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结合股四头肌训练用于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9
1
作者 程兆明 王立新 +2 位作者 王子矜 魏入帅 郭开今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076-1077,共2页
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在全球范围内是最常见的一种关节慢性退行性病变;其中又以膝关节发生率最高。对于骨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仍然不是清楚,现在一般认为与机体衰老退变和生物力学的改变有关,其中关节软骨的退变是骨性关... 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在全球范围内是最常见的一种关节慢性退行性病变;其中又以膝关节发生率最高。对于骨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仍然不是清楚,现在一般认为与机体衰老退变和生物力学的改变有关,其中关节软骨的退变是骨性关节炎的最直接原因[1-2]。目前骨关节炎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其疗效亦各不相同。我们通过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结合股四头肌训练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股四头肌训练 关节腔注射 疗效观察 玻璃酸钠 治疗方法 慢性退行性病变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前路减压固定融合术后钢板固定位置对相邻节段退变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马志兵 冯虎 +3 位作者 袁峰 龚维成 齐祥如 郭开今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01-204,共4页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减压固定融合术后钢板固定位置对其相邻节段退变的影响。方法:对127例行颈椎前路钢板固定融合术患者随访12~46个月,平均20.4±7.0个月,均获骨性融合。在颈椎侧位X线片上测量钢板上端至头侧相邻椎间隙距离(plate-t...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减压固定融合术后钢板固定位置对其相邻节段退变的影响。方法:对127例行颈椎前路钢板固定融合术患者随访12~46个月,平均20.4±7.0个月,均获骨性融合。在颈椎侧位X线片上测量钢板上端至头侧相邻椎间隙距离(plate-to-discdistance,PDD)和钢板下端至尾侧相邻椎间隙距离,PDD<5mm为A组,PDD≥5mm为B组。观察末次随访时钢板相邻节段骨质增生情况,并按严重程度分为0级(无骨质增生)到2级(完全骨桥形成)。结果:头侧127例相邻节段中,65例(51.2%)出现骨质增生,其中9例(7.1%)有骨桥形成;20例患者尾侧椎间隙被肩部结构阻挡无法观察,其余107例尾侧相邻节段中,40例(37.4%)有骨质增生,其中6例(5.6%)有骨桥形成。头侧A组83例相邻节段中50例(60.2%)出现骨质增生,其中7例(8.4%)有骨桥形成;B组44例相邻节段中仅15例(34.1%)出现骨质增生,其中2例(4.6%)有骨桥形成,A组骨质增生发生率及骨桥形成率均明显高于B组(P<0.01)。尾侧A组66例相邻节段中30例(45.5%)出现骨质增生,其中5例(7.6%)有骨桥形成;B组41例相邻节段中仅10例(24.4%)出现骨质增生,其中1例(2.4%)有骨有桥形成,A组骨质增生发生率及骨桥形成率均明显高于B组(P<0.01)。结论:相邻节段退变是颈椎前路钢板固定融合术后常见并发症,钢板放置的位置不当可导致相邻节段退变的发生率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固定融合术 钢板位置 相邻节段退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743名普通人群髌骨软化症患病率的调查 被引量:96
3
作者 郭开今 叶启彬 +2 位作者 曾祥华 林进 吴志宏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12-215,共4页
目的为了解髌骨软化症在人群中的患病情况。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2 743名不同年龄、性别及职业的普通人群进行患病率的调查。结果髌骨软化症在普通人群中的患病率为36.2%,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P<0.01);各年龄组中以30~39岁... 目的为了解髌骨软化症在人群中的患病情况。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2 743名不同年龄、性别及职业的普通人群进行患病率的调查。结果髌骨软化症在普通人群中的患病率为36.2%,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P<0.01);各年龄组中以30~39岁为最高(55.85%),患病率与年龄呈正态分布,不同职业人群患病率亦不同,其中战士患病率最高(47.5%)。结论本研究是国内首次对较大数量的人群进行普查,可能比较接近自然患病情况。本项调查填补了国人髌骨软化症患病率的空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软化症 患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骨肉瘤相关基因Sox9(siRNA)表达质粒的构建鉴定以及对肿瘤细胞生长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秦宏敏 韩会峰 +3 位作者 沙广钊 刘林 彭易根 任天成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58-161,共4页
目的:利用小干扰阻断目的基因的原理将构建的目的基因Sox9的pSilencer3,1-H1 neo siRNA(small interfering RNA)表达质粒转染人体软骨肉瘤细胞HTB-94,观察目的基因被阻断后肿瘤细胞目的基因的表达、肿瘤细胞生长和凋亡所受到的影响。方... 目的:利用小干扰阻断目的基因的原理将构建的目的基因Sox9的pSilencer3,1-H1 neo siRNA(small interfering RNA)表达质粒转染人体软骨肉瘤细胞HTB-94,观察目的基因被阻断后肿瘤细胞目的基因的表达、肿瘤细胞生长和凋亡所受到的影响。方法:设计并合成Sox9(siRNA),鉴定后将其转染HTB-94肿瘤细胞,观察肿瘤细胞的Sox9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以及被转染肿瘤细胞的生长曲线和肿瘤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Sox9(siRNA)的插入片段测序结果与合成的siRNA结果一致,被转染的HTB-94Sox9基因的mRNA的表达量下降了35.4%,蛋白的表达量下降了31.3%;Sox9(siRNA)转染HTB-94细胞24h和96h的光吸收值分别为0.146±0.037和0.412±0.036,而正常对照细胞组两个同样时间段的光吸收值分别为0.152±0.0367和0.607±0.029。其中细胞生长增殖速度的差异为32.0%,肿瘤细胞的生长明显受到抑制;Sox9(siRNA)转染HTB-94细胞的干扰组细胞凋亡率为39.2%;而未经干扰的HTB-94肿瘤细胞的细胞凋亡率为0.1%。结论:经过设计合成的Sox9(siRNA)表达质粒可以稳定转染人体软骨肉瘤细胞HTB-94肿瘤细胞,被Sox9(siRNA)表达质粒转染的人体软骨肉瘤细胞HTB-94肿瘤细胞Sox9基因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都受到抑制,同时肿瘤细胞的生长繁殖也受到明显抑制,肿瘤细胞的凋亡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RNA(Sox9) RNA干扰 Sox9蛋白和 mRNA表达 细胞生长曲线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内固定与邻近关节突关节退变程度的关系 被引量:21
5
作者 辛兵 侯筱魁 李永刚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6期321-323,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脊柱内固定节段对邻近运动节段关节突关节的影响。方法:设计山羊长节段及短节段脊柱内固定的动物模型,对固定6 个月后近头侧两个邻近关节突关节进行光镜、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的观察。结果:短节段组出现了软骨基质的... 目的:研究不同脊柱内固定节段对邻近运动节段关节突关节的影响。方法:设计山羊长节段及短节段脊柱内固定的动物模型,对固定6 个月后近头侧两个邻近关节突关节进行光镜、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的观察。结果:短节段组出现了软骨基质的破坏,部分软骨细胞呈现出活跃的分泌功能,符合软骨早期退变的表现;长节段组软骨基质的破坏加剧,软骨细胞也出现了较严重的退变表现,符合软骨晚期退变的表现。两组近头侧两个邻近关节突关节都出现了退变现象。结论:脊柱内固定导致了邻近运动节段关节突关节的退变。长节段固定后邻近关节突关节早期就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退变,相比之下短节段固定后邻近关节突关节的退变程度较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内固定 邻近运动节段 关节突关节 退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 被引量:10
6
作者 江水华 郭开今 +5 位作者 陈树祥 赵华 汤重喜 周景福 刘鹏 朱宗东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12期1206-1208,共3页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技术在胫骨骨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 我院2005年8月~2007年1月对26例胫骨骨折采用MIPPO技术治疗.其中胫骨近端骨折8例,远端骨折7例,骨干...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技术在胫骨骨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 我院2005年8月~2007年1月对26例胫骨骨折采用MIPPO技术治疗.其中胫骨近端骨折8例,远端骨折7例,骨干骨折11例. 结果 手术切口长4.0~8.5 cm,平均6.6 cm;术中出血量80~400 ml,平均180 ml;手术时间40~120 min,平均87 min;术后肿胀消退时间1~6 d,平均2.5 d;伤口均一期愈合.26例随访3~15个月,平均6个月,骨折愈合时间3~13个月,平均4.2月.无切口延迟愈合或感染,无软组织坏死及骨外露,无骨折延迟愈合以及不愈合等并发症.膝踝关节功能以Johner-Wruhs方法评价,优19例,良4例,中2例,差1例. 结论 MIPPO技术治疗胫骨骨折软组织损伤轻,创伤反应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符合生物学要求,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新型钢板内固定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 胫骨骨折 钢板 骨折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骶1-2侧块螺钉固定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尤传飞 袁峰 +2 位作者 葛保健 陈宏亮 王立新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41-644,650,共5页
目的:研究经骶1-2侧块螺钉固定的解剖学特征,探讨该技术的可行性。方法:对27例(男14例,女13例)骶尾椎CT资料进行三维重建,利用Advantage Workstation 4.2后处理工作站软件测量以第2骶后孔上缘上方5mm为进钉点的经骶1-2侧块螺钉(the sacr... 目的:研究经骶1-2侧块螺钉固定的解剖学特征,探讨该技术的可行性。方法:对27例(男14例,女13例)骶尾椎CT资料进行三维重建,利用Advantage Workstation 4.2后处理工作站软件测量以第2骶后孔上缘上方5mm为进钉点的经骶1-2侧块螺钉(the sacral 1-2 translateral mass screw,STMS)固定的相关解剖学数据,包括:外倾角(从进钉点到骶骨翼最前上角的连线在水平面上与骶骨正中线的夹角)、上倾角(从进钉点到骶骨翼最前上角的连线与S1椎体上终板在矢状位上的夹角)及钉道长度(从进钉点到骶骨翼最前上角的距离)。对不同性别间及左右侧别间进行统计学分析。在三维图形上观察钉道轨迹,并根据上述测量数据在15例骶骨标本上置入STMS,观察螺钉与椎管、骶前后孔及耳状面关系。结果:平均外倾角男性为30.39°±5.01°,女性为35.81°±4.45°,男性左侧为31.14°±5.25°,右侧为29.64°±4.86°;女性左侧为36.46°±4.94°,右侧为35.15°±4.00°,性别间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男性及女性的左右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平均上倾角男性为26.71°±16.50°,女性为19.48°±9.09°;左侧为23.67°±14.81°,右侧为22.22°±12.89°;平均钉道长度男性为54.48±3.01mm,女性为53.02±2.89mm;左侧为53.99±2.78mm,右侧为53.56±3.28mm。上倾角及钉道长度在性别及侧别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三维重建图形上观察钉道位于侧块内,置钉实验中STMS均未穿透至椎管、骶前后孔及耳状面。结论:在S1椎弓根螺钉不能提供有效固定的情况下,术前行CT三维测量以获得进钉参数,经骶1-2侧块螺钉固定技术可以安全的应用于骶骨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骨 侧块 解剖学 螺钉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骶1-2侧块螺钉固定的最大拔出力测定 被引量:4
8
作者 尤传飞 袁峰 +2 位作者 葛保健 陈宏亮 王立新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66-169,共4页
目的:测量经骶1-2侧块螺钉固定的最大拔出力,初步探讨该内固定方法的有效性。方法:8具甲醛溶液固定湿润成人骶骨标本,采用双能X线吸收测定仪(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EXA)测定S1椎体骨密度。在同一骶骨标本上随机置入3种骶... 目的:测量经骶1-2侧块螺钉固定的最大拔出力,初步探讨该内固定方法的有效性。方法:8具甲醛溶液固定湿润成人骶骨标本,采用双能X线吸收测定仪(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EXA)测定S1椎体骨密度。在同一骶骨标本上随机置入3种骶骨螺钉:经骶1-2侧块螺钉(A组)、S1椎弓根螺钉(B组)、S1前外骶骨翼螺钉(C组)。将标本固定于858型MTS材料试验机上,对螺钉施加轴向拔出力,根据3种骶骨螺钉轴向拔出实验的数据绘制力(N)-位移(mm)曲线,取曲线的顶点作为最大拔出力数值。应用SPSS 16.0统计软件对3组骶骨螺钉的最大拔出力数值行方差分析。结果 :8具骶骨标本S1椎体骨密度为0.43~0.74g/cm3,平均0.641±0.275g/cm3。3种骶骨螺钉固定的螺钉即刻平均最大拔出力:A组为379.62±73.10N,B组为829.12±170.74N,C组为230.62±98.52N,3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骶1-2侧块螺钉固定的最大拔出力低于S1椎弓根螺钉固定,但高于S1前外骶骨翼螺钉固定,当S1椎弓根螺钉固定不能施行时,骶1-2侧块螺钉固定可作为一种有效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骨 侧块螺钉 内固定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Jaslow技术治疗成人双节段腰椎滑脱症 被引量:2
9
作者 冯虎 张伟军 +6 位作者 赵杰 郭开今 邓斌 蒋允昌 丁亚军 章浩杰 夏震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26-530,共5页
目的探讨成人双节段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2006年3月至2010年11月,双节段峡部裂型腰椎滑脱患者30例,实施改良Jaslow技术、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PLIF),以日本骨科学会(JOA)下腰痛评分标准、O... 目的探讨成人双节段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2006年3月至2010年11月,双节段峡部裂型腰椎滑脱患者30例,实施改良Jaslow技术、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PLIF),以日本骨科学会(JOA)下腰痛评分标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Lenke脊柱植骨融合评价标准、Henderson临床疗效评价标准、椎间隙高度指数、Taillard指数综合评定术后疗效。结果术后30例患者均获得不同程度复位,手术平均复位率(43.60士25.29)%。椎间隙高度指数由术前(17.68±6.67)%,至术后1周(50.99±4.94)%及末次随访(44.37±5.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aillard指数由术前(20.91±7.11)%,至术后1周(10.23±2.16)%和末次随访(11.87±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植骨融合结果:Lenke A级49个节段,B级11个节段;临床JOA评分术前9.60±1.89,至术后6个月22.40±2.06和末次随访22.70±1.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ODI由术前34.90±5.56,至术后6个月11.80±1.81和末次随访10.70±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疗效Henderson评价结果:优19例,良8例,可3例。结论腰后路彻底减压、改良Jaslow技术复位、椎弓根内固定及椎体间融合术治疗成人双节段峡部裂型腰椎滑脱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峡部 脊椎滑脱 外科手术 双节段 脊柱融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间盘摘除术并发马尾神经损伤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0
作者 秦宏敏 龚维成 +3 位作者 李强 苗胜 马怀忠 胥毅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6期383-383,共1页
关键词 马尾神经损伤 椎间盘摘除术 临床观察 1993~2003年 并发 腰椎间盘手术 腰椎间盘摘除 国内文献 随访结果 伤患者 手术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枢椎椎弓根最狭部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3
11
作者 袁峰 李江山 +2 位作者 徐凯 张志明 杨惠林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0-173,共4页
目的:确定枢椎椎弓根的最狭窄部位并观察其内部结构特点,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参数。方法:32例经GE LightSpeed 16 Pro螺旋CT扫描的成人图像,扫描完成后行内插重建为层厚0.625mm、层距0.3mm,在ADW4.2软件上进行多平面重建处理。在椎弓... 目的:确定枢椎椎弓根的最狭窄部位并观察其内部结构特点,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参数。方法:32例经GE LightSpeed 16 Pro螺旋CT扫描的成人图像,扫描完成后行内插重建为层厚0.625mm、层距0.3mm,在ADW4.2软件上进行多平面重建处理。在椎弓根狭部复合体内倾中轴线做内倾纵向切面,于纵向切面上确定椎弓根上倾中轴线,沿该上倾中轴线做上倾斜向切面,在该上倾斜面上的最狭窄部作垂直切面即椎弓根的最狭窄部位。结果:如果不考虑上关节突皮质骨,典型椎弓狭部的皮质骨轮廓形状近似钩状,钩身为椎弓狭部的内侧壁,钩尖为椎弓狭部的外侧壁部分,髓腔形状多呈竖置的椭圆形,内侧壁厚度(2.4±0.53)mm明显大于外侧皮质骨厚度(1.2±0.76)mm,椎弓狭部上方骨皮质厚度(2.7±0.76)mm明显小于下方部骨皮质厚度(3.2±0.92)mm,P<0.01。结论:椎弓狭部中段的外侧皮质骨厚度呈菲薄样,经椎弓根狭部复合体螺钉的方向以偏内偏上的安全系数高;对于国人来讲,枢椎的椎弓根内固定螺钉直径多以3~3.5mm较为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枢椎 椎弓根 狭部 CT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Jaslow技术联合360°融合治疗成人腰椎滑脱症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伟军 丁亚军 +6 位作者 邓斌 蒋允昌 王鹏飞 李舟 张向征 宋通渠 冯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924-1926,共3页
目的:探讨成人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2007年3月至2010年8月,峡部裂型腰椎滑脱患者36例,实施改良Jaslow技术联合360°椎体间融合术,以JOA下腰痛评分标准、ODI功能障碍指数、Lenke脊柱植骨融合评价标准,Henderson临... 目的:探讨成人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2007年3月至2010年8月,峡部裂型腰椎滑脱患者36例,实施改良Jaslow技术联合360°椎体间融合术,以JOA下腰痛评分标准、ODI功能障碍指数、Lenke脊柱植骨融合评价标准,Henderson临床疗效评价标准、椎间隙高度指数、Taillard指数、腰骶角综合评定术后疗效。结果:36例患者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椎间隙高度指数、Taillard指数、腰骶角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植骨融合结果:LenkeA级及30节段,B级6节段;术后6个月和末次随访JOA评分、ODI功能障碍指数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疗效Henderson评价结果优26例,良7例,可3例。结论:腰后路彻底减压、改良Jaslow技术复位、椎弓根内固定及360°椎体间融合术治疗成人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迁移 峡部 外科手 脊柱融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普拉芬对新生大鼠颅盖骨成骨细胞BMP-2和TGF-β_1 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葛保健 王永清 +1 位作者 刘江涛 夏仁云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期59-62,73,共5页
目的 研究依普拉芬对体外培养的原代大鼠成骨细胞BMP-2(Bone Morphogenic Protein-2,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TGF-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转化生长因子-β1)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预防绝经后骨质疏松的机制.方法 体外分离... 目的 研究依普拉芬对体外培养的原代大鼠成骨细胞BMP-2(Bone Morphogenic Protein-2,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TGF-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转化生长因子-β1)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预防绝经后骨质疏松的机制.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新生大鼠颅盖骨成骨细胞,取第二代细胞,将不同浓度的依普拉芬加入培养液,72 h后用RT-PCR技术检测各组细胞BMP-2和TGF-β1mRNA表达情况.结果 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各浓度组的依普拉芬均可使成骨细胞BMP-2和TGF-β1mRNA表达量显著增加(P<0.01),其中,依普拉芬浓度在10^-8~10^-5 mol/L之间作用最为显著.结论 10^-8~10^-5mol/L浓度范围内的依普拉芬均可促进成骨细胞BMP-2和TGF-β1mRNA的表达,从而间接促进其增殖和分化,增加骨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普拉芬 成骨细胞 BMP-2 TGF-β1 逆转录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普拉芬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骨保护效果及NO调控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葛保健 王业华 +3 位作者 郭含军 袁峰 高绪仁 龚维成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11期810-816,共7页
目的研究人工合成的植物雌激素-依普拉芬对去卵巢大鼠骨密度及生物力学的影响;同时与雌激素对照,探讨其骨保护效果及NO调控作用机制。方法60只6月龄SD雌性大鼠,随机分成6组:假手术组和手术切除大鼠双侧卵巢组,后者分为阴性对照组、依普... 目的研究人工合成的植物雌激素-依普拉芬对去卵巢大鼠骨密度及生物力学的影响;同时与雌激素对照,探讨其骨保护效果及NO调控作用机制。方法60只6月龄SD雌性大鼠,随机分成6组:假手术组和手术切除大鼠双侧卵巢组,后者分为阴性对照组、依普拉芬低、中、高剂量组和雌激素对照组,分别给予基础饲料和不同剂量受试物,12周后进行骨密度、血清NO及NOS浓度测定;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股骨NOS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去卵巢大鼠阴性对照组股骨密度、生物力学指标和血清NO、eNOS浓度以及股骨eNOS表达明显降低,血清iNOS浓度以及股骨iNOS表达增加,依普拉芬组骨密度、生物力学指标血清NO、eNOS浓度以及股骨eNOS表达均高于阴性对照组,与假手术组差异无显著意义。同时低于雌激素组。血清iNOS浓度以及股骨iNOS表达均低于阴性对照组,与假手术组以及雌激素组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一定浓度的依普拉芬可以通过提高去卵巢大鼠eNOS的表达来提高NO的浓度,促进成骨,增加骨密度,达到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普拉芬 骨质疏松 一氧化氮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 免疫组化 骨密度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胫骨假体的放置对全膝置换术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程兆明 郭开今 +1 位作者 郭含军 周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379-380,共2页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胫骨假体放置的位置与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总结和分析我院行全膝置换术的12例患者手术前后疗效。结果:按照Knee-Society-Scores系统及HSS系统评价,术后在疼痛、关节功能及活动度等方面均有明显的改善...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胫骨假体放置的位置与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总结和分析我院行全膝置换术的12例患者手术前后疗效。结果:按照Knee-Society-Scores系统及HSS系统评价,术后在疼痛、关节功能及活动度等方面均有明显的改善。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严重膝关节疾病的切实有效方法,但应注意胫骨假体的正确放置以减少胫骨假体的松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 假体 放置 全膝置换术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治疗 疗效 结论 有效方法 目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第一跖背动脉为蒂移植(足母)甲皮瓣的体会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乐年 张励才 +3 位作者 刘艺萍 高向阳 肖光第 郭开今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234-235,253,共2页
吻合血管第二足趾和拇甲皮瓣移植再造拇指常以足背动脉和第一跖背动脉为蒂.但在结扎切断足底深支时较困难,为了解决这一难点,本文在60例解剖研究基础上,采用以第一跖背动脉为蒂拇甲皮瓣移植,临床应用3例获得成功.
关键词 第一跖背动脉 皮瓣 拇指再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置换患者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现状的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37
17
作者 张成欢 李莹 +9 位作者 刘云 黄燕鹏 夏韦 凌琳 薛慧娟 王颖 董丰琴 丁敏华 朱冬梅 严文婕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6年第2期180-185,共6页
目的 :调查骨科关节置换患者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DVT)预防现状,为进一步规范骨科DVT护理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多中心研究方法,采用Autar量表及自行设计的护理预防措施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共有10家医院参与研究,最终纳入患... 目的 :调查骨科关节置换患者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DVT)预防现状,为进一步规范骨科DVT护理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多中心研究方法,采用Autar量表及自行设计的护理预防措施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共有10家医院参与研究,最终纳入患者330名。Autar量表评分结果显示,术前108名(32.73%)、术后第1天322名(97.57%)及出院时269名(81.52%)患者处于中高风险。不同病种及不同手术方式术前、术后第1天及出院时Autar评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3.03%的患者穿弹力袜预防,0.61%的患者进行间歇性充气压力泵预防,0.30%的患者进行足底泵预防,0.91%的患者使用药物预防。术前66.06%的患者评估DVT风险,24.24%的患者得到DVT基本预防,26.67%的患者得到DVT相关知识宣教。术后3.03%的患者穿弹力袜预防,37.27%的患者进行下肢压力泵预防,5.75%的患者进行足底泵预防,88.18%的患者进行药物预防。护士在术后加强了DVT知识宣教及主动观察DVT临床表现(64.24%),对30.91%的患者进行基本预防,对20.00%的患者进行出血风险评估,对88.18%的患者避免下肢输液。另外,Autar量表评分与护士执行DVT预防措施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DVT评分情况与实际执行情况的无相关性(P>0.05)。结论 :本研究通过多中心调研结果显示,骨科关节置换手术患者术后多处于DVT中高风险状态,骨科DVT围手术期护理预防措施实施不尽人意。临床护理人员应加强对DVT的认知,应用评估工具识别高危患者,分级采取护理措施,联合使用物理预防及药物预防,评估药物预防引起的出血倾向,加强基本预防与健康宣教,从而有效降低DVT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形成 关节置换 多中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olter钩形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
18
作者 施伟 辛兵 《江南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90-92,共3页
研究和评估Wolter钩形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应用疗效。对 17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进行Wolter钩形钢板内固定 ,其中Ⅱ度损伤 4例、Ⅲ度损伤 13例 ,受伤后1~ 5天内接受手术。经过 6~ 12个月的随访 ,未出现螺钉松动、内固定断裂以及... 研究和评估Wolter钩形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应用疗效。对 17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进行Wolter钩形钢板内固定 ,其中Ⅱ度损伤 4例、Ⅲ度损伤 13例 ,受伤后1~ 5天内接受手术。经过 6~ 12个月的随访 ,未出现螺钉松动、内固定断裂以及内固定取出后再脱位等症象。说明Wolter钩形钢板固定能提供足够的生物力学稳定性 ,可允许患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炼 ,且肩关节功能恢复较好。适用于治疗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锁关节脱位 Wolter钩形钢板 内固定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期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活动性脊柱结核 被引量:2
19
作者 沈晓飞 郭开今 赵凤朝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56-358,共3页
目的:探讨和评价一期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脊柱结核的指征、方法和疗效。方法:选取21例活动性胸腰椎结核患者行一期后路长节段钉棒系统椎弓根内固定,前路行脓肿清除、部分或全部切除病椎术,术后对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检查进行评估... 目的:探讨和评价一期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脊柱结核的指征、方法和疗效。方法:选取21例活动性胸腰椎结核患者行一期后路长节段钉棒系统椎弓根内固定,前路行脓肿清除、部分或全部切除病椎术,术后对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检查进行评估。结果:21例患者获得平均11.2个月(9~18个月)随访。术后9个月所有患者的结核病灶均治愈。末次随访时,1例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B级者恢复至D级,其余均恢复至E级。术后6个月后凸Cobb角3.6°~17.9°,平均8.2°。术后1例前外侧皮肤切口延迟愈合(术后3周),所有病例均未见结核复发及内固定物松动征象。结论:选择合适指征的患者行一期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具有恢复快、可早期活动、矫正后凸畸形等优点,并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内固定 一期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