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学影像技术学》的课程建设与多媒体化教学实践 被引量:4
1
作者 孙存杰 闵继忠 +1 位作者 胡长林 刘宏 《放射学实践》 2004年第3期220-221,共2页
关键词 《医学影像技术学》 课程建设 多媒体化教学 教学实践 教学大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放射性肺损伤模型制作及影像学评价 被引量:18
2
作者 李绍东 徐凯 +2 位作者 程广军 李江山 王绪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7期1003-1005,共3页
目的 研究大鼠放射性肺损伤影像学模型制作方法 ,评价HRCT对放射性肺损伤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3 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照射组 ,右肺单分隔 15Gy60 Co照射建立肺损伤模型。照射后第 4、8、16、2 4周分别行CR和HRCT检查。结果 H... 目的 研究大鼠放射性肺损伤影像学模型制作方法 ,评价HRCT对放射性肺损伤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3 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照射组 ,右肺单分隔 15Gy60 Co照射建立肺损伤模型。照射后第 4、8、16、2 4周分别行CR和HRCT检查。结果 HRCT显示大白鼠放射性肺损伤 ,包括肺部毛玻璃改变、斑片状及条索样高密度影 ,显示病变时间早于CR片 ,阳性率高于CR(P <0 .0 5 )。结论 SD大鼠单侧肺单分隔 15Gy照射可以制作放射性肺损伤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辐射损伤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良恶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18
3
作者 孙毅 谢丽响 +1 位作者 胡春峰 徐凯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61-465,共5页
目的探讨良恶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FT)的影像学特征,提高其影像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4例SFT的术前CT及MRI资料,观察肿瘤部位、大小、形态、密度(信号)、增强类型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其中MRI平扫7例,增强扫描... 目的探讨良恶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FT)的影像学特征,提高其影像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4例SFT的术前CT及MRI资料,观察肿瘤部位、大小、形态、密度(信号)、增强类型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其中MRI平扫7例,增强扫描5例;CT平扫17例,增强扫描11例;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23例瘤体呈实性,1例呈囊实性。影像诊断20例良性,2例恶性,2例良性误诊为恶性,影像诊断符合率为91.7%(22/24)。5例良性肿瘤(最大直径<4 cm)密度均匀,7例(最大直径>5 cm)密度不均,4例钙化,7例出现坏死,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形。CT增强扫描后进行性增强型5例,速升缓降型5例,轻度强化型1例。MRI平扫肿瘤实质部分4例T1WI呈等信号,T2WI呈等、稍高信号;3例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等、低或稍高混杂信号,DWI呈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后实质部分均明显强化;2例恶性肿瘤密度不均,边界不清,均有周围浸润性改变,增强扫描呈进行性强化。病理提示肿瘤主要由梭形细胞构成,并富含纤维及血管。结论良恶性SFT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出现侵袭性生长为恶性SFT影像诊断的可靠征象。MRI出现T1WI或T2WI呈等、低信号的实质部分明显强化征象有助于SFT的诊断,最终确诊依靠病理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纤维瘤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外科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影像诊断方法 被引量:12
4
作者 路莉 荣玉涛 徐凯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91-693,共3页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多种多样,甚至与其它颅内肿瘤及脱髓鞘病变影像学表现相似,传统的影像学方法很难区别。本文综述影像学新技术在诊断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软件OptimalCutpoints包在影像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小华 何鹏 +3 位作者 徐凯 李绍东 马红 赵华硕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14-516,共3页
目的探讨通过使用R软件Optimal Cutpoints程序包来解决影像学数据中常见截断值求取结果的智能化、可视化的实现。方法通过对搜集的50例脑胶质瘤MRI数据,采用Optimal Cutpoints包,根据不同目的选取常见的选择截断值的方法分别进行最佳截... 目的探讨通过使用R软件Optimal Cutpoints程序包来解决影像学数据中常见截断值求取结果的智能化、可视化的实现。方法通过对搜集的50例脑胶质瘤MRI数据,采用Optimal Cutpoints包,根据不同目的选取常见的选择截断值的方法分别进行最佳截断值的求取,并将结果加以比较。结果 Optimal Cutpoints包不但实现了在不同情况下最佳截断点的智能选取,还给出了相应的可视化结果和ROC分析结果。结论 Optimal Cutpoints包不需要太深的统计基础,使用方便,可供选择的方法丰富,能自动实现对诊断指标的最佳截断值的选取,结果直观、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试验 ROC分析 最佳截断值 R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在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4
6
作者 李绍东 李江山 +2 位作者 程广军 胡春峰 徐凯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233-1235,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诊断气管、支气管异物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例气管、支气管异物病例行多层螺旋CT检查,结合后处理重建图像分析,全部病例经纤维支气管镜或临床证实。结果19例检查结果为阳性,阳性率95%,16例直接显示异物本身,占8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诊断气管、支气管异物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例气管、支气管异物病例行多层螺旋CT检查,结合后处理重建图像分析,全部病例经纤维支气管镜或临床证实。结果19例检查结果为阳性,阳性率95%,16例直接显示异物本身,占80%。多平面重建(MPR)、CT仿真支气管镜(CTVE)能显示支气管异物的位置、形态、异物与支气管黏膜的关系等。结论多层螺旋CT是一种有效的无创性诊断气管、支气管异物的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异物 支气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颈部CT血管造影和ABCD^2评分对短暂性脑缺血血管特征及介入疗效评价 被引量:18
7
作者 吕璐璐 徐鹏 +1 位作者 胡春峰 韩曙光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81-384,共4页
目的探讨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及ABCD2评分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血管特征及介入治疗的意义。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64例临床诊断TIA患者行ABCD2评分及头颈部CTA检查,分析患者头颈部血管狭窄程度、分布及其与ABCD2评... 目的探讨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及ABCD2评分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血管特征及介入治疗的意义。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64例临床诊断TIA患者行ABCD2评分及头颈部CTA检查,分析患者头颈部血管狭窄程度、分布及其与ABCD2评分的相关性。按动脉狭窄程度将患者分为低和中高危组,中高危组中有22例患者行血管支架成形术治疗,分别于术后3、6和12个月进行随访。结果 64例患者中,头颈动脉狭窄52例(81.25%),累及动脉149段,其中颅内动脉81段(54.36%),颅外动脉68段(45.64%)。低危组患者动脉狭窄以轻、中度为主,中高危组患者以中、重度为主(χ2=10.126,P=0.018)。与血管支架成形术前的ABCD2评分(6.41±0.50)分相比,术后患者3、6和12个月评分明显降低,分别为(2.88±0.69)、(2.82±0.63)和(3.00±0.7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6.657,P<0.05)。结论头颈部CTA联合ABCD2评分能对TIA患者狭窄血管及介入疗效进行有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 ABCD^2评分 体层摄影术 支架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及气管三维重建技术观察气管支架置入术的疗效和并发症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4
8
作者 魏宁 徐浩 +7 位作者 祖茂衡 顾玉明 李刚 张庆桥 许伟 崔艳峰 刘洪涛 王文亮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0-53,共4页
目的探讨螺旋CT及气管三维重建技术在评价气管支架置入术后的疗效和并发症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因气管良、恶性狭窄或气管瘘而行金属支架置入治疗患者,其中恶性气管狭窄27例,良性气管狭窄2例,肺癌术后气管残端瘘1例,食管癌术后... 目的探讨螺旋CT及气管三维重建技术在评价气管支架置入术后的疗效和并发症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因气管良、恶性狭窄或气管瘘而行金属支架置入治疗患者,其中恶性气管狭窄27例,良性气管狭窄2例,肺癌术后气管残端瘘1例,食管癌术后吻合口气管瘘1例,通过阅读螺旋CT及气管三维重建资料,观察气管支架的位置、形态和相关并发症的表现,并进行评估。结果 31例患者共置入Z型不锈钢支架8枚,Ni-Ti记忆合金支架28枚,22例支架在位良好,支架再狭窄5例,移位3例,断裂1例。所有图像均以多平面重建、容积再现和CT仿真气管内镜成像方式进行后处理。气管狭窄和瘘口部位、支架的位置、形态、通畅程度和相关并发症如再狭窄、断裂等均能从不同角度明确显示。结论螺旋CT及气管三维重建技术能简便、准确、客观的评价气管支架及其并发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狭窄 支架 X线计算机 三维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CT血管造影侧支循环评分对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评价价值研究 被引量:24
9
作者 张英 汪桦 +1 位作者 陆丰 章龙珍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2937-2942,共6页
目的探讨两种CT血管造影(CTA)侧支循环评分(Maas、Tan评分)评价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11月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影像科诊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卒中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随访患... 目的探讨两种CT血管造影(CTA)侧支循环评分(Maas、Tan评分)评价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11月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影像科诊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卒中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随访患者3个月,失访4例,死亡2例,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患者预后进行评分,根据NIHS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较好组(NIHSS评分<16分,32例)和预后较差组(NIHSS评分≥16分,28例)。在发病12 h内,评估CTA侧支循环评分和计算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梗死体积。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Spearman秩相关分析评估DWI梗死体积和两种CTA侧支循环评分的相关性;分析DWI梗死体积及两种CTA侧支循环评分预测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预后较差组患者的DWI梗死体积大于预后较好组,两种CTA侧支循环评分低于预后较好组(P<0.05);DWI梗死体积、CTA侧支循环评分是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DWI脑梗死体积与Maas、Tan评分均呈负相关(rs=-0.886、-0.713,P<0.001)。DWI梗死体积预测预后的AUC=0.892,临界值为30.2 cm2,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5.0%和100.0%;Maas评分预测预估的AUC=0.852,临界值为3分,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4.3%和75.0%;Tan评分预测预后的AUC=0.815,临界值为2分,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1.4%和78.1%。结论在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卒中患者中,Maas、Tan评分均具有评估患者预后的价值,且Tan评分较Maas评分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死 大脑中动脉 动脉闭塞性疾病 侧支循环评分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双能量成像评价急性肺栓塞严重程度及右心功能 被引量:13
10
作者 张秀莉 李绍东 +3 位作者 李江山 谢丽响 李钢 徐凯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9-32,共4页
目的:探讨CT双能量肺动脉成像(CTPA)和肺灌注成像(DEPI)在评价肺栓塞(PE)严重程度及其所致右心功能不全中的价值。方法:对31例临床拟诊PE患者行CT双能量扫描,采用dual-energy软件获得CTPA、DEPI图像,记录肺动脉内栓子的位置、数目、栓... 目的:探讨CT双能量肺动脉成像(CTPA)和肺灌注成像(DEPI)在评价肺栓塞(PE)严重程度及其所致右心功能不全中的价值。方法:对31例临床拟诊PE患者行CT双能量扫描,采用dual-energy软件获得CTPA、DEPI图像,记录肺动脉内栓子的位置、数目、栓塞类型及肺内灌注异常的程度、位置、数目,并计算肺栓塞指数和灌注缺损率。利用CTPA获得右心功能相关指标。分析Qanadli栓塞指数、灌注缺损率、右心室与左心室的最大横径比(RVd/LVd)及最大面积比(RVa/LVa)之间的相关性以及肺栓塞组和非栓塞组右心功能指标间的差异性。结果:31例患者中20例显示肺栓塞,8例无肺栓塞,2例因肺叶不张、1例因左侧胸腔大量积液而剔除该组研究。Qanadli栓塞指数与肺灌注缺损率具有正相关性(r=0.826,P<0.01)。Qanadli栓塞指数、灌注缺损率与RVd/LVd间具有较好的正相关性(r分别为0.610、0.600,P均为0.01);Qanadli栓塞指数、灌注缺损率与RVa/LVa间亦具有较好的正相关性(r分别为0.684、0.655,P均<0.01)。栓塞组的RVd/LVd、RVa/LVa较非栓塞组增大(P<0.05)。结论:CTPA和DEPI在一定程度上能提示肺栓塞的严重程度及右心功能的受损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 双能量成像 肺栓塞 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郭会映 孙芳 +3 位作者 张宗军 戚荣丰 倪玲 庞建鑫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257-1260,共4页
目的探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低频振幅(ALFF)的分析方法在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中的价值。方法选择49例缺血性脑小血管病患者经临床痴呆量表评分后,分为血管性痴呆(VaD)组10例,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ND)组20例,认知功... 目的探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低频振幅(ALFF)的分析方法在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中的价值。方法选择49例缺血性脑小血管病患者经临床痴呆量表评分后,分为血管性痴呆(VaD)组10例,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ND)组20例,认知功能正常为对照组19例。分别采集高分辨率结构像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数据,通过ALFF分析方法计算并对比3组患者脑功能活动的改变。观察VaD组ALFF统计脑图与认知量表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VaD组内侧前额叶、后扣带回及双侧颞叶脑区ALFF明显降低,额中回、额上回、顶下小叶脑区ALFF明显升高,VCIND组内侧前额叶ALFF明显降低,左侧顶叶及颞中回ALFF明显升高(P<0.05);与VCIND组比较,VaD组后扣带回/楔前叶、左侧小脑区ALFF明显降低,双侧额叶、颞叶及前扣带回明显升高(P<0.05);回归灰质体积后,VaD组ALFF统计脑图与多个临床量表评分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存在以执行功能障碍为主的多个领域的认知功能障碍,其认知功能障碍可能与额叶-皮质下环路受损有关,ALFF在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及其早期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障碍 磁共振成像 痴呆 血管性 额叶 神经心理学测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率及其波动对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李东野 刘素堂 +6 位作者 徐凯 夏勇 李绍东 李江山 王志荣 张超群 张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351-1353,共3页
目的 探讨心率及心率波动对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16-MSCTA)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不同心率、心率波动患者89例行16-MSCTA,以0.4秒/周扫描.根据心率分为下列四组:A组,<60次/分(beat per minute, BPM);B组,60~69 BPM;C组,70~79 ... 目的 探讨心率及心率波动对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16-MSCTA)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不同心率、心率波动患者89例行16-MSCTA,以0.4秒/周扫描.根据心率分为下列四组:A组,<60次/分(beat per minute, BPM);B组,60~69 BPM;C组,70~79 BPM;D组,≥80 BPM.根据心率波动范围上述患者分为三组:第一组,范围≤6 BPM,第二组, 7~10 BPM,第三组,>10 BPM.结果 冠状动脉图像质量与心率、心率波动均呈负相关,P<0.001.心率波动1 BPM以下时,欲获得符合诊断要求的冠状动脉图像,允许的最高心率不超过64.5 BPM.统计显示:A、B、C、D各组及第一、二、三组冠状动脉节段显示率总体差别有显著性意义,两两比较,A与B组间差别不明显(P=0.017), A与B组合并后与其它各组间及第一、二、三组各组间差别均显著(P均<0.005).结论 不同心率、心率波动患者,图像质量迥异,欲获得高质量图像心率仍应尽量低、心率波动应尽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率 冠状动脉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影像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颌下腺和颌下腺肿块的CT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徐凯 程广军 +1 位作者 任忠清 孙向东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01年第1期4-6,共3页
目的:研究颌下腺的正常 CT表现,评价 CT对颌下腺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对 77例正常颌下腺的 CT表现进行了测量和分析,回顾性分析 30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颌下腺肿块的 CT表现。结果:正常颌下腺边缘清楚,密度均匀,两侧大小、 CT... 目的:研究颌下腺的正常 CT表现,评价 CT对颌下腺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对 77例正常颌下腺的 CT表现进行了测量和分析,回顾性分析 30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颌下腺肿块的 CT表现。结果:正常颌下腺边缘清楚,密度均匀,两侧大小、 CT值无明显差别 (P>0. 05)。颌下腺肿块均表现为腺体增大,恶性肿瘤 9例均表现为边缘不清,良性肿瘤 6例均表现为边缘清楚,密度均匀,混合瘤表现为分叶状。非肿瘤性疾病 15例,边缘清楚者 8例, 7例边缘不清者均为慢性炎症。结论: CT可以明确颌下腺的解剖,有助于颌下腺肿块的定位和定性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下腺疾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颌下腺肿块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管电压结合迭代重建技术在不同BMI患者的头颈部CT血管成像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尤佳 代岳 +5 位作者 李菁菁 程丽 张秀莉 刘琦 刘颖 徐凯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59-465,共7页
目的:探讨在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中,以患者体重指数(BMI)为基础的低剂量扫描方案实施前后对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连续选取拟行头颈CTA检查患者186例,按检查先后分为,A组:采用管电压120 k V,滤波反投影法(FBP)重建;B组:采... 目的:探讨在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中,以患者体重指数(BMI)为基础的低剂量扫描方案实施前后对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连续选取拟行头颈CTA检查患者186例,按检查先后分为,A组:采用管电压120 k V,滤波反投影法(FBP)重建;B组:采用管电压100k V,自适应性迭代重建(ASi R)。A、B组根据患者的BMI进一步分组,A1组和B1组:BMI<24kg/m2;A2组和B2组:24kg/m2≤BMI<28kg/m2;A3组和B3组:BMI≥28kg/m2。对各组的辐射剂量、客观图像质量评价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由两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对两组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并对两名医师的阅片结果进行Kappa检验。结果:B1组、B2组及B3组的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较A1组、A2组及A3组分别下降29.29%、32.70%及40.24%(均P<0.05);B1组、B2组及B3组的剂量长度乘积(DLP)较A1组、A2组及A3组分别下降32.44%、35.10%和40.98%(均P<0.05)。头部,颈部以及胸廓入口处的血管CT值B组各分组较A组对应组均增高,图像噪声均减低,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均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各分组的主观评分较A组对应组均高(均P<0.05),B1组、B2组及B3组图像质量的一致性(Kappa值=0.634,0.644,0.628,均P<0.05)分别高于A1组、A2组及A3组(Kappa值=0.476,0.566,0.595,均P<0.05)。结论:不同BMI患者行头颈CTA检查,采用100k V管电压结合ASi R迭代重建扫描方案,可以降低辐射剂量(尤其是肥胖患者),并且可获得满意的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 血管造影术 辐射剂量 迭代重建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场MRI动态增强联合MRCP在肝外癌性梗阻性黄疸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5
作者 李绍东 徐凯 +3 位作者 张秀莉 杨春 陈高红 李江山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33-436,共4页
目的:探讨MRI动态增强联合MRCP在肝外癌性梗阻性黄疸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梗阻性黄疸患者在常规MR扫描基础上行MRCP检查及LAVA多期动态增强扫描,观察病变征象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30例患者均经病理证实,包括胆管癌15例、壶... 目的:探讨MRI动态增强联合MRCP在肝外癌性梗阻性黄疸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梗阻性黄疸患者在常规MR扫描基础上行MRCP检查及LAVA多期动态增强扫描,观察病变征象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30例患者均经病理证实,包括胆管癌15例、壶腹癌5例、胰头癌7例、壶腹周围十二指肠癌1例、胆囊癌2例,其中1例胰头癌漏诊,2例胆管癌和1例壶腹癌误诊为炎症,病灶定性诊断准确率和组织起源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6.7%、93.3%。结论:高场MRI动态增强和MRCP技术的联合应用能为肝外癌性胆道梗阻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提供重要信息,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胆道梗阻 MRC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卵泡发育不良不孕症子宫动脉及其分支血流 被引量:14
16
作者 崔建华 刘颖 +1 位作者 王兴田 沈培璞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5年第2期125-127,共3页
目的:应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测卵泡发育不良不孕症患者子宫动脉及其分支血流,探讨促卵泡发育治疗对子宫内膜血流的影响。材料和方法:设对照组30人,不孕症组46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分别观测子宫动脉、弓状动脉、放射动脉及... 目的:应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测卵泡发育不良不孕症患者子宫动脉及其分支血流,探讨促卵泡发育治疗对子宫内膜血流的影响。材料和方法:设对照组30人,不孕症组46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分别观测子宫动脉、弓状动脉、放射动脉及螺旋动脉血流,并测量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间和不孕症组治疗前后子宫动脉、弓状动脉、放射动脉各血流参数无显著差异,而螺旋动脉阻力指数(RI)和收缩期舒张期血流速比值(S/D)两组间差异明显,不孕症组治疗后与正常对照组差异缩小。结论:子宫内膜局部的血流灌注较子宫动脉能更准确地反映人体激素水平和内膜接受程度,因此,应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测不孕症妇女子宫内膜血流,可更好地把握促卵泡发育和促排卵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 检测 卵泡发育不良 不孕症 子宫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缺血再灌注DWI及PWI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刘国红 李良顺 +2 位作者 周强 刘阳 游江林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6期428-432,共5页
目的:评价DWI及PWI判定急性脑梗死诊断及缺血半暗带的作用。材料和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均分4组,A组作假手术对照;B、D组分别栓塞2h、6h,均再灌注2h、24h;C组栓塞2h再灌注24h、7d。B、C、D组于各自栓塞及再灌注时间点行DWI、PWI及常规序... 目的:评价DWI及PWI判定急性脑梗死诊断及缺血半暗带的作用。材料和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均分4组,A组作假手术对照;B、D组分别栓塞2h、6h,均再灌注2h、24h;C组栓塞2h再灌注24h、7d。B、C、D组于各自栓塞及再灌注时间点行DWI、PWI及常规序列扫描;后处理获得表观扩散系数(ADC)、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平均通过时间(MTT)形态图。并将结果与四氮唑红(TTC)染色和病理作比较。结果:A组DWI、PWI、TTC染色及病理观察均无异常;B、C、D组栓塞时均可见右大脑中动脉供血区DWI呈高信号,D组异常信号区面积明显大于B组,病理电镜表现为细胞内水肿。B、D组再灌注24hDWI异常信号区面积与灌注前相比,B组无明显变化,D组较前增大;C组再灌注7d6只大鼠DWI见高信号,但ADC图均正常。B、D组栓塞时右大脑中动脉供血区PWI灌注缺损区面积相似。B组PWI异常信号面积大于DWI异常信号区;D组PWI与DWI异常信号面积无明显差别。结论:DWI能灵敏反映急性期缺血脑组织损伤情况,PWI能灵敏反映组织血流灌注情况。DWI、PWI联合应用有可能判定缺血半暗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缺血 灌注加权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缺血半暗带 再灌注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气道异物的临床和CT诊断 被引量:7
18
作者 华荣 杨春 +5 位作者 徐凯 华夏 李绍东 荣玉涛 胡春峰 李江山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59-362,共4页
目的:分析儿童气道异物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提高对儿童气道异物的认识,减少误诊、漏诊。方法:分析590例气道异物患儿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对其发病规律、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CT检查并三维重建、纤维支气管镜... 目的:分析儿童气道异物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提高对儿童气道异物的认识,减少误诊、漏诊。方法:分析590例气道异物患儿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对其发病规律、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CT检查并三维重建、纤维支气管镜及临床共确诊590名气道异物儿童,好发年龄为1~3岁,左侧及右侧气道发病率之比为1.05:1,常见并发症有肺气肿、肺炎及肺不张,少见合并症有椎管积气等。气道异物种类繁多,花生最多见。CT三维重建诊断的灵敏度为99.83%,特异度99.89%,后处理图像使异物显示更加清晰、直观。结论:儿童气道异物常见,CT三维重建有助于显示异物,典型临床表现和CT表现有助于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 异物 儿童 CT三维重建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血脑屏障的变化 被引量:11
19
作者 徐凯 黄海东 +1 位作者 沈天真 陈星荣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19-522,共4页
目的 研究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的血脑屏障变化以及MRI表现。方法 44 只SD大鼠随机分为4 组,采用大鼠线栓法建立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A组、C组脑缺血2 h, B组、D组缺血6 h,A组、B组中每组10 只分别于灌注前、再灌注后2 h和24 h行MRI... 目的 研究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的血脑屏障变化以及MRI表现。方法 44 只SD大鼠随机分为4 组,采用大鼠线栓法建立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A组、C组脑缺血2 h, B组、D组缺血6 h,A组、B组中每组10 只分别于灌注前、再灌注后2 h和24 h行MRI检查,4只大鼠行组织学检查。C组、D组每组12只,分别于再灌注后2 h和24 h观察脑组织中伊文氏蓝染色情况并测量其含量。结果 A、B两组再灌注前均无强化表现,再灌注后2 hA组10例中4例出现斑片状强化,B组10例均出现大片明显强化(P<0.05),B组中3例再灌注24 h T1WI出现高信号,相应大体标本断面可见出血灶,组织学观察显示B组脑组织损伤较A组严重。C组中8例可见右尾壳核斑片状蓝染区,而D组12例右尾壳核及额顶叶皮质区均见蓝染,测量两组右侧大脑半球伊文氏蓝含量与对侧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之间右侧大脑半球伊文氏蓝含量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C组中再灌注2 h与再灌注24 h伊文氏蓝含量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D组中再灌注2 h与再灌注24 h伊文氏蓝含量无差异(P>0.05)。结论 缺血再灌注时血脑屏障的损伤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而加重,MRI增强扫描作为一个无创性、可重复性检查方法,有助于评价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血脑屏障的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脑缺血 血脑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加综合征的CT和MRI诊断 被引量:23
20
作者 徐凯 李麟荪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4期294-298,共5页
布加综合征(BCS)是一种因肝静脉流出道阻塞而导致的少见病变,本文对BCSCT和MRI表现进行了综述,CT和MRI检查可以显示直接征象即静脉阻塞的部位和范围,对于肝内外的侧支血管、肝尾叶增大、肝脏不均匀强化、再生结节等静脉阻塞间接表现也... 布加综合征(BCS)是一种因肝静脉流出道阻塞而导致的少见病变,本文对BCSCT和MRI表现进行了综述,CT和MRI检查可以显示直接征象即静脉阻塞的部位和范围,对于肝内外的侧支血管、肝尾叶增大、肝脏不均匀强化、再生结节等静脉阻塞间接表现也能较好显示,认识这些表现有助于病变的早期诊断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加综合征 肝静脉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