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38MAPK介导的Fas/FasL凋亡信号通路在大鼠抗GBM肾炎中的作用 被引量:11
1
作者 王晓天 李向阳 +3 位作者 秦苏萍 李小翠 尤红娟 汤仁仙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979-985,共7页
目的:探讨p38MAPK介导的Fas/FasL凋亡信号通路在大鼠抗肾小球基底膜(GBM)肾炎中的作用。方法:1:复制大鼠抗GBM肾炎模型,于实验第2、7、14、21、28天取肾组织行免疫印迹法检测p-p38MAPK、p38MAPK、FasL、Fas、Caspase-3的表达。2:应用p38... 目的:探讨p38MAPK介导的Fas/FasL凋亡信号通路在大鼠抗肾小球基底膜(GBM)肾炎中的作用。方法:1:复制大鼠抗GBM肾炎模型,于实验第2、7、14、21、28天取肾组织行免疫印迹法检测p-p38MAPK、p38MAPK、FasL、Fas、Caspase-3的表达。2:应用p38MAPK阻断剂SB203580处理大鼠抗GBM肾炎模型,于实验第2、7、14天检测24小时尿蛋白、血肌酐及血尿素氮含量;第14天取肾组织,经光镜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TUNEL法检测肾组织细胞凋亡情况;免疫印迹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组织p-p38MAPK、p38MAPK、FasL、Fas、Caspase-3表达情况。结果:在成功复制大鼠抗GBM肾炎模型基础上,免疫印迹结果显示肾炎模型组大鼠p-p38MAPK、FasL、Fas、Caspase-3蛋白表达各时间点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p38MAPK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在成功复制大鼠抗GBM肾炎模型基础上,阻断剂SB203580降低了大鼠抗GBM肾炎生化指标,减轻了肾炎病理反应,抑制了p-p38MAPK、FasL、Fas、Caspase-3的表达,降低了肾组织细胞凋亡数。结论:p38MAPK介导的Fas/FasL凋亡信号通路在大鼠抗GBM肾炎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其阻断剂SB203580减轻了大鼠抗GBM肾炎的病理改变,为临床防治人类新月体性肾炎提供实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GBM肾炎 P38MAPK FAS FASL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支睾吸虫感染FVB小鼠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张蓓蓓 张波 +4 位作者 沈莉萍 李波 颜超 汤仁仙 郑葵阳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9,共4页
为了观察华支睾吸虫感染FVB小鼠肝脏组织病理变化,将12只健康雌性FVB小鼠随机分成2组,分别为正常组与感染组,每组6只。感染组小鼠经口灌饲45个华支睾吸虫囊蚴。于感染后25d用NaOH消化法检测粪便虫卵阳性率,感染后第112天收集肝脏组织,进... 为了观察华支睾吸虫感染FVB小鼠肝脏组织病理变化,将12只健康雌性FVB小鼠随机分成2组,分别为正常组与感染组,每组6只。感染组小鼠经口灌饲45个华支睾吸虫囊蚴。于感染后25d用NaOH消化法检测粪便虫卵阳性率,感染后第112天收集肝脏组织,进行HE染色及Masson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变化情况;收集外周血,ELISA检测血清中华支睾吸虫特异性IgG抗体。虫卵检查结果显示,感染组小鼠在感染后25d检查到虫卵,肉眼观察小鼠肝小叶边缘有白色结节样病变,肝脏表面有白色透明水泡。感染组小鼠血清中华支睾吸虫特异性IgG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HE染色观察小鼠肝脏组织,见到虫体,炎症细胞浸润严重,纤维化明显并伴有点状坏死。肝细胞肿胀,肝窦狭窄,胆管扩张增生显著,胆管上皮细胞水肿、坏死,部分胆管上皮细胞胞浆均质红染。Masson染色显示肝脏组织尤其是虫体周围出现大面积纤维化。试验结果表明,华支睾吸虫感染FVB小鼠肝脏病变严重,因此可利用该品系小鼠建立华支睾吸虫感染模型,为深入研究华支睾吸虫的致病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支睾吸虫 FVB小鼠 肝脏 病理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nic Hedgehog(SHH)促进胶原蛋白诱导关节炎大鼠滑膜成纤维细胞的增殖 被引量:2
3
作者 李慧 秦苏萍 +5 位作者 孙德旭 潘伟 李向阳 孔凡运 郑葵阳 汤仁仙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30-634,共5页
目的探讨Sonic Hedgehog(SHH)在滑膜成纤维细胞增殖中的作用。方法收集类风湿性关节炎(RA)、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及健康正常人血清样本各(30例),ELISA检测上述血清SHH的含量。SD大鼠皮内注射2型胶原蛋白(Col2)诱... 目的探讨Sonic Hedgehog(SHH)在滑膜成纤维细胞增殖中的作用。方法收集类风湿性关节炎(RA)、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及健康正常人血清样本各(30例),ELISA检测上述血清SHH的含量。SD大鼠皮内注射2型胶原蛋白(Col2)诱导RA大鼠模型(CIA),取其滑膜组织原代培养滑膜成纤维细胞(SF)。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vimentin表达鉴定SF,并检测SHH在SF中的表达。培养SF给予SHH-胶质瘤相关癌基因1(Gli-1)通路特异性阻断剂GANT61处理72 h,Western blot法检测SF表达SHH的变化情况,CCK-8法检测SF的增殖情况。结果 RA患者血清中SHH的含量较SLE、AS患者及正常组含量升高。成功建立CIA模型及分离培养SF;CIA-SF表达SHH较正常组SF高。给予GANT61处理72 h,CIA-SF中SHH蛋白表达降低且细胞增殖水平下降。结论 SHH参与RA发病与CIA-SF增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膜成纤维细胞 细胞增殖 SH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氏疟原虫感染早期易感和抵抗小鼠树突状细胞亚群和表型的变化特点 被引量:2
4
作者 武静静 刘军 +6 位作者 郑伟 潘艳艳 李莹 延娟 武剑华 曹雅明 郑丽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5-48,共4页
目的探讨夏氏疟原虫(Plasmodium chabaudi chabaudi AS)感染早期,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亚群和表型的变化特点。方法感染易感的DBA/2和抵抗的BALB/c小鼠,制备感染前和感染后第3、5、8d小鼠脾细胞悬液,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技... 目的探讨夏氏疟原虫(Plasmodium chabaudi chabaudi AS)感染早期,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亚群和表型的变化特点。方法感染易感的DBA/2和抵抗的BALB/c小鼠,制备感染前和感染后第3、5、8d小鼠脾细胞悬液,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检测2种小鼠脾细胞悬液中髓样DCs和浆样DCs的数量以及表面表达MHC Ⅱ类分子和CD80分子的DCs的百分含量。结果 DBA/2小鼠和BALB/c小鼠分别呈现以髓样DCs和浆样DCs为主的增殖模式。2种小鼠表达MHCⅡ类分子和CD80分子的DCs数量在感染后3~5d明显升高,并于感染后第8d达到最高水平,然而感染后第8d,BALB/c小鼠表达MHCⅡ类分子和CD80分子的DCs的数量明显低于DBA/2小鼠。结论感染早期,DBA/2和BALB/c小鼠在DCs亚群的增殖模式、成熟表型特征性分子的表达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氏疟原虫 树突状细胞 免疫应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8在大鼠抗肾小球基底膜肾炎凋亡中作用的研究
5
作者 汤仁仙 秦苏萍 +3 位作者 张媛媛 李向阳 曾令宇 郑葵阳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62-566,共5页
目的:探讨IL-18在大鼠抗肾小球基底膜肾炎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复制大鼠抗GBM肾炎模型,分别于实验第2、7、14、21和28天,行以下处理:收集24小时尿、血清样本检测大鼠24小时尿蛋白、血肌酐及血尿素氮含量;取肾组织经光镜、电镜观察肾... 目的:探讨IL-18在大鼠抗肾小球基底膜肾炎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复制大鼠抗GBM肾炎模型,分别于实验第2、7、14、21和28天,行以下处理:收集24小时尿、血清样本检测大鼠24小时尿蛋白、血肌酐及血尿素氮含量;取肾组织经光镜、电镜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采用TUNEL法检测大鼠肾组织细胞凋亡情况;RT-PCR、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肾组织中IL-18、Fas 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肾炎模型组24小时尿蛋白、血肌酐和血尿素氮含量均明显升高(P<0.01);光镜和电镜观察到肾小球内可见新月体形成、GBM不规则增厚、足突融合等病变;肾小球内凋亡细胞于第2天开始轻度增加,随后继续增加,于第28天有所减少,但仍维持较高水平;血清IL-18含量第2天开始升高,此后一直维持较高水平;肾组织中IL-18、Fas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加(P<0.01);且肾炎模型组血清、肾组织IL-18表达与Fas表达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IL-18在大鼠抗GBM肾炎凋亡中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18 抗肾小球基底膜肾炎 FAS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双歧杆菌染色体上的基因BLJ_864和BLJ_865构成的Ⅱ型毒素—抗毒素系统
6
作者 韦艳霞 叶露 +1 位作者 刘佃滨 郭晓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319-1324,共6页
目的鉴定Bifidobacterium longum JDM301(B.longum JDM301)染色体上的BLJ_864、BLJ_865是否构成mazEF家族的一组Ⅱ型毒素—抗毒素系统(TA系统)。方法通过RT-PCR分析BLJ_864和BLJ_865在B.longum JDM301以及E.coli中的共转录;通过将带有BL... 目的鉴定Bifidobacterium longum JDM301(B.longum JDM301)染色体上的BLJ_864、BLJ_865是否构成mazEF家族的一组Ⅱ型毒素—抗毒素系统(TA系统)。方法通过RT-PCR分析BLJ_864和BLJ_865在B.longum JDM301以及E.coli中的共转录;通过将带有BLJ_864和BLJ_865的完整操纵子的质粒转化入E.coli,证明同一操纵子中的BLJ_864、BLJ_865所编码的抗毒素蛋白和毒素蛋白共表达;通过在E.coli中单独表达BLJ_864编码的毒素蛋白或将其与BLJ_865编码的抗毒素蛋白共表达,鉴定BLJ_864编码的毒素蛋白对细菌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对应的BLJ_865编码的抗毒素蛋白能否消除毒素蛋白的生长抑制作用。结果 BLJ_864和BLJ_865构成一个二元操纵子,两者在其天然菌株B.longum JDM301中可以共转录;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下,BLJ_864和BLJ_865所编码的抗毒素蛋白和毒素蛋白在异源宿主E.coli中共表达。BLJ_864编码的毒素蛋白的表达抑制异源宿主E.coli的生长,而将BLJ_865所编码的抗毒素蛋白与BLJ_864编码的毒素蛋白共表达则可以拮抗毒素蛋白的生长抑制作用。结论 B.longum JDM301基因组中的假定基因BLJ_864和BLJ_865编码一组有功能的、隶属mazEF家族的Ⅱ型TA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素—抗毒素系统 长双歧杆菌 mazE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oll样受体4及相关炎性信号分子在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肾脏组织水平升高 被引量:4
7
作者 张曼曼 张蓓蓓 +5 位作者 王林 李向阳 华慧 汤仁仙 张鹏 郑葵阳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170-1174,共5页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4(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 D88)、核因子κBp65(NF-κBp65)在高脂饮食(HFD)诱导的肥胖小鼠肾脏组织中的表达。方法 45只健康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HFD组(n=39)和对照组(n=6)。HFD组给予高脂高糖饲料,对照组给予...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4(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 D88)、核因子κBp65(NF-κBp65)在高脂饮食(HFD)诱导的肥胖小鼠肾脏组织中的表达。方法 45只健康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HFD组(n=39)和对照组(n=6)。HFD组给予高脂高糖饲料,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均喂养20周。每周测量小鼠体质量,取体质量增长值最高的13只为饮食诱导肥胖(DIO)组,称量内脏脂肪质量。检测血清肌酐、尿素氮(BUN)及内毒素水平。HE染色、显微镜观察肾脏形态。实时定量PCR(qRT-PCR)检测小鼠肾脏组织TLR2、TLR4、My D88、NF-κBp65及TNF-α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肾脏组织TLR4、My D88、NF-κBp65蛋白水平。结果成功构建DIO小鼠模型;与对照组相比,DIO小鼠血内毒素水平升高,血肌酐、BUN水平无显著性差异,2组小鼠肾脏结构未见明显异常;与对照组小鼠相比,DIO小鼠肾脏TLR4、My D88、NF-κBp65、TNF-αmRNA水平升高,TLR2 mRNA水平无显著性差异;DIO小鼠肾脏TLR4、My D88、NF-κBp65蛋白水平升高。结论 TLR4及相关炎性信号分子在饮食诱导肥胖小鼠肾脏组织表达水平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肾脏 TOLL样受体4 髓样分化因子88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鼠年龄对小鼠异基因骨髓移植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张翠平 曾令宇 +4 位作者 潘彬 齐昆明 李向阳 李小翠 汤仁仙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05-411,共7页
本研究通过建立2种周龄的小鼠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模型,探讨受鼠年龄对小鼠异基因骨髓移植后aGVHD发生的影响。选用近交系8-10周龄C57BL/6(H-2Kb)小鼠作为供鼠,18-20周龄及8-10周龄的BALB/c(H-2Kd)小鼠作为受鼠;两种周龄的小鼠均... 本研究通过建立2种周龄的小鼠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模型,探讨受鼠年龄对小鼠异基因骨髓移植后aGVHD发生的影响。选用近交系8-10周龄C57BL/6(H-2Kb)小鼠作为供鼠,18-20周龄及8-10周龄的BALB/c(H-2Kd)小鼠作为受鼠;两种周龄的小鼠均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照射组和模型组。单纯照射组及模型组小鼠给予总剂量率为7.5 Gy的60Coγ射线全身照射,其剂量率为0.68 Gy/min。模型组小鼠照射后4 h进行骨髓细胞+脾细胞移植,每只小鼠输入骨髓细胞数5×106个,脾细胞数5×105个。每天观察各组小鼠的一般情况、生存状态。于照射后第5、10、15、20、25、30天计数各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数量;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各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嵌合率及T淋巴细胞亚群、Th1细胞比例;观察正常对照组、单纯照射组及第5、15和25天模型组小鼠肝脏、小肠和皮肤的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表明:照射后1个月模型组小鼠均发生aGVHD,18-20周龄组小鼠与8-10周龄组相比,移植后aGVHD发生率低(60%vs 100%),临床评分低,生存率比为83%vs 61%,两组间差异显著;18-20周龄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在移植后第10天达到清髓,第15天白细胞开始恢复,而8-10周龄组则分别为移植后第5和第10天,两组间差异显著;18-20周龄组小鼠外周血供者来源的白细胞在移植后第20天达到完全嵌合,而8-10周龄组为第10天,两组间差异显著;18-20周龄组小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中CD8+T细胞及Th1细胞比例均低于8-10周龄组,两组间差异显著。组织病理学变化显示,在相同时间点,18-20周龄组小鼠的肝脏、小肠及皮肤的炎症和坏死程度均较8-10周龄组轻微。结论:18-20周龄受鼠比8-10周龄受鼠aGVHD发生率低,程度轻,生存状况较好,受鼠年龄影响aGVHD的发生和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鼠年龄 骨髓移植 移植物抗宿主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1
9
作者 王艳红 张波 +6 位作者 李波 张蓓蓓 于倩 颜超 华慧 汤仁仙 郑葵阳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43-46,共4页
为建立一种简单可靠的小鼠肝内胆管上皮细胞(MIBECs)分离培养方法,用Ⅳ型胶原酶进行门静脉灌注,取出肝内胆管,用DNaseⅠ、pronase E和Ⅳ型胶原酶分类消化,小鼠肝内胆管组织细小、均匀的细胞团培养于含100mL/L胎牛血清(FBS)和10ng/mL表... 为建立一种简单可靠的小鼠肝内胆管上皮细胞(MIBECs)分离培养方法,用Ⅳ型胶原酶进行门静脉灌注,取出肝内胆管,用DNaseⅠ、pronase E和Ⅳ型胶原酶分类消化,小鼠肝内胆管组织细小、均匀的细胞团培养于含100mL/L胎牛血清(FBS)和10ng/mL表皮生长因子(EGF)、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和胰岛素转铁蛋白硒(ITS)的DMEM/F12培养基中。细胞贴壁后,利用细胞角蛋白19免疫荧光法鉴定目的细胞。在培养的过程中,用CCK8测定细胞的生长曲线。结果显示,成功分离出MIBECs,细胞纯度约95%。细胞培养3d^7d内呈对数生长状态。以上结果表明本分离培养方法是一种简单可靠的小鼠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分离纯化培养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肝内胆管上皮细胞 分离 鉴定 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