4 位作者 曾因明 段世明 戴体俊 许鹏程 万龄丽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 CSCD 1997年第4期253-255,共3页
目的观察异丙酚、氯胺酮对大鼠不同脑区突触体Na+ ,K+ -ATP酶活性的影响。方法SD大鼠 ,随机分为三组 ,每组10只 ,分别ip生理盐水10ml/kg(对照组) ,异丙酚100mg/kg 或氯胺酮100mg/kg。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大脑皮层、海马和脑干突触体Na + ,K... 目的观察异丙酚、氯胺酮对大鼠不同脑区突触体Na+ ,K+ -ATP酶活性的影响。方法SD大鼠 ,随机分为三组 ,每组10只 ,分别ip生理盐水10ml/kg(对照组) ,异丙酚100mg/kg 或氯胺酮100mg/kg。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大脑皮层、海马和脑干突触体Na + ,K + -ATP酶活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 ,异丙酚明显抑制大脑皮层、海马和脑干突触体Na+ ,K + -ATP酶活性(P<0.01),氯胺酮明显降低大脑皮层和脑干突触体Na+ ,K + -ATP酶活性(P<0.01) ,但对海马突触体Na+ ,K + -ATP酶活性无明显影响(P<0.01)。结论异丙酚、氯胺酮的全身麻醉作用可能与其抑制脑突触体Na+ ,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酚 氯胺酮 突触体 钠离子 钾离子 ATP酶活性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表面活性物质对盐酸吸入性肺损伤肺渗出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秦晔晖 胡国昌 曾因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4期201-203,共3页
目的 :探讨外源性PS对盐酸吸入性损伤家兔肺组织渗出的影响。方法 :健康家兔 2 0只复制盐酸吸入肺损伤模型后随机分为二组 ,A组 (n =1 0 )为PS治疗组 ,B组 (n =1 0 )为治疗对照组 ,气管内分别注入 37℃PS1 0 0mg/kg和生理盐水 (NS) ,对... 目的 :探讨外源性PS对盐酸吸入性损伤家兔肺组织渗出的影响。方法 :健康家兔 2 0只复制盐酸吸入肺损伤模型后随机分为二组 ,A组 (n =1 0 )为PS治疗组 ,B组 (n =1 0 )为治疗对照组 ,气管内分别注入 37℃PS1 0 0mg/kg和生理盐水 (NS) ,对比观察PS治疗对肺水、BALF蛋白浓度及肺组织形态学改变。另设C(n =8)组 ,未行盐酸吸入 ,而在相应时间注入同等体积的NS作为PS疗效的对照。结果 :A、B组各肺水参数明显高于未损伤的C组 ,(P <0 0 1 ) ,A组肺水低于B组 ,但P >0 0 5 ;A组BALF蛋白浓度为 1 0 1 2 7± 1 39 7mg/L ,低于对照组的 1 394 7± 2 88 8mg/L ,P<0 0 1。肺组织形态学变化 :A组肺毛细血管充血、出血程度轻于B组 ,肺泡扩张程度好于B组。结论 :大剂量外源性PS治疗可减轻肺毛细血管充血、出血 ,部分减少蛋白渗出和肺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表面活性物质 肺损伤 盐酸吸入性 肺渗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吗啡复合布比卡因用于腰麻对术后镇痛和凝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耿桂启 张励才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20期2416-2417,共2页
目的:观察吗啡复合布比卡因用于腰麻对术后镇痛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进行下肢手术的病人80例,随机分为4组,分别使用布比卡因或复合吗啡进行蛛网膜下腔阻滞,观察术后48h镇痛情况以及其他副作用;并观察术前和术后凝血功能的变化。... 目的:观察吗啡复合布比卡因用于腰麻对术后镇痛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进行下肢手术的病人80例,随机分为4组,分别使用布比卡因或复合吗啡进行蛛网膜下腔阻滞,观察术后48h镇痛情况以及其他副作用;并观察术前和术后凝血功能的变化。结果:复合使用吗啡0.2mg及0.3mg组病人术后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布比卡因组(P<0.01);复合使用吗啡0.2mg及0.3mg组病人术后第1、2天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较基础值和单纯布比卡因组均明显延长(P<0.05),且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P<0.05)。结论:蛛网膜下腔注射吗啡具有明显的术后镇痛效果,并可抑制手术应激引起的凝血功能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镇痛 吗啡 蛛网膜下腔 血液凝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丙酚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丙二醛含量及肌浆网Ca^(2+)-ATP酶活性的影响
15
作者 刘红亮 戴体俊 +1 位作者 王钧 曾因明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77-177,共1页
关键词 异丙酚预处理 缺血再灌注 心肌 丙二醛含量 肌注浆网Ca^2+-ATP酶活性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腋路臂丛一针三点阻滞法 被引量:2
16
作者 何绍明 曾因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6期379-379,共1页
腋路臂丛一针三点阻滞法何绍明1曾因明2腋路臂丛阻滞因体表标志明显,容易定位和穿刺,并发症少而被广泛用于前臂及手部手术。但臂丛在腋鞘内的分支较多且比较分散,因而阻滞不易完善,通常是尺侧好,桡侧差,肌皮神经、桡神经和腋神... 腋路臂丛一针三点阻滞法何绍明1曾因明2腋路臂丛阻滞因体表标志明显,容易定位和穿刺,并发症少而被广泛用于前臂及手部手术。但臂丛在腋鞘内的分支较多且比较分散,因而阻滞不易完善,通常是尺侧好,桡侧差,肌皮神经、桡神经和腋神经阻滞成功率较低[1~3]。为了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腋路臂丛阻滞 一针三点法 前臂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