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维拉帕米增强氯胺酮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拮抗作用 被引量:7
1
作者 武玉清 周成华 张永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12-517,共6页
目的探讨钙通道拮抗剂维拉帕米对静脉全麻药氯胺酮拮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影响。方法 48只健康♂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假手术组(S)、疼痛模型组(M)、氯胺酮给药组(K)、维拉帕米给药组(V)以及维拉帕米和氯胺酮联合给药组(V+K)共6组... 目的探讨钙通道拮抗剂维拉帕米对静脉全麻药氯胺酮拮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影响。方法 48只健康♂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假手术组(S)、疼痛模型组(M)、氯胺酮给药组(K)、维拉帕米给药组(V)以及维拉帕米和氯胺酮联合给药组(V+K)共6组,通过大鼠坐骨神经松扎制备坐骨神经慢性缩窄性损伤(CCI)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各组大鼠从手术后d1~14每天腹腔注射相应不同的药物,N、S和M组大鼠给予生理盐水,K组大鼠给予10μg.g-1的氯胺酮溶液,V组大鼠给予5μg.g-1的维拉帕米溶液,V+K组先给予维拉帕米(5μg.g-1)溶液,20 min后再给予氯胺酮溶液。在手术前1 d和手术后1、3、7、11 d和14 d给药后10 min分别用Hargreaves法测量热缩足潜伏期,VonFrey细丝测量机械刺激缩足反射阈值。结果在手术前各组之间的痛觉无差异,在手术和给药后各时间点模型组大鼠的热缩足潜伏期和机械刺激缩足反射阈值均降低,而氯胺酮改善了CCI大鼠的热痛觉过敏和机械痛觉超敏,维拉帕米单独给药对CCI大鼠的痛觉无影响,但联合用药时维拉帕米增强了氯胺酮的镇痛效应。结论维拉帕米能够增强氯胺酮拮抗CCI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胺酮 维拉帕米 神经病理性疼痛 大鼠 坐骨神经慢性缩窄性损伤 痛觉过敏 痛觉超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TNR1B rs10830963基因多态性对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王涛 吕冬梅 +5 位作者 王艳 宋金方 鲁茜 张帆 李伟 印晓星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5年第8期933-937,共5页
目的:研究MTNR1B rs10830963基因多态性对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T2DM)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新诊断的T2DM患者90例,口服瑞格列奈1 mg,一日3次,连续8周,服药前和服药第8周末收集静脉血标本,测定治疗前后人体参数及糖脂代谢相关指标... 目的:研究MTNR1B rs10830963基因多态性对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T2DM)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新诊断的T2DM患者90例,口服瑞格列奈1 mg,一日3次,连续8周,服药前和服药第8周末收集静脉血标本,测定治疗前后人体参数及糖脂代谢相关指标。采用高分辨溶解曲线方法对患者进行MTNR1B rs10830963基因分型。结果:80例患者完成8周随访,CG+GG基因型携带者空腹血糖(FPG)下降幅度、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升高幅度均小于CC野生型携带者(P<0.05)。结论:MTNR1B rs10830963基因变异与瑞格列奈治疗T2DM的疗效相关,CC基因型携带者疗效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TNR1B rs10830963 基因多态性 2型糖尿病 瑞格列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酸通过调节p53/p21(waf1/cip1)信号途径促进小鼠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 被引量:4
3
作者 王虹 王芳 +1 位作者 范利军 包金风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47-252,共6页
目的:研究叶酸对体外培养小鼠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增殖和分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无血清悬浮培养方法分离培养新生小鼠脑NSCs,通过MTT法检测叶酸对NSCs增殖的影响;撤除生长因子后,用含10%胎牛血清的培养基诱导... 目的:研究叶酸对体外培养小鼠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增殖和分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无血清悬浮培养方法分离培养新生小鼠脑NSCs,通过MTT法检测叶酸对NSCs增殖的影响;撤除生长因子后,用含10%胎牛血清的培养基诱导分化培养6 d后,采用Tuj1(神经元标记物)和GFAP(胶质细胞标记物)免疫荧光双标记法检测叶酸对NSCs分化的影响;并应用流式细胞术、RT-PCR法检测给予叶酸对NSCs细胞周期、p53和p21(waf1/cip1)mRNA水平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TT法测定结果显示,叶酸组NSCs增殖能力明显增强;分化后免疫荧光双标法测定显示,叶酸组Tuj1阳性细胞的比率明显增加,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流式细胞仪测定结果显示,叶酸组NSCs在G0/G1期细胞数量明显减少(P<0.01),而G2/M期细胞数量明显增多(P<0.01);RT-PCR结果显示,叶酸组NSCs中p53和p21 mRNA表达量明显降低。结论:叶酸能促进NSCs增殖及向神经元分化;叶酸对NSCs增殖和分化的影响与调节NSCs细胞周期及p53/p21(waf1/cip1)信号转导途径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酸 神经干细胞 增殖 分化 p53/p21(waf1/cip1)信号途径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干细胞分化的表观遗传学调节 被引量:1
4
作者 王虹 王小琦 包金风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01-706,共6页
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主要由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组成。长期以来认为成年哺乳动物的CNS缺乏再生能力,神经系统损伤后不能通过神经系统的增殖来替代丢失的神经元。1992年Renyolds等[1]从成年小鼠... 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主要由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组成。长期以来认为成年哺乳动物的CNS缺乏再生能力,神经系统损伤后不能通过神经系统的增殖来替代丢失的神经元。1992年Renyolds等[1]从成年小鼠纹状体分离得到能在体外不断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细胞分化 表观遗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拉帕米增强氯胺酮对小鼠的镇痛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武玉清 周成华 张永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1年第11期1201-1204,共4页
目的:观察钙通道拮抗剂维拉帕米对静脉麻醉药氯胺酮镇痛效应的影响。方法:取40只小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4组:生理盐水对照组(NS)、氯胺酮处理组(K)、维拉帕米处理组(V)、维拉帕米和氯胺酮联合用药组(V+K),通过醋酸致小鼠扭体法观察小鼠... 目的:观察钙通道拮抗剂维拉帕米对静脉麻醉药氯胺酮镇痛效应的影响。方法:取40只小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4组:生理盐水对照组(NS)、氯胺酮处理组(K)、维拉帕米处理组(V)、维拉帕米和氯胺酮联合用药组(V+K),通过醋酸致小鼠扭体法观察小鼠给药后扭体潜伏期和次数的变化。另取40只小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上述4组,利用甩尾实验分别观察给药后小鼠对热水和冰水痛阈值的改变。结果:维拉帕米单独用药对小鼠扭体潜伏期和次数、热水和冰水痛阈值均无显著影响;氯胺酮能够延长醋酸致小鼠扭体的潜伏期,并且减少醋酸致小鼠扭体的次数,升高小鼠对热水和冰水甩尾痛阈值;而维拉帕米能够进一步增强氯胺酮延长小鼠扭体潜伏期,减少扭体次数和升高小鼠甩尾痛阈值的效应。结论:维拉帕米能够显著增强氯胺酮对小鼠的镇痛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拉帕米 氯胺酮 镇痛作用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lusin-β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刘兰兰 武玉清 +2 位作者 宋征 周成华 邢淑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66-669,共4页
目的研究新的内源性活性肽salusin-β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原代培养大鼠主动脉VSMCs,MTT法测定不同浓度salusin-β(0.1、1、10nmol.L-1)对VSMCs增殖的影响;Westernblot法测定p-ERK1/2蛋白表达;RT-PCR测... 目的研究新的内源性活性肽salusin-β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原代培养大鼠主动脉VSMCs,MTT法测定不同浓度salusin-β(0.1、1、10nmol.L-1)对VSMCs增殖的影响;Westernblot法测定p-ERK1/2蛋白表达;RT-PCR测定c-myc、c-fos基因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salusin-β明显刺激大鼠VSMCs增殖,增加p-ERK1/2蛋白表达,促进c-myc、c-fos基因表达。结论Salusin-β促进大鼠VSMCs增殖可能与激活ERK1/2途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lusin-β 血管平滑肌细胞 增殖 ERK1/2 C-MYC C-FO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酸钠通过维持乙酰化平衡改善帕金森病模型鼠认知功能和情感障碍 被引量:2
7
作者 宋玫香 张岩 +2 位作者 王芳 王虹 包金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988-993,共6页
目的研究丁酸钠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模型小鼠认知功能和情感障碍影响及机制。方法C57BL/6J鼠随机分为对照组、MPTP组、丁酸钠组、MPTP+丁酸钠组,通过悬尾实验和Morris水迷宫实验研究丁酸钠对PD模型鼠认知功能和情感障... 目的研究丁酸钠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模型小鼠认知功能和情感障碍影响及机制。方法C57BL/6J鼠随机分为对照组、MPTP组、丁酸钠组、MPTP+丁酸钠组,通过悬尾实验和Morris水迷宫实验研究丁酸钠对PD模型鼠认知功能和情感障碍的影响;Western blot和RT-PCR检测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histone deacetylase 1,HDAC1)蛋白表达和mRNA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D模型鼠表现为学习记忆能力下降和抑郁样行为;丁酸钠能够改善PD模型鼠抑郁行为,并明显提高PD模型鼠学习记忆能力;丁酸钠可使PD模型鼠脑组织TH和HDAC1蛋白表达和mRNA水平明显升高。结论 MPTP诱导TH蛋白表达明显降低,引起PD模型鼠认知和情感障碍,可能是干扰了组蛋白乙酰化平衡;丁酸钠能够使PD模型鼠脑组织TH表达明显升高,改善PD模型鼠认知功能和情感障碍,主要是通过保护多巴胺神经元、修复和维持组蛋白乙酰化和去乙酰化动态平衡来完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酸钠 帕金森病 认知障碍 抑郁 酪氨酸羟化酶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 乙酰化 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叶提取物对大鼠糖尿病性白内障防治作用的研究
8
作者 刘玲 鲁茜 +4 位作者 杨婷婷 张帆 尹家乐 杜蕾 印晓星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709-1713,共5页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extract of ginkgo biloba,GBE)对大鼠糖尿病性白内障(diabetic cataract,DC)的防治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DC模型组、GBE低、中、高剂量组和苄达赖氨酸组。给药12周后,裂隙灯观...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extract of ginkgo biloba,GBE)对大鼠糖尿病性白内障(diabetic cataract,DC)的防治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DC模型组、GBE低、中、高剂量组和苄达赖氨酸组。给药12周后,裂隙灯观察大鼠晶状体变化并对其混浊度进行分级;可见光分光光度法测定晶状体中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otal superoxide dismutase,T-SOD)水平;ELISA法测定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osylation end products,AGEs)含量;Western blot法测定醛糖还原酶(aldose reductase,AR)相对表达水平。结果 DC组大鼠晶状体明显混浊;GBE中高剂量组较DC组大鼠晶状体混浊程度减轻。DC组大鼠与NS组相比,晶状体中CAT、T-SOD活性降低,GSH含量减少(P<0.01);中高剂量GBE可提高CAT、T-SOD活性及GSH含量(P<0.05或P<0.01)。与NS组相比,DC组大鼠晶状体中的AGEs含量及AR表达明显升高(P<0.01);中高剂量GBE治疗后,AGEs含量与AR表达明显下调(P<0.01)。结论 GBE可能通过增强抗氧化能力、抑制AGEs产生及AR表达,从而减轻大鼠晶状体混浊度,对DC的防治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叶提取物 糖尿病性白内障 大鼠 晶状体 氧化应激 糖基化终产物 醛糖还原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