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异丙酚麻醉前后鼠脑ATPase活性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晶 张晋蓉 戴体俊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69-671,共3页
目的 观察异丙酚 (propofol)麻醉不同时期大鼠大脑皮层、海马和脑干Na+ ,K+ ATPase、Ca2 + ATPase活性的动态变化 ,探讨异丙酚的全麻作用机制。方法 ♀SD大鼠 40只 ,按麻醉不同时期随机分为 5组。分别在腹腔注射 (ip) 10ml·kg-... 目的 观察异丙酚 (propofol)麻醉不同时期大鼠大脑皮层、海马和脑干Na+ ,K+ ATPase、Ca2 + ATPase活性的动态变化 ,探讨异丙酚的全麻作用机制。方法 ♀SD大鼠 40只 ,按麻醉不同时期随机分为 5组。分别在腹腔注射 (ip) 10ml·kg-1生理盐水 2min后 (对照组 ) ,ip异丙酚 10 0mg·kg-12min后、翻正反射消失前 (诱导期组 ) ,翻正反射消失后 3 0min(麻醉期组 ) ,翻正反射刚恢复、尚未完全清醒时 (恢复期组 ) ,动物完全清醒后 (清醒期组 ) ,断头取脑。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各脑区Na+ ,K+ ATP酶和Ca2 + ATP酶的活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异丙酚 10 0mg·kg-1使大脑皮层、海马和脑干的Na+ ,K+ ATP酶和Ca2 + ATP酶的活性在诱导期即降低 ,麻醉期进一步降低 (P <0 0 5 ,P <0 0 1) ,恢复期开始升高 ,但仍低于对照组 ,清醒期基本恢复到对照组水平。结论 异丙酚 10 0mg·kg-1能明显抑制脑ATP酶活性且与行为变化平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异丙酚 Na^+ K^+-ATP酶 CA^2+-ATP酶 麻醉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西泮对小鼠自主活动和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王旭东 王亚丽 戴体俊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8年第4期373-376,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地西泮(Diazepam,D)对小鼠自主活动和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昆明种小鼠120只,随机分成4组:生理盐水组(NS组),地西泮0.5mg/kg组(D0.5组),地西泮1.0mg/kg组(D1.0组),地西泮2.0mg/kg组(D2.0组),每组10只。观察不同剂...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地西泮(Diazepam,D)对小鼠自主活动和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昆明种小鼠120只,随机分成4组:生理盐水组(NS组),地西泮0.5mg/kg组(D0.5组),地西泮1.0mg/kg组(D1.0组),地西泮2.0mg/kg组(D2.0组),每组10只。观察不同剂量地西泮对小鼠自主活动计数、跳台法(step-down test)和避暗法(step-through test)的潜伏期和错误次数的影响。结果:与NS组比较,地西泮可剂量依赖性地减少小鼠自主活动次数计数,缩短跳台法和避暗法的潜伏期,增多错误次数。结论:地西泮能减少小鼠自主活动,抑制小鼠学习记忆功能,但在停药3d后此作用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西泮 学习记忆 跳台实验 避暗实验 自主活动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丙酚对PC12细胞和脂质体膜流动性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张晋蓉 林财珠 +3 位作者 杨锡馨 吕凯荣 盛国庆 戴体俊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29-132,共4页
目的 :研究异丙酚对PC12细胞和脂质体膜流动性的影响 ,探讨其全麻作用机理。方法 :以PC12细胞作为神经细胞模型 ,以脂质体作为生物膜模型 ,利用荧光偏振技术离体动态地检测 30min内异丙酚对PC12细胞各向异性r、荧光偏振度P和微粘度η及... 目的 :研究异丙酚对PC12细胞和脂质体膜流动性的影响 ,探讨其全麻作用机理。方法 :以PC12细胞作为神经细胞模型 ,以脂质体作为生物膜模型 ,利用荧光偏振技术离体动态地检测 30min内异丙酚对PC12细胞各向异性r、荧光偏振度P和微粘度η及脂质体微粘度 η的影响 ,分析细胞膜流动性的改变。结果 :各浓度的异丙酚均可引起PC12细胞膜的各向异性r、荧光偏振度P和微粘度 η的显著性降低 ,尤其在前 5min内r、P、η值下降迅速 ,5min后各指标下降的趋势渐渐平缓。与PC12细胞相类似 ,除了 1mg·L-1组外 ,10、10 0mg·L-1的异丙酚均显著降低脂质体微粘度 η值。 结论 :异丙酚能显著增加PC12细胞和脂质体的膜流动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理学 异丙酚 PC12细胞 脂质体 膜流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身热疗对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和β_2-微球蛋白浓度的影响
4
作者 吕凯荣 张新花 +1 位作者 王丽 刘芳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4期284-286,共3页
目的观察晚期肿瘤患者行全身热疗对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AS)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晚期肿瘤患者行全身热疗20例,随机均分为全麻插管组(A组)和静脉麻醉组(B组),分别在加温前、加温至41·8℃维持60min时(加温后)、复温至38℃... 目的观察晚期肿瘤患者行全身热疗对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AS)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晚期肿瘤患者行全身热疗20例,随机均分为全麻插管组(A组)和静脉麻醉组(B组),分别在加温前、加温至41·8℃维持60min时(加温后)、复温至38℃(复温后)用放射免疫法测肾素活性(RA)、血管紧张素Ⅱ(AⅡ)和β2-微球蛋白(β2-MG)的浓度。结果A组血浆RA浓度在加温后比加温前增高(P<0·05),而AⅡ、β2-MG浓度稍有下降;B组血浆RA、AⅡ、β2-MG浓度在加温后均比加温前明显增高(P<0·05),B组加温后RA、AⅡ、β2-MG浓度均高于A组(P<0·05)。结论全麻插管能够抑制全身热疗高温刺激所致的RAAS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热疗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肿瘤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泊酚对在体大鼠心肌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及可能机制
5
作者 王旭东 刘红亮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9期487-488,共2页
关键词 丙泊酚 再灌注心肌失常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肌浆网钙ATP酶 钠-钾ATP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增敏剂左西孟旦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新巧 刘金东 曾因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00-404,共5页
目的观察新型强心药钙增敏剂左西孟旦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后心功能及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均分为四组。在Langendorff灌注装置上建立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再灌注期间K-H液分别加入左西孟旦0.3μmol/... 目的观察新型强心药钙增敏剂左西孟旦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后心功能及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均分为四组。在Langendorff灌注装置上建立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再灌注期间K-H液分别加入左西孟旦0.3μmol/L(L组)、多巴酚丁胺0.1μmol/L(D组)及无水乙醇0.6mmol/L(S组),C组为单纯K-H液。记录平衡灌注末(T1)、再灌注10min(T2)、20min(T3)、30min(T4)、60min(T5)、120min(T6)时心功能指标:左室舒张末压(LVEDP)、左室发展压(LVDP)、左室内压变化最大速率(±dp/dtmax)、HR及冠脉流量(CF)。在T1、再灌注5min(T1a)、T2~T5时用化学比色法测定各组冠脉流出液中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磷酸激酶(CK)含量。灌注结束后,用TUNEL法测定心肌细胞凋亡指数(AI),用TTC染色法测定心肌梗死面积(MIS)。结果 T2~T6时L组LVEDP、±dp/dtmax明显低于其它三组(P<0.05),LVDP、CF明显高于其它三组(P<0.05);D组HR明显快于其它三组(P<0.05)。T2~T4时D组LDH和CK含量显著高于其它三组(P<0.01)。D组心肌AI和MIS均明显高于其它三组(P<0.05),而L组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与传统强心药多巴酚丁胺比较,左西孟旦更好地改善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后心功能,且不进一步加重心肌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西孟旦 多巴酚丁胺 缺血-再灌注损伤 心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