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介素-10基因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调控大鼠异种原位肝移植免疫耐受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牛坚 刘斌 +1 位作者 张业伟 李向农 《器官移植》 CAS 2010年第5期264-268,共5页
目的研究人类白介素(human interleukin,hIL)-10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对大鼠原位异种肝移植排斥反应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建立豚鼠(供体)对Wistar大鼠(受体)的非协调性异种原位肝脏移植模型。供受体各90... 目的研究人类白介素(human interleukin,hIL)-10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对大鼠原位异种肝移植排斥反应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建立豚鼠(供体)对Wistar大鼠(受体)的非协调性异种原位肝脏移植模型。供受体各90只,随机分为三组:空白对照组(A组),MSC组(B组),hIL-10修饰MSC(hIL-10-MSC)组(C组),每组各30只。观察受体鼠存活时间、肝功能的变化,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e absorbent assay,ELISA)检测移植肝的白介素(interleukin,IL)-12、IL-15、IL-18、IL-4、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及IL-10的mRNA表达情况及各细胞因子的含量。结果与A组和B组相比,C组大鼠的生存时间延长、肝功能好转,细胞因子IL-12、IL-15、IL-18、TNF-α含量及其mRNA表达明显降低,IL-4和IL-10显著升高(P<0.05)。结论 hIL-10-MSC对移植肝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IL-12、IL-15、IL-18、TNF-α细胞因子的表达,促进细胞因子IL-4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白介素-10 肝移植 免疫耐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直肠癌系膜全切除和盆腔自主神经的关系 被引量:10
2
作者 牛坚 王月 刘斌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832-1835,共4页
目的通过手术录像研究直肠系膜、Denonvilliers筋膜、直肠侧韧带、直肠系膜周围间隙与盆腔自主神经的解剖特点,进一步了解全直肠系膜切除(TME)以盆腔自主神经为解剖标志的解剖根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腹腔镜男性中低位直肠癌手术录像257例... 目的通过手术录像研究直肠系膜、Denonvilliers筋膜、直肠侧韧带、直肠系膜周围间隙与盆腔自主神经的解剖特点,进一步了解全直肠系膜切除(TME)以盆腔自主神经为解剖标志的解剖根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腹腔镜男性中低位直肠癌手术录像257例,总结以盆腔自主神经为解剖标志行直肠系膜全切除的经验,并对比认识该解剖观点前后(2011年前组126例,2011年后组131例)的手术相关指标以及对患者术后泌尿和性功能的影响。结果认识以盆腔自主神经为解剖标志观点的2011年后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较2011年前组明显下降,手术质量明显提高,淋巴结清扫个数高于2011年前组,术后勃起功能障碍率低于2011年前组,尿潴留率低于2011年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盆腔自主神经为解剖标志的直肠系膜全切除的解剖观点有助于腹腔镜下直肠前方系膜的完整切除和淋巴结清除率,减少术中出血,减轻对泌尿和性功能的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位直肠癌 腹腔镜 直肠系膜全切除 盆腔自主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患者胰腺癌组织中USP9X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3
作者 张秀忠 丁伟超 +2 位作者 张蓬波 张冲 任泽强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7-69,共3页
目的泛素特异性蛋白酶9X(ubiquitin-specific protease 9X,USP9X)与一些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文中探讨老年患者胰腺癌组织中USP9X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法(streptavidin-pero... 目的泛素特异性蛋白酶9X(ubiquitin-specific protease 9X,USP9X)与一些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文中探讨老年患者胰腺癌组织中USP9X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法(streptavidin-perosidase,SP)检测30例老年患者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胰腺癌组织及癌旁非肿瘤胰腺组织中USP9X的表达。结果胰腺癌组织中USP9X的阳性率为56.7%(17/30),癌旁非肿瘤组织中未见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SP9X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及肿瘤分化程度无关(P>0.05),而与有无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显著相关(P<0.05)。COX比例风险分析显示,TNM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及USP9X表达均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USP9X在老年患者胰腺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素特异性蛋白酶9X 胰腺癌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腹腔内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张秀忠 任泽强 +1 位作者 刘斌 张蓬波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0年第12期1273-1276,共4页
目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oduodenectomy,PD)手术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多,手术死亡率高。文中探讨PD后腹腔内并发症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至2010年3月共施行的99例PD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腹腔内并发症发生率3... 目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oduodenectomy,PD)手术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多,手术死亡率高。文中探讨PD后腹腔内并发症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至2010年3月共施行的99例PD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腹腔内并发症发生率33.3%(33/99),其中胰瘘发生率19.2%(19/99),胆瘘发生率9.1%(9/99),出血发生率6.1%(6/99),腹腔感染发生率15.2%(15/99)。围手术期死亡率4.0%(4/99),其中2例为腹腔感染,1例为消化道出血,1例为严重肺部感染。结论 PD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然而患者性别、年龄、黄疸指数、血清清蛋白、胰肠吻合方式、是否放置T管和胰管支架管及术后生长抑素的应用情况均不是术后腹腔内并发症的高危因素(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腹腔内并发症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在大鼠异种肝移植肝组织中的迁徙、定居及组织修复作用 被引量:2
5
作者 牛坚 翟振国 +1 位作者 刘斌 张业伟 《器官移植》 CAS 2011年第6期345-349,共5页
目的观察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在大鼠异种肝移植肝组织中的迁徙、定居及组织修复作用。方法分离培养、体外扩增豚鼠骨髓MSC,经4,6-联脒-2-苯基吲哚(4,6-diamidino-2-phenylindole,DAPI)标记后用荧光显微镜进行体外... 目的观察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在大鼠异种肝移植肝组织中的迁徙、定居及组织修复作用。方法分离培养、体外扩增豚鼠骨髓MSC,经4,6-联脒-2-苯基吲哚(4,6-diamidino-2-phenylindole,DAPI)标记后用荧光显微镜进行体外示踪观察。制作豚鼠对Wistar大鼠的肝移植模型,DAPI标记的MSC经股静脉植入Wistar大鼠,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术后12h、24hMSC在移植肝的迁徙及定居情况;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移植肝组织的损伤情况。结果 DAPI标记MSC的标记率达100%,标记后MSC生长和增殖特性未受影响。MSC经股静脉注入后,12h即出现在移植肝,24h分布于移植肝血管及周围组织。显微镜下观察,空白对照组术后24h的肝小叶中央静脉和肝血窦淤血明显,肝细胞可见严重空泡状变性,坏死灶较多,肝组织中有较多中性粒细胞的聚集、浸润;MSC组肝小叶、中央静脉、汇管区结构清晰,炎症细胞浸润较轻。结论 MSC可以迁徙并定居于大鼠异种移植肝中,对移植肝组织损伤有修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迁徙 肝移植 组织损伤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癌中Ki-67的表达和MVD的相互关系 被引量:2
6
作者 符炜 穆毅 路逵阳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6期458-462,共5页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中Ki 6 7和CD34的表达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相互关系。方法 运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癌切除标本中CD34和Ki 6 7的表达 ,分别计数MVD和Ki 6 7标记指数 (KI) ,分析它们与临床因素 ,复发时间和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 MVD...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中Ki 6 7和CD34的表达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相互关系。方法 运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癌切除标本中CD34和Ki 6 7的表达 ,分别计数MVD和Ki 6 7标记指数 (KI) ,分析它们与临床因素 ,复发时间和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 MVD在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分别为4 0 5± 13 4 (13- 72 )个 /视野和 13 4± 7 2 (4- 33)个 /视野(P =0 0 0 1)。肝癌组织中的微血管有三种形态 :毛细血管型 (n =32 )、血窦型 (n =2 1)和混合型 (n =4 ) ,其中毛细血管型多见于低分化肝癌中 (P =0 0 2 7)。肝癌组织中KI显著高于癌旁组织 (P =0 0 0 1) ,其在低分化肝癌中表达高于高分化癌 ;在术后早期复发病例中也显著高于晚期复发病例(P =0 0 0 1)。Ki 6 7阳性细胞和肿瘤新生血管常密集于同一区域 ,两者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0 2 )。结论 肝癌组织中新生血管形态与肝癌组织分化程度有关 ,血管生成是肿瘤发生发展的基础并与细胞增殖活性有关 ,KI和MVD水平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细胞 KI-67抗原 抗原 CD34 免疫 微血管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CX-CKR与VEGF-C在人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7
作者 符炜 李爱娜 王玉兰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8-180,共3页
目的探讨人直肠癌中ChemoCentryx趋化因子受体(CCX-CKR)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的蛋白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0例人正常直肠黏膜组织(距肿瘤2 cm以上)、癌组织和局域淋巴结中CCX-CKR和VEGF-C的蛋白表达,ELISA法检测... 目的探讨人直肠癌中ChemoCentryx趋化因子受体(CCX-CKR)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的蛋白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0例人正常直肠黏膜组织(距肿瘤2 cm以上)、癌组织和局域淋巴结中CCX-CKR和VEGF-C的蛋白表达,ELISA法检测其血清中CCL21的浓度,并以此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直肠癌组织和转移淋巴结中VEGF-C于胞膜和胞质显色;CCX-CKR蛋白在癌组织细胞的胞膜和胞质呈棕黄色。直肠癌伴淋巴结转移组中CCX-CKR表达的阳性率为25.7%,VEGF-C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85.7%,与无淋巴结转移组比较,CCX-CKR和VEGF-C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CX-CKR表达阳性患者血清中CCL21的浓度低于CCX-CKR表达阴性的患者(P<0.01)。结论 CCX-CKR可降低CCL21的浓度,CCX-CKR和VEGF-C在直肠癌中的表达呈负相关,CCX-CKR可能对直肠癌肿瘤的发生和转移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CCX-CKR VEGF-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慢病毒CD133-miR30-shRNA的构建及抗肝癌细胞生长的作用 被引量:1
8
作者 牛坚 王月 刘斌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571-1574,共4页
目的:构建沉默CD133基因的mi R30-CD133慢病毒,探讨其对肝癌细胞株SMMC7721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针对已经筛选确定的CD133基因干扰有效序列,合成靶序列的Oligo DNA,与p PRIME载体连接。用p PRIME-mi R30-CD133、ps PAX2和p MD2G 3种... 目的:构建沉默CD133基因的mi R30-CD133慢病毒,探讨其对肝癌细胞株SMMC7721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针对已经筛选确定的CD133基因干扰有效序列,合成靶序列的Oligo DNA,与p PRIME载体连接。用p PRIME-mi R30-CD133、ps PAX2和p MD2G 3种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包装产生慢病毒,测定病毒滴度;荧光显微镜下测定病毒感染效率;q RT-PCR、Western blot检测CD133表达;CCK-8法检测细胞生长;annexin V/PI检测细胞凋亡。根据实验要求(1)Blank组;(2)sh NC组;(3)sh CD133组。结果:病毒滴度为6.58×109 PFU/m L,病毒感染效率为(80.8±9.1)%。q RT-PCR结果显示sh CD133组相对Blank组的CD133表达量的平均值为0.18±0.04,sh CD133组相对Blank组和sh NC组有显著的CD133敲减作用(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sh CD133组的CD133表达明显下降,约为sh NC组的10%(P<0.05)和Blank组的8%(P<0.05)。重组慢病毒抑制肝癌细胞生长,与Blank组(25.3%)、sh NC组(24.3%)相比,sh CD133组凋亡细胞比例(41.3%)显著增加(P<0.05)。结论:成功构建慢病毒PRIME-mi R30-CD133,为CD133基因的功能研究提供了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干细胞 CD133 细胞增殖 基因表达 慢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癌的神经侵袭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斌 路逵阳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633-635,共3页
关键词 胰腺癌 神经侵袭 发生率 发生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urvivin-pPRIME-IGF1R-miR30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其对肝癌细胞生长的抑制
10
作者 牛坚 刘斌 +2 位作者 于彬 王月 李向农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02-307,共6页
目的:探讨survivin启动子调控的重组慢病毒survivin-pPRIME-IGF1R-miR30载体(简写为sur-IGF1R-miR30)对肝癌Hep3B细胞IGF1R表达和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PCR扩增survivin启动子,构建sur-pPRIME;将针对IGF1R基因的干扰序列与sur-pPRIME载... 目的:探讨survivin启动子调控的重组慢病毒survivin-pPRIME-IGF1R-miR30载体(简写为sur-IGF1R-miR30)对肝癌Hep3B细胞IGF1R表达和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PCR扩增survivin启动子,构建sur-pPRIME;将针对IGF1R基因的干扰序列与sur-pPRIME载体连接,构建sur-IGF1R-miR30慢病毒载体。将sur-IGF1R-miR30、psPAX2和pMD2G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扩增慢病毒,检测病毒滴度。以sur-IGF1R-miR30感染人肝癌Hep3B细胞和胎肝L-02细胞,RT-PCR、Western blotting检测Hep3B细胞IGF1R的表达,CCK-8法检测Hep3B细胞的生长。结果:成功构建survivin启动子调控的慢病毒载体sur-IGF1R-miR30,滴度为4.58×109PFU/ml。Sur-IGF1R-miR30感染后,Hep3B细胞中特异表达荧光蛋白,L-02细胞中基本没有表达。Sur-IGF1R-miR30感染Hep3B细胞可阻断IGF1RmRNA和IGF1R蛋白的表达。Sur-IGF1R-miR30感染抑制肝癌细胞的生长,第7天时的抑制率达60%(P<0.05)。结论:成功构建的重组慢病毒载体sur-IGF1R-miR30可有效地降低肝癌细胞中IGF1R的表达,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类受体 SURVIVIN启动子 慢病毒 RNA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m3对poly(I∶C)介导的小鼠Kupffer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
11
作者 牛坚 王月 +1 位作者 王人颢 刘斌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584-1589,共6页
目的探讨T细胞免疫球蛋白及黏蛋白家族-3(Tim3)对poly(I∶C)活化的小鼠肝Kupffer细胞调节作用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将真核表达质粒pc DNA3.1-Tim 3转染小鼠肝Kupffer细胞,以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法验证Tim 3在小鼠肝Kupffer细... 目的探讨T细胞免疫球蛋白及黏蛋白家族-3(Tim3)对poly(I∶C)活化的小鼠肝Kupffer细胞调节作用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将真核表达质粒pc DNA3.1-Tim 3转染小鼠肝Kupffer细胞,以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法验证Tim 3在小鼠肝Kupffer细胞的表达。通过ELISA法检测质粒pc DNA3.1-Tim 3,并使用Tim 3阻断型抗体和核转录因子kappa B(NF-κB)抑制性配体对poly(I∶C)活化的小鼠肝Kupffer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产生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NF-κB p65、IκBα蛋白表达。结果 Tim 3抑制小鼠肝Kupffer细胞分泌炎性因子TNF-α、IL-6、IL-1β,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其降低小鼠肝Kupffer细胞NF-κB p65蛋白和提高IκBα蛋白表达。结论 Tim 3通过NF-κB通路参与了poly(I:C)诱导小鼠肝Kupffer细胞活化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m3 KUPFFER细胞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脏肿瘤9例的诊断和治疗
12
作者 赵文星 李向农 路逵阳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499-500,共2页
目的:提高对脾肿瘤这一少见病的认识,减少对其误诊、误治。方法:结合9例脾肿瘤病历并复习文献对其诊断、鉴别诊断、病理类型和治疗进行讨论。结果:9例中良性肿瘤6例,恶性肿瘤3例,均行手术治疗。8例行脾脏切除,1例因广泛转移仅行淋巴结... 目的:提高对脾肿瘤这一少见病的认识,减少对其误诊、误治。方法:结合9例脾肿瘤病历并复习文献对其诊断、鉴别诊断、病理类型和治疗进行讨论。结果:9例中良性肿瘤6例,恶性肿瘤3例,均行手术治疗。8例行脾脏切除,1例因广泛转移仅行淋巴结切除送病检。结论:脾肿瘤的病史和体征无诊断特异性,影像学检查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是其术前明确诊断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肿瘤 病理类型 诊断 脾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脐单部位腹腔镜手术治疗儿童隐睾 被引量:9
13
作者 张丰年 李炳 +2 位作者 陈卫兵 王寿青 夏顺林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385-387,共3页
目的:探讨经脐单部位腹腔镜手术治疗隐睾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作者于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43例(51侧)隐睾患儿临床资料,患儿平均年龄2岁3个月,左侧8例,右侧27例,双侧8例,均采用经脐单部位腹腔镜下睾丸下降固定术... 目的:探讨经脐单部位腹腔镜手术治疗隐睾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作者于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43例(51侧)隐睾患儿临床资料,患儿平均年龄2岁3个月,左侧8例,右侧27例,双侧8例,均采用经脐单部位腹腔镜下睾丸下降固定术。结果43例(51侧)均顺利完成手术,睾丸固定于阴囊底部,手术时间25~120 min,平均54 min,无一例中转常规腹腔镜手术和开放手术。术后均随访12个月,脐部无明显瘢痕,无睾丸萎缩或回缩。结论经脐单部位腹腔镜手术治疗隐睾安全、有效,不延长手术时间,术后恢复快,美容效果较经典腹腔镜手术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外科手术 隐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