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直肠肿瘤p53蛋白表达与肿瘤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5
1
作者 柳红 张佩瑜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88-91,共4页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72例结直肠癌、11例腺瘤、30例癌旁粘膜及15例正常粘膜p53蛋白表达及其与肿瘤临床病理学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显示:结直肠癌p53蛋白阳性率为50%,腺瘤的阳性率为18.18%(P<0.0...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72例结直肠癌、11例腺瘤、30例癌旁粘膜及15例正常粘膜p53蛋白表达及其与肿瘤临床病理学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显示:结直肠癌p53蛋白阳性率为50%,腺瘤的阳性率为18.18%(P<0.05),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腺瘤的增生区或不典型增生区;正常粘膜、癌旁粘膜p53蛋白均阴性。p53蛋白阳性的结直肠癌多呈浸润性生长方式,且以浸润至浆膜外者居多,患者生存率较p53蛋白阴性者低(P<0.05),5年生存率分别为35.82%及62.49%。未发现p53蛋白过度表达与结直肠癌的分化程度、肿瘤间质反应、淋巴结转移、淋巴结反应及Dukes分期之间的关系。结果提示结直肠腺瘤p53蛋白过度表达可为腺瘤有无恶变倾向提供线索;结直肠活检标本出现p53蛋白阳性细胞提示肿瘤性生长可能;p53蛋白阳性可作为估计结直肠癌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53蛋白 免疫组化 病理学 预后 大肠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p53、nm23和EGF-R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19
2
作者 孔庆兖 吴永平 关彬彬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5期385-388,共4页
目的 :探讨 p5 3、nm2 3和EGF R蛋白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方法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 5 7例胃癌、2 0例异型增生和 2 0例肠上皮化生和 10例正常胃粘膜 p5 3、nm2 3和EGF R蛋白的表达。 结果 :正常胃粘膜三种蛋白均阴性 ... 目的 :探讨 p5 3、nm2 3和EGF R蛋白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方法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 5 7例胃癌、2 0例异型增生和 2 0例肠上皮化生和 10例正常胃粘膜 p5 3、nm2 3和EGF R蛋白的表达。 结果 :正常胃粘膜三种蛋白均阴性 ,肠上皮化生p5 3和nm2 3均未表达 ,而EGF R阳性率为 5 %。异型增生和胃癌组织中 p5 3阳性率分别为 15 %和 5 4 4% ;nm2 3阳性率分别为 5 %和 6 3 2 % ;EGF R阳性率分别为 45 %和 5 6 1%。p5 3与多项临床病理恶性特征均无密切关联 ;nm2 3表达与胃癌的瘤体大小、生长方式和预后关系密切 ;EGF R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和预后呈负相关而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结论 :同时检测EGF R、p5 3和nm2 3有助于胃癌早期诊断 ;胃癌组织中EGF R蛋白的表达可作为预测预后的一个指标 ,同时检测nm2 3可提高其可靠性 ,但nm2 3作为预测胃癌预后的独立指标以及 p5 3蛋白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恶性特征之间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P53 NM23 EGF-R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水栓塞的病理诊断 被引量:4
3
作者 刘莹 柳红 金淑静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5期540-543,共4页
目的 探讨羊水栓塞病人病理诊断的有关问题。方法 通过HE染色、胆色素和黏液组织化学染色以及CD34、cy tokeratin(H)、HCG β免疫组化染色 ,对死于围产期的 13例尸检资料及 1例抢救成功的外检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尸检中明确诊... 目的 探讨羊水栓塞病人病理诊断的有关问题。方法 通过HE染色、胆色素和黏液组织化学染色以及CD34、cy tokeratin(H)、HCG β免疫组化染色 ,对死于围产期的 13例尸检资料及 1例抢救成功的外检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尸检中明确诊断为羊水栓塞的 5例 ,在其HE染色的肺组织切片中小血管及毛细血管内都看到了长梭形 ,三五成团或散在分布的鳞状上皮 ,其中 4例观察到胎粪小体的存在 ,经胆色素染色证实 ,3例观察到黏液 ,2例经黏液染色证实。 1例外检诊断为羊水栓塞抢救成功的病例在子宫小血管及毛细血管内也看到了鳞状上皮 ,并经免疫组化标记证实。其他 8例病例 ,无 1例观察到明确羊水成分 ,其中 6例在肺小血管内发现红染、丝状细胞团 ,但量少且无其他羊水成分证据 ,cytokeratin(H)全部阴性 ,CD34染色有 3例阳性 ,3例在肺血管或子宫血管内看到了大细胞 ,HCG染色均为阴性。结论 羊水栓塞的病理诊断应该以HE切片结合病史及临床表现为主 ,特殊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可以辅助诊断 ,但不应完全依赖于特殊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水栓塞 病理学诊断 免疫组织化学 胆色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PCR及其在石蜡包埋组织病理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张迎春 孔庆兖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17-719,共3页
关键词 实时PCR 石蜡包埋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中VEGF、NRP1和干细胞标志物CD44的表达及相关性 被引量:12
5
作者 杨家佳 张琳 +3 位作者 郑茂金 王庆苓 徐玉婷 柳红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4-127,131,共5页
目的探讨VEGF、NRP1和干细胞标志物CD44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三者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高通量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化SP法检测72例胃癌和52例正常胃组织中VEGF、NRP1和CD44蛋白的表达,并分析三者之间的相关性以及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 目的探讨VEGF、NRP1和干细胞标志物CD44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三者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高通量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化SP法检测72例胃癌和52例正常胃组织中VEGF、NRP1和CD44蛋白的表达,并分析三者之间的相关性以及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1)胃癌组织中VEGF、NRP1和CD44蛋白阳性率分别为76.4%、66.7%、83.3%,三者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胃组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2)VEGF、NRP1蛋白表达与胃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有关(P均<0.05);CD44表达与Lauren分型、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有关(P均<0.05)。(3)胃癌组织中VEGF、NRP1和CD44蛋白的表达均呈正相关(rs=0.578,rs=0.278,rs=0.316,P均<0.05)。结论 VEGF、NRP1和干细胞标志物CD44在胃癌中均呈高表达,且与胃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VEGF与NRP1之间可能存在协同作用,二者均与干细胞标志物CD44的表达密切相关,其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VEGF NRP1 CD44 组织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中FOXO3a表达及其与β-catenin、E-cadherin关系 被引量:10
6
作者 郭存存 孙晋敏 +3 位作者 韩文灿 郑茂金 柳红 吴永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37-741,共5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FOXO3a的表达及其与Wnt信号通路中心蛋白β-catenin和该通路间接调节因子E-cadherin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12例结直肠癌组织和103例正常肠黏膜组织中FOXO3a、β-catenin及E-cadherin蛋白的表达,分析...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FOXO3a的表达及其与Wnt信号通路中心蛋白β-catenin和该通路间接调节因子E-cadherin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12例结直肠癌组织和103例正常肠黏膜组织中FOXO3a、β-catenin及E-cadherin蛋白的表达,分析三者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FOXO3a与β-catenin、E-cadherin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1)FOXO3a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率(57.14%)较正常肠黏膜组织(93.20%)明显降低(P<0.001),β-catenin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异常表达率(73.21%)较正常肠黏膜组织(2.91%)明显升高(P<0.001),E-cadherin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率(70.54%)较正常肠黏膜组织(98.06%)明显降低(P<0.001)。(2)结直肠癌组织中FOXO3a、E-cadherin低表达以及β-catenin异常表达与肿瘤深层浸润、差分化、淋巴结转移和TNM高分期密切相关(P<0.05),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均无关(P>0.05)。(3)结直肠癌组织中FOXO3a的阳性表达与β-catenin的异常表达呈负相关(rs=-0.361,P<0.001),与E-cadherin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s=0.351,P<0.001)。结论 FOXO3a、E-cadherin表达降低与β-catenin异常表达可能在结直肠癌的发生、侵袭和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FOXO3a抑制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作用机制可能与Wnt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FOXO3A Β-CATENIN E-CADHERIN 组织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X-2 iNOS及VEGF在胃不典型增生胃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9
7
作者 刘莹 朱祖安 费素娟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428-430,共3页
目的:探讨COX-2、iNOS及VEGF在胃不典型增生及胃癌中的表达、相互关系及在胃癌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PowervisionTM两步法对84例胃癌和54例胃不典型增生组织中COX-2、iNOS及VEGF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COX-2、iNOS及VEGF在胃癌中... 目的:探讨COX-2、iNOS及VEGF在胃不典型增生及胃癌中的表达、相互关系及在胃癌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PowervisionTM两步法对84例胃癌和54例胃不典型增生组织中COX-2、iNOS及VEGF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COX-2、iNOS及VEGF在胃癌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66.67%、77.38%、61.90%,均高于胃不典型增生组织(P<0.05)。COX-2、iNOS及VEGF表达与肿瘤的大小、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COX-2、VEGF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呈正相关,VEGF与COX-2、iNOS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COX-2、iNOS及VEGF与胃癌的发生、浸润转移相关,COX-2、iNOS通过增强VEGF的表达而促进肿瘤血管生成及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胃不典型增生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环氧化酶2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倍体、PCNA表达与放射敏感细胞对宫颈癌诊断和放疗效果判定的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王旭波 刘凌 +5 位作者 贾晓民 柳红 崔涛 张临泉 王侠 张璐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36-239,共4页
目的:探讨DNA倍体、PCNA表达与放射敏感细胞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分析和评价3项指标对选择放疗及判定疗效的意义。方法:46例临床拟诊为宫颈癌的患者放疗前测DNA倍体、PCNA表达,行细胞学和病理学检查确诊,于放疗中、后测DNA倍体、PCNA表... 目的:探讨DNA倍体、PCNA表达与放射敏感细胞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分析和评价3项指标对选择放疗及判定疗效的意义。方法:46例临床拟诊为宫颈癌的患者放疗前测DNA倍体、PCNA表达,行细胞学和病理学检查确诊,于放疗中、后测DNA倍体、PCNA表达和细胞学、病理学检查,观察宫颈细胞的放射反应变化和判断放疗效果。结果:DNA倍体的异倍体量与宫颈癌的异型性和放射敏感性成正相关;PCNA表达与宫颈癌病理分级和放射敏感性成正相关。细胞学放疗前、后诊断与病理学对比分析,其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95.65%,其敏感细胞和反应细胞能客观反映宫颈癌的放疗敏感程度和放疗效果。结论:DNA倍体、PCNA表达与细胞学检查可以作为宫颈癌定性和分级诊断的客观依据,可以作为选择放疗和判定疗效的客观指标,三者联合应用对宫颈癌的诊断与判定疗效意义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倍体 PCNA表达 放射敏感细胞 宫颈癌 放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低温对大鼠缺血性脑损伤后JAK1-STAT1通路的作用 被引量:8
9
作者 徐玉婷 柳红 赵瑞波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89-292,共4页
目的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JAK1和STAT1的表达情况及实施亚低温后两者的变化,进一步探讨亚低温的脑保护作用。方法用线栓法制做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同... 目的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JAK1和STAT1的表达情况及实施亚低温后两者的变化,进一步探讨亚低温的脑保护作用。方法用线栓法制做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同时给予亚低温治疗。免疫组化检测JAK1和STAT1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STAT1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常温缺血再灌注后6 h JAK1和STAT1的表达开始增强,至24 h达高峰;亚低温缺血组各时间点表达均明显少于常温缺血组(P<0.05)。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激活了具有促凋亡作用的JAK1-STAT1通路,亚低温可能通过抑制JAK1和STAT1的表达发挥缺血后抗神经元凋亡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 亚低温 蛋白酪氨酸激酶1 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K通过EPCR/PAR1通路促进乳腺癌MDA-MB-231细胞体外血管生成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庆苓 刘冬梅 +1 位作者 韩正杰 吴永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61-965,共5页
目的探讨中期因子(midkine,MK)在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体外血管生成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shRNA干扰技术降低MDA-MB-231细胞MK表达,应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肿瘤细胞中内皮蛋白C受体(endothelial protein C receptor,EPCR)的表... 目的探讨中期因子(midkine,MK)在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体外血管生成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shRNA干扰技术降低MDA-MB-231细胞MK表达,应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肿瘤细胞中内皮蛋白C受体(endothelial protein C receptor,EPCR)的表达;干扰MK和EPCR表达或通过抗体阻断活化蛋白酶激活受体1(protease-activated receptor 1,PAR1)作用后,制备肿瘤条件培养基作用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通过CCK-8试剂盒检测HUVECs增殖、Transwell小室检测迁移以及Matrigel表面培养检测脉管形成能力。结果干扰MK表达后,EPCR表达随之降低。干扰MK和EPCR低表达后,HUVECs增殖、迁移及脉管形成能力均低于对照组(P<0.05),EPCR干扰组低于MK干扰组(P<0.05)。应用抗PAR1作用后,HUVECs增殖、迁移及脉管形成能力低于对照组和EPCR干扰组(P<0.05)。结论 MK可通过EPCR/PAR1通路促进乳腺癌MDA-MB-231细胞体外血管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MIDKINE EPCR PAR1 血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中FOXO3a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1
11
作者 任昭军 柳红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365-1368,共4页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FOXO3a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carcinoma,NSCLC)组织中的表达与NSCLC发生、发展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9例NSCLC组织中FOXO3a和CD34的表达情况。结果 (1)FOXO3a在NSCLC的表达与肿瘤组织学...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FOXO3a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carcinoma,NSCLC)组织中的表达与NSCLC发生、发展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9例NSCLC组织中FOXO3a和CD34的表达情况。结果 (1)FOXO3a在NSCLC的表达与肿瘤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2)FOXO3a在NSCLC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史、肿瘤类型、肿瘤大小均无关(P>0.05)。(3)FOXO3a与CD34在NSCLC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 FOXO3a在NSCLC的表达情况提示FOXO3a可以限制恶性肿瘤进展及控制癌组织中微血管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非小细胞肺癌 微血管 FOXO3a转录因子 CD3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细胞三磷酸腺苷酶、5′—核苷酸酶和胞嘧啶单核苷酸酶活性定位的电镜细胞化学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杜卫东 王书安 +2 位作者 孔庆兖 樊晓萍 许群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188-199,共12页
应用电镜酶细胞化学方法对12例胃癌细胞三磷酸腺苷酶(Mg^(2+)—ATPase,Ca^(2+)—ATPase),5~1—核苷酸酶(5NPase)及胞嘧啶单核苷酸酶(CMPase)进行了超微结构水平的定位观察。结果表明:胃管状腺癌细胞腔缘微绒毛丰富,Mg^(2+)—ATPase、Ca^... 应用电镜酶细胞化学方法对12例胃癌细胞三磷酸腺苷酶(Mg^(2+)—ATPase,Ca^(2+)—ATPase),5~1—核苷酸酶(5NPase)及胞嘧啶单核苷酸酶(CMPase)进行了超微结构水平的定位观察。结果表明:胃管状腺癌细胞腔缘微绒毛丰富,Mg^(2+)—ATPase、Ca^(2+)—ATPase及5NPase定位于微绒毛表面,反应明显,提示其功能代谢具有极性分布特点。粘液腺癌细胞出、入胞现象活跃,Mg^(2+)—ATPase、Ca^(2+)—ATPase及CMPase反应明显,认为与其粘液的大量分泌,营养物质的摄取与加工以及逃避免疫细胞的杀伤机制有关。低分化腺癌上述酶大都无反应或反应微弱。作者认为胃癌细胞的酶活性及其分布与其分化程度及功能状况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磷酸腺苷酶 超微结构 胃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维莫司联合顺铂对胃癌细胞株SGC7901细胞周期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瑞瑞 刘磊 +1 位作者 刘莹 孔庆兖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1951-1955,共5页
目的探讨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特异性抑制剂依维莫司(everolimus,RAD001)对胃癌细胞株SGC7901细胞周期的影响、作用机制及其联合顺铂对SGC7901细胞抑制是否具有协同作用。方法体外培养SGC7901细胞,依维莫司单独及联合顺铂作用后,通过H... 目的探讨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特异性抑制剂依维莫司(everolimus,RAD001)对胃癌细胞株SGC7901细胞周期的影响、作用机制及其联合顺铂对SGC7901细胞抑制是否具有协同作用。方法体外培养SGC7901细胞,依维莫司单独及联合顺铂作用后,通过HE染色检测各组SGC7901细胞的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的改变;免疫细胞化学S-P法及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周期蛋白P21的表达。结果依维莫司能抑制SGC7901细胞增殖,且呈浓度剂量依赖性;联合用药对细胞生长抑制有协同效应;SGC7901细胞停滞在G0~G1期的细胞比例增加,其中联合组G0~G1期细胞比例最高(P<0.05)。药物干预48 h后SGC7901细胞中的P21蛋白表达上调,联合组明显高于相应单独用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维莫司可以通过上调细胞周期蛋白P21的表达,阻滞胃癌SGC7901细胞周期进而抑制细胞增殖,联合用药对SGC7901细胞抑制具有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GC7901细胞 依维莫司 细胞周期 P2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微卫星不稳定性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志刚 周晓军 +2 位作者 孔庆兖 易龙 孟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25-28,共4页
目的 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微卫星不稳定 (MSI)性及其与临床病理资料的关系。方法 选取 10个微卫星位点 ,从石蜡包埋的存档标本中选取 34例肿瘤组织和其对应的自身正常对照组织 ,提取DNA后用PCR扩增 ,6 %聚丙稀酰胺凝胶电泳 ,银染... 目的 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微卫星不稳定 (MSI)性及其与临床病理资料的关系。方法 选取 10个微卫星位点 ,从石蜡包埋的存档标本中选取 34例肿瘤组织和其对应的自身正常对照组织 ,提取DNA后用PCR扩增 ,6 %聚丙稀酰胺凝胶电泳 ,银染显色后进行微卫星不稳定性分析。用免疫组化S P法观察 p5 3、c erbB 2、PR、ER在乳腺癌中表达情况。 结果 在 34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有 9例 (2 6 4 7% )至少 1个位点出现MSI。MSI和病人年龄、肿瘤大小、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p5 3、c erbB 2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但ER和PR阴性的病例出现MSI的比例远远高于ER和PR阳性病例。 结论 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出现MSI,并可能和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浸润性导管癌 微卫星不稳定性 乳腺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低温对大鼠缺血性脑损伤后SOCS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徐玉婷 赵瑞波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903-906,共4页
目的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supressor of cytokine signaling 3,SOCS3)的表达情况及实施亚低温后的变化,进一步探讨亚低温的脑保护作用。方法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局灶性脑缺血再... 目的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supressor of cytokine signaling 3,SOCS3)的表达情况及实施亚低温后的变化,进一步探讨亚低温的脑保护作用。方法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同时给予亚低温治疗。HE染色观察病理形态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SOCS3的表达,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常温缺血组于再灌注3 h后SOCS3的表达开始增强,至24 h达高峰,7天时仍有表达;亚低温缺血组各时间点表达均明显高于常温缺血组(P<0.05);常温缺血组凋亡阳性细胞数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多,至72h达高峰;亚低温缺血组各时间点的表达均明显少于常温缺血组(P<0.05)。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SOCS3的表达增强,亚低温可能通过促进SOCS3的表达发挥缺血后抗神经元凋亡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再灌注 亚低温 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亚型乳腺癌中p16基因启动子甲基化 被引量:2
16
作者 聂艳红 刘慧 +1 位作者 周卫宁 吴永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202-1205,共4页
目的检测4种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腺腔A型、腺腔B型、基底样型和HER-2过表达型)中的p16蛋白表达和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探讨p16甲基化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分别采用免疫组化PV法和甲基化特异性PCR(MSP... 目的检测4种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腺腔A型、腺腔B型、基底样型和HER-2过表达型)中的p16蛋白表达和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探讨p16甲基化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分别采用免疫组化PV法和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法检测73例乳腺癌组织中p16蛋白表达和启动子甲基化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1)腺腔A型、腺腔B型、HER-2过表达型及基底样型乳腺癌中p16蛋白阳性率分别为55%、35%、30%和15.4%,甲基化率分别为10%、25%、10%和46.2%。基底样型乳腺癌中的p16蛋白阳性率最低,与腺腔A型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甲基化率最高,与腺腔A型和HER-2过表达型差异均有显著(P<0.05)。(2)p16启动子甲基化、无甲基化的乳腺癌组中p16蛋白阳性率分别为13.3%和4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淋巴结转移组p16基因的甲基化率为29.3%,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9.4%)(P<0.05)。(4)p16甲基化率随着组织学分级增高而增高,组织学Ⅰ级乳腺癌p16甲基化率明显低于组织学Ⅱ、Ⅲ级乳腺癌(P<0.05)。结论 p16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可能是基底样型乳腺癌分子特征之一,并与乳腺癌进展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P16基因 启动子甲基化 免疫组织化学 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癌c-erbB-2、EGFR及p21^(ras)蛋白共同表达与肿瘤细胞增殖 被引量:5
17
作者 吴永平 柳红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6期513-514,共2页
目的:探讨c-erbB-2、EGFR及p21ras癌基因蛋白共同表达对大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c-erbB-2、EGFR及p21ras蛋白在69例大肠癌中的表达情况,同时计数肿瘤细胞PCNA增殖指数。结果:3种癌基因蛋白全部阳性,c-... 目的:探讨c-erbB-2、EGFR及p21ras癌基因蛋白共同表达对大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c-erbB-2、EGFR及p21ras蛋白在69例大肠癌中的表达情况,同时计数肿瘤细胞PCNA增殖指数。结果:3种癌基因蛋白全部阳性,c-erbB-2和EGFR同时阳性及单独。erbB-2阳性的大肠癌,癌细胞PCNA指数高于3种蛋白全部阴性组(P<0.05)。结论:c-erbB-2、EGFR和p21ras蛋白共同表达以及c-erbB-2和EGFR共同表达可能对大肠癌细胞的增殖有协同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肿瘤 C-ERBB-2 EGFR P21^RAS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染色体8p22、11p15、17p13区杂合性缺失的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志刚 周晓军 +2 位作者 孔庆兖 易龙 孟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4年第3期204-206,F002,共4页
目的 :观察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 8p2 2、11p15、17p13三个染色体区的杂合性缺失 (LOH)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 方法 :从石蜡包埋的存档标本中选取 34例肿瘤组织和其对应的自身正常对照组织 ,用PCR方法扩增位于此三个染色体区域... 目的 :观察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 8p2 2、11p15、17p13三个染色体区的杂合性缺失 (LOH)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 方法 :从石蜡包埋的存档标本中选取 34例肿瘤组织和其对应的自身正常对照组织 ,用PCR方法扩增位于此三个染色体区域的三个微卫星位点D8S136、D11S988、TP5 3,扩增产物用 6 %聚丙稀酰胺凝胶电泳 ,银染显色后进行LOH的判定。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ER、PR、P5 3和c erBb 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 结果 :34例乳腺癌中有 12例 (35 .2 9% )D8S136位点发生LOH ,D11S988和TP5 3两个位点分别发现 5例 (14 .71% )LOH。D11S988和TP5 3两个位点的LOH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而D8S136发生LOH的肿瘤平均直径明显高于LOH阴性的肿瘤 (P =0 .0 0 4 9)。 结论 :染色体 8p2 2区域有较高的LOH发生率 ,位于此区域的肿瘤抑制基因的失活可能与乳腺癌的迅速生长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杂合性缺失 染色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F-κB、COX-2及iNOS在胃癌及胃不典型增生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莹 朱祖安 费素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9期1997-1998,共2页
关键词 胃癌 胃不典型增生 核转录因子-ΚB 环氧合酶-2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KI-Ⅱ促胃癌SGC7901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朱祖安 费素娟 +3 位作者 刘磊 孙旻 张秋月 刘莹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63-468,共6页
目的:研究鞘氨醇激酶(sphingosine kinase,SphK)抑制剂SKI-Ⅱ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具体作用机制。方法:常规培养人胃癌SGC7901细胞,SKI-Ⅱ单用或联合顺铂(DDP)干预,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电镜下观察用药后细胞超... 目的:研究鞘氨醇激酶(sphingosine kinase,SphK)抑制剂SKI-Ⅱ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具体作用机制。方法:常规培养人胃癌SGC7901细胞,SKI-Ⅱ单用或联合顺铂(DDP)干预,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电镜下观察用药后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免疫细胞化学、Western blot检测药物作用后细胞中Sphk1、NF-κB、Bcl-2、Bax的表达。Pearson相关分析检测Sphk1与NF-κB、NF-κB与Bcl-2表达的相关性。结果:SKI-Ⅱ单用或联合DDP干预48 h后,SKI-Ⅱ5μmol/L组、SKI-Ⅱ10μmol/L组、DDP 2.5 mg/L组、DDP 2.5 mg/L+SKI-Ⅱ5μmol/L组和DDP 2.5 mg/L+SKI-Ⅱ10μmol/L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40.39±1.06)%、(45.58±0.75)%、(47.27±1.13)%、(53.64±1.11)%和(66.98±2.32)%。与阴性对照组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镜下观察到SGC7901细胞胞浆内出现凋亡小体;SGC7901细胞中Bax阳性表达率增加,Sphk1、NF-κB、Bcl-2阳性表达率减少。Sphk1与NF-κB、NF-κB和Bcl-2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SKI-Ⅱ可以通过抑制细胞中Sphk1的表达从而下调NF-κB的表达,并升高Bax/Bcl-2的比例诱导人胃癌SGC7901细胞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KI-Ⅱ SGC7901细胞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