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6
1
作者 田鹏 张喜成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12期1197-1198,共2页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效果. 方法 38例DVT均行深静脉置管接触性溶栓,12例联合血管球囊扩张及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按我院疗效观察标准:治愈,造影检查示血栓完全溶解,静脉壁光滑;显效,静脉回流通...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效果. 方法 38例DVT均行深静脉置管接触性溶栓,12例联合血管球囊扩张及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按我院疗效观察标准:治愈,造影检查示血栓完全溶解,静脉壁光滑;显效,静脉回流通畅,静脉内有附壁血栓,管腔内径≥2/3;有效,静脉内仍有血栓残留,管腔内径<2/3;无效,造影检查示静脉回流不通畅. 结果 治愈22例,显效14例,有效2例.治疗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34例随访3~24个月,其中3~6个月7例,7~12个月12例,13~24个月15例,血栓复发2例,经再次深静脉置管接触性溶栓治疗后部分再通. 结论 介入治疗DVT操作简便,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 深静脉血栓形成 滤器 球囊扩张 支架置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泛影葡胺局部注射治疗腹股沟切口淋巴瘘12例效果观察 被引量:8
2
作者 田鹏 侯玉芬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4-75,共2页
目的 观察60%泛影葡胺筋膜层注射治疗腹股沟切口淋巴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12例腹股沟切121淋巴瘘患者于切口局部深、浅筋膜内多点浸润注射60%复方泛影葡胺,每点注射剂量1-2ml,每次注射总量10-20ml,隔日1次,观察治疗效果及不... 目的 观察60%泛影葡胺筋膜层注射治疗腹股沟切口淋巴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12例腹股沟切121淋巴瘘患者于切口局部深、浅筋膜内多点浸润注射60%复方泛影葡胺,每点注射剂量1-2ml,每次注射总量10-20ml,隔日1次,观察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第1次注射24h后12例腹股沟切口淋巴液漏出量均明显减少,5-15d(注射3-8次)后达临床治愈,治疗期间无发热及碘过敏;11例获6~18个月随访,均无淋巴瘘复发,切口均愈合良好,无局部疼痛及继发淋巴结水肿。结论60%泛影葡胺局部注射治疗腹股沟切口淋巴瘘效果好、安全性高,且方法简单、费用低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切口淋巴瘘 泛影葡胺注射液 筋膜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瘦素对肥胖哮喘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干扰素调节因子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卞宏 王莉君 +4 位作者 李慧婷 郝璐 朱述阳 宋琳 刘敏 《山东医药》 CAS 2012年第40期37-39,105,共3页
目的观察体外培养肥胖哮喘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ASMC)表达瘦素受体(OB-R)及干扰素调节因子1(IRF-1)情况,及给予瘦素干预后IRF-1的变化。方法 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正常体质量对照组(A组)、正常体质量哮喘组(B组)、肥胖对照组(C组... 目的观察体外培养肥胖哮喘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ASMC)表达瘦素受体(OB-R)及干扰素调节因子1(IRF-1)情况,及给予瘦素干预后IRF-1的变化。方法 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正常体质量对照组(A组)、正常体质量哮喘组(B组)、肥胖对照组(C组)、肥胖哮喘组(D组),肥胖及哮喘模型建立后取各组大鼠气道,体外培养ASMC,逆转录酶PCR(RT-PCR)测各组OB-R mRNA的表达,然后分别用生理盐水(NS)和瘦素干预A、B、C、D组细胞48 h,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IRF-1蛋白表达。结果 RT-PCR电泳结果示在500 bp处有明显条带,其大小与OB-R目的基因片段大小相符,说明AMSC上有OB-R表达。Western blot检测显示,细胞IRF-1蛋白表达量在NS干预的情况下,B、C组均较A组细胞IRF-1蛋白表达量增加(P<0.05),但均比D组减弱(P<0.05),而B、C两组蛋白表达量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在瘦素干预的情况下,各组细胞IRF-1蛋白表达量均分别较相应的NS干预组的蛋白表达量增加(P<0.01),且B、C组细胞GRβ蛋白表达量均较A组增加(P<0.05),较D组减弱(P<0.05),而B、C组蛋白表达量之间仍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瘦素通过OB-R促进IRF-1在肥胖哮喘大鼠ASMC中的表达可能是导致肥胖哮喘发生激素抵抗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哮喘 气道平滑肌细胞 瘦素受体 干扰素调节因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干梗塞患者心电图缺血样改变与预后分析
4
作者 袁勇 朱本亮 《中国实用医药》 2006年第6期20-21,共2页
目的观察急性脑干梗塞患者心电图改变及其与出血部位的关系。方法112例脑干梗塞患者入院后24h内常规描记12导联ECG,并对其与临床关系进行分析。结果112例中71例出现心电图缺血样改变,异常率为63.39%。ECG中有心电图缺血样改变者死亡66例... 目的观察急性脑干梗塞患者心电图改变及其与出血部位的关系。方法112例脑干梗塞患者入院后24h内常规描记12导联ECG,并对其与临床关系进行分析。结果112例中71例出现心电图缺血样改变,异常率为63.39%。ECG中有心电图缺血样改变者死亡66例(92.95%),无此改变者死亡3例(7.32%)。两组比较预后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源性心脏缺血样改变与脑干梗塞有直接关系,且与预后密切相关。心脏缺血样改变可作为急脑干梗塞判定预后的主要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干梗塞 心肌缺血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准则决策分析法构建集束干预策略在重症肺炎护理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沈芳 许庆 +1 位作者 韩洪莉 蒋家勤 《中国医学工程》 2015年第8期140-141,共2页
目的探讨运用多准则决策分析法构建集束干预策略对重症肺炎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采用历史对照研究法,将2010年8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30例重症肺炎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2013年1月-2014年8月收治的35例重症肺炎患者作为实验组,运用多准... 目的探讨运用多准则决策分析法构建集束干预策略对重症肺炎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采用历史对照研究法,将2010年8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30例重症肺炎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2013年1月-2014年8月收治的35例重症肺炎患者作为实验组,运用多准则决策分析法构建集束化干预策略并将其运用于治疗护理中,比较两组疾病的病死率、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入住RICU时间及医疗费用。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护理后院感发生率、人均住院费用、住RICU时间、死亡率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多准则决策分析法构建的集束干预策略应用于重症肺炎患者,能有效降低院感发生率、人均住院费用、住RICU时间、死亡率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准则决策分析 集束干预策略 重症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