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内胆管结石的外科治疗:附119例病例分析 被引量:17
1
作者 刘振军 刘斌 牛坚 《临床误诊误治》 2012年第4期29-31,共3页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结石外科治疗方法的选择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5年6月~2010年6月经手术治疗的肝内胆管结石119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行肝叶切除术43例,肝叶(段)切除、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35例,...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结石外科治疗方法的选择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5年6月~2010年6月经手术治疗的肝内胆管结石119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行肝叶切除术43例,肝叶(段)切除、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35例,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26例,胆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15例。本组术后残余结石12例(10.08%),再手术9例(7.56%)。术后随访5~36个月,全组优良106例(89.08%),差13例(10.92%)。结论采取合理的手术方式解除胆道梗阻,去除病因,术中及术后配合胆道镜取石可减少结石残留及复发,避免二次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 肝内 结石 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胃间质瘤的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丁伟超 张蓬波 +2 位作者 张秀忠 张冲 任泽强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4年第4期313-315,共3页
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胃间质瘤的临床疗效,探讨腹腔镜技术在胃间质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对行胃间质瘤切除术的51例患者(腹腔镜组16例,开腹组3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及随访情况。腹腔镜组手术时间为(125.6... 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胃间质瘤的临床疗效,探讨腹腔镜技术在胃间质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对行胃间质瘤切除术的51例患者(腹腔镜组16例,开腹组3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及随访情况。腹腔镜组手术时间为(125.6±56.2)min短于开腹组(138.6士58.1)min(P〈0.05),术中出血量为(91.94±31.2)mL,少于开腹组(166.64±92.0)mL(P〈0.05);腹腔镜组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2.5±0.7)d、(9.4±1.1)d,短于开腹组(3.3±0.7)d、(12.0±2.5)d(P〈0.05),无术后并发症。随访4~28个月。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均复发2例。腹腔镜手术治疗胃间质瘤的临床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间质瘤 腹腔镜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患者胰腺癌组织中USP9X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3
作者 张秀忠 丁伟超 +2 位作者 张蓬波 张冲 任泽强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7-69,共3页
目的泛素特异性蛋白酶9X(ubiquitin-specific protease 9X,USP9X)与一些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文中探讨老年患者胰腺癌组织中USP9X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法(streptavidin-pero... 目的泛素特异性蛋白酶9X(ubiquitin-specific protease 9X,USP9X)与一些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文中探讨老年患者胰腺癌组织中USP9X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法(streptavidin-perosidase,SP)检测30例老年患者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胰腺癌组织及癌旁非肿瘤胰腺组织中USP9X的表达。结果胰腺癌组织中USP9X的阳性率为56.7%(17/30),癌旁非肿瘤组织中未见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SP9X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及肿瘤分化程度无关(P>0.05),而与有无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显著相关(P<0.05)。COX比例风险分析显示,TNM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及USP9X表达均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USP9X在老年患者胰腺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素特异性蛋白酶9X 胰腺癌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腹腔内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张秀忠 任泽强 +1 位作者 刘斌 张蓬波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0年第12期1273-1276,共4页
目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oduodenectomy,PD)手术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多,手术死亡率高。文中探讨PD后腹腔内并发症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至2010年3月共施行的99例PD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腹腔内并发症发生率3... 目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oduodenectomy,PD)手术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多,手术死亡率高。文中探讨PD后腹腔内并发症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至2010年3月共施行的99例PD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腹腔内并发症发生率33.3%(33/99),其中胰瘘发生率19.2%(19/99),胆瘘发生率9.1%(9/99),出血发生率6.1%(6/99),腹腔感染发生率15.2%(15/99)。围手术期死亡率4.0%(4/99),其中2例为腹腔感染,1例为消化道出血,1例为严重肺部感染。结论 PD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然而患者性别、年龄、黄疸指数、血清清蛋白、胰肠吻合方式、是否放置T管和胰管支架管及术后生长抑素的应用情况均不是术后腹腔内并发症的高危因素(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腹腔内并发症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肝切除术后并发症及其防治 被引量:4
5
作者 侍阳 李向农 +1 位作者 李文美 温泉 《肝胆外科杂志》 2005年第6期421-423,共3页
目的总结和探讨肝切除患者术后常见并发症及其防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88例肝癌肝切除术后围手术期并发症及其处理。结果术后并发症包括肝肾功能不全(44例),胸腔积液(10例),腹腔继发出血(8例),上消化道出血(6例),胆汁漏(6例),切口感... 目的总结和探讨肝切除患者术后常见并发症及其防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88例肝癌肝切除术后围手术期并发症及其处理。结果术后并发症包括肝肾功能不全(44例),胸腔积液(10例),腹腔继发出血(8例),上消化道出血(6例),胆汁漏(6例),切口感染(6例),肺部感染(4例),切口疝(4例),腹腔脓肿(2例),自发性气胸(2例)。有并发症组和无并发症组患者的血浆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 IL)、凝血酰原时间(PT),肝硬化情况以及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切除范围、肝门阻断时间存在差异(P<0.05)。全组因并发症死亡12例,病死率4.2%(12/288)。结论术前改善肝功能储备、提高手术技巧及了解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时间和症状是防治肝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切除术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部韧带样型纤维瘤病临床特点及治疗探讨 被引量:5
6
作者 邹晓明 李文美 《临床误诊误治》 2012年第3期79-81,共3页
目的探讨腹部韧带样型纤维瘤病(desmoid-type fibromatosis,DTF)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06年4月~2011年4月收治的26例腹部DTF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自行发现或体检时偶然发现腹部肿块24例(92.3%),腹部不适2例(7... 目的探讨腹部韧带样型纤维瘤病(desmoid-type fibromatosis,DTF)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06年4月~2011年4月收治的26例腹部DTF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自行发现或体检时偶然发现腹部肿块24例(92.3%),腹部不适2例(7.7%)。有腹部手术史10例(38.5%)。术前确诊DTF2例(7.7%),诊断为腹壁肿瘤20例(76.9%),余4例分别误诊为原发性肝癌、结肠癌、小肠肿瘤、盆腔肿瘤各1例(各占3.8%)。26例均行手术切除并经病理检查确诊,术后均恢复良好,无术后并发症发生,随访未见肿瘤局部复发及转移。结论 DTF多见于经产妇女,好发于既往有手术史者,以腹壁发病率为最高,肿瘤病理表现虽为良性,但临床上具有浸润性生长和易复发的特点,多发生于深部软组织,手术为该病主要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瘤病 侵袭型 腹部 外科手术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携带hIL-10基因慢病毒的构建和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2
7
作者 牛坚 刘斌 +1 位作者 张业伟 李向农 《肝胆外科杂志》 2009年第6期465-466,共2页
关键词 干细胞 HIL-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临床诊治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张立明 王人颢 温泉 《中国医药科学》 2012年第3期48-48,50,共2页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结节性增生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对2001~2011年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并经病理证实的7例FNH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共7例患者,男2例,女5例,该病多见于中青年,40岁以下者5例,占71.4%,多无明显临...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结节性增生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对2001~2011年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并经病理证实的7例FNH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共7例患者,男2例,女5例,该病多见于中青年,40岁以下者5例,占71.4%,多无明显临床症状。HBsAg阳性者1例,占14.3%,肝功能和甲胎蛋白检查均正常。病灶多为单发,直径平均为(3.8±2.1)cm。7例均行手术切除。所有患者随访1~5年全部存活。结论 FNH是一种肝脏良性增生性病变,术前不易确诊,手术切除是有效的治疗方法,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肿瘤 局灶结节性增生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482例综合治疗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侍阳 李向农 +2 位作者 李文美 路逵阳 魏宁 《肝胆外科杂志》 2003年第4期267-269,共3页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的合理化治疗。方法 分析我院 1996年 2月至 2 0 0 2年 2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 4 82例。比较手术切除加全置入式药物灌注装置置入 (TI- DDS) 10 5例 (A组 )、单纯手术切除 4 2例 (B组 )、单纯 TI- DDS38例 (C组 )、...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的合理化治疗。方法 分析我院 1996年 2月至 2 0 0 2年 2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 4 82例。比较手术切除加全置入式药物灌注装置置入 (TI- DDS) 10 5例 (A组 )、单纯手术切除 4 2例 (B组 )、单纯 TI- DDS38例 (C组 )、经股动脉穿刺肝动脉化疗栓塞 (TACE) 2 97例 (D组 ) 4种方法的疗效。结果  1、2、3年复发率 A、B组分别为 4 7.2 %、5 9.3%、80 .1%和 6 9.5 %、78.4 %、85 .2 %。 1、2、3年生存率 A组为 70 .4 %、5 0 .6 %、2 9.2 % ,B组为 6 2 .6 %、4 7.4 %、2 5 .4 % ,C组为 4 0 .2 %、2 5 .7%、8.3% ,D组为 4 2 .1%、2 7.2 %、10 .1%。A、B组相同项及 C、D组相同项比较 ,A、B组 1、2年复发率有差异 (P<0 .0 5 ) ,余均无差异。结论 肝切除为主的外科综合治疗是肝癌治疗的理想模式 ,影像学检查和手术探查证实无法切除的肝癌分别选择 TACE和 TI- D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切除 化疗栓塞 综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468例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临床特征的汇总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军 李向农 侍阳 《当代医药论丛》 2014年第17期10-11,共2页
目的 :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468例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按照进行术后病理检查的结果分为假瘤样息肉组、良性腺瘤组和腺瘤性恶变组,对3组患者的临床诊疗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并统计其病情的恶变率。... 目的 :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468例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按照进行术后病理检查的结果分为假瘤样息肉组、良性腺瘤组和腺瘤性恶变组,对3组患者的临床诊疗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并统计其病情的恶变率。结果 :与假瘤样息肉组患者、良性腺瘤组患者相比,腺瘤性恶变组患者反复发生胆囊炎、病变组织直径≧10mm的几率较高,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在3组患者中,息肉直径≤5mm的患者其病情的恶变率为0,息肉直径≧20mm的患者其病情的恶变率为50.08%。结论 :胆囊息肉样病变的主要病理类型为胆固醇样息肉,其直径较小,大多<10mm。不同病变类型胆囊息肉的临床特征和直径也不相同。随着胆囊息肉直径的增大,其恶变率也会逐渐增高。胆囊息肉直径≧10mm的患者应及早进行手术治疗,胆囊息肉直径<10mm的患者应定期到医院进行影像学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息肉样病变(PLG) 临床特征 息肉直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肝细胞诱导分化的进一步研究
11
作者 王人颢 万美荣 +1 位作者 李德强 刘小云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1年第2期94-98,共5页
目的:探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向肝细胞诱导的最有效方法,并对诱导后的细胞进行鉴定。方法:取健康成人的适量骨髓,采用梯度密度离心法分离BM-MSCs并行贴壁培养,扩增至第3代,取第3代细胞分3组分别进行诱导。A组:肝细胞生长因子(HG... 目的:探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向肝细胞诱导的最有效方法,并对诱导后的细胞进行鉴定。方法:取健康成人的适量骨髓,采用梯度密度离心法分离BM-MSCs并行贴壁培养,扩增至第3代,取第3代细胞分3组分别进行诱导。A组: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表皮生长因子(EGF);B组: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成纤维生长因子(FGF);C组: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表皮生长因子(HGF)+成纤维生长因子(HGF)。分别进行培养,诱导前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表面标志CD44、CD90的表达率对培养的BM-MSCs进行鉴定,诱导后通过RT-PCR、免疫组织化学法、糖原染色检测鉴定其诱导分化情况。结果:本文通过建立从人骨髓中分离、培养、扩增、传代、纯化BM-MSCs,定向诱导分化,使其成功向肝样细胞转化,图像分析表明C组鼠抗人白蛋白单克隆抗体(ALB)表达最为明显。结论:证明3种组合均可成功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肝样细胞诱导分化,均能分泌肝细胞特异性标记如鼠抗人甲胎蛋白单克隆抗体(AFP)、ALB、糖原,其中C组效果最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肝细胞生长因子 表皮生长因子 成纤维生长因子 诱导 肝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相关病毒介导的PD-L1基因转染对大鼠肝移植术后肝脏的保护作用
12
作者 邵永 王槐志 +6 位作者 董家鸿 王曙光 别平 李晓武 张玉君 陈永文 倪斌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3年第12期925-930,共6页
目的:探讨腺相关病毒(AAV)介导的PD—L1基因转染对大鼠移植肝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96只近交系大鼠随机分为等基因肝移植组(G1)、同种异体肝移植组(G2)、AAV空载体组(G3)和PD—L1转染组(G4),每组12对。通过大鼠肝... 目的:探讨腺相关病毒(AAV)介导的PD—L1基因转染对大鼠移植肝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96只近交系大鼠随机分为等基因肝移植组(G1)、同种异体肝移植组(G2)、AAV空载体组(G3)和PD—L1转染组(G4),每组12对。通过大鼠肝移植急性排斥模型,将PD—L1-AAV2-RFP(RFP)经门静脉灌注夹闭法转染供肝,观察移植后大鼠中位生存时间(MST),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肝功能,在荧光显微镜、光镜同视野下观察RFP在移植肝的表达和病理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评估PD—L1蛋白的表达及炎性细胞浸润情况。结果:G1在观察期内全部存活;G2与G3MST分别为18(17-20)d和18(17-19)d;G4显著延长了移植肝的存活(MST29d,P〈0.05)。术后14dG4的肝功能及病理变化与术后7dG2和G3相似。G3、G4术后7d中观察到明显的红色荧光,随时间逐渐增强。移植肝PD—L1蛋白的变化趋势与RFP的表达相似。G1移植肝T细胞含量极少;术后14dG2、G3移植肝CD4^+、CD8^+、CD25^+不同程度淋巴细胞浸润,G4移植肝T淋巴细胞浸润明显减少,尤以CD8^+细胞为著,与各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腺相关病毒介导的PD—L1基因转染可延长移植肝的存活,其机制可能是PD—L1基因转染增强了PD—L1/PD-1信号通路,通过抑制移植肝CD4^+、CD8^+、CD25^+T细胞浸润及其功能,从而发挥对移植肝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PD—L1 腺相关病毒 基因转染 近交系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原因及防治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军 李文美 《中国医药科学》 2011年第6期34-35,共2页
讨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原因、预防措施及胆漏的治疗方法。减少胆漏的发生率,以提高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防治水平。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胆漏 原因 预防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肠道间质瘤28例诊断和治疗
14
作者 苏刚 杨小勇 +2 位作者 徐为 符炜 李向农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29期78-79,共2页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月至2006年11月收治并经病理诊断证实的28例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资料。结果胃肠道间质瘤发病部位以胃及小肠最多见。免疫组化表型CD117阳性率96.4%(27/28),CD34阳性率85.7%(24/28)...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月至2006年11月收治并经病理诊断证实的28例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资料。结果胃肠道间质瘤发病部位以胃及小肠最多见。免疫组化表型CD117阳性率96.4%(27/28),CD34阳性率85.7%(24/28),病理诊断GIST良性5例,潜在恶性13例,恶性10例。28例均行根治手术或局部切除。结论GIST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诊断有赖于病理与免疫组化,手术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诊断与治疗
15
作者 张传灼 李文美 杨小勇 《中国医药科学》 2012年第1期61-62,共2页
目的 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2007年6月~2010年6月经术后病理证实的7例SPTP临床表现、手术治疗、术后并发症及预后情况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例患者中6例为女性。肿瘤最大直径... 目的 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2007年6月~2010年6月经术后病理证实的7例SPTP临床表现、手术治疗、术后并发症及预后情况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例患者中6例为女性。肿瘤最大直径13cm,平均直径(8.7±1.5)cm,7例均行手术切除,2例术后出现胰瘘,所有患者随访1~3年全部存活。结论 SPTP是一种罕见的低度恶性肿瘤,手术是唯一根治的治疗方式,预后一般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 诊断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特异性启动子调控的双靶位慢病毒载体的构建、鉴定及其在肝癌基因治疗中的应用
16
作者 徐震 牛坚 刘斌 《中国医药科学》 2011年第7期17-21,共5页
目的探讨survivin-CMV特异性启动子调控的双靶点慢病毒对肝癌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 RT-PCR扩增anti-AFP-scFv,测序鉴定,双酶切连接,获得pMD2G-anti-AFP-scFv质粒。针对已经筛选确定的IGF1R基因干扰有效序列,合成靶序列的OligoDNA,退火... 目的探讨survivin-CMV特异性启动子调控的双靶点慢病毒对肝癌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 RT-PCR扩增anti-AFP-scFv,测序鉴定,双酶切连接,获得pMD2G-anti-AFP-scFv质粒。针对已经筛选确定的IGF1R基因干扰有效序列,合成靶序列的OligoDNA,退火形成双链DNA,与质粒pPRIME连接得到pPRIME-miR30-shRNA-IGF1R质粒。RT-PCR扩增survivin-CMV肝癌特异性启动子,测序鉴定,与双酶切的质粒pPRIME-miR30-shRNA-IGF1R连接,得到质粒sur-CMV-pPRIME-miR30-shRNA-IGF1R。用sur-CMV-pPRIME-miR30-shRNA-IGF1R, psPAX2, pMD2G-anti-AFP-scFv共转染293T细胞,经过病毒空斑纯化,包装成慢病毒,测定病毒滴度。RT-PCR、Westernblot检测IGF1R表达,竞争抑制实验检测抗人AFP单链抗体活性。CCK-8法检测细胞生长。结果成功构建survivin-CMV肝癌特异性启动子调控的慢病毒AFP-sur-CMV-PRIME-miR30-shRNA-IGF1R;滴度为4.58×109PFU/mL;AFP-sur-CMV-PRIME-miR30-shRNA-IGF1R抑制了肝癌细胞IGF1R表达,竞争实验显示抗人AFP单链抗体的基因高效表达,该慢病毒抑制肝癌细胞的生长。结论本次实验构建的慢病毒载体具有良好的靶向性,为肝癌生物治疗奠定了理论基础,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干扰 单链抗体 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类受体 慢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肠癌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17
作者 王娟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25期213-214,共2页
目的探讨结肠癌患者的术前及术后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对46例患者术前进行饮食以及肠道准备、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术后给予常规护理及预防并发症发生。结果全部患者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术后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发生,临床好转出院。结论良... 目的探讨结肠癌患者的术前及术后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对46例患者术前进行饮食以及肠道准备、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术后给予常规护理及预防并发症发生。结果全部患者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术后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发生,临床好转出院。结论良好的围手术期护理是结肠癌切除术后患者康复的重要环节,良好的护理配合对患者术后的康复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围手术期 护理体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