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医学人文信仰养成机制的建构 被引量:4
1
作者 时统君 任礼光 杨海涛 《医学与哲学(A)》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1-62,共2页
医学人文信仰是医学的精神本体。然而,医学的人文属性、人文追求不是自然生成的,而是人们在后天的医学实践中砥砺而成的。即是说,人们对医学人文的敬畏、信仰在于养成,而这种养成是需要一定的机制来保证的。医学人文信仰的养成机制是内... 医学人文信仰是医学的精神本体。然而,医学的人文属性、人文追求不是自然生成的,而是人们在后天的医学实践中砥砺而成的。即是说,人们对医学人文的敬畏、信仰在于养成,而这种养成是需要一定的机制来保证的。医学人文信仰的养成机制是内在机制和外在机制的统一,它是由一系列有利于医学人文信仰生成与确立的各种因素构成的保证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 医学人文信仰 养成机制 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恩格斯国家治理思想探析 被引量:7
2
作者 吴楠 朱虹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8-20,34,共4页
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治理思想和资本批判逻辑、社会历史发展理论是内在统一的。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分析个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解蔽了笼罩在资本主义国家治理身上的物的外衣,直达物压迫人的价值层面。在批判资本主义国家治理以物为本的... 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治理思想和资本批判逻辑、社会历史发展理论是内在统一的。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分析个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解蔽了笼罩在资本主义国家治理身上的物的外衣,直达物压迫人的价值层面。在批判资本主义国家治理以物为本的基础之上,建立了以人为本的共产主义国家治理机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践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必须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基础,其根本目的在于运用社会主义国家力量规范和引导市场经济的发展,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开辟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 资本 劳动 个人 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艾滋病的健康教育看中华优秀传统伦理文化的价值 被引量:3
3
作者 卓兰芳 时统军 卓朗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0年第1期126-127,共2页
中华优秀传统伦理文化对遏制艾滋病流行具有重大的社会价值。艾滋病危险人群的分类不是依据年龄大小、财富多少来分的,而是根据受"邪淫"思想污染的程度和性道德观念强弱来区分的。"邪淫"是正常婚姻制度以外的不正... 中华优秀传统伦理文化对遏制艾滋病流行具有重大的社会价值。艾滋病危险人群的分类不是依据年龄大小、财富多少来分的,而是根据受"邪淫"思想污染的程度和性道德观念强弱来区分的。"邪淫"是正常婚姻制度以外的不正当的淫欲思想和行为。中华优秀传统伦理文化把"邪淫"定义为恶在今天仍然是判断是非的标杆。家长是青少年性教育的第一责任人,教育孩子从"斗闹场,绝勿进;邪僻事,绝勿问"出发,控制淫欲思想,杜绝手淫行为,保持贞洁,把性行为控制在婚姻制度内,自觉抵制婚前(外)性行为;树立"发乎情止乎礼"及"乐而不淫"的正确的爱情观,对艾滋病人、艾滋病感染者和普通人一视同仁,是预防与控制艾滋病的重要精神资源。因此,扬弃中挖掘中华优秀传统伦理文化中关于健康教育的宝贵精神矿藏,必将有助于开创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新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预防 健康教育 中华优秀传统伦理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人性论:思想政治教育困境解读的新视界 被引量:7
4
作者 郭毅然 《理论与改革》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40-142,共3页
马克思主义人性论认为,人性是人的自然性、社会性和主体性的统一,从这一视界解读思想政治教育可以看出其困境产生的三大根源:对教育对象物质需要的忽视违背了人的自然性;对教育合力的忽视违背了人的社会性;对教育对象能动作用的忽视违... 马克思主义人性论认为,人性是人的自然性、社会性和主体性的统一,从这一视界解读思想政治教育可以看出其困境产生的三大根源:对教育对象物质需要的忽视违背了人的自然性;对教育合力的忽视违背了人的社会性;对教育对象能动作用的忽视违背了人的主体性。基于这种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困境的超越在于满足教育对象的物质诉求、加强教育的整体性和针对性、重视教育对象主体性的培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困境 人性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经济与伦理相关性看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 被引量:1
5
作者 熊絮茸 《华东经济管理》 2002年第1期34-36,共3页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与最终目标是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 ,而经济与伦理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双重空间。经济与伦理的共同进步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要求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双丰收是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化的具体体现。
关键词 中国 可持续发展 经济 伦理 发展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持续发展战略与环境道德 被引量:1
6
作者 熊絮茸 《华东经济管理》 2000年第6期83-84,共2页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高技能的发展模式而非简单的人与自然关系的调整与回归 ,为道德建设注入新的内涵。环境道德的建设为优化人类生存环境 ,提高人类生活质量 ,真正实施新的发展战略提供观念保证。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环境道德 发展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经济学视域下谈马克思人本观的历史性转变
7
作者 彭波 吴楠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5期16-17,共2页
马克思科学人本观的建立经历了复杂的历史发展过程,这一过程并不是在哲学范围内简单的线性发展,而是在哲学与经济学双向互动中完成的历史性转变。其中最关键的环节表现为从异化劳动为尺度的人道主义人本观向以分工为基础的唯物主义人本... 马克思科学人本观的建立经历了复杂的历史发展过程,这一过程并不是在哲学范围内简单的线性发展,而是在哲学与经济学双向互动中完成的历史性转变。其中最关键的环节表现为从异化劳动为尺度的人道主义人本观向以分工为基础的唯物主义人本观的转变。揭示马克思人本观的历史性转变对深刻理解"以人为本"有着重大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人本观 唯物主义 人道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发展观视域下人与社会的和谐
8
作者 吴楠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37-38,共2页
科学发展观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本文认为构建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贯彻"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原则,遵循"统筹兼顾"的方法,达到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人与社会 和谐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社会转型看中国民主化进程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桂芬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4-66,共3页
民主化是中国社会转型的逻辑产物和必然要求 ,目前正是启动民主化进程的最好时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使中国民主化进程拥有较深刻的经济基础、较成熟的民主主体、较系统的法律保障和较通畅的民主参与渠道。但由于中国民主化... 民主化是中国社会转型的逻辑产物和必然要求 ,目前正是启动民主化进程的最好时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使中国民主化进程拥有较深刻的经济基础、较成熟的民主主体、较系统的法律保障和较通畅的民主参与渠道。但由于中国民主化进程所处的特殊时期和传统文化的缺陷 ,我国公民民主参与质量低、不均衡 ,权力监督、制约机制严重滞后 ,干部人事管理制度至今没有全面改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转型 民主化进程 阻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社会转型时期共产党员价值观的基本趋向
10
作者 王桂芬 《湖北社会科学》 2001年第9期46-48,共3页
社会转型时期多元价值观的碰撞使集体主义原则和艰苦奋斗精神等传统的共产党员价值观受到挑战,非理性致富手段的盛行容易滋生腐败的土壤。必须适应时代的要求,构建新时期共产党员价值观体系,追求道德要求先进性与广泛性的统一,群体... 社会转型时期多元价值观的碰撞使集体主义原则和艰苦奋斗精神等传统的共产党员价值观受到挑战,非理性致富手段的盛行容易滋生腐败的土壤。必须适应时代的要求,构建新时期共产党员价值观体系,追求道德要求先进性与广泛性的统一,群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统一,创造奉献与正当享受的统一,并切实提高党员干部道德素质,使这种新型的、先进的价值观成为社会转型时期的主流价值导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至上 义利兼顾 艰苦奋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