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肌损伤标记物水平在不同类型冠心病中的观察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刘怡 朱永锋 +4 位作者 宗毓 王瑞利 张娟 侯明良 刘爱博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10-713,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心肌损伤标记物诊断早期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意义。方法选择胸痛患者60例,AMI组32例,UAP组18例,SAP组10例,ELISA法测定患者胸痛<3h,3~6h血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凝血酶原片段(F1+2)... 目的研究不同心肌损伤标记物诊断早期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意义。方法选择胸痛患者60例,AMI组32例,UAP组18例,SAP组10例,ELISA法测定患者胸痛<3h,3~6h血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凝血酶原片段(F1+2)浓度变化,同时检测肌钙蛋白I(cTnI)和肌红蛋白(MYO)。分析胸痛<3h,≤6hH-FABP、MCP-1、F1+2诊断AM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与AMI组比较,UAP组和SAP组胸痛<3h,3~6h血浆H-FABP、MCP-1、F1+2、cTnI及MYO明显下降(P<0.05,P<0.01);与UAP组比较,SAP组胸痛<3h,3~6h血浆MCP-1、F1+2明显下降(P<0.05)。在胸痛<3h,≤6hH-FABP敏感性高于其他指标;胸痛<3h,≤6hH-FABP特异性均与cTnI相似,高于其他指标。胸痛≤6hF1+2及MCP-1敏感性、特异性较胸痛<3h明显升高,F1+2敏感性与MYO相似,但MCP-1敏感性与MYO相比仍较低。结论 H-FABP在时效方面更早于cTnI,总体诊断价值要优于cTnI,有望成为理想的早期诊断AMI的生化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生物学标记 胸痛 冠心病 脂肪酸结合蛋白质类 趋化因子CCL2 肌钙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与冠心病心力衰竭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刘怡 朱永锋 +3 位作者 宗毓 王瑞利 张娟 侯明良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097-1098,共2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联合检测血浆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的意义。方法选择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58例为A组,其中心功能(NYHA)分级Ⅱ级22例、Ⅲ级19例、Ⅳ级17例;选择同期住院的无心力衰竭的冠心病患...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联合检测血浆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的意义。方法选择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58例为A组,其中心功能(NYHA)分级Ⅱ级22例、Ⅲ级19例、Ⅳ级17例;选择同期住院的无心力衰竭的冠心病患者20例作为B组;门诊健康体检者15例作为C组。ELISA法测定患者入院24h内血浆MCP-1、H-FABP水平,并行超声心动图检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组患者MCP-1[(105.79±18.41)μg/L vs(79.65±16.82)μg/L和(35.88±19.73)μg/L]、H-FABP[(40.24±21.60)μg/L vs(19.71±12.05)μg/L和(16.95±10.16)μg/L]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5);B组患者MCP-1水平显著高于C组(P<0.05)。心功能Ⅳ级患者MCP-1、H-FABP水平较心功能Ⅱ级和Ⅲ级患者明显增高(P<0.05)。MCP-1、H-FABP与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r=0.667、0.691,P<0.05),与LVEF呈负相关(r=-0.614、-0.638,P<0.05),MCP-1与H-FABP呈正相关(r=0.637,P<0.05)。结论血浆MCP-1、H-FABP参与冠心病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两者的联合检测可作为早期发现心力衰竭及评估其严重程度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结合蛋白质类 冠心病 心力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